中国功夫巨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吴京、赵文卓、洪金宝,他们都是真功夫吗,谁的功夫更实战

中国功夫巨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吴京、赵文卓、洪金宝,他们都是真功夫吗,谁的功夫更实战,第1张

你应该去问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吴京、赵文卓、洪金宝这个几个人如果跟李小龙格斗谁更厉害。

就格斗而言:李小龙是受世界上很多拳王所敬佩的武术大师(看好了,是武术大师而不是武打巨星)。

是李小龙将中国功夫推向世界的。

李小龙的这些成就完全是靠真功夫打出来的,无需包装。

李连杰、甄子丹格斗上还算不错。

如果就世界武打**界影响力而言,成龙也不愧为大哥。

一下是一些网上关于李小龙的数据:

1.可以做单手二指俯握撑。

2.寸拳(也称寸劲拳):以一寸的距离将体重200磅壮汉击出5到6英尺(约18米)

3.背阔肌:扩展时周长超过112395米

4.双手将身体撑起呈V字形并保持一段时间

5.腾空前踢:高度约2米5(可以踢碎天花板上的灯泡)

6.腾空侧踢:高度约2米(可以凌空踢到NBA球星贾巴尔的头部,贾巴尔的身高是2米18)。 7.以其130余磅的体重,击出了400公斤的重拳,与拳王阿里相当。

8.用二节棍击出了1600磅的力量。

9.以其招牌动作“垫步侧踢”,把一个身穿护甲的200磅壮汉踢飞了225英尺(约675米),落入游泳池中,有人估算这个力量至少是1680磅。

10.把34公斤的杠铃直臂水平前伸,收回,在伸出静止控制20秒。

11.把56公斤的杠铃平举并停留片刻。

12.一手持32公斤哑铃水平前接一个顺势后摆,再侧举至肩部并坚持数秒。

13.轻松地把手指插入一罐未开封的可口可乐。

14.用侧踢把一只45公斤的沙袋踢破。

15.把约150磅的沙袋袋踢摆至90度,大约一层房子的高度。

16每秒可以打出9拳(连环快拳),每秒可以踢出6腿。出拳的速度拳速是九分之一秒一拳(比泰森的拳速还要快许多,泰森的拳速是七分之一秒每拳)

17侧踢可以将5块悬空的厚木板踢碎,每块木板厚度为1英寸。

对于库里我们一直有个错觉,那就是觉得他身板很单薄。从他的球风和身形来看,确实库里感觉挺瘦小。其实库里身板真不差,他的身体素质一样是现役后卫里顶级存在。当你看完这篇文章后,绝对不会再认为库里是那么的瘦弱,他是属于“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身材。

库里中国行已经很多次,每一次他都要跟中国球迷互动。这一次他在大学球场跟球迷一起比赛,库里这1米91的身高在球场,那身形看上去就跟奥尼尔一般。不管是身体的厚度,还是肌肉厚度,库里真的是显眼。

为何库里三分这么准,出手速度这么快,一双强而有力的双臂是关键。看看他训练时的手臂肌肉,那线条是清晰可见,这感觉就跟刀刻一般的肌肉。没有这双手臂,库里每场进攻火力也不会这么生猛。

这一次跟库里合影,有罗斯和“小詹皇”盖伊。罗斯的身体宽度,明显是不如库里,即使跟盖伊这样的肌肉男一起,库里也不吃亏。对比之后,才发现库里身形这么好,说他身板单薄,真的是印象流了。

腹肌真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这也是强大核心力量的体现。库里除了三分,突破也是一绝,他也是经常杀进篮下打成“2+1”。他的对抗在后卫里一样是最强一档,他的这完美腹肌就是很好的证明。

背阔肌真的不好练,因为骨架小了,真的是不好堆肌肉。库里的背阔肌训练一看就很到位,那肌肉还是很明显。有了这背阔肌,突破更有杀伤力,在要位的时候更能占据到有利位置,他的强悍身体,真被自己这张娃娃脸给掩盖了。

你好

练习引体向上,找不到背阔肌发力的感觉,靠手臂的力量,勉强拉上几小个,然后,手臂就酸疼无比,掉下杠来。这在新手中是常见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背阔肌力量薄弱,以及没掌握动作要领所导制。

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分两步去练习。

一,找背阔肌发力的感觉

①向上拉时,双肩向后舒展,就是用力向后撇双肩的感觉,这时,身体会本能地挺胸,肩胛骨会逐渐内收。

重点是肩胛骨逐渐内收过程。

②随着手臂弯曲,头部尽量后仰,身体呈弧形,头部离杠越远,后仰角度越大,背阔肌发力感觉越强烈。

重点是头部后仰。

③当下巴过杠时,挺胸,尽量用胸口触碰杠。

重点是挺胸。

④在杠上停留一秒,让肩胛骨收紧到最大值。然后,控制下落速度,这样做,背阔肌发力很充分,最大化。

重点是顶峰收紧。

⑤意念始终在肩胛骨的收紧与舒展过程中,也就是背阔肌发力的过程中。

重点是意念集中在背阔肌上。

⑥勤练,有空就练习,不仅能增加背阔肌的力量,还能有效找到背阔肌发力的感觉。

重点就是勤练。

二,至于手臂酸疼,也分两种可能性。就是小臂酸疼以及大臂酸疼。

①小臂酸疼,多练习垂吊,戓者是摆浪引体,增强手指握力和小臂力量。

②大臂酸疼,要多练习反手引体向上,弥补大臂力量。

平时再练习,哑铃弯举,哑铃俯身飞鸟等辅助动作,锻炼肱二头肌以及三角肌,这都可以增加手臂的力量。

练习引体向上,不管正手,反手,戓者是其它握姿。背阔肌是第一动力源,也是最主要的拉力,其次,才是手臂力量。

背阔肌强大,发力充分。手臂粗壮有力,身体协调有序,再练习引体向上,就不会手臂先酸疼了。

本人长期从事 体育 健身工作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引体向上是练背之王,但很多人却找不到背部感觉。训练中因手臂先酸痛而停止,这是由于动作要点没有掌握的导致的。

引体向上是经典的训练动作,它主要的刺激肌群是肱二头肌为主的手臂屈肌肌群和背阔肌为主的背部肌群,这其中以背部肌群最为重要。很多人训练引体向上,就是来用它锻炼背部来达到倒三角身材的。

但是很多朋友在训练过程当中却因为手臂酸痛而停止训练,结果背部没有达到良好的刺激。久而久之,引体向上次数也上不去,背部也没有得到提升。

在训练引体向上时,一定要注意沉肩姿态。并且在发力时一定要注意收缩肩胛骨,这样会对背阔肌的发力最有帮助。如果觉得难受看不懂的话,就注意在训练时沉肩挺胸即可,想象把自己的肘去碰屁股一样。

这样去训练就能够更好的找到背阔肌发力的感觉,对背部的提升就会更加有效。

第一部分 引体向上锻炼哪些肌肉

引体向上锻炼哪些肌肉呢?我分两个版本进行描述,大家选择简单版本即可,如果有兴趣深究,可以把详细版本也看了:

1简单版:引体向上以肘关节和肩关节作为主要活动关节,主要发力肌群包括以肱二头肌为主的手臂屈肌肌群(完成屈肘)和以背阔肌为主的背部肌群(完成肩内收、后伸)。

2详细版:当我们做引体向上时,主要涉及以下几类运动:

(1)肩内收:背阔肌、大圆肌、肩袖肌群(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胸大肌;

(2)肩后伸:背阔肌、大圆肌、肩袖肌群(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三角肌后束、肱三头肌(长头);

(3)屈肘: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4)肩胛骨后缩:斜方肌、菱形肌;

(5)握杠:前臂肌群。

第二部分 引体向上分类

引体向上的种类很多,当我们采用不同的握距、握法、身体姿势和运动轨迹时,动作的难易程度、安全性以及我们能重点锻炼到的肌肉是有所差异的。因此,我简单做了以下分类:

(1)不同握距:窄握距、正常握距、宽握距

在肌肉发力上,窄握距会利用更多的手臂力量;而宽握距会限制手臂发力,同时能更充分地刺激背部肌肉,对背部的锻炼效果相对更好。但是对新手而言,正确有效地募集背部肌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他们通常更多地用手臂来完成动作,所以应该优先选择相对较窄的握距,后面可以慢慢过渡到宽握距。

(2)不同握法A:正握、反握、对握

在肌肉发力上,反握时,肱二头肌发力最多;对握时,手臂发力最强,但是由于前臂旋前的姿势导致肱二头肌发力不充分,更多的手臂力量由肱桡肌和肱肌提供;正握时,手臂发力最弱,此时前臂进一步旋前的姿势导致肱二头肌发力严重受限,主要由肱桡肌发力。

关于握法的选择,女性和力量基础较弱者可以先从反握窄握距引体向上开始,后面可以慢慢过渡到宽距正握引体向上。提醒一下,对肌肉特别恐惧的女生,不要做太多反握引体,你懂的。。

最后补充一点:对大部分力量基础不好的人而言,可能会更倾向于做反握引体向上,因为能发出更大的力。但是反握是有风险的,反握的受伤风险比其他方式更大,尤其是在引体向上最低点手臂伸直的时候。如果使用直杆,这种情况会更明显。另外,如果有条件,建议用弯杆代替直杆做反握引体向上,可以大大减轻手腕压力。

(3)不同握法B:全握、开握

与全握相比,开握对手腕比较友好,但是没有全握抓杆抓得牢。

(4)不同运动轨迹:颈前、颈后

宽手正握时,我们可以选择做颈前引体或颈后引体。但是颈后引体更难,颈后引体对大体积的背阔肌锻炼程度较小,但更能调动小体积的斜方肌中下部,所以做颈后引体的力量更弱。此外,颈后引体对肩关节不太友好,容易受伤。如果力量基础不好,不建议练习。

(5)不同脊柱姿势

我们做引体向上时,脊柱有两种形态:上身保持正直或挺胸上身微向后仰!前一种属于下拉动作,我们的身体越笔直,对背阔肌和大圆肌刺激越大;后一种相当于一个下拉动作加一个划船动作,我们的上身越后仰,越能更多地募集斜方肌(中下部)和菱形肌参与发力。

(6)其他引体向上

上面所列引体向上,属于最基本的引体向上,还有一些引体向上没有纳入分类,比如单臂引体、偏重引体、打字机引体、击掌引体,再比如crossfit常出现的kipping pull up、蝶式引体,以及引体向上的一些高级变式如双力臂、前水平引体等等。在这里,就不做分类了。

第三部分 引体向上小技巧

(1)肩胛骨下沉

很多人做引体向上找不到背部发力的感觉,这里推荐一个小技巧——在上拉前先做一个肩胛骨下沉的动作,再完成上拉。通过这个预拉动作,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提前募集背部肌群,以便它们能更有效率地参与到我们接下来的动作中去。

(2)引体向上最好的替代动作——高位下拉

如果你不做或做不了引体向上,或者做引体向上始终找不到发力感觉,那么高位下拉是最好的替代动作。这两个动作的动作模式非常相似,但是高位下拉可以很方便地调节动作负荷和动作轨迹,你可以从低配重开始慢慢寻找背部发力的感觉。此外,很重要的一点,你从高位下拉这个动作获得的发力感以及背部和手臂力量可以正向迁移至引体向上。

(3)降阶训练——弹力带引体向上

如果你做不了引体向上,除了高位下拉,另外推荐一个降阶训练方法——利用弹力带做引体向上。如果你能轻松完成3组,每组10次,那么你就可以换一根更轻的弹力带。随着你使用的弹力带越来细,你便越来越接近标准引体向上。

(4)辅助训练——离心引体向上

如果你已经练习了很久的引体向上,一直没有什么突破,可以试一试离心引体向上:通过借力的方式完成最难的上拉过程(向心收缩),然后以不借力的方式有控制地完成下放过程(离心收缩)。

既然提到了离心训练,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那么在这里就多两句,简单介绍一下离心训练及其好处:

离心训练是指肌肉被拉长的抗阻训练。研究表明,同一肌群的最大离心收缩力量是向心收缩的14-2倍,平均在15倍左右,也就是说在肌肉离心收缩时可以承担更大的负荷。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我们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引体向上的上拉过程(向心收缩),但是却可以有控制地完成下放过程(离心收缩)。离心训练的好处有很多,下面简单列举几点:①有效改善力量训练中出现的力量增长停滞现象;②提高肌肉抗牵拉能力,大大降低肌肉损伤发生;③速度较慢的离心力量训练更有利于肌肉体积的增长,速度较快的离心性力量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肌肉爆发力。

(5)其他辅助训练

在第一部分我讲过了,完成引体向上的主要发力肌群包括以肱二头肌为主的手臂屈肌肌群和以背阔肌为主的背部肌群。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的背阔肌训练(如杠铃划船、哑铃划船、反向划船等)和肱二头肌训练(如二头弯举),提升其力量和耐力,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完成引体向上。当然,与引体向上相关的其他肌群(大圆肌、肩袖肌群、肱三头肌长头、三角肌后束等)也应该在平时的锻炼中涉及到,以避免力量短板的出现,同时也有助于预防运动伤害。

第四部分 注意事项

这部分很重要,不管是新手或是老手,都建议看看。之前,我断断续续练了很多年的引体向上,从没有受伤,所以我一直觉得只要动作标准、能控制发力,引体向上就是一个很安全的动作。但是后来我开始做负重引体,在几个月内背部肌肉和肘关节伤了几次,我这才开始反思。确实,并没有绝对安全的动作,而且很多你不曾留意或者不知道的细节都会导致伤害。

虽然没有人能绝对避免伤害,但是如果我们能在训练前了解受伤风险和预防手段,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这也是我增加这部分内容最主要的原因(第四部分原本不在写作计划范围之内)。

这部分完全参照《德拉威尔引体向上训练全书》44-54页内容。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讲了如何避免引体向上导致的病症:

1 完整幅度引体向上导致的危险

引体向上的幅度越大越容易导致伤病,尤其是在动作的最低地和最高点。此外,动作的爆发性越强,风险越高。

■引体向上的典型病症包括:

①在引体向上过程中,如果在低位或负重训练时控制不好动作,肱二头的远端肌腱有可能受伤甚至断裂。

②如果快速下降时控制不好,或者固定杠或器材负重训练时,冈下肌肌腱和肩关节腔有可能被牵拉,并导致其半脱位,因此产生的疼痛会影响稳定性。

③下降时控制不好或手臂过度伸直时容易导致桡骨一肱骨半脱位,肘韧带可能过度牵拉,肘关节可能受伤,导致关节不稳定。

④在重复进行引体向上时,或者对某些喙肩弓下方空间狭窄的人而言,冈上肌肌腱可能受到摩擦和损伤。

(1)引体向上低位引起的损伤

在引体向上的起始位置,手臂处于伸直状态,我们的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处于特别不稳定的位置。即便如此,每次引体向上结束时,我们还是倾向于快速下落,积攒足够的弹跳力量,这会让接下来的引体向上更容易一些。这种技巧虽然有效,但如果滥用,可能导致些非常典型的损伤。尤其注意,体重(或负重)越大,风险越高。具体损伤包括:

1)肩部半脱位:在起始位置时,手臂伸直,肩关节腔被拉伸。突然跳起时,由此产生的压力会导致孟肱关节(肩部)韧带松开。一旦这些韧带半脱位,肩关节会变得不稳定,动作稍有错误,它就可能脱臼。

2) 冈下肌撕裂:当手臂伸直时,冈下肌也会被拉伸。在跳起时,这块支撑肩膀的肌肉可能

被撕裂。作为预防,可以在引体向上之前做几组肩外旋的动作,起到热身和增强冈下肌的作用。

3)悬挂综合征:跳起动作越剧烈,冈上肌被拉伸得就越严重。这种严重的拉伸会导致肌肉接触到肩峰。这种摩擦如果反复出现,最终会导致冈上肌擦伤和耗损。久而久之,这会导致发炎和肌腱炎。小幅度的水平抬升对三角肌和冈上肌起到热身效果。

4)肱三头肌长头撕裂:引体向上中的弹跳也会对肱三头肌在肩胛骨上的附着点的弹性产生影响。这个肌腱不断受到拉伸之后可能会部分断裂。为了把这个问题减少到最小程度,必须在每次锻炼前做几个针对肱三头肌的拉伸练习。

5)肱二头肌撕裂:

A肱二头肌下部撕裂(远端肌腱):做反握引体向上时,如果手臂伸直,肱二头肌远端肌腱将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位置,导致肌腱炎甚至撕裂的风险都很高。但是,如果是正握或者对握,肱二头肌的下部会得到较好的保护。如果做反握引体时,肱二头肌下部有疼痛感,可尝试正握或对握。

B肱二头肌短头撕裂: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引体向上,在弹跳时,肱二头肌短头的上部都会被拉伸。虽然断裂这种情况不太常见,但还是会出现一些疼痛感。在这种情况下,试着改变一下手的位置和两手间距,找到一个让你感觉不太疼的位置。所以,在开始引体向上锻炼之前需要对肱二头肌进行热身,至少要做些轻微的拉伸练习。

6)手腕屈肌肌腱炎:弹跳的效应会一直蔓延到前臂,更准确地说是手腕屈肌方向。创伤会产生在肱骨内上踝(屈肌在桡骨上的附着点)附近。这个附着点部位的炎症会蔓延到所有手腕屈肌,哪怕某些手腕屈肌在引体向上中只起次要作用。疼痛感会扩散开来,因为许多肌肉都附着在这个部位。没有肘关节内部的默默奉献,我们什么都抓不住,更别提做引体向上了。所以为了避免这些创伤,必须要做一些轻度拉伸练习,为前臂和手腕热身。

7)肋骨错位:这个问题可能会发生在负重训练过程中,但比较罕见。重物会向地面拉伸腰方肌。因此,腰方肌会直接向下拉伸第十二根肋骨,第十根肋骨和第十一根肋骨会间接受到拉伸。处于压力状态下的胸大肌会把肋骨向上拉。在这多重压力之下,肋骨可能会半脱位。虽然这种错位比较微小,但疼痛感非常明显,因为附近有许多源自脊椎的神经。

(2)引体向上高位引起的损伤

做引体向上时,将身体拉到高位也有风险,主要包括:

1)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做宽距引体向上时,身体抬升得越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就会愈加紧贴在腱沟处。这种重复摩擦会损害肌腱。我们会感觉肩膀前部疼痛,但其实受到刺激的是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2)肘关节疼痛:无论引体向上采用何种握距,身体抬升得越高,肱三头肌下部的拉伸度就越大。未经热身的肘关节无法承受这种拉伸。然而,这种创伤不一定会立刻导致疼痛,它有可能过段时间才会表现出来。正因为此,人们不会立刻意识到自己在做引体向上时伤到了肘关节。这就更加突出了在进行引体向上训练之前拉伸肱三头肌的必要性。

挺胸。

保持挺胸,两肩外展,肩胛骨内收,用胸去触杠或包持用胸触杠的姿势。从手臂弯曲前就开始。

正握(手心向前)比肩稍宽,训练背阔肌偏上的位置;反握(手心面向自己)与肩同宽或稍窄,训练背阔肌下面。

注意顶峰收缩和离心训练。在胸触杠的位置或你的最高点停留一下,如果可能用力收缩一下肩胛骨。感觉一下挺胸收肩胛骨的感觉。然后有意识的控制的下放。虽然这样会让你做的数量减少,可效果好。

个人愚见,欢迎交流,不喜勿喷。

引体向上是健身的主要动作之一,主要练的是背阔肌,所以,希望在做引体向上时让背阔肌更有感觉,很正常!但引体向上之所以是健身的黄金动作之一,主要还是因为这是个复合动作,并不单纯锻炼背阔肌,对前臂肌肉(握力),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都有一定的锻炼作用,所以,如果做引体向上时,感觉手臂先酸,说明你的手臂力量较弱,坚持做,增强手臂力量也是必要的!

另外,在做引体向上时注意收紧肩胛骨试一试吧!也许对你能有些帮助!

这是一种误区,误解的来源在于容易看到很多欧美的人练出肌肉,很少看到中国人练出肌肉。其实并非“中国人练肌肉难”,而是“练肌肉本身就难”。

1、健身知识的匮乏

不应该忽视的一点是。即使在我国大学体院的学生或者中学体校的学生,很多也没有系统的健身知识。

2、锻炼的长期性

我看《心灵捕手》的时候,印象很深的是,主角和那个心理咨询师有在谈论健身的问题,那个心理咨询师老头说自己有长期练举重(奥运会那种举重)——其实在美国的**和电视剧里看看就会发现,里面的老头大多数身体很壮实,很少有那种身形单薄的老年人出现。这完全是他们长期锻炼注重身材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 

3、抛开锻炼,在饮食方面

这个就更不能比了,大部分中国人对于鸡蛋的认识还停留在“一天只能吃一个”,对蛋白粉的认识还停留在“吃多了会把身体搞坏”“吃多了伤肾”上——这个对身体的副作用完全被夸大了好几个数量级)。而美国人都开始为了追求绝对力量和身材吃类固醇类激素了——即使他们确定这个对身体真的有副作用。

4、氛围

中国的健身房,能开上5年以上,能够大量盈利的,微乎其微。整个行业很混乱,有的健身房开两年就卷钱跑了,很多教练其实就是推销员,中国人更喜欢去运动场或者大街上跑步,也不愿意去健身房。

5、系统健身的时间

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大多数人很早就开始接触健身房,这还是由于社会和文化因素,一般在学校内受欢迎的学生往往是体育方面好的,而不是成绩好的geek。这里不多谈了。只要系统地在健身房练了一年的人,和没练过的完全是天壤之别。一个人只要17岁开始接触健身,到20岁,那身板虽然不能算彪悍,但是也能算得上非常非常结实了。美国人从15、6岁开始健身锻炼其实是很常见的。

扩展资料

不同类型肌肉的训练:

人体主要由小块型肌肉和大块型肌肉要组成。

小块肌肉和单块肌肉收缩方向大致不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训练。

大块型肌肉里面包含很多小型肌肉则需要多角度的去练习。常见的三角肌、胸肌、背阔肌。应该分不同角度训练才能使其达到饱满。

举例:胸肌训练。平躺地面练习胸肌中间部分;手高于脚主要练习胸肌下部分(手掌高于脚40CM左右);手低脚高练习胸肌上面部分(脚高于手掌60CM左右)。同理三角肌、背阔肌。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多喝水有助于帮助肌肉排除废物。一日三顿注意不要吃过多辛辣、油腻、生冷的东西。这样才能保持肠道功能良好,特别注意护肝,因为肝脏主要负责蛋白质的消化。有条件注意清火清热(夏秋两季)。

2生活作息规律:戒掉宵夜,垃圾零食这些不好的习惯会阻碍肌肉的生长,甚至是消耗已有的肌肉。这个需要一定的毅力(我也见过经常去健身房每天吃好几个鸡蛋但是没长一点肌肉的人因为他每晚熬夜)。

3多吃蔬水果和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豆类,牛奶,鱼类,肉类。

4坚持一段时间,不要中断。两天一次。每周可以进行对比效果还是有。

5休息好,一天保证8小时睡眠是肌肉生长必须的夏天最好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

6身体肥胖的要适当减肥,特别练腹肌。

参考链接   健身

体育之路真的不好走,因为这条路不仅艰辛,而且很孤独。最后站在顶端是少数,大多数都被遗忘历史的长河里。特别是拼身体素质的运动,运动员的肌肉都很可怕,他们知道有了身体,才有可能创造奇迹,因为他们对于肌肉提升很看重。如果是到了巨星级别,那肌肉就更夸张,今天就一起来感受下,体坛巨星的肌肉是多么恐怖!

博尔特的小腿

田径之王小编心中就是博尔特,他是创造了人类奇迹,100米9秒58的纪录,估计近50年都不会被打破。博尔特巅峰就是无敌存在,100米和200米的冠军,那都是被他包揽了。博尔特起步不是顶级,但是后半程加速无人能敌,他的小腿肌肉太完美,跑起来就跟加了推进器一般。就他这小腿肌肉,不是练就能拥有,这真的是老天赏饭吃。

C罗的背阔肌

要说足坛最自律的球星,那C罗排第一,真的没啥争议。足球这样依赖双腿的运动,一般球员30岁之后就开始下滑,C罗硬是35岁还在巅峰末期。他平时很自律,一有时间就扎进健身房训练,那身材相当完美。看看他这背阔肌,真的可以媲美专业健美运动员。

张伟丽的腹肌

作为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实力大家是有目共睹。她已经实现了21连胜,对阵乔安娜的“世纪之战”,可以说是张伟丽用中国力量,征服了全世界。她为何这么强,身板是关键,她肌肉厚度比很多选手都厚实。看看这腹肌,完全就是“钢板”一般,这是汗水+天赋的结果。

奥尼尔的手臂

沙包大的拳头小编没见过,但是沙包大的手臂肌肉,奥尼尔身上就实现了。他这手臂肌肉是真实的,那真不是P出来的。很多人以为300来斤的奥尼尔,身上是多余脂肪,现在知道了吧,那都是实打实的肌肉。就这肌肉撞下对手,估计都会岔气。

泰森的脖子

拳坛的拳王有很多,但是影响力最大,让人最信服的还得是泰森。泰森巅峰那几年,看他打拳真的是享受。各种组合拳,如探戈舞步般的躲闪,攻防泰森都是无懈可击。他的肌肉也是相当了得,看看他那脖子,就跟水桶一般粗,这是极限训练才可能拥有。这就脖子,普通成年人打一拳,基本等于给泰森按摩。

李连杰比李小龙厉害,李小龙出门要带刀不然不敢出门的,这么说吧,李小龙是明劲巅峰有可能达到了暗劲初级,李连杰是暗劲巅峰甚至是化劲了,看过一个视频,80年代以前拍的老纪录片,李子鸣指点李连杰,百度应该能找到(刚才搜了半天没找到完整的,只有片段),去年还看了,是八卦掌大师李子鸣(打过小日本的),海登法师(一指禅天下无敌),孙禄堂的孙女孙什么去了忘了也是个老前辈,一起指点李连杰武功,其中有个镜头,说李连杰那天心情不好,一拳就把一棵一人粗的树打断了,还有李连杰拍霍元甲教拳时一拳打断一根柱子那个镜头听说是真的,没做特效的,李连杰连续三十多年每天不间断的练瑜伽和太极拳,武功已经登峰造极,恐怕已经进入化劲了 (李连杰最厉害的武功是太极拳) 有个视频是老外嘲笑中国太极拳轻飘飘,敢说嘲笑我们中国武术,李连杰当时就火了(当时还很年轻脾气爆),两个轻轻的太极拳踮脚动作把桌子给踹散架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837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