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指皮肤上粟堆样的肿块,引申义是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背后的疮”就是人的后背的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这种现在看来很普通的小病,在古代却成为时常要人性命的大病,成为人谈虎色变的大病,死于此病下名人也是“不计其数”。项羽的大谋士范增、三国时期的刘表、大明功臣徐达、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等都因得此疾病而一命呜呼。
那么,只是一种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为什么在古代却成为一种要人命的“不治之症”呢?不但是普通百姓,就是官宦人家,在得了“背后的疮”后也大多一命呜呼,究竟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疮”是由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而在古代,根本没有与细菌对抗的药物,就是有某些带有“消炎清火”的药物,也不是一般的大夫可以掌握的“绝技”,关羽在得了受到箭“疮”之后,在接受刮骨疗毒的治疗后,才保住了性命,可世上如关羽这样的英雄豪杰又有几人,又有几人能承受这样的剧痛?
此外,古代的卫生条件差,得了“疮”之后,往往无法保障疮口位置的卫生,这也导致了疮口处会滋生更多的细菌,加重“疮”面感染,细菌“攻入”血液,“攻入”人体重要脏器,一来二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死亡。
当然,在古代,也不是得了“疮”就会要人的性命。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於敌。
从中我们得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名将就为部下治愈过“疮”,而治愈的方法就是用嘴吸,吸尽脓包毒液。而从我们现代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嘴吸,确实起到了消毒和去除有毒物质的作用,挽救了患者的性命。
“背后长了一个疮”就会死亡,这在现代人的思想中简直是天方夜谭。“背疮”出现之后只要及时进行治疗,基本上都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但是在缺医少药的古代社会,“背疮”确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治之症。
相信大家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都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桥段,剧中人物因为自身患病或者受到外伤侵害,背部长出了一个面积比较大的脓疮。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所以很容易因为治疗不及时而导致剧中人物死亡。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古代社会其实非常多见,这主要是因为“背疮”是由急性感染所致。如果不抓紧消炎就会导致病情加重,一旦细菌或病毒进入血液之后就会有丧命的危险。但由于古代社会只能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所以也就很容易因为耽误病情死亡。
《扁鹊见蔡桓公》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这段话其实说的就是蔡桓公的病症已经深入骨髓,根本没有办法用中药进行治疗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死亡。
事实上古代人后背长疮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背痈”,如果简单地说实际上就是体内火旺盛所致。正常情况下只要及时口服药物调理就可以痊愈,但由于古代社会并没有对症药物。所以大多数人长“背疮”之后,都会因为无法医治而走上绝路。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古代人死亡的原因其实有很多,甚至有的时候跌一跤或皮肤被擦破受风等,都很容易导致因为救治不及时而死亡。虽然现代人看到这些现象总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古代社会这些意外死亡确实都是真实现象。
结 语
在古代社会“背后长了一个疮”之后死亡,其实根本算不上一件稀奇的事情。女性生孩子难产、战争中所受的刀剑伤,很容易让要了古代人的性命。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医疗水平太差,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缺医少药的尴尬境地。
答案:E
确定致病菌应作体液和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但由于在发生脓毒症前多数病人已经抗菌药物治疗,以致血液培养常得不到阳性结果,故应多次、最好在发生寒战、发热时抽血作细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发炎阶段手术排脓还有一定复发几率的,如果你的情况就是一直反复的平时里面有个硬块的话,可以在不发炎的时候手术切除一直存在的肿块根治的几率更大,或者发炎阶段用拔毒膏作用很好,拔毒膏不太好找了,不过某宝网上还是能买到
朱标应当是先被洪武二十三年的背痈损害身体机能、洪武二十四年的长途旅行兼风寒耗尽体力,叠加长期重度工作以后的猝死。
根据《明史》记载,朱标是死于风寒,不过却仅有寥寥数笔,对于病症等均无记载,且此次生病长达数月之久,的确令人生疑。不过各种史料并未提到朱标有其他死因,且古时风寒之症可大可小,因其致死倒也不无可能,实在让人难以捉摸。
朱元璋即位当月就立朱标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为接班人,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洪武十年,朱元璋就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洪武二十四年,朱标受命巡抚陕西,返京后不久犯病,次年病逝。
“庚午(洪武二十三年)夏六月,懿文背痈痛甚,号呼不绝口,(朱允炆)含泪抚摩,日夕不暂离,闻号呼惶惶若不生,亲吮吸之,逾旬而愈。太祖闻之,召侍医问状,得其实,叹曰:有孙如此,朕复何忧。更二年,懿文疾甚,薨。”
所以朱标的死因,大约在此时就已经种下,背痈属于绝对的恶疾,即使御医给力、朱允炆照顾备至,让他十几天后大致愈可,后续要养复元气,长出新肉,让被感染损害的血脉脏腑恢复回来,甚至还要熬死体内残留的细菌——要知道那时候没有抗生素,他得靠自己的免疫系统硬干——恐怕不是一年半载能解决的,然而按朱家这两代的性格,这人多半是六月内养好,七/八月就继续肝工作,然后在京师消停了一年,又跑陕西搞长途旅行,又染风寒,回来再治,一边治一边还要继续带病工作,等到风寒症状消失以为自己好了多半还要加工作量——这么说吧,这人死是正常的,不死是不太正常的,像朱元璋那样“上素少疾,及疾作,临朝决事如故”的怪胎,朱家几百年出一个也就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