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神堂 41 出处 42 穴名解 43 所属部位 44 神堂穴的定位 45 神堂穴的取法 46 神堂穴穴位解剖 461 层次解剖 462 穴区神经、血管 47 神堂穴的功效与作用 48 神堂穴主治病证 49 刺灸法 491 刺法 492 灸法 410 神堂穴的配伍 411 特效 412 文献摘要 5 经穴别名·神堂 51 上星穴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所属部位 55 上星穴的定位 56 上星穴的取法 57 上星穴穴位解剖 571 层次解剖 572 穴区神经、血管 58 上星穴的功效与作用 59 上星穴主治病证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5102 灸法 511 上星穴的配伍 512 文献摘要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神堂 1 拼音
shén táng
2 英文参考Shéntáng BL 44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àngxīng GV23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éntá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4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4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神堂:1.经穴名;2经穴别名。[1]
4 经穴名·神堂穴位 神堂 汉语拼音 Shentang 罗马拼音 Shentang 美国英译名 God's Templ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44 日本 44 法
国 莫兰特氏 V39 富耶氏 德国 B39 英国 B39 美国 BI44
神堂为经穴名(Shéntáng BL 4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1]。神指神灵,堂即殿堂,心藏神,神指心,此穴与心俞平列,如心神所居之殿堂,故名神堂[1]。神堂穴主治胸背、心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脊背强痛,胸闷,腹胀,善噫,咳嗽,气喘,背痛,心痛,心悸,胸腹胀满,脊骨疼痛,现又多用神堂穴治疗心脏病,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哮喘,背肌痉挛,肩臂疼痛,心绞痛等。
41 出处《针灸甲乙经》:肩痛胸腹满,凄厥,脊背急强,神堂主之。
42 穴名解神指神灵,堂即殿堂,心藏神,神指心,此穴与心俞平列,如心神所居之殿堂,故名神堂[1]。
神,意指心神。堂,是高大明敞的居室,指其犹如心君用事的明堂。心为藏神之地,此穴在第5胸椎棘突下两旁,与心俞穴平,为心神所居之堂舍,是治心病的重要腧穴,心藏神,故名神堂。[2]
43 所属部位背部[3]
44 神堂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神堂穴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4][5]。
神堂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伏坐或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5]。
神堂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神堂穴在背部的位置
神堂穴在背部的位置
神堂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神堂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45 神堂穴的取法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伏坐或俯卧取穴[1]。
俯卧位,平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3寸,当肩胛骨脊柱缘处取穴。
俯卧位,第5胸椎棘突下与肩胛骨内侧缘之垂线交点处取穴[6]。
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神堂穴[7]。
46 神堂穴穴位解剖神堂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第五肋间隙。有肋间动、静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分布著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四、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在第五、六肋间隙后方,由肩胛骨的脊柱缘、背阔肌上缘和斜方肌下缘之间围成三角区,该区为听诊最清楚部位,故命外为听诊三角。但它又是胸后壁较薄弱部位,其胸腹腔内,相对应有胸膜腔、肺、膈、肝(右侧)、胃(左侧)等器官,因此,不应深刺。
46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1]。
46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5、第6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膈神经、肩胛背神经和第5、第6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并有肋间动、静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通过[5]。
47 神堂穴的功效与作用神堂穴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作用[1]。
神堂穴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9]。
神堂穴在心俞之旁,故可治疗心脏病[9]。
神堂穴临近于肺,可治疗肺病[9]。
神堂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第2侧线上,故能治腰背部的经脉病[9]。
神堂穴有清肺宁心、理气安神作用。主治气喘,心痛,惊悸,胸闷,咳嗽,脊背强痛。[2]
48 神堂穴主治病证神堂穴主治胸背、心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脊背强痛,胸闷,腹胀,善噫,咳嗽,气喘,背痛,心痛,心悸,胸腹胀满,脊骨疼痛,现又多用神堂穴治疗心脏病,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哮喘,背肌痉挛,肩臂疼痛,心绞痛等。
神堂穴主治胸背、心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脊背强痛、胸闷、腹胀、善噫等[1]。
神堂穴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背痛[8]。
神堂穴主治心痛,心悸;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痛[6]。
神堂穴主治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脊骨疼痛等[5]。
现又多用神堂穴治疗心脏病、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等[1]。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
2 运动系统疾病:背肌痉挛,肩臂疼痛;
3 其它:心绞痛,肋间神经痛。
49 刺灸法 491 刺法斜刺03~05寸[5]。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1]。
斜刺05~08寸[8][6],局部有酸胀感[6]。
注意:本穴体内对应心脏,故不能深刺,以免引起气胸。
492 灸法可灸[1][8][6]。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5]。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410 神堂穴的配伍神堂配内关、神门,有宁心神,调心气的作用,主治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
神堂配厥阴俞、内关、心俞,治心脏病[6]。
神堂配尺泽、肺俞,治肺脏病[6]。
神堂配心俞、内关、神门、三阴交,治失眠[6]。
411 特效用双手拇指直接点压神堂穴,可治咳嗽、气喘、脊背强痛等:经常用 槌敲打神堂,可畅通气血,调理肺、胃功能[7]。
412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肩痛胸腹满、凄厥、脊背急强,神堂主之。
《针灸大成》:主腰背脊强急不可俯仰,洒淅寒热,胸满气逆上攻,时噎。
《循经考穴编》:一法刺入一分,沿皮向外一寸五分,主腰背脊强,洒淅寒热,逆气喘噎哮嗽痰涎。
5 经穴别名·神堂神堂为经穴别名,即上星[1][5]。出《针灸聚英》。
穴位 上星 汉语拼音 Shangxing 罗马拼音 Shanghsing 美国英译名 Super Star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V23 日本 23 法
国 莫兰特氏 VG22 富耶氏 德国 LG22 英国 Gv23 美国 Go23
上星为经穴名(Shàngxīng GV23,DU23)[1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鬼堂(《备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圣惠方》),神堂(《针灸聚英》)。属督脉[10]。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10]。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头痛,目痛,鼻渊,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呕吐,烦满,目眩,鼻塞,鼻出血,前额神经痛,面赤肿,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神经衰弱等。
51 上星穴的别名鬼堂(《备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圣惠方》),神堂(《针灸聚英》)。
52 出处《针灸甲乙经》:上星一穴,在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
53 穴名解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10]。
上,指头部。上者,升也,大也。中医有鼻通天气,目比日月之说;穴在前头部正中,正为阳精所聚之处。穴居头上,犹如星之居上,精英四照,故名上星,又名神堂、明堂。[2]
54 所属部位前头[11]
55 上星穴的定位标准定位:上星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4]。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正坐仰靠取穴[10]。
上星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1寸[12]。
上星穴在督脉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56 上星穴的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处取穴。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正坐仰靠取穴。[10]
正坐或仰靠位,于前发际中点入发际1寸处取穴;若无前发际时,可先取百会,向前4寸取穴[13]。
57 上星穴穴位解剖上星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分支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57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10]。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14]。
57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14]。
布有额神经分支,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12]。
58 上星穴的功效与作用上星穴具有熄风清热、宁神通鼻的功效。
上星穴有清热散风,通窍明目作用。[10]
上星穴为督脉之气所发,泻之可清督脉之气,以达通窍止血、清利头目之目的,临床以治疗鼻衄、鼻渊等鼻疾为主。[15]
上星穴主治鼻不通,目眩,睛痛诸疾,有清脑利窍、疏通血脉之功。凡属风热上冲,鼻塞、鼻衄、风眩、目不远视、如雾迷蒙,一切上焦风热、头目不清之症,悉可取此。[2]
59 上星穴主治病证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头痛,目痛,鼻渊,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呕吐,烦满,目眩,鼻塞,鼻出血,前额神经痛,面赤肿,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神经衰弱等。
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等[10]。
上星穴主治头痛、目痛,鼻渊、鼻衄、癫狂、疟疾、热病[14]。
上星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渊,鼻痈,鼻衄,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疟疾;痫证,癫狂;呕吐,烦满[13]。
上星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癫狂,痫证;以及前额神经痛,鼻炎,角膜炎,近视等[12]。
治眩晕,头痛,目赤肿痛,面赤肿,迎风流泪,鼻渊,鼻鼽,鼻痔,鼻痈,热病汗不出,疟疾,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前额神经痛,神经衰弱。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一般沿皮刺0 5~08寸[10][12];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0]。
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13]。
平刺05~1寸[14]。
注意:新生儿及囟门未闭合时慎用[10]。
小儿前囟未闭者禁针[13]。
5102 灸法可灸[10][13][14]。
艾条灸5~10分钟[12]。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注意:小儿前囟未闭者禁灸[13]。
511 上星穴的配伍上星穴配百会、合谷治头风[10]。
上星穴配迎香、素髎、合谷治鼻出血,鼻炎[10]。
上星穴配肝俞治目赤、目痛、目痒等[10]。
上星配百会、囟会、承光,有清热利窍的作用,主治鼻塞不闻香臭,头痛。
上星配合谷、足三里,有疏风清热,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鼻渊,眩晕。
上星配肝俞,有散风清热,疏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泪出,多眵。
上星配风府、禾髂、风池、水沟、百会、百劳、风门,治鼻渊、鼻痔[13]。
上星配百会、神庭、前顶、攒竹、丝竹空、风池、合谷,治眼目风热[13]。
上星配风池、天柱,治头眩[13]。
上星配大椎,治痃疟[13]。
上星配前顶、百会、阳谷、合谷、关冲、昆仑、侠溪,治头风[13]。
512 文献摘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风,面虚肿,鼻塞不闻香臭,目眩,痎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睛痛,不能远视。
《针灸大成》:主面赤肿,头风,头皮肿,面虚,鼻中息肉,鼻塞头痛,痎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眩,目睛痛,不能远视,口鼻出血不止。不宜多灸,恐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针灸聚英》:以细三棱针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
《类经图翼》:又十三鬼穴,此名鬼堂,主百邪癫狂,当在第十次下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