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是如何感染的?

破伤风是如何感染的?,第1张

  概述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病因学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性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都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如炎器伤、开放性骨折、烧伤,甚至细小的伤口如林刺或锈钉刺伤,均有可能发生破伤风。破伤风也见于新生儿未经消毒的脐带残端和消毒不严的人工流产;并偶可发生的胃肠道手术后摘除留在体内多年的异物后。伤口内有破伤风杆菌,并不一定发病;破伤风的发生除了和细菌毒力强、数量多,或缺乏免疫力等情况有关外,局部伤口的缺氧是一个有利于发病的因素。因此,当伤口窄深、缺血、坏死组织多、引流不畅,并混,破伤风便容易发生。泥土内含有的氯化钙能有其他需氧化脓菌感染而造成伤口局部缺氧时促使组织坏死,有利于厌氧菌繁殖,故带有泥土的锈钉或林刺的刺伤容易引起破伤风。

  发病机理

  破伤风杆菌只要伤口的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因。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对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引起肌痉挛;后者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破伤风的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到达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的毒素,主要结合在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甙脂上,使其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致α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毒素也能影响交感神经,导致大汗、血压不稳定和心率增速等。所以,破伤风是一种毒血症。

  临床表现

  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10日,亦有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日,甚至数月,或仅在摘除存留体内多年的异物如子弹头或弹片后,才发生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带后7月左右发病,故俗称“七日风”。一般来说,潜伏期或前驱症状持续时间越短,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病人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这些前驱症状一般持续12~24小时,接着出现典型的肌强烈收缩,最初是咬肌,以后顺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有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群呈阵发性痉挛,使病人具有独特的“苦笑”表情。颈项肌痉挛时,出现颈项强直,头略向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背腹肌同时收缩,但背肌力量较强,以致腰部前凸,头及足后屈,形成背弓,称为“角弓反张”状。四肢肌收缩时,因屈肌经伸肌有力,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在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刺激,如光线、声响、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能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病人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非常痛苦。发作的间歇期间,疼痛稍减,但肌肉仍不能完全松弛。强烈的肌痉挛,有时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膀胱手括约肌痉挛又可引起尿潴留。持续性呼吸肌群和膈肌痉挛,可以造成呼吸停止,以致病人死亡。疾病期间,病人神志始终清楚,一般无高热。高热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肺炎的发生。病程一般为3~4周。自第二周后,随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减轻。但在痊愈后的一个较长时间内,某些肌群有时仍有紧张和反射亢进的现象。

  少数病人表现为局部破伤风。仅有受伤部肌肉的持续怀强直,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以后逐渐消退。但有时也可发展为全身性破伤风。局部破伤风的预后较佳。

  并发症

  除可发生上述的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 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发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3其他 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诊断

  根据受伤史和临床表现,一般可及时作出诊断,但对仅有某些前驱症状的病人,诊断即比较困难,需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延误诊断。

  治疗措施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破伤风的残废率约为10%。

  (一)消除毒素来源(处理伤口) 有伤口者,均需在控制痉挛下,进行彻底的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后,敞开伤口以利引流,并用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溶冲洗和经常湿敷。如原发伤口在发病时已愈合,则一般不需进行清创。

  (二)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毒素 因破伤风抗毒素和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均无中和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的作用,故应尽早使用,以中和游离的毒素。一般用2万~5万iu抗毒素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内,由静脉缓慢滴入: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血清反应。对清创不够彻底的病人及严重病人,以后每日再用1万~2万iu抗毒素,作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共3~5日。新生儿破伤风可用2万iu抗毒素由静脉滴注,此外也可作脐周注射。还有将抗毒素5000~1000iu作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治疗方法,认为可使抗毒素直接进入脑组织内,效果较好,并可不再全身应用抗毒素。如同时加用强的松龙125mg,可减少这种注射所引起的炎症和水肿反应。

  如有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已获得自动免疫的人的血清,则完全可以代替破伤风抗毒素。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只需注射一次,剂量为3000~6000u。

  (三)控制和解除痉挛 病人应住单人病室,环境应尽量安静,防止光声刺激。注意防止发生附床或褥疮。控制和解除痉挛是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如能做好,在极大程度上可防止窒息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死亡。

  1病情较轻者,使用镇静剂和安眠药物,以减少病人对外来刺激的敏感性。但忌用大剂量,以免造成病人深度昏迷。用安定(5mg口服,10mg静脉注射,每日3~4次)控制和解除痉挛,效果较好。也可用巴比妥钠(01~02g,肌肉注射)或10%水合氯醛(15ml口服或20~40ml直肠灌注,每日3次)。

  2病情较重者,可用氯丙嗪50~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从静脉缓慢滴入,每日4次。

  3抽搐严重,甚至不能作治疗和护理者,可用硫喷妥钠05g作肌肉注射(要警惕发生喉头痉挛,用于已作气管切开的病人,比较安全),副醛2~4ml,肌肉注射(副醛有刺激呼吸道的副作用,有肺部感染者不宜使用),或肌松弛剂,如氯化琥珀胆碱,氯化筒箭毒碱、三磺秀铵酚、氨酰胆碱等(在气管切开及控制呼吸的条件下使用)。如并发高热、昏迷,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30mg口服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四)防治并发症 补充水和电解质,以纠正强烈的肌痉挛、出汗及不能进食等所引志的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调,如缺水、酸中毒等。对症状较轻的病人,就争取在痉挛发作的间歇期间自己进食。对症状严重、不能进食或拒食者,应在抗痉挛药物的控制下或作气管切开术后,放置胃管进行管饲。也可作全胃肠外营养。

  青霉素(80万~100万u,肌内注射,每4~6小时1次)可抑制破伤风杆菌,并有助于其他感染的预防,可及早使用。也可给甲硝唑500mg,口服,每6小时1次,或1g,直肠内给药,每8小时1次,持续7~10日。据文献报道,甲硝唑对破伤风的疗效优于青霉素。此外,还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抽搐频繁而又不易用药物控制的病人,尖早期作气管切开术;病床旁应备有抽吸器、人工呼吸器和氧所等,以便急救。

  预防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通过类毒素的注射,人体内产生了抗体,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浓度,可以中和进入体内的破伤风毒素,不致发病。加强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保护,避免创伤,普及新法接生,正确而及时地处理伤口等,也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如伤口污染不严重,仅需注射类毒素05ml;如伤口污染严重,则在注射类毒素05ml 3~4小时后,再于其他部位肌肉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500u,使抗毒素先中和毒素。类毒素激起的主动免疫,可在抗毒素作用消失前后接着发挥其预防作用。

  2正确处理伤口,及时彻底清创 所有伤口都应进行清创。对于污染严重的伤口,特别是战伤,要切除一切坏死及无活力的组织,清除异物,切开死腔,敞开伤口,充分引流,不予缝合。如发现接生消毒不严时,须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涤脐部,然后涂以碘酊消毒。

  3被动免疫 一般适用于以前未注射过类毒素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污染明显的伤口;②细而深 的刺伤;③严重的开放性损伤,如开放性颅脑损伤、开放性骨折、烧伤;④未能及时清创或处理欠当的伤口;⑤因某些陈旧性创伤而施行手术(如异物摘除)前。

  现在习用的被动免疫法是注射从动物(牛或马)血清中精制所得的破伤风抗毒素(TAT)。它是一种异种蛋白,有抗原性,可导致过敏反应,而且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不长,6日后即开始被人体除去。因此,这种破伤风抗毒素还不理想。理想的制品是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它无过敏反应,1次注射后在人体内可存留4~5周,免疫郊能比破伤风毒素在10倍以上。其预防剂量为250~500u,肌肉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蛋白来源较少,制备复杂,在目前尚不能普遍应用的情况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仍不失为一种主要的被动免疫法。

  伤后尽早肌肉注射破伤风抗生素1 500IU(1ml)。伤口污染严重者或受伤已超过12小时,剂量可加倍。成人与儿童的剂量相同。必要时可在2~3日后再注射1次。

  每次注射抗毒素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并作皮内过敏试验:用01ml抗毒素,加等渗盐水稀释成1ml。在前臂屈面皮内注射稀释液01ml;另在对侧前臂相同部位,用等潮红、微隆起的硬块,则为阳性,应进行脱敏法注射。但此法并不能完全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故最好不用这种抗毒素作注射。脱敏法注射是将1ml抗毒素用等渗盐稀释10倍,分为1、2、3、4ml,每半小时依次皮下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后,注意观察有无反应。如病人发生面苍白、软弱、荨麻疹或皮肤痛痒、打喷嚏、咳嗽、关节疼痛甚至休克者,应立即皮下注射麻黄素50mg或肾上腺素1mg(成人剂量),并停止抗毒素注射。

头痛是由肚子痛引起的

肚子痛是有很多种的。

“肚子痛”就是医生说的“腹痛”意思。“腹痛”所包括范围很广,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只包括胃、肠、肝、胆、胰,还包括腹腔里的所有器官、组织以及腹壁的肌肉出了问题都会引起肚子痛。

对号入座疼痛的性质

胀痛:常与气相伴,胃或肠里有很多空气感觉很胀,多为机能性肠胃障碍。

绞痛:多是痉挛在捣乱,好像在把东西绞转的痛,多为结石、肠堵塞、急性肠炎。

刺痛:好像用针刺般地疼痛,多为消化性溃疡。

烧灼痛:往往是胃酸多,像胃里有团火在燃烧。多为消化性溃疡或其前兆。

隐隐作痛:可以忍住,轻微的痛感。

闷痛:像有重物压着,或肚子里有东西而不舒服。

咬痛: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啃咬的痛。

感觉疼得厉害不厉害

剧痛:是指痛到令人受不了的程度,不排除:胃或十二指肠穿孔、胆囊(道)结石、阑尾炎及肠梗阻、输尿管结石、嵌顿疝等,女性有下腹部疼痛时,应特别注意子宫外孕或妇科其他急症。

轻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等疾病。如何看病挂号

根据腹痛轻重缓急,可按以下顺序就诊:

1、普通外科 发生在右上腹和右下腹的急性腹痛,一般首次就诊应挂普通外科。腹部胀痛、伴呕吐、不排气、不排便的病人,应除外肠梗阻,均应去普通外科就诊。

2、消化内科 发生在中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的急性腹痛,或者慢性上腹痛伴反酸或呕吐、腹泻的病人,应去消化内科就诊。

3、泌尿外科 急慢性左、右腰腹痛,伴血尿的,应确诊有无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肥大造成的尿潴留等。

4、妇科 女性病人,在行经期、月经中期或者有停经史的,突发急性腹痛,应去妇科就诊。确诊是痛经还是宫外孕等疾病。

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之疏泄失调,横逆犯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胃脘头痛正如沈金鳖所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若气郁化火,可致疼痛加重;火郁日久,致肝胃之阴亏耗,则病程每多缠绵;如久痛入络,络脉损伤,则见吐血,便血等症。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肥甘之品,以致脾胃受伤,食滞中焦,气机不利而产生胃脘疼痛。或因寒凉伤中,胃阳被遏,正邪交争,而胃痛乃作。

3.脾胃虚弱 病后脾胃受损或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内生,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胃阴素虚或病久阴伤,胃失濡养,胃气不和亦能发生疼痛。

上述病因,既可单独致病,又往往相互影响,而出现寒热互见、虚实错杂、阴阳并损之证候,临证时必须灵活掌握。

(辩证论治)治疗胃痛,首应辨其疼痛的虚、实、寒、热性质及病在气在血,然后审证求因,给于恰当的治疗。大抵新病暴痛,痛势急迫而痛处拒按者多属实证;久病痛缓,病势绵绵而痛处喜按者,多属虚证;寒证疼痛,喜温熨热饮,遇寒则疼增;热症疼痛,喜凉熨冷饮,遇热则痛剧;以胀痛为主,或痛引胸胁,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此多为气滞;痛处固定不移,多为刺痛者,常属久病血瘀;若烦热似饥,舌红无苔或少津者,多属胃阴不足之证。

胃痛的治法,古虽有“通则不痛”的原则,但决不限于“通”之一法,临证之时,应运用四诊八纲,详加审察,根据病者的不同情况,确立恰当的治疗方法。

1.肝气犯胃

本证按其不同情况,可分为气滞、火郁、血瘀三种类型。

(1)气滞

主证 胃脘胀满,痛引两胁,嗳气频繁,噫气或失气后疼痛稍减,舌苔薄白,脉沉弦。

分析 情志不畅,气郁不舒,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疼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痛引两胁;胃气上逆故嗳气频繁,噫气失气后,气逆暂缓,故疼痛亦稍减,苔白,脉沉弦为肝郁之象。

治则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选穴 肝俞、脾俞、胃俞、中脘、粱门、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与推揉腹部和中法。

若痛甚而噫气呕恶者,可同取双内关、双内庭、以利气止痛;如泛呕酸水,时时嘈杂;且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则胆火上乘,故见口干而苦;苔黄脉弦数乃肝胃郁热所致。

治则 疏肝、泄热和胃。

选穴 肝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提拿捏背助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揉压阳阴清热法,加用推揉胸胁疏肝法(见发热)。

痛甚者,可用拇、食指分别捏拿两侧血海、粱丘、如痛已缓和,肝脾未调,可用双手拇指对揉、对压两侧三焦俞,单拇指按揉中脘,以调理三焦。

(3)血瘀

主证 痛有定处而拒按,多为刺痛,食后更甚,或见吐血便黑,甚则舌紫,脉涩。

分析 久痛入络,络脉损伤,故吐血便黑;瘀血为有形之物,故痛有定处而拒按;食与瘀并,故食后痛剧;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故舌紫、脉涩。

治则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选穴 肝俞、脾俞、胃俞、章门、内关、劳宫、粱丘、内庭。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擦摩上腹散寒法;配用揉压阳明清热法,加用远端诱导止痛法(双拇指同取两侧内关、劳宫、粱丘、内庭)。

如呕血便血不止,以药物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施术手法。

2.病邪阻滞

(1)饮食阻滞

主证 胃脘胀痛,嗳腐,厌食或呕吐,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实。

分析 食停胃中,传化失常,故胃脘痛胀;饮食停滞,胃气不降而反上逆,故嗳腐或呕吐;吐后积滞去而痛减;食浊熏蒸故苔厚腻;胃气与宿食相搏,故脉滑实有力。

治则 消食导滞。

选穴 脾俞、三焦俞、粱门、天枢、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拿揉抖颤导滞法,配用按压背腰镇痛法与揉压阳明清热法。

胀痛甚者,可双拇指同按双侧天枢,以行气导滞;食滞化热,可晃拨两侧大肠俞。

(2)寒伤胃阳

主证 因受凉饮冷而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泛吐清水,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紧。

分析 突受寒邪,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正邪交争,故胃痛暴作;恶寒发热,苔白为寒邪外袭所致;脉紧主寒主痛。

治则 温胃散寒止痛。

选穴 胃俞、脾俞、中脘、粱丘、内庭。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捏拿背肌利气法,搓擦胃俞温中法,推揉腹部和中法。配用提拿捏背健运法与擦摩上腹三寒法。

3.脾胃虚弱

(1)脾胃虚寒

主证 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缓无力。

分析 脾胃虚弱,寒气凝滞,故胃痛隐隐;中阳不运,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珐吐清水,喜暖喜按;脾阳虚故四肢欠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无力。

治则 温脾健胃。

选穴 肝俞、脾俞、三焦俞、粱门、中脘、章门、手三里、足三里。除拿揉抖颤导滞法和揉压阳明清热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

痛发之时,可拿搓胃俞,双拇指同按粱门,以温中止痛,痛止后,可按基本手法施术。如脾胃虚寒,而肝有郁热,除胃痛外,尚见泛铉呕吐,时觉饥嘈,食则不舒,四肢欠温,舌边红绛,苔白中黄,脉弦细者,可用双拇指同取双章门、立拳滚上腹部寒热并投,肝胃同治。

(2)胃阴不足

主证 胃痛隐隐,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苔少或剥脱,舌光红少津,脉细微数。

分析 胃阴不足,胃络失养故胃痛隐隐;阴虚生内热,故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微数皆为胃阴不足之征象。

治法 养阴益胃。

选穴 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推揉腹部和中法,捏脊法反复施术十次。

食欲不振者,重用开三门、运三脘、大便隐血,腹部手法慎用。

胃痛一证,除用按摩等法治疗外,注意饮食调节,心情舒畅,亦属必要。

(基本手法)

1.按揉背腰镇痛法 在单掌推背部膀胱经路线的基础上,叠掌揉,双掌根或双拇指交替按压膈俞至三焦俞一段膀胱经内侧线,注意局部重点取穴。

2.晃拨俞穴行气法 单掌根着力,依靠脘关节作手掌晃动动作,带动掌根晃拨,分别刺激肝、脾、胃、三焦俞等穴,手下压力要适度,晃拨频率均匀。

3.提拿捏脊健运法 双手拇、食指沿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提拿(大椎穴至命门穴一段),施术捏脊法自下而上10次。

4.捏拿背腰肌理气法 在肩胛内移的基础上,拇、食指捏拿骶棘肌上段(肩胛间区段,轻拿轻放),亦可加用中指作捻转动作。

5.搓擦胃俞温中法 单掌根或小鱼际肌快搓两侧胃俞穴,搓后缓缓揉动,使热感渗透。

6.推揉腹部和中法 两拇指开三门、运三脘,单掌或双掌于左胁肋部快速推抚,称之推胃法;掌推腹部任脉路线;掌根轮状顺时针推脘腹;叠掌揉上腹部,以左上腹为主。

7.擦摩上腹散寒法 用单掌反复擦上腹部,频率要快以温热为度;改用掌摩以上部位。

8.按揉腹部消积法 双拇指交替按压腹部任脉及两侧胃经路线,双掌重叠自上而下揉以上部位;双掌扣脐轮状揉腹部。

9.拿揉抖颤导滞法 在两掌波形揉脘腹的基础上,多指捏拿腹肌作抖颤动作。

10.按揉阳明清热法 用拇指或小鱼际肌分别揉手足阳明经前臂及小腿段,以按揉手、足三里穴为主

如果是运动的话一般在30分钟后开始燃烧到脂肪,之前都是预热,脂肪燃烧是全身性的,但是因个人体质不同,减肥的先后部位不同。

你这个应该是肌肉刺激,这是好事,锻炼就是要刺激肌肉,肌肉才会生长的。~~~

他说的对,你现在脂肪过多所以先主要有氧,到了后期还需要提升肌肉含量,这样身材才好并且还能改变成不宜发胖体质。不过下面的运动方式既可以同时多量的减肥和增肌

体脂率需要在百分之十以下才能有明显腹肌,如果体脂率高需要减脂,下面是减肚子脂肪的利器:

1、原地跳3分钟+仰卧起坐(主要锻炼腹肌)1分钟

2、原地跳3分钟+徒手深蹲(主要锻炼腿部肌肉)1分钟

3、原地跳3分钟+俯卧撑(主要锻炼胸肌)1分钟

4、原地跳3分钟+仰卧举腿(主要锻炼腹肌)1分钟

5、原地跳3分钟+徒手箭步蹲(主要锻炼腿部肌肉)1分钟

6、原地跳3分钟+平板支撑(主要锻炼腹肌)1分钟

7、原地跳3分钟+蹬上反屈伸(主要锻炼手臂肱三头肌)1分钟

8、原地跳3分钟+坐姿收腿(主要锻炼腹肌)1分钟

9、原地跳3分钟+仰卧屈膝挺髋(主要锻炼下背肌群)1分钟

10、原地跳3分钟+仰卧屈膝收腿(主要锻炼腹肌)1分钟

1、跑步3分钟不仅可以选择跑步,还可以选择跳绳、原地跑步等,运动强度控制在70%左右。怎样来衡量这个70%的运动强度呢?我们可以这么来衡量,跑步的时候身体感觉在累和不累之间即可。

2、10套训练动作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是做10套还是5套练习动作。练习者可以采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练习动作的套数,因为做的练习动作越多,减肚子的效果也就越好。

3、在做肌肉训练的时候,建议在1分钟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做,能做10个,决不偷懒做8个。同样做的多,减肚子上肥肉的效果也越好。如果在肌肉训练的时候不能够坚持1分钟,那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休息个3到5秒,以保证能够坚持下来。

4、运用这套方法需要采用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锻炼时间在45分钟左右,坚持6个星期你就会看到明显的效果。

PS:搜“怎样减掉肚子上的肥肉-运动常识-百度经验”即可找到动作

每天锻炼超过3小时以上好。

锻炼方法:

一1、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大约10分钟即可,使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小贴士:可以选择跳绳、跑步、爬楼梯、蹲下起立等作为热身活动。

二、正式训练

通过对背、肩、胳膊、腿部的专项力量运动进行基本练习,建议采用杠铃、哑铃等常用器械把全身的肌肉都调动起来。

胸大肌训练:躺卧于健身凳,双手持杠铃做推举或双手持哑铃进行扩胸运动。常用方法:卧推,斜板卧推,哑铃扩胸。

背阔肌训练:双手握单杠双臂拉伸引体向上可以有效锻炼背部肌肉,也可以通过健身房的器械做划船动作已锻炼背肌。常用方法:引体向上,划船练习。

肩部三角肌训练:采用哑铃或杠铃进行肩上推举或颈后推举可以有效锻炼肩部,三角肌中束,三角肌后束肌肉。常用方法:颈后推举、肩上推举,前平举,侧平举。

肱二头肌训练:双手持哑铃反复做双臂屈伸动作是最有效的肱二头肌训练方法常用方法:杠铃、哑铃弯举,胸前下推,双臂屈伸。

腿部肌肉训练:双手抱头或者负重深蹲,可以有效得锻炼腿部肌肉特别是小腿肌。常用方法:深蹲,伸小腿。

夫妻两个人拥有高质量的夫妻生活,是令人幸福的一件事情,适当的夫妻生活能够帮助缓解生活上的压力,而且会促进体内激素的分泌,夫妻的感情也会越来越稳定,但是很多男性在进行夫妻生活之后,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汗流浃背,而且觉得身体特别的疲惫,男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多数人认为是肾虚的一种表现,那么,真的是如此吗?那么,男人行房时,坚持多久才算正常?夫妻生活过长或者过于短暂又会怎样?今天就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

1、男人为什么在同房后汗流浃背?

2、男人行房时,坚持多久才算正常?

3、夫妻生活过于短暂会怎样?

4、夫妻生活过长会怎样?

5、爱爱后好累,简单两招缓解房事后疲劳

男人为什么同房后汗流浃背

1、激素发挥的促进作用

对于男性来说,在进行夫妻生活时,消耗的能量是非常大的,大多数男性在进行夫妻生活时,男性一般都处于主动的状态,这样体内就会分泌各种的荷尔蒙激素,身体就会处于了一种兴奋的状态,肾上腺分泌过多也起了主导的作用,肾上腺分泌会使身体的代谢加速,从而产生大量的代谢物,汗液就是其中的一种代谢物,在进行夫妻生活之后,男性汗流浃背是比较正常的一件事情,男性在进行行房之后,应该适当的进行休息。这样有助于缓解出汗,男性朋友也不会产生过多的心理负担。

2、身体运动过度所致

男女两个人进行夫妻同房,也算是一种有氧运动了,而且有助于减少体内的脂肪,男性在行房的时候出现汗流浃背和身体的素质也有一定的关系,男性能够希望坚持的时间长一点,所以就会消耗更多的体力,体内的能量消耗多就容易出现汗流浃背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并不会奇怪,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方式。

3、能量不足

男性在需求比较旺盛的情况下,行房出汗的情况就会更加的严重,这多数都和身体的代谢有关系,男性如果在身体疲惫的状况下进行夫妻行房,多少都会出虚汗,如果在欲望特别强烈的情况下,那么行房出汗的情况会加重,所以建议男性在进行行房的时候,就要多给身体补充能量,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夫妻生活的质量,而且也会避免在进行夫妻生活时,男性的身体出现出虚汗和吃不消的状况。

行房时,坚持多久才算正常

男人行房时,坚持多久才算正常?若达到这个数,恭喜你

对于一些男性朋友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身体很强壮,这样的话也会使夫妻双方在过夫妻生活的时候让妻子比较满意。男人在过夫妻生活时欲望也会比较强烈,这往往于体内的雄激素过旺有关系。很多男性朋友会认为自己,夫妻生活的次数比较多时间越长就代表自己的身体比较强健。所以很多男人就会频繁的去进行夫妻生活,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那么男人在进行夫妻生活的时候,能够坚持多久才算是正常的,如果你能达到这个数,那么恭喜你,你的身体还很健康。

这个时间可能对双方身体更有益

夫妻生活时间的长短通常和男性朋友自身的体质因素有关。正常健康的男性一般在身体强健的状况下,在进行夫妻生活时如果能达到15分钟左右,通常是比较健康的,若你是这个数,恭喜你了,往往这部分男性没有肾虚前列腺等方面的疾病。在个时间段双方的身体都能够很好的达到满足,也不会让身体过度的产生疲惫感,所以这个时间是最合理的。

夫妻生活过于短暂会怎样

如果低于15分钟时那么这部分男性就需要引起重视,可能是由于年龄增长体质下降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在身体出现了一些男科疾病而产生的早泄。另外大脑过度的兴奋也会造成男性朋友过早的出现排精的欲望。当男人无法控制住身体时就很容易引发早泄的发生,如果经常发生这种情况是身体出现问题的一个现象,还可能会使男性朋友增加心理负担,也会让女性朋友无法满足自身需求造成性冷淡的发生,长期会影响到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夫妻生活过长会怎样

在进行夫妻同房时有很多男性都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很长时间,希望通过延长时间来达到让双方更加满意的效果。其实时间过长对夫妻双方也是有影响的,这些男人往往会通过抑制射精来控制夫妻生活的时间。这样会让夫妻双方身体处和精力过度紧张的状态,降低夫妻生活感受。在同房时是一件比较耗费体力的事情,如果时间过长很容易让夫妻双方体力透支过度产生过度疲惫感。让男人生殖长期充血可能也会引发前列腺疾病。所以对于夫妻双方,在同房时间上也一定要有所控制过长并没有好处。

男性朋友对于这个问题也要有所重视,并不是时间越长而越好,时间过长过短对身体都有影响,想要拥有高质量的夫妻生活,男性朋友就应该控制好时间和次数,只要在夫妻双方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那身双方都能够达到满足那么就是最合适的时间,所以同房时间也应该根据双方的身体来调整。

简单两招缓解房事后疲劳

爱爱是一项体力活,很长完事后总是感觉很累,特别是出力多的男士,有时候甚至到第二天都无法完全恢复。怎样才能缓解这种房事后的疲劳呢?

1不要马上入睡

在性爱中,男性在射精时交感神经兴奋,射精后副交感神经和脊髓反射神经松弛。一般来说,房事后感到极度疲倦的男性往往睡意很浓,想尽快入眠。但是,如果同房后立刻睡觉,神经松弛现象会因睡眠而加重,变得更加松弛,不但无助于恢复,反而有可能在次日觉得身体愈发疲倦。

因此,此类男性在房事后不仅不能立即入睡,反而应在房事结束稍事休息之后,趁神经系统的紧张程度尚未完全松弛,下床进行一些活动,如喝喝水,做几下操,看会儿电视、报刊等,可以使神经系统保持适度的紧张,避免其完全松弛。后再上床睡觉,这样不但睡眠更好,而且也较好地减轻了疲劳感,有助于第二天体力和精神的恢复。

2睡前做拉背脊运动

1)站直身体,双手扶住某固定物以保持身体平衡,然后,仰头让后背尽量向后弯曲,臀部向后上方挺起,将注意力集中于后颈部和背肌,以自己能感到腰椎、背部有舒畅的抻拉感为宜。

2)背部挺直,双手伸直,尽量向上举,感觉像在把自己向上拔。

这套运动可增强脊髓神经的运动功能,缓解性事后的疲劳感。男性可以在性爱过后、睡觉之前做,每次做5-10分钟即可。如有条件,最好在性生活后洗个温水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227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