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背熊腰的虎背指哪个肌肉

虎背熊腰的虎背指哪个肌肉,第1张

虎背熊腰的虎背指的是:“背阔肌”。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为全身最大的阔肌,呈直角三角形,上内侧部被斜方肌遮盖,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髂嵴外侧唇后1/3。

人体肌肉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约有两千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运动学解剖

起于枕外隆凸、上项线、项韧带、第7颈椎及全部胸椎棘突。纤维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止于锁骨外侧1/3、肩胛冈和肩峰。近固定时上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上回旋;下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在少年儿童时期发展此肌,可预防和矫正驼背。

供应斜方肌的动脉

主要是颈横动脉,另有一些小的次要动脉。颈横动脉大多起自甲状颈干或锁骨下动脉,向外行穿臂丛(或过其前面),至肩胛提肌的前缘,分为浅支和深支,浅支分布于斜方肌的深面,深支行于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的深面,前、深支之间有吻合,并与肩胛上动脉、旋肩胛动脉共同吻合形成肩胛动脉网。

斜方肌的静脉

斜方肌的静脉血,主要通过颈横静脉和肩胛上静脉回流到颈外静脉和锁骨下静脉。颈横动脉的伴行静脉可有1~3支。有1支静脉伴行的动脉57支,占动脉的8906%;有2支静脉伴行的动脉5支。占781%;有3支静脉伴行的动脉2支,占313%。

斜方肌的神经

斜方肌由第11对脑神经副神经和第三、四颈神经前支支配。副神经经斜方肌前缘入肌深面,和颈横动脉浅支伴行,经过肩胛冈根部附近,再与颈横动脉深支伴行达肌的下部。56支副神经从胸锁乳突肌后缘至斜方肌前缘一段的长度为(4501±110)mm,副神经的粗细为(212±007)mm。第三、四颈神经前支的分支,从颈丛发出后,向外向下达斜方肌前缘,与副神经会合同行。

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椎间盘突出了,压迫到了神经根才可能出现疼痛的症状,但这种说法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临床现象。有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很轻,范围很小,可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却很严重。而另有一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很严重,但他们临床表现出来的症状却很轻。

近年来,大量的神经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腰椎间盘突出后引起的非细菌性炎症与病人的症状表现关系比较密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病变,清除这种非细菌性炎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任务。

椎间盘是如何构成的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连接脊椎骨的纽带。它通常包括三个部分: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每个椎间盘含有两块软骨板,分别覆盖在相邻的两块脊椎骨上。纤维环连接于两块软骨板之间,中央包绕着髓核。正常情况下三者组成一个封闭的“容器”,具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

“腰突”症状根源在炎症

研究人员将狗自身的髓核组织取出后均匀打碎,然后将这些碎块注射到狗的神经根附近,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严重的炎症反应。这一结果表明,自身的髓核组织可以引起神经根化学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可引起明显的疼痛。有人还在猪的身上进行过类似试验,结果是一样的。

如果包绕髓核的纤维环破裂,髓核就会漏出,其中的炎性物质刺激神经根,就可以引起疼痛。当炎症累及邻近的神经组织形成神经根炎,可以产生神经损伤等症状。另外,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免疫状态也有异常,可能与椎间盘组织发生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自身免疫反应也可以导致神经根的水肿或炎症,引发相应的症状。

“腰突”常用治疗方法效果欠佳

“腰突”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药物,针灸、推拿等理疗手段,以及腰椎旁、硬膜外腔侧间隙、硬膜外腔阻滞等方法。口服药物大多只能缓解症状,理疗往往不能有效地消除炎症。神经阻滞是把药物注射到病变的局部,使药物与病变充分接触,疗效比较确切,一般每7天治疗一次,3~5次为一个疗程。但是这些常规阻滞的疗效维持时间有时不太确定,往往有些人在治疗结束后不久,疼痛等症状又回来了。

不仅患者不满意,医生也越治越没有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病变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少则几个月,多的可达几十年,局部的炎症变化经过长年累月的蓄积,已经根深蒂固,简单的阻滞已很难完全消除。

最新的介入治疗

治疗炎性腰椎间盘突出,现多采用微创神经介入治疗方法。它是在影像检查工具的介导下,将特制导管置入病变部位,利用微量注射装置长期持续地给予消炎镇痛等药物,使炎症尽可能地消除干净。在此基础上配合手术或胶原酶溶解等手段,一般都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其不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也给医生以信心。

人身上很多部位都有肌肉,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背部肌肉群及重要性。

01

斜方肌属于背部浅层的肌肉,起自枕骨外隆,终于第十二胸椎,有助于辅助牵拉肩胛骨的运动,是协助背部运动非常重要的一块肌肉。

02

背阔肌也是属于背部浅层的肌肉,是人体全身最大的一块扁肌,位于背下部、腰部和胸侧壁,背阔肌收缩可以让手臂进行内收、内旋和后伸的动作。

03

竖脊肌属于背部深层的肌肉,是一种短肌,位于各椎骨之间,用以加强椎骨的连接,增强脊椎运动的灵活性。

04

肩胛提肌是背部浅层的肌肉,呈带状分布于脖子两侧,收缩时可以上提肩胛骨。

菱形肌是背部浅层的肌肉,收缩时肩胛骨移向内上方。

背部肌肉是身上的大肌群,分别,包括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和菱形肌。

斜方肌整体呈三角状,左右两侧呈斜方状,连接肩带骨与颅骨和椎骨。位于上背及中背的表层,成隆起状。供应斜方肌的动脉以颈横动脉为主,静脉主要是通过颈横静脉和肩胛上静脉回流到颈外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斜方肌通过使头向同侧屈或回旋两侧收缩,起到头和脊柱伸直的作用,多锻炼发展此肌肉可预防和矫正驼背。背阔肌为全身最大的阔肌,呈直角三角形,主要位于腰部和胸部后侧皮下。背阔肌受胸背神经支配,属于运动神经。血液供应由胸背动脉提供。通过对此肌肉的锻炼,转位移植可以修复上肢面部及胸部等大面积的缺损。骶棘肌又名竖脊肌,位于后背部,长度从骶骨背面到枕骨后方。它的作用是牵引脊柱实现后仰,有明显的节断性,连接相邻两个脊椎骨,能够加强脊柱之间的灵活性。菱形肌位置在肩胛骨之间。在拉伸类动作中积极参与,能够加大关节的灵活性,使肩胛骨在伸缩的过程中幅度更大。有助于垂直和水平拉类训练。

背部肌肉是我们身体上的大肌群,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使背部线条更加优美,使背部肌肉更有力量。反手引体向上和正手窄距,但是对背部肌肉很好的训练方法,这就拉升了运动时背阔肌参与更多,斜方肌和菱形肌起辅助作用,在,叫低点位训练时训练的是骶棘肌。一些很好的训练动作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加强背部肌肉的优化。在家时我们可以进行w形伸张,15个为一组,每日四组。或者进行Y字伸长,30个为一组,每日两组。在进行运动的时候,要姿势端正,否则容易造成背部肌肉受伤。采样重量从小到大的力量训练法,在进行杠铃等训练时,切记不可以负重过重。

  腰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和骨盆内。由腰大肌和髂(qia)肌两部分组成。  腰大肌也称大腰肌,为一长梭形肌肉,起自腰椎两旁,与髂肌共同终点于股骨之小转子上,合称“髂腰肌”。

  髂腰肌: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窝;腰大肌长形,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向下两肌相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骶棘肌:这里指的骶棘肌群是一个艺术用的结构概念,并不是一个医学的解剖概念,它包括了骶棘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头夹肌等在后背深层,分布于脊椎两侧的肌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28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