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背阔肌 是人体的那个部位?还有就是 二头肌 怎么练习?

请问 背阔肌 是人体的那个部位?还有就是 二头肌 怎么练习?,第1张

背阔肌是背部的两侧,肩膀的下面,胸部的后侧,当双臂贴近身体三头肌能挨着的地方, 其实,无论初习者还是有一定训练年限的“老手”,拥有令人羡慕的肱二头肌始终是他们的追求与梦想,并为此一直不懈努力。那么,发达肱二头肌究竟有哪些较为有效的方法,技术特点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又是什么呢 肱二头肌理想的形态是:直臂状态下侧视,其下端一直长达臂弯。弯曲时,呈半球状明显隆起(施瓦辛格和冈特的肱二头肌呈抛物线状,如停留在胳膊上的两座高耸的山峰)。这种理想形态对于先天长条形的训练者来说,可谓得天独厚。但拥有这种形态的人极少,大部分人侧视时臂弯处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缺口。所以,应针对性地优先刺激肱二头肌的下端部分,这样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上臂形态 下面介绍各类弯举动作的细节要点。 一、杠铃弯举 1、立姿直杠弯举 站立,双手同肩宽握杠,自然速度弯举,时间1~2秒:下放时控制还原,时间3~4秒。上举时注意力应集中在整个肱二头肌上,想象并排的两条肌束如钢绳般收缩。如果想尽快使肱二头肌下端发展起来,则应将注意力和起动点均放在此处。还有、杠铃下放到底部时要有意识地伸直胳膊。如果屈臂,则难于刺激到嵌入肘弯的肱二头肌下端这是很多健身者不太注意的地方,只要做标准次数(8~12次/组),都应刻意伸直胳膊,但8次以下(承重较大)为避免肘关节和肌腱无谓受伤,应保持胳膊自然的屈伸度。 常规重量组为每组10~12次至力竭,做3~5组。上身应保持正直,不要靠晃动身体借力,这对初练者最合适。系统训练半年以上者,应采用变速组或爆发式上举。实践证明,只要采用逐加重量的方法充分热身(至少2组,一般是3组),使肌肉和神经系统进入训练状态,同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目标肌上,用适宜的重量(8次左右)做变速或爆发式弯举就不会产生伤害事故。中、高级水平者应在正式组的第3或第4序列将试举次数降至6~8次/组或4~6次/组,然后再回升到正常训练次数。这样既能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又能保证足够的训练量,使目标肌更好的充血膨胀。变速组是指将一个训练组分为前、后两个半程,两个半程的上举速度和还原速度有较明显的区别,从而使肌肉受到更强烈的刺激。 这个动作的主要作用是全面增大肱二头肌的厚度与块头,另外,可通过握距的变化重点刺激内外两个肌束:宽于肩部的握距对肱二头肌外束刺激较大,略窄于肩的握距对内束刺激较好、可根据个人情况侧重采用。 2、曲杠弯举 站立,双手执杠做弯举。由于是曲杠,小臂不像直杠那样紧张,参与用力较少,可保证更多的负荷加在肱二头肌上。 曲杠弯举的效果有争议,部分训练者认为效果不如直杠,主要是施加在肱二头肌上的张力不明显。 曲杠由于角度基本符合自然状态下手臂的内旋状态,肌肉感觉较舒适。直杠迫使双小臂呈一定的外旋角度,上臂和小臂肌肉都有一定的紧张度,对抗负荷做动作时更明显,故感到张力效果十分明显。且无论上举还是下放都能保持持续紧张,使目标肌没有多少“喘息”机会,这种紧张度的存在使直杠弯举在发展肱二头肌的同时,对小臂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这是曲杠难于比拟的地方。从肱二头肌承担的负荷来看,曲杠由于小臂参与用力少,若重量相同,则承担的负荷大于直杠,对肱二头肌的刺激作用更大些,但在肌肉的持续紧张度上逊于直杠,特别是在杠铃下放阶段。由于角度适宜。对腕部不适或有伤者,曲杠则是代替直杠弯举的好方法。 训练要求与立姿直杠弯举基本相同,注意力应集中在整个肱二头肌上,标准的训练安排是:12、10、8、6、10次,做5个正式组,其中孤立重量组(10~12次/组)必须保证做3组,较高次数与较低次数的合理搭配,既能保证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又能保证动作的规格与次数,利于产生“泵”感的充血效应, 二、哑铃弯举 1、坐姿哑巴铃交替弯举 坐于凳端,双手各执一哑铃,左右交替做弯举动作。 弯举时为保证动作的准确性,可采用对镜训练方式。这样可纠正低头助力的毛病。 为了让肱二头肌弧度更饱满、肌肉更厚实,应做“均衡弯举”,哑铃尽量保持水平,不要左右晃动,使肱二头肌的内外两个肌束均匀受力;若为打造肱二头肌的尖峰。则须有意识地外旋小臂,仿佛要用小指去触碰肩膀。另外,可用一个小技巧来修饰上臂形态,兼顾肱二头肌下端;这就是在哑铃下放至底部时有一个自然后撤动作,幅度不大,但能令胳膊彻底伸直。然后以肱二头肌下端为起动点(意念也集中于此),带动哑铃弯举。次数变化在每组10~12次之间,下限不要低于8次,否则难以保证动作的规范。 为打破适应性,接受不同的刺激频度,有时可安排连续试举,一般是安排从重至轻的不同重量,而不是反向顺序。这更符合肱二头肌的耐受特点,也更容易挖掘其生长潜力,同时可避免拉伤肌腱。例如,以25公斤的哑铃弯举至力竭后(10~12次左右),紧接着试举20公斤的哑铃,无法再完成一次时立即接做15公斤的哑铃至力竭。这样重量呈现2~3个阶梯,但至多不要超过3个,每个阶梯重量相差5公斤左右,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进一步挖掘肌肉潜力,影响训练的综合效果。 2、哑铃斜板交替弯举 坐在后倾角为45度的斜板上,双手各执哑铃做交替弯举。 第一组的重量不要过大,目的是热身、确定动作路线和感觉,然后再逐加重量。正式组为5组,第3、4组可加至最大负重,次数为6~8次。 这种后倾角度能使肱二头肌上缘与肩部交接的肌腱处始终处于牵拉的紧张状态,利于发展肱二头肌上部。由于无法像普通状态那样“夹肘”,下放时手臂的后展和上举过程的转腕动作对肱二头肌的下缘与尖峰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这是一个较全面锻炼肱二头肌的动作,也是健美巨星施瓦辛格极偏爱的一个必练课目。 由于这个动作的“支持性”较差,故整个动作过程应全神贯注。必须均匀发力,下落也应如此。上升至顶部时做顶峰收缩2~3秒钟效果会更好。 3、单臂哑铃斜托弯举 杠铃斜托弯举的目的是为了刺激肱二头肌的下端,所以下放至底部时双臂必须有意识地伸直,否则就失去了动作的意义、单臂哑铃斜托弯举不具备双臂执握的稳定性,对关节和肌腱的要求也较高,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肌肉的持续紧张给肱二头肌以集中刺激。 动作的细节要求是:一手扶凳,以提供稳固的支撑,持铃臂的伸展不要太充分,以免给关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要尝试做顶峰收缩(会很别扭,找不到通常的训练感觉),也无需刻意伸直胳膊,这样才能让肱二头肌保持持续紧张状态,达到较好的训练要求。 另外,由于单手执握依托凳面,没有任何借力机会,故采用的重量也应谨慎。仍然是5个正式训练组,第1组采用较高的次数,然后逐增重量。标准的训练安排是:15、12、10、8、6次,这更符合动作的特点和要求。 三、牵拉类动作 牵拉类动作的特点有二:一是超常的持续紧张状态;二是为了对抗负荷和保持动作的稳定性,肌肉要承受强大的张力。 比较有效的动作是: 1、单械徒手(或负重)引体向上 掌心向内反握杠,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肱二头肌上。拉起时要以肱二头肌的收缩力带动身体移动,下放时必须做到控制还原,保持身体稳定,缓慢降至最低位,不要顺势而下,否则得不到负功收缩的效益,肌纤维也得不到拉伸的张力,这正是引体向上训练的关键之处——拉伸使肌纤维产生的有益损伤(相比屈伸类动作,拉伸使肌纤维的有益损伤更显著)使肌纤维在获得充足营养和休息的情况下,能更好的超量恢复,体积和力量增长更明显。 一旦能徒于完成10~12次/组,就应在腰部挂杠铃片,使每组次数降至6~8个,若又做能到8个以上,则应再增加铃片重量,使之回归到6个左右。中高级水平者也可通过每组4次以下的低次数针对性地发展力量,以挖掘更大的潜力,使基础训练的负重得到提高,也相应提高了训练强度。 标准的训练安排是:12、12、10、8、6次,共做5组。关面2组12次为徒手动作,后3组逐增负重,这样总的组次数和强度都有了保证 2、拉力器直杠弯举 立于十字拉力器架一侧,调节好拉力器长度。然后进行弯举、 先进行1~2组的轻负重练习,以确定一下线路及动作感觉,然后再逐步加大重量。 拉力器弯举的最大优势在于:施加在肱二头肌上的压力不会因动作角度而变小,张力效果非常明显。所以提倡下降时刻意控制动作,与铁块配重相抗。上升时速度应较快,也可用爆发力,但必须在充分热身后,且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在目标肌上、 我喜欢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肱二头肌下端,以此发力带动整个弯举动作做爆发式弯举。至顶部时停留1~2秒,做顶峰收缩,然后控制性还原,上臂形态因此获益匪浅。 3~5个正式组,逐加重量,次数为15、12、10、8、6。如果体力下降,也可只做3组高次数组,以肱二头的“泵”感为主要训练目的。 一般而言,拉力器弯举应安排在杠、哑铃弯举之后偶尔(10~15天左右)也可倒过来,给肌肉一个“冷不防”,以激发其活力,打破刚刚建立的动作定型。 除上述动作外,还有反向布道凳弯举、固臂板弯举、顶肘式弯举、俯姿哑铃集中弯举等动作,可做为训练的替代或补充。但不要为了追求动作形式的变化而采用一些看似花哨实则有害的弯举动作,如平肘式弯举(胳膊平放在凳面上)、倒地(卧姿)拉力器直杠弯举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掌握尽可能多的训练手段的同时,避开不必要的动作伤害,稳妥地取得一个个实质性的进步,使健美的臂膀成为你倍感骄傲的风景。 这是我转载的象这些问题可以去百度上搜索!!1

常用的锻炼背阔肌的方法有:1、宽握距引体向上,和普通引体向上相比两手间距大于肩宽,余动作要领相同,可以借助门框进行练习,操作简便。2、俯身单臂划船。俯身一手臂伸直支撑在长凳上,同侧膝盖屈曲小腿也支撑在长凳上。另一腿微屈踩地同侧手握哑铃放在胸前,腰背挺直目视正下方,背部发力带动手臂下放哑铃至最低点,稍停顿后在上拉手臂至初始位置,重复动作。用相同方法练习对侧。

有些人走路时挺胸直腰、步履轻健、精神饱满,给人以健与美的印象。现代男性都要求有一个强劲的背部,使躯干经常保持腰直背硬,显示出一个充满朝气、强健有力的身影。人体背部的肌肉群,主要是由面积最大、最有力量的背阔肌组成,其次还有斜方肌、菱形肌、骶林肌、大圆肌和小圆肌等。

男子背部肌群“划船”训练

“划船”训练有三种不同的握距。“窄握距”:两手间离开一掌宽度,主要是发达背阔肌上部,包括菱形肌、岗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等使背部宽厚;“中握距”:两手间距与肩同宽,主要是发达背阔肌中部位,它适宜于初学者锻炼,可使背部宽厚;“宽握距”:两手间距比肩宽一至两个掌宽距。主要是发达背阔肌的中下部,它能使背阔肌的下缘延伸到腰际。两脚开立肩稍宽,两手持铃下垂于体前,上体前屈至背部与地面平行。吸气,持铃稍向后拉引至腿前时,沿腿前提举至小腹前,稍停,呼气,慢慢放下。

“划船”有双手用杠铃和单手用哑铃练习的。单手哑铃划船,一般是两脚分开站立,一手扶在凳或膝盖上。也可以单腿跪膝在凳上,一手支撑在凳上使背部与地面平行,这种方法更有利于背阔肌的集中用力。吸气,以背阔肌用力收缩,使哑铃略向后拉提起,并沿腿侧提起至小腹外侧,稍停。提铃时上臂要贴近体侧。呼气,仍以背阔肌控制住,使哑铃慢慢沿腿侧放下还原。

男子背部肌群“划船”训练

男子背部肌群“并握划船”训练

这个动作锻炼部位与“窄握距”相同。把横杠的一端套上杠铃片,另一端不装铁片,支撑在墙角上不使其滑动。把横杠置两腿间,两腿自然伸直或略为弯屈,上体前屈与地面保持平行状。两手前后互握于杠铃片的内侧,两臂一下垂,挺胸背平稍抬头。随即吸气,以背阔肌力量收缩,使杠铃的一端提起至胸腰间,稍停。提铃时两臂要贴近体侧,上体要始终保持挺胸,这样就更有利于背阔肌的收缩。再呼气,持铃以背阔肌控制住慢慢放下还原。放下至两臂下垂时,两肩胛应放松,使背阔肌充分伸长,但杠铃片不使触地。

男子背部肌群“引体向上”训练

这个动作可在单杠上或悬空的横梁上来练。它有“胸前”和“颈后”两种练习方法。从效果上说,颈后比胸前的更好,握距宽的比握距窄的更有利于背阔肌的集中发力。宽距能使背阔肌获得全面发展,但更有利于延伸到下缘部位。初练者,一般应先练握距稍窄些(肩阔)的胸前引体向上。两手以“反握法”,即掌心向前握住单杠。如果用手背向前的“正握法”握杠来练引体向上,它的用力点转移到上臂的肱二头肌上去了。两臂悬垂在单杠上,两手紧握杠,使腰背部以下部位放松,背阔肌充分伸长,两小腿向后收缩。随即吸气,集中以背阔肌的收缩力,屈臂引体向上至胸前或颈后,接近或触及单杠稍停。再呼气,以背阔肌控制住,使身体慢慢下降还原。全身下垂时肩胛要放松,使背阔肌充分伸长。如果能徒手超过15次,可以在腰间用带子悬挂铃片或重物来练,以提高训练效果。

男子背部肌群“重锤拉力器”训练

这是国际较先进的训练方法。一般有特别的器械。它的一端系着可调节不同重量的重锤铁片,并用两根导杆使其上下滑动,另一端有一长绳束,通过滑轮使绳束上下或前后拖动。绳束的末端系在一拉杆的中间。根据这个原理也可自制。

(1)“坐重锤下拉”:这个动作有“胸前”和“颈后”两种方式。它的锻炼部位效果与“宽握距”相同。正坐在凳上,两手握住拉杠的两端,两手间距比肩阔二个掌宽的距离,高举在头顶上方。两腿应固定压住,不使其上抬。随即叹气。以背阔肌的收缩力,屈肘使拉杆垂直拉下至胸部上方或颈后肩上,稍停。再呼气,以背阔肌力量控制住,慢慢地伸直两臂还原。两臂伸直时两肩胛向上松弛,使背阔肌充分向上伸长。

(2)“对握重锤拉引”:这个动作的锻炼部位与“窄握距”相同。正坐在地上,两腿伸直,两脚掌抵在前方的固定板上,两手握住拉杆,间距比肩稍窄。两臂伸直在体前与肩齐高,两肩胛放松,上体略向前倾。随即吸气,以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屈肘使两上臂贴身向胸前拉引,至两手位于胸腹前,稍停。再呼气,以背阔肌控制住,慢慢地向前伸直使背阔肌充分伸长还原。

男子腰背肌群俯身弯起训练

这个动作有用“杠铃”和用“哑铃”来练习。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持铃置于颈后肩上,挺胸收腹紧腰,两手必须托牢杠铃,全身直立。随即呼气,上体向前慢慢弯下,至背部与地面平行为止,这时臀部应向后移,使身体重心处于脚跟后上方,稍停。再吸气,以腰背肌群的力量,挺身起立还原,还原后进行自然呼吸。在动作过程中,腰背部必须始终挺直,不准松腰含胸弓背。上体尽量慢些,切勿突然快速屈体,防止腰肌扭伤。

男子腰背肌群硬拉训练

它可以用杠铃或哑铃来练习。“直腿硬拉”:两脚并立同肩宽,两手一正一反握住横杠。直臂持铃下垂于腿前,挺胸收腹紧腰,全身直立。随即呼气,以腰背部肌群力量控制住,使上体慢慢向前弯曲,两腿保持伸直,直至和铃片稍离地面为止。再吸气,持铃挺身起立,全身直立时使两肩向后展开,胸腔尽量向前挺出。在动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挺身直腰的姿势,不准松腰弓背,向前屈体尽量慢些。

男子腰背肌群俯卧挺身训练

以小腹和大腿部分俯卧在鞍马或凳上,把两脚跟倒钩在助木上,或另请人骑在大腿上。两手互抱于胸前或互托于颈后,上体下垂稍离地面。随即吸气,以腰背肌群的力量,使上体向上挺身弯起,全身成反弓形,抬头挺胸后仰,稍停。再呼气,腰背慢慢放松,使上体逐渐下降到头部稍离地面。接着再吸气挺身。如能超过20次,两手可托重物再练。

男子腰背部肌群训练

时间说明初练者到3个月,第一个月练“中握划船”和“俯身弯起”;第二个月练“窄握和并握划船”和“直腿硬拉”;第三个月练“宽握划船”和“俯卧挺身”。每个动作练2~3组,每组练8~12次。3个月到1年者,以“并握划船”和“宽握划船”为第一个组合。以“引体向上”和“窄握划船”或“哑铃划船”为第二组合。每一个月调换一个组合,每个动作2~4组,每组练8~10次。一年以后,可根据各人的肌肉发展特点合理安排,以不同的着重锻炼部位,作为1个组合。一般可安排2~3个动作为一个组合。综合组数为8~12组,每组练6~10次。

徒手怎么练背阔肌

徒手怎么练背阔肌,其实想要练出自己的背阔肌,也不用专门去健身房练,其实在家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动作来锻炼到我们的背阔肌,想要知道怎么做的话,那就千万不要错过这篇文章,赶紧动起来吧!

徒手怎么练背阔肌

1、引体向上

1、通常在社区都会有单杠,用来进行引体向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也是徒手锻炼背阔肌最好的方式。

2、两臂悬垂在单杆上,两手宽握距,正手握紧横杆,使腰背以下部位放松,背阔肌充分伸长,两小腿弯曲抬起。

3、吸气,集中背阔肌的收缩力,屈臂引体上开至颈后,使之接近或触及单杠,稍停2-3秒。然后呼气,以背阔肌的收缩力量控制住,使身体慢慢下降还原。重复练习。

动作要点:

1、全身下垂时,肩胛部要放松,使背阔肌充分伸长。

2、锻炼过程中,身体不要前后摆动利用惯性给予助力。

2、门式引体向上

1、选择一扇足够支撑你体重的门,并且头顶上方有足够距离到天花板,在门上缘放一块浴巾。

2、打开门,双手挂在门上缘,双手与肩同宽,双膝弯曲使双脚离开地面,收紧臀部,使臀部接近门,然后向上拉起自身,然后缓缓下降。

动作要点:

要感到背阔肌受到强力负荷,这是因为肘关节屈肌起了最小的杠杆作用。同时,双膝和门的摩擦力增大背肌负荷。

3、床上俯卧挺身

1、俯卧在床上或者是长凳上,身体前移至小腹以下的下半身留在床上,上半身悬空且向前躯体,让上体直向下垂。

2、让同伴坐于自己的小腿上并固定住;双手十指交叉放于脑后。上半身尽量上挺,到最高点时静止一秒钟,然后慢慢还原动作。

动作要点:

1、向上挺身时应尽力收缩背阔肌。

2、速度不宜过快。

4、徒手怎么练背阔肌效果好

1、在锻炼时要注意动作速度不宜过快,要领会到背阔肌发力的感觉。

2、用徒手练背阔肌想要有好效果,关键在于顶峰收缩,在做所有背阔肌练习时,当肌肉处于收缩用力状态时(用力紧缩),数数1到6,然后再还原。

3、即使是徒手练背阔肌,也要注意热身和拉伸,避免运动伤害的出现。

背阔肌怎么练

1、杠铃俯立划船:

两脚自然开立,躯干向前弯曲至背部与地面平行位。两腿稍弯曲,使身体重心处于接近脚掌面稍后的垂直线上。两手背向前握住横杆,两手间的距离比肩稍宽。背部保持平直、头稍抬起。动作过程中以背阔肌的收缩力使横杆贴身提起,直至提引至接近小腹位。最后使背阔肌处于顶峰收缩位,稍停。然后,以背阔肌的张紧力控制住,慢慢地循原路还原。

2、t杠划船:

两脚自然分开,两腿稍为弯曲,使躯干与地面成平行位,头稍抬起。两臂下垂,使背阔肌处于完全伸展。动作过程中以背阔肌的收缩力,将横杆提起触及胸部和腹部交界处。同时使两肩向后展,躯干稍向上抬起,以利于背部肩胛骨向中间脊柱方向夹紧,最后使整个背部肌群处于顶峰收缩位,稍停,然后再以背部肌群的'张紧力控制住,将横杆慢慢还原。

3、宽握胸前引体向上:

两手间的宽度要有利于能够集中背部肌群的收缩和展开,并能感觉到两肩胛骨的开合活动。胸前引体向上要求躯干上升至下颚超过单杠或接近胸部,以使背部的肩胛骨收拢及背部肌群处于顶峰收缩位,稍停。然后,再以背部肌群的张紧力控制住,使躯干慢慢下降还原。有些背和臂部力量较弱的锻炼者,不能适应负担身体的重量来完成徒手的引体向上,可以采用器械坐姿下拉的动作,同样可以达到锻炼背阔肌的效果。

在我们使用以上方法锻炼的时候,要充分掌握动作的要领,为了更加有效的锻炼背阔肌肌肉,每个动作都要多练习几次,并在锻炼的时候注意自己的呼吸状况,发力的时候要吐气,收缩的时候要吸气,经常锻炼背阔肌的肌肉,可以有效的缓解肩背酸痛的症状。

枕骨

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棘突

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

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

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肱骨外上髁

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

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斜角肌

斜角肌,位于颈椎侧面,止于第1、2肋骨,关联痛误为心绞痛

1、引起广泛疼痛、麻木、上背部(菱形肌处,误为菱形肌引起),肩膀、臂部(该两处的关联痛,误认为神经根的压迫)和手部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于后颈部。

2、触发点常常成为胸部、上背部、肩膀和手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3、触发点引起的前臂和手部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无法解释的“幻觉痛”实际上是斜角肌的触发点所引起的一种表现。

4、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引起的经典症状。

5、急性颈扭伤同时损伤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6、车祸后持续存在的又难以解释的上背肩部、手臂和手部的一些神经症状可推断病源为斜角肌。

7、上半部身体任何一处的肌筋膜可能均与斜角肌有关。

8、重包袱对斜角肌及斜方肌、胸小肌和胸锁乳突肌尤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9、管乐器演奏者的斜角肌常会出现问

上背部肌肉

一、菱形肌:颈6、胸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1、引起沿着肩胛骨内侧缘向的疼痛。

2、引起内侧缘关联痛——菱形肌、上后踞肌、肩胛提肌、中斜方肌、斜角肌、冈下肌、前锯肌、背阔肌、。

注意:斜角肌是引起沿肩胛内侧走向的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即原发因素。

3、引起菱形肌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胸肌紧缩,触发点使得胸肌缩短,肩胛向前,在抵抗胸肌的牵拉时,菱形肌延伸到最大长度。菱形肌同胸肌是拮抗关系。

4、紧缩胸肌的牵拉使肩胛突出于背部,形成削肩,扁平胸的姿势。

二、上后踞肌:附着于脊柱,止于第2-5肋骨角的外侧面

1、引起肩胛下的深部痛,肩背部、肘部、手腕部的桡侧也感到疼痛。

2、引起小指的疼痛。

3、手部的关联痛会感到麻木、超过上臂和前臂的背部,达到胸部。

4、按摩时,将手越过肩部而伸向对侧肩部时能使肩胛移开。

肩部肌肉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不会引起疼痛,邻近肌肉的触发点才是疼痛的真正原因。四块肩袖肌群的触发点是引起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内出现咔嗒音的最常见原因,最有有效发法就是按摩这些肌肉的触发点。

一、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肩部外侧的深度疼痛,可传导上臂和前臂外侧,达到手腕深部。常误诊断为滑囊炎。

2、引起肘外侧的疼痛(关联痛——网球肘),常被疏忽。

3、触发点位于肌腹和V字形骨性结构内。

二、冈下肌:位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前肩疼痛,深感疼痛位于关节深处,传送到肱二头肌。

2、传送到肩部外侧,转送到后颈部肩胛内侧缘,沿整个上臂和前臂向下传送,可达整个手的尺侧。

3、引发肩膀和手臂的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无法向后伸手够到后背。

4、冈下肌引起其他肩袖肌群的代偿性收缩,按摩肩袖肌群的触发点就能够成功治愈“冻结肩”,右冈下肌较左冈下肌更易损伤。冈上肌肩胛下肌是拮抗关系。

三、小圆肌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引起其与肱骨头附着处的背侧非常局限的疼痛。

2、引起无名指和小指麻木或针刺感,肩背部疼痛(注意:胸小肌触发点也能引起类似的表现),只有无名指和小指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提示疼痛可能来自于背阔肌的触发点。

四、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方,止于肱骨头,具有手臂内旋的功能。

1、引发后肩部深处严重疼痛,手腕背侧的疼痛。

2、肩关节想活动自如,四块肌肉的牵拉须保持平衡。触发点使肩胛下肌肌力减弱,使冈上肌失去对手,向上提拉肱骨头,与肩峰对抗,当你活动肩部时听到有咔嗒音或爆破声时,说明肩胛下肌或冈上肌内或两者同时存在触发点,它们是主动肌与拮抗肌关系,影响肌肉的伸长而减少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3、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常误诊为滑囊炎、关节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和粘连性囊炎。

4、肩胛下肌是引起肩痛的最关键的问题。

五、三角肌群(起自锁骨肩胛冈、肩峰,止于三角肌粗隆)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活动手臂时疼痛,反之不痛。

2、触发点不会单独存在,常与斜角肌、胸大肌或肩袖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次级触发点,这些肌肉的触发点引起三角肌不同部位的疼痛——肩部的前、后和侧方。

3、臂部有损伤可推测三角肌内会有触发点形成

上臂肌群

一、大圆肌和背阔肌

大圆肌:

1、引起后三角肌的锐痛。

2、引起以肩胛下角为中心的中部后背的疼痛。

背阔肌

1、引起腹部两侧的疼痛,疼痛延伸至手臂内侧并向下至手的尺侧或桡侧和无名指和小指。

2、背阔肌边缘前方的肋骨处触痛的区域,是前锯肌的一个触发点,引起身体侧面产生可怕的疼痛。

二、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三头肌之间,内收上臂

1、引起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前臂背侧,手背这些区域的疼痛。

2、引起疼痛转移到达中指末端。

3、引起喙肱肌缩短,挤压养营手臂的神经,进而引起肱三头肌前臂和手的麻木。

三、肱二头肌(肩胛骨喙突——盂上粗隆)

1、触发点位于肩膀前方(误诊为腱鞘炎或活囊炎)和肘关节的皱翼处。

2、两个头的中间区域均可找到触发点。

3、按摩前肩部时,注意肱二头肌也会引起这个区域的关联痛。

四、肱三头肌

1、1号触发点:引起后肩部和外肘部疼痛。

2、2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外侧的疼痛,使“网球肘”的原因之一。

3、3号触发点:引起上臂背侧的局部疼痛,使外侧头紧缩继而压迫桡神经,引起前臂和桡侧的麻木。

4、4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的关联极端的触痛。

5、5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和关联痛,还会累及前臂内侧称作“高尔夫肘”。

6、引起无名指和小指的疼痛(胸小肌也可能引起)

腓深神经: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背阔肌丰厚发达时,整个背部看上去才呈现出“V”字型。 发达背阔肌及斜方肌、大圆肌、小圆肌、菱形肌、冈下肌、等背部肌群的训练方法很多。

其中引体向上是人们普遍采用颇有效果的一种训练方法。 引体向上的动作过程十分简单,双手宽握单杠,两臂伸直,身体悬垂,腰背部以下放松,两小腿伸直或交叉。然后在吸气同时,用背阔肌的收缩力屈臂引体向上,至 下颚(下巴颏儿)超过横杠或颈后贴近横杠止。稍停后,边吸气边用背阔肌的力量控制慢慢下降,直到复原。 下颏超过横杠,这个动作叫“胸前引体向上”。颈后贴近横杠,也称“颈后引体向上”。

 

还有一种引体向上,是将特制的横梁挂在横杠上,双手握住架下的横梁,做引体向上。这个动作叫“平行握引体向上”。一般来说,如果一次引体向上超 过15个,可尝试着用皮带或绳束系上重物或杠铃片来练。有人喜欢把重物挂在腰上,也有人习惯系在脚踝处。不过有两点需要提醒您,一是重量要合适;二是注意 安全。

 

其他训练动作有:

坐式下拉吊棍

杠铃俯立划船

颈后宽握引体向上:锻炼背阔肌和肩部肌群

俯身划船:增加背阔肌厚度

宽握下拉:让背部肌肉增加厚度

T杠俯身划船:增加背阔肌厚度

 

 

斜方肌训练比一般健美训练都要简单。其主要动作就是耸肩,也就是两肩向两耳方向上抬。 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更高难的技术或动作。

 

做耸肩练习需要的器械是一对哑铃、一个杠铃或有手柄的器械,只要能产生抗力即可。你只需双手握住器械的手柄, 将两肩分别尽力向两耳方向移动, 肩抬到最高处时, 做顶峰收缩, 稍停一会儿。然后,两肩缓慢下放,放到最低点时,感觉到双肩充分向下伸展。

 

这项练习的运动幅度(即耸肩和放肩的过程中,两肩的移动距离)很小。 你可能常常见到一些健美者做着比较复杂的耸肩训练。比如,有人在做耸肩的同时,还前后转动两肩。其实,这样做根本起不到强化练习的作用,只能徒增危险。耸肩真正作用是使肌肉的收缩,也就是肌肉在对抗重力的时得到锻炼和强化,这和前后转肩毫无关系。所以,在做这项练习的时候,要确保两肩上下运动。

 

强化斜方肌的其他训练

耸肩固然是强化斜方肌的主要方法,但有很多其他训练方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比如, 普通的硬拉就是一个强化斜方肌的好方法。事实上,在做硬拉时,少做一组,以一组耸肩来 替代,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因为,你的训练目的是塑造完美的形体,而不是最大限度地增 加力量(当然啦,你要是一名举重选手,我是不建议你用这种方法的) 。

 

另一个强化斜方肌的训练是直立划船。 当你把杠铃向上拉到下颚时, 你能感觉到你的斜方 肌正在收缩,这也正是这个训练的关键所在。

 

有一些训练运动并不是锻练斜方肌的,你要注意区别。如哑铃侧平举,这是针对三角肌中束的训练,而不是斜方肌。在这个动作中,当你的双臂用力平举时,要以两肩为轴,注意不 要耸肩。 不论你在训练中的进步如何,你都会发现,在练过耸肩后,你能耸起更大的重量。但是, 就像练很多动作一样,耸肩训练的原则是:不要太轻,更不能太重。合理的重量应该是,你 可以严格地按照要求完成整个动作, 即两肩尽量向两耳靠近, 保持一会儿, 不要屈肘。 然后, 两肩同时下降到最低点。整个动作可以做 10~12 个重复。 训练斜方肌的惟一缺点是:当你的斜方肌发达起来以后不久,你的衬衫衣领就会“变小” 。

 

 

 

          

 

 

资料如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背阔肌损伤不但会引起背部疼痛,还有可能引起肩胛下角疼痛。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肌肉,已经出现这些症状如何解决。

斜方肌属于背部的浅层肌肉,是人体最大的扁阔肌。上部位于斜方肌的的下面。

斜方肌借筋膜起于第六胸椎至骶骨所有椎骨的棘突、髂肌后部、第10~12肋骨外面,肌束呈放射状排列,由内下方斜向外上部集中,止于肱骨的小结节嵴。单侧呈扇形,双侧合起来呈倒三角形。这是一块使肱骨运动的肌肉,就是使上肢围绕身体运动的一块肌肉。

因背阔肌的起点在背部,止点在肱骨的前面,所以近固定收缩时,拉动大臂旋内、内收、后伸。典型动作有向后摆臂、体侧向后拉拉力器、手臂侧平举向体侧内收拉拉力器、手臂从头上向下拉绳即坐姿高位下拉、提拉杠铃、坐姿划船。远固定收缩,拉动躯干向上臂靠拢或提肋助吸气。典型动作如引体向上、弓身提拉壶铃、爬绳、拉划船器。

主动拉伸

1跪姿,团身,两臂伸直向前伏地为两侧拉伸;身体倾向一侧、头枕于单侧手臂为单侧拉伸。

坐姿,两腿打开,一侧手臂上举,掌心向内,做外旋动作,另一个手从头后握住肘关节,带动身体侧屈,同时身体外旋。(特点:动作漂亮舒展)

站立位,双手抓握一固定物,如门框,做身体侧屈动作,做的过程中注意上背部挺直,侧屈时腿可以弯曲,10~30秒为一组。

站立位,双手扶窗台,两脚左右与肩同宽,前后距离一步,臀部向后下坐,同时上体进行外旋,使拉伸的部分有向上的倾向,为了提高拉伸的精准性,拉伸右侧时,可以用左手右侧的腰部,固定腰部肌肉,减少代偿。进阶动作是双手扶窗台,其它动作不变,在做的过程中,双手和前腿向后用力,与斜方肌形成对抗。重点是向后坐的动作

被动拉伸

盘腿做,一手臂上举,掌心向内。做侧屈,同时上体向对侧旋转。一手压住大腿,固定骨盆。

背阔肌的颜色和其它肌肉不同,下部和脊柱两侧均为筋膜,下面的大块白色为胸腰筋膜,大而厚,有时胸腰筋膜是造成腰部疼痛的重要原因。

驼背弯腰会使筋膜处于拉伸状态,向前挺大肚子又会使其处于收缩状态,拉伸和按摩会缓解症状,但如果后期没有相应的力量训练就会变成久治不愈的腰背痛。

除此之外,姿势的改变也是很重要。缓解症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背后隐藏的张力来源可能就是姿势的异常,不然只能治标不治本。(体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314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