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的世界武术史中,李小龙的一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在人类社会的茫茫大海中,李小龙的生命轨迹也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就在这短短的瞬间,这朵小小的浪花都为人类生活的图画增添了一种颜色,为世界**史、为世界武术史的诗篇增添了几分美丽和壮观。我们不能不承认,一代宗师李小龙是一个战士,一个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斗士。时至今日,有关李小龙的一切,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但本书,尤其是本章将另辟蹊径,试图就李小龙当年所赖以成名的武技或绝招逐一作详尽的解析,使广大研习者能透过李小龙武道技术的闪光点去解读他的智慧源流,去分析他的成功之道,这样或许会给国内的研习者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并得到更多有益的领悟。
李小龙的生与死、起点与成功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在他面前也仿佛摊放着一本只有他自己才能辨认的、用神秘的符号写成的武道书。这本“书”就是人们所称道的一些武道绝技。根据这本“书”,他去教导周围的人,给他们以深刻的启发,并阐明他们将如何到达目的地。没有人反对他的意见或怀疑他的武术绝技,他的思想、学说与高深格斗技具有神学般的威力。但当年能学到这些武道绝技的人并不多,仅有几位嫡传弟子而已。但这些人却步李小龙的后尘,变成了一些在截拳道的推广道路上锐不可挡的并且具有学者风范的武道大师。而笔者编写本章内容的目的,则是想在广大截拳道研修者及李小龙的成名绝技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使大家能通过这座桥梁进入截拳道的殿堂。
切记,所谓截拳道的“成名武技”,实际上只是一个概念。概念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是概括大量个别现象的结果。李小龙称截拳道就是人生,且如水一般川流不息,不时不在变,无时不在活动,不像死水般了无生气。他生前亦曾多次表示,截拳不时在变,不时地在修正、融会与升华,甚至到了后期,他觉得他的武术系统叫截拳道也是一种限制,并想易名为“武道”。当然,不论他把自己的功夫叫什么名字,不论截拳道有无完整的体系,其实截拳都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哲学思维,一门高深的艺术。正因为截拳道强调因时制宜,所以包括其中的成名绝技在内,都是难以定立永恒不变的规则的。它惟一的真理,就是永无休止的进化,以趋更完美的境界。
李小龙那身结实的肌肉,令人敬畏的线条轮廓和难以置信的爆发力,本身便代表着一种神威和气势,他的瞬间打击力是举世无双的。李小龙身高5.7英尺,体重135磅,以他这样轻的体重和略矮的身体,却拥有出乎人们意料的超人的破坏力和杀伤力。所和李小龙接触过的人,包括一些世界拳坛顶级高手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以每磅体重计算,李小龙肯定是世界上攻击力量最强和动作速度最快的人之一,尤其是他的“寸劲拳”之运用,更可称得上是世界第一。李小龙本人生前亦曾说过:“我的全部武功精粹概括起来只有两点————近身与发力。如果有人学到了它们,则不管面对何种类型的对手,都能够像闪电般地贴近对方,并以霹雳般的重击将对手击倒。”“美国跆拳道之父”李峻九对李小龙的寸劲拳的评价是:“挨他拳的人,一定会昏倒。”
李小龙宗师一生最大的转折点就是1964年在长堤举办的“长堤国际空手道冠军周年赛”。在这次美国最大规模的武术盛会上,李小龙作为表演嘉宾,向世人首次公开示范了他所拿手的“寸劲拳”、“无影拳”及“蔽目黍离”等绝艺。他的表演给举办者埃迪.帕爽及各国有名的武术界人士揭开了中国功夫的神秒面纱,让他们看到了真貌。特别是他的寸劲拳表演,更将整个大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因为李小龙在示范者身后放置了一张座椅,并叫其扎稳马步,然后在极短的距离内,手臂甚至不用拉后便直接发拳,且将对方打跌并倒在座椅上,甚至还连人带椅推后了数尺。李小龙的这一拳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打出了中国功夫的气势,同时也为自己在竞争相当激烈的美国武术界杀出了一条血路。李小龙宗师正是凭借此次石破天惊的精彩表演,开始在美国武坛崭露头角。
寸劲拳的运用原理
李小龙曾说过,不管你学习任何武功,如果它不能将速击倒对手,就没有任何实战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体格好、意志又坚强的西方格斗者,用拳在瞬间入里透内地痛击他们远比击倒他们更具威胁力。毫无疑问,在格斗中击败或击倒对手的时间愈短,则自身的安全性就越高,这就意味着你的技术必须精简、直接,亦即讲求效率,而“寸劲拳”则又正好符合这一原则。李小龙宗师就这样从实战出发,并在咏春拳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以本能反应为主导与潜能最大发挥为主体的,至简、至灵、至威、至猛的截拳道之寸劲拳训练法。也可以这样说,李小龙的寸劲拳已大大不同于传统咏春拳中的寸拳,因为他的寸劲拳不仅保存了咏春寸拳的优点,更大胆地将中国武术中一些内家拳法的诀要融入基中。所以,李小龙的寸劲拳可以代表整个武术,而咏春寸拳则只可代表咏春。正因为李小龙宗师进行了大师进行了大量独特的改进、创新与升华,才使之脱胎于传统而不同于传统,也由此使寸劲拳更易实际应用、更修习与更具强之摧毁之力。
李小龙在教授木村武之、伊诺山度等嫡传名弟子练习寸劲拳时,曾经这样说过:“任何一位武术爱好者与一位伟大的武术家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努力的方式与程度不同,而这个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因为从理论上讲,人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而寸劲拳的训练与运用就是潜能发挥的具体表现。”接下来,李小龙又给大家举了一例子:一位农夫的儿子由于不能够熟练驾驶一辆车子,故而翻到了水沟里了,这位农夫身材并不高大,但他却毫不犹地跳进了水沟,并把双手伸到车下,把车子抬了起来,让另一位跑来援助的人将自己的儿子从下面拽出来。事后,农人对自己的力量难置信,便再去试一次,结果根本就动不了那辆车子。给他儿子检查身体的医生则说这是奇迹。医生解释说,身体机能对紧急状况产生反应时,肾上腺就会大量地分泌出激素,并传递到整个身体,进而使峰全产生出额外的能量。这就是医生做出的惟一解释。
上述这个实例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人在绝境或遇到险情的时候,往往会发放出不寻常的力量来。而李小龙就是将这种不同寻常的力量渐臻佳境,从而可以随时随地施展出来。事实上,人的潜在能量的确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个武道研修者又都拥有一座存有潜在能量的金矿。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有效的发掘训练和没有具体展现的形式,所以每个人的潜能从未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寸劲拳”产生威力的外在原因
所谓“寸劲拳”产生威力的外在原因,是指通过一些外在的训练手段来达到出拳强猛或使每一部分肌体都能“出功夫”为目标的。也就是说,进行训练并不仅仅为了使肌肉漂亮,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其具备有足够的杀伤力与破坏力,借此重创对手。
李小龙认为,人体首先应具备良好的速度、灵敏、柔韧和攻击准确性,然后才是应具备最大的绝对力量。“寸劲拳”从表面上看是局部力量的发放,但实质上是全身协调发力的结果。对此李小龙也曾举例说过,一个能卧推400磅(约180公斤)的人,可能在重器械项目(如铅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然而却无法协调动员全身各部位的肌肉以展现其攻击力。也就是说,李小龙过人的力量和极快的速度,再结合出色的身体协调配合能力,方使他成为近身发力或埋身搏击中的佼佼者。李小龙看上去虽略显精瘦些,但只要其举手投足,杀伤力都是足以致命的。
为了训练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李小龙把素质提高和技术练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使本身已很高深的武功升华到了几近完美的境界。李小龙对“寸劲拳”的练习确实到了“发疯”的地步。伊诺山度回忆说,李小龙在训练中经常手持哑铃进行“寸劲拳”打击练习,而且每次练习12组,每组100次,双手依次先后持1、2、3、5、7和10磅重的哑铃进行“金字塔”形递增6组,然后再依次递减重量,进行6组实战应用技术模仿练习。李小龙曾让笔者和他一起训练过一次,哇,练习后三角肌和手臂竟是如此地酸痛!
在“寸劲拳”的训练过程中,李小龙还很注重前臂的训练,因为“寸劲拳”力量的发放点虽是拳面,但其力量却来自于身体。也就是说,手臂是全身整体劲力运送至拳面的一个重要的运载或传送工具。琳达亦曾说过,李小龙对前臂的练习(特别是腕关节的练习)到了“入迷”的地步,因为“寸劲拳”的有效发挥对前臂与腕关节的要求较高,需要拥有特殊的运腕技巧。如果你的腕关节未能承受住巨大的缓冲力的话,则“寸劲拳”将绝无效果可言。
曾数度与李小龙在**中合作过的美籍空手道高手鲍勃.华尔曾说过,李小龙力大无比的前手臂在他的功夫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是这样说的:“李小龙的前手臂和身体的比例是我所见的人中最大的,他不但前手臂异常发达,而且还拥有一双铁拳和十个钢指,太可怕了。”另外,曾在电视剧《青蜂侠》中与李小龙合作过的**明星范.威廉姆斯则回忆说,作为好朋友,他与李小龙都拥有粗壮的前臂,但获得的方式却不同。李小龙是通过专门训练获得的,而自己则是天生的或者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做其他竞技运动而间接获得的。这位身高1.83米,体重95公斤的壮汉是当时惟一能和李小龙进行“掰手腕”较量的人,并且现在想起这些事来他还不好意思地说:“李小龙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之间不是同一个级别的较量,我超过他有40磅,但是他的前臂却是我所见到的同等体重的人中最粗壮的。”事实上,李小龙在“掰手腕”比赛中总是获胜的。他的另一名弟子赫伯.杰克逊回忆说,李小龙当年曾开玩笑说,他准备当此项运动的世界冠军。
在“寸劲拳”的整体训练过程中或在整个截拳道的训练系统中,锻炼前手臂及腕关节的方法很多,但据宗师的嫡传弟子乔.刘易斯所说,李小龙当年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34公斤重的杠铃直臂水平前伸,并静止控制30秒钟。当然,这对一名体重仅60多公斤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即使是一个体重达90公斤重的人都不一定能做得了。
此外,李小龙在美国的首位弟子杰西.格洛弗亦曾回忆说,李小龙还常用拉负重滑轮、拳头下击沙箱及用短绳系30公斤重的哑铃进行“卷腕”练习,以进一步强化前臂。最后,杰西.格洛弗又补充说,李小龙之所以注重前臂及腕关节的训练,是因为他认为要使拳头爆发出强大的力量,首先要使关节能够承受住并传递出击打时所迸发的强猛的力道。
“寸劲拳”产生威力的内在原因
在很多外行人看来,截拳道的拳法技巧与西洋拳击相似,但这只不过是因为李小龙早年曾潜心研究过拳击,并把其精华糅合到了自己的功夫中去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小龙的拳法是优于西洋拳击的,因其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武术功底,尤其是一些内家拳术中相当有价值的理论与技术,因为他亦曾用心研究过太极拳、形意拳与八卦掌等内家拳术。所以,要彻底剖析“寸劲拳”产生惊人的杀伤威力的真正原因,只从外在因素方面入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相对于内在劲力的巨大功用来说,外力与外功仅能算是皮毛而已。
首先,“寸劲拳”十分讲求内意的运用。而所谓的内意,就是隐于人的思维系统中的意念、意识,它无形、无象、无声地深藏于灵魂之中,是决定一个人行动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你的每一个打击动作都脱离不开意念、意识对肢体的指挥与调动作用。例如,当你想用拳打击对手时,首先是心想,即通过心之发动而产生了打的意念和意识,而且这种意念与意识对对手来讲,是毫无觉察的。当打的念头一旦成为意志,即下了打的决心之后,则会眼、心、手结合而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在外形肢体上形成打击的动作。在“寸劲拳”的训练与运用上,内气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气衰则劲力不充,且难以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距离之内,爆发出巨大的杀伤力来。所以你在打击时,若能使内气贯注于攻击点上,就能够在一刹那间,由内气的急剧转动和聚集,而发出强大的震荡力与穿透力来。衡量一个内家高手内功深浅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否在最短的时间与距离内爆发出最大的劲力来。
你可能还没有听说过的另一个“寸劲拳”的窍要之处是内劲的运用。尽管李小龙也曾说过,在发拳时须在身体内部贯以“流动着的能量”,但却有很多研习者认为这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要求。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内气是内劲的发源之本,而且练习内家拳的人,平时也注重气沉丹田,而发劲时则又同样离不开“气自丹田吐”。当然,无论是在平时的练习中,还是在实战的运用中,对于劲力的发放都应当有所克制,不宜发放过多、过频,因为如过多地发放爆发性的劲力,必会造成自身气力的大量消耗而气馁力竭,这一点李小龙本人的实例便已作了最好的说明。在这里,我的意思是说,在平时练习时,爆发性力量的发放次数应适当地因人而控制,也只有养与蓄多于发与放时,人体才能有更大、更强猛的劲力产生,而不致走李小龙内功不继的老路。因为从广义的方面来讲,练武的目的是要培元养气以使身体健壮,若不懂得培元养气之法,长久下去不但不能使身体健壮,相反还会伤害身体。所以,笔者有责任提醒所有武道研习者加以注意。“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话说得很好,道出了修习拳术的根本,只有真正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谈得上运用于人,即将此种暗藏杀机的劲力在无意识之中突然作用在对手的要害部位上,以形成致命性的创击。
关于“寸劲拳”打击时劲力的发放问题,还可以再作进一步的探讨。首先就是爆发劲力的速度愈快,冲击力也就愈大;进攻对手的距离愈近,愈容易给对方增大防御和破解上的困难,而且时间越短,进攻就越易见效。其次,在打击上还有一个时间性问题,也就是既不能爆发得过早,也不能过晚。若过早则会使爆发劲难触其身,而难收其效;过晚又会形成过势之拳,而根本没有什么杀伤力。所以在练习“寸劲拳”时一定要细心体会打击的时机,如此才能爆发出如电闪雷鸣或爆炸般的“急中之刚脆劲”来。
“寸劲拳”训练过程中对全身各部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寸劲拳”是截拳道中最为精细的拳法,它对技术和对拳理上的要求也相当高,如果我们不能明了其中的精细与窍要之处,而按一般的拳法要求去练习的话,则肯定无法打出高质量的劲力来。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像一般的教材那样在“寸劲拳”的修习过程中,不懂拳理,不明道理,不明每一个精细动作的规范尺寸与角度要求,而盲目凭蛮力去练习的话,那么即使苦练一生也打不出好的“寸劲拳”来。
在“寸劲拳”的打击过程中头部保持中正最为重要,因为头为一身之主,而且欲保持中正不偏,还需做到“虚领顶颈”。发力时的以声助力虽然重要,但也不用在每一个动作到达定点时都大声吼叫,因为如发声过于频繁,则会使热气大量外散,造成入不敷出的亏气现象。再者,在用“寸劲拳”打击时,还应将牙齿咬紧,这样不但可以增大全身的力量,还可使打击目标时的劲气与气力更加集中,以增强“穿透力”,也就是传统武学中所说的“牙欲断筋”。事实上,当面前站着你的仇人时,你一定会把牙咬得很紧,而咬紧牙关后自会觉得浑身是胆、浑身是力,并会有压倒一切的气概产生,如此还能先从精神上去打击对手。
根据李小龙的要求,若想打出高质量的“寸劲拳”,肩的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肩关节属于“三节”中的根节,而且气血、内劲能不能顺利地通过肩而到于肘,再通过肘达于手,肩部的放松和紧缩将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李小龙曾举例说,人的内力的运用如水在一个水管中流过而节节推向攻击点,但如果把水管的根部扎紧时,“流水”可能就无法畅通。对肩关节的锻炼与要求一般是先求其放松,在气血通达的前提下再逐步转入沉肩的锻炼,以使肩关节微微向下沉劲,从而促使人体的内劲和气血下注于涌泉,上注于肘手,中蓄于腰脊。
李小龙的一些练功虽然也从侧面展示了肘关节在重击中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没有较详细的文字说明,因此笔者也只能根据他当年所记录的一些纲要,并在其武学思想的指导下来完善其学说。在国术中,肘为中节,是承上启下的转换部位,所以中节绝不能空,如果肘关节的劲力一空,则整个上肢与躯体所蓄的劲力就会涣散。因为根节是劲力的发源之处,中节则是劲力的含藏之所,而梢节(手、足)才是劲力的终放之点。在“寸劲拳”的具体打击过程中,基本的要求是“垂肘以求中正”,也就是肘必须有向下垂坠的劲,这也是为了使练习者能逐步地掌握既无前栽后仰之弊,又无空虚漂浮之病的关键所在。接下来,才是催肘以求发力,因为肩不催肘肘无力,肘不催手手不及,惟有以肩催肘,其劲气方能贯肘,以肘催手,劲气才能到手,亦即三节合一则整劲乃出。这也是李小龙出拳时产生威力的秘密之一。
腕为梢节,亦为连接手与臂的关节。在李小龙的“寸劲拳”中,它有独特的作用和与众不同的发力姿势,这也是学习“寸劲拳”发力技术的重要技术环节。在出击前,拳头适度放松,手腕下塌而微微向下(图292),在拳冲出接触目标的瞬间,手腕才突然转上并同时握紧拳头发力,以拳之下端由正面打击目标(图293),其着力点是拳头下部的三个指节。在这里,李小龙之所以要求在出拳前应先下塌,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姿势的作用在于能聚集劲气于手部的神门穴与增大腕关节的支撑力量,如果以普通的姿势去调整腕关节则劲气所贯注的便不是“寸劲拳”所特别需要的神门穴而是集中于劳宫穴。劲气注于劳宫穴的优点是长劲比较猛,但却无法打出具有震动内脏的“寸劲”来。所以说,“寸劲拳”的特殊的运腕技巧,是“寸劲拳”发力加速的最后和决定性环节。
三楼跳下去最安全姿势
三楼跳下去最安全姿势,研究表明屈膝可以将伤害减小36倍。但是不要弯得太厉害,因为屈膝只是为了把膝关节打开而已,尽可能为自己制造缓冲点。下面来看看三楼跳下去最安全姿势。
三楼跳下去最安全姿势1高空坠落正确落地姿势
如果从高空掉下来,头脑没被吓晕,讯速调节身体,如果你学过武功,临危时头脑还未来得及考虑,手足会自动防范,保护自身安全!
在下落的过程中抓住沿途的物体。比如木板或椽板等大的东西,它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并帮你的身体分担一点压力,也就大大提高了你幸存的几率
尽可能为自己制造缓冲点。不管你是从楼上掉下来还是在悬崖边失足,你要尽可能地落在沿途的岩块、石壁、树木或者其他物体上面。这样是为了把你的坠落过程分成几段,减缓冲力,增大活下来的可能。
尽量从侧面倒下去。一旦你的脚着地了,你的'身子不是向前后就是向两侧倒。据统计,倒向侧面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办不到的话,就选择向前倒,用手撑地,将摔倒的整个过程拆为两个部分。
踩踏事件的正确避险姿势
踩踏事件的正确避险姿势: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要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同时护好双脚,以免脚趾被踩伤。
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三楼跳下去最安全姿势2最好的方法就是半屈体,这样才能缓冲冲力,下落后借助腿往下蹲的过程就势往前滚,这样能最大限度的缓冲冲力。
受身又称“倒地法”,是柔道基本技术之一。倒地法是在被对手摔倒或是自己倒地时,为减轻自身所受到的冲击力所采取的自我安全保护的方法。倒地的方法有前倒、后倒、侧倒、侧手翻前倒。在刚开始练习时最好是先将身体从距离地面较低的姿势练起,然后再将身体逐渐升高进行练习。
受身的方法
后倒动作过程:由站立下蹲成半蹲姿势,两臂前平举与肩同高,上体后倒,收下颗,团身,依次以臀、腰、背的顺序后滚,两臂同时拍垫用以缓冲身体着垫时的冲击力。要领:后倒倒地时要收下颗,颈部保持一定的紧张度,避免后脑撞击垫子;两脚分开的距离不要过大;动作熟练后,可以跳起腾空后倒;两臂拍垫时要用全臂拍垫,避免用前臂拍垫时使肘关节受伤。
从三楼怎么下去需要什么工具
手套绳子。
高楼着火是不是可以跳楼看是住几楼,如果是三楼以下下面是草坪确认没有硬物,可以跳但是要有方法的,如果是高层就别跳了肯定死,建议家里平时备绳子手套,没事儿确认一下绑绳子的位置方法,然后抓绳子下去,绳子隔一段要有节否则容易手滑摔下去,这个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成的,如果可能最好备两条绳子,一条拴腰上,一个独立能下去的人再上面做下保护,等女人孩子都安全下去再自己下去。
三楼跳下去最安全姿势3跑酷中从高处下落的这个动作,在跑酷中叫落地受身,通俗名称为前侧滚翻。为什么是前侧滚翻(注意:既不是前滚翻,也不是侧滚翻)
当你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落地时身体接触地面的部分依次是双脚触地(先脚尖触地,双腿成半蹲状态准备做翻滚动作做一级缓冲)——双手触地(二级缓冲)——背部肌肉(由手臂过渡到斜方肌过渡到背阔肌)——(左侧或者右侧)即单侧臀大肌——此时翻滚基本完成,身体基本成坐姿状态,准备利用滚性和双手将自己撑起,继续进行奔跑动作。
至此,跑酷受身动作完成。
1前侧滚翻为什么不是前滚翻,也不是侧滚翻。我们做落地受身这个动作,实际上是成一条斜线,就是下图画的蓝线,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开了人体的颈椎、腰椎、尾椎和脊柱,要知道,这些地方都是人体很脆弱的地方,正确的动作是从斜方肌(起)——背阔肌(收),这样可以让你用背部肌肉做缓冲,有效减少落地时带来的冲击以及对人体不必要的伤害。
因此,水泥地上不能用前滚翻做缓冲,否则百害而无一利!
2为什么不用侧滚翻做缓冲?当你在高速奔跑中,做一个侧滚翻的动作,很难借助动能起身,同时有可能磕到膝盖;而用前侧滚翻,可以很好的保持跑动时的滚性而迅速起身,同时磕到膝盖的几率很小。
最后补充几点:
1我们在高处落地的瞬间,绝大部分承受缓冲的力量是腿部肌肉,其次才是背部肌肉,因此,做此动作不仅需要掌握动作要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肌肉力量。
2将自己的背阔肌练得发达一些,可以减轻翻滚时带来的反应。
3这个动作需要练得非常熟练,才可以运用到实际中,否则非但起不到缓冲作用,还会伤到自己。而且练习也是循序渐进的,先从平地开始滚,再过渡到从楼梯上跳下做受身,之后在从1米、15米……,这样循序渐进的进行。
说胸肌之前我想谈谈手机,品种繁多从几百元的到上万元的不下几百种,可我要问你最经典的款式是什么?大多数人会想到IPHONE,其实对于手机性能来讲IPHONE算不得最快,屏幕也不是最大的,操作系统也算不上有多方便甚至一点都不开放,可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喜欢用这个速度不太快屏幕不太大也算不得最方便的机器呢?我认为就就是所谓“经典”的魅力。特地在词典中查了下关于“经典”一词的解释:事物具有典型性而影响较大的。我想只要是搞健身的做梦都想佣有阿诺施瓦斯格那样的胸肌,这也是那些天天进出健身房的那些兄弟们心中的“经典”吧!
本篇是谈论胸肌的,但这我要先说到肱三头肌,“人体全身肌肉图解”里面有详细的描述)要想练出如盔甲般的胸肌就必须先练习肱三头肌的力量,因为肱三头是练胸肌甚至上半身肌肉最重要的辅助力量来源。可以这么讲:没有发达的肱三头肌就不可能有一个健壮的上半身肌肉。
人体全身肌肉图解 01
那么怎么锻练肱三头肌呢?新手最好的方法是仰姿反屈伸和拳卧撑,之所以选这两个动作是因为都不需要器械动作也比较简单,下面来说说仰姿反屈伸这个动作,如下图:
这个动作做过几次后会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难度,可以在大腿上放一些重物来增加难度,动作的幅度越大难度越大。下面来说说拳卧撑,如下图:
上图画解里讲到的是俯卧撑,虽然和拳卧撑只是一字只差但却有天壤之别,那是因为这是个练习胸肌和肱三头肌的经典动作,所以初级力量训练的朋友推荐你们每次练胸肌和肱三头肌时这两个动作必须要做,那么就出现问题了,俯卧撑这个动作虽然经典但有个毛病那就是会伤到腕关节特别是体重较大的朋友,那就要有几个小的动作改进,第一双手握距:开始做的时候双手间的距离与肩等宽,到后期肱三头肌力量有长进时可以把双手的距离慢慢靠近,这样动作的难度会增加。第二与地面接触的位置:传统的俯卧撑是手掌直接与地面接触,掌面与地面成90度的夹角,这样手腕会受到过大的压力,长时间做这个动作手腕会发酸发胀,现在改成用拳面与地面接触从而减少对手腕的压力,但新手做之前最好在拳面与地面间加个垫片。第三就是手肘的方向:一般做俯卧撑时手肘是向身体两侧的,这样会最大化的练到胸肌而不是肱三头肌,现在改成手肘向后,这样会大大增加对肱三头肌的刺激。初级练习肱三头肌的训练计划如下:
仰姿臂屈伸 5组 (10-15次)
拳卧撑 5组(10-20次)
组间休息不超过二分钟
如果你未满十八周岁那么以上的教程已经够你练习了,下面的教程你可以看看但没必要去练习了,因为你还没有到年龄。
现在说说胸肌吧,如果你是看了前面的教程而且跟着练习了一段时间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不是菜鸟了,可以开始真正的“盔甲长征”了。
发达胸大肌的主要方法是杠铃卧推举,其它练法是辅助性的。因为所练肌肉的体积与所举的重量成正比。而卧推杠铃的重量相对来说比哑铃要大得多。若用大重量哑铃做卧推举或“飞鸟”,那是很困难的。正常情况下,若卧推举重量达60公斤,每组做8一10次,则胸围可练到95厘米。用100公斤练,则胸围会超过100厘米,达120厘米。
画新冠状病毒的方法如下:
先画出新冠病毒的外轮廓。再给新冠病毒补充点卡通表情。接着画出新冠病毒的五官。然后丰富新冠病毒的细节。最后为新冠病毒的简笔图画涂上色彩。
新冠状病毒的介绍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的其中一种,目前的名称为COVID-19。目前已知有六种冠状病毒,其中四种冠状病毒致病率很低,只会引起普通的感冒;而SARS和MERS危害性很高,新型冠状病毒就是第七种冠状病毒,会引起呼吸道症状。
更多介绍如下:
目前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第七种冠状病毒,暂时名称为COVID-19,虽然新型冠状病毒并没有像SARS和MERS致死率那么高,但是也具有很强的传染能力,可以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很有可能是冠状病毒变异之后出现的新种类。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后,一般会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会产生发热、咳嗽、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时会引发肺炎甚至导致肾衰竭和急性呼吸综合征。目前人们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还不够了解,因此能做到的就是防护好自己避免感染。
如下:
会引起发烧症状,而发烧会导致新陈代谢加快,肌肉耗氧量增加,因此会出现乳酸堆积的情况,患者会出现全身多个部位肌肉疼痛、酸痛的症状。
通常可见双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周围肌肉群,或小臂肌肉酸痛、疼痛,还可见臀中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下肢肌肉疼痛。另外,也会出现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等背部肌肉的疼痛。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会导致咳嗽症状,而咳嗽会牵拉胸部、腹部肌肉,因此咳嗽剧烈时还会导致胸大肌、肋间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等部位肌肉的疼痛。建议多休息、多饮水,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有利于缓解疼痛症状。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绘画/美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1&zdhhr-11y17r-1389257579329731060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
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cgwangcom/course/shcoursemobile/zdhhr-11y17r-1389257579329731060
在“绘画/美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