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本的锻炼步骤1热身3~5min。2(男生)无氧运动30~60min。(女生)无氧运动20~40min。 (俯卧撑、仰卧起坐、器械锻炼等)3有氧运动30~60min。(跑步、游泳、登山等)这是我自己亲身检验+科学验证的最有效的减脂步骤。去健身房或者自己锻炼,都可以按照这个步骤来。具体原理见下:热身的重要性为确保安全,一般在健身锻炼前要先做一段热身锻炼,热身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轻微加快心跳。它有两个好处:一是能提高身体主要部位的体温,二是能使更多的血液(氧气)流向肌肉,从而为身体进行更剧烈的活动作好准备,轻微活动后的伸拉运动会使筋腱更灵活,因为它提高了体温并增加了关节活动范围,从而可避免关节,韧带和肌肉损伤。先有氧还是先无氧?我建议应该把无氧器械锻炼放在前面。因为有氧运动会将体内纤维打乱,也会消耗一部分肌糖原,降低你的神经纤维募集能力和肌纤维的力量。如果你要在一次运动中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锻炼,那么我建议你把无氧运动放在有氧运动前面。另外,我建议女生也做做无氧,减脂时加上一些力量锻炼能够让减脂事半功倍。很多女生就是因为担心力量锻炼会变成“肌肉女”所以都不去进行力量锻炼,其实这也是个误区。肌肉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看睾酮的,女性的睾酮分泌量只有男性的百分之一,男性练得再辛苦也难以练出电视上海报上那样块状的肌肉。所以大部分女性无需担心这一点。(参见我的知乎回答: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肌肉极其强大的肌肉男?以及 如果我每周锻炼二十个小时,我会变成肌肉猛男吗?)无氧运动的时间如果是力量训练,实际上时间控制在1小时为最佳,因为男性在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会分泌睾酮,但是睾酮在训练后半小时大幅减少,所以无氧锻炼是前半小时的效率是最高的,因此时间控制在30~60min最好。
02
二、最简单的锻炼计划遵循上面的热身+无氧运动+有氧运动的步骤。最简单的运动方案就是:1慢跑3~5分钟。总之达到身体微微出汗或者发热的效果即可停止。2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
请自行搜狗《腹肌锻炼家庭版第一级》和《胸肌锻炼家庭版第一级》,这是一个八分钟的视频,跟着上面做,可以把休息时间适当延长点,休息时间延长,做完大概需要15分钟。一次可以只做一个视频。锻炼一些日子后,觉得很轻松了,可以换成《第二级》。
(更多的建议请看我这里写得关于做俯卧撑的一些注意事项:仰卧起坐和俯卧撑,是分组做好还是一次性做到力竭好?)
3然后出去跑5公里,两天或者三天一次。
这是我个人总结的,比较普适的、又比较基础的增肌和减脂计划。不需要去健身房,主要运动场所就是家里和街道。增肌部位主要针对的是肱三头肌、胸肌和腹肌。
无氧+有氧,这是针对减脂而言,如果你想增加力量,或者增长肌肉,可以把后面的有氧运动拿掉,放在下一次的健身中专门训练。你的训练目的决定了你的训练方法,而不同的训练方法有不同的训练效果。如果你要增加力量,在力量训练后再去做有氧练习会降低之前力量训练的效果。但如果你要减脂,力量训练后再去做有氧训练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没有锻炼基础的人。原因在于:对于刚刚开始训练的人而言,「隔天训练,一次训练较长时间」会比「每天训练,一次训练较短时间」更容易坚持。如果每天训练很让人感到疲劳,容易中断,一旦中断很多没有健身习惯的人就会停止健身。而两三天练一次,一次训练时间比较长,更容易去培养健身习惯,因为休息的缓冲比较长。
我个人建议的最佳锻炼次数是一周三或四次。至少保证三天一次的锻炼。坚持20周,4个月下来,绝对身材有极大改观,体质会有质的突破。
如果选择了去健身房锻炼的人, 具体的计划还是就是在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的基础上增加器械的锻炼。
有条件的知友,真的想系统地锻炼并且增加肌肉的,建议还是找健身房的教练带一两个月,或者找懂健身的认识的人带带,自己大概明白了再自己一个人练。
03
三、一开始不要每天锻炼我不建议一开始就天天都去锻炼,是因为1能否坚持的问题。很多人减脂减肥增肌都是一开始很积极,狠练猛练,然后过了一两周觉得非常累身体吃不消,然后就停下来了,多少人办了张健身卡结果去几次就不去了。在减脂和增肌的过程中,锻炼很重要,但是休息同样重要! 不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那么身体累积的疲劳迟早会让你停止运动,而一旦原先这种运动的惯性被打破,对于刚开始减脂的人而言,很可能意味着他难以再继续坚持运动。这不只是由你的意志决定的,更多的是由你的身体决定的,不要对自己那没有锻炼基础的身体太自信。另外肌肉酸痛也需要一定量的休息才能够缓解,不然很容易出现过度训练。2效率问题。保持质量并且坚持才是正道,隔天去一次,或者一周去三次,毕竟大家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有氧运动能够提高的基础代谢一段时间,所以对于时间不充裕的人而言,隔天一次是最佳的。
04
如果我非常勤奋地训练、每周训练二十个小时,我会变成肌肉猛男吗?:答案是,至少三四年内,不吃激素、不上补剂,几无可能。
我想说,以绝大多数人的饮食水平,再刻苦训练20年也达不到施瓦辛格的一半。如果你没有锻炼基础。不吃激素,不上氮泵和睾酮这类补剂。不管你以何种方式训练,只是正常的饮食,在两年内绝无可能获得健硕的身材,更不要说变成肌肉猛男那样了。如果你有用蛋白粉,那么或许在极苛刻的训练下,你有获得健硕的身材的可能,但离施瓦辛格还差得很远很远。具体来说,
正常人的肌肉增长极限就是一个月023kg(数据出自《无器械健身》,这里应该指的是完全的肌肉纤维的增长,因为肌肉的含水量很大。有些人说自己一年增长了10kg的肌肉,但是这个数据不是这么算的,人体肌肉含量在16%~20%之间,一年长了10kg那个增长速度换成肌肉纤维而言,是0133~0166kg/月。远远低于023每千克的极限值)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系统的增肌过程中有非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是一个技巧性的项目。 其难度不亚于你学高数。而如果你不进行系统的增肌练习,你绝无可能获得大块的肌肉。比如你单纯地练肱二头肌,是不可能获得极具爆炸感的肱二头肌的。
人体每天有20%的热量来自于蛋白质,蛋白质来自哪里?无非是你摄入的食物和身体的肌肉罢了。不锻炼,又没有高蛋白的饮食,自然很快肌肉就没了。肌肉哪里那么好保存的!肌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础代谢率是脂肪的数倍,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食物还在匮乏阶段,人类要以最小的代价去适应自然,因此如果肌肉没有运用,那么会很快消失,无它,只是因为肌肉组织消耗的热量比一切身体组织都高。它就像军队一样,军费开销太大,国库是受不了的。
我做一个比喻。一个人开始学网球,却和别人说“我很担心我随便练一下就可以拿到温网的参赛资格”,或者“我打算开始学打乒乓球了,但是我不想参加奥运会,那么怎么样才可以不让自己练到张怡宁那个水平?”这话听起来不觉得很嘲讽吗?
05
增肌是局部增肌,而减脂是全身减脂:从来没有哪种方法能减少身体某个特定部位(如腹部,腿部)的脂肪,脂肪是一个整体,要减就是从头到脚一起减。如果真要说有什么方法能让某个特定部位的脂肪看上去少一点,那就是增加该部位的肌肉含量,改变该部位脂肪/肌肉比率,这样在视觉效果上能到达"局部减脂"的目的。事实上只要你运动了都能够消耗热量。减脂的本质就在于吸收的热量小于你消耗的热量。所以不要在意你是否「运动满30分钟才开始消耗脂肪」的问题。那些所谓局部瘦身是不可靠的,没科学依据。包括电视上很多只瘦局部的药物也全部没有科学依据。局部锻炼基本上都是无氧运动。不消耗脂肪。要消耗脂肪必然是全身消耗。 举个例子。去健身房的话你会经常看见有些人以为练腹部就会减腹部脂肪,这就是很明显的一个错误,单纯练腹部只会增长腹部肌肉,但是不会减少腹部脂肪。 而男性身体较易堆积脂肪的部位是腹部和胸部,所以腹部要减的话是最难的,基本上全身都减掉了肚子还是有脂肪。减脂和增肌都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慢慢来的
八年级上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归纳1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牛蛙、蟾蜍、大梨、蝾螈等。
2、代表动物;青蛙
3、青蛙是由蝌蚪发育而来,蝌蚪无论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
4、青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
5、青蛙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是一种保护色。
6、青蛙柔软而湿润,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
7、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强大,纸间有噗,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同时也可在水中游泳。
8、呼吸:肺,皮肤辅助呼吸
9、体温:变温
10、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二、爬行动物
1、常见的爬行动物有:蜥蜴、龟、蛇、鳖、鳄等。
2、代表动物:蜥蜴
3、生活环境:山坡、田野草地和灌木丛中
4、体表:身体表面干燥,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既有保护作用,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
5、呼吸:肺
6、体温:变温
7、繁殖:产卵
8、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拜托了对水环境的依赖,终生生活在陆地上。
9、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鸟类
一、并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行,比如鸵鸟,企鹅就不会飞行。
二、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家鸽的前肢变成翼,翼上生长有大型的正羽,翼是飞行器官,
3、颈较长:转动灵活,伸缩自如,可弥补前肢的不足。
4、长骨中空,内有空气,可以减轻体重。
5、肌肉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
7、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7、体温:恒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第七节哺乳动物
1、常见的哺乳动物有:鲸、猪、牛、羊、马、兔、狼等。
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3、体温:恒定(体温恒定的动物有鸟类和哺乳类)
4、生殖方式:胎生,哺乳
5、胎生、哺乳的好处: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7、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八年级上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归纳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肌肉组成的。
2、关节的结构
(1)关节的结构模式图
(2)关节一般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3)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4)关节腔:内有滑液,使关节的活动更加灵活自如。
(5)关节在运动中相当于支点的作用,骨相当于杠杆的作用。
3、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产生运动,运动的顺序为:
(1)骨骼肌收到神经传来的刺激
(2)骨骼肌会收缩
(3)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产生了运动。
4、要产生运动,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运动。是下例中的B是正确的。
5、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6、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
7、伸肘和屈肘动作
屈肘动作伸肘动作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8、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举重都处于收缩状态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的行为分类:
按行为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例:蜘蛛织网、蜜蜂采蜜、母鸡孵蛋、小鸟喂鱼、幼袋鼠吃奶、鸟的迁徙。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
例: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
3、动物学习行为意义: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4、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如白蚁群体、狒狒群体。
2、社会行为特征:
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3、通讯: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蜜蜂跳舞—动作黑长尾猴—声音蚂蚁—气味蝶蛾类昆虫—性外激素(气味)。
4、常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蜜蜂、蚂蚁、猴、狒狒、象、狼、鹿等
八年级上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归纳3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肝等。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传染病、病毒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照紫外线,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
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
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的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保护)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
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6、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7、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8、计划免疫意义: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年级上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归纳4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3、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4、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5、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_等消化器官。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6、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7、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8、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肠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蛋白酶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9、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
胃:部分水和酒精;
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0、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收镜装箱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
6、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蒸腾作用: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完成的。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和水蒸气。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2、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带动植物体对水、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②可以降低叶片温度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3、蒸腾作用的应用: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对移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
勤问
学习都是从发问开始,科学研究也是从问题着手。保持好奇的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动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只能通过动手做才能学会……向自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收获会更大!
多思
发展思维能力,与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同样重要!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生命。比如,从基因的角度来看生命,你会发现我们保护一种种生物实际上是在保护一个个独特的基因库,死去的是个体而不死的却是基因。从历史的角度看生命,每一种生物都是历史的产物,现存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由最原始的生命演化而来的。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浓缩着大约38亿年的进化史。
生物人的由来知识点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八年级上册生物一二章知识点归纳5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1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1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1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1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1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1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8、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高效性
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19、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2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生物八上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第14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生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一、生物的无性生殖
1、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种类:①出芽生殖 例如水螅和 酵母菌
②营养生殖 植物依靠营养器官( 根 、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
营养生殖的优点: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常用方法:嫁接、扦插、压条
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方法:①芽接 桃、山揸、苹果 ②枝接 柑、橘
嫁接中,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 接穗 ,被接的植物体叫做 砧木 。
原理: 要使接穗和砧木的 形成层 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植物组织培养
1、原理: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 营养物质 和 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2、优点:①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植物 ②可以防止植物 病毒 的侵害。
第二节 植物的有性生殖
一、 植物的传粉与受精
1、 有性生殖概念: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 过程:①开花 ②传粉 分为 自花传粉和 异花 传粉 ③受精 ④形成果实与种子
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一般必须完成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
3、 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当花粉落到成熟的雌蕊柱头上,受到柱头分泌的 粘液 的刺激,花粉就开始萌发,长出 花粉管 ,花粉管内有 精子 。花粉管穿过 柱头 、 花柱 ,到达 子房 的胚珠中。胚珠里有一个比较大的 卵细胞 。
果实
种子
果皮
胚珠
子房壁
子房
子房壁
胚珠
果皮
种子
珠被
受精卵
胚
种皮
子房
果实
4、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一般对自身的繁衍是有利。例如豌豆的果实通过 自身力量 传播,蒲公英的果实是依靠 风力 传播,苍耳的果实依靠
人和动物 传播,虞美人的果实依靠 风力 传播。
在玉米开花季节,如果连日阴雨会造成玉米减产,这是因为 传粉不足 。
黄瓜在开花季节开了许多花,却只结了几根黄瓜,原因是 是单性花,只有雌花才结果 。
第三节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特点:有性生殖 生殖, 体内 受精
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 、 成虫 四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例如:家蚕 蚊 蝇 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 、 幼虫 、 成虫 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相似,生活习性几乎一致。例如:蝗虫 蟋蟀 蝼蛄 蟑螂
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1、两栖动物的 生殖 和 发育 一般在水中进行,经 变态发育 后到陆地上生活。是由 水生 向 陆生 过渡的 脊椎 动物。
2、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发育是 变态 发育,经历了 受精卵 、 蝌蚪 、 幼蛙 、 成蛙 四个时期。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方面有显著不同。
第五节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1、 受精方式:体内受精
受精的鸟卵在 雌鸟体内 开始发育,鸟卵产出后,由于 外界温度低于雌鸟体温,胚胎暂停发育。
2、常见的早成鸟和晚成鸟的区别和联系:
眼
绒羽
腿、足
独立生活能力
举例
早成鸟
睁开
稠密
有力
能立刻跟随亲鸟觅食
鸭 鹅 大雁
晚成鸟
没有睁开
很少 裸露
无力
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家鸽 燕子 麻雀
很多 晚成 鸟在育雏阶段能消灭大量的农林害虫。
3、卵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卵细胞包括: 卵黄膜、卵黄、胚盘 保护卵细胞的结构:卵白、卵带、卵壳
鸟类胚胎发育的部位:胚盘 提供空气:气室
提供营养物质:卵白、卵黄
第15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中心
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2、生物的遗传主要与 细胞核中储存的遗传信息有关。(白鼠生灰鼠的实验说明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二、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1、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 一定的,一般还 成对出现。正常人体中含 23对染色体。
2、染色体数目的 恒定 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人体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都会导致严重的 遗传病 。多了一条13号染色体,会导致 先天性裂唇 。
3、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① 图中A是染色体,它主要由 DNA 和 蛋白质 组成。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就像 旋转的楼梯 ,构成 双螺旋 结构。
② 图中B是 DNA,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 基因 。每个DNA分子上有 许多 基因。
第二节 人的性状和遗传
一、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1、遗传性状的概念: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 遗传性状 。
2、生物相对性状的实例 : 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 相对性状。
例如:单眼皮和双眼皮、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有耳垂和无耳垂
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 成对存在,成对的基因中有 显性 和 隐性 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 显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 隐性基因 。若基因组成为DD或Dd表现为 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则表现为隐性性状。因此性状表现相同的人,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
2、6种情况的遗传图解
⑴亲代性状表现 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⑵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亲代基因组成 AA Aa AA a a
生殖细胞 A A a A a
子代基因组成 AA Aa Aa
子代性状表现 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3)亲代性状表现 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4)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亲代基因组成 Aa Aa Aa a a
生殖细胞 A a A a A a a
子代基因组成 AA Aa Aa aa Aa aa
子代性状表现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5) 亲代性状表现 隐性性状 隐性性状 (6)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亲代基因组成 aa aa AA AA
生殖细胞 a a A A
子代基因组成 aa AA
子代性状表现 隐性性状
完成遗传题时注意事项:
①题目是什么字母,答案写什么字母(如题目中规定决定双眼皮的基因用T表示,决定单眼皮的基因用t表示,问你单眼皮人的基因组成就不能写aa,必须用tt表示。)
②题目问基因组成时必须写英文字母(如Aa\aa\AA)
③题目问性状表现要写中文,且必须写具体的表现不能笼统的写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如问tt的性状表现应该写单眼皮,而不能写隐性性状。)
④题目问染色体组成要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都表示出来(如问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必须写22对常染色体+XY)题目问性染色体组成时只写性染色体(如问男性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就写XY)[注意:X或Y必须写大写字母,不得写小写的xy]
⑤题目中若出现遗传病,(例如肤色正常用A表示,白化病用a表示,则AA或Aa的性状表现应为肤色正常,而不能写正常,aa的性状表现应为白化病,而不能写为不正常。再如听力正常用B表示,先天性聋哑用b表示,则BB/Bb的性状表现应为听力正常,不能写正常,bb的性状表现应为先天性聋哑,不能写不正常。)
第三节 人的性别决定
一、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 常染色体,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 性染色体 。
二、性别决定的方式
1、男性的性染色体用XY 表示,女性的性染色体用 XX 表示。
2、体细胞
男性体细胞 22对常染色体+XY 女性体细胞 22对常染色体+XX
体细胞染色体数= 受精卵 染色体数=23对
3、生殖细胞 精子 22条常染色体+X 或22条常染色体+Y 卵细胞 22条常染色体+X 精子 染色体数= 卵细胞 染色体数=23条
4、生殖过程中,男性可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 X染色体,另一种含 Y染色体。女性只产生一种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
5、男性精子中的 X染色体或 Y 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 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50%。
6、与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一样的生物是 鱼类、 两栖 类和所有的 哺乳 类生物。
第四节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一、 遗传病与近亲结婚
1、 遗传病概念:遗传病一般是由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
2、 类型:色盲 白化病 血友病 先天性智力障碍 苯丙酮尿症
3、 特点:遗传病目前一般不能得到根治。
4、 近亲之间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就远远 高于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
由表中数据分析推知最有可能不是遗传病的是 乙
代号
正常结婚后代患病率
近亲结婚后代患病率
甲
1/40000
1/3600
乙
1/3800
1/3750
丙
1/4500
1/1700
丁
1/11800
1/1500
二、 优生优育
1措施:禁止 近亲结婚、遗传 咨询 、产前诊断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一、 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
1、生物变异的概念:生物体亲代与 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原因
能否遗传给下一代
举例
可遗传变异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能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不可遗传变异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
不能
同卵双生姐妹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导致肤色色不同
注意:由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未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不会遗传给后代;如果外界环境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这种变异会遗传给后代。
2、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有可能产生变异。如果生物不发生变异,就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正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 变异 ,才使生物界不断进化发展。
3、有利变异与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对 生物生存 有利的变异。例如: 小麦的抗倒伏
不利变异:不利于 生物生存 的变异。例如: 玉米的白化苗
第16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一、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动物与植物的区别之一是动物能通过运动 , 主动 地、 有目的 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 飞行 、 游泳 、 爬行 、 行走 等。
二、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
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通过运动适应环境的特征,提高了适应环境 的能力。
例如鸟类的迁徙能获得① 食物,②寻找适宜的栖息和生殖场所,③并有利于完成 生殖活动。
第二节 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一、 动物的运动器官
1、 单细胞动物没有运动器官,但有自己的运动结构。
例如:草履虫依靠 纤毛运动 变形虫依靠 伪足 运动。
2、 多细胞动物依靠特有的运动器官运动。
鱼类 鳍 飞行的昆虫 翅 爬行动物 四肢 鸟类 翼
3、蚂蚁运动时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运动。运动时,一般是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 中足为一组,交替运动。
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骨 、 骨连接 和 骨骼肌 三部分组成。人和脊椎动物全身的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骨骼是动物体形的基础,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
2、在 神经 的支配下, 肌肉 收缩或舒张,牵拉所附着的 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
3、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 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 二头肌舒张。
三、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1、运动是动物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运动不仅要靠 运动 系统来完成,还需要 神经 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运动还需要 能量 的供应。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 光 能转化为 化学 能,贮存在植物体的 有机物 中。这些 物质 可以为各种生物的生命提供 能量 ,动物通过 呼吸 作用将贮藏在其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转化为 热能 ,一部分能量贮存在一种被称为 ATP 的能源物质中。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 ATP 。(动物运动时体温升高,是体内有机物分解,其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部分转化为热能)
非常简单,比如二头肌。近固定就是上臂是固定的,前臂在关节处屈。远固定就是前臂是固定,上臂往前臂靠,比如二头在引体向上时的状况。
运动:
运动;是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一套规则,又有习惯所约束的行为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没有不运动的物件,也没有能离开物件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能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哲学上,运动的定义是:物在时空中的线性迁移。
学习知识容易,转化成为能力很难;提出问题容易,得到圆满答复很难;点评别人容易,身临其境去做很难;指责同事容易,正确评价自己很难。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生物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1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 体育运动 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 经验 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 饲养 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 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2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
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即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围绕某一数值不断变化的。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 方法 :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2、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是对动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3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钩虫、蛔虫、饶虫都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
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 动物类 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 ,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石鳖 、蜗牛 、乌贼都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蜘蛛、蜈蚣等,都属于节肢动物。昆虫除了具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昆虫独有的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翅等等。
四、鱼
1、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如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2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 游泳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3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4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5鱼在游泳时主要靠 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 其它 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6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与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7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8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毛细血管_中,而_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高。
9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
尾部的摆动和_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五、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蝌蚪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像鱼一样在水中生活。蝌蚪发育成成蛙以后,尾和鳃都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但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呼吸。
2、蜥蜴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蜥蜴的肺比青蛙的发达,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也是蜥蜴能终身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六、鸟
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2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3、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七、哺乳动物
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有很好的保温
作用,因此哺乳动物也是恒温动物。
2、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4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9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0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11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2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13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14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15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16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17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即异养型;用孢子繁殖后代
18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蘑菇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19各种各样的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酵母菌。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统称为食用菌。
20蘑菇是由菌丝集合而成;营养方式:异养(腐生);生殖:孢子生殖;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
21酵母菌(了解)
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5
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1生物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2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依据。
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
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者关系:(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 措施 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7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8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9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
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10生态系统包括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
13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4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15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16人们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17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人人都来植树造林;开展爱鸟周活动;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18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种生物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9自由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动物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结构基础。
20各种生物类群常见代表生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整理
★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 2016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