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指导:项背部、肩胛区和三角肌区神经、血管

解剖指导:项背部、肩胛区和三角肌区神经、血管,第1张

-

项背部、肩胛区和三角肌区神经、血管

1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为第十一对脑神经,自颈静脉孔出颅后,向下外行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从该肌后缘中点斜越颈外侧区,入斜方肌深面,支配该肌。如一侧副神经损伤,则斜方肌瘫痪,导致下垂、抬肩无力。

2肩胛背神经dorsalscapular nerve(C5):起自臂丛的根部,穿经中斜角肌,斜向后下方,经肩胛提肌深面至菱形肌深面。支配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3肩胛上神经suprascapular nerve(C5、6):起自臂丛上干,向后与肩胛上动脉伴行,经肩胛横韧带下方入冈上窝。支配冈上肌,主干继续向外绕经肩峰与肩胛颈之间,进入冈下窝,分布于冈下肌。

4腋神经axillary nerve(C5、6):自臂丛后束起始后,伴旋肱后动脉穿四边孔至三角肌深面;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穿三角肌后缘浅出,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上部皮肤(臂外侧上皮神经)。

5肩胛下神经subscapular nerve(C5~7):已述于腋腔

6胸背神经thoracodorsal nerve(C6~8):已述于腋腔。

7肩胛上动脉suprascapular artery :起自甲状颈干,行向外下,经前斜角肌和膈神经的前方,自肩胛横韧带上方进入冈上窝,与肩胛上神经伴行,绕肩胛颈至冈下窝,分布于冈上、下肌及肩胛骨。

8颈横动脉transverse cervical artery:起自甲状颈干,行向外侧,经前斜角肌和膈神经的前方,越过颈外侧区下部,至肩胛提肌的前缘分为升、降两支。降支经肩胛提肌内侧,沿肩胛骨脊柱缘下降,分布于行程附近的肌肉(如冈上、下肌,斜方肌和背阔肌等)。有人颈横动脉缺如,则代之以直接起于锁骨下动脉的肩胛背动脉,亦可分为升、降二支。

此外,尚有已述于腋腔的腋动脉的分支:旋肱前、后动脉,肩胛下动脉及其分支(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等,均分支供给肩带肌、肩关节及附近结构。

9肩胛动脉网:在冈上窝、冈下窝和肩胛下窝,来自锁骨下动脉甲状颈干的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降支,与来自腋动脉肩胛下动脉的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形成广泛的吻合,叫做肩胛动脉网,动脉网的存在有助于腋动脉损伤或结扎时(在腋动脉第一、二段)侧副循环的建立。

哑铃背阔肌锻炼方法

 虽然说近几年韩国的小鲜肉还是捕获了一大批迷妹的只能,但是像蒋劲夫、彭于晏这类的肌肉硬汉也深受人心,现在的女孩子都追求安全感,没有强壮的身躯怎能有一个温暖的港湾,因此不少男孩子都想拥有像影视明星彭于晏那样的完美身材,这绝对不是一招一式就完成的,下面是我整理的哑铃背阔肌锻炼方法,欢迎来参考!

  哑铃锻炼胸肌:

  哑铃锻炼胸肌方法一:平卧举

 仰卧在长凳上,边将杠铃放在乳头上方,将杠铃垂直上举至两臂完全伸直,胸肌彻底收缩,静止一秒钟,随着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的步骤慢慢下落。

 健身建议: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可以逐渐加大力度,要小心锻炼,避免颈部扭伤。

  哑铃锻炼胸肌方法二:上斜卧举

 头朝上斜卧长凳30-45度, 用两手正握杠铃置于胸部上方,把杠铃垂直上举至两臂完全伸直,静止一秒钟,慢慢下落徐徐至原位。

  哑铃锻炼胸肌方法三:下斜卧举

 头朝下斜卧长凳, 同时两手正握杠铃置于胸部下方,慢慢把杠铃垂直上举至两臂完全伸直,静止一秒钟,慢慢下落徐徐至原位。

 通过以上介绍,对哑铃锻炼胸肌方法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在选择这样方法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的动作进行,但是要注意的是,对初学者,在选择这样锻炼方式的时候,都是要适当,否则会使得身体承受不了,这个是要注意的。

  想要锻炼背阔肌,还得了解背阔肌

 背阔肌呢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是由胸背神经支配的。血液供应也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则由节段性动脉供血。起于7-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而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怎样前展背阔肌,有哪些锻炼方法

  1、宽握引体向上

 这个动作一听就知道就是引体向上,不过呢在练习的时候要求采用宽距。每一次练习的时候啊都要求练习者尽可能的多做。握距要宽、两臂伸直、身体悬垂、两腿小腿交叉后屈。向上引体并吸气,这时候注意抬头挺胸,上体尽量后仰、两肘外展、肩部放松,背部肌肉收紧最好将身体拉引至横杠触及乳头,顶峰收缩3-5秒钟使背肌充分收紧。然后用2-3秒钟缓慢回落至手臂完全伸直,让背阔肌及背部相关肌群得到充分伸展,同时双腿伸直整个下半身呈放松状态,最后再次呼气。这个动作是怎样前展背阔肌的一个主要动作。

  2、宽距后仰拉背

 这个动作是针对不能做引体向上的'健身朋友的,可以是先采用这个动作。动作难度调节在于身体的后仰角度。后仰角度越大难度也越大。

  3、宽距杠铃划船

 这个动作同样要求采用宽距握杠铃,做划船的时候要求杠铃沿着大腿拉向自己的小腹少停然后再慢慢还原到起始位置。

 开始时刻单腿屈膝,跪于长凳之上如何同侧的手支撑着身体。上体前倾并固定、收腹、挺胸、腰部挺直。运动过程中手臂紧贴身体一侧进行上拉至最高点的极限位置,感受背阔肌充分收紧在最高点短暂停留2-4秒后缓缓下落至大臂与地面垂直位置手肘微屈。注意运动过程中身体不要晃动扭转运动时保持左右对称,避免腰椎受到伤害。上拉哑铃过程中吐气而下放回落时吸气。这个动作也是怎样前展背阔肌的一个主要动作。

  4、跪姿俯撑单臂哑铃划船

 掌心向内单手持哑铃,另一手掌和膝支撑于长凳上距于大概12~14英寸左右。抓哑铃然后伸臂做准备动作如何尽量提拉哑铃至最高处,保持肘部朝后最后提拉的手臂于身体间保持接近距离。这个动作是怎样前展背阔肌的一个重要动作。

  5、T杠下拉背

 这个动作同引体向上差不多,要求下拉的过程中肘关节向下,下拉到T杠到胸部上方,稍停然后再慢慢还原。

 坐在拉背练习机的固定坐位上两手按握距和握法要求分别握住上方横杠两端的把柄。吸气然后从头上方位置垂直下拉横杠至颈后与肩平,或者可以从头上方位置垂直下拉横杠至胸前,稍停2-3秒钟然后呼气,沿原路缓慢还原。

  6、直立绳索拉背

 这个动作要求练习者保持身体稳定,动作的过程中体会背部肩胛骨的靠拢和分开。使用一根绳子连接底部滑轮,背部对着绳索身体远离绳子。最好的办法是让别人交给你的绳子连接在这个位置。紧紧抓住绳子与您的掌心连接在一起,绳子在你的头后面,从你的肘部位置慢慢地拉起绳子向上,保持你的肘部。当你到达顶部位置保持你的手臂轻微弯曲,以确保你的三头肌保持张力和锁定你的肘关节。慢慢放下你的双臂回到起始位置,同时保持你的胳膊肘锁定。

  7、坐姿划船

 这个动作同直立绳索拉背一样采用坐姿。

 动作为屈膝、上体前倾、两臂直垂握杠,应使杠铃稍离地面而且头不要低垂。收缩背阔肌将上臂上拉,把杠铃尽量拉高静止一秒钟,让杠铃徐徐下降到两臂完全伸直下垂。呼吸方法是上拉杠铃时吸气、放下时呼气。

;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特异性 7 所属部位 8 膈俞穴的定位 9 膈俞穴的取法 10 膈俞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膈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膈俞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膈俞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膈俞穴临床研究 161 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162 对血压的影响 163 对心脏的影响 164 对肺功能的影响 165 对血糖的影响 166 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67 治疗脑血管意外 168 治疗头痛 169 治疗荨麻疹 1610 提前纠正贫血状态 1611 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 1612 催乳 1613 治疗青光眼 1614 治疗偏头痛 1615 治疗痤疮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膈俞 1 拼音

gé shù

2 英文参考

Géshū BL17 [中国针灸学词典]

gé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1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1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膈俞 汉语拼音 Geshu 罗马拼音 Keshu 美国英译名 Diaphragm Locus 各

号 中国 BL17 日本 17 法

国 莫兰特氏 V17 富耶氏 V17 德国 B17 英国 B17 美国 BI17

膈俞为经穴名[1](Géshù[2]BL17)。出《黄帝内经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1]。膈俞是八会穴之血会[1][2]。膈指横膈,俞即输注,本穴是横膈之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膈俞[1]。膈俞穴主治心胸、肝膈、血证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吐血,衄血,呕血,便血,产后败血冲心,呕吐,呃逆,腹痛积聚,饮食不下,噎膈,黄疸,朝食暮吐,嗜卧怠惰,肩背疼痛,骨蒸潮热,咳逆气喘,自汗盗汗,痰饮,喉痹,疟疾,癫狂,胃脘痛,咳嗽,潮热,盗汗,胃痛,气喘,瘾疹,胸满,胁痛,咳血,贫血,脊背痛,现代又多用膈俞穴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胃炎,胃癌,食道狭窄,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心内外膜炎,胸膜炎,支气管炎,荨麻疹,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心动过速,心脏肥大,食道癌,淋巴结结核,哮喘,小儿营养不良等。

4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背腧》:膈俞在七焦(椎)之间。

5 穴名解

膈指横膈,俞即输注,本穴是横膈之气转输的部位,故名膈俞[1]。

膈,指横膈膜,又,格拒也。此穴内应横膈膜,而为之俞,可以开通胸膈之关格及格拒否塞诸病之处也,故以为名。[3]

6 特异性

膈俞穴为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7 所属部位

背部[4]

8 膈俞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膈俞穴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血会[2]。

膈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膈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膈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膈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膈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膈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9 膈俞穴的取法

膈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俯卧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俯伏坐位,第7胸椎棘突下与后背正中线至肩胛骨内侧缘连线中点之垂线交点处取穴[5]。

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膈俞穴[6]。

10 膈俞穴穴位解剖

膈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著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六、七、八胸神经后支内侧支重叠分布。背阔肌由臂丛后束发出的胸背神经支配,该神经沿肩胛下肌腋窝缘下降,与肩胛下动脉的延续部,胸背动脉伴行至该肌。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7]。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7、第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胸背神经、第7和第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肩胛背动脉的分支分布[7]。

布有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8]。

11 膈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膈俞穴有活血化瘀、宽胸利膈的作用[1]。

膈俞穴有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的功效。

膈俞穴位于背部第7胸椎旁,邻近于膈膜,又为上焦和中焦升降之枢纽,胸膈以上藏于心肺,胸膈以下归于胃,故本穴以治疗肺、胃疾病为主[9]。

膈俞穴具有补血化瘀、调理血脉的作用,故可治疗一切血证及皮肤病[9]。

膈俞穴为血之会,故诸经之血皆从膈膜而上下,心位膈上,肝位膈下,在上的为心俞,心主血,在下为肝俞,肝藏血,故取之可交通于膈膜治疗血证[9]。

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膈俞穴是治疗皮肤病的常用穴[9]。

凡膈肌有病,均可取此[3]。

膈俞穴意为血之会穴,因动脉血管贯膈下行,静脉血管贯膈上行,全部膈肌与血液循环大有关系,故膈俞穴治吐衄、血晕诸病,有补血化瘀之功[3]。

食道下行,亦由膈肌穿过,故膈俞穴治胃脘痛、反胃、积气、食不下,胀满,支肿、周痹[3]。

凡有关膈肌及血证者,俱可取膈俞穴。以其有关瘀血,故亦治脏毒便血等症。[3]

12 膈俞穴主治病证

膈俞穴主治心胸、肝膈、血证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吐血,衄血,呕血,便血,产后败血冲心,呕吐,呃逆,腹痛积聚,饮食不下,噎膈,黄疸,朝食暮吐,嗜卧怠惰,肩背疼痛,骨蒸潮热,咳逆气喘,自汗盗汗,痰饮,喉痹,疟疾,癫狂,胃脘痛,咳嗽,潮热,盗汗,胃痛,气喘,瘾疹,胸满,胁痛,咳血,贫血,脊背痛,现代又多用膈俞穴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胃炎,胃癌,食道狭窄,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心内外膜炎,胸膜炎,支气管炎,荨麻疹,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心动过速,心脏肥大,食道癌,淋巴结结核,哮喘,小儿营养不良等。

膈俞穴主治心胸、肝膈、血证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吐血、衄血、呕血、便血、产后败血冲心、呕吐、呃逆、腹痛积聚、饮食不下、噎膈、黄疸、朝食暮吐、嗜卧怠惰、肩背疼痛、骨蒸潮热、咳逆气喘、自汗盗汗,痰饮、喉痹、疟疾、癫狂等[1]。

膈俞穴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咳嗽、吐血、潮热、盗汗[7]。

膈俞穴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咳嗽,气喘;吐血,便血;瘾疹[5]。

膈俞穴主治呕吐,呃逆,噎膈,胸满,胁痛,胃痛,癫狂,咳血,吐血,贫血,脊背痛等[8]。

现代又多用膈俞穴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胃炎、胃癌、食道狭窄、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心内外膜炎、胸膜炎、支气管炎、荨麻疹等[1]。

1.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胃炎,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

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心脏肥大,心内外膜炎;

3 外科系统疾病:食道癌,胃癌,食道狭窄,淋巴结结核,胸膜炎;

4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支气管炎;

5 其它: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膈肌痉挛,荨麻疹,小儿营养不良。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斜刺03~05寸[8]。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1]。

斜刺05~08寸[1][7][5],局部有酸胀感[5],可向两肋间放散[5]。

注意:膈俞穴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132 灸法

可灸[1][5][7]。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8]。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 膈俞穴的配伍

膈俞配中脘、内关,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胃痛,呃逆,呕吐,肠炎。

膈俞配肺俞、膻中,有调理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肺炎。

膈俞配肝俞、脾俞,有健脾统血,和营补血的作用,主治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膈俞配曲池、三阴交,有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

膈俞配肝俞、中脘、内关,治膈肌痉挛[5]。

膈俞配气海、肺俞、关元,治自汗、盗汗[5]。

膈俞配大椎、血海、脾俞、足三里,治贫血、慢性出血病[5]。

特效 :每天饭前按揉膈俞穴3次,每次200下,可治中风病人进食难、吃饭呛、喝水呛等症[6]。

15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热病气穴,七椎下间主肾热。

《针灸甲乙经》:凄凄振寒、数欠伸,膈俞主之。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不下、呕吐多涎,膈俞主之。咳而呕、膈寒、食不下、寒热、皮肉骨痛、少气不得卧……心痛,膈俞主之。癫疾,膈俞及肝俞主之。

《类经图翼》:此血会也,诸血病者,皆宜灸之,如吐血衄血不已、虚损昏晕、血热妄行、心肺二经呕血、脏毒便血不止。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膈俞二穴,在第七椎下……咳而呕逆,膈胃寒痰,胸满支肿,两胁痛,腹胀胃脘暴痛。

《针灸大成》:主吐食翻胃。

《鑫鉴》:更治一切失血症。

16 膈俞穴临床研究 161 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针刺膈俞对血液系统有特异性作用,针后能有效地阻止血液黏滞性的增高。灸膈俞能改善微循环障碍,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流加快,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5]。对人工放血造成的贫血状态的家兔,针刺“膈俞”、“膏肓”后,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5]。

162 对血压的影响

膈俞有一定的降压作用[5]。

163 对心脏的影响

对实验性家兔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针刺“膈俞”后有加速恢复的功能[5]。

164 对肺功能的影响

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当一侧呼吸功能障碍时,两侧呼吸不平衡,针刺膈俞后可使患侧呼吸受限的呼吸功能增强,使健侧因代偿而增加的呼吸功能降低,使两侧不平衡的呼吸功能达到平衡[5]。

165 对血糖的影响

正常人服用大量食用糖后,针刺膈俞可使血糖下降,对血糖偏低者又可使之上升,因此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5]。

据报道34例阴虚阳盛型针刺膈俞、脾俞,用泻法,有一定疗效。血糖逐渐下降,血液粘滞度降低,血流加速,微循环改善;对环核苷酸的含量有调整作用;对血清胰岛素有良好调节作用;T3、T4均有所下降。

166 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取膈俞、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瘀血型为佳[5]。方法:膈俞穴向脊柱方向斜刺1~15寸,泻法,下肢穴直刺1~15寸,得气后留针30 min,中间行针2次,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5]。结果:40%的患者痊愈,总有效率在86%左右[5]。

167 治疗脑血管意外

针刺膈俞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半身不遂36例,属脑出血者配太冲透涌泉,脑梗死者、血栓者等配水沟、合谷、三阴交。结果:基本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1例[5]。

168 治疗头痛

基本治愈7例,显效2例,有效1例;治愈79例,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3例[5]。

169 治疗荨麻疹

用针刺膈俞穴治疗慢性荨麻疹68例,膈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8~12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每5 min行针一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治愈47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5%[5]。

1610 提前纠正贫血状态

针刺膈俞穴可提前纠正贫血状态[1]。

1611 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

针刺膈俞穴可改善膈肌的运动幅度,提高部分慢性气管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1]。

1612 催乳

针刺膈俞穴可有一定的催乳作用[1]。

1613 治疗青光眼

针刺膈俞、肝俞等,治疗青光眼合并高血压者120人次,治疗后眼压、血压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1614 治疗偏头痛

三棱针点刺膈俞,然后拔罐放血,治疗38例,有很好疗效。

1615 治疗痤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476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