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训练运动的5个建议

背部训练运动的5个建议,第1张

背部训练运动的5个建议

 背部训练运动的5个建议,有心脏病的人不适合做这项运动,运动有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适量运动才能对生活充满热情,锻炼身体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现在分享背部训练运动的5个建议技巧。

背部训练运动的5个建议1

  1、不要弓背

 在大多数训练中,下背部都起到稳定躯干的作用,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在训练中始终保持轻微的拱或凹形。下背部受伤的最大一个原因是健身爱好者过于放松以至于拱起了背部。

 这使得你的下背部处于一种过于脆弱的位置,下背部的肌肉和脊柱段之间的椎间盘很容易就受到高度损伤。这些类型的伤害常常使人虚弱,以至于即使每天的'任务,比如穿上自己的鞋子和袜子,也会变得非常痛苦的。

  2、强调挤压和顶峰收缩

 大多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不如意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背部训练之间没有任何停顿。这种训练会削弱背阔肌所承受的张力,其他肌肉会夺走本该由背阔肌承受的刺激。

 通常情况下,使用过多的负重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果你怀疑自己的情况不是如此,试试停一秒钟来伸展背阔肌,然后弯曲背阔肌。使用不超过你通常体重的60%的负重。你会惊讶于背阔肌随后的泵感。

  3、不要过度训练

 背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所以你可以从多种握法和角度来刺激背阔肌。在同一个器械上,你或许可以练4种动作。你很容易就过度训练你的背阔肌。

 太多的训练会造成肌肉损伤,甚至一周的时间都不足以恢复训练。使用各种各样的练习和握法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在每次训练都这么做。

  4、组间拉伸

 如果你想要增加自己的灵活性和背部训练的范围,那么就在组间拉伸你的背阔肌。只要抓住任何直立的杆或固定器械的部分,然后慢慢地旋转你的身体以远离它。每个侧都需要伸展,保持五秒的拉伸。

  5、一周两练

 如果你的背阔肌真的非常薄弱,那么就试试一周练两次并且保持2-4周。但是这两次训练中,动作不能是相同的。短暂的高强度背部训练会让你的背阔肌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层次。

背部训练运动的5个建议2

  运动勾勒出背部的完美曲线

  1、高位下拉器

 坐稳以后双脚脚尖向前,双手握住横杆,每只手的握距要比肩宽一个手掌左右,身体稍微向后倾斜。主要的动作就是将横杆向下拉,拉到下巴处就可以了。向下拉的时候速度要快,而往回放时就放慢一些。向下拉横杆时可以明显感到背部的收紧感觉。

 注意:

 一般是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问题不大。向下拉横杆时不用拉到胸口,拉到下巴处即可。

  2、杠铃

 站立时脚尖向前,双脚之间距离比肩略宽。膝盖弯曲,挺胸,双手握杠铃的握距与肩同宽。下肢要收紧臀部,保持稳定性。用背部的收缩力量将杠铃拉向自己的腹部中段,停顿几秒再慢慢放下。

 杠铃锻炼的主要效果也是使背部紧实。一个人连续15次可以举起的杠铃重量就应该是练习时的标准重量。对于女性,应该尽量要轻。

 注意:

 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不然容易受伤,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另外,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背部挺直,不能弯曲。将杠铃向下还原时动作要缓慢,要用肌肉力量来控制还原动作,而不要利用惯性来做,这也是很普遍的问题所在。

  3、坐姿平拉器

 保持脚尖向前,膝盖向前。膝关节不要离太开,两脚之间的距离要小于肩宽。挺胸,眼睛平视前方。双手将把手水平向后拉,拉到肘关节也就是上下臂成90 度角位置时停顿一下,然后再慢慢向前伸。

 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挺身,不能弯腰,否则很难达到锻炼效果。

  4、划船器

 双脚踩稳,手握拉杆,眼睛向前看,腰挺直。先用脚蹬,蹬到一半时用双手拉拉杆,水平向下拉到腹部中段。往回放时尽量向远处伸长。要知道阻力取决于速度,所以用手拉时发力一定要快。

 注意:

 起动时一定要先用脚蹬,很多人习惯先用双手拉然后才想起用脚蹬,这种错误的做法一定要纠正过来。

  5、哑铃

 哑铃和杠铃有些类似,比如持铃耸肩,要两脚分开站立,间距略宽于肩,双手抓紧哑铃,手背朝前。双肩用力向上提,然后放松;俯身划船是向下俯身,双腿直立或弯曲都可以。这个动作主要锻炼背阔肌,其他肌肉也可得到辅助锻炼。

 注意:

 和杠铃一样,哑铃的重量不能太重,否则要么根本无法完成每组10-15次的练习,要么咬紧牙关气喘吁吁地完成了就一下子瘫在地上,胳膊酸疼好几天再也提不起锻炼的兴致,甚至有可能拉伤肌肉。

古典身韵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如下:

1、身韵不仅可以独立教学还可以成为古典舞教学环节中的精髓。

2、身韵的训练讲究呼吸和人体对中段肌肉的控制,训练主要针对身体中段肌肉的控制,尤其是后背肌肉的训练,强化背阔肌在身韵训练上也尤为重要。

3、在身韵元素中"含腆"。的幅度就要比其它元素的幅度要大。因为它的运动范围有一定延伸性,主发力点就是背阔肌,当含腆两种元素交替运动并扩大了范围的时候,就会使背阔肌交替运动并反复强化到达曲伸自如随意控制的目的,从而加强中段的表现力。

用一副哑铃:一、单臂哑铃划船这是背肌训练中必要和基本的练习,它能孤立锻炼背部两侧肌群,尤其能锻炼上背肌群,使背部厚实并拥有清晰的线条。预备姿势:左膝和左手按放长凳上,上身与地面平行,右手抓握哑铃,右臂伸直。抬头眼前视,稍弓背。练习:上拉哑铃,屈肘,至腕部刚好在腰下,掌心向内。在最高点停约2秒钟,然后慢慢伸直胳膊还原,背部绷紧。伸直胳膊时拇指向内旋转右手使背阔肌充分伸展。组数:左、右臂各做5组,5次/组。哑铃尽量使用较大重量,但不要勉强。你可能还需通过“欺骗”的方式完成最后1~2次,但不可多用。技巧:右手持铃练习时,试着从左肩看左手(左手练时相反)。这可防止身体在哑铃上拉和回落时形成扭曲和猛拉,并能使背阔肌受到更强的刺激,同时能使你正确地评价练习的效果。二、反握胸前下拉宽握下拉(主要是练背阔肌的块头)能塑造宽阔的背部,这种练法确实适合许多人。但对整个背部来说,使用多样性和均衡的练习更是个好主意。因此,不妨试试使用窄握,你会注意到在运动范围上与宽握的差异。此外,该练习对上背内侧肌群有很好的强化作用。预备姿势:坐姿,双脚着地,调整胶辊压住膝盖,使膝盖保持稳定。掌心向内反握横杠,两手间距同肩宽。练习:从伸展位下拉横杠到胸部,背肌收紧,肘部靠近身体。稍弓背,胸部抬高,下颏上抬,腹部和下背保持紧张。横杠下拉到胸部上方时,两侧肩胛骨收拢夹紧挤压背阔肌,用背肌的张紧力控制横杠保持用力下拉约2秒钟,然后控制性使横杠还原,到达最高点伸直双臂时再停约2秒钟。每次练习应感到双臂充分的伸展和背阔肌的拉伸。组数:使用你能做3组、8~10次/组的重量,要特别注意动作规范。伸展非常重要,它有助于上背内侧肌群和中背部肌肉块的增长。提示:下拉时尽量避免仅用两臂的力量,要充分关注背部肌群的收缩和伸展。三、单臂拉力器划船它能教会你用背阔肌进行充分的收缩和伸展,你会强烈地感到背阔肌的用力,同时能提高神经系统对背阔肌支配的功效。预备姿势:使用高滑轮拉力器,右手掌心向内抓握拉把,右膝跪地,左腿屈膝支撑。练习:向胸部下拉拉把,肘部远离身体。下拉时向身体方向旋转右手。在完全收缩位用背阔肌的张紧力控制拉把2秒钟,然后使拉把慢慢还原。组数:左、右臂各做3组,10~12次/组,左手拉时左膝跪地。技巧:单臂划船时头部转向对侧肩部效果更佳。

任何一种训练都是从属于某种舞蹈形式的需要的,任何一种舞蹈形式也必须有它自己的训练体系。身韵教学法便是古典舞的训练体系。

古典舞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神形兼备”的艺术体现,而身韵教学法为古典舞提供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

它将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相结合,把“形、神、劲、律”作为古典舞动作元素,并将它们结为一体,在教学中要求动作达到振其形,摄其神、模其劲、顺其律,作为实现身韵教学的目的。

身韵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和训练要求,它训练学生“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有着很高有艺术欣赏价值。所以说,身韵课不但能独立地进行教学,而且成为整个中国古典舞教学诸环节的精髓和有机组成部分。

身韵教学的最终的目的不是为身韵而身韵,它的目的是要将身韵溶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对节奏处理和舞蹈动作的连接上,以及点线处理,舞蹈动势的渲染和表演者内在修养等诸方面。

如果说古典舞基训是一种训练手段,身韵则是衡量舞蹈动作的标尺。“如果把动作比做肌体,那么韵律就好比血液。血液停止了流动,肌体就会僵死。”

这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动作与韵律的血肉关系,可以想象,如果古典舞缺少韵律,那么动作、舞姿、组合一定会使人感到僵化而没有味道。

所以,如果我们抓住了古典舞的韵律,找到了发展古典舞的根和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身韵不仅仅训练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及外部技巧等,从中还可以发展古典舞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言。

在古典舞训练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身韵练习中的一些元素,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之基础上,确定了从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

而“提沉冲靠”等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的肌肉或是呼吸,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突出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其具体表现为:

强调对中段肌肉,尤其是后背肌肉的训练。

背阔肌的强化,更是身韵元素在训练上的一大突破。而元素中的“含腆”从形态和规格上看比其它元素的幅要大。

它的运动范围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而它的发力点主要就是背阔肌,当含腆交替运动共同扩大范围时,使背阔肌随之交替曲伸,反复地强化,达到背阔肌真正曲伸自如,能随意控制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阔肌这一表现区域,加强了中段的表现力。

在舞蹈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在任何一个舞蹈动作当中,呼吸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与这些舞姿是相融在一起的。

“提沉”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贯串始终,它是将自然气息艺术化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提沉所带动的身体中段和头部的上下运动是呼吸与外部动作相配合的第一步,再配合以不同的节奏及身体方位不同变化。

可以使学生逐渐对呼吸与身体的关系有了体验和认识,并掌握呼吸与外部形态相结合的方法,赋予动作以生命力,形成古典舞所特有的神韵。身韵把动作动态与内涵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使身韵元素自身也达到了训练性、审美性和适用性的统一。

扩展资料: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

“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

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

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法”。

这些方面构成了身韵语言的内部结构,加上身韵“形、神、劲、律”的表现方式,使中国舞具有了中国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学。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

“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

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

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法”。

这些方面构成了身韵语言的内部结构,加上身韵“形、神、劲、律”的表现方式,使中国舞具有了中国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学。

-古典舞

强大的背肌力量可以带来强大的自信魅力,还可以帮助保护整个上半身、脊柱、腰椎等身体部位,所以很多人都会非常重视背阔肌的锻炼。但是,锻炼一段时间后,有些人会发现自己的背阔肌不对称,一宽一窄或者一大一小。他们应该怎么做?

背阔肌不对称怎么办?

改善背阔肌不对称最好的方法是单臂哑铃划水。

单臂哑铃划船

1开始时,单腿屈膝,跪在长凳上。同侧的手支撑着你的身体。前倾固定,收腹,挺胸,腰挺直。

2运动时,双臂紧贴身体一侧,向上拉至最高点的极限位置,感受背阔肌充分收紧,在最高点停留2-4秒,然后慢慢下降至大臂与地面垂直的位置,双肘微曲。

使用单臂动作。

锻炼时尽量用单臂动作,以更大的力度瞄准较弱的一侧,使其宽度和厚度逐渐赶上另一侧。

增加弱势一方的训练量。

在训练中,通过对肌肉力量和体积小的一侧增加训练量,可以选择更多的训练组,每组训练次数,减少训练组之间的休息时间,从而使背阔肌弱的一侧肌肉得到刺激,生长得更快。

关注弱势的一方。

如果背阔肌左侧比右侧小,运动时可以多注意左侧,注意它的收缩,保证刺激。

确保动作的对称性。

首先,不要担心增加体重。请教练帮你检查姿势(有时候姿势是影响动作的重要因素)。或者帮助调整动作形式,纠正动作中的不平衡。在训练中,无论使用杠铃、哑铃还是固定器械,都要注意动作的对称性。

对称性调整必须保证身体的运动轨迹一致,身体处于中立位。训练时,尽量不要盯着镜子调整动作。注意你的动作和练习,让你的伴侣给你口头指示和调整。这将避免分心,帮助你发展你的本体感受。这样的调整会加深你身体的记忆。

背阔肌不对称的原因

1身体一侧力量大,一侧协调性好。练背阔肌的时候,强壮的一方会承受更多的重量。这种不平衡会加剧肌肉的不对称发育,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身体左右两侧的不对称发育。

2不对称的动作和姿势。姿势不正确也会导致背阔肌不对称。运动中稍有不同的动作可以改变背阔肌的刺激强度和运动质量。

像杠铃或者哑铃,两边高度不一样,或者前后距离不一样。即使在固定设备上,身体的左右两侧也可能会不平衡。这样的现象说明背阔肌发力不同,运动不对称,从而导致肌肉生长不均匀。

3习惯行动。就像有的人习惯用左手,有的人习惯用右手一样,背阔肌的使用习惯也是有优先级的。经常使用的背阔肌一侧神经系统控制较好,所以肌肉纤维参与运动较多,肌肉力量和体积较大,最终造成肌肉不对称。

背阔肌不对称的危害

影响美就像小腿有粗有细,背阔肌有大有小,都会严重影响美观,甚至影响整体体型。

增加运动损伤的机会

对称的肌肉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防止受伤。如果把肌肉看成是连接骨骼的橡皮筋,发达的肌肉就是更粗的橡皮筋,张力更大。不发达的是一根细橡皮筋,张力较小。

如果左右背阔肌的力量和体积不同,左右骨骼的位置也会不同。这样做的后果很明显。运动后骨骼会失去平衡,增加运动损伤的几率。

如何避免背阔肌不对称

及时调整锻炼方法。

如果初学者发现自己左右背阔肌的体积和力量不一样,或者身体一侧已经过大,就要在每次锻炼中让两侧背阔肌所承受的负荷略有不同。如果右侧背阔肌比较大,可以多练左侧背阔肌。

确保姿势正确。

每次练的时候要均匀,尽量保持正确的姿势。这样既能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又能避免受伤,还能避免背阔肌不对称。

增加自己不习惯的侧边肌肉的锻炼。

如果你习惯用右手,不妨学学左撇子,让不用的左侧肌肉也参加日常锻炼或训练,既能锻炼你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又能增强你的神经支配,提前避免肌肉不对称。

经常检查背阔肌的运动。

在背阔肌训练的过程中,要经常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肌肉,同时可以请朋友帮忙提出意见。如果有不对称,可以杀了它,避免背阔肌严重不对称。

只用引体向上锻炼背阔肌就足够了!至于一周练几次要因人而异,一般2-3次就足够了,前提是肌肉刺激到位。

引体向上我介绍两种,强度不同刺激也不同。

动作一:水平引体向上

身体水平位置,找到与髋同高的杠。双脚触地身体平直,利用背部带动手臂发力,注意挺胸收背。针对刺激提高背阔肌的厚度。

动作二:宽距引体向上

正手握杠,握距在肩宽的15倍即可。利用背部带动手臂发力将身体上拉,注意挺胸收背。针对刺激提高背阔肌的宽度。

两个动作水平引体更简单,适合初学者练习提高拉力。宽距引体难度较高,与水平引体配合训练,会对于整体背阔肌和背部其他肌群手臂肌群有良好的刺激提高。

每次训练每个动作做4-8组,每组6-15次,组休30-90秒。刺激到位后肌肉酸痛需要休息恢复,一周根据个人能力练2-3次即可循序渐进的提高!

1:高位下拉和引体向上,都是很好的背阔肌训练,但位置上略有不同。

2:初学者不用太过纠结,先掌握背部发力,减少使用臂力。

3:注意舒展双肩,做引体向上时,肘关节向外展,不能向前,肩膀打开,收紧肩胛骨,向上发力挺胸。

4:充分伸展,这点很少有人重视,却非常重要,一定要完全伸展。

5:拉背,拉背,训练的就是肌肉的收缩,有伸有缩,利用重量,发力收缩下拉,在借助重量充分伸展,完全伸展,拉伸到略痛,在收缩发力。

6:收缩到最好,拉伸到最大,注意顶峰收缩挺一两秒,训练节奏均匀,去感觉肌肉的存在,很多人动作太太太快了,根本无法做到充分收缩,充分伸展。动作要做标准,并不容易,先学会做慢些。

7:在掌握好收,放,展,节奏,收缩,停顿,和一定次数后,在考虑慢慢增加重量,在复合这些要求后,引体向上会很难做,建议还是使用器械训练,更好掌握。

8:背部是一个很大的肌群,不可能像二头,三头一样相对孤立的完成训练。

9:图中所示只是相对的重点,对于高级训练者,体感非常好的人,才有意义。

10: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感觉也都不同,何况每个的体感都不同,不能完全用训练后的身体感觉衡量训练效果,背阔肌本身感觉就不明显,而斜方肌就会感觉更明显。

11:初学者认真学习动作,掌握2~7条,其它训练动作一样,举一反三,学会思考。

规律可以按健身等级来规划

健身入门级 (刚开始接触健身)

这个阶段主要是从没锻炼到锻炼,以适应运动为主,建议每周2-3次锻炼。练一天休息一天,比如一三五或二四六,不多练,也不少练,有规律的安排。

如果休息一天后,还是感觉肌肉酸痛或不适,可以再多休息一天。

健身初级(2-3个月系统训练)

经过入门级的系统锻炼,身体的耐力和承受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增加。这时建议每周3-4次系统锻炼。

健身中级 (半年时间的系统训练)

达到健身中级水平的人,体型已经有很大的变化,肌肉的体积、肌力、耐力都相对超过了大部分人。这时,建议每周有4-5次的系统训练是最好的。

健身高级 (一年以上系统训练 )

达到健身高级的锻炼者,可以说是对健身非常热爱的人群,他们一天不运动,就感觉不自在。

健身对于这一类人群来说,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自己的训练,每周都会自觉锻炼5次以上。

背阔肌是很厉害的肌肉,不要小看背阔肌。

可以1周2练,别3练。

李小龙的背阔肌很厉害,超越时代的经典。

大壮非常崇拜李小龙,甚至于迷恋,因为他觉得李小龙代表了中国人的功夫,问中国上下谁最能打,非李小龙莫属!

于是大壮沉迷背阔肌训练,一周练5次背阔肌,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并无长进,自己也是非常困惑,所以请教专家,专家说你这习惯背阔肌没错,可你别一周5练啊,还让不让肌肉休息了?

在者说,背阔肌的训练是需要找到发力感的,也就是感受度。实际上无论什么训练都需要感受度,而不是一味地大重量,动作标准很重要!

加油吧,大壮,王二花一直在等你!

首先,得麻烦你说下为什么要单独训练背部

单训练背部,导致背部肌肉过多的强于其他肌肉,这对你一身是不好的,其次,背阔肌过强会导致圆肩

训练方法很简单

我明天来写,引体向上其实,一开始做不了

为什么只练背肌,你的胸肌,腿,腹肌,都不要了?

肌肉训练要均衡

搞不清,不会健身,也不知道一身疙瘩肌肉有什么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549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