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肌力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肌力的因素有哪些,第1张

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

(1) 肌肉横断面:肌肉横断面与肌力成正比。

(2) 肌肉初长度:指收缩前的长度。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

(3) 运动单位募集:指运动时运动神经元动员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过程。运动单位募集与肌力成正比。

(4)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肌力是指肢体作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检查方法是嘱患者上下肢依次作各关节伸、屈运动,并光吸检查者所给的阻力,观察肌力是否正常、减退或瘫痪,并注意瘫痪部位。

一般上肢作上臂的外展、内收、前臂伸屈、腕的伸屈、手指的外展、内收、握拳。下肢作屈髋、小腿伸屈,足跖及背屈等。在病情需要时,尚需对有关的每个肌肉进行分别检查。

(一)剪刀步态和训练

1.患儿仰卧位,采用牵拉手法被动屈曲患儿双腿,做髋关节屈伸动作:采用摇髋法、分髋法对内收肌群进行牵伸,降低张力,保持片刻(这一点很重要),反复操作。

2.采用直腿加压坐位训练,固定双下肢外展位约60°(如果内收肌张力高还可以扩大到75度,但切忌度数不可过大,正常人股角也就150--160度,小月龄儿童更小),以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肌张力,此为静态训练。

3.重锤式髋关节训练椅,将患儿双下肢做外展—内收—外展的训练,在运动的同时达到牵拉肌肉,活动髋关节的目的,此为动态训练。

4.“骑马”训练,(用滚桶、木马、木椅等均可)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张力,恢复功能。

5.“爬高”及“爬行”训练,(采用蛙式即双腿尽量外迈)。

6.患儿扶杠侧行,以其主动运动逐渐缓解痉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达到下肢分合动作的熟练和矫正剪刀步态的目的。

7.患儿休息时双腿间放一枕头或其它柔软的物体,双脚尖尽量朝向外侧,鼓励患儿双腿分开。

(二)缓解下肢屈膝站立、行走的训练

1.采用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或直腿抬高的方法,牵拉挛缩的肌腱,缓解痉挛的肌肉。

2.站立弯腰拾物训练,牵拉痉挛的国绳肌群,缓解张力,同时增强腰肌力量。

3.弓箭步下压,膝关节伸展,股四头肌训练椅的应用,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拮抗痉挛的腘绳肌群,提高膝关节自主控制能力。

4.双杠一阶梯及站立挺膝训练,提高膝关节自主屈伸的能力,协调四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5.功率车,学步车训练,提高下肢主动运动的功能,增大关节运动范围。

(三)膝反张的训练

“膝反张”原因有三:(1)膝关节本身骨性变化,致膝关节位置不正常;(2)负重情况下,膝关节控制能力较差,表现为膝关节本体感觉消失,关节周围韧带松弛,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较弱或不呈正常比值收缩;(3)底屈肌挛缩或肌张力较高时也可导致膝关节过度伸展。脑瘫患儿膝反张的主因是肌张力不全。

1.压膝整足法,牵踝法,摇踝法,底屈肌牵拉训练。

2.膝关节屈伸,足背屈的训练,提高伸肌力量,协调拮抗肌张力。

3.爬行训练,膝关节屈曲位,有利于纠正反张,同时增加膝关节运动的控制能力,协调其运动功能。

4.提高国绳肌肌力降低伸肌张力,协调关节屈伸功能。

5.上、下阶梯训练,对于纠正膝反张及协调步态有较大的作用。

矫正“膝反张”,主要的控制下肢伸肌运动,一般轻症以运动训练矫正,方法如下:患手膝跪位支撑在床垫上,患侧膝关节做屈伸训练,为配合协调运动,两膝交替屈伸进行训练,随着症状的好转,变为仰卧位或站立位进行,严重者下肢矫正或手术矫正。

(四)尖足,足内、外翻的训练

1.自我牵拉法—患儿面对墙壁站立,然后缓慢前趴,直到跟腱处感觉牵拉为止,还可把双脚尖转向外侧(似卓别林)做相同的动作。

2.足背屈肌肌力训练和坐式踝关节训练椅,拮抗痉挛的小腿肌,增大踝关节活动范围,纠正畸形。

3.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牵踝,摇踝法,达到纠正畸形的目的。内、外翻扳的应用。

4.上、下台阶和跑步车训练,在运动中牵伸痉挛的肌肉,加大活动范围,恢复功能,协调步态。

(五)上肢及手功能的训练

1.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训练

(1)屈曲位,患儿仰卧,术者一手握前臂,沿身体中线慢慢上举,接近耳朵为止,反复操作。

(2)内收位,仰卧位或坐位,一手握上臂,另一手握前臂,沿水平方向移至90°时(外展),手心朝上方再继续上移,直至耳根部,反复操作。

(3)内旋位,坐或仰卧位,术者一手按肩,另一手握其腕部将肘关节屈曲后,做外旋下压动作,反复操作。

(4)上肢负重训练,哑铃操,棒操,拉沙袋训练,增加上肢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运动功能。

(5)举臂摸肩(弯肱拨刀),叉腰挺胸(雏鸟习飞)训练。

2.肘关节屈曲的训练

(1)主动、被动肘关节的屈伸运动。

(2)上肢负重,伸肘抓物训练。

(3)屈伸时关节(采荷挎篮),展肩屈肘(力拨千钧),肩肘屈伸(白猿献果),双手上举(举火烧天)。

3.腕指关节屈曲,拇指内收训练

(1)被动腕手操:术者双手并列于腕关节下端,两拇指并列于腕背侧,指端朝向前臂,另四指托于手掌,将患儿手腕做屈、伸、抖、牵等手法,然后从指根到指端,用捻法和牵指法交替操作,最后用捋法在批端收尾,反复操作。

(2)手掌抓握,双手互握,手心向上抓握。(金龙探爪)

(3)挠侧抓握(握笔)训练,拇食指指尖捏法(扣子,黄豆,绿豆,拿汤勺,拿钥匙开门等)。

(4)腕关节伸展(背屈),屈曲(掌屈),手指外展、内收的训练(五指分开,合拢动作)。

4.拇指内收的训练

拇指内收、外展、伸直训练,拇指屈曲,对掌,对指训练,双手交叉训练。手功能训练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粗大到精细的过程。 多年来治疗脑瘫的临床经验证实,“治疗是基础,训练是关键”。缺乏治疗的训练不是无法进行,就是效果不佳。相反亦然,没有训练的治疗既不能巩固其治疗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治疗加训练事半功倍!

因地因人而辩证施治,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其顺序是一抬头,二挺腰,三作四肢,四体操。

一、手足徐动型的训练方法:

(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

(一)仰卧拉起训练

1.仰卧拉起训练,通过抗重力活动的过程来增加头控能力;

2.仰卧Bobath球、滚桶上轻轻滚动引出患儿躯干屈曲的保护性反应;

3.仰卧位用各种玩具诱导患儿左右转头,增加患儿头部自由转动时的控制能力;

4.患儿仰卧于吊床上,使患儿躯干及四肢呈屈曲位,以此来抑制由于伸肌张力增高所致的角弓反张(受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LS的影响)。

(二)俯卧位训练

1.俯卧楔形枕上,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伸展上抬的控制能力及肩部和双上肢的支持能力。(注意:髋关节保持伸展位)

2.俯卧Babath球、滚桶、平衡板上,利用重心不断的变换,诱发患儿保护性伸展反应,来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上抬的能力。

3.爬行训练,通过患儿主动运动来增加头部的控制能力。

(三)坐位训练

1.盘腿坐、长坐位,增加患儿头部控制能力,同时提高腰部力量及坐位平衡训练。

2.患儿骑跨于母亲胸前,母子面对面进行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注意:母子目光均应平视),同时增进母子间感情交流。

3.采用颈部操来调节颈部的肌张力,增加颈部肌肉力量达到增强颈部控制能力。

(具体方法:术者双手轻托患儿双下颌面,做头部的屈曲、伸展、侧屈、侧旋及环转来调整颈部肌群张力)。

4.还可采用学步车带行走,在患儿行走过程中,逐渐自我调整异常的张力,恢复肌力,达到控制能力增强的目的。

最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以下三种方法来衡量头是否在对称的中线上:

(1)患儿仰卧向上看时,头不向两边转动,与躯干正中线保持一致:(2)患儿俯卧位(如:楔形枕、Bobath球、滚桶)时,头身呈一条直线;(3)患儿坐位,侧面看头在正中,不向前后倾倒,与躯干中线一致。

(四)四肢不随意动作和姿势异常的训练

本着“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抑制异常原始反射”的原则,结合患儿实际病情,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

1.应用梯背架,条形床,方凳训练患儿在坐、卧、跪、站、行走时身体维持中线位对称姿势,来抑制不自主的徐动,强化自身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

2.台阶器,功率车,股四头肌的训练椅的使用,有增加下肢肌力,降低异常的肌张力,抑制不自主动作,强化正常运动模式的作用。

3.双杠一阶梯训练,协调四肢不全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4.上肢、手粗大及精细动作的训练,有加强手一眼协调能力,抑制异常模式和不自主运动,恢复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

5.“行走三步曲”,根据患儿病情选用悬吊学步车,学步带,手推学步车的依次应用,来达到提高肌力,纠正肌张力不全,协调运动功能,之后,再针对出现的尖足,足内、外翻等畸形予以矫正。

对于年龄较大,病情严重的患儿,以手足徐动为主的混合型患儿,往往由于受紧张性迷路反射(TLS)的影响,患儿全身性痉挛不断增强的恶性循环中,同时以受到非对称异性颈紧张反射(ATNR)的影响,导致躯干及四肢部分旋转的现象,背部观察:可见一侧肌肉的短缩,并且躯干短缩,一侧的骨盆上提,出现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姿势,双上肢不能合拢放在胸前,同时,头部偏向一侧,时间长久致胸锁乳突肌的肥厚。

术者采用手法或颈部操放松痉挛的肌肉,逐渐使患儿头控能力增强,纠正脊柱侧弯,放松紧张的肌肉,加强其拮抗肌肌力,预防产生更严重的畸形,充分活动关节,牵拉痉挛的上肢或下肢,抑制不自主的徐动(可采取下肢固定,上肢夹板约束),从而达到抑制不正常的原始反射,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的目的 (原则)

针对主要症状,突出重点,训练先后顺序应掌握一抬头,二挺腰,三练四肢,四体操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体征,参照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的方法进行训练。

(一)鬼脸训练法

1.颞下颌关节训练,患儿被动(或主动)做下颌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及侧方运动,协调面部肌肉张力,增强关节灵活性,恢复功能。

2.面部表情肌训练

(1)做呲牙裂嘴,咀嚼泡泡糖等动作锻炼面部肌肉的协调性。

(2)手法拿捏面部肌肉点揉相关穴位(垂根、听会、翳风、地仓、承浆穴),调节肌肉张力。

(3)照镜子练习口形,发音,吹气球等。

(二)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措施)

1.上肢操(被动、主动运动)

预备姿势:仰卧位,术者面对患儿,双手握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掌心。将其双臂放于体侧。

第一节扩胸运动;第二节 伸展运动;

第三节屈肘运动;第四节 环转运动。

适用范围:上肢关节活动受限的脑瘫患儿。

2.下肢操(被动、主动运动)

预备姿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术者双手握患儿双踝。

第一节屈膝屈髋运动;第二节 双髋外展运动

第三节髋内、外旋运动;第四节 屈、伸膝运动;

第五节牵踝、摇踝运动;第六节 屈、伸踝运动。

适用范围:各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障碍。

以上的很多康复训练属于专业操作,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提醒到康复训练是脑瘫恢复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医院可以给予孩子手术治疗,但是后期都需要配合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肢体方面的功能,详细的了解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选择更恰当的康复训练来配合孩子的治疗。

上肢锻炼方法:

1、前臂旋后运动 ;2、拇指与小指的对掌运动 ;3、腕关节背伸运动;4、握拳运动

  下肢锻炼方法:

1、 赤足在体操镜前行走,或踏着地上两条平行线行走;

2、 下蹲运动、跳跃运动、单腿站立运动、膝关节伸屈运动、足背伸运动

3、 在平衡木上锻炼行走。某些类型的患者需家属协助或配下肢的支具锻炼

4、 流口水者锻炼吞咽运动每天百次,语言障碍者从最简单的语句开始锻炼说话,  尤其注意在音乐的配合下练习高声唱歌,脑瘫病人学习锻炼唱歌确能改善语言和智力。

  以上锻炼每天数百次到上千次,并逐渐增加运动的速度和运动的协调性,某些重症脑性瘫痪的功能训练,须由康复医师检查病人后,制定一个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后,再付诸实施。SPR手术后第4天即应由家属被动做下肢的伸屈运动。

脑性瘫痪病人的功能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方能有效。

开门见山,一、体格检查的意义

  体格检查是指对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发展水平进行检测和计量。其内容包括:(1)运动史和疾病史;(2)形态指标测量;(3)生理机能测试;(4)身体成分测定;(5)特殊检查(化验、x光、心电、脑电、肌电、超声心动、肌肉针刺活检等)

  体格检查不仅是运动医学工作者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的重要本职工作。因为只有通过体格检查,首先获得被测对象的身体形态特点、发育程度、健康状况、机能水平的各种准确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才能保证增强人体体质、促进健康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体格检查对学校学生体质档案的建立、对运动员选材、对人类各种疾病的防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检查的基本要求:

  1、检查的内容全面系统

  2、检查的顺序应从头到足

  3、遵循全身检查的内容和顺序形成自己的体检习惯

  4、检查时面对具体病例应注意原则的灵活性

  5、一般检查顺序

  6、边查边想,正确评价,边问边查,核实补充

  7、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

二、体格检查的检查内容

  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准备和清点器械

  (2)自我介绍(说明职务、姓名,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4)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

  (5)测量体温(腋温,10分钟)

  (6)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

  (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

  (9)测右上肢血压二次

  头颈部

  (10)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11)触诊头颅

  (12)视诊双眼及眉毛

  (13)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

  (14)检查下眼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15)检查泪囊

  (16)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

  (1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眉、闭目)

  (18)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向)

  (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20)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21)检查聚合反射

  (22)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3)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

  (2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摩擦手指,或用手表音)

  (26)观察外鼻

  (27)触诊外鼻

  (2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2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30)检查上颌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1)检查额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2)检查筛窦,注意压痛

  (33)检查口唇、牙齿、上腭、舌质和舌苔

  (34)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

  (35)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

  (36)检查舌下神经(伸舌)

  (3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露齿、鼓腮或吹口哨)

  (38)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嚼肌,或以手对抗张口动作)

  (39)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

  (40)暴露颈部

  (41)检查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

  (42)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

  (43)检查副神经(耸肩及对抗头部运动)

  (44)触诊耳前淋巴结

  (45)触诊耳后淋巴结

  (46)触诊枕后淋巴结

  (47)触诊颌下淋巴结

  (48)触诊颏下淋巴结

  (49)触诊颈前淋巴结浅组

  (50)触诊颈后淋巴结

  (51)触诊锁骨上淋巴结

  (52)触诊甲状软骨

  (53)触诊甲状腺峡部

  (54)触诊甲状腺侧叶

  (55)分别触诊左右颈总动脉

  (56)触诊气管位置

  (57)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前侧胸部

  (58)暴露胸部

  (59)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

  (60)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1)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2)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

  (63)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

  (64)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65)检查双侧呼吸动度(上、中、下,双侧对比)

  (66)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67)检查双侧触觉语颤(上、中、下,双侧对比)

  (68)叩诊双侧肺尖

  (69)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70)听诊双侧肺尖

  (71)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72)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73)观察心尖、心前区搏动,切线方向观察

  (74)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

  (75)触诊心前区

  (76)叩诊心脏左、右侧相对浊音界

  (77)用硬尺分别测量各标记点距离正中线的垂直距离

  (78)听诊二尖瓣区(频率、节律、心音、杂音、摩擦音)

  (79)听诊肺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0)听诊主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1)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2)听诊三尖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听诊先用膜式胸件,酌情用钟式胸件补充

  背部

  (83)请受检者坐起

  (84)充分暴露背部

  (85)观察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

  (86)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

  (87)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88)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89)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

  (90)叩诊双侧后胸部

  (91)叩诊双侧肺下界

  (92)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肩胛线)

  (93)听诊双侧后胸部

  (94)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95)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96)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97)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椎有无叩击痛

  (98)检查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有无压痛

  (99)直接双侧肋脊角有无叩击痛

  腹部

  (100)正确暴露腹部

  (101)请受检者屈膝、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平静呼吸

  (102)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吸等

  (103)听诊肠鸣音至少1分钟

  (104)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105)叩诊全腹

  (106)叩诊肝上界

  (107)叩诊肝下界

  (108)检查肾脏有无叩击痛

  (109)检查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

  (110)浅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

  (111)深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

  (112)在右锁骨中线上单手法触诊肝脏

  (113)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14)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15)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

  (116)检查胆囊点有无触痛

  (117)双手法触诊脾脏

  (118)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受检者右侧卧位,再触诊脾脏

  (119)双手法触诊双侧肾脏

  (120)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

  (121)检查腹壁反射

  上肢

  (122)正确暴露上肢

  (123)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

  (124)观察双手及指甲

  (125)触诊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126)检查指间关节运动

  (127)检查上肢远端肌力

  (128)触诊腕关节

  (129)检查腕关节运动

  (130)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髁状突

  (131)触诊滑车上淋巴结

  (132)检查肘关节运动

  (133)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

  (134)暴露肩部

  (135)视诊肩部外形

  (136)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

  (137)检查肩关节运动

  (138)检查上肢触觉(或痛觉)

  (139)检查肱二头肌反射

  (140)检查肱三头肌反射

  (141)检查桡骨膜反射

  (142)检查Hoffmann征

  下肢

  (143)正确暴露下肢

  (144)观察双下肢皮肤、外形等

  (145)触诊腹股沟区有无肿块、疝等

  (146)触诊腹股沟淋巴结横组

  (147)触诊腹股沟淋巴结纵组

  (148)触诊股动脉搏动

  (149)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运动

  (150)检查双下肢近端肌力(屈髋)

  (151)触诊膝关节和浮髌试验

  (152)检查膝关节屈曲运动

  (153)检查髌阵挛

  (154)触诊踝关节及跟腱

  (155)检查有无凹陷性水肿

  (156)触诊双足背动脉

  (157)检查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

  (158)检查双足背屈、跖屈肌力

  (159)检查踝关节内翻、外翻运动

  (160)检查屈趾、伸趾运动

  (161)检查下肢触觉(或痛觉)

  (162)检查膝腱反射

  (163)检查跟腱反射

  (164)检查Babinski征

  (165)检查Chaddock征

  (166)检查Oppenheim征

  (167)检查Gordon征

  (168)检查Kernig征

  (169)检查Brudzinski征

  (170)检查Lasegue征

  (171)检查踝阵挛

  肛门直肠(仅必要时检查)

  (172)嘱受检者左侧卧位,右腿屈曲

  (173)观察肛门、肛周、会阴区

  (174)戴上手套,食指涂以润滑剂行直肠指检

  (175)观察指套是否有分泌物

  外生殖器检查(仅必要时检查)

  (176)解释检查必要性,消除顾虑,保护隐私

  (177)确认膀胱已排空,受检者仰卧位

  男性:

  (178)视诊阴毛、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

  (179)视诊尿道外口

  (180)视诊阴囊,必要时作提睾反射

  (181)触诊双侧睾丸、附睾、精索

  女性:

  (178)视诊阴毛、阴阜、大小阴唇、阴蒂

  (179)视诊尿道口及阴道口

  (180)触诊阴阜、大小阴唇

  (181)触诊尿道旁腺、巴氏腺

  共济运动、步态与腰椎运动

  (182)请受检者站立

  (183)指鼻试验(睁眼、闭眼)

  (184)检查双手快速轮替动作

  (185)检查Romberg征(闭目难立征)

  (186)观察步态

  (187)检查屈腰运动

  (188)检查伸腰运动

  (189)检查腰椎侧弯运动

  (190)检查腰椎旋转运动

在手术创伤反应期过后,若病情平稳,康复训练即可开始。首先是进行一些深呼吸运动,这样既可防止肺部感染

,同时还可进行远端一些小范围的关节运动,如握拳、足背屈伸等。对于

脊髓型颈椎病

患者术前已有四肢运动功能损害症状,上述的动作可用被动的方法完成。在恢复期,四肢运动要从卧位逐渐过渡到半卧位、坐位的运动锻炼,然后是下床活动。手部的活动如对指、分指、抓拿等动作要重点加以训练;下肢训练先通过直腿指高、下肢负重抬举、伸屈活动以加强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并逐渐借助双拐、手杖、下肢功能支架等简单支架装置开始训练站立、迈步,然后过渡到行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553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