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各肌肉群对应的痛点

全身各肌肉群对应的痛点,第1张

枕骨

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棘突

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

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

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肱骨外上髁

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

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斜角肌

斜角肌,位于颈椎侧面,止于第1、2肋骨,关联痛误为心绞痛

1、引起广泛疼痛、麻木、上背部(菱形肌处,误为菱形肌引起),肩膀、臂部(该两处的关联痛,误认为神经根的压迫)和手部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于后颈部。

2、触发点常常成为胸部、上背部、肩膀和手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3、触发点引起的前臂和手部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无法解释的“幻觉痛”实际上是斜角肌的触发点所引起的一种表现。

4、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引起的经典症状。

5、急性颈扭伤同时损伤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6、车祸后持续存在的又难以解释的上背肩部、手臂和手部的一些神经症状可推断病源为斜角肌。

7、上半部身体任何一处的肌筋膜可能均与斜角肌有关。

8、重包袱对斜角肌及斜方肌、胸小肌和胸锁乳突肌尤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9、管乐器演奏者的斜角肌常会出现问

上背部肌肉

一、菱形肌:颈6、胸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1、引起沿着肩胛骨内侧缘向的疼痛。

2、引起内侧缘关联痛——菱形肌、上后踞肌、肩胛提肌、中斜方肌、斜角肌、冈下肌、前锯肌、背阔肌、。

注意:斜角肌是引起沿肩胛内侧走向的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即原发因素。

3、引起菱形肌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胸肌紧缩,触发点使得胸肌缩短,肩胛向前,在抵抗胸肌的牵拉时,菱形肌延伸到最大长度。菱形肌同胸肌是拮抗关系。

4、紧缩胸肌的牵拉使肩胛突出于背部,形成削肩,扁平胸的姿势。

二、上后踞肌:附着于脊柱,止于第2-5肋骨角的外侧面

1、引起肩胛下的深部痛,肩背部、肘部、手腕部的桡侧也感到疼痛。

2、引起小指的疼痛。

3、手部的关联痛会感到麻木、超过上臂和前臂的背部,达到胸部。

4、按摩时,将手越过肩部而伸向对侧肩部时能使肩胛移开。

肩部肌肉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不会引起疼痛,邻近肌肉的触发点才是疼痛的真正原因。四块肩袖肌群的触发点是引起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内出现咔嗒音的最常见原因,最有有效发法就是按摩这些肌肉的触发点。

一、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肩部外侧的深度疼痛,可传导上臂和前臂外侧,达到手腕深部。常误诊断为滑囊炎。

2、引起肘外侧的疼痛(关联痛——网球肘),常被疏忽。

3、触发点位于肌腹和V字形骨性结构内。

二、冈下肌:位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前肩疼痛,深感疼痛位于关节深处,传送到肱二头肌。

2、传送到肩部外侧,转送到后颈部肩胛内侧缘,沿整个上臂和前臂向下传送,可达整个手的尺侧。

3、引发肩膀和手臂的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无法向后伸手够到后背。

4、冈下肌引起其他肩袖肌群的代偿性收缩,按摩肩袖肌群的触发点就能够成功治愈“冻结肩”,右冈下肌较左冈下肌更易损伤。冈上肌肩胛下肌是拮抗关系。

三、小圆肌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引起其与肱骨头附着处的背侧非常局限的疼痛。

2、引起无名指和小指麻木或针刺感,肩背部疼痛(注意:胸小肌触发点也能引起类似的表现),只有无名指和小指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提示疼痛可能来自于背阔肌的触发点。

四、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方,止于肱骨头,具有手臂内旋的功能。

1、引发后肩部深处严重疼痛,手腕背侧的疼痛。

2、肩关节想活动自如,四块肌肉的牵拉须保持平衡。触发点使肩胛下肌肌力减弱,使冈上肌失去对手,向上提拉肱骨头,与肩峰对抗,当你活动肩部时听到有咔嗒音或爆破声时,说明肩胛下肌或冈上肌内或两者同时存在触发点,它们是主动肌与拮抗肌关系,影响肌肉的伸长而减少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3、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常误诊为滑囊炎、关节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和粘连性囊炎。

4、肩胛下肌是引起肩痛的最关键的问题。

五、三角肌群(起自锁骨肩胛冈、肩峰,止于三角肌粗隆)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活动手臂时疼痛,反之不痛。

2、触发点不会单独存在,常与斜角肌、胸大肌或肩袖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次级触发点,这些肌肉的触发点引起三角肌不同部位的疼痛——肩部的前、后和侧方。

3、臂部有损伤可推测三角肌内会有触发点形成

上臂肌群

一、大圆肌和背阔肌

大圆肌:

1、引起后三角肌的锐痛。

2、引起以肩胛下角为中心的中部后背的疼痛。

背阔肌

1、引起腹部两侧的疼痛,疼痛延伸至手臂内侧并向下至手的尺侧或桡侧和无名指和小指。

2、背阔肌边缘前方的肋骨处触痛的区域,是前锯肌的一个触发点,引起身体侧面产生可怕的疼痛。

二、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三头肌之间,内收上臂

1、引起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前臂背侧,手背这些区域的疼痛。

2、引起疼痛转移到达中指末端。

3、引起喙肱肌缩短,挤压养营手臂的神经,进而引起肱三头肌前臂和手的麻木。

三、肱二头肌(肩胛骨喙突——盂上粗隆)

1、触发点位于肩膀前方(误诊为腱鞘炎或活囊炎)和肘关节的皱翼处。

2、两个头的中间区域均可找到触发点。

3、按摩前肩部时,注意肱二头肌也会引起这个区域的关联痛。

四、肱三头肌

1、1号触发点:引起后肩部和外肘部疼痛。

2、2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外侧的疼痛,使“网球肘”的原因之一。

3、3号触发点:引起上臂背侧的局部疼痛,使外侧头紧缩继而压迫桡神经,引起前臂和桡侧的麻木。

4、4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的关联极端的触痛。

5、5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和关联痛,还会累及前臂内侧称作“高尔夫肘”。

6、引起无名指和小指的疼痛(胸小肌也可能引起)

腓深神经: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有些人感觉背部常常出现疼痛感,觉得好像针刺般另人不舒服,因此猜疑自身得了哪些重大疾病。我们说,一般而言颈腰椎间盘突出、肝胆病、消化道疾病、心肺功能病症都可以引起背部的这类疼痛。除此之外,长期伏案工作的这些群体,也非常容易背部损伤,进而出现所述病症。病人可根据中药材、针灸理疗或服食消炎止痛药物等方式开展医治。

背部刺痛感针扎一样

一、背部刺痛感针刺一样是什么原因

1这一忽然的刺疼很象针刺样的觉得,有可能是神经炎的状况,假如说平常长期维持一个姿态,或是是长坐久站就可能会造成的。常常有这一状况,能够服食谷维素片,维他命b一来改进的,并且能够敷热推拿,还留意调节一下座姿坐姿的。

2常见于背阔肌欠缺能量或损害造成,有误的姿态、异常的用劲、长期的电脑前工作都是导致背部的损害。能够选用中药材、针灸理疗、消炎止痛药物、中医针灸、推拿等医治的。不必疲劳受凉的。

3颈腰椎间盘突出、胆肝、消化道、心脏、肺脏等病症还可以造成背疼。

背部刺痛感针扎一样

二、神经炎的病症及发病原因

神经炎就是指神经或神经群炎症、衰落、或霉变,其病症随发病原因而各有不同,一般病症是疼痛、触疼、刺疼,受感染的神经痛痒和缺失直觉,感染一部分肿胀,及其比较严重的筋挛。

1中毒了:如铅、砷、汞、磷等重金属超标;呋喃西林类异烟肼链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长春新碱等药品及其有机磷类等有机化学化合物。

2营养成分新陈代谢阻碍:如B族维生素欠缺,糖尿病、尿毒症、漫性严苛消化系统疾病累积、怀孕等。

3感染:常继发性或继发性于各种各样亚急性和漫性感染,如痢疾、结核病、传染性肝炎、伤寒、腮腺炎等极少数可因病原菌立即侵害外展神经引发,如麻风神经炎等。

4皮肤过敏超敏反应:如血细胞医治了解或疫苗打疫苗后神经炎等。

背部刺痛感针扎一样

三、背部七大脚底反射区是什么

有一些内脏器官反射面痛都是反映到背部的疼痛,如肺炎、肺脏肿瘤、胆囊炎、胰腺炎、胰腺癌这些众多病症,都能够有牵涩痛的状况存有。背部为五脏六腑的脚底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刚开始,以手掌心尺寸为一个脚底反射区,往下先后次序为肺区、心区、肝部、脾区、肾区、代谢区、生殖区,共为七个脚底反射区。

宽距正手引体向上,对背阔肌没有感觉。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原因。

一、宽距引体向上主要受力的是中背的外侧,跟大圆肌置相近,同时大圆肌也参与受力。也许是背肌也有酸痛感,但大圆肌感觉更明显而已。

二、动作上来看。可能是下放时手臂没完全的伸直,背肌没有得到完全的拉伸。也有可能是上拉时肘部的方向有偏,上拉时肘部应向左右两侧,而不是向前,只有向两身体的两侧,背肌的受力才能更充分。

健身的朋友都或多或少的都遇到过肌肉酸痛的情况,尤其是刚步入健身的人,他们急于求成,3分钟热血来了就猛练一通,结果导致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分为2种,一种是运动时或运动完即刻出现的肌肉酸痛,这是由于乳酸推积所致,因为这时乳酸含量达到高峰;另一种是运动第二天或第三天肌肉酸痛,这种酸痛大多因肌肉损伤所致;偶尔的肌肉纤维损伤导致的肌肉酸痛不足为奇,因为肌肉的生长的过程就是肌纤维的破坏到恢复的超量恢复过程,但长时间或剧烈的肌肉酸痛就是训练过度的体现,会对身体产生很大危害。

预防的肌肉酸痛的方法有:

1、做好健身前后的肌肉拉伸动作,以静态拉伸为主。

2、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负重还是训练强度,对于初练的人无负重健身尚且出现肌肉酸痛,何况是负重呢,无论你能举起多大的重量,都要从零强度慢慢加上去。

3、健身后补充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进行肌肉的修复。

一旦在健身中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可以采用冷敷和热敷的方法消除酸痛,1到2天的冷敷缓解疼痛,接着1到2天的热敷彻底消除疼痛,期间可以做一些简单活动,如散步和伸展运动等。

祝你早日成功,如对您有用请选为满意回答,给个赞同表示鼓励。谢谢

背阔肌的解剖

背阔肌向下附着于第7-12胸椎(T7-T12)棘突,第1-5腰椎(L1-L5)棘突,经过胸腰筋膜附着于骶骨,以及髂嵴后部。

    下图中,胸腰筋膜的区域用红圈标记,这是腰部极其重要的张力结构,这个结构深入深层与竖脊肌、多裂肌、腹肌都有广泛的连结,也是引发腰痛的重要结构之一。而背阔肌恰恰就是维持这个张力结构最重要的肌肉。如果体态出现问题,慢痛就会慢慢侵袭而来。

      如果我们形容背阔肌是肩部和上背部问题的重灾区,其实一定都不为过。由于背阔肌一端附着于上肢,因此背阔肌对于上肢带骨以及上肢带肌的影响都很巨大,进而间接的影响颈部姿势。

      背阔肌是人体中罕见的和上肢、脊柱、骨盆都有关联的肌肉,正是因为这样的连结方式,除了影响肩颈之外,他对于躯干和骨盆的姿势和运动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在在线下的课程中,关于背阔肌各种功能性训练已经作为我个人针对性传授给学员必须掌握的训练技巧和缓解肩颈和腰痛的重要知识。

背阔肌主要作用是:

1、肩关节旋内,如拧螺丝时

2、肩关节内收,如用腋窝夹东西时。

3、肩胛骨内收,如把人从坑里拉出来的动作。

4、肩关节后伸,如在自由游和砍柴时的动作。

5、肩胛骨下降,如用手肘撑住椅子的扶手时。

      对于普通人,背阔肌是一块比较松弛的肌肉,所以在牵拉放松时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强化手段,包括缓慢的呼气,收缩-放松和拮抗肌的处理。

能够给予矫正的措施:

1)睡觉时,肘部和胸部之间应该垫一个枕头,目的是防止背阔肌长时间短缩。

2)牵拉缓解

3)借助网球或理疗球进行痛点压迫

4)借助于尼亚加拉(三维深度旋进式按摩仪)产品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背阔肌

肩袖肌群

背阔肌

背阔肌、大圆肌、胸大肌,是肩部最有力的内收肌。

背阔肌是全身最大的扁肌。背阔肌,对肩和髋的影响很重要。背阔肌位于后背中部。

背阔肌的疼痛,往往容易被忽略,是肌筋膜疼痛的根源,如果双手长时间过度上举,也是腰背痛的重要原因。

圆圈处☞胸腰筋膜

背阔肌:手臂线、功能线。

背阔肌连接身体上和下两部分,影响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

背阔肌下角和肩胛骨有附着,会影响肩胛骨的运动;背阔肌同时附着大臂上,大臂也会影响肩胛骨,肩胛骨影响锁骨。所以☞背阔肌会间接影响颈部姿势。

人是一种连带关系,关节互相连接,这种连带会因为一个地方的长期劳损,从而引发一种“地震带的效应”。波及的范围看损伤的程度有多大,看其所在的区域。

如果核心肌肉位于大关节附近,如肩关节(肘、髋、膝、踝),如果在这些关节周边出现“震源级”的肌肉损伤,就会对整个关节造成隐形伤害,这个关节一旦出现伤害,如膝关节受到伤害,髋和踝也会有问题。关节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构。

通过局部看整体,也要通过整体看局部。

胸腰筋膜连接在腰椎、骶骨、髂棘上面,所以背阔肌影响躯干骨盆的姿势。

背阔肌对肩关节伸展起至关重要作用,如背阔肌分上下两部分,把手放在肩部下方,让手从下向上抬起,如下图粉色箭头手放在对方腋下,亮蓝色箭头让客户往下降,这个力量会对肩胛骨、背阔肌有强有力的活动。

背阔肌有一个动作是高度活跃的,调整骶髂关节时会用到这个动作,这个动作是评估肩胛下肌的。

方法 :手伸出去做来回运动☞伸出去-收回来,这个时候背阔肌的力量会得到非常明显的高度的活跃。

背阔肌无力的人会让他做高度活跃,包括肩部下压的抗阻运动,去完成对背阔肌的训练。

臀大肌背阔肌都在帮助固定骶髂关节,所以背阔肌对骨盆的影响非常重要。

同时刺激背阔肌时,要会区分背阔肌的①②区。

刺激背阔肌的动作:当上臂内收+伸展(大臂向后),肩胛骨会有一个强力的内收动作,能够帮助我们纠正胸椎。

即弯曲手肘双手向躯干两侧打开内收向后(手肘贴着胸腔往后走,收的就是背阔肌)。肩胛骨会有明显的内收,会让胸椎很好地往前挺。

这个过程刺激的是 ①区, 因为胸椎的弯曲在5-9节。背阔肌附着在第七胸椎上面。

刺激 ②区 ,只需要让上臂往后强力的伸展,伸展到一定位置时会产生内旋。比如让双手自然下垂,拇指朝前,控制拇指一直摆到不太好控制了,肩关节不由自主地发生肩关节旋内(两拇指会指向对方),此时就是背阔肌有强烈的收缩,对于缓解腰痛有帮助。

但是背阔肌的强烈收缩,肩部有明显的往前去的趋势,所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没有练好,需要特别关注一下。

当肩部下压时,胸大肌是背阔肌的协同肌。

背阔肌与腹肌相互交错,协同工作。

腹外斜肌固定下部肋骨(9-12),有些时候会意识不到当腹肌没有有力加固时,背阔肌就会产生代偿。处理背阔肌的时候需要关注腹外斜肌。

激痛点

背阔肌可引发恶性的肩胛骨的下背疼痛,这种下背痛没有办法通过姿势的改变得到缓解。

背阔肌无力时会变长变得松弛,所以这样的牵拉很少能引起疼痛,所以必须去强化力量。

背阔肌和腰方肌的痛点,与骨盆的功能障碍有相关性,此处略。

如何矫正背阔肌:①向下拉、降肩运动时,让患者上臂保持垂直状态(不要伸到肚子前面去,肘关节在身体两侧)。

②如有必要,睡觉时在腋下与肘关节之间垫一个枕头,防止背阔肌出现短缩状态。

③或者运动之后,多做15-20分钟的恒温热敷(热水袋,盐袋)也很有效,尤其是这种疼痛引发障碍的人。

④网球、理疗球、泡沫轴,针对痛点进行按压放松。

臂后深线起自胸椎上部的棘突和第七颈椎。

胸椎分为上胸椎(1-4)、中(5-8)、下(9-12)三部分。

菱形肌:螺旋线(与前锯肌相连)、臂后深线(与冈下肌相连)

肩胛提肌的缓解☞处理胸锁乳突肌。

冈上肌的缓解☞处理冈上肌。

处理枕下肌群+头夹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冈上肌,☞颈部会非常舒服。

臂后深线的另一条支线,起于枕骨下外侧面的头后上直肌,和肩胛提肌一起从前4节颈椎横突的后结节继续向下。

肩胛下肌作为臂后深线复合体的一部分,在肩部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肩袖肌群 包括四块肌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肩胛下肌 。

肩袖肌群的功能:外展(冈上肌)、外旋(冈下肌&小圆肌)、内旋(肩胛下肌)。是一个复合体。像眼球。

肩袖肌群对于固定盂肱关节非常重要。三角肌前束&外侧束加固,肱二头肌长头加固,在处理肩袖肌群之前必须要处理这些。

大鱼际按压疼痛,臂前深线有问题;小鱼际按压疼痛,臂后深线有问题。

p178段3。 臂后深线 (大致等同于下肢的体侧线) 与臂前深线共同调整肘关节的角度,以限制或促使身体上半部在蜷曲姿势时的侧向运动,并且提供从手外侧到肩后方的稳定性。

臂后深线+功能线

如图。体侧线+手臂线

手臂支撑中,背阔肌对于髋、腰的稳定极其重要。

思考做一个动作时,看它涉及了那些线条。通过一个肌肉反应一个线条,如臀大肌、胸大肌。

没有一项运动是光练习哪一块肌肉的,因为你做一项运动不可能身体的其他部位不发力。应该说是俯卧撑主要练习三角肌(就是你说的胸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但是经过练习时调整胳膊的不同位置,是可以更偏向于哪个部位肌肉的。因此背阔肌出现酸痛是正常的,不要担心。建议你休息几天再练习就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574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