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分布图及作用 十大补气穴位和十大补血穴位

人体穴位分布图及作用 十大补气穴位和十大补血穴位,第1张

1 人体 10大补气穴位

脾俞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人体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作用:外散脾脏湿热之气

足三里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

作用: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

膻中

归经:任脉

位置: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集心包经气血,可以缓解气滞、气逆之心肺胃病、乳病

关元

归经:任脉

位置:在下腹部,肚脐直下3寸

作用: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

气海

归经:任脉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作用:温阳益气、化湿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涌泉

归经:足少明肾经

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笫2、 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作用: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

太溪

归经:足少阴肾经

位置: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

百会

归经:督脉

位置: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作用: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升阳举陷、通督定痫

肺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在背部,笫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悬钟

归经:足少阳胆经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作用:泄胆火、淸髓热、舒筋脉,平肝息风,舒肝益肾

人体 10大补血穴位 血海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作用:运化脾血,引血归经

天枢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肚脐左右2寸的地方

作用: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

三阴交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在小腿内侧,足踝骨的最高点上3寸处

作用:调和气血,补肾养肝

隐白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在足大趾的内侧,趾甲旁边01寸的位置

作用:调经统血、健脾回阳

髀关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作用:理气和胃、健脾除湿、固化脾土

下关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

期门

归经:足厥阴肝经

位置:该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作用: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章门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作用: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说明:足三里、关元两穴补气、补血功效兼有,此处不再重复列出。

“气血不足百病由生,气聚则生,气散则亡”。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及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础物质,气血由先天之肾气、肾精所化生,后天之水谷所濡养。那么怎么才能补气血呢,本期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人体自带补气血的5个穴位。

1膻中穴

定位: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隙。

主治:膻中穴能阻挡邪气,宣发正气,有“上气海”之称,八会穴之“气之所会”

按摩: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由下向上按揉100次。

2气海穴:

定位:在前正中线上,神阙穴(肚脐)下15寸

主治:气海穴主治虚脱、脏气衰惫,有“丹田”之称、“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

按摩:手掌贴于气海按照顺时针的反向按揉100-200次。

3肺俞穴

定位:在背部,平第三胸椎棘突,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主治:肺俞穴为肺脏气血所输注的地方,能增强呼吸功能、增加肺活量、减轻呼吸道阻力。

按摩:用手指的指腹揉按,每次2分钟左右。

4血海穴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平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血海穴为脾经之气血聚集的地方,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之大如海,可以治疗各种血虚证。

按摩:以手指的指腹按压,每天固定一个时间进行,一个穴位每次点按十次。

5膈俞穴

定位:在背部,平第7胸椎棘突,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主治:本穴有养血生血、活血化瘀之功,八会穴之"血之所会"。

按摩:两手拇指点按为主。每次点按2分钟左右。

后背经络图反射区图

 后背经络图反射区图,后背有很多的经脉存在,是我们人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位,帮助我们像一棵大树一样挺拔,对着这些经脉按摩会有很大的好处,下面了解后背经络图反射区图。

后背经络图反射区图1

  背部反射区图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

 向下依次顺序为:

 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

 共为七个反射区。

  五脏五怕:

 1、“肝将军”怕堵;

 2、“心君主”怕累;

 3、脾胃忌生冷;

 4、肺怕环境差;

 5、肾怕缺水

  背部反射区口诀——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

 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

 下面左脾右是胆,再下左胃右小肠,

 臀上左肾加膀胱,右边子宫和大肠。

后背经络图反射区图2

  背厚是因为经络不通吗

 部分原因是因为经络不通,大椎穴淤堵导致大小脑空氧空血状态、气血不能上于头部。

 会引起头晕、头痛、失眠健忘,脱发,大椎淤堵同时造成左右肩周血脉不通,脑血栓,脑梗,引起肩周炎,手麻、肩部肌肉劳损。

 肩颈不好,影响了血液循环流向面部,就会使得面部的循环、排毒、呼吸和吸收受到阻碍,长期如此就会导致面部晦暗、没有光泽、肤色不均、皮肤松弛等问题。

 运动不足的话会直接导致肩颈部的肌肉退化,背部就容易长肉。就算是平时没有时间坚持去健身房的话,也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多做一些适当的运动,锻炼一下肌肉。

 上半身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的话,会严重影响新陈代谢,导致脂肪囤积,久坐族应该常做肩部及背部的伸展运动。

  背厚是哪条经络堵塞

 第一,跟寒气湿气入侵有直接关系,身体自我抵御机制起作用,变厚的部分,是身体筑起的“防御工事”。

 同时,这种“防御工事”的堆积,又会反过来影响经络的'通畅,经络不通,又会导致排不出去的垃圾堆积。

 于是,背部就会越积越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第二,背部变厚也有内部的原因,是脏腑出问题的体现。

 上焦厚〈叫〉心肺火旺!中焦大〈叫〉脾胃不畅!下焦厚〈叫〉肾气不足!同时背部有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任何一个脏腑出问题,都会在背部的对应区域反应出来。

 既然背部变厚是经络淤堵的后果,那疏通经络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背厚”的问题。

 膀胱经是身体中最大的一条排毒通道,经从头走足,贯穿人体,在人体背部有连着各个五脏六腑的俞穴,这些俞穴是五脏六腑映射到膀胱经上的排毒通道,也就是说疏通膀胱经可以顾及到五脏六腑,无论你身体什么问题什么毛病,特别是慢性病,只要疏通膀胱经,就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膀胱经是女人最大的两条排水排毒通道,背部脂肪厚压迫膀胱经会造成排水排毒不畅,毒素堆积,水肿、肥胖甚至疾病。

后背经络图反射区图3

  做背部经络疏通的好处

 1、养肾强身。养好背其实也相当于养好肾,因为背部有诸多穴位具有强肾的功效。

 2、疏通气血。背部遍布诸多的经络,一旦经络出现淤堵的现象,对人体的危害是较多的。

 3、抗衰老。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衰老是正常的,想要延缓衰老,除了运动及改变饮食的方式之外,建议大家可以养背。

 4、放松全身肌肉。因为背部的血液流通受到阻碍导致,想要缓解缓解疲劳及疼痛,使全身肌肉放松,这时养背是关键。

 5、保护肝脏。背部有一个穴位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6、治疗颈椎病。保养背部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治疗颈椎病。

  背部经络疏通的按摩手法

 1、用毛巾热敷五分钟,使背部毛孔打开。

 2、倒入精油于双手从上到下呈波浪式上背部精油,掌揉腰部顺着膀胱经拉至肩部,揉肩部至上部推出。

 3、然后用手掌推膀胱经并搓热,用双手的拇指推膀胱经。

 4、双掌揉肩、拿肩,拇指打圈揉肩部由颈椎推至风池并点揉,拇指推肩胛骨缝并拉抹肩部由上肢推出。

 5、拿揉颈椎,双拳推拉肩颈,再用双掌合推拉肩颈。

 6、双拳搓热背部,点膀胱经上的俞穴,指推背部三条线。

 7、搓热腰部并点腰椎上的穴位(理夹脊、点夹脊、理膀胱经、点膀胱经、推膀胱经)双掌搓热 由下往上搓热腰部。

 8、双手再提拉腰部,后由腰部推向肩部从上肢排出,最后掌揉三焦,搓热膀胱经由上肢推出。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感觉背部酸痛、经络不通,想要告别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经络按摩。以下分享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快来看看吧。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1

1、身体十二条经脉功效

十二经脉的名字各自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光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2、、联络五脏六腑、沟通交流内外

身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和肉骨筋等组织人体 器官,往往能维持相对性的融洽与统一,进行一切正常的生理学活动,是借助经脉系统的联系沟通交流而完成的。表皮体会病邪和各种各样刺激性,可传输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的生理作用紊乱,也可以体现于表皮。

3、运作血气、营养成分全身

经脉是身体血气运作的安全通道,能将营养元素输布到全身各组织内脏器官,使五脏六腑组织足以营养成分,骨筋足以濡润,骨节足以通利。

4、抵抗病邪、护卫机体

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卫气丰富于络脉,络脉散播于全身而满布于皮部,当风邪侵害机体时,卫气当仁不让充分发挥其抵抗风邪、护卫机体的天然屏障功效。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2

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

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 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3

一、八髎穴

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二、风门穴

定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常用于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颈项强痛、腰背痛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三、膏肓穴

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肩胛骨内缘,抱肘取穴。

主治:常用于咳嗽、气短、健忘、遗 精、阳痿、盗汗及诸虚百损的治疗。

四、至阳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五 、灵台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六、肾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补益脑髓,强壮腰肾,止咳定喘,聪耳明目。适用于肾虚腰痛、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健忘失眠、阳痿遗 精、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气喘、肾不纳气、小儿发育不良、诸虚百损等病症。有全身强壮作用,对肾虚、肾炎有一定的作用。

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

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腹 痛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而刮痧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理方法,简单方便且安全,对于腹痛也有辅助治疗的效果,下面看看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

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1

1、颈椎出痧:落枕、咽喉炎、颈椎病变。

2、大椎出痧:全身气血运行不畅。

3、脊椎出痧:睡眠质量偏差。

4、右肩颈出痧:劳累过度。

5、左肩颈出痧:用脑过度。

6、左天宗出痧:胆囊病变,胆汁粘稠。

7、右天宗出痧:环跳内分泌失调,妇科疾病,小气泡代表轻度的经络不通。

8、肩颈部位出现紫红色的痧:属于肩周炎。

9、肩夹缝有痧:属于淋巴排毒不畅。

10、后背心肺区出痧:感冒胸闷,胸通,心肺机能弱、

11、肝木区出痧:长期疲劳,睡眠不足,严重的会出现肝硬化、

12、脾胃区出痧:消化不良,胃肠胀气,胃酸过多,腰痛、

13、肾水区出痧:膀胱炎,口味重,腰酸,易水肿、

14、臀部坐骨区出痧:月经失调,子宫机能偏弱,痛经,妇科疾病,更年期障碍症,坐骨神经痛。

15、肩胛手足区出痧:手脚发麻,膝盖酸痛,卵巢机能差,四肢肿胀。

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2

腹痛刮痧位置图

一、刮痧位置

1、背部出痧: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

2、腹部出痧:中脘、天枢、关元。

3、双下肢出痧:梁丘、足三里。

二、刮痧方法

1、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先自上而下由肝俞穴刮拭至大肠俞穴,重点加强胃俞、大肠俞穴的刮拭;

2、再刮拭腹部穴位,沿箭头方向刮拭,并在穴位及其周围点穴、按揉等刮拭;

3、最后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梁丘、足三里穴。

上述部位刮30次左右,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三、适应症

缓解腹痛。

注意出痧:刮痧只能作为临时改善腹痛的一种应急手段,但不能作为治疗器质性(腹腔器官发生损害)腹痛的方法,必须及时去正规医院明确诊断,配合刮痧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另外,腹部疼痛发作时一般不宜刮。

刮痧出痧好不好

刮痧出痧并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是好还是不好。

因为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者出痧较少且均匀,多为红色;出痧的部位一般多在头面、背部及四肢外侧,胸腹及四肢内侧不易出痧,若出痧说明手法偏重。慢性病患者,多伴有紫痧或血泡;急性病多为粟粒状,大面积;若为血斑、血泡,说明病情较重。

通过出痧部位可判断健康状况:凡经络线路和穴位区域容易出现痧,提示相应经络所联系的内脏功能病变。例如在背部膀胱经循行路线上均匀刮拭,心俞穴区出现紫痧或痧斑,则说明心脏功能变化,应提早预防和保健。

但是刮痧时不是出痧越多越好,因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淤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药过多者。

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也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也不明显。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只会伤害身体。

湿热严重刮痧还是拔罐

无论是刮痧还是拔火罐,都没有太大的除湿作用,如果非要比出个高低,那么拔火罐略胜一筹,因为拔火罐的'过程中会拔出身体中的部分水汽。

造成湿热严重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脾胃失调,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体内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水湿就会积聚在身体中。湿热严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证湿的类型,可以采用利湿的药物或者食材,缓解表面症状。由于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蕴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湿之后,还得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

一、刮痧前注意事项

1、刮痧疗法须暴露皮肤,且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从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影响刮痧疗效,而且易引发新的疾病。故刮痧前要选择一个好的治疗场所,空气流通清新,并注意保暖,注意避风,夏季不可在有过堂风的地方刮痧。尽量少暴露皮肤。

2、选择舒适的刮痧体位,以利于刮拭和防止晕刮。

3、刮痧工具要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须仔细检查刮痧工具,以免刮伤皮肤。

4、施术者的双手也应消毒。

5、刮拭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刮痧的一般常识,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配合,以免晕刮。

6、勿在病人过饥、过饱及过度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刮痧治疗。

二、刮痧中注意事项

1、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匀,以能耐受为度,达到出痧为止。

2、婴幼儿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轻。

3、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虚证、寒证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服用激素类药物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不易出痧;阴经较阳经不易出痧;室温低时不易出痧。

4、刮拭过程中,要经常询问病人感受。如遇到晕刮,如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或血压下降、神志昏迷时应立即停止刮痧。

抚慰患者勿紧张,帮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如仍不缓解,可用刮痧板角部点按水沟穴,力量宜轻,避免重力点按后出现水肿。对百会穴和涌泉穴施以泻刮法。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刮内关穴、足三里穴。

三、刮痧后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体内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后饮温水一杯,休息片刻。

2、刮痧治疗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

3、对于某些病情复杂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疗,更应配合其他疗法,诸如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哪些人不适合刮痧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忌用本法治疗或慎用本法治疗。如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症、白血病等,不宜用泻法刮疗,宜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刮疗。

2、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等,应立即住院观察治疗。如果没有其他办法,可用本法进行暂时地急救,以争取时间和治疗机会。

3、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刮痧。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进行刮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部位慎刮。

4、传染性皮肤病:如疖肿、痈疮、瘢痕、溃烂、性传染性皮肤病及皮肤上不明原因的包块等,不宜直接在病灶部位刮拭。

5、年老体弱者、空腹及妊娠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女性面部忌用大面积泻法刮拭。

6、对刮痧恐惧或过敏者,忌用本法。

7、孕妇、妇女经期,禁刮下腹部及三阴交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且刮拭手法宜轻,用补法。

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3

女生背部出痧示意图

痧色匀称,暗红色无显著痧为身心健康。若红色为容易上火,暗紫色为有淤血,紫黑色为有瘀又有寒,灰绿色为有小寒,浅绿色或有点淡**为有药毒,罐周边有皱褶则为受寒症,罐内有水汽则是脾湿。

血压根据起痧位置分辨身体状况。凡经脉循环系统路线和穴道地区非常容易出现痧,提醒相对经脉所联络的内脏器官作用变病。例如在背部膀胱经匀称刮拭,心俞穴区出现痧斑或紫痧,则表明心脏作用有出现异常转变,应提前健康保健。

血液痧象可分辨康复治疗水平。痧象可分辨康复治疗水平。若出散痧,色调较淡,表明病况比较轻,非常容易康复治疗;若起痧较多并且点大德块,蓝紫色血包等,表明病况较重,数次健康保健才可以康复治疗。

拔罐全过程中,部分出现痧迹后改成轻刮法刮,使痧渐渐地透传出来,以缓解疼痛,称透痧。此外一些神经肌肉瘫痪的人,拔罐后不容易起痧,不能硬刮、重刮,奢求起痧,宜多刮几回,痧象当然闪过,表明病情好转,这亦称透痧。

拔罐后,皮肤上的紫黑印着碍美观大方,纯棉毛巾敷热、多饮水更加容易退痧。身体素质好的人,一般2天~3天就可以消散;体质差的人,一般需要4天~5天。拔罐实际效果虽好,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合适,拔罐也是有忌讳,非常是脸部刮痧,更需慎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01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