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据图可知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①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③静脉,②连通动脉和静脉,是毛细血管,因此血流方向是①→②→③,故A正确;
B、②连通动脉和静脉,是毛细血管,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故B正确;
C、据图可知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①动脉,血流方向是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故C错误;
D、四肢静脉中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故D正确.
故选:C
抓背。人的背部有许多穴位,由于抓手的上下左右运动,能触及各个穴位,并促使脊柱和脊神经血液循环加速,有利于各部位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激发大脑中枢支配机体和内脏的传导作用。在抓背时,可以伸伸脚,挠挠腿,甩甩手臂,耸耸肩膀,扭扭头颈,提高脊柱和四肢关节的弹性及灵活性。
捶背。捶背可以刺激背部组织与穴位,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30分钟为限。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椎病变以及晚期肿瘤的人,则不要捶背,以防加重病情或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
背部撞墙。站立位,身体与墙壁距离20厘米,全身自然放松,两手伸开,用背部向后撞击墙壁,待身体撞击弹回后,再撞击,这样不断循环往复。每次撞击背部先由肩胛部位开始,然后至背腰部,最后到腰胯部,撞击时动作有力但不可过猛,要协调均匀,每次撞击背部的次数以不疲劳为宜。撞击背部各个部位,从而达到背部各个穴位按摩的目的,撞击背部也可以反射性调节内脏活动,改善皮肤营养,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行气通窍、疏松肌肉、安心宁神、增进健康的作用。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氧气和营养物资运输系统,包括心脏、血管网、以及血液。
心脏是发动机、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动脉负责将在肺部获得氧气的血液,从心脏运输到人体躯干、器官和肌肉;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器官和肌肉,血液通过交换获得代谢废物。静脉将氧气含量低且充满代谢废物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和肺部,血液在肺部获得新的氧气供给,然后运输至机体各处并重复此循环工作。
静脉如何将血液输送会心脏呢
当腿部静脉将腿部血液输送回心脏时它们必须抵抗重力作用,静脉具有瓣膜,血液可以向正确的方向流动,当血液流向心脏时瓣膜会打开,如果血液的流向错误时,瓣膜会自动关闭,瓣膜必须确保血液只能单向流动及流回心脏;
除瓣膜外肌肉泵在抵抗重力作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腿部大静脉周围的肌肉在我们走路的时候会拉紧变厚向静脉加压,使血液向上输送,当肌肉放松时瓣膜会防止血液回流。
腿部静脉包括深静脉、浅静脉和穿通支静脉,浅静脉系统位于皮下输送组织之间,将皮肤和皮层的血液输送送至深静脉系统,其输送的血液约占静脉血的10%;
深静脉系统位于腿部深处,其输送的血液占静脉血的90%;
在某些位置浅静脉系统和深静脉系统通过穿通支静脉相连。
手背上你可以看到的都是静脉,你可以自己感觉一下,在手腕的掌侧你可以摸到用搏动感的是动脉,再摸摸手背的血管是没有搏动感的。静脉血是回心的,就是说手背的血是流向前臂静脉,再到上臂静脉,再到锁骨下静脉,到上腔静脉,到心脏。
你先了解一下心血管系统。人等高等动物是二心房二心室,鱼类一心房一心室。两栖类,两心房一心室。
蚯蚓等低等动物的心脏和高等动物的心脏不一样,它实际上是一种膨大的环形血管。和我们一样,心脏都是用来提供血流的动力,只不过蚯蚓和章鱼的心脏结构要简单得多所以其泵血的能力也就比单心脏动物的心脏能力要差很多。所以才需要多个心脏。
人类为了认识这个问题,曾经付出过血的代价。
大约在1800年前,古罗马的名医盖伦认为,亚里士多德讲的人血管里充满空气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血管里盛的就是血。盖伦的这一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不过他还认为:血液在体内的流动就像潮水一样一阵一阵地向前涌去,直涌到身体的四周后自然消失。这可就不正确了。然而在盖伦死后的1000多年里,由于他一直被神化为医学界的最高权威,谁也碰不得,因此,他的血液理论依然被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
直到16世纪中叶,才开始有人敢对盖伦表示怀疑。比利时的维萨里认为盖伦的血液从右心室通过中膈流入左心室的说法不对,因为心脏的中膈很厚,没有可见的孔道。后来,维萨里遭到了宗教裁判所的迫害。
比维萨里走得更远,遭遇更惨的是塞尔维特。他是西班牙的医生和宗教改革者,在巴黎大学学习时曾与维萨里同学。1553年,塞尔维特发表了他的宗教著作《基督教的复兴》,他在书的附录中,用6页纸的篇幅提出了心肺间血液小循环的学说。
塞尔维特认为,血液从右心室通过肺动脉和支血管流入肺部,使血液得到澄清,又与刚吸入的新鲜空气结合后,再经过支血管和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完成了血液肺循环的过程。这种理论,在当时不仅是生理学上的一次革命,同时也是对宗教神学的一次冲击,这当然又触犯了教会。尽管他是匿名出版这本著作的,但还是很快被教会查出,要判处他死刑。
塞尔维特没有办法,被迫逃到了日内瓦。在那里,他被原先的好朋友告发。1553年10月27日,42岁的塞尔维特在日内瓦被当做“异教徒”烧死。而且,愚昧残忍的教徒们竟将他活活地烤了两个钟头!他的著作也几乎被全部焚毁,只有两三本手抄本得以幸免。
维萨里被判处死刑,塞尔维特被烧死了。虽说通往真理的道路是那样的坎坷不平,荆棘丛生,可毕竟还是阻挡不住那些向往真理的、不怕死的人。在塞尔维特牺牲后25年,英国肯特郡法克斯敦市的市长家里,添了一个男孩。这便是日后继承了塞尔维特的未竟事业,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伟大科学家哈维。
哈维家境富裕,小时候的生活道路很顺利。他16岁就进了著名的剑桥大学,19岁得到文学学士学位。后来他弃文学医,到当时医学研究的中心——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留学。在那里,他跟随法布里克学习,法布里克曾发现过血管里的瓣膜,是位著名学者,对哈维的成长起过很大的作用。1602年,24的哈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回英国开业行医。
1618年,哈维成为英王詹姆斯一世的御医。詹姆斯退位后,他继续当英王查理一世的御医。哈维和查理一世的关系极好,国王将大量的皇家藏书借给他看,还把皇家鹿苑里的动物供给他做实验。这位爱好科学的国王,甚至和他一起观察过小鸡心脏的跳动。这使哈维的科学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条件。
哈维是个善于思索的人,他从学医起,就逐渐在考虑种种问题,其中就包括“血液真的是像潮水那样来去吗”。为弄清这些问题,哈维进行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根据他笔记的记述,经他精细解剖过的动物就有80多种。
哈维曾多次解剖过一些较大的动物,并仔细观察心脏内部的构造。他发现:心脏就像一个水泵,当它收缩的时候,就把血液压出来。那么,血液被不断推出心脏之后,又流到哪里去了呢?
哈维用蛇做实验,因为蛇死了以后,它的心脏还能跳动一段时间。他把蛇剖开以后,用镊子夹住大动脉,观察后发现:镊子以下的动脉,很快就瘪了,而镊子与心脏之间的动脉和心脏本身,却越来越膨胀,颜色变成深紫色,甚至发青,几乎就要胀破了。去掉镊子以后,心脏及动脉很快恢复正常。
接着,哈维又用镊子夹住大静脉,切断了心脏与镊子以下的静脉通路。他又看到:镊子和心脏之间的静脉,几乎立刻就瘪了;同时,心脏变小,颜色变浅。去掉镊子之后,瘪下去的一段静脉,马上就有血液流过,心脏的大小和颜色也恢复正常了。
动物是这样,人呢?哈维请来一位较瘦的人,此人臂上的大静脉管非常明显。哈维用一条绷带扎紧这个人的上臂。过一会儿,再摸摸绷带以下的动脉,无论在肘窝还是在手腕,都不跳动了,而绷带以上的动脉却跳得厉害;与动脉相反,绷带以上的静脉很快就瘪下去了,而绷带以下的静脉却鼓胀了起来。
哈维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周密的思考,他毫不怀疑地认为:心脏里的血液被推出以后,必定是流到动脉里去了;而静脉里的血,则一定是流回了心脏。动脉与静脉里的血液是相连的,血液是在体内循环不息的。
1628年,哈维将他的研究成果写成《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出版。哈维在序言中写道:“无论是教解剖学或学解剖学的,都应当以实验为依据,而不应当以书籍为依据;都应当以自然为老师,而不应当以哲学为老师。”
1657年,哈维病逝。在他死后4年,意大利的马尔比基教授用显微镜观察到毛细血管的存在,正是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血管,把动脉和静脉连接成一个“可循环的管道”。这进一步证实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