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单的手诊(十指诊病+经络诊病)

详细简单的手诊(十指诊病+经络诊病),第1张

十指诊病

一、拇指:(脾、胃),五行属土

扁小:脾胃不和。

粗大:脾胃病伤及肝脏,造成肝阳上亢,肝脏疏泄功能失调。

扁小不易弯曲:脾胃虚弱的表现,人易中风。

指腹干瘪凹陷:脾气不足,功能虚弱、失调,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腹胀等症状。

指腹凸出:脾脏功能亢进,致使脾生血不足,易出现流鼻血、便秘、月经不调等。

近节指骨段掌面纹理凌乱,皮肤粗糙:胃消化系统失调,出现头痛失眠,多梦现象,称之为食滞胃脘之失眠,治疗:在此处按揉痛点。

双手拇指指尖纹理都散乱:整个头都痛;若出现在左手,偏左侧头疼;若出现在右手,偏右侧头疼;左侧是胃体、胃底的病,右侧是幽门、十二指肠的病。

二、食指:(肝、胆),五行属木

指腹凹陷:肝脏藏血不足,肝气不足。

指腹凸起:肝阳上亢,易患高血压。此类人易怒、易激动、多疑。

食指向桡侧弯曲:肝气不足,肝疏泄功能失调。

根部尺侧弯曲:胆汁返逆流性胃炎,不能生气,不能受凉。

食指近节指骨段宽:胆囊肥厚,与中指有间隙,胆囊炎症。

中节指骨段掌侧纹理散乱弯曲:肝胆同时有病。

指根掌侧纹理散乱:易头痛、失眠、多梦,称之为“胆郁痰扰”之失眠。前额痛(肝胆为魂魄)调治可按揉肝胆,治胆热症如炎症、结石。

三、中指:(心、小肠),五行属火

指腹凹:心气不足,心肌缺血,造成脑缺氧,供血不足,易昏倒。

指腹凸:特别高,捏有木罗纹,心率不齐,心动过速。

向桡侧弯曲:心动过缓,心阳虚所致,头顶痛。治疗:按压心脏反射区3-5分钟,每分钟60次,中指桡侧向下推(手腕)。

食指弯向中指:肝藏血不足,引起心脏供血不良。

中指指尖弯向桡侧: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早搏。

向尺侧弯曲:心动过速、心率不齐、偏头疼,心阴虚。左手出现左侧偏头痛,右手出现则为右侧偏头痛。

中指指尖弯向尺侧:房颤、心肌炎。

中指与无名指相对弯曲,有间隙:肺心病。

中指两侧凸起:心脏肥大,靠近桡侧中节指骨段凸起,心室肥大;靠近尺侧凸起,心房肥大。

中节掌侧纹理散乱:在下二分之一,是心火攻击心脏,在上二分之一为小肠温热,上移心脏致心烦躁,口舌生疮。

根部弯曲:小肠有炎症。

根部掌侧纹理散乱:吸收功能差,消化不良。

四、无名指:(肺、大肠),五行属金

指腹凹陷:肺的水液代谢差,功能下降,易盗汗,尤其背部。易打鼾,搓无名指。

指腹凸起:肺宣肃功能失调。

无名指向桡侧弯曲:呼吸系统有问题。

远节指骨段向桡侧弯曲:肺炎,支气管炎。

中指尺侧弯曲,无名指桡侧弯曲:肺炎,肺心病。

中节指骨段出现纹理散乱:易便秘,治疗向心方向推。

近节指骨段桡侧弯曲:结肠炎,易患便秘和腹泻。

无名指指根弯曲:胰腺有问题,易出现腹胀、腹泻。

指根掌侧纹理散乱:升结肠、降结肠疾病,皮肤粗糙,大肠实热。

五、小指:(肾、膀胱),五行属水

远节指骨段桡侧弯曲:肾阴虚(手、脚心热)。

远节指骨段尺侧弯曲:肾阳虚(手、脚凉)。

指腹凹陷:生殖系统疾病。

远节指骨段弯向桡侧:生殖系统问题。

与其它几指不能合拢:肾脏问题。

指根部桡侧弯曲:膀胱炎症(小肠剩余水渗入膀胱)。

指根部掌侧纹理散乱:泌尿系统疾病。

指背部有弯曲:易患泌尿系统疾病,

经络手诊

手部六条经脉

手三阴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足三阴

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手三阳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每个手指除反映所循行的经脉的及其相应脏腑的信息外,还可以反映足部同名经的相关经脉及其相应脏腑的 健康 信息。

如:同属阳明经有阳明经的共同特点,食指反映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的 健康 信息,也反映足阳明胃经,胃的 健康 信息。

根据生物全息理论部位对应式的原理,手的大拇指对应足的大拇指,反应同一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其余各指类推。

正常手相

是指气色红润有光泽。手指各关节处无明显的膨出,自指掌关节至指端应畅直、渐细。五指长短粗细有一定的比例和规律,即大拇指最粗,小指最细,中间三个手指粗细无明显差异,小拇指虽短,但不应短于无名指末端的指横纹。肌肉饱满,各手指并拢时,根部无缝隙。五指丰满、畅直、灵活、有力是 健康 的标志。 健康 的人,手掌和手指没有静脉隐现,手背走行的静脉没有曲张,凸起。

五色诊断

望指气色包括肤色、静脉浮露沉隐。肤色主要看指腹与整个手掌的气色,重点要看指腹的气色。

手的气色应红润、有光泽。红润——指端红润是气血运行良好,微血管内血液充盈的表现,是 健康 的气色。很红---更年期综合征(练气功者除外)樱桃红(以指腹、大小鱼际为主)---糖尿病红黄相间----肝脏免疫功能下降红白相间----气血运行不畅,失眠多梦黑红色/紫红色——提示为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血管系统亚 健康 。

十指指腹颜色暗红,暗红程度越深,与手部其他部位颜色反差很大,示血粘度越高,可见于微循环障碍。血脂、血糖增高之人。

白色——是气血不足,说明肺气虚过于苍白---贫血、失血症大拇指根部出现苍白区---头痛中指苍白细弱---示心血管功能不足或贫血小指苍白---多为脾肾虚寒,小便清长,大便不调大鱼际部位出现苍白----慢性消化不良小鱼际部位出现苍白---月经不调、闭经、更年期综合征手很亮---骨关节痛,腰腿痛

**——脾气虚提示肝脏功能下降,土**而无光泽多为肝脏肿瘤。

青色——胃肠功能不良,多为脾胃虚寒,血液中含氧量降低,血液循环障碍。

暗黑色——肾气不足,多为肾功能障碍。整个手掌似笼罩一层黑雾---免疫系统异常。

手指与头痛部位

拇指---肺脾全头痛食指---大肠前头痛眼睛都不想打开中指---心包头顶痛无名指---肝胆、三焦经偏头痛小指---心肾后头痛

手部形态识 健康

手大---脾气不好,易患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痛。小孩手过长过大提示缺钙。手小---心脏小,心悸、心慌,同时伴有低血压,易头痛经常感到疲乏。手胖---浮肿,检查肾脏和心脏;脂肪堆积过高考虑高血压高血脂。手瘦—人瘦手也瘦和常年消化不良有关;出现严重漏缝的人多性格柔弱,成年后易神经衰弱。

手软---手软得可朝手背的方向弯曲提示脾胃虚;过分柔软无力一般为肌无力或肌萎缩。

手很硬---没有其他症状时:老人肾虚骨质疏松、小孩脾胃虚、女人气滞血瘀严重者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手纹多---用脑过度,操心重,易患神经衰弱,慢性消化不良,血管性头痛。

手纹少---易三痛头痛胃痛腰痛,一般年青时身体 健康 ,中年一过易得大病。

指掌形态诊断

一般以拇指和食指最为有力,五指手掌均饱满,发育良好是身体 健康 之兆。

五指手掌欠饱满、弹性差是气虚的表现。

五指之中如有一指显得特别瘦弱时,则提示所对应的经络、脏腑 健康 状况较差或易生病。

手指变形----指手指出现粗细异常、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弯曲,或手指末端肥大如汤匙状,或手指根部缩小,根部指间缝隙较大等。

手指的三个指节---第1指节为指腹、中间为第2指节、近根部为第3指节。

拇指(肺经)

末端肥大,根部缩小---代表肺气不足,肺经缺氧。提示易患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过粗壮---偏激、易动肝火。扁平---神经衰弱。无气---性功能,男性易早泄阳痿,女性易性泠淡,妇科白带多。上宽下窄、拇指中间有横纹----吸收功能差上窄下粗----吃水都胖指掌关节缝的纹乱---早期心脏病拇指指关节缝出现青筋(突起来、扭曲、紫色)----冠心病

食指(大肠经)

弯曲变形(一般向中指一侧弯曲)---表示易疲劳、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多有便秘、腹胀、感冒。还常有颈肩酸痛,易落枕、患颈椎病。青色静脉隐现---多为大肠不清洁或有宿便。食指下,靠近拇指根部的大鱼际上方塌陷,多皱褶,弹性差----反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

中指(心包经、肝经)

第1指节弯曲----表示心包经有缺氧现象。可有心悸、呼吸困难、头晕、气短等症状,还可有心律失常,血压不正常,便秘。向小拇指弯曲偏白色---低血压。向大拇指弯曲偏红色---高血压。根部变细,指根缝隙增大---肝经气血不足。第3指节青筋---脑动脉硬化易中风。中指三个指节不对称,第二节特别长---缺钙

无名指(三焦经、胆经)

第1、2节变细----表示神经调节功能减弱,同时不耐寒热,手脚冰凉,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或有小肠功能紊乱,精神紧张易腹泻。根部变细,缝隙增大----表示胆经气血不足,除有消化功能下降,易患胆囊病症外,多有神经衰弱和内分泌紊乱,可见多思善虑,口苦心烦等症状。弯曲---三焦经失调,总有一种讲不出的不舒服。太长---缺钙。

小指(心经、小肠经)

第1节变形---反映心经的病变,常见心悸、呼吸困难、头晕、血压不正常。与食指均有青色静脉隐现---表示肠道不清洁有宿便。女性肠道有宿便者易患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各手指均呈现暗青色----表示胃肠功能减弱,多为脾胃虚寒可有溏便。指短小第2、3节变形(多向后弯曲)----表示肾经和膀胱的 健康 状况。男易患前列腺疾病,女易患妇科疾病。细、小、短---- 易不孕不育,妇科不好。过短----先天肾、心脏不好。

大鱼际:饱满表示消化系统功能旺盛,食欲好,脾胃的康复功能强。

小鱼际:饱满表示肾气足,精力充沛,机体抗病能力康复能力强。

经络手诊的诊断方法

1、诊断方法

气色——形态厚薄——肌肉饱满程度——灵活度与曲直形态

2、综合分析 3、分析确定疾病时间

指形发生改变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而弯曲变形的手指,骨骼形态已经发生改变,很难恢复正常。气色随着身体的 健康 状态改变较快,代表目前的身体状况。据阴阳五行学说分析,病变经络脏腑。

4、参考多个部位加以验证

2011年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标准应该是最权威的,但稍显简单:

一、胸(肺)部叩诊顺序(25分)

1叩诊顺序为自第2肋间隙从上到下逐一肋间进行叩诊(05分)

2先检查前胸,其次检查侧胸,最后为背部(1分)

3叩诊时应遵循左右、上下、内外对比的原则(1分)

具体叩诊点及部位:(仅在本单位教学中应用,且本人现有一定改动,仅供参考)

前胸:

第2、3肋间两侧胸骨旁线上、锁骨中线、腋前线上各1个对称点。

第4、5肋间两侧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上各1个对称点。

第6、7肋间两侧腋前线、腋中线上各1个对称点

背部(让病人坐起):

肩胛上区:两侧脊旁线、肩胛线上各1个对称点

肩胛间区:两侧各3个对称点(板指与脊柱平行)

肩胛下区叩2个肋间(第7、8,或第8、9肋间):两侧脊旁线、肩胛线、腋后线上各1个对称点。

二、肺野听诊(3分)

1听诊顺序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由前胸到侧胸、背部(1分)

2左右两侧对称部位进行比较(05分)

3每处至少听1~2个呼吸周期(05分)

4要求被检者轻微张口作均匀而平静的呼吸,必要时嘱被检者深呼吸、屏气或咳嗽(1分)

具体的听诊部位:

首先在前面听诊两侧肺尖(两侧锁骨上窝靠近胸锁关节)

接着,在第1肋间两侧胸骨旁线、锁骨中线各听1个对称点

其他的听诊部位可同上面的叩诊点。

总的原则是:前胸或后背一般每个肋间叩或听诊2~3个点,听诊的范围更大些,可适当增加听诊点。而上面所说的各个肋间与胸骨旁线、锁骨中线、……的交叉点的听叩诊部位的确定只是相对的。实际听诊时可灵活适当变动,如,上面所说的胸骨旁线点就应适当向外偏移,而第2、3肋间的腋前线交叉点只是个实际线的大致延长而来。

由于背部的解剖结构复杂,加上疼痛本身有时相当主观且受环境与社会因子影响,下背痛的诊断并不容易确立。下背痛多半还是肌肉关节的问题所造成,这项成因必须和其他造成下背痛的原因─如神经系统的问题、脊椎肿瘤、脊椎骨折、脊椎的感染等等作鉴别。 下背痛的分类有很多种,目前并没有公认且统一的分类方式。

就成因而言,下背痛可被分成三大类: “机械性背痛”:包括肌肉拉伤、椎间盘突出、脊神经根被压迫、椎间盘退化、关节疾病、脊椎骨折等。 “非机械性背痛”:肿瘤、发炎─如脊柱关节炎、感染。 “内脏器官转移痛”:如来自胆囊、肾结石、肾脏感染、主动脉瘤等内脏器官)。 此三类尤以机械性背痛为大宗(约90%);至于找不到成因的背痛,有大部分(约75%)仍被认为和肌肉拉伤或韧带受伤有关。其他少数的背痛,则可能是由全身性的问题(如纤维肌痛症)或精神方面的问题(如身体化疾患)所引起。

下背痛也可根据症状来分类: “非特异性”:其疼痛仅局限在下背部,是最常见的类型。此类型不由特定动作引起,且未延伸至臀部。 “脊神经根病变”:因脊神经根被压迫而造成的疼痛,约占所有患者的7%。疼痛会延伸至腿部(多半至膝盖以下),可能是单侧疼痛(常见于椎间盘突出)或双侧疼痛(常见于脊椎腔狭窄),且特定姿势可能会加重疼痛。 “其他类型”:下背痛若伴随其他外伤、发烧、严重肌无力或癌症病史,代表可能有较严重的潜在原因,这一类患者须紧急处理或特殊照护,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

另外,亦可用症状持续的时间长短来分类,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 虽然并无公认的共识,但一般以六周及十二周为界,六周以内称作急性、六到十二周称为亚急性、十二周以上称为慢性。治疗策略的选择,常和症状持续的长短有很大的关联。 危险征象的出现表示可能有更严重问题的警讯。危险征象可能病因过去曾患癌症癌症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大小便失禁脊髓马尾症候群明显运动无力  或感觉障碍  臀部感觉丧失  (马鞍区麻痹)发生对该年龄层  而言严重的创伤[译注2]骨折长期使用类固醇过去腰椎  曾接受手术部位  有疼痛的情形感染发烧尿道感染发生免疫抑制现象施打静脉药物所谓的“危险征象”(英语:red flags),指的是当有这些征象出现时,最好能尽速就医以寻找潜在的原因并接受相对应的医疗处理。但这并不代表危险征象出现时一定有严重的潜藏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有出现危险征象的病人并没有特别严重的潜在问题。研究指出,若病人的背痛没有伴随危险征象的出现,在症状开始的四周内做影像或实验室检查并没有助益。

当常见造成背痛的原因都被排除后,背痛真正的成因通常无法完全找到,此时会先针对症状给予治疗。此外,寻找一些如忧郁、成瘾性物质滥用、医疗保费申请等潜在的因子可能对找到造成背痛的真正原因有所帮助。 在检查下背痛的成因中,可以在患者躺平的情况下,将腿伸直并逐渐抬高,以是否会引发疼痛借此判断下背动的成因是否由椎间盘凸出所造成。而核磁共振显影可以协助诊断并提供解剖学上的资讯。(图中显示为腰椎第4与第5节的椎间盘突出)

当出现上述所提的危险征象、持续的神经学症状、持续或越来越严重的疼痛时,建议做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当怀疑是癌症、感染或脊髓马尾症候群时,最好能尽早做电脑断层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核磁共振比起电脑断层更能侦测到椎间盘的病变,但两者对于检查脊椎腔狭窄都很有用。至于身体检查方面,只有少数几个检查项目比较有用,其中“抬脚测试”在椎间盘突出时几乎都会呈现阳性反应(病患脚被抬起时会觉得疼痛)。利用脊神经阻断术或可找到造成长期剧烈疼痛的椎间盘。类似的概念如神经传导阻断疗法也可以确认特定背痛的来源,有些证据显示将麻醉药注入小面关节/关节突间关节(英语:facet joint)、荐髂关节(英语:sacroiliac joint)以阻断神经可能是有用的诊断方法。

背痛是病患求诊最常见的原因。几周内的疼痛常会自己好,因此若没有从病患的病史或身体检查之中找到特定背痛原因的话,一般不建议进一步做影像检查,包括X光、电脑断层、核磁共振。很多病患会要求影像检查,但除非有“危险征象”,否则非必要之医疗服务。常规做影像检查除了会增加成本外,也会增加可能没有益处的手术比率,且影像检查带来的辐射剂量对人体健康也有害处。事实上,从影像检查中找出背痛原因的比率小于1%,而影像也可能显示出对健康没有影响的异常,而这些异常即使无害,有时仍造成病人担心甚至会要求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即便如此,腰椎的核磁共振检查总量从1994到2006年来成长了300%。

脉诊亦即切脉,即四诊法之切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的脉搏,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判断病症的诊察方法。脉诊亦即切脉,即四诊法之切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的脉搏,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判断病症的诊察方法。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一)形成的直接因素

1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1)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心气与脉象直接有关。

(2)脉为气血运行之通道,并有约束和推进血流的作用。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血充盈直接影响脉象。

(二)形成的间接因素其他脏腑对脉象形成的影响

1肺: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

2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

3肝:肝藏血,调节血液,调畅气机。

4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根。

二、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脉诊的部位歌诀

脉诊部位有三法,遍诊三部寸口把。

古老遍诊头手足,三部人迎寸口趺。

今朝切脉寸口主,左右寸关尺三部。

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

(1)源自:《素问》三部九候法。是一种古老的诊脉方法。

(2)分部与意义:分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各分天地人三候,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遍诊法。

遍诊法诊脉部位及临床意义

2三部诊法

(1)源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

(2)分部与意义:分人迎、寸口、趺阳三脉。其中寸口候十二经,人迎、趺阳分候胃气。也有加上足少阴(太溪穴),以后肾的。

3寸口诊法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其位置在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

(1)源自:始见于《内经》,详于《难经》,推广于《脉经》。

(2)理论依据:独取寸口的依据有以下两点。

①寸口是手太阴肺经的动脉,为气血会聚之处,而五脏六腑的气血又均会合于肺,故脏腑的病变均可反应于寸口。

②肺的经脉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脉气之源始于胃,输于脾,灌注于五脏六腑,经过五脏六腑的作用后,百脉朝肺,其间受脏腑病变的影响,能反应于寸口之脉上。

(3)分部与意义: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部位即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合而为六部脉。

脏腑配属

(二)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歌诀

清晨诊脉效果好,内外安静干扰少。

调整呼吸心平静,指下脉象要清明。

始切掌心朝上端,掌后高骨定两关。

关前名寸关后尺,尺在肘侧寸腕识。

三指同取名总按,单按一指一部断。

沉取为按浮取举,浮沉之间寻中取。

1诊脉时间

(1)以清晨为佳,其他时间也可诊脉,但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2)平和状态下诊脉者的一次完整呼吸,每次诊脉不应少于1分钟,即古人认为的50动。

2体位

(1)正坐或仰卧。

(2)前臂平伸,掌心向上,手臂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腕下垫脉枕。

(3)不正确的体位,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而影响脉象。

3指法诊脉

指法

三、脉象要素和平脉特征

(一)脉象要素

1传统脉象要素:文献中常以为、数、形、势四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以四要素统括脉。

2现代脉象要素:现代研究将脉象要素归纳为脉象的部位、至数、长度、宽度、力度、流利度、均匀度8个方面。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就表现为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脉象形态。

现代脉象要素

(二)平脉特征歌诀

平脉须有胃神根,从容规律胃气存。

柔和有力神不丧,沉取尺脉有根状。

春弦秋浮夏脉洪,冬沉四时脉不同。

寸口无脉求臂外,斜飞反关亦常态。

女性濡数胖沉脉,瘦浮幼儿酒后快。

喜缓惊乱怒则急,体壮有力弱无力。

平脉即正常脉象。

1平脉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正常变化。

2平脉特点:是有胃、神、根。正常脉象

3平脉的生理变异:平脉随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应的生理性变化。

(1)影响平脉的内在因素

①性别:妇女脉象较男子濡弱而略快,妇女婚后妊娠,脉常见滑数而冲和。

②年龄: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年体壮脉搏有力;老人脉搏较弱。

③体格:身躯高大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长。矮小的人,脉的显现部位较短。瘦人肌肉薄,脉常浮。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脉常沉。运动员脉多缓而有力。凡常见六脉沉细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阴脉。六脉常见洪大等同,而无病象的,叫做六阳脉。

④情志:一时性的精神刺激,脉象也发生变化。如喜则伤心而脉缓,怒则伤肝而脉急,惊则气乱而脉动等,当情志恢复平静之后,脉象也就恢复正常。

⑤劳逸:剧烈运动和远行之后,脉多急疾。人入睡之后,脉多迟缓。脑力劳动之人,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

⑥饮食:饭后,酒后脉多数而有力;饥饿时脉象稍缓而无力。

⑦解剖:若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名叫斜飞脉。若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名叫反关脉。

(2)影响平脉的外在因素

①四季气候:故平脉相应四时气候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

②地理环境:南方地处低下、气候偏温、空气湿润,人体肌腠缓疏,故脉多细软或略数;北方地势高,空气干燥,气候偏寒,人体肌腠紧缩,故脉多表现沉实。

③时间:白昼脉象偏浮而有力,夜间的脉象偏沉而细缓。

四、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近代多从28种脉论述。

(一)浮脉类

歌诀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浮脉为阳表病居,久病逢之阳大虚。

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

脉洪阳盛血应虚,热病可见火炎驱。

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

水湿内盛见濡脉,亦有亡血阴虚态。

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追 ;

产为生兆胎为堕,元气耗散几近殁。

芤形浮大轻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失血量大脉见芤,崩漏亡阴脉不优。

革脉形如按鼓皮,浮而搏指外坚奇;

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梦遗后。

浮脉类

(二)沉脉类

歌诀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沉而有力里实证,无力而沉虚证存。

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才动隐然深;

邪闭厥证与痛极,太溪趺阳一线袭。

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浮边;

失血阴虚忌此象,心腹疼痛阴寒伤。

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浮不留;

气血不足阴气耗,老人尚可少年愁。

沉脉类

(三)迟脉类

歌诀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虚寒定。

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飐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涩缘血少或精伤,血瘀气滞痰饮彰。

结脉缓而时一停,独阴偏胜亡阳情。

寒痰瘀血气衰象,先天禀赋生异常。

迟脉类

(四)数脉类

歌诀

一息六至数脉断,阴微阳盛见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唯有儿童是常值。

疾脉一息七八至,阳极阴竭绝离时;

剧烈运动疾为常,婴儿见之不必慌。

促脉数而时一停,此为阳极欲亡阴;

气血痰饮食停积,五脏精气阴血虚。

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

动脉专司痛与惊,惊生动脉知乱情。

数脉类

(五)虚脉类

歌诀

举之迟大会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气血阴阳诸虚证,自汗怔忡惊悸生。

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

春夏少年皆不利,诸虚劳损困湿积。

微脉细小脉势弱,按之似有似无获;

气血衰微脉亦微,亡阳休克将命追。

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

精气衰微脏气衰,风痛七情惊恐伤。

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

短而无力主气虚,有力且短为气郁。

虚脉类

(六)实脉类

歌诀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

实证气痛便不同,谵语伤食或发狂。

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平人痰食实热带,女脉调时定有胎。

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

总是寒邪来作祟,内为腹痛外身疼。

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

弦应春日与肝胆,痰饮寒热疟身缠。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

若非阳毒癫痫病,即阳明热势深。

实脉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106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