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疼按摩什么穴位?

后背疼按摩什么穴位?,第1张

一般的情况常见的情况是有脊椎病、劳损的情况引起的常见的。

意见建议:一般的情况往往是做背部穴位的按摩的。如大椎穴、至阳穴、背俞穴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的按摩的。找个穴位图对照进行按摩的。穴位较多的。

你指的是背部膀胱经上的几个腧穴吧~~~ 肺腧

取穴方法 人体肺俞穴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气肿,肺结核;

2 外科系统疾病:颈淋巴结核,胸膜炎;

3 其它:感冒,心内膜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痛等。 厥阴腧

取穴方法 该位于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

1 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外膜炎;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

3 其它:胃炎,齿神经痛等。 心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 1 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动过速;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失眠,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

3 其它:胃出血,食道狭窄,背部软组织损伤等。 膈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呃逆、神经性呕吐、荨麻疹、皮肤病等。 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肝腧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黄疸;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睑下垂,结膜炎,青光眼,夜盲症,视网膜炎;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病;

4 外科系统疾病:淋巴结结核,胃出血,肠出血,胆石症;

5 其它:月经不调等。 胆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十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胆经疾病,如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等。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脾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胃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该穴道还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疗由于胃肠功能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病征,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三焦腧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尿潴留,遗精;

3 其它:腹水,神经衰弱,腰肌劳损等。

肾腧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 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细节请参阅本站“穴道指压疗法”相关网页。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大肠腧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腰痛、腹泻、便秘、髋关节疼痛等。此穴与小肠俞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子早泄的情形,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小肠腧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骶部,当第一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一骶后孔齐平。 主治病症下腹部肿胀、下腹部疼痛、脚部肿胀、夜尿症等。此外此穴和大肠俞穴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性早泄状况,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 膀胱腧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骶部,当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 主治病症夜尿症、膀胱肾脏疾病等。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

(一)主穴:分2组。1、夹脊颈4~7;2、哑1~4、风池、天柱、大椎。配穴:神经根型加肩井、胛缝、曲池、合谷、后溪、养老;椎动脉型加百会、四神聪、太阳、头维、三阴交、太溪、行间;交感型加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胆俞、太冲;脊髓型加足三里、太阳、外关、委中、阳陵泉、环跳。哑1~4位置:哑1与哑2、哑4均位于督脉上,哑1为第2、3颈椎棘突间(哑门下1寸)、哑2为第3、4颈椎棘突间,哑4为第6、7颈椎棘突间(大椎上1寸)。哑3在哑2旁开05寸(双侧)。胛缝穴位置:肩胛骨内缘压痛点。(二)治法主穴每次选1组,可轮流选用。其中第1组穴,一般取夹脊颈5~6,如颈肩痛麻至腕指,可均取;第2组穴每次仅选哑(1~4)中之1穴,余穴选1~2穴。配穴据不同症型,取2~4穴。 夹脊穴操作:取28~30号15~2寸之毫针,向脊椎方向成75度角刺入或旁开夹脊穴成45度角刺入,至针尖有抵触感即退针5分。采用提插结合小幅度捻转,促使针感传导。疼痛重者紧提慢插,肢体麻凉甚者紧插慢提。一般则用平补平泻法。哑1、2、4穴,均为直刺1~2寸,反覆提插不捻转,哑3进针法同夹脊穴。要求取穴准确,得气后轻提插3~5分钟或捣针2~3分钟,要求哑3针感为上肢触电感余穴应达到四肢触电感。针感宜由弱到强,逐步获得,不可乱捣猛刺。如针感不满意,可调整方向,如仍无上述针感,则不必强求。缓慢出针,出针后揉按穴孔片刻。大椎穴,快速进针,缓慢送针至15寸深。进针时针尖略朝上,得气后针尖略朝下,然后以拇食指夹持针柄作快速小幅度捻转,使病人有酸麻感循督脉下行,继而改为自上而下有节奏捻转(即拇指向上、食指向下捻针),运针半分钟。退针至皮下,复将针尖指向患侧,提插捻转1分钟,使酸麻达到肩臂,不留针。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15寸左右,使针感向头颈部放射,天柱穴略向脊椎斜刺,针感向颈部放散为宜,均用平补平泻之法。配穴,进针得气后亦用平补平泻法,其中,胛缝穴进针3~5分,有局部酸胀为宜;养老穴取穴时手掌朝胸前,针尖向内关方向刺入,针感应向肩、肘、腕放射。以上穴位,除不留针者外,均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这个是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上面的。

穴位在经络图上密密麻麻,就像是夜晚的星星,似乎是很难找准。其实,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路径和轨道,那就是十二条经络的位置。您只需找到与自己有关的那条经络就行了。

其实,在学习经络的过程中,找穴可以说是最不重要的一环。穴位是什么?是路标,是参照物。很多人专找路标,却不看路,连要去哪里都不知道,您找到路标又有什么用呢?比如说,胃痛时应该按摩胃经的足三里,书上说足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膝眼是什么?就是膝盖的眼睛嘛!在膝盖骨下凹陷处。三寸到底有多长?这里的寸也叫同身寸,三寸是自己四指并拢的距离,那就在膝眼下7~8厘米胃经的那条线上去找,上按一下,下按一下,循胃经去找最敏感的点就是了。如果您此时正在胃痛,最敏感的那个点就是您自己的足三里。按对了,它会回应您的。那个点会持续地疼痛或酸胀一会儿,与按其他地方的感觉迥然不同。

要熟练,就要多按多找,要有探宝的兴趣和细心才行。您要记住,准与不准,没有死标准,每个人的身长不同、胖瘦不同、气血强弱不同、按压的力度不同,找不准很正常。穴位都在较为深层的位置,有些人把皮肤都揉破了,也不见得真揉到那个穴位了。比如,最重要的太冲穴,位置很好找,但很多人却没有揉到。这个穴一定要用手指掐进足大趾与二趾的凹陷中,才会真正起效,所以要把指甲铰平,不然脚肯定要被掐破的。以这种深度从太冲揉到行间,效果才真正显出来呢!还有像足三里这样在肌肉深层的穴,就要用指节来点揉。若用拇指肚轻轻地揉,像抚摸一样,根本就没把电路接通,经络自然也不会传导疗效。

古代的医家都提倡“离穴不离经”,就是说穴位可以找不准,但经络找对就行了。按不准穴的,就用敲打法,一敲打,就把那个宝贝穴位从身体深层敲出来了。因为通常穴位要比其他的地方敏感许多。

1、背部正中脊柱两侧是什么穴位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2、按摩督脉有什么功效

为加强疗效,在挟提到与病情相关的背俞穴上时,可加重挟提力量,并用力向上提捏一次。《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粘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本法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及小儿疳积,感冒,发烧等症状。

3、督脉有哪些分支

31、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32、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33、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1、大椎穴。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2、陶道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疾病: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3、身柱穴。位于人体身柱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疾病: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

4、神道穴。人体神道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疾病: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

5、灵台穴。灵台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疾病: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1、在找脊椎部的穴道时,数凸骨就可发现穴道,不过,并不需总是都从最上面颈椎的凸骨开始数起。

2、头往前低下时,脖子后面所露出的一块骨,就是第七颈椎骨。而第七颈椎骨下面的一个背骨突出处,即是第一胸椎骨。

3、若以线连结左右两边肩胛骨的下端,正好是第七胸椎骨和第八胸椎骨间的突起处。

4、腰的左右边有极突出的“髂骨”(为髋骨最上部),而连接其左右侧上端之线,则为第四腰椎棘突之突起处,这也是系腰带的位置。

5、脊椎上及旁边的人体穴位是非常丰富的,且布满了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的穴道,对于任何想致力于人体穴位疗法的爱好者来说,掌握好“脊柱旁取穴窍门”都是大有裨益的。

6、脊柱穴位的定位技巧:一椎大抒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隔俞;八椎胰俞紧相跟;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腰三气海腰四大(肠);腰五椎下关元镇;小肠膀胱骶骨找;中膂白环椎尾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366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