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最近我坐久了就会感觉腰背疼,之前是早上起床后腰疼,弯腰洗脸直腰会觉的腰部酸疼,累,有1个月了,

您好!最近我坐久了就会感觉腰背疼,之前是早上起床后腰疼,弯腰洗脸直腰会觉的腰部酸疼,累,有1个月了,,第1张

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西医的肾脏疾病、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脊髓疾病等所致腰痛,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腰痛治疗的诊断要点

临床以腰部一侧或两侧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 腰痛常可放射到腿部,常伴有外感或内伤症状。 腰椎X线照片等检查,常可见异常。

腰痛治疗的辨证分析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十九《腰痛第七》:“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风脾,风寒着腰,是以腰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四曰暨腰,坠堕伤腰,是以腰痛。五曰取寒眠地,为地气所伤,是以腰痛。痛下止,引牵腰脊,皆痛”。

腰痛可因感受寒湿、湿热,或跌仆外伤,气滞血瘀,或肾亏体虚所致。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

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

腰痛治疗的辨证论治

寒湿型证见 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 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

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腰息痛,每次2粒,每日3次。

(2)舒筋活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

(3)腰椎痹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水煎服。

(2)干姜苍术散(李振琼《奇效验秘方》)

处方: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95%酒精适量。将上药研细末,过筛,于患部外敷热烤。每日1次。

(3)强腰散(张鉴铭验方)

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湿热型证见 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

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

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活络止痛丸,每次l丸,每日3次。

(2)小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土鳖虫粉:土鳖虫7只,焙干研成粗末,用白酒30毫升浸泡1昼夜,去渣,分服,每日1剂。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水煎服。

肾虚型证见 腰痛而酸软,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 补肾益精。

方药

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各12克,桑寄生、龟板(先煎)各30克,牛膝15克,牡丹皮、泽泻各lO克。水煎服。

若肾阳虚者,去牡丹皮、泽泻、龟板,加熟附子12克,杜仲15克,肉桂5克,*羊藿12克。

2.中成药

(1)舒筋活络健腰丸,每次5克,每日3次。

(2)骨仙片,每次4。6片,每日3次。

(3)壮腰补肾丸,每次lO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补骨脂粉:补骨脂10克,炒后研为末,黄酒冲服,每日1次。

(2)温肾止痛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附子12克,*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3)温肾通络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熟附子18克桂枝9克,*羊藿18克,巴戟天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牛膝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忍冬藤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补肾壮腰汤(李振超验方)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杜仲12克,*羊藿15克,狗脊12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桑寄生30克,熟附子10克,鸡血藤2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腰痛治疗的其他疗法

1.敷贴法

(1)制草乌15克,生姜10克,盐少许,共捣研成细末,加酒少许炒热,布包外敷贴痛处。适用于寒湿腰痛。

(2)葱白30克,大黄10克,共捣烂,炒热后外敷贴痛处。适用于湿热腰痛。

(3)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各30克,醋300毫升,先将诸药在醋中浸泡4小时,再移入锅内加热数10沸。然后以纱布放人醋内浸透,趁热敷贴腰痛处,冷则更换,每次连续敷4—6小时,每日1次。适用于瘀血腰痛。

2.熨法 肉桂30克,吴茱萸90克,生姜120克,葱白30克,花椒60克,共炒热,以绢帕包裹,熨痛处,冷则再换炒热。适用于肾虚腰痛。

3.针灸疗法 一般取肾俞、委中,局部腧穴或阿是穴。寒湿者加风府、腰阳关,劳损者加膈俞、次髎,肾虚者加命门、志室、太溪。还可以根据证候的虚实,酌用补泻或平补平泻或针灸并用。剧烈腰痛者,可于委中穴放血,可于腰部穴拔火罐。

4.饮食疗法

(1)杜仲煲猪腰:杜仲30克,猪腰1—2个,加适量水共煲汤服用。适用于肾虚腰痛。

(2)胡椒根蛇肉煲:胡椒根50克,蛇肉250克,共煲汤,调味服食。适用于寒湿腰痛。

5.推拿疗法先在腰部疼痛处及其周围应用滚法或推法,配合按肾俞、大肠俞、居髎及压痛点,根据辨证加用有关穴位或适当配合相应的动作运动。然后再用按、揉、擦等法。

6.预防调护

预防腰痛应避免坐卧湿地,若涉水、淋雨或身劳汗出后即应换衣擦身,暑天湿热郁蒸时应避免夜宿室外或贪冷喜水。 勿事勉力举重,不作没有准备动作的暴力运动。 本证本在肾虚,故应避免房事及劳役过度。 腰痛的护理,可作自我按摩,活动腰部,打太极拳,勤洗澡或用热水洗澡。

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双侧疼痛连脊椎的一种症状,男女均有发生,女性居多。据统计,妇科门诊以腰痛为主的患者约占就诊数的10%。 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腰肌劳损 长期从事站立操作诸如纺织、印染、理发、售货等工作的妇女,由于持续站立,腰部肌腱、韧带伸展能力减弱,局部可积聚过多的乳酸,抑制了腰肌的正常代谢,也可导致腰肌劳损而引起的腰痛。经常背重物,腰部负担过重,易发生脊椎侧弯,造成腰肌劳损而出现腰痛。

二、泌尿系统感染 由于女性的尿道短而直,且尿道外口靠近肛门,常有大肠杆菌寄生,加之女性生理方面的特点,尿道口污染的机会较多,若忽视卫生,则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腰痛以急、慢性肾盂肾炎所致者为多,表现为腰部胀痛、严重者沿输尿管放射至会阴部。除泌尿系统感染外,泌尿系结石、结核等疾患,亦会引起腰痛。

三、生殖器官疾病 女性的生殖器官在一生中要行经四百次左右,还负担着怀孕、分娩等使命;有的妇女还经历流产、节育手术等。故生殖器官炎症的发病率较高,如输卵管炎、盆腔炎等。这些炎症容易并发腰痛,子宫后倾、后屈,也是女性腰痛的原因之一,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卵巢囊肿等严重生殖器官疾患,都会引起压迫性牵连性腰痛。

四、受凉、创伤罹患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妇女,多因在月经期、分娩和产后受风、湿、寒的侵袭,导致脊椎长骨刺而诱发腰痛。若腰部曾扭伤,可能发展为椎间盘脱出,出现较重的腰痛,甚至影响脊椎的屈伸和转动。

五、孕期及产褥期劳累 怀孕期间,随着胎儿逐渐长大,孕妇腰骶及盆腔各关节韧带松弛,同时子宫重量亦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增加,致使身体重心前移。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腰部多向前挺起,若不注意休息,则易引起腰痛。妊娠期间,胎儿发育需要充足的钙、磷等营养物质,若膳食中摄入量不足,可造成孕妇骨质软化脱钙,亦会引起腰痛。产褥期出血过多,或劳动过早、过累以及受凉等,也可造成腰痛。

六、腰椎病变 多见于老年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神经的压迫症状也会随之增多。因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假性脊椎柱滑脱是较常见的一种病变,容易引起腰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往往是因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塌陷性骨折。老年人的骨赘形成可引起脊椎僵硬,也可导致持续性腰痛。

另外,更年期妇女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可能引起腰痛,其特点是晨起重而活动后减轻。还有月经不调、痛经或情绪危机等因素,亦易发生腰痛

腰痛,别以为都是“劳损”

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约有数十种,比较常见的有腰部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狭窄、腰部骨折、椎管肿瘤、腰部急慢性外伤或劳损、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在传统观念中,在一般检查排除疾病因素后的慢性腰痛常被当做“腰肌劳损”,其实,有 4成腰痛者患的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但由于得不到对症治疗而长期受腰痛困扰。不少患者都有较长时间的腰痛,有人甚至疼痛了 50年还不知何病。腰痛的低龄化趋势也很明显,有的人才 18岁就患了这种病。

腰背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为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对长期在办公室久坐而缺少运动的人,或是因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或姿势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并引发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与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有关,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间隔内压升高导致腰背筋膜下间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松脂肪组织变性。由于这种损害,造成了患者无论是多走、多坐还是多卧,都会腰疼,即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产生腰疼。这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重要临床特征。

相关链接 慢性腰痛按摩手法

揉: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内,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

滚:两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滚动、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头部可配合前倾后仰。

推: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 30-50次,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压: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 36圈。

捏:两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 15-20次。

叩:双手握拳,两拳手心向外,轻叩腰部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左右同时进行,各叩 30次。

抓:双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压于腰侧不动,其余四指从腰椎两侧处,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肤,从腰眼抓到尾部,两手同时进行,各抓 36次。

抖:两手置腰部,以掌根按腰眼处,手心向内快速上下抖动 15-20次。

按:取坐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尖按揉人中穴 1-2分钟。

点:取坐位,以两手中指尖分别点按两腿上的委中穴(膝关节后),点按 1-2分钟,直至被按部出现酸、麻、胀的感觉。

康复医学小知识 通过“走路”也能看毛病

步态是人通过双脚交替动作使身体发生位移的行为特征,步态分析是通过对步行规律的研究,揭示步态异常的原因及规律,评估损伤的程度以及康复状态。康复科医生已经可以通过特殊的机器,让病人边“走路”边看病!通过步态分析,医生可以对患者是否健康、亚健康状态以及患有骨科、神经内、外科等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同时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后效果的评价及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等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骨科康复医学四大新理念

不仅对恢复后期或后遗症期的患者进行康复,而且要从临床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要强化临床康复意识。

不仅要掌握康复治疗专业本身的技术,也要熟悉相关疾患,如相关的骨科损伤和疾患的临床处理的原则,以便配合进行康复。

不仅要与康复医学科内各个治疗部门的治疗师联合组成“科内团队”进行康复治疗,也要与骨科和其他相关临床科的医师紧密联系,组成“跨科团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康复治疗。

不仅充分发挥非手术康复疗法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必要的骨科手术对功能康复的价值和作用,及时介绍应做康复性手术的患者到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纠正畸形,增进功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对于那些老喊腰疼的人来说,最好睡硬板床。为了验证这种传统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西班牙科学家最近做了一项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对腰疼患者来说,最能减轻他们腰疼的床垫类型为中等硬度,而不是人们常说的硬板级硬度。

研究人员解释说,由于硬床垫能为整个身体提供较好的支撑,所以医生一般会建议腰疼者使用硬床垫。然而,实验证明,对于减轻腰疼本身来讲,所选用的床垫硬度应适中,不能太硬。研究人员说,腰部是人体各部位中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之一。大多数人在自己生命的某个阶段,或因受伤,或因用腰不慎,或因事故,都会留下腰疼的病症。同时,很少人知道,人们花在治疗腰疼上的费用是十分惊人的。

ps:我也是,刚三十岁就这样,很痛苦,你可以用手摸自己腰疼的地方,如果手感较凉就是“寒湿型”腰疼,双手搓热后揉搓腰部,疼痛感会很快消失,坚持按摩症状会大为缓解。

我母亲是中医,给我开了个药方,如果是寒湿型腰疼,可以试试看。

杜仲、红花、川断、牛膝、丹参、固脂、当归、独活、秦艽、甘草

甘草、红花:3克

其余:15克

针刀疗法是现在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在中医针灸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生物力学的观点,用于治疗因慢性软组织损伤等原因所引起疼痛性疾病的一种方法,即针与刀相结合形成的一种闭合性微创伤性手术疗法。具有见效快、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不仅具有现代医学微创技术的特点,同时也是与中医治疗技术即中医针刺疗法的完美结合。 针刀主要通过手术效应、针刺效应以及综合效应等来发挥其功效。

针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针刀的适应证:滑囊炎、腱鞘炎、部分骨刺、部分神经卡压综合症、各种由软组织炎症引起的粘连、挛缩、疤痕、结节、外伤性肌痉挛和肌紧张、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减压等。

针刀的禁忌症:

1、病变部位或全身有感染、发热。

2、病变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或脏器等难以避开。

3、出血、凝血功能异常。

4、重要脏器疾病的发作期,如心肌梗死。

5、 诊断不明确以及不能合作者。

6、 医生未掌握局部解剖和针刀技术要领者。

7、体质虚弱、高血压、冠心病、晚期肿瘤病人等。

8、定性、定位诊断不明确者

此外,对于老年病人、极度恐惧的病人以及对治疗效果怀有疑虑的病人均应该慎用针刀治疗。糖尿病等易感染病人,术后可预防性的给予抗生素治疗。

针刀实施方法

一、常规操作步骤

1、常规物品准备:硬膜外包、针刀

2、药品准备: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得宝松、VitB12等。

3、操作 根据施术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如颈部、背部取俯卧位,上肢取坐位或卧位,足跟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可先做局麻或注射消炎镇痛复合液,同时探测进针深度,并在针刀上作深度标记,左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或捏起),右手持针刀刺入,刺入时应迅捷、快速、准确,刺入一定深度或抵骨质达靶目标后,行疏通剥离(纵行、横向)等手法。治疗结束后出针时,应注意按压针孔、消毒、贴无菌贴,并平卧位观察时许。

针刀的进针和方法

一、针刀的进针步骤

1、定点:首先找准进针点 ,弄清病变层次及局部组织解剖关系。适宜的进针点有敏感的压痛点 ;牵拉该处肌肉而引起的明显痛点 ;使该处肌肉完成某一特定动作而引发的痛点。定点后标记并消毒。

2、定向:使针刀的刃线与大血管、神经及肌纤维走向相平行 ,若肌纤维走向与神经、血管方向不一致 ,则应与神经、血管方向平行进针刀。

3、加压分离: 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 ,其余三指托住针体 ,稍加压力而不刺破皮肤 ,使进针点处形成一个长形凹陷 ,将刀口下的血管、神经分离到刀口两侧。

4、刺入: 继续垂直加压 ,有坚韧感时表明已接近骨质 ,再稍加压即可刺破皮肤至所需深度 ,施行各种操作措施。

二、针刀针的运行 针刀针的运行实际上是以中医针灸理论为基础,以针灸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等的作用,通过各种手法的运用,来达到止痛的目的。由于针刀相对于针灸针来说较粗,同样的手法作用,针刀的刺激强度也就大很多;因此针刀在发挥针灸针的功效作用时,效能也同样大很多。

1、提插法:针刀在穴位由皮肤进入体内后,达到靶目标时由深层组织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向深层,这样来回重复操作的手法被称作提插法。提插法所产生刺激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对于体质较好的实证病人,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均应大一点,对于体质较差的虚症病人,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均应小一点。

2、纵运法:在 针刀进行提插的同时,按经络走行的方向平行运行针刀数次,这样可增强针感及刺激强度。

3、横运法:在 针刀进行提插的同时,按经络走行的方向垂直运行针刀数次,常用于留针前和出针前,以增强刺激效果。

4、留针:在进行不同针法的运行后,将针刀留置于相应的穴位内,持续一段时间后再将针刀拔出,以加强治疗的效果。

三、针刀的手术方法 针刀的手术方法实际上是以解剖学、外科学等现代医学为理论基础,根据病变性质、部位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

1、纵行疏通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沿着肌纤维的方向疏剥。若病变组织较宽,可分几次进行疏剥。不可横行疏剥,以免使肌腱附着点以及周围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等受损。主要适用于组织粘连,肌腱周围软组织的疤痕挛缩。

2、横行剥离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与肌纤维的方向垂直铲剥,将粘连在骨面上的软组织铲起,刀下感到松动即可。主要适用于肌肉与韧带和骨面等周围组织发生的粘连。

3、切开剥离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将相互间粘连的组织或疤痕切开。主要适用于不同软组织间的粘连,疤痕挛缩;小的结节切开或切碎后便于组织吸收。

4、削磨铲平法:将刀刃线和骨刺的轴线垂直刺入,刀刃接触骨刺后,将骨刺尖部或锐边削磨铲平。主要适用于骨刺长于关节边缘,骨干并且较大,影响周围软组织的运动。

5、疤痕刮除法:疤痕位于肌腱、肌腹或肌肉的附着点处时,可采用针刀将疤痕刮除。操作时先沿着肌纤维等的纵轴切开数条切口,然后在每个切口处反复疏剥二、三次,刀下柔韧无明显阻力时,说明已达到目的。 6、肌纤维切割法:如引起顽固性疼痛、功能障碍的原因是由于部分肌肉纤维紧张或痉挛而造成的,可将针刀的刀刃垂直刺入肌纤维,切断少量紧张或痉挛的肌纤维,这样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法适用于四肢及腰背部的疼痛治疗。

7、骨痂凿开法:骨干骨折后,因畸形愈合而影响功能者,可用针刀在患处即骨痂处穿凿数孔,将其手法折断再行复位。骨痂处穿凿的空数可根据骨痂的大小来决定。这样可保证在需要的位置让其折断,而达到重新愈合的目标。此法主要用于骨科病人。 8、通透剥离法:范围较大的软组织粘连板结,因无法行逐点疏剥松解,在患处可取多点进针,进针点一般都选在肌肉与肌肉、肌肉与其他软组织的间隙处,当针刀抵达骨面时,除软组织与骨骼的附着点外,其他与骨骼粘连的软组织均应被铲除剥离,并尽可能将软组织之间的粘连疏剥开,同时将疤痕、结节切开。

针刀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使用局部麻醉。一方面针刀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时,大都数病人均能忍受酸、胀等不适感觉;另一方面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为了确保安全,进针除靠特殊的方法以外,还要依靠针感来帮助判断。针刀刀口所碰到的组织若在组织间隙,病人可没有任何异样感觉,但若碰到血管或正常肌肉组织时,病人可述疼痛,若碰到神经时,病人可述麻木或触电感,此时应迅速调整针刀的刀口位置,直至到达靶目标为止。到达病变部位后,病人会有酸、胀、酥麻等针感,这是正常反应,但若出现剧痛、麻木甚至触电感均为异常情况,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且不能进针,更不能进行剥离、松解等手术操作。

四、针刀的手术入路:针刀在使用中常规按照定位、定向、加压、刺入四个步骤进行。这样做一方面可使针刀运行于组织间隙,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少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避免引起由神经、血管等损伤而导致的并发症。

1、浅表组织的手术入路:如治疗腱鞘炎、滑囊炎等,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刺入皮肤,刺穿腱鞘的外侧壁,穿过肌腱到达腱鞘内侧壁,然后进行手术,行纵行疏剥粘连,切碎硬结,切开挛缩的疤痕组织。

2、深层组织的手术入路:在明确诊断后,首先应该掌握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然后根据体表投影进针。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到达病变部位后,刀刃平行于神经血管和肌肉纤维的走向,以针刀的各种运行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3、根据骨性标志的手术入路:人体体表有很多可以精确触及的骨性突起,如椎骨的棘突、横突,肩胛骨的喙突,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等。依据这些骨性突起,除了给病变组织定位外,还可作为手术入路的重要参考。骨性突起一般都是肌肉和韧带的起止点,同时也是软组织损伤的好发部位。在做治疗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并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4、闭合性截骨的手术入路:治疗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一方面要使用针体较粗Ⅱ型、Ⅲ型的针刀,另一方面手术入路也有其特殊性。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到达骨面后,采用一点多孔的手术入路方法,即可达到截骨的目的。此法可避免软组织结构的损伤,最大限度的维护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骨质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

5、特殊的手术入路:特殊手术入路是治疗特殊个别种类疾病手术入路的方法,它不适用于多数疾病。如治疗腕管综合症的手术入路,由于腕管有九条肌腱以及神经和血管通过,掌面有腕横韧带覆盖,且腕横韧带厚而坚韧。要想达到治疗目的,不减弱腕横韧带的强度及对屈肌腱的支持功能,就必须采用特殊的手术入路方法。使病人用力握拳屈腕,腕部有三条肌腱隆起,桡侧的一条就是桡侧屈腕肌腱,尺侧的一条就是尺侧屈腕肌腱,这两条肌腱的内侧缘和远侧腕横纹的两个交点,正是腕横韧带近侧边缘的两端。沿着桡侧和尺侧屈腕肌腱内侧缘和远侧腕横纹的两个交点向远端移25厘米左右,正是腕横韧带远侧边缘两端的内侧,这四点即 为腕横韧带上的手术位置,同时深面又没有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这样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这些手术入路的方法只是

概括性的叙述,在对待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病人时,均应该因人而异;此外在使用针刀治疗某些特殊部位疾病时,施术者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哦,对了那个没说定位标志,呵呵。

两侧骼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可作为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

腰三腰四间隙或者腰四腰五,成人可以往上到腰二腰三间隙。因为:

1、在马尾神经平面以下,不会伤到神经

2、此处棘突平直,棘突间间隙大,容易进针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根据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腰腿痛的认识,循经取穴,辨证施治,尤其是通过调整督脉和足太阳膀肮经这两条贯穿腰背部的经脉的气血阴阳,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要根据中医临床分型进行治疗。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气油血痰型的处方:肾俞、大肠俞、腰部阿是穴、委中。操作方法就是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阿是穴点刺后加拔火罐,吸去淤血。其作用是肾俞、大肠俞为膀腆经脑穴,可结合腰部阿是穴,疏通腰部经气,活血祛痰。委中为血之部穴,用三棱针点刺,可收祛淤生新之效。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气油血痰型的原则是活血祛淤,舒筋通络。 而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型的处方是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大肠俞、委中。操作方法是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或针灸并用。治疗原理是肾俞,针灸并用可怯寒除湿;腰阳关为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经气,行气止痛;关元俞、大肠俞,有祛风散寒、通终止痛之功效;委中为循经取穴,守“腰背委中求”之意,以疏通膀恍经经 气。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寒湿型的原则温经通络,行气除湿。

1 腰间盘突出针灸管用吗

腰间盘突出针灸有用。

腰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骶疼痛并向下肢放射及麻木感,按针灸经络辩证理论,该病主要和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气血运行失调有关,通过针灸可调整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贯穿腰背部的经脉的气血阴阳,起到镇静止痛,抗炎消肿,调整肌肉和韧带的功能状态的目的。

2 腰间盘突出针灸的好处

针灸可以改善受损腰椎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物,并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因此能减轻或消除炎症对神经根的化学刺激,减轻神经根的粘连;另外,针刺还可以使外周血液中的致痛物质,如5-羟色胺,组胺等的浓度降低,提高痛阈,并可兴奋内在的抗痛系统,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3 腰间盘突出针灸部位 气滞血瘀型

治则: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针灸部位:肾俞,大肠俞,腰部阿是穴,委中。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阿是穴点刺后加拔火罐,吸去瘀血。

治疗功效:肾俞,大肠俞为膀胱经腧穴,可结合腰部阿是穴,疏通腰部经气,活血祛瘀;委中为血之郄穴,用三棱针点刺,可收祛瘀生新之效。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寒湿型

治则:温经通络,行气除湿。

针灸部位: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大肠俞,委中。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或针灸并用。

治疗功效:肾俞,针灸并用可祛寒除湿;腰阳关为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经气,行气止痛;关元俞,大肠俞,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委中为循经取穴,守“腰背委中求”之意,以疏通膀胱经经气,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肾虚型

治则:补肾壮腰。

针灸部位:肾俞,大肠俞,命门,腰眼,志室,太溪。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针灸并用。

治疗功效:腰为肾之府,取肾俞以益肾气;大肠俞通络止痛;命门,腰眼针灸并用以温肾益精;志室,太溪滋补肾阴,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4 腰间盘突出针灸常用腧穴

肾俞:俯卧或侧卧位,在第2腰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处取之。

气海俞:俯卧或侧卧位,在第3腰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处取之。

关元俞:俯卧或侧卧位,在第5腰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

承扶:俯卧或侧卧位,在臀横纹中央取之。

委中:急性期,可使患者平卧,直腿抬高患肢达最大耐受值,直刺,使下肢抽动3次为度;恢复期,俯卧或侧卧位,未屈膝,在腘横纹当中,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膜肌腱的中间取之。

承山:在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取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急性腰扭伤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急性腰背部扭伤的病因 91 无准备活动 92 姿势不当 93 劳动方式不当 94 相互配合不当 95 其他原因 10 发病机制 11 急性腰背部扭伤的临床表现 111 被迫 112 疼痛 113 活动受限 114 肌肉痉挛 115 其他 12 检查 13 急性腰背部扭伤的诊断 131 外伤史 132 临床表现 133 封闭试验 134 影像学检查 14 鉴别诊断 15 急性腰背部扭伤的治疗 151 腰背部制动 152 活血化瘀 1521 理疗 1522 药物 1523 针灸 1524 局部 1525 硬膜外药物注射 1526 穴位 153 封闭疗法 154 康复期功能锻炼 155 对症处理 16 预后 17 急性腰背部扭伤的预防 171 劳动前的准备工作 172 掌握体育训练(锻炼)中的要领 173 动作要量力而行 174 腰部保护 18 相关药品 1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穴位 2 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方剂 3 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中成药 4 急性腰扭伤相关药物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急性腰背部扭伤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急性腰背部扭伤 已经自动替换为 急性腰扭伤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jí xìng yāo niǔ shāng

2 英文参考

acute lumbar muscle sprai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急性腰扭伤即急性腰背部扭伤。急性腰背部扭伤(acute lumbar muscle sprain[1])为病名[2]。是指以腰部不适或腰部持续性剧痛,不能行走和翻身,咳嗽、呼吸等腹部用力活动疼痛加重等为主要表现的腰部肌肉、韧带、筋膜、小关节突等组织急性扭伤[1]。急性腰背部扭伤在民间俗称“闪腰”。

急性腰背部扭伤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尤其是在体力劳动者、偶然参加运动或劳动而事先又未做体力活动准备者发生尤多(此种情况则多见于常年坐办公室者)。

急性腰扭伤的发生率根据各医院的收治范围不同相差较大,约占骨科门诊病例的5%~20%。但近年来由于劳动条件的不断改善,其发生率已明显降低。急性腰扭伤患者男性较女性多见。年龄以青壮年为多,年幼及年老患者均较少。本病患者虽可见于各行各业,但60%以上为重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等活动量较大的人,偶然干重活的脑力劳动者亦易发生。

4 疾病名称

急性腰扭伤

5 英文名称

acute lumbodorsal sprain

6 急性腰扭伤的别名

acute lumbar muscle sprain;急性腰背部扭伤;闪腰

7 分类

骨科 > 脊柱脊髓损伤 > 椎旁肌肉韧带的急性损伤

8 ICD号

S337

9 急性腰扭伤的病因 91 无准备活动

无论是体力劳动或各项竞技活动,如果在正式开始前能对脊柱及四肢进行由慢到快、由小幅度到大幅度的准备活动,则不易发生损伤(包括腰背部扭伤)。反之,在无准备活动情况下突然开始加重脊柱负载量,则甚易引起扭伤及韧带撕裂,严重者甚至可发生骨折(以横突骨折多见),特别是在平日无暇体力劳动及体育锻炼者。

92 姿势不当

各项运动均有其十分科学的训练程序,教练及运动员均应重视并按程序操作,从而可大大降低腰部损伤的发生率。但在日常劳动中,尤其是在平日难得有机会进行重体力劳动的家庭妇女或脑力劳动者,当遇到一较重物体需搬动时,往往不习惯按先将身体向前靠拢、屈膝、屈髋,再双手持物,并在抬起(举)的同时使膝及髋关节逐渐伸直这一正常步骤,以致用力不当,将腰背部扭伤。

93 劳动方式不当

除由于不同劳动条件所造成的被迫劳动 而难以纠正外,某些劳动者不能自行掌握正确的劳动方式,例如操纵接送患者的推车时,如果不是采用“推”而是采用“拉”的方式,则由于椎旁纵向肌群用力较大而易引起腰背部扭伤。诸如此类的动作,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十分多见。

94 相互配合不当

两人以上共同参加的劳动或体育运动项目比赛中,如其中一方动作不协调,则由于重力的偏移而易引起另一人的腰背部扭伤或其他部位损伤。尤其是在精神和体力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95 其他原因

包括自高处跌下、平地滑倒、交通意外或生活意外等,均可引起腰背部扭伤。

10 发病机制

脊柱为承重的支柱结构。在胸椎,有肋骨与胸骨所构成的胸廓在其两侧及前方起保护作用,因此胸椎不易发生扭伤。而在腰椎,由于无其他骨骼支架支撑,前方为松弛的腹腔,因此腰椎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韧带与肌肉维持。假如肩负重物时,由于路滑、跳跃或跨沟等突发因素使身体失去平衡,则沉重物体通过脊柱的杠杆作用产生强大的拉力或压力,使腰椎所附着的韧带、筋膜、肌肉、关节囊遭受损伤。通常是在韧带、筋膜附着的骨骼处引起撕裂伤,此时大部或一部分纤维断裂,局部有出血、水肿及渗出等病理改变。

另一方面,从生物力学的观点观察,腰背部的任何活动均受力学关系的制约与协调,在保持腰背部内、外平衡的同时完成各种动作。例如,在提携重物时,如果物体的重量、提物方式及用力程序均相适应,则易于完成:反之,物体重量或体积过大、提物时距中线过远、未采用膝关节先屈曲的方式等,则不仅增加了胸腰段及腰椎的负荷,且椎旁肌组织亦易扭伤。

11 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表现

本病病变的范围包括下背部至骶髂部的肌筋膜组织,即胸腰段及腰骶部两个解剖区。患者多呈被迫 ,自觉局部疼痛剧烈,痛点固定,活动受限,随局部活动疼痛加剧,受损肌肉可发生反射性痉挛。

111 被迫

最为多见,且程度轻重不一,其中严重者可卧床不起。一般腰背部扭伤的病例虽可起床下地活动,但由于患侧肌纤维痉挛而使患者胸腰段及腰椎前凸消失,并呈现向患侧屈曲的被迫 。这实际上是机体的防御性反射,以保护患侧肌群免受拉应力的继续作用。

112 疼痛

由于大多为突然损伤,因此患者自觉局部疼痛多十分剧烈,并随着局部活动、振动而加剧,平卧后则可减轻。其痛点均较固定,并与肌肉撕裂的部位相一致,以髂后上棘及胸腰段棘突旁为多见,亦可见于椎旁横突处。压痛点明显、局限,有时可从此痛点向大腿后部放射,并随腹压增加而加剧。传导叩痛多为阴性,并与下肢抬举(卧床检查时)无明显关系。局部封闭后疼痛可缓解。

113 活动受限

腰背部活动因可使损伤组织的拉应力增加导致疼痛加剧而明显受限,尤其以向健侧的侧弯、旋转及前屈为甚。向患侧弯曲时,由于可使损伤组织放松,故仍可做小范围活动。

114 肌肉痉挛

受损肌肉由于疼痛及其他各种病理因素而发生反射性的痉挛,用手触摸呈条索状,一般均较明显。处于痉挛状态下的肌肉,由于肌肉纤维频繁地收缩而使其代谢产物增加,从而可使疼痛加剧,并再度促使肌肉痉挛,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应设法将其阻断。

115 其他

除注意各阳性体征与症状外,因本病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相混淆,因此尚应注意本症不易出现的阴性体征,如屈颈试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下肢反射异常等,均应进行检查。

12 检查

X线平片上主要显示下胸及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及侧弯征,一般不伴有其他改变。MRI检查可显示肌组受损范围及程度,可酌情选用。CT检查仅用于伴有骨关节损伤者。

13 急性腰扭伤的诊断 131 外伤史

腰背肌扭伤当然应该具备“外伤史”这一基本条件。但除了明显的外伤易被患者注意外,某些轻微外伤,例如床上翻转时的用力不当、由坐位或蹲位站立起来时用力过猛或自高处取物时姿势平衡失调等,则易被忽视或遗忘,因此应注意询问。

132 临床表现

包括前述的被迫 、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及腰背肌痉挛等,均应认真检查,并加以判定。

133 封闭试验

取05%~1%普鲁卡因10~20ml对痛点进行封闭。注射后局部疼痛(包括大腿后方的放射痛)立即明显减轻或消失者,谓之阳性;无明显改变者属于阴性。这不仅可用于对腰背部扭伤的诊断,也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的要点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下肢放射痛系沿坐骨神经放射,经封闭后多无改变。而在腰背肌扭伤者,有部分病例亦可出现类似的下肢放射痛,但属反射性,范围较小,无坐骨神经受牵拉的体征,且经封闭后即消失。

134 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上主要显示下胸及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及侧弯征,一般不伴有其他改变。MRI检查可显示肌组受损范围及程度,可酌情选用。CT检查仅用于伴有骨关节损伤者。

14 鉴别诊断

急性腰扭伤主要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其要点见表1。

此外,本病尚应注意与胸腰部韧带断裂,横突骨折或其他损伤等进行鉴别。

15 急性腰扭伤的治疗

急性腰扭伤的治疗包括腰背部制动、活血化瘀等,疼痛剧烈伴有肌肉痉挛者可在痛点处封闭,损伤处逐渐愈合时可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经正规治疗者,95%以上可完全愈合而不遗留有任何后遗症。治疗不当时,则易转为慢性劳损性腰背痛。

151 腰背部制动

局部制动是任何创伤组织修复的基本条件。腰背部肌腹或附着点处的撕裂范围一般较大,因此更需要局部制动,以有利于损伤组织获得正常愈合。否则,过多的活动不仅延长病程,且易转入慢性腰痛(腰部慢性纤维织炎)而使治疗复杂化。

对严重损伤者,应嘱其绝对卧床休息2~3周,原则上不应少于7~10天,而后行石膏腰围(下背部扭伤时石膏范围应上移)固定3~4周,并在不增加患侧拉力情况下适当活动。中度扭伤者除可采用卧床休息外亦可选用石膏制动的方式,这对需坚持工作而难以卧床休息的患者更容易接受。石膏固定一般持续3~4周。

对病情较轻者,休息数天后,再带一般腰围、胸背支架或简易腰围起床活动即可。

手法推拿及各种促使腰部活动的疗法,对早期及损伤严重者不适用,以免延长病程或转入慢性。

152 活血化瘀

各种促进局部血循环及清除创伤代谢产物淤积的疗法均有一定疗效,临床上常用的有:

1521 理疗

可根据病情选用超声波、高频电疗、离子透入、电动 及红外线照射等。

1522 药物

可口服复方丹参片、云南白药、活络丹、三七粉及红花等,亦可选用各种药物外敷,包括各种跌打损伤膏药、坎离砂(风寒砂)及药酒等,上述诸药均具有一定作用。

1523 针灸

以灸阿是穴方便易行,且有一定疗效。此外,尚可选用肾俞、殷门、承山、足三里及合谷等穴位。

1524 局部

以轻手法为宜,用重手法可加重损伤,不宜选用。此种疗法主要用于后期病例。

1525 硬膜外药物注射

在腰骶段硬膜外注入少量皮质激素和适量 可改善受损局部肌肉组织的痉挛状态,有利于改善血循环。但实施时应注意安全,原则上由麻醉师操作。对椎管内有病变者,不宜采用。

1526 穴位

以下方法适用于腰部僵硬、疼痛剧烈、不能活动者[3]:

①用拇指点按委中30次,力度以能够耐受为度。

②用拇指揉按手背的腰痛点3分钟。

③用拇指、中指和食指指腹同时拿捏太溪和昆仑(见32页)30次,力度要重。

④用双手拇指指腹点按环跳3分钟。

153 封闭疗法

对急性扭伤时,疼痛剧烈伴有肌肉痉挛者,可采用05%普鲁卡因20ml在痛点处行封闭。其深度视个体胖瘦、压痛点深浅及解剖特点而定,切勿过深,并按常规在推药前先行回抽,证明无血液回流时方可注射。每间隔1~2天封闭1次,4~5次为1疗程。一般勿需另加其他药物。

154 康复期功能锻炼

约3~4周后损伤处即逐渐愈合,可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以求及早恢复肌力。早期锻炼不宜过多,先从静止状态下肌肉自主收缩开始,无明显疼痛后再增加活动量。

155 对症处理

视病情需要可给予止痛、镇静及安眠药物等治疗。

16 预后

急性腰扭伤患者经正规治疗,95%以上可完全愈合而不遗留有任何后遗症。治疗不当时,则易转为慢性劳损性腰背痛,主要是由于撕裂伤处愈合不良、瘢痕过多及肌肉松弛等因素引起。

17 急性腰扭伤的预防

在此种损伤病例中,约50%以上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发生,主要措施如下所述:

171 劳动前的准备工作

不仅是不经常进行体力劳动者,即使是天天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也应在正式劳动开始前适当活动腰背部,以减少意外的发生;对偶然参加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者更应如此。

172 掌握体育训练(锻炼)中的要领

任何一项运动项目均有其十分科学、合乎解剖生理要求的训练要领,并已经过实践反复修改,证明既可提高竞技能力.又可预防运动伤,包括剧烈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因此必须遵循该要领进行训练.切勿因自行其是而引起损伤。

173 动作要量力而行

对各项劳动与运动,每人均应根据个人的体能量力而行,切勿勉强,以防因发生意外而得不偿失。

174 腰部保护

对腰背部肌力较弱或活动强度较大的活动,应预先用宽腰带将腰背部保护起来,以增加腰背部肌力,正如举重运动员或摔跤者所戴的宽条状护腰一样。

18 相关药品

普鲁卡因、复方丹参、丹参、复方丹参片、丹参片、云南白药

19

中医针灸可以用作治疗腰间盘突出的辅助疗法。腰间盘突出以后会感觉到腰疼,严重会出现坐骨神经痛,以及这腿部发麻,腿疼轻者活动活动可以得到稍微改善,严重的会出现瘫痪在床无法行走等现象。一般腰间盘突出都是建议保守治疗的,那么腰间盘突出目前用哪种保守的治疗方法效果最好呢?

腰间盘突出保守治疗方法

1、物理疗法:按摩推拿、针灸、电疗、拔罐、激光、超声波、石蜡疗法等均属于物理治疗,此类疗法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为主,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2、牵引治疗: 对腰椎施加牵引力,拉宽椎间隙从而达到减轻椎间盘压力,解除对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解除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中药治疗:腰盘突出属中医“痹症”、“腰腿痛”,腰椎骨纺s世医帖治病求本,针对病因对症下药,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4、药物治疗: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在病发早期或者急性期,有明显的效果。一般只能缓解症状,不宜长期服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5、按摩方法:以双手拇指和手掌自肩部起循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路线自上而下,揉摩脊筋,过承扶穴后改用揉捏,下至殷门、委中而过承山穴,反复3次。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6、倒走法:可以在吃饭结束后以倒走的方式进行走路,正常走路慢慢行走,也是能够起倒腰椎活动的一种方法。

腰间盘突出家庭保健操:

1、俯卧位,平卧在硬板床上,做好预备动作。

2、俯卧位,用双肘关节撑起坚持3分钟,然后复原修整1分钟,重复 6--8次。

3、俯卧位,用双手撑起,肘关节伸直,坚持3分钟后复原1分钟,重复6—8次。每次可加用深呼吸法,吸一口气,然后吐气,吐尽为止。此时会感觉腰部下沉,使腰椎尽量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生理曲度。

4、利用家中的熨衣板或木板,再加一条安全带或强力皮带,牢牢束住腰部。俯卧位,用双手撑起,坚持3分钟后复原,反复6—8次。

5、俯卧,腹下放一个枕头,双手扣紧于背后,将双腿、头部和肩膀尽量提起,坚持一秒钟后,然后放下松弛,重复6~8次。

6、放松动作。做完上述练习后,做一下屈曲膝关节的动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37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