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哪里排出胃里的气 图解按摩10大穴位轻松解决胃胀气!

按摩哪里排出胃里的气 图解按摩10大穴位轻松解决胃胀气!,第1张

1 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平躺好,本穴在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

功效:本穴的气血物质直接作用于胃腑,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主要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等,对一般的胃病,食欲不振等效果也很好。

按摩:用手推揉本穴3—5分钟,或者手角刮法拭本穴,以出痧为宜隔天一次,可治腹胀,呕吐等,尽快排出胃里的气。

2 内庭穴

位置: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在人体足背上,需正坐垂足或者仰卧,在足背第2、3趾的趾蹼正中略后一些的地方,也就是第2、3跖趾关节前,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功效:穴位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之功效。常用来治疗胃痛胃胀、消化不良、胃肠虚弱及急、慢性肠炎引起的泻下等疾病,有时候还可以用来治疗牙痛、牙龈炎、扁桃体炎、失眠多梦以及头面痛、足背肿痛等疾病。经常按摩此穴可以有效地缓解胃部疾病,改变消化不良、胃部痉挛等症状。

按摩:手指指端点压足部的内庭穴约1分钟,可以有效地缓解胃胀、胃痛等症状,排出胃里的气。

 

3 内关穴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

功效:本穴为八脉交会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疾患等,可改善脘腹疼痛、恶心呕吐、手臂疼痛、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等症。

按摩:用一只手握紧另一只被按摩手臂的下端,垂直按在本穴上,有节奏地进行按压,至产生酸、麻、胀之感为宜,每天按摩两次,每次约2—3分钟,可排出胃里的气。

4 肝俞穴

位置:位于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主治脘腹胀痛、胸胁支满、黄疸结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目赤痒痛、目生白翳、雀目、青盲、癫狂等病症。

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肝俞穴100 ~ 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帮助排出胃里的气。

 

1 筋缩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取穴:仰卧或正坐,在背部,于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之。

2 筋缩穴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上;在第9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9肋间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3 筋缩穴功效作用

功效:熄风止痉,通络调中。

主治:筋脉拘急,四肢不收,抽搐,癫痫,胃痛,黄疸,脊强疼痛。

作用机制:筋缩穴属督脉,位于背部,在两肝俞之间,乃肝气横贯之处,肝主筋,故本穴有治疗肝血不足,肝阴亏虚,筋脉失养,或肝风内动的筋脉拘急,四肢不收,抽搐的作用;并可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治疗肝气犯胃的胃痛,肝胆湿热的黄疸,督脉行于脊中,上贯入脑, 故可通调督脉,治疗脊强,癫痫;此外还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作用。

4 筋缩穴配伍治病方法

筋脉拘急,四肢不收,抽搐可配阳陵泉,太冲,合谷;癫痫可配人中,百会;胃痛可配中脘,足三里;黄疸可配胆俞,肝俞,阳陵泉;脊强痛可配肾俞,委中。

1 阳痿拔罐位置适宜图 心俞穴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肝俞穴

1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肝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肝俞穴功效:

散发肝脏之热。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作用。

脾俞穴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肾俞穴

1肾俞穴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肾俞穴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次髎穴

1次廖穴位置:

次髎穴位于骶部,在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骶正中线之中点。

2次廖穴取穴方法:

俯卧取穴,次髎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3次廖穴功效:

疏导水液,健脾除湿,补益下焦,强腰利湿,次髎穴有理下焦、健腰膝的作用。

关元穴

1关元穴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关元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关元穴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大赫穴

大赫穴

1大赫穴位置:

大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

2大赫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在横骨上1寸,中极(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3大赫穴功效:

散热生气,大赫穴有益肾填精,益肾助阳,调经止带的作用。

曲泉穴

1曲泉穴位置:

曲泉穴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2曲泉穴取穴方法:

屈膝正坐或卧位,曲泉穴位于人体的膝内侧,屈膝,当膝关穴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3曲泉穴功效:

除湿降浊、清利湿热,通调下焦、曲泉穴有清湿热、理下焦的作用。

三阴交

1三阴交穴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穴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穴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复溜穴

1复溜穴位置:

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2复溜穴取穴方法:

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正坐或仰卧取穴。

3复溜穴功效:

复溜穴有补肾益气,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

2 阳痿拔罐方法

取上穴,以单纯火罐法吸拔穴位,留罐10~ 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阳痿的药浴治疗 配方一

菟丝子、蛇床子、韭菜子、棉花子、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阳起石、补骨脂、茴香各10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内,水煎,趁热熏会阴、阴茎、阴囊,待药温后浸泡阴茎、阴囊,每日2次。

疗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命门火衰型阳痿,多见于虚劳、阳痿、不育、不孕,以及现代医学的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病。

配方二

苦参、蛇床子各60克,黄柏、龙胆草、荆芥、海风藤各30克,百部、白鲜皮、夜交藤各15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内水煎,先熏后浸洗阴部。

疗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湿热下注型阳痿,主要表现为:阴茎萎软,阴囊潮湿、臊臭,下肢酸困,小便黄赤。

4 足浴帮助缓解阳痿 配方一

配方:党参30克,巴戟天3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白术20克,山药20克,大枣20克,柴胡15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一起加3000毫升水,武火煮沸后再转文火煎半小时,滤除药渣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合放入双足浸泡15分钟。

功效:此方可以健脾补虚,培补肾气,对于缓解阳痿有一定的疗效。

配方二

配方:韭菜子30克,生姜30克,刀豆100克。

用法:上述药物加水20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取汁弃渣,调好水温,睡前足浴30分钟,连续15日。

功效:此方可以温补肾阳,对于缓解阳痿有一定的疗效。

1 筋缩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7胸椎棘突,向下数2个椎体,即第9胸椎棘突,它的下缘凹陷处即是穴。

2 筋缩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9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9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9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3 筋缩穴的作用

筋缩穴属督脉经腧穴,本穴具有舒筋活络,缓解止痛,平肝熄风的作用,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风内动之癫痫,小儿惊痫,脊强,筋挛拘急,四肢不收诸症;肝气犯胃,肝胆湿热之胃痛,黄疸诸症。

4 筋缩穴刺灸操作手法

取穴:俯卧,背正中线,第9与第10胸椎棘突之间。

进针方向:从背侧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面成90°。

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周围。

功能:舒筋活络,醒脑安神。

主治: 癫痫,胃痛,脊强,胁痛,腰背肌劳损,胃炎,癔症,亦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肝胆同治。像脏腑症状正常都采用俞募治疗法,即运用胸腹部的募穴和背部的俞穴来配合治疗。主要作用于肝俞、胆俞、期门、日月。另外也可以在肝胆的反射区和体表投影区进行拔罐、走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85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