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常见治疗方式有以下这些:
药物治疗中,包括治疗药物和缓解症状类药物。由于腰椎间盘的特殊结构决定很多,一般药物难有治疗作用,因此一般西药物也只有止痛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达不到治腰间盘突出的目的。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物压迫无法解决,当封闭药效过后腰痛症状马上又恢复,而且对人体副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物理疗法主要有微波、中频、低频、超声波、激光这一类的一些物理治疗方法,通过这类治疗方法能够改善局部的炎性反应,促进局部软组织的修复,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的物理疗法常用的还有一种热疗,比如中药热敷,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也能够起到改善疾病的作用。比如苗九善的中药冷敷,很明显的能分解吸收突出髓核。但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症状之后,提倡首先还是要休息,做物理疗法的同时配合着休息之后效果会更好。如果患者在没有休息的前提下做治疗,有可能会出现症状缓解的不明显,或者效果不好的这种情况,所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病人,一般都建议病人尽量的在治疗的同时,或者在日常注意的同时,要避免再次出现诱发此病复发的因素,或者是加重症状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指的就是久坐、弯腰负重、受凉。要在治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
大部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先会采取的方法,就是封闭治疗的物理性方法,而这种方法会分为两种,一种为椎管内封闭,一种为神经根封闭,其实根据它的表面意思就可以进行判断,椎管内封闭就是指用药物注射到椎管内,神经根封闭就是把药物注射到神经根周围,注射的药物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加局部麻醉为主,在激素的刺激下,可以减轻和消除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和水肿,麻醉药物则是为了止痛,麻醉神经会使其敏感性变强,我们都知道最近为什么会导致腰痛,腿痛,其实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压迫神经后,导致神经根发生水肿和无菌性严重,从而导致各个部位出现了一些其它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除了采用封闭治疗的物理疗法之外,还可以采取推拿和针灸,由于腰椎盘突出病人多数伴随慢性腰肌劳损等症状,那么在这个时候到医院去,采取一些物理性的推拿和针灸治疗,来舒缓肌肉的紧张。做过这种治疗的病人,就会知道做物理性治疗的时候会比较舒服一点,做完之后身体的症状会有明显的减退,这就说明你采取一些针灸和推拿的话,会明显减轻你的症状。其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是有很多的,物理性疗法也好,其它方法也好,只要可以治疗好你的病情,那么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所以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除了要配合医生的治疗之外,还要了解一些其它的辅助方法来帮助你,更快的治疗好你的疾病。
彻底的康复离不开康复锻炼
在给自己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之前,首先,基于你的症状和检查结果,需要评估的的肌肉状况,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我们强调评估的重要性,是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比如说当时有人腰痛的原因是久坐且坐姿不良导致肌肉劳损,而另一人腰痛主要的原因是肌力不足加上劳损,所以治疗方案的针对性有一定的差异。
另外,每个人的基础情况不太一样,训练难度和强度也是有差异的。经过一定时间训练之后,还需要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已经劳损的肌肉受伤。
可以在家做的
评估测试
以下测试动作,大家可在家中自行完成,出现阳性问题需引起注意。
如果已经出现疼痛,请先完成动作评估中的1、2两项测试,以明确后续锻炼方案中适用的具体锻炼动作。
1
姿势评估
靠墙站立,双侧肩部与骶部紧贴墙面,观察腰椎与墙的间距。
阴性(正常):
间距≤一个手掌厚度
阳性(存在问题):
间距>一个手掌厚度
如果你的问题是阳性,注意是不是骨盆前倾的问题。
2
动作评估
前屈试验
站立位,两足稍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脊柱徐徐前屈,膝关节不能屈曲。
阴性:
整个腰背部弯成一均匀的弧形线,两手中指尖接近地面。
阳性:
腰部前屈活动范围低于80°,或屈曲过程发生疼痛,粗略表明你体后侧的后表链紧。
后仰试验
站立位,两足稍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双手叉腰,躯干尽量后仰。
阴性:
躯干后仰时没有疼痛,幅度足够,双肩能够后移超过双足后跟,髋部前移超过双足尖。
阳性:
双肩后移不能够超过双足后跟,髋部前移不能超过足尖;或后仰过程中腰部发生疼痛。
左右侧屈活动度
下肢动作(同前屈活动度测试),两手置于体侧,缓慢的向两侧弯腰。
阳性:
侧屈过程中手掌在膝关节以上部位,或侧屈过程中发生疼痛,说明腰方肌紧张。
康复训练
这样做:
腰突康复训练的运动干预,大体上可以分为准备活动、针对性康复训练、整理活动这三类,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我们保守介绍泡沫轴放松肌肉、拉伸肌肉、练习胸椎灵活性、练习大腿力量。
1
泡沫轴放松肌肉
泡沫轴放松阔筋膜张肌、臀大肌、腰方肌。
每个肌肉放松2分钟。
2
拉伸肌肉
拉伸臀大肌和腰方肌:
3
练习胸椎灵活性
腰椎主稳定,胸椎主灵活,如果胸椎灵活性不好,腰椎就要代偿胸椎的灵活性,使腰椎承担更多的工作和负荷。
胸椎的灵活性的练习,我们介绍以下几种方式:
胸椎的伸展动作
猫式伸展:
四肢支撑于地面并固定,用骨盆的前倾与后倾来主导脊椎做一个“S”和“C”形动作。
坐姿胸椎伸展:
坐于靠背的椅子上,固定腰椎及以下部位,使其胸椎以上向后伸展。
胸椎的旋转动作
跪姿躯干旋转训练:双膝+单手支撑于地面并固定,一手放到头侧,躯干向手抬起侧方向旋转到最大角度。
坐姿躯干旋转训练:
坐姿并直立躯干,双手交叉头后,胸椎主导躯干向一侧旋转。
4
练习大腿力量
大腿肌肉力量练习,我们可以采取靠墙静蹲的方式。
以上训练,你可以结合你的身体状况,选择一个或数个动作,循序渐进,一周三次练习,坚持一个月。
等症状稳定后,运动康复也成为了你生活的一部分,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把问题康复,越来越健康。
特别提醒
如果你的训练已经达到三个月以上,建议结合医院的复查和自身的感受来判断,如果训练让症状有所缓解,那就继续训练。
如果症状不能得到缓解,或发现训练效果并不好,那么你的训练问题可能是出了一些差错,这时要注意调整。
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训练,只要感受到不舒服,就停下来,这样对你的身体更负责。
腰痛,别以为都是“劳损” 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约有数十种,比较常见的有腰部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狭窄、腰部骨折、椎管肿瘤、腰部急慢性外伤或劳损、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在传统观念中,在一般检查排除疾病因素后的慢性腰痛常被当做“腰肌劳损”,其实,有 4成腰痛者患的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但由于得不到对症治疗而长期受腰痛困扰。不少患者都有较长时间的腰痛,有人甚至疼痛了 50年还不知何病。腰痛的低龄化趋势也很明显,有的人才 18岁就患了这种病。 腰背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为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对长期在办公室久坐而缺少运动的人,或是因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或姿势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并引发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与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有关,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间隔内压升高导致腰背筋膜下间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松脂肪组织变性。由于这种损害,造成了患者无论是多走、多坐还是多卧,都会腰疼,即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产生腰疼。这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重要临床特征。 相关链接 慢性腰痛按摩手法 揉: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内,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 滚:两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滚动、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头部可配合前倾后仰。 推: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 30-50次,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压: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 36圈。 捏:两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 15-20次。 叩:双手握拳,两拳手心向外,轻叩腰部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左右同时进行,各叩 30次。 抓:双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压于腰侧不动,其余四指从腰椎两侧处,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肤,从腰眼抓到尾部,两手同时进行,各抓 36次。 抖:两手置腰部,以掌根按腰眼处,手心向内快速上下抖动 15-20次。 按:取坐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尖按揉人中穴 1-2分钟。 点:取坐位,以两手中指尖分别点按两腿上的委中穴(膝关节后),点按 1-2分钟,直至被按部出现酸、麻、胀的感觉。 康复医学小知识 通过“走路”也能看毛病 步态是人通过双脚交替动作使身体发生位移的行为特征,步态分析是通过对步行规律的研究,揭示步态异常的原因及规律,评估损伤的程度以及康复状态。康复科医生已经可以通过特殊的机器,让病人边“走路”边看病!通过步态分析,医生可以对患者是否健康、亚健康状态以及患有骨科、神经内、外科等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同时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后效果的评价及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等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骨科康复医学四大新理念 不仅对恢复后期或后遗症期的患者进行康复,而且要从临床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要强化临床康复意识。 不仅要掌握康复治疗专业本身的技术,也要熟悉相关疾患,如相关的骨科损伤和疾患的临床处理的原则,以便配合进行康复。 不仅要与康复医学科内各个治疗部门的治疗师联合组成“科内团队”进行康复治疗,也要与骨科和其他相关临床科的医师紧密联系,组成“跨科团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康复治疗。 不仅充分发挥非手术康复疗法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必要的骨科手术对功能康复的价值和作用,及时介绍应做康复性手术的患者到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纠正畸形,增进功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对于那些老喊腰疼的人来说,最好睡硬板床。为了验证这种传统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西班牙科学家最近做了一项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对腰疼患者来说,最能减轻他们腰疼的床垫类型为中等硬度,而不是人们常说的硬板级硬度。 研究人员解释说,由于硬床垫能为整个身体提供较好的支撑,所以医生一般会建议腰疼者使用硬床垫。然而,实验证明,对于减轻腰疼本身来讲,所选用的床垫硬度应适中,不能太硬。研究人员说,腰部是人体各部位中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之一。大多数人在自己生命的某个阶段,或因受伤,或因用腰不慎,或因事故,都会留下腰疼的病症。同时,很少人知道,人们花在治疗腰疼上的费用是十分惊人的
腰骶部是指臀部上缘水平面的脊椎及以下的所有脊椎骨,包括五块腰椎、一块骶骨和尾骨,是脊柱正中,皮带下部位。腰骶部疼痛多指第4、5腰椎和第一骶椎疼痛。
腰骶部疼痛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病症多伴有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妇科如果有炎症,例如盆腔炎,有时也可以引起腰骶部的疼痛,怀孕时,多在妊娠中后期有腰骶部的不适。另外,肛肠科的深部脓肿也可以引起。
腰骶部疼痛是腰骶部劳损的主要表现,局部常有僵硬感,腰部活动可受限。受风着凉、天气变化、过度疲劳可使症状加重及反复发生。急性发作时腰骶部疼痛较为剧烈,腰骶两侧局部肌肉痉挛,腰部活动障碍,站立及行走亦受影响。
扩展资料
腰骶部劳损在治疗的过程中以及以后的康复治疗中,要少做使用腰部力量的高强度体力活动,甚至可能局部时间制动,目的是减轻疼痛,消除腰部肌肉疲劳并尽可能固定腰椎避免腰椎骨质增生,但是此方法容易引起功能丧失,腰肌萎缩,诱发其它病变,一般主张治疗与功能锻炼同时进行,避免愈后并发症,配合正确的功能活动,可以加快积液的吸收,康复后的保健至关重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腰骶部劳损可以有效治疗。
急性期应行卧床休息1~3周,一般采用硬板床仰卧,双膝稍屈曲,以增大腰骶角,缓解疼痛,减轻组织水肿。
同时可行局部封闭、理疗、按摩及功能锻炼。疼痛厉害者可服用解痉镇痛剂如芬必得、消炎痛、扶他林等。慢性劳损处理较难,效果较差。除理疗、按摩及局部封闭外,可用较宽的腰骶带或腰围保护腰骶部,支持腰肌。
-腰骶部
腰间盘(腰椎间盘)指的是两个腰椎之间的盘状物,位置是在两个腰椎之间,主要起到支持重量,缓冲压力的作用。腰椎是脊柱在腰部的那一段,正常成人有5个腰椎,即L1、L2、L3、L4、L5。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腰椎体之间,第一腰椎与第二腰之间的椎间盘称为腰1、2椎间盘,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之间的称腰2、3椎间盘,以此类推,一般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腰3、4与腰4、5椎间盘。
但腰痛并不一定都是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的,如运动过度后的腰肌劳损、肾虚等也可引起腰痛。
扩展资料:
腰间盘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预防工作应从学校、家庭、工作和职业前训练开始,使每一个工作人员了解正常的脊柱生理,正确的劳动姿势,注意劳动保护。
腰间盘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椎间盘突出症。
锻炼方法
1、腹肌锻炼。
也就是仰卧起坐。每次做十个,每天三次。(可根据患者的体质来定,不可逞强)。
2、交叉扭腰。
两脚分开与肩宽,脚尖向内两臂伸直,一手在体侧,一手举过头顶。如果右手在上,先向左侧后方摆。左侧相反。于此同时腰部也随之扭动,左右各100次。
3、抱膝触胸。
处于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住膝部,使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一上一下为一个动作,可持续30个。
4、腰背肌锻炼。
处于平卧,双膝弯曲放在床上,然后用力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10厘米。这时您会感觉到腰背部在用力,坚持5秒钟,反复10下。
参考资料:-腰间盘
腰椎间盘位于腰椎椎体之间,对腰椎椎体起支撑、连接和缓冲作用。
腰间盘中间是髓核,85%是水分,随着年龄增大,髓核水分会不断减少、弹性降低,腰椎灵活度也越来越差。腰痛,其实是腰椎间盘这个零件用久了。而腿麻则有可能是髓核在椎间盘内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挤压到了相邻的神经根。腰椎间盘是一个软骨纤维环,内部盛满果冻状髓核。由于不断运动,椎间盘逐渐老化脱水、僵化变硬,受挤压后变形或表现出微裂口,内部果冻状髓核渗出,硬化结痂,这就是椎间盘突出物,压迫到神经或者脊椎,引起各种颈椎痛、坐骨神经痛。
扩展资料: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注意下面几点:
1、睡硬板床。使脊柱能保持自然生理曲度,腰部肌肉处在休息状态,腰椎也轻松无负担。
2、腰腿不受凉。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呵护腰腿不受凉,爱惜自己不过劳。
3、蹲下取重物。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4、站如松坐如钟。不久坐也不久站,站或坐都要端正,胸部挺起,腰部平直。
5、姿势多变化。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解除肌肉疲劳。
人民网-腰疼腿麻 留心腰椎间盘“老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