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 *** 助你养肝理气

穴位 *** 助你养肝理气,第1张

导读: 夏季气温比较高,人的情绪波动就会比较大,很容易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中医认为“怒伤肝”。所以夏季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运用法来理气呢?

理气 十大

中医认为,“肝藏血”,而“血能载气”。生气时,激烈的情绪就会直接导致气机紊乱,就会在人体里到处乱窜,让您身上很多地方都不舒服。每个人生气之后表现的症状虽不一样,但症状的背后,首先是您肝脏里储存的血和气的损失。所以,经常生气就会大伤肝脏元气,久而久之,就可能因怒火而气乱,使心神无主,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百丛生。要想健康,必须改掉脾气大的毛,以避免伤肝。下面告诉您哪些养生可养肝理气。

太冲穴 :太冲穴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头晕脑胀时,太冲穴让人神清气爽;有气无力时,太冲穴能帮助补足气血;心烦意乱时,太冲穴可志定神安;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使人。

太冲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使用指头压迫,会感到脉动。应用此穴时,在双侧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每次一 般按揉3~5分钟。

角孙穴: 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若以手按著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取穴。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此养生穴位,可舒肝治头痛。有些人在 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起到了一定的疗效。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 胀痛的人更有益。

风池穴 、太阳穴:风池穴和太阳穴等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症。

膻中穴 :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 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肩井穴: 此养生穴位可以改善 胀痛、乳腺增生、乳腺炎。用拳头敲打肩井穴可缓解颈疲劳、使充足、治疗头痛,同时还可除闷、宁心神。

肝俞穴 此养生穴位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 此养生穴位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太溪穴: 此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磨揉压提 “四大金刚”护咽喉

咽喉炎患者常常喉头有、喉咙痛、咽喉红肿、喉咙干或咽痒咳嗽,严重时还会声音嘶哑。

中医认为,咽喉炎是因为体内的热毒向上蔓延到咽喉,造成咽喉部位的经络不通畅,由此产生的一种病症。经常服一些药茶,如橄榄茶,罗汉果茶、大海生地茶等,都有一定效果。也可采用热蒸汽熏蒸疗法。局部 能通经活络,使人体气血流畅,按现代医学来讲,就是能兴奋末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局部代谢功能。歌唱家在演出前后,老师在上课前后做做,可以减少或消除发音器官的疲劳,保持正常功能。

法是根据发声器官和歌唱、讲话有关的一些部位,采取摩、揉、压、提等简易进行 。 前,被 者取坐位,解开衣领,露出肩颈; 者站在被 者背后,先活动双手腕指关节,然后用一点滑石粉在双手中搓匀,再把多余的粉末拍掉,把双手搓热。

摩: 者手腕和手指自然松弛,双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稍稍并拢,指腹贴于被 者额中,向左右分开作移动性抚摩,摩到发际时,改用手掌内侧面,于发际向下抚摩两颊;再用指腹贴于喉结两侧向后抚摩,摩到颈部两侧时,改用手掌内侧面,贴于两耳后向下抚摩;再顺势抚摩左右肩。以上为1次,根据情况可做20~80次。 者动作要轻缓、柔和,力度要均匀,使被 者感到舒服、轻松、欣快。

: 者手指同上,指尖稍稍用力,依先后次序紧贴于双侧眉头、太阳穴、颊、鼻头两旁、喉结双侧上下方凹陷处,并做不移动旋转。到颈、肩两侧时改用手掌按揉。动作要圆滑,快慢一致,轻重适宜,使被 看感到被揉处温热,鼻腔通畅,口喉滋润,颈肩轻松。每处根据情况揉30秒至1分钟。

: 者手掌自然伸开,拇指微弯曲,依先后次序用拇指头腹紧压头顶正中、双侧鬓角前靠上3厘米左右、两侧耳屏前正中凹陷处、双手“合谷”穴和喉结两旁凹陷处。压时用力不可太猛,按压片刻即可松开。以被 者感到该处轻微酸胀为宜;喉结两旁要求有轻度的梗和卡之感觉。一般采用单手或双手操作均可。

: 者用拇、食、中三指,稍用力抓起颈部两侧和双肩上肌肉正中,提起又松开,松开又提起,反复3~5次。动作要敏捷均匀,用力适度,使被 者微微感觉酸疼就好。

经过了一番揉、压、提以后,回过头来再按第一项抚摩顺序重复抚摩3~5次。此种 ,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单独操作,但次序和要求不变。 后能使患者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发声器官灵巧,口鼻滋润通畅,演唱或较长时间的语言交流都不感到吃力和劳累,声音也就变得洪亮。

除积虑 两穴联手

《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这句话是说,肝是个大将军,每日运筹帷幄,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胆则是一个刚直不阿的先锋官,随时准备采取行动。

现代人的一大特点就是用脑过度,思虑太多。为了生存,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谋虑”,为工作,为前途,为孩子……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事情难尽人意,我们会有很多谋虑积压在肝而没有让胆去决断执行,肝胆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于情志被压抑,肝胆的消化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人体就会百病丛生。例如经常生闷气的女士就容易发生子宫、卵巢和 的问题,恐惧和忧虑会造成男子长期的性功能障碍,脾气暴躁的人最容易患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紧张的人常会得胃与、结肠功能紊乱等。

中医讲“百病从气生”,而气就是所愿不遂、心理矛盾冲突的直接原因。那如何去改善肝胆的功能呢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穴位来排解积虑。阳陵泉、太冲两穴联手就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膝盖下外侧旁边有一个高出来的小骨头,阳陵泉穴就在这个骨头下缘的边上。用食指按住,像拨动琴弦一样,此处有一根筋,反复拨动几次,小腿就会有麻麻的感觉。拨动双侧阳陵泉穴,每天早、中、晚各1次,每次2-3分钟。经常坚持拨动,胆经就会畅通,胆经一通,气郁就会消散,所有的积虑就不药而愈了。阳陵泉穴最善舒肝解郁,常与著名的消气、顺气穴——太冲合用,两穴联手,功效更为卓著。

太冲是肝经上的明星穴,尤其对于因为压力太大而时常感到心烦意乱、总想发火、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来说,更是一剂常备的清肝泻火药。取穴时,坐着或平躺,在足背上第一、二脚趾缝向上找,大约有两横指宽的地方,在两个骨头之间,按下去有很强的酸胀或胀痛感。 太冲穴时,左右两穴都要按到,每次 3-5分钟,最好早、中、晚各1次

忙忙碌碌地生活和工作,烦恼、焦躁、郁闷难免积聚在心头,如果我们能每天拨一拨阳陵泉穴,按揉按揉太冲穴,就能“解纷扰与乱世,化干戈为玉帛“,又有什么样的积虑和不快不会烟消云散呢

结语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经常会有郁闷或者是烦躁的情绪出现的话,也不妨按照我给大家推荐的方法来吧!

一般的情况常见的情况是有脊椎病、劳损的情况引起的常见的。

意见建议:一般的情况往往是做背部穴位的按摩的。如大椎穴、至阳穴、背俞穴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的按摩的。找个穴位图对照进行按摩的。穴位较多的。

中医博大精深,非常受人们的推崇,尤其是推拿按摩更是深受广大朋友的喜爱。通过正确的按揉穴位对身体健康和提高身体机能有一定帮助。肩周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年轻化。通过揉按肩井这一穴位真的可以理气正骨,而且对肩周炎有缓解作用。一、肩井穴的位置及揉按肩井穴的作用。

肩井穴对于大家来说一点都不陌生。肩井的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也就是在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地方。揉按肩井穴可以治疗肩膀酸痛、头酸痛和落等,还可以缓解治疗肩软组织挫伤、肺炎、肩周炎等。每天进行揉按几分钟,可以有效的缓解肩周炎带来的劳累酸痛,还可以理气正骨。按摩肩井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度和手法,不要过重和时间过久,适可而止,科学按摩。二、正确揉按身体其他穴位也可以有效预防肩周炎和理气正骨。

人体的穴位是非常多的,每一个穴位对身体都有一定的作用,除了肩井穴可以有效的缓解治疗肩周炎之外,按摩厥阴俞穴对于预防肩周炎和理气正骨有很好的帮助。厥阴俞穴位于人体的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肺、背部疾病。正确推拿揉按厥阴俞穴可以治疗疾病性气喘、止咳,还可以缓解紧张。对于背部软组织劳损也有治疗作用。每天正确的揉按这一穴位真的是可以理气正骨,对于肩周炎也有很大的帮助。三、正确的坐姿和休息可以有效的预防肩周炎。

肩周炎的发病之所以会年轻化,因为很多白领办公室上班时间过长,长时间在空调房里办公,而且长时间的坐在电脑前办公保持一个姿势太久,就容易造成颈部和肩部的肌肉过劳损伤,加之空调的湿气太重,尤其渗透到筋骨。正确的坐姿可以有效的预防肩周炎,我们应该隔一段时间就要活动一下自己的筋骨,伸展一下,让肩部的肌肉得到适当的放松。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有效的预防肩周炎,尽量减少在空调房的时间,或者拒绝不正确的坐姿。

中国的穴位按摩在很早很早的时代就广泛运用在治疗疾病上,中医推崇的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对于用穴位的揉按来治疗肩周炎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也是非常亲民的一种缓解肩周炎的方法。

女性背部按摩的好处

 女性背部按摩的好处,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也都加入了养生的行列,女性去做背部按摩对于养生的好处有很多,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促进作用。为大家分享女性背部按摩的好处。

女性背部按摩的好处1

  1、缓解疲劳

 因为背部的肌肉由于一些不良的姿势或是习惯所致,很容易使得背部肌肉处于一个“超负荷”运作状态,于是出现酸、痛、僵硬之感实属正常,而在对背部进行按揉的过程中,能很好的增强背部肌肉的力量,舒缓背部肌肉紧张状态,有效消除疲劳之感,缓解背部的压力感。

  2、调节气血

 背部处隐藏了很多重要的穴位和经络,其中在脊柱两侧的位置还是膀胱经的位置,所以当对背部进行按摩的时候,便能很好的对这些“沉睡”的穴位和经络产生良好的刺激,于是淤滞的气血也能得到纾解,对于调节气血的顺畅运行相当有益的。

 通过背部推拿的方式,可以按摩到背部的穴位,这样可以使身体对应的器官得到调整。按摩了穴位以后,身体的阳气可以被调动起来,同时经络也被疏通了,对气血运行都非常有好处。同时,这样可以使你的身体变得轻松,负担减少。在现在这个社会,人们都有非常多的压力,心理的负担其实是很大的。

 舒服的睡眠对一些人而言甚至是件有点奢侈的事情。所以通过背部推拿的方式,可以让身体得到疏解,从而使身心都变得轻松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失眠的问题就得以改善,不再因为心里承担了太多的`事情而焦虑,到睡觉的时候,心里想的事情少了,也就容易进入睡眠了。这就是女人做背部推拿的好处。

女性背部按摩的好处2

  1、按摩上背时

 可以刺激到主治肺部疾病的肺俞穴,主治心脏疾病的心俞穴,能宽胸理气的督俞穴,以及有理血、宽中和胃的膈俞穴。

  2、按摩下背部时

 可以刺激的主治肝脏疾病的肝俞穴,主治胆囊疾病的胆俞穴,键脾、和胃、化湿的脾俞穴等等。

  3、按摩左右肩胛

 刺激到的穴位,对治疗头部、面部疾病、颈椎病、肩周炎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按摩背的侧部

 也可以起到宽胸理气、治疗肋间疼痛的疾病;还可以尽量挺胸,肩胛向后,按摩颈肩部的大椎、风门等穴位,可以治疗颈椎病、颈肩综合症。

  保养背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适当晒背。

 在阳光合适的时候,晒一晒背部能够帮助通阳暖身,同时要注意避风。

  2、注意保暖。

 尤其是天气冷的时候,背部保暖很重要,可以在衣服里多加一件背心帮助保暖。

  3、经常搓背。

 用毛巾在背部来回搓动,可以帮助背部的血液循环,搓背有助于预防感冒,缓解腰酸背痛。

  4、用背撞墙。

 每天隔着墙大约20厘米的地方背对着墙,用适当的力量去撞墙,每次撞一百下,能够提升阳气,促进背部的血液循环。

女性背部按摩的好处3

  背部按摩手法

  一、初级背部按摩手法

 1、踝部:躺着,踝部上下运动。重复10次。

 2、脚跟:躺着,慢慢弯曲,伸直膝盖。重复10次。

 3、腹肌收缩:躺着,膝盖弯曲,手放在肋骨下方。缩紧腹部肌肉,并把肋骨压向背部。记得别凝气,支持5秒,放松。重复10次。

 4、靠墙半蹲:靠墙而立,脚向前移动12英寸,保持腹肌紧缩,同时慢慢弯曲膝盖到45度,支持5秒。慢慢回到站立姿势。重复10次。

 5、脚跟提高:站立,体重平均分配于双脚。慢慢提高脚跟,然后放下,重复10次。

  二、中级背部按摩手法

 一边膝盖弯向胸部-躺着,双膝盖弯曲。扶着大腿把膝盖移动到胸部。支持20秒,放松。每边重复5次。

  三、高级背部按摩手法

 1、臀部:靠床边躺着,把双膝拉向胸部。慢慢放下一只脚,保持膝盖弯曲,直到感觉臀部及大腿肌肉伸张。支持20秒,放松。每边重复5次。

 2、大腿内肌:躺着,双膝弯曲。把一只脚交叉于另一只脚。把对面的膝盖拉向胸部,直到臀部感到伸张。保持20秒。放松,每边重复5次。

 按摩能够让一个人的心情变得更加轻松,同时也能够减缓一下心理上的压力。在平时,对于工作劳累比较大的人来说,适量放松心情对于健康也是有一定的好处。千万不能够总是过于劳累,又经常熬夜,长期下来的话,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可以适量的去做一下体育锻炼活动,能够帮助提高身体免疫力。

导读『二十四节气灸』是在特定时令节气进行温灸以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它典型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因时致宜”的防治思想。同样的穴位不同的灸疗带给您丰富的养生保健方法,不要错过哦!

      古人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在养生方面,人体也要遵循自然规律,注意人体阴阳平衡。此时维持自身的阴阳平衡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般而言,“节气灸”只要使用得当,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在这风和日丽、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阳春三月,顺应节气施行助阳祛寒的“节气灸”,有的放矢,是一个简便又高效的方法。

      那么春分节气该如何养生,该艾灸哪些穴位呢?

春分节气养生保健要点:

      中医养生与大自然的季节变换密切相关,所以养生也要顺应此时的节气特点,要讲求平衡,以"和"为本,为一年健康打好基础。春分养生,重在养肝,因为春季与五脏的肝相应。除了应遵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大原则外,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因而春分养生,一要平抑肝阳;二要健脾益气;三要宣肺补肾。

一、平抑肝阳,协调平衡

    春分时节,艾灸养生需要注意阴阳平衡,艾灸风池穴可以配合惊蜇艾灸我们介绍的疏肝理气、滋阴柔肝的肝经原穴——太冲,一起按揉艾灸,一阴一阳,协调平衡。

风池穴。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因此,艾灸风池穴能够调动阳热之气,从而起到壮阳益气的效果。

定位: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简便取穴方法:采用俯卧或坐位,枕骨之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艾灸:在春分节气前后3天,采用温灸法施灸。

1艾灸前按压太冲穴、风池穴一分钟;

2点燃艾条,距穴位 2~3 cm处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温热;

3每次 10~2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 1 次,共7次。

二、健脾益气,补肾强筋

      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寒暑平分,此时身体更加敏感易激,所以我们尤其要注意脾胃方面的疾病。

肾俞,顾名思义是掌管着肾脏的穴位,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在体内对应着肾脏,是肾气转输、输注到背部表面的穴位,可益肾填精,强壮元阳。艾灸肾俞,还可加以搭配关元、中脘等穴调理脾胃。

定位: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

简便取穴方法:俯卧,神阙(肚脐)正对背部处旁开15寸。

艾灸:在春分节气前后3天,采用温灸法施灸。

1点燃艾条,距穴位 2~3 cm处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温热;

2每次 10~2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 1 次,共 7 次。

三、止咳定喘,宣肺补肾

      春分节气忽冷忽热,容易引发感冒,造成过敏性哮喘的反复发作。所以在春分之时,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要注意肺气的调护。定喘穴在此时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定喘穴属于经外奇穴。「定」,指安定或平定。「喘」指咳喘、哮喘。在春分之时,以定喘穴为主,配合巩固肺气的风门、肺俞,以及提升阳气的大椎、百会等穴位,能够起到预防哮喘发作、止咳平喘的效果。

定位:在脊柱区,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

简便取穴方法:坐位低头时,在脊柱区,当颈部最高的突起处下,旁开05寸。

艾灸:在春分节气前后3天,采用温灸法施灸。

1点燃艾条,距穴位 2~3 cm处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温热;

2每次 10~2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 1 次,共 7 次。

      春分时节,杨柳青青、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此时阴消阳长是春分节气的特征,我们更需要顺应天时,调节自身的能量,以预防疾病的发生。结合养生的食疗,以及穴位的艾灸、按揉、拔罐手法,更好地调节自身的阴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564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