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特效治疗28种

肩周炎特效治疗28种,第1张

肩周炎特效方法

下面是我搜集汇总的肩周炎特效疗法,当然并不全面,只是具有参考价值的个人经验汇总。

1奇穴---一针治愈肩周炎

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进针点位于内关上八寸,左右各一祖传的非常有效

2条山穴治肩周炎:一针海外扬名

92年,到新加坡的朋友家,正赶上朋友的大姨子来访她当时提到自己患肩周炎多年西医治疗不见成效我问她愿不愿意试一试针灸疗法她非常好奇,表示愿意试一试我让她抬高右臂看看她只抬到前胸上下就抬不上去了我当即取出一支六寸长的毫针,在她患侧腿上的条山穴刺进去由于针感强烈,病人大叫一声我让她再抬臂试试,她一下就抬到头顶部位在场的一片惊呼:神了!

条山穴既条口穴透承山,一针两穴

为什么条山穴能治肩周炎呢条口和承山一属足阳明胃经,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在肩部的走向路过缺盆而络督脉的大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肩部两穴经气上行同交于肩,所以治疗肩周炎有奇效

从古人的著作中也可发现,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重要论述《素问五常政大论》谓:“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灵枢终始篇》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功能运动的基本形式,所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微旨大论》)这样在治疗上就构成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凡是通过药物针灸下取以治疗上部病证,上取以治疗下部病症的方法都属于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之列它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依据人体经络脏腑及气机升降的调节机能而确立的法则,不同于通常按疾病部位而因势利导的方法

3肩周炎奇效穴

肩周炎病程较长虽可自愈但患者痛苦难当我治疗此病单取一穴我给命名为 肩周炎穴<自创>此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 取三寸针同侧取穴 针尖在胫腓骨之间游离滞针术捻针10分,以针感传至足底过电感为最佳, 嘱患者活动患肩 留针30分在患肩做些放松手法 基本一次就可痊愈

我临床使用很久了效果奇佳各位同人不妨试试另外此穴还对各种腰痛有很好得了效,只是手法稍有变动,治腰痛针尖向上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试试吧各位

4介绍本人多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一经验方法

现介绍本人多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一经验方法,虽不为我所创,但用之临床,其效确如创制者所言甚佳,我并在“百度”中搜索相关内容尚未发现有此报道

辽宁王艳春以临床摸索发现的肩陵穴[阴陵泉穴下九分处],治疗肩周炎有效率100%,治愈率967%首创效著前无记述,后有先赞奖美国有《屯间报》香港之《明报》均有报道,曾获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其法是:捻转提插,得气为要,活动关节最佳;以左治右,上病下取

个人体会:该法用于肩周炎初起者效果更好,轻者一次,重者不过三次,我一般留针15~30分钟,但必须配合活动患处关节有时遇有复发或顽固者,配合经验方肩周炎药酒方服用月余效果均很好

5肩胛部疼痛--速效治疗法

近期连续治疗六位肩胛部疼痛的患者,效果非常好,整理出来,请同道老师评议

一位患者疼痛四个多月,吃药,针刺,贴膏,拔罐不见好转,一位患者疼痛两年多,诸法皆治未能奏效,四位急性发作第二天治疗,其中一位到医院拍片诊断为颈椎增生,经医院医生在颈部推按治疗,疼痛加剧,导致颈不能活动我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按患侧胸前与肩胛对应部位的痛点,找到特痛点按5-10分钟;

2,按健侧尺泽穴5-10分钟

效果:点按胸前痛点,点到痛止(从阴引阳,不知对不对)尺泽属肺经,主气主节(我的理解)

急性发作患者均两次治愈,四个月患者三次治愈,两年患者五次不再疼痛(治后疼痛发作均较以前大大减轻)

6、阳陵泉痛点治肩周

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很多,有的方法我亲自试用过,确实有很神奇之处!比如在对侧下找阳陵泉的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病痛立减8成,这个实例是2周前刚治疗的一患肩周炎1年之久的病人,3次彻底治愈!

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穴,效验之果取此意吧,无论怎样治疗只要能更快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就是好方法

7、治疗肩痛的经验用穴

对于肩痛,个人喜欢使用对侧外踝直下的赤白肉际处,直刺05-1寸,再在同侧根据疼痛的部位加一针牵引针,比如太阳部位疼痛加后溪、太阴部位疼痛加鱼际、阳明部位加二间、少阳加中渚。疼痛时间久的可以加健侧董氏奇穴肾关(阴陵泉下2。5寸),针1-2寸。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肩,一般一次就可以见效。据本人观察,效果优于肩痛穴和条山穴,请朋友们试一试。

8、综合治疗肩周炎-----肩周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治疗手段]

1:肩三针加艾条温灸

2:TDP烤患处

3:推拿治疗

4:中药外敷 :川乌30 草乌30 肉桂30 干姜30 樟脑30 赤芍20 南星20 白芷20 甘松20 吴茱萸10 威灵仙50 细辛30 川芎15 玄参15

以上药打粉,高度醋调至糊状,用伤湿止痛膏固定。贴敷于肩峰部位,不超过24小时,有时皮肤敏感的人会有过敏现象,可嘱其在略痒时即行揭掉。一般一贴即见明显效果,每天一贴7天一疗程。

另外肌肉劳损、关节冷痛、扭伤24小时后此方均适用。

5:锻炼

(1)蝎子爬墙:让病员侧面面站立靠近墙壁,在墙壁上面一高度标志,以手指接触墙壁逐步向上移动,做肩外展上举动作,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逐日增加上臂外展度数。

也可在屋柱上装一滑车挂绳牵,一端系着患肢病员以健侧上肢向上向下牵拉另一端绳子,来帮助患侧肩关节的锻炼活动。

(2)耸肩 坐姿或立姿态双手叉腰,用力上下缩头耸肩,每次耸15下。每日2次

(3)下垂摆动练习:躯体前屈,使肩关节周围肌腱放松,双下肢自然下垂,然后做前后摆动练习(和左右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以肩关节有轻度疼痛不诱发肌肉痉挛为宜。

9、动态针刺法治疗原发性肩周炎50例

令患者抬臂寻找痛点,在痛点出现时保持抬臂状态不动,取28号、3寸毫针在痛点进针,沿三角肌肌纤维方向针刺,约刺入25寸左右,然后令患者重复使其出现疼痛的抬臂动作,反复这一动作不少于50次。当该痛点消失,新的痛点出现时,以同一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另患者侧卧,患肩在上,以同一型号的毫针针刺患侧肩髃、肩髎及其他可能出现的痛点。针毕,以电艾灸仪灸疗各痛点,留针30分钟。最后,在痛点行拔罐治疗10分钟,治疗5次后统计疗效。

疗效观察:50例病人中,痊愈(患肩随意各方向活动时无痛点出现)32例,占64%(其中,经1次治疗即获痊愈者13例,经2次治疗痊愈者17例,经3次治疗痊愈者2例);显效(患肩活动时疼痛轻微,可以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肩夜间疼痛消失)12例,占24%;有效(患肩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减轻)6例,占12%;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0例。总有效率100%。

10、肩周炎一针灵

肩周炎引起的肩关节粘连,可用丹参注射液20ml,找出痛点(一般在肩关节处),进针得气后,注入即可。

作用:丹参活血化淤,大量液体进入肩关节,其张力可使粘连松解,起液体针刀作用。

副作用:注射后,一般二--三天内疼痛,可在注射后给于止痛药口服。 我自己做了近百例,只有十例左右因注射过程中的胀痛而放弃这种疗法。

11、刺血拨罐治疗肩周炎

1、 取穴,尺泽,曲池,曲泽任选一穴

2、 选择穴位周围有於血现象的静脉血管,局部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刺入静脉血管壁,即流出5――10毫升暗紫色於血,出血量和病情,体质有关,血止拨罐五分钟,去罐后用盐水棉球擦洗针孔血迹,十天后可行第二次。

3、 部分病人一次治疗即可恢复或明显改善,多数病人经二三次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

我的手法是,一先在患肢的尺泽或曲泽刺小静脉再拔罐,约十分钟后起罐,也可视出血量的多少起罐。二针刺中平穴。三从肩至手慢慢先分筋再理筋,同时用泻法摇针。四再揉肩颈部穴位。整个操作过程约四十分钟,基本上一次即有明显效果。

我的治疗办法:先在最痛点结节处用07的粗针深刺到骨膜为止快速提插抖探后出针然后拔火罐令其出血少许。 大的结节可刺2-3针。再辩证取穴进行针灸治疗 一般2-3次后 症状减去大半 然后令其配合运动疗法和温和性的针灸调治输通10-15天即能恢复活动功能!!

在患者的尺泽,大椎,及啊是穴,拔罐后用梅花针轻叩见有微血时再在此处拔罐见有淤血出起罐擦净,继续拔见有颗颗黄豆 大水珠时起罐,不愈3天后在重复此术100%有效,80%可愈当然,治疗前后的消毒不可缺少

12、肩周炎一些特效穴

针灸治疗肩周炎总原则是辨证治疗与循经治疗相结合,但是一些特效穴位也不容忽视。

1,鱼际、外关:对于肩胛内沿疼痛、外展障碍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

2,阳陵泉、三里下(足三里下1寸,胃经穴):疼痛部位以肩胛外侧为主,胳膊内收障碍效佳;

3,听宫、养老:对于胳膊不能抬高者效佳。

以上穴位在针刺时可以让患者轻轻活动患肢外旋、内收、抬举,有的患者当场可以见效,或者疼痛减轻或者活动范围略有扩大。曾经以这三组穴位为主治疗一位50岁的肩周炎患者(病史1年,多方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每次取穴不过5处,针刺11次,病情缓解一大半。

13、平衡针灸重点穴位肩痛穴-----肩周炎效穴

肩痛穴是平衡针灸学中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最理想的一个穴位,临床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

14、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

维生素B12注射液05ug、地塞米松针5mg、天宗穴注射,二天一次、五次一疗程。效果特好。

15、锋钩针治疗肩背部肌肉筋膜炎

患者女56岁 肩背疼2个多月近来咳嗽是疼痛加重,曾服解热镇疼药疗效欠佳。因夏季炎热恣意纳凉而得,查体:胸6-7-8 椎旁有明显条索并压疼。

诊断: 背部肌肉筋膜炎 给与锋钩针治疗

治疗:将锋钩针浸泡入碘伏液10分钟后备用。穴位碘伏消毒后, 找准压疼点,左手食、中指绷紧所刺皮肤,右手拇、食、中三指呈持笔式紧捏针柄,针尖迅速垂直刺入皮下(深度视患者胖瘦及穴位部位而定),随后上下提动针柄,听到有皮下纤维被割断的嚓嚓声后,患者感觉酸麻胀重,然后翻转针刃按摩患部2分钟使患者的针感持续一段时间并且自我感觉局部发热。随即针尖顺原针孔出针,干棉球压迫5分钟,创可贴保护。术后 三天回访,诸证消失,感觉很轻松。

其实锋钩针割治最主要的不是划割筋膜重点在按摩! 肩背部的肌肉筋膜炎是局部肌肉浸没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因为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所造成,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致使筋膜增厚炎症渗出刺激使筋膜痉挛,筋膜室压力增高,造成局部微循环障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锋钩针 可以将筋膜划开使其对内部肌肉的压力释放,局部的锋钩针背按摩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带走至疼物质,进而是疼痛迅速缓解,并逐渐痊愈。

16、其他几种肩痛

说一个冈上肌损伤,诊断并不难主要就是肩外展 60__120度范围内疼痛,大结节处压痛最明显。

治疗 :在秉风穴上1CM处有一压痛点触之酸沉用力按压则肩外展痛大减甚至不痛了,在此穴针刺一分钟再活动基本无障碍了, 在此穴留针2天或当归2ML封闭,效果OK,治疗三次基本痊愈了

各位如有兴趣我想说说我其他经验都是单穴或双穴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痛,取法简单但止痛非常快 可以达到进针痛止

我就再整一个肱二头肌肌腱炎, 分长头和短头两种

治疗单取侠白穴 正中左右三个方向按压 疼痛最明显出进针,瞩患者活动患肩可见疼痛当时缓解,留针30分后在穴位上当归封闭,2次搞定肱二头肌肌腱炎

我再整一个肩峰下滑囊炎,

治疗:

1巨骨穴向肩井方向斜刺15寸强刺激30分,

2天宗穴用传甲热手法,直到整个肩都热起来停 隔5分钟行针一次胳膊外展活动大约3__5次搞定肩峰下滑囊炎注意保暖夏天治疗效果最好.各位用一下.

肩峰下滑囊炎:

1,找准痛点,

2, 3到4寸针, 找好角度与深度,刺中时患者有明显感觉, 停手法,针尾加灸3~5壮多可一次而愈

17、我一般是这样治疗肩周炎的

初期已阿是穴局部封闭。再已重手法按揉阿是穴3-4分钟。中后期部封闭配合针刀松解治疗。具体治疗点是:以阿是穴为主。后伸困难者以肱二头肌长头腱和喙突为治疗点。平伸上举困难以三角肌滑囊和岗上肌为主。肩部疼痛剧烈的配合肩胛上神经阻滞和腋神经阻滞。平时让病人注意功能锻炼。避免受凉。一般两到四次可收到理想效果。感兴趣者不妨一试

肩臂抬举不利,肱二头肌腱炎患者,可在肩头正中略前方,肩头略下方有痛点,以点揉法,指刮法,治十分钟,再配合肩周围的揉拿松解肌肉,效果不错。

经常碰到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急性发作的病人,采用以下方法,屡试不爽:取中平穴(健侧,经验效穴),偱经取患侧尺泽、鱼际,阿是穴处给以改良枝川液10ml穴位注射。远部、偱经、局部取穴结合,中西结合,再加上患肩制动(尤为重要),1-3次便能解决痛苦。

18、我说一下我的诊断与治疗

1肩胛提肌损伤症状;颈部活动受限和肩部以及肘关节以上疼痛或麻木

2冈上肌损伤症状;肩部以及肘关节以上疼痛或麻木,平抬上臂受限

3冈下肌损伤肩部和上臂以及手指麻木疼痛

4肱二头肌腱鞘炎平举90度-120度疼痛在往上举不痛

5喙突肌损伤后伸受限

6三角肌损伤平举后伸前抬都受限

7大圆肌小圆肌损伤整个上肢疼痛或麻木

我以上说的是临床常见能引起上肢病变的肌肉有时候一个肩部疼痛合并好几块肌肉,大家要详细的查啊

我还想说的就是肩周炎必须是6块肌肉都挛缩注意(痉挛和挛缩)不一样,以及整个肩部都受限才可诊断为肩周炎

治疗:

如果是12块肌肉痉挛发病在2周以内的在肌肉的起止点做治疗推拿针灸外敷针刀什么都可以我长用的是强刺激推拿和走罐法,一般一次治愈

如果形成肩周炎用银制针在冈下肌和大小棱形肌治疗加上神经阻制然后被动牵引提拉有很好的疗效

我提醒大家的是在急性期不要在局部用运多种疗法刺激一块肌肉不然会加重病情的,一般3到5天治疗一次就可以了

19、治疗肩周炎我的方法是针灸为主结合推拿药物外敷

针灸取肩三针,天宗,肩背穴局部阿是穴加电针密波10分钟,后该为疏密波20分钟TDP30分钟起针

外敷药物可为生川乌,生草乌川芎等份研末酒调外敷

推拿隔日一次

肩背穴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4--5厘米处。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 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麻胀为宜。

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带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 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 颈肩综合征。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 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

按语: 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诀: 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颈肩筋膜综合征,偏瘫癫痫癔症分。

20、透刺法

肩周炎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这是本病之特点。早期针刺效果好,很快可治愈。后期因肩关节粘连,针刺推拿都不易收效。

我的方法:采用银针从肩髑进针,经关节囊透极泉,深达粘连组织将之松解,然后行抬肩扳法,将粘连组织彻底松解开,大多一次即可。

21、我一般采用局部注射+口服中药

注射液配方:当归注射液2ml+2mg氟美松+vb12注射液250ug+05%布比卡因4ml+注射用水2ml

中药:羌活10 、防风5、白芷15g、葛根15g、土元5g、红花10g、木瓜15g、伸筋草15g、艾叶5g、丹参15g、鸡血藤15g 5付,水煎服。

22、 治别的不敢说有什么绝招,但治肩周炎是我们家拿手的,我父亲在家给人治疗时一般都是选取肩三针:肩贞、肩髎、肩髃外加阿是穴(因为一般疼痛处都有条索状筋变,痛则不通属经络不通之证),外加肩井、天宗、手三里和曲池,这些穴位可分几次来取用,也可同时取用,治疗中三次以后加用电针效果更好(三次以前由于有些患者怵针,等三次以后逐渐有所适应可以逐渐加强刺激量,用电针)电针主要连在主穴上如肩三针、天宗、手三里等穴为主,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肩周炎又称冷冻肩,遇冷则加重,我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天凉时温度条件不是很好时容易受凉所以一般都加红外线灯及一些活血的中药汤剂局部热敷,再就是我发现一个规律:患病时间同样长的肩周炎在夏天的治愈时间要比在冬天的治愈时间要短近一半,而且受暖温度的影响也不会造成加重的可能。

23、我把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学习时所得的一个方法说出来吧

申明一下,这是谢秀坤老中医的经验,不治粘连,专治肩胛痛,是一个奇穴"前阴会",男性在阴茎根上方五分处,扎针要轻柔,女性在耻骨联合下缘处。

24、颈肩综合征

我的理解肩周炎多是合并颈肌损伤患侧斜方肌强直椎体生理曲度改变致颈肩综合症,临床我多是采用中药透敷,手法按揉,针灸治疗;药敷以温经散寒,祛风止痛,舒经活络重用生川,草乌,细辛,路路通,乳香,没药等;手法以放松患侧斜方肌,三至五次后纠正椎体旋转,偏斜,变直,肩周抚摩,痛点点按,风池,颈部夹脊,肩井,肩髃,肩髎,肩贞,天宗,曲池,三至五次后施用制腋抻腕,托肘摇肩辐度逐渐加大,至大鹏展翅为效佳;

针灸以上述穴位为主并配以同侧悬钟,针感放射到头颈部效果最佳;早期嘱病人做爬墙活动,康复期以单杠拨伸为主,对患者整条脊柱都有不可预料的收获,且主张肩病寻颈。

25、加用六味地黄丸

我的经验:对早期患者,病程较短,以无菌性炎症为主,粘连不明显,疼痛明显无功能障碍者,采用2%利多卡因3ML曲安奈德40MGVITB12,500UG肌生注射液4ML亚甲兰002ML局部压痛点注射,配合复方骨仙膏N贴贴于各压痛点(次膏组方偶已发在本论坛),1~3次搞定!

对后期患者,粘连较重,关节功能受限,除上述治疗外,还要适当加大局麻药用量,再加针刀和手法松解!一次明显见轻,很少超过3次

还有,对50岁左右的患者要配合口服六味地黄丸,它是调节内分泌的优秀药物,肩周炎多发病于尤其是50岁左右更年期中老年人,为什麽叫50肩呢就因为与内分泌有一定关系,调节内分泌至关重要!对了,也可以用点甲基睾丸素5MG/日或乙烯雌酚05MG/日

常见压痛点:喙突,大小结节,间沟结节,岗上下窝,肩胛骨脊柱缘,喙肱韧带,三角肌,肩胛上N投影,大小圆肌,周围滑囊,肱二头肌长头,最后一定不要忘了颈椎是否有压痛,一些久治不愈的肩周炎要考虑颈椎的问题!!

26 我的治法是:

先在患侧天宗穴穿胛刺,(即先向大椎穴方向,再退出向肩禺方向刺去,根据病情加以适当的补泻手法虚则补,实则泻)不留针

次在中渚穴(对侧)以强刺激手法不留针

后针条口(对侧)留针二十分钟一般三至五天即愈

27、我学的是广东靳老的靳三针

可以用肩三针来治疗,如下:

位置: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

针法:针尖与穴位成90°角、直刺08—1寸。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针灸并用效果较好

27 肩周炎的封闭疗法

一、肌间沟神经阻滞注射

A液:

选肌肩沟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7号输液针前部分从接头处取下,接上10ml装有A液的注射器。穿刺使患者肩部及前臂有麻木胀痛的感觉后回抽有无回血及脑积液,固定针头,注入A液,边注边回抽,完毕后轻柔注射部位数次,贴上无菌邦迪。

肌间沟阻滞注射主要是营养上肢神经。

二、关节腔冲洗,玻璃酸钠注射.

B液:2%利多卡因 3ml

C液:

选肩关节和肘关节炎内侧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穿刺成功后有积液者抽尽,保留针头,注入B液,再全部抽出,如此反复几次,保留针头,注入C液。完毕后被动轻旋肩关节和被动曲伸肘关节数次。

关节内冲洗可有效消除腔内无菌性炎症,清除关节退变所产生的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至痛因子,调节关节内渗透压;玻璃酸钠可以改变关节腔内关节液的流变状态,增加对关节的润滑,保护关节软骨,钝化感受器对刺激的敏感性,减轻疼痛,诱导内源性透明质酸钠的产生,而达到抑制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三、关节外围压痛点营养镇痛液注射,刃针松解。

寻找关节周围敏感压痛点,一般集中在肱骨头和尺骨鹰嘴四周,内外侧韧带,肱三、四头肌下段、肩锁关节等位置,作好标记,常规消毒,每点注入上述药液3~5ml左右,用刃针原针眼进针,直达肌层或骨面,针刃方向与肌纤维平行纵向切割数下,纵向摆动,横向摆动数下,针下有松动感时出针。贴创可帖。.

压痛点注射营养镇痛液,可消除因关节退变而造成的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刃针疗法是针刀的延续,可有效松解病变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粘连,减压和解除痉挛。    

特别提醒:注意患者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8、治疗肩痛症的一点体会

近来几例肩痛病例以慢性劳损引起的急、慢性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症为主。疗效较满意,体会如下:

一、手法除常规松解长头腱(按、揉、弹拨)外,点揉云门、气户,特别是气户附近的纤维粘连感如能迅速消除,则疗效甚捷;

二、松解胸大肌、胸小肌为必要步骤。往往因炎症浸润或疼痛牵涉而有该处肌肉痉挛。解除痉挛可有效改善局部气血运行;

三、针灸以刺痛点为主,须注意深度,过浅不易起效,过深(如及骨)则多引起强烈反应(后遗痛等)。[按:此为当时体会,今日观之又有不同。针道深奥,尚须琢磨];

四、对痛点固定不移者,可酌加拔罐或走罐,以放出瘀血为佳。反之,无瘀者,放血徒伤其筋!慎之;

五、牵引等活动关节类手法须酌情使用。对体质壮实者,可边牵摇,边按揉局部,加速粘连松解。对不耐痛之体质瘦弱或虽肥而肉薄者,勉力为之,多徒增其苦。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及治疗方法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在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中较常见。膝关节无论是伸直位或屈曲位,强迫小腿外展的暴力,使膝关节突然外翻,即可引起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微屈时,暴力直接作用于膝外侧,也可引起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关节囊韧带中部断裂时,常合并内侧半月板边缘撕裂,或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如果三者同时存在,即成为所谓奥多诺休三联征,使膝关节的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若膝内侧副韧带从股骨上撕脱,附着处的骨膜被掀起,骨膜下血肿将产伤肌化,形成骨刺、骨针或骨斑,则被称为佩利格尼林-施蒂达病。

临床表现和诊断

有明显的小腿外展,外旋的受伤史。膝内侧疼痛、肿胀、皮下淤血。部分断裂时,走路疼痛,能完成日常活动;如果损伤严重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则疼痛剧烈,患肢不能负重而丧失功能。浮髌试验阳性。韧带紧张试验阳性。膝关节外翻应力试验阳性。

治疗

(1) 急救处理

在受伤现场进行及时的局部制动、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是十分必要的。

(2) 推拿手法

可指针血海、阳陵泉、阴陵泉、委中、太冲、足三里等穴,强刺激按压1分钟;提弹膝后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缓慢做膝屈伸活动数次。在韧带附着处手法刺激不宜过多,以防局部钙化或骨化加重,形成佩利格尼林-施蒂达病。

(3) 药物治疗

早期可用新伤药加大黄、黄柏、五灵脂等外敷,内服三七散。中后期可内服强筋丸。

(4)针灸治疗

早期,阿是穴、阴陵泉(同侧),快针。后取尺泽(对侧),留针加患肢运动15分钟。1日1次,治疗6次左右。中后期。阿是穴温针,配对侧尺泽加运动患肢15分钟。间日一次,治疗10次左右。

(5)功能锻炼

伤后1-2日可在粘膏支持带保护下开始练习。方法有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5分钟;直腿抬高练习,采用10次最大符合量的重量,抬腿10次;等长伸膝练习15次。

(6)手术治疗

一、损伤概述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一般出现在体育运动中,橄榄球、篮球、足球、滑雪等项目尤其多见。除了膝关节与他人碰撞致伤外,78%的ACL损伤为非接触性,常发生于落地、急停及暴力扭转等动作。足球运动中,移位防守以及奔跑中踢球相对危险;篮球运动中,侧跳转身以及单腿落地相对危险;在滑雪运动中滑雪板前端受阻时,膝关节外翻旋转,是较为典型的ACL非接触性损伤机制。

急性损伤者多有膝关节肿胀,主要为关节积血所致,一般可在伤后数分钟至3小时内发生。急性膝关节损伤(排除骨折者),出现膝关节积血者70%存在ACL损伤。

ACL损伤合并半月板撕裂的发生率在60%左右,随着ACL损伤后病程的延长,半月板损伤比率和严重程度相应增加,一些半月板在刚刚损伤时可以缝合,但是随着撕裂瓣反复磨损、变性或撕裂瓣本身再撕裂,会导致半月板部分切除或者切除的比例上升。有时半月板发生“桶柄样撕裂”(也叫“提篮损伤”),其撕裂瓣移位至髁间窝下方,使膝关节出现交锁症状,患者主诉关节“卡住”,关节弹性固定于某一角度或表现为伸直、过屈受限。若合并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可在损伤的侧副韧带处出现肿痛。内侧副韧带损伤又多表现为股骨内上髁(内侧副韧带的附着点)的表面肿胀、压痛或(和)胫骨结节内侧的压痛。

二、ACL损伤的基础知识:病因预防、症状及相关检查

1病因及预防

一般外伤性疾患很少讲病因,原因很简单:病因就是外伤!但是,运动医学的理念不能仅仅聚焦在ACL损伤后的治疗,还应该着眼其损伤的预防。在生物学技术、材料技术与临床手术完美结合之前,重建的韧带都不可能宛如天然!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还是尽量从损伤机制入手。因为让运动员拥有一根正常的ACL远比给他重建一个要有意义的多!

从ACL致伤过程可以看出,ACL非接触性损伤时有下列因素:

① 单腿落地,全足着地固定住胫骨。

② 膝关节小角度屈曲。

③ 膝关节发生外翻。

④ 股四头肌发力时,腘绳肌(主要是股二头肌)未发生有效对抗,致使胫骨过度前移。

因此,ACL非接触性损伤的预防措施:

① 训练运动员在落地时必须有足够的前足支撑时间,大于40ms,这样胫骨会在“可能致伤时间内”随股骨移动,避免过度旋转和过度前移。

② 训练运动员相对大屈膝角度着地,并控制外翻。

③ 训练运动员的腘绳肌(主要是股二头肌)力量,使之与股四头肌有效对抗。

当然,ACL损伤的预防仍然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2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分为三类:

①ACL的专有损伤症状,这一点在下面详细讲述。

②合并半月板、软骨或者其它韧带损伤时,可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弹响、交锁或者相应韧带的特有表现(请见“一、ACL损伤概述”)。

③膝关节非正常状态表现,大部分患者可有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尤其表现为股四头肌的萎缩。

ACL损伤的急性期症状:

①膝关节疼痛,位于关节内部,患者可因膝关节剧烈疼痛而不敢活动,部分患者疼痛轻微可行走甚至可继续小量运动。

②膝关节肿胀,一般发生于膝关节扭伤的数分钟至3小时内。

③膝关节伸直受限,ACL断裂后韧带残端翻转至髁间窝前方产生炎症刺激。部分患者因半月板损伤可致伸直或屈曲受限。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有时也表现为伸直受限。

④膝关节不稳,部分患者在伤时感觉到膝关节内错动一下(有的会闻及伴随响声),伤后1-2周左右在恢复行走时即开始感觉膝关节有晃动感。

⑤膝关节活动度受限,多因创伤性滑膜炎导致膝关节肿胀和疼痛引起。

ACL损伤超过6周属陈旧性,陈旧性ACL断裂多有不稳症状,不稳表现为下列3种程度:

①严重不稳:ACL合并膝关节肌肉代偿差导致,表现为日常生活中行走或慢跑时即可感觉到膝关节有错动感,这种错动感一般表现为膝关节的股骨和胫骨的左右错动。

②中度不稳:ACL断裂合并肌肉适度代偿,表现为不敢加速快跑,快跑时不敢急停、急转。

③轻度不稳:ACL断裂合并肌肉较好代偿,表现为可从事一般的运动,患者可以跑动,带球,但是比赛中的一些动作如跳起单足落地、以患侧下肢支撑用健侧足射门等动作不能完成,或者完成时需要一个反应时间(运动能力下降)。

不论患者表现为哪种不稳,膝关节在运动或生活中易反复扭伤也是ACL断裂的标志性临床表现。

3临床检查

①体格检查,也称之为查体。

一般有三个手法:

屈膝90°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 ADT)。患者平躺,屈膝90°,双足底平放于床面,检查者坐在患者足面,向前拉胫骨,如有移位则提示ACL损伤。需要注意的是,查体前应该先观察胫骨结节是否塌陷,先查后抽屉试验以防漏诊后交叉韧带损伤。

Lachman试验。患者平躺,屈膝20°-30°,检查者以左手握住右膝大腿远端,右手握住右膝小腿近端,将小腿向前平拉,如有松弛则提示ACL损伤。此试验强调抵抗感(endpoint),即向前提拉小腿近端时,正常的ACL会阻止胫骨过度前移,此时右手会感觉小腿突然被拽住。ACL完全断裂患者自然没有抵抗感,部分断裂患者或者韧带断端有粘连时可能会感觉到抵抗,但弱,与正常抵抗感不同。

轴移试验(pivot shift test,PST)。检查者使小腿内旋外翻,附加轴向应力,将膝关节由伸直向屈曲活动。ACL断裂的患者在膝关节伸直时胫骨相对于股骨在正常位置;轻度屈曲时,胫骨向前半脱位(此时不易察觉);继续屈曲至30°左右,胫骨复位,貌似股骨“向前半脱位”(此时易观察)。作者认为,ACL损伤最有效的查体是Lachman试验,对于不典型的患者,可在屈膝20°-30°甚至到40°检查,体会抵抗感和松弛程度。部分患者可出现ADT假阴性。至于PST,一方面阴性率较高(患者稍有紧张即不便检查);另一方面是小负荷模拟损伤动作,部分患者会有不适,一般为术后评价效果的检测手段。

②X片检查。对于膝关节扭伤合并肿胀或不适的患者,临床医生一般会建议做X线检查。当然,绝大部分ACL损伤的患者的膝关节X片会表现为正常。部分合并有外侧关节囊胫骨端撕脱骨折的患者可以看到Segond骨折,此骨折是ACL损伤的特有征象。

③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ACL断裂的诊断不难,有经验的运动创伤专科医生仅靠查体即可诊断绝大部分此类损伤。如果医生考虑ACL断裂,一般会建议患者行MRI检查。ACL损伤的MRI征象有两种:⑴直接征象。MRI片上可以见到ACL实质部或者近上止点处撕裂。⑵间接征象。股骨外髁及外侧胫骨平台后缘骨挫伤(请见“非接触性ACL损伤机制”)。

MRI检查的目的在于:

1确诊ACL损伤,为手术治疗提供诊断证据。部分陈旧ACL损伤,因其上止点粘连于髁间窝侧壁等部位,有时会给医生查体造成假象,容易误诊为未断或部分断裂,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这种情况。

2有无关节软骨、半月板等其它膝关节结构的损伤,在手术之前做好充分准备。

必须说明的是,不同级别的MRI的成像效果不同,不同拍摄者的成像水平有差异,不同水平的放射科医生阅片结果不一,所以建议患者到门诊就诊或者在网上咨询时直接提供MRI而不是报告。

三、ACL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

ACL断裂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即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目前的主流技术仍然是用自体腘绳肌腱作移植物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技术成熟,临床效果可靠。重建手术所用自体腘绳肌腱是大腿内侧的两根肌腱: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肌腱取全长、全段),手术医生用一个长约3cm的小切口即可完成取腱。重建ACL需要在胫骨和股骨上钻制骨道,然后将肌腱移植入关节腔及两端的骨道以代替ACL,肌腱在骨道的两端用内固定装置固定。这种固定装置根据手术的需要采用,一般为可吸收钉和金属钉联合固定。内固定是否要取出主要取决于内固定的部位有无异物反应,术后内固定部位没有疼痛等可不必再次手术取出。术后患者一般休息3-4周可根据医生建议重返办公室工作。康复程序顺利的患者,术后1月拄拐行走,2月脱拐,3月去夹板正常行走,4-5月慢跑,术后半年一般的体育运动和快跑,术后10-12月对抗性的体育运动。

部分患者会关心单束和双束临床效果的差别,这一点在临床上仍然存在争议,原来坚持单束的现在还在坚持,原来主张双束的现在分为两类:一类仍然在孜孜以求,一类回归单束技术。在能够说服的临床证据出现之前,我院目前只做单束重建。

四、ACL重建手术指征及时机

年轻患者确诊ACL损伤后,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均需接受ACL重建手术:①膝关节反复扭伤。

②有膝关节不稳感(请见“ACL损伤的临床症状”之关于不稳的分级)。

③合并膝关节半月板或其它重要稳定结构损伤。④有明确膝关节软骨损伤需要修复者。

不需要韧带重建手术治疗的病人:

①无上述手术指征,且无关节不稳。

②韧带断裂多年,软骨损伤非常严重,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其它治疗措施。

重建手术时机:

①单纯ACL断裂患者,急性期过后,关节基本消肿、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后即可接受手术。如果暂时不能手术,在急性期后应该去掉制动性支具,恢复正常行走,勤练肌力,以防肌肉萎缩。

②合并可缝合的半月板损伤或需要修复的软骨损伤(医生判断),急性期过后尽早手术,以争取半月板或软骨的修复机会,最好不要超过3个月。

③第二点中,如果有交锁症状,争取在3周内手术,以防止术后关节功能锻炼困难。

④合并有需要缝合的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好在2周内手术,过了急性期,上述韧带基本无法缝合,额外重建的效果不如缝合,且创伤、花费都要更大。

五、ACL损伤的特殊病例

1或许可以保守治疗的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相当少的一部分患者ACL断裂后因肌肉代偿等种种因素,临床上没有不稳的症状。临床医生面对此类患者时,须慎重选择ACL重建手术。另外,笔者门诊有4例患者急性ACL损伤表现为滑膜内撕裂,MRI上表现为韧带整体肿胀,但断端对位尚可,试行保守治疗。这4例患者在保守后半年左右重返运动,膝关节稳定性好,其中接受了MRI检查的患者ACL形态基本正常。只是病例较少,不能说明全部。伤后保守治疗6周左右,患者即可屈膝至正常,此时通过查体等可判断韧带有无愈合,若无愈合倾向,可选择手术治疗,不耽误手术时机。保守治疗期间有夹板保护,患膝也不会发生继发损伤。

2青少年ACL重建

部分青少年骨骺未闭,手术中钻制骨道穿过骺板在理论上可能会影响骨的生长。但是,如果青少年ACL断裂不手术,等到生长发育期完成后再手术,膝关节会不可避免的发生退变,还会导致半月板撕裂等并发症,等待时间越长的,这种并发症越严重。

实际上,下列情况行ACL重建据文献报道不会影响生长发育:

①Tanner分期在3期以上。

②胫骨舌状骨骺后方及股骨远端有部分闭合者。

③移植物直径在7mm及以下。

重建时应注意:

①重建所用骨块(骨腱骨病例)最好放置在骨骺近端。

②门形钉不要横跨骨骺。

③重建韧带不可过紧固定。

当然,医生和相关患者还是应该对此方面的生长发育影响有心理准备,报道的发生率低并不意味着绝无影响。

3 “没有症状的患者”

部分患者因膝关节不稳症状不典型,即不稳分级中的3级,加之膝关节无明显疼痛(一般在急性期过后半年到1年以内,临床上也有部分病例在10-16年以上才有症状),认为自己没有必要治疗。其实这是不对的。作者有几个病例,ACL断裂后可以进行一般性运动,只是感觉运动功能有所下降,伤后数年行韧带重建手术,发现髁间窝已经增生狭窄、骨赘形成,髌股关节软骨损伤严重,半月板损伤后自行磨损成形(这是导致其症状不明显的原因之一)。此时重建的手术效果远不如及时重建,而且极有可能丧失半月板缝合及软骨修复的机会。

六、重建手术的相关问题

1术前准备

ACL急性损伤,如果肿胀,应用厚棉垫对受伤的膝关节及近端、远端10cm左右区域进行加压包扎;部分明显肿胀患者,应由医生决定是否穿刺抽出部分积血后再加压包扎。休息3-4天后,应积极进行功能练习,应该尽量在手术前将膝关节的伸直和屈膝功能练习到正常,否则,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练习会相对困难。在确诊ACL断裂后等待手术床位期间,除了功能练习和肌力练习外,需要保护好膝关节(急性期戴夹板,急性期过后戴护膝),避免长时间的行走及体育运动,以免因膝关节不稳而产生继发损伤。另外注意避免患上感冒、腹泻等感染性疾患,保护好膝关节皮肤,防止蚊虫叮咬及抓挠破损。

2ACL手术费用

目前,住院费用一般在25,000-35,00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合并半月板缝合手术,因自费材料的原因,费用会有所增加。

3ACL手术的风险

我们经常跟患者交代的就是术后感染风险。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14~170%,我所回顾了3638例ACL重建患者,术后感染为16例,比率为044%。关节强直和粘连通常是由于术后康复不及时、不正确造成的,ACL重建术后第1天就要开始压直练习,术后第4-7天就应该进行关节屈伸练习,伸屈有困难要及时就诊,术后一个月屈膝不足90°一定要取得医生的帮助。此外,要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如果伤后老是卧床不动,会发生严重的深静脉血拴形成,导致生命危险。

4ACL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

①术后常见症状

⑴后方疼痛

现在ACL重建的主流技术是用自体腘绳肌腱。术后的这种疼痛一般为取腱时取腱器造成皮下组织、深筋膜等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疼痛。此类疼痛一般持续至术后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没有此类疼痛。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渗至皮下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疼痛。患者可以自己观察,若看到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的皮下有淤血(可以用热毛巾热敷,每天2-3次,每次5分钟),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肿胀,就是正常现象。

⑵体温升高

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内,持续不过4天,一般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或体温尽管在375℃左右但持续时间大于4天,要警惕术后感染或呼吸道等感染,需尽快就医。

⑶关节肿胀

ACL重建术后膝关节一般都会有肿胀,因软骨等损伤的程度不同,肿胀的程度也不一样。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甚至持续数年膝关节间歇性肿胀的患者也有。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膝关节肿胀一般为积液引起,若感觉膝关节肿胀很明显、张力很大(有时会伴有体温升高),应看门诊,由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等。3个月以内的轻度肿胀,若正在进行膝关节屈膝等角度康复,可加强冰敷(详见后述)。若膝关节活动度已经恢复,可以外用关节洗药、口服扶他林等进行消炎,同时加强膝关节肌力练习(详见后述)。

⑷内踝瘀血

重建ACL取腱处或者骨道口会有少量出血,出血量若在20-30ml以上则不能在其附近吸收。不能吸收的出血会沿着皮下与深筋膜之间的间隙向下流之内踝处停留,慢慢渗出,在皮下形成青紫等淤血的表现,按之有轻度疼痛。这种现象一般在术后7-10天出现,持续3-4周。有时淤血也会在胫骨前方或者表现为胫骨前方的肿胀等,可局部热敷(前述热毛巾法)、加强踝泵练习,促进其吸收。

⑸皮肤麻木

这种麻木的特殊区域是取腱切口的前下外侧或者小腿内侧,其它区域麻木需就医。此类皮肤麻木的原因为取腘绳肌腱时隐神经损伤,有临床研究认为取腱时用斜切口可以减少隐神经的损伤,但仍不能有效避免。这种麻木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会引起轻度不适或恐慌。大部分麻木感在术后3个月-6个月恢复,恢复初期可有局部皮肤的虫咬感或者发痒的感觉,不必担心;有的要延续到术后1年左右才可恢复。

⑹行走不利

所谓行走不利即是行走时有“瘸”的现象。一般多见于术后膝关节伸直受限,术后早期有些患者往往注重于屈膝练习,伸直往往差3-5°,这样患者在行走时患膝会“拖后腿”,造成瘸的现象。这种情况应该到门诊找手术医生,由医生除外其它导致膝关节伸直受限的原因后及时加强伸直练习,不能耽误。还有两种情况:一是患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解决方法是加强力量练习。二是合并软骨修复、半月板缝合等手术,负重行走较一般重建手术延后,解决方法是适当增加行走时间,找双下肢平衡的感觉。

行走不利的另外一个常见现象是膝关节屈伸时灵活度不够,这种情形一般在术后6-8周左右膝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后表现尤其明显,与患者此时的期望值较高有关。正常的灵活度不够一般在活动后会有好转,术后5个月左右时,膝关节的灵活度一般会完全恢复正常。

②康复时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⑴支具佩带

夹板(支具)的使用一般需严格按照康复要求进行,第一个月24小时佩带,第二个月晚上睡觉时可拆下,第三个月出门行走时需佩带。有些膝关节肌肉力量较好的患者,应由医生决定是否提前结束夹板的使用。夹板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膝关节的稳定,保护重建韧带,避免使其受到过度牵拉;当然,保护过度了,膝关节肌肉就会萎缩,这两者之间的权衡须与医生商讨。

佩带支具的常见问题是“下坠”。解决的经验来自患者:用一折叠毛巾包绕内踝上方一周,然后将最下方的尼龙搭扣在毛巾上裹紧,依次从下往上系紧尼龙搭扣。

⑵屈膝练习

屈膝时会产生疼痛,因人而异。严格按照康复程序练习的患者,一般不会有问题。同时行半月板缝合、内侧副韧带等膝关节其它稳定结构修复手术的患者,屈膝会有一些困难,疼痛的程度稍重,要有毅力。需要注意的是,屈膝练习时,从伸直到既定屈膝角度不要太快,一般进行时间为10-20分钟,到了既定角度,要停留5-10分钟,停留时即可开始冰敷。伸直后,可用手揉捏膝关节上、内、外肌肉,感知其僵硬程度并与对侧做对比,若有僵硬,可自行按摩使之放松。

部分患者不适应一日一练,可由医生视情况采取每两日一屈膝甚至每三日一屈膝的情况。一般来说,屈膝过度导致膝关节肌肉及关节囊严重肿胀或者发硬的情况下,一定要杜绝暴力推拿,最好休息2-3天并及时就医。

屈膝练习最重要的就是放松,有的患者放松很好,屈膝就会很顺利,屈膝时疼痛轻微,屈膝完毕疼痛即止。有的患者比较紧张,主要是怕痛,屈膝就会有困难。后一类患者如果较长时间都不能学会放松,导致屈膝进程过缓,主要表现为每次屈膝时都会“很痛”,屈膝之后膝关节的疼痛时间大于5分钟,需及时求助手术医生。前一类患者也不要操之过急,屈膝进程太快,尤其是术后6周左右时,易使重建韧带发生松弛。需要注意的是,术后6周时,部分患者自我感觉很好,能够戴着支具或者不佩戴支具进行慢跑或快跑等,很是危险。

⑶学会冰敷

冰敷与屈膝进程密切相关。屈膝时及屈膝后均要冰敷。

准备冰袋:超市购物的大塑料袋,内装水600ml-800ml,置入冰块,冰块与水的比例约1:1,上述冰水混合物的量可根据膝关节大小自行调整。扎紧袋口,尽量排除口袋内空气,这样冰袋容易贴服。

冰敷部位:膝关节前方、内外侧。屈膝练习时疼痛的部位一定要纳入冰敷。

注意事项:冰袋与皮肤之间用一毛巾相隔;术后不久的患者,伤口有敷料覆盖,冰敷时须将敷料拆除一部分,保留2-3层纱布(代替前述“毛巾”)即可,纱布与冰袋之间可放置一层保鲜膜防水;每次冰敷持续20分钟左右,头次冰敷可能要持续25-30分钟,这样会感觉到整个关节内部都“凉透”;皮肤冰痛持续5分钟要停止冰敷,防止冻伤;两次冰敷间隔40-60分钟,一次屈膝练习后冰敷3-6次;根据次日膝关节肿胀的程度调整冰敷的次数,逐渐掌握适应自己的冰敷次数,屈膝练习期间以膝关节轻度肿胀(可在复查时让医生协助判断)或者不肿为宜。

⑷静蹲练习

静蹲不仅可以练习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正确的静蹲姿势及时长对腰椎、颈椎等都有好处。正确的静蹲姿势康复方案中有,这里所要强调的是:静蹲之前一般要经历一段时间直抬腿练习,注意增加直抬腿的时间和负荷(在小腿上加重物),作者推荐直抬腿将患膝肌肉力量达到正常的80%以上再进行静蹲练习。

静蹲时,后背不能倚在墙上,不能让墙分担体重!膝关节屈曲角度不要太大,除了少数肌肉力量较强的患者,一般膝关节屈曲不要超过60°。静蹲时,腰挺直、头后伸,除了膝关节肌肉紧张外,身体其余部分均须放松。练习后,膝关节前方、内侧肌肉疼痛是练习姿势正确的有效证据。请注意,静蹲后膝关节内疼痛加重是异常表现,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加重髌股关节软骨病变。凡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改变方式:一是患膝肌肉力量改善不够,要加强直抬腿练习。二是静蹲时未避开痛点。静蹲的时间必须要节节提高,不能停滞不前,这样肌力才会顺利增长。练习时可用种种娱乐方法来转移疲劳,比如说看电视、**,听音乐、听有声小说等等。

⑸关节内响

膝关节活动度练习顺利后期,开始正常行走了。有一些患者会发现膝关节内会有响声,有些响声较小,只能感觉到,有一些患者响声较大,为明确的弹响。响声的原因很多,半月板切除、脂肪垫区瘢痕化、肌肉萎缩都是ACL重建术后常见的弹响原因。这些,通过肌肉力量练习及关节活动适应性训练都可以纠正,大部分患者发现弹响的时间为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6个月左右就可渐趋消失。较少一部分患者关节内瘢痕不易软化,若在术后1年仍有弹响并影响关节正常活动,建议与手术医生沟通考虑进行二次关节镜切除瘢痕。

需要说明的是,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等是导致膝关节弹响的病理性临床症状。这在手术记录当中可以查阅,此类患者一般会伴有膝前区的疼痛、酸胀等不适,上下楼尤其明显。有这些临床表现的患者须经常与医生沟通,及时获得征对髌骨软化症的治疗措施。

(6)肌肉挛缩

术后6周左右,少数患者在作主动屈膝时会闻及大腿后方的响声,随之发现该部位“包块”或者“凹陷”。此为半腱肌的肌腱被取后,肌肉主动收缩时缺乏远端肌腱对抗,半腱肌本身与周围肌肉等结构粘连不够牢靠或者肌肉本身相对强壮导致。

扩充知识前往: 硬派健身 - 知乎专栏

运动减肥,不关心体重,而是身材,腰围、腿围 、体脂(皮脂钳或者体脂测试仪),一周一侧

深蹲在运动时能训练到三分之一的肌肉(骨骼肌)。训练肌肉体积可占全身四分之三以上。主训的是人体最强两肌, 股四头肌 臀大肌 。辅助的是人体次强两肌, 腓肠肌 股二头肌

深蹲号称无氧运动之王。练好深蹲,不仅能增强各种运动表现,而且由于训练肌群多、大,消耗的能量也非常可观。

很多人担心深蹲会损伤膝盖。但其实如果是正常人,深蹲姿势又比较标准(徒手深蹲甚至不用完全标准),损伤膝盖的几率几乎是零。甚至如果你膝盖不是太强壮,深蹲还正好可以帮你补足自己的弱项,让你拥有健康强壮的膝关节。如果你能正常跑步走路,深蹲就是你不二之选。

而平板支撑,正是效果最好的入门级稳定性训练。我们基本能在平板支撑中训练到日常生活所有涉及平衡的核心肌群。

板凳深蹲

首先,找一个高 40 公分左右的小平凳(茶几沙发均可,只要是这个高度),要结实稳定哦(测试,当你照下文做时,你的大腿角度平行略低于水平,换句话说,小腿和大腿的角略小于 90°)。

板凳深蹲的好处在于,初学深蹲的难点是普通人不敢放心向后坐。而不向后坐就不能很好地利用臀大肌及髋关节附近肌群的力量。另外,向后坐也可以很好地利用臀大肌的弹性势能,实现超等长收缩。

徒手深蹲

参考资料:

知乎专栏:硬派健身深蹲·徒手深蹲·更好的徒手深蹲

下半身最大的三个肌群是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臀大肌。这三个肌群也是全身力量最大、燃脂能力最强的几个肌群。

然而,在一般人身上,这三个肌群的发展实际上并不平均。一般人都是大腿前部股四比较发达。股二和臀大肌的发展较弱。

这样,从形体上来看,这让很多人的大腿前部很粗,臀部扁平。在运动过程中,这种情况会还影响你的爆发力,弹跳力。而且,如果你掌握不好臀部发力的感觉,很容易让你的膝盖前部的十字韧带和髌骨受伤和劳损。

如果大腿后部的股二头肌平时训练不够。往后坐时,很容易感觉要摔倒

直腿硬拉 可以很好的训练到它(顺带还可以训练到臀大肌哦)。

具体做法:

徒手深蹲初阶版:沙发深蹲

徒手中阶版:拉力深蹲

拉力深蹲可以采用相对多的训练次数和组数。一般人可以在掌握动作后可以多做些,例如30个 5组。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姿势。也可以使用爆发力训练,比如到最低点时,以最快的速度弹起。这样可以让臀大肌更好的得到训练~。

徒手进阶版:面壁深蹲

2慢慢向后坐 就像标准深蹲一样 上身反弓、挺直)。我们上回说到,标准深蹲姿势是膝盖不过脚尖的(虽然这话可以深入探讨,不过一般人能照做就可以了)。

3在大腿与地面接近平行时(臀部也感觉被拉伸了),臀大肌发力,快速起身,回复直立。

面壁深蹲一定要着重注意背部反弓、挺直的。因为面壁深蹲时,肯定能提醒你脸、膝盖和脚尖的角度是正确的了。如果你再能保证你的背部反弓和挺直,你的深蹲姿势就一定是正确哒~

如果你的动作感觉不太舒服,可以试试双手扶墙或者自然下垂。都是不会损失太多动作标准度的。

徒手深蹲进阶

深蹲翘臀·简易计划表

平板支撑

腰不可以向下掉, 腹部要紧张 ,另外臀也要加紧!

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增强效率,提高核心肌肉的活跃性(当然也某种程度上提高了难度):

首先,摆出普通的平板支撑动作,然后双手稍微向前移至躯干前方,同时缩短双肘之间的距离,从而延长力臂,减小支撑面的宽度。接着收缩股四头肌,锁定双膝,用力收缩臀大肌。这种唤作俄式壶铃挑战的动作,带给感觉普通平板支撑不给力的你!

平板支撑不仅非常好的训练到了几乎所有核心区域的肌群,并且是很好的兼顾了稳定和不稳定的训练。

十字挺身

每组左右手各20次,每次3-5组。

和平板支撑一起训练、效果尤佳,可以让初学者很快的找到下背部几个肌群的发力和收缩感觉,同时可以矫正身姿,避免弯腰驼背!

HIIT(高强度间歇有氧,在短时间内将高强度与低强度训练结合的健身方式

运动持续得越久,脂肪作为燃料的比例也就越高。

中等强度的跑步中,男性在运动 30 分钟后,脂肪与糖的功能比例是一半一半。女性得到 36 分钟,燃料的供给比例才是一半一半。到了九十分钟以后,跑步的燃料来源大概 80%来自脂肪。

长时有氧在减重减肥时也减去了肌肉,减去了日常生活中消耗的热量。

HIIT 不仅有助于减去总脂肪量、体脂百分比、 腹部脂肪 ,还会增加肌肉。增加肌肉就增加了基础代谢,提升了安静时脂肪的氧化率以及总体的新陈代谢。

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采用的 HIIT 训练计划 (所有计划用时至少 12 分钟,最多 25 分钟)。

HIIT 训练的重点:

HIIT 运动实际上就是间歇性地提高与降低运动强度,某种程度上自己可以排列组合。只要是大肌群训练(臀腿主要发力),高低强度交替,持续 10-20 分钟,就能够达到 HIIT 的健身目的。

至于高低强度交替的规律,我建议变化间隔要短,不要 5 分钟高强度,5 分钟低强度。因为高强度时间太长,无法保证强度忠实完成。最后还是成为中等或低强度的训练。另外,变化的间隔越短,对于脂肪的供能比提升越多。

有很多人提到了 HIIT 的强度过大,无法完成。我的建议是,循序渐进。你如果做不了一个 insanity 的全程,可以找个强度低一点的、二三十分钟的先练,慢慢来。如果你做不到十五分钟的冲刺交替跑,你可以只是快慢跑交替,慢慢进阶。锻炼的成果,更看重的是坚持。

训练时间

一周 3-6 练。一天一个部位。具体可分为腿部训练,胸肌训练,背部训练,肩部和手臂训练(供参考分法,比较初级的)。可以看自身的情况,比如你倾向练哪就多安排一天。 一周一个部位不超过两天 为好。

腹部和核心力量训练一周安排 3 次以上,15 分钟左右,放在专项部位之后,HIIT 之前。

训练强度和项目安排

12 次一组,一个动作 3 组,重量比较重(最大重量的 80%),一个部位做 4-8 个动作。

先 10 分钟热身,然后做专项力量训练,然后腹肌和核心力量训练,然后 HIIT 训练。HIIT 时间 10-30 分钟( 减脂需求多就多做 )。最后专项拉伸 10 分钟训练部位。

拉伸是有助于增加肌肉维度和肌肉力量的

| 目的 |每周训练次数|抗阻力训练/HIIT时间|重量/次数|组间休息|动作套数|是否拉伸|训练后热量摄入|训练日后是否休息

| :--------: | :-----: | :----: |

|女性丰胸减脂|2-3|30/20(min)|8-12 RM|30-90(秒)|3-5|是|中高|可|

|男性减脂塑形|2-3|20/30(min)|20-30 RM|15-30(秒)|4-6|否|低|可不|

|男性增肌塑形|2-6|40/20(min)|8-12 RM|30-90(秒)|4-6|是|中高|可|

|男性瘦体型增肌|2-5|40/不安排(min)|6-10 RM|30-90(秒)|4-6|是|高|可|

训练次数 :每周可以安排几次该项目训练,比如希望减脂塑形,又想丰胸的女性,可以安排 2 次丰胸翘臀训练,3 次减脂塑形训练。

抗阻力训练时间/HIIT 时间 :男性增肌塑形日可以安排 40 分钟力量训练,20 分钟 HIIT。

重量/次数 RM :除了减脂塑形的部位,其他部位训练一定要力竭!RM 即代表训练重量,又代表训练次数。RM(最大重复次数)的意思就是,该项目,用该重量做多少次力竭。

训练后是否拉伸 :由于拉伸会增加你受伤的几率、降低你的最大力量,我们建议你训练前不要拉伸。拉伸会增加肌肉维度的生长,所以有的部位不适合安排训练后拉伸。(比如腿部训练,可安排在别的时候,例如吃饭后、看电视时候)

动作套数 :我们推荐一个动作做三组,套数就是选取多少个动作(3 组动作为一套)。

比如女性翘臀,你可以选择板凳深蹲,臀桥,单腿硬拉作为三套。

训练后热量摄入水平 :由于训练后营养摄入可以增加第二天的能量(糖原储备),以及增加肌肉生长的潜力,所以一般训练后都要多吃些。低摄入是只吃日常的饭菜。中高摄入是可以摄入糖(如运动饮料),蛋白质(脱脂奶、蛋清等)。

训练后是否安排休息 :肌肉生长需要时间,如果负荷和训练量较大,身体又需要恢复,要安排训后一天休息(至少休息该部位)。

练习胸肌最重要的一个要点就是——大臂移动,向内夹,活动肩关节水平内收!

我们要先采用一些孤立的胸部训练手段,首先训练起胸肌的力量感觉。比如拉索夹胸、哑铃卧推等。

推荐给男性的三个训练动作是 龙门架拉锁夹胸、悍马机卧推和哑铃卧推

适应性训练

一些人可能现在没有健身卡,或者没有下定决心真正去健身房。一开始也可以用俯卧撑等方式打好基础,也坚定自己完善自我的决心。

然后过渡到健身房

宽距俯卧撑更好训练胸肌。

一是,由于双手距离更宽,上臂外展,内旋的作用增加,让胸大肌可以更好的发力。二是增加了胸肌的初长度,让他一开始就被拉伸,增加了他的收缩力。三是握距加宽,重力做功也大了(记得小时候学物理画的力学图嘛?),负荷越大的时候,胸肌发力也越多(胸肌是主动肌和运动核心关节肌)。

窄距俯卧撑可以更好的训练到肱三头肌。

每次8-20个,每天3-6组就可以了。如果你轻松能做超过20个,说明你该增加负重了。

只练平板卧推、俯卧撑等容易形成的卧推胸

训练下胸可以采用上斜俯卧撑、训练上胸可以采用下斜俯卧撑

上斜俯卧撑 ,将手撑在支撑物上,整个身子向上倾斜,所以叫上斜俯卧撑。主要练下胸。

下斜俯卧撑 ,将脚放在支撑物上,整个身子下斜,所以叫下斜俯卧撑,主要练上胸。

训练上胸最好采用下斜窄距俯卧撑,训练下胸最好采用上斜宽距俯卧撑

击掌俯卧撑

虽然叫做击掌俯卧撑,但是不击掌也是完全没问题的。动作与传统俯卧撑完全一样,只是在发力阶段尽量把自己推起就可以了。

虽然是比较安全的动作,不过下落时会受到一定冲击。所以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开始目标是掌握由胸部肌肉、三角肌吸收冲击的方法。不要用关节和骨骼强吃下落的力量,这样不仅不能很好的训练到肌肉。而且也会对关节产生不好的损耗。

具体俯卧撑训练计划

热身:标准俯卧撑 10个3组

正式:击掌俯卧撑 每组力竭3组

击掌上下斜俯卧撑 15个4组(上下斜各两组)

若不能做起击掌俯卧撑,可以做标准俯卧撑。话说可以尝试下半击掌俯卧撑或上斜击掌俯卧撑。这两样比较容易。

塑胸形:下斜窄距俯卧撑 15个3组

上斜宽据俯卧撑 15个3组

拉伸:手抵住墙,缓缓转体,让胸部被拉伸

胸肌训练有如下几个要点

无论你的腹肌形态有多好,做了多少仰卧起坐、卷腹。体脂含量不够低,你的腹肌永远出不来。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清晰可见的腹肌,你首选的应该是运动减脂,而非腹肌的专项训练。

而对于腹部脂肪的粉碎,目前最有效的是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 HIIT。

仰卧起坐是最好的腹肌运动。实际上,平时我们学习的仰卧起坐很容易借助背阔肌等肌肉的力量。实验来看,对于腹肌的刺激并不是非常明显。

力量的来源都是腿。而腿部的力量必须经过强大而有力的腰腹核心力量才能传输到灵活的手臂。所以,强大的腰腹是决定运动水平的关键。

对抗这种腰痛,最有效的就是加强腹肌等核心力量。腰痛不是腰部的竖脊肌等肌肉力量太弱。恰恰相反,是腹肌部分的力量太弱,身体太过依靠腰背的束棘肌、最长肌等所导致。所以合理的腹部核心训练是最好的对抗腰痛训练。

腹肌训练不同于其他肌群。你可以经常练,也不必把它放到第一组当做训练的重点。最好的办法是, 把腹肌放到力量训练之后,有氧训练之前 。一周训练 3-5 次。因为腹肌是很耐疲劳的红肌,所以不需要非常长的两三天休息时间

三个动作

拉索卷腹非常像一个俯卧位的普通卷腹。不同的是,这一回你是向下卷腹的。你选择一个高位的龙门架。采取跪姿,手持把手或绳索,眼看地面。

从跪姿处,保持骨盆和下背部静止,开始向地板下拉绳索,并向膝盖接近,接触到地板或膝盖,在顶峰收缩 1-2 秒,然后缓缓控制着重量回到起点,随着重量让身体超过水平线,同时背部微拱,拉伸腹肌,停止。

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有了一定的运动基础,也很难训练到臀大肌,很难刺激臀部,反而更多刺激到腿部肌肉呢?

原因在于:一,臀部肌肉不够,不够支持你臀部孤立发力完成这个动作。当一个大重量复合动作全身发力时,肌力不足的部位必然向肌力充沛的肌肉借力。二,没有更多限制腿部发力,膝角改变过大。

股四头肌(大腿前面肌群)与腘绳肌(大腿后部肌群)是强大、耐久且灵活的肌肉,身体一开始就习惯它俩发力对抗外界阻力。如果你不对它俩的发力加以限制是很难刺激到臀部的。

找不到臀部训练感觉的人练习孤立臀部的动作,找到臀部训练感觉。同时将臀部力量发展到足够参与大重量复合动作。

首先动作可以用挺胯或负重挺胯。

仰面躺在地下,双腿弯曲,双脚着地,通过臀大肌的收缩,将髋关节缓缓抬高。

该动作可以很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臀部,避免了一开始训练时臀部训练动作容易让大腿发力的状况。

进阶的方式可以使用单脚做挺胯,将杠铃或杠铃片放置在小腹上,增加负重。

罗马尼亚硬拉:

与传统硬拉不同的是,罗马尼亚硬拉的训练重点更加着重于臀部。杠铃哑铃都可以。

训练重点:双腿微屈(也就 10°-20°),固定不动。躬身握紧杠铃或哑铃。背部挺直反弓,微仰头双眼看前方。

此时你的髋关节是折叠到极点的,臀大肌有被拉伸感,收缩臀大肌拉起重物,让身子挺直。

男性入门动作,板凳深蹲

最佳训练时间 :早饭前、午饭前、晚饭前。

空腹训练有助于胰岛素运用。空腹训练也有助于燃烧脂肪。

而且,力量训练之后要吃东西,所以训练放在饭前。至于最好的训练时间,我认为是晚饭前。

最佳训练频率 :一周 2 次到 4 次。

依个人情况而定。但不要连续两天都安排训练。肌肉需要时间休息。并且,如果训练的第二天你没有酸疼得不能动,说明你偷懒了,或者你该进阶了。

最佳训练强度 :板凳深蹲和平板支撑交替进行(为了缩短组间间隔),各 6-10 组。

板凳深蹲每组 15-20 个。这 15-20 个里,要穿插至少 5 次板凳深蹲跳。这有助于改变运动中神经强度,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有助于减脂。平板支撑每组至少 45 秒,多了就能撑多久就撑多久。

训练重点:

最佳训练后安排:

训练到臀部,最重要的是改变大腿和上半身之间的髋角,髋角改变越大,对臀部的刺激越大。一次上两个台阶的时候髋角比一次上一个台阶时更大,训练效果当然也更好

但要注意,无论是上两个台阶还是上一个台阶,背部都要挺直,不可以弯曲

踏起的时候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同时在心中默念:用臀部发力

如果找不到臀部发力的感觉,可以在出门之前先做一组激活臀部的运动:半蹲侧向行走

爬楼对膝盖的损伤大吗?

在正确的姿势下,爬楼对膝盖的损伤不大。尤其是使用我们上面推荐的一次上两个楼梯的翘臀爬楼方法,对膝盖的磨损等更小。

如果一次上两个楼梯,使用臀大肌发力,重心更靠后,不会直接对膝盖等产生冲击。同时也不会让膝关节过多摩擦(膝关节发力角度较小,髋关节较多),而且不会对其产生剪切力,对韧带和髌骨等也不会产生损害。

对比跑步的话,爬楼对膝盖的伤害不值一提……以前就提到过,跑步时每次单脚接受的冲击可达是你体重的7-9倍以上,同时还有对关节、骨骼有很大危害的共振。

当然我们还是不建议爬楼训练的时候下楼的……毕竟下楼时候会对膝关节有一定的磨损和冲击。不过现代住宅一般都有电梯,你可以坐电梯下去嘛。

爬多少层?HIIT训练方式

一般而言,如果你家住15-20层,你爬个3-6次就很好了,其他楼层自己换算就可以。

请在登楼梯时以1-3-2-3-1-3……的方式登楼梯,如果嫌麻烦,就记得每爬一层楼强度有些变化就可以……

最后几层楼请强度高一点,因为你要上电梯下楼了。这也算是休息。

  打排球是一项深受人们喜欢的运动,打排球主要靠手部去接发球,所以手淤血是打排球常见运动伤害。那么,打排球手有淤血怎么办喜欢打排球的朋友对此应该有经验。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打排球手有淤血的处理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打排球手有淤血的处理方法

 1、冰敷方法

 血管碰撞受伤时,血小板会聚集形成血块,把血管的破洞堵住,已经溢出去的血液则形成淤血,就算都不揉不擦药,大约7天后也会完全分解消褪。

 若想加速消除淤血,前24~48小时应先冰敷、让血管收缩,等血管破洞修复后再热敷,否则加热会让血液循环更活络,溢出血管的淤血会更大块。

 有人认为撞伤后赶快揉就不会产生淤血,这也是不对的,撞到时血已经跑出来了,想要揉散淤血,至少也要等过了24小时再说。

 医生提醒,淤血如果很大片、颜色很深,就代表血块多且厚,如果不处理,会影响周边循环,但如果推揉太用力,也可能会因为摩擦破皮而感染;热敷时也要注意热度,当心烫伤。

 2、热敷方法

 食材是最好的治疗物品。食盐两包炒热,拌生姜20片、艾叶10克,装入一棉质的布袋里,热敷患处。同时涂红花油、风油精、食醋混合剂,热敷10分钟涂一次。每个部位热敷60分钟,每天一次;或者自家买一100元左右的电磁波烤灯每晚坚持烤疼痛部位各1小时同时涂红花油、风油精、食醋混合剂,烤10分钟涂一次。还可以辅助口服中华跌打丸两周,这样的综合治疗淤血消除最快,最彻底。

 3、按摩方法

 轻轻按摩淤青。用拇指轻轻按摩淤青外围部位。切勿用力按压或试图按摩淤青中心,这样做会让你疼痛。确保你以转圈的方式按摩。这么做可促进淋巴功能,帮助身体自然让淤伤部位接触阳光。

 另外,多晒阳光。如果你可以让淤青部位每天直接接触阳光10到15分钟,紫外线将开始分解胆红素,即是让淤青变成**的一种物质。暴露在阳光下可帮助加速此过程,让你的淤青更快消散。

打排球最常见的运动伤害

 肩以肩袖损伤肱二头肌腱腱鞘炎最多,多因肩部无力、扣空球或和球技术错误(如肩外展90度屈肘扣球就很易伤肩,如能高手扣球,此伤即可避免),一次或多次逐渐引起。

 在肩部,由于扣球多姿势不正确,还会引起肩胛上神经麻痹,出现冈下肌麻痹,多见于集训的运动员。

 膝伤以髌骨软骨病、股四头肌外侧头末端病(尤以单足起跳与落地的运动员最多,如改为双足,多可避免)及半月板骨折与棘突骨膜炎较多。

 此外,“扣球”、“封网”、“救球倒地”,也可以发生背部、臀部的挫伤及上下肢其他关节韧带的撕裂伤或扭伤,其中指扭伤,骨折和脱位最常见。

 因此,预防办法应注意改进错误的技术,遵循训练原则,改善场地卫生条件(场地要平,但不要太硬或太滑),使用厚护膝及护腰。在准备活动时,应特别注意肩、膝、腰、指及腕关节的活动。

打排球的好处

 1、改善体型及姿态,调节脾肾功能

 排球运动的弹跳除了能锻炼腿部肌肉,还能很好地锻炼臀部肌肉。打排球多弹跳可练就美臀,让“S”身材更突出,平衡能力不好的人也可以通过打排球来改善自己的姿态。经常跑动和跳起,有助于脾的造血;打排球并不是特别剧烈,既可以锻炼身体,同可避免过量的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能够帮助补充肾阳,保持活力。

 2、心情好不好都可以找人发泄,保护肝脏 ,释放压力,调节情绪

 排球虽然比篮球软些,但其中一些动作是特别痛快的:发球前,队员狠劲地向地上拍打排球“砰砰作响”,这和练铁砂掌一样,手掌拍击时,手指和手掌的神经末梢将剧烈的刺激迅速传感到大脑,大脑立即兴奋起来,释放荷尔蒙,将脊椎和手臂、手腕的酸胀感释放出去,连续重击20次,一般中度的压力(头皮发紧状)就释放开了。这简单的动作相当与500米自由泳或者篮球全场快速连续运球上篮10个来回的效果(一般人跑完就瘫那了)。

 3、降低血压,减少痴肥的机会

 在运动中经常要有弹跳扣球的动作,锻炼大腿、腰腹部的肌肉,让腿部没有赘肉,腰部更健美,手臂也会出现完美曲线。由于要经常起跳,所以自己就注意控制食量,否则,还没有跳起来就坠下去了!

 4、改进肌肉力量,使肌肉匀称有力,促进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打排球动作中的接球动作,都时常拍打刺激到手臂中的三阳经与三阴经。在打排球时 ,不仅手指头末梢神经会刺激运动, 在排球运动的过程当中整个肢体动作的运行,更进一步的带动人体从头到脚全身肌肉协调性的激发,处处皆均衡运动。打排球能让神经系统更灵活,例如精神不集中、精神衰弱等亦可收到意想不到调节的效果。打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在赛场,心理素质好的就会灵活而且反映敏捷。

 5、促进身体的生长,提高跳跃的能力,修复脊椎,改进心肺功能

 排球属于有氧运动,不仅能够锻炼你的爆发力、弹跳力,而且可以提高你的耐力,有助于肌肉生长;打排球基本动作下蹲抬头象豹子一样时刻准备着,接球、跑动、扣球、防守动作舒展,基本囊括五禽戏里的动作,有力于脊椎的发育,而对中年人容易脊椎变形的情况,经常打排球可以自我修复脊椎,减轻对心脏和肺部肌肉的压迫,提高心肺功能。

 

1 排球垫球技术讲解及技巧教学

2 打排球接球技术的动作方法

3 打排球的基本技巧有哪些

4 打篮球手指戳伤处理方法推荐

5 如何培养排球的意识详细分析

静脉疾病

 静脉疾病比动脉疾病更为常见,好发于下肢。主要分为两类: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如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包括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的解剖与血流动力学具有不同于动脉的特性,在静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影响。

 一、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

 下肢静脉解剖下肢静脉由浅静脉、深静脉、交通静脉和肌肉静脉组成。①浅静脉,有大、小隐静脉两条主干。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外侧,自外踝后方上行,逐渐转至小腿屈侧中线并穿人深筋膜,注人腘静脉,可有一上行支注人大隐静脉。大隐静脉是人体最长的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内侧,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和大腿内侧上行,在腹股沟韧带下穿过卵圆窝注人股总静脉。大隐静脉在膝平面下,分别由前外侧和后内侧分支与小隐静脉交通;于注人股总静脉前,主要有五个分支:阴部外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骼浅静脉、股外侧静脉和股内侧静脉。② 深静脉,小腿深静脉由胫前、胫后和排静脉组成。胫后静脉与胖静脉汇合成一短段的胫腓干,后者与胫前静脉组成腘静脉,经腘窝进人内收肌管裂孔上行为股浅静脉。在小粗隆平面,股深静脉与股浅静脉汇合为股总静脉,于腹股沟韧带下缘移行为骼外静脉。③ 小腿肌静脉,分为:排肠肌静脉和比目鱼肌静脉,直接汇人深静脉。④ 交通静脉,穿过深筋膜连接深、浅静脉。小腿内侧的交通静脉,多数位于距足底(13±1 ) cm , (18±1 )cm 和(24±1 ) cm 处;小腿外侧的交通静脉大多位于小腿中段。大腿内侧的交通静脉大多位于中、下1 / 3 。

 静脉壁结构 静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内膜由内皮细胞与内膜下层组成;中膜含有平滑肌细胞及结缔组织网,与静脉壁的强弱及收缩功能相关;外膜主要为结缔组织,内含供应静脉壁的血管、淋巴管与交感神经的终端。与动脉相比,静脉壁薄,肌细胞及弹性纤维较少,但富含胶原纤维,对维持静脉壁的强度起着重要作用。静脉壁结构异常主要是胶原纤维减少、断裂、扭曲,使静脉壁失去应有强度而扩张。

 静脉瓣膜 瓣膜由两层内皮细胞折叠而成,内有弹力纤维。正常瓣膜为双叶瓣,每一瓣膜包括瓣叶、游离缘、附着缘和交会点,与静脉壁构成的间隙称瓣窦。瓣窦部位的静脉壁较非瓣膜附着部位薄且明显膨出,使静脉外形如竹节状。越是周围静脉瓣膜数量越多、排列越密集。静脉瓣膜具有向心单向开放功能,关闭时可忍受200 mmHg 以上的逆向压力,足以阻止逆向血流。瓣膜结构异常可有:先天性,如小瓣膜、裂孔、缺如等;继发性,如血栓形成使瓣膜遭致破坏;原发性,长期逆向血流冲击,使瓣膜逐渐变薄、伸长、撕裂,最后发生增厚、萎缩。

 血流动力学 静脉系统占全身血量的64%,因此又称为容量血管,起着血液向心回流的通路、贮存血量、调节心脏的流出道及皮肤温度等重要生理功能。在下肢,浅静脉占回心血量的10%~15% ,深静脉占85%~90%。下肢静脉血流能对抗重力向心回流,主要依赖于:① 静脉瓣膜向心单向开放功能,起向心导引血流并阻止逆向血流的作用。② 肌关节泵(musde and articular pump )的动力功能,驱使下肢静脉血流向心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因此又称“周围心脏(peripheral heart ) ”。③ 其他因素:胸腔吸气期与心脏舒张期产生的负压作用,对周围静脉有向心吸引作用;腹腔内压升高及动脉搏动压力向邻近静脉传递,具有促使静脉回流和瓣膜关闭的作用。下肢静脉压与活动与否密切相关。以踩部平均静脉压为例,在静息态仰卧位时仅12~18 mmHg ,坐位时升至56 mmHg ,立位时高达85 mmHg 。下肢活动时,小腿肌泵每次收缩排血量30~40ml ,使肌组织血容量降低50%,足部静脉压下降60%~80%。因此长时间的静息态坐、立位,下肢远侧的静脉处于高压与疲血状态。

 病理生理 下肢静脉疾病的血流动力学主要变化是主干静脉及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前者引起浅静脉扩张,后者造成皮肤微循环障碍,引起毛细血管扩大和毛细血管周围炎及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等渗入组织间隙及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由于纤溶活性降低,渗出的纤维蛋白积聚并沉积于毛细血管周围,形成阻碍皮肤和皮下组织摄取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屏障,造成局部代谢障碍,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纤维化、皮下脂质硬化和皮肤萎缩,最后形成静脉性溃疡。由于血清蛋白渗出及毛细血管周围纤维组织沉积,引起再吸收障碍和淋巴超负荷,导致下肢浮肿。小腿下内侧的皮肤、皮下组织的静脉血流,除了部分经隐静脉回流外,主要是经交通静脉直接向深静脉回流。这一区域的深静脉血柱重力最大;交通静脉又在肌泵下方,当肌泵收缩时所承受的反向压力最高,容易发生瓣膜关闭不全。因此静脉性溃疡常特征性地出现于该区。当静脉内压力增高、浅静脉开始扩张时,外膜内感觉神经末梢受刺激,可有酸胀不适和疼痛感觉。

二、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 CVI )是一组由静脉逆流引起的病征,除了下肢沉重、疲劳、胀痛等症状外,临床表现有七类:有自觉症状,但无明显体征;毛细静脉扩张或网状静脉扩张;浅静脉曲张;踝部和(或)小腿浮肿;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皮下脂质硬化或萎缩;皮肤改变及已愈合的溃疡;皮肤改变及活动期静脉性溃疡。根据病因可分为三类:先天性瓣膜结构及关闭功能异常;原发性浅静脉或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继发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外来压迫等)。根据病变涉及的范围分为三类:单纯累及浅静脉;同时涉及交通静脉;浅静脉、交通静脉及深静脉均已累及。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分为:静脉逆流;静脉阻塞引起回流障碍;二者兼有。因此除了有明显下肢浮肿的病人需与淋巴水肿鉴别外,对以浅静脉曲张为主症者,均应通过体检及多种特殊检查,从临床表现、病因分类、解剖定位及病理生理改变四个方面作出判断。本节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详述如下。

 (一)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primary 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s ) 系指仅涉及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多见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者。

 病因和病理生理 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及浅静脉内压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缺陷,与遗传因素有关。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后天性因素,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不能紧密关闭。循环血量经常超负荷,亦可造成压力升高,静脉扩张,而形成相对性瓣膜关闭不全。当隐—股或隐—腘静脉连接处的瓣膜遭到破坏而关闭不全后,就可影响远侧和交通静脉的瓣膜。由于离心愈远的静脉承受的静脉压愈高,因此曲张静脉在小腿部远比大腿部明显。而且病情的远期进展比开始阶段迅速。

 临床表现和诊断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较为少见;以左下肢多见,但双侧下肢可先后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下肢沉重、乏力感。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和溃疡形成。

 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下列传统检查有助于诊断:①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 试验);病人平卧,抬高患肢使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迅速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应用同样原理,在腘窝部扎止血带,可以检测小隐静脉瓣膜的功能。如在未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 秒内已充盈,则表明有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② 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 试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病人用力踢腿或作下蹬活动连续10 余次,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必要时选用超声多普勒、容积描记、下肢静脉压测定和静脉造影检查等,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必须排除下列几种疾病才能确立:①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症状相对严重,超声多普勒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观察到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特殊征象。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浅静脉扩张伴有肢体明显肿胀。如鉴别诊断仍有困难,应作双功彩色超声多普勒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③ 动静脉瘘:患肢皮肤温度升高,局部有时可拍及震颤或有血管杂音,浅静脉压力明显上升,静脉血的含氧量增高。

 治疗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可有下列三种方法。

 1非手术疗法 患肢穿医用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借助远侧高而近侧低的压力差,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此外,还应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非手术疗法仅能改善症状,适用于:① 症状轻微又不愿手术者;② 妊娠期发病,鉴于分娩后症状有可能消失,可暂行非手术疗法;③ 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利用硬化剂注人排空的曲张静脉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使之闭塞。也可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处理残留的曲张静脉。硬化剂注人后,局部用纱布卷压迫,自足踝至注射处近侧穿弹力袜或缠绕弹力绷带,立即开始主动活动。大腿部维持压迫1 周,小腿部6 周左右。应避免硬化剂渗漏造成组织炎症、坏死或进人深静脉并发血栓形成。

 3手术疗法 诊断明确且无禁忌证者都可施行手术治疗: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已确定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可选择筋膜外、筋膜下或借助内镜作交通静脉结扎术。

 并发症及其处理 病程进展中可能出现下列并发症:

 1血栓性浅静脉炎 曲张静脉易引起血栓形成,伴有感染性静脉炎及静脉周围炎,常遗有局部硬结与皮肤粘连,可用抗生素及局部热敷治疗。炎症消退后,应施行手术治疗。

 2溃疡形成 踝周及足靴区易在皮肤损伤破溃后引起经久不愈的溃疡,愈合后常复发。处理方法:创面湿敷,抬高患肢以利回流,较浅的溃疡一般都能愈合,接着应采取手术治疗。较大或较深的溃疡,经上述处理后溃疡缩小,周围炎症消退,创面清洁后也应作手术治疗,同时作清创植皮,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期。

 3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大多发生于足靴区及踝部。可以表现为皮下淤血,或皮肤破溃时外出血,因静脉压力高而出血速度快。抬高患肢和局部加压包扎,一般均能止血,必要时可以缝扎止血,以后再作手术治疗。

 (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valve in sufficiency)是指深静脉瓣膜不能紧密关闭,引起血液逆流,但无先天性或继发性原因,有别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瓣膜功能不全及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发病因素有:① 瓣膜结构薄弱,在持久的逆向血流及血柱重力作用下,瓣膜游离缘松弛,因而不能紧密闭合,造成静脉血经瓣叶间的裂隙向远侧逆流。② 由于持久的超负荷回心血量,导致静脉管腔扩大、瓣膜相对短小而关闭不全,故又称“相对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③ 深静脉瓣膜发育异常或缺如,失去正常关闭功能。④ 小腿肌关节泵软弱,泵血无力,引起静脉血液积聚,导致静脉高压和瓣膜关闭不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直接承受近侧深静脉逆向血流冲击,常最先出现关闭不全,随着病程进展,将顺序影响远侧瓣膜关闭功能。大隐静脉位置较浅而缺乏肌保护,所以当股浅静脉瓣膜破坏时,大隐静脉瓣膜多已失去功能,因而两者往往同时存在。股深静脉开口比较斜向外方,受血柱重力的影响较小,受累及可能较迟。

 临床表现和诊断 除了浅静脉曲张外,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可分为:① 轻度:久站后下肢沉重不适,踝部轻度浮肿。② 中度:轻度皮肤色素沉着及皮下组织纤维化,单个小溃疡。下肢沉重感明显,踝部中度肿胀。③ 重度:短时间活动后即出现小腿胀痛或沉重感,浮肿明显并累及小腿,伴有广泛色素沉着、湿疹或多个、复发性溃疡(已愈合或活动期)。

 鉴于浅静脉曲张是多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因此需作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检查方能明确诊断。

 1静脉造影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显示下列特点:深静脉全程通畅,明显扩张;瓣膜影模糊或消失,失去正常的竹节状形态而呈直筒状;Valsalva 屏气试验时,可见含有造影剂的静脉血自瓣膜近心端向瓣膜远侧逆流。在下肢静脉逆行造影中,根据造影剂向远侧逆流的范围,分为如下五级:0级,无造影剂向远侧泄漏;Ⅰ级,造影剂逆流不超过大腿近端;Ⅱ级,造影剂逆流不超过膝关节平面;Ⅲ级,造影剂逆流超过膝关节平面;Ⅳ级,造影剂向远侧逆流至小腿深静脉,甚至达踝部。0级,示瓣膜关闭功能正常;Ⅰ~Ⅱ级逆流,应结合临床表现加以判断;Ⅲ~Ⅳ 级,表示瓣膜关闭功能明显损害。

 2下肢活动静脉压测定可间接地了解瓣膜功能,常作为筛选检查。正常时,站立位活动后足背浅静脉压平均为10~30 mmHg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为25~40 mmHg。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时,高达55~85 mmHg。

 3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观察瓣膜关闭活动及有无逆向血流。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应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相鉴别,二者临床表现相似,但处理方法不尽相同。鉴别要点:前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浅静脉曲张局限于下肢,PertheS 试验阴性,下肢静脉造影示深静脉通畅、扩张、呈直筒状、瓣膜影模糊;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浅静脉曲张范围广泛、可涉及下腹壁,PertheS 试验大部分阳性,下肢静脉造影示深静脉部分或完全再通、形态不规则、侧支开放、瓣膜影消失。

 治疗 凡诊断明确,瓣膜功能不全Ⅱ级以上者,结合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应考虑施行深静脉瓣膜重建术。主要方法有:① 股浅静脉腔内瓣膜成形术:通过缝线,将松弛的瓣膜游离缘予以缩短,使之能合拢关闭。② 股浅静脉腔外瓣膜成形术:通过静脉壁的缝线,使两个瓣叶附着线形成的夹角,由钝角回复至正常的锐角,恢复闭合功能。③ 股静脉壁环形缩窄术:在正常情况下,瓣窦宽径大于非瓣窦部位静脉宽径,因而利用缝线、组织片或人工织物包绕于静脉外,缩小其管径,恢复瓣窦与静脉的管径比例,瓣膜关闭功能随之恢复。④ 带瓣膜静脉段移植术:在股浅静脉近侧植人一段带有正常瓣膜的静脉,借以阻止血液逆流。⑤ 半键肌—股二头肌拌腘静脉瓣膜代替术:手术原理是构建半腿肌—股二头肌U 形键袢,置于腘动静脉之间,利用肌袢间歇收缩与放松,使腘静脉获得瓣膜样功能。由于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同时伴有浅静脉曲张,因此需要同时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已有足靴区色素沉着或溃疡者,尚需作交通静脉结扎术。

三、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 DVT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后期则因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

 病因和病理 1946 年,Virchow 提出: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损伤可造成内皮脱落及内膜下层胶原裸露,或静脉内皮及其功能损害,引起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血栓。造成血流缓慢的外因有:久病卧床,术中、术后以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及久坐不动等。此时,因静脉血流缓慢,在瓣窦内形成涡流,使瓣膜局部缺氧,引起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白细胞粘附及迁移,促成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见于:妊娠、产后或术后、创伤、长期服用避孕药、肿瘤组织裂解产物等,使血小板数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典型的血栓包括:头部为白血栓,颈部为混合血栓,尾部为红血栓。血栓形成后可向主干静脉的近端和远端滋长蔓延。其后,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血栓可溶解消散,血栓脱落或裂解的碎片成为栓子,随血流进人肺动脉引起肺栓塞。但血栓形成后常激发静脉壁和静脉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使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逐渐纤维机化,最终形成边缘毛糙管径粗细不一的再通静脉。同时,静脉瓣膜被破坏,以至造成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即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临床表现和分型 深静脉是血液回流的主要通路,一旦因血栓形成阻塞管腔,必然引起远端静脉回流障碍的症状。按照血栓形成的发病部位,主要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1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局限于腋静脉,前臂和手部肿胀、胀痛。发生在腋—锁骨下静脉,整个上肢肿胀,患侧肩部、锁骨上和前胸壁浅静脉扩张。上肢下垂时,肿胀和胀痛加重;抬高后减轻。

双腿沉重小腿肚胀,与肝胆和脾胃有关系,因为肝藏血、主四肢的筋脉,脾统血、主四肢的肌肉,过于劳累、走路太多、登山和感受风寒、风湿,以及肝胆脾胃的疾病都会有这种情况,主要与气血消耗太多,造成血不养筋、筋脉迟缓无力,或者寒湿困脾形成的这种症状。

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滞,使肝的疏泄不利,造成肝的藏血不足,筋脉迟缓、失养,收缩无力,因此双腿感觉无力,抬不起腿来,所以双腿沉重。肝胆的疾病也会使四肢无力,脾主统血、脾虚则四肢的肌肉失养,气血不足不能滋养肌肉,所以小腿肚发胀,厉害的会酸痛或者酸麻,治疗方法是疏肝理气、健脾、健胃,可用小柴胡汤,结合四君子汤及四物汤治疗,也可以泡枸杞、大枣、黄芪、当归、芍药、甘草水喝,也有很好的疗效。

劳累过度,或者走路太多,身体得不到休息,流向四肢的血就会减少,筋脉、肌肉得不到气血的滋润,也会双腿沉重,小腿肚子发胀等,腿部受凉、涉水或者过于寒冷、潮湿,湿气太重也会影响气血运行,使双腿变的沉重,像风湿病等,也有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气血运行缓慢,也会有双腿沉重和小腿胀痛的症状,尤其是晚上睡觉后小腿疼痛和抽筋。

有些老年人及身体不好的,由于气血不足或者身体损伤、劳疾等,也会使双腿无力、发软、沉重,小腿肚子发胀等,有句俗话说的好,人老先从腿上老,看看走路拖拖拉拉,走不了几步,就迈不开腿了,腿肚子也直转筋,有这些情况的人平时要经常活动、多运动,适当的吃些补气养血的的中药材,像人参、黄芪、西洋参、三七、当归、芍药等,饮食上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少吃油腻的食品,经常晒太阳,用热水泡脚或者加些中草药熬水泡脚,也可以经常按摩双腿,都有很好的效果,用这些方法坚持用一段时间身体就会变得轻巧。

不知道您是否是一个运动训练者,如果是,在剧烈运动中和运动后双腿沉重,小腿肚胀痛是一种正常情形!

产生这种双腿沉重、小腿肚胀疼胀痛,并且没有明显知觉,还可能引起大小腿肌肉强直性抽筋,让运动者深感熬不住!这主要是运动训练者在进行重复跑、间歇跑方法来刺激腿部肌肉忍酸能而导致的,比如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间歇跑尤为明显,在肌肉完全没有恢复到比较正常状态下就开始了下一次刺激,导致双腿乳酸快速堆积,全身血液大量积聚在下肢肌肉里,因此让剧烈运动者体感到双腿沉重、胀疼胀痛之症状!

如何有效缓解?在训练间歇时,让训练者及时把双腿高举并轻轻抖动双腿肌肉来促进血液回流到上身,其次让其他人用双手轻拍、轻捶打双腿肌肉,再者用按摩棒轻轻由下向上推擀肌肉血管放松,让血液正常流动起来促排乳酸。

训练后要及时慢跑2、3公里来促进全身血液正常流动来排酸,然后穿衣保暖肌肉,尤其冬季十分必要,接着让身体泡大池放松,洗澡后再用按摩棒推擀小腿腿肚子、大腿股二头肌,直到肌肉彻彻底底疲软下来为佳!

双腿沉重无力我先前不知怎么了?痛苦的很!后来因喉咙痛,无意中作了个血常规检查,大夫说你赶紧到血液科,你的血红蛋白太低了!结果一到血液科就让住院了!连输四袋血又查出是缺铁性贫血!全身血液只有50%!好可怕啊!经过大夫精心治疗!血慢慢升上去了!这就是我腿酸腿沉的真实经过!

这个原因分局部,和全身性原因,局部就是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血管的狭窄,全身性的就是有右心衰,造成体循环淤血,再一个就是电解质紊乱,缺钙或者缺钾,贫血,如果症状明显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

我是@骨科徐思越医生。

小腿肿胀主要与这几个原因相关:

第一、全身性疾病

内分泌性疾病,引起体内激素分泌异常,影响到身体代谢,导致全身性水肿;

第二、心脏疾病

心脏功能不好之后,全身血液回流受阻,会淤积在下肢腿部和脚部,也会引起下肢水肿。

第三、血管性疾病

血管病变,引起管腔狭窄,或者血管中出现斑块,导致脉管炎或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会引起腿和脚肿胀。

第四、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早期,会先出现晨起眼睑肿胀,发展到后期,肾脏功能严重衰竭时,全身代谢功能异常、水钠潴留,也会引起下肢水肿。

中医角度从湿从淤论治,西医去查查有没有下肢静脉血栓

当我们长时间站立或者坐立时,感觉到双腿酸胀、沉重,比如脚部肿胀的时候鞋子都不好脱下来,就有可能是有静脉曲张了。

静脉曲张是有分级的。

国际上,下肢静脉曲张CEAP分级,分为C0-C6级:

C0级,有症状无体征;C1级 ,毛细血管扩张(症),或网状静脉丛;C2级 ,静脉曲张;C3级 ,水肿;C4级 ,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改变a 色素沉着和(或)湿疹,b色素沉着和皮下脂肪硬化症;C5级,皮肤改变+愈合期溃疡;C6级,皮肤改变+活动性溃疡。可以看见我们常说的“老烂腿”。

我们静脉中有个叫“静脉瓣”的东西,这个静脉瓣就像一个守门员一样,静脉血回流心脏的过程中,把这个门守得死死的,保证血液全部回流心脏。要是静脉瓣自己有了问题,或者静脉血管压力过大了,这个球就守不住了,血液不能完全回流到心脏,而是反流到静脉血管,长期这样,血管就会扩张、迂曲。

下肢静脉曲张表现为下肢浅静脉的明显突出,我们在皮肤表面可以看到蓝色或紫色的条索,像蚯蚓爬行;腿部易疲劳、疼痛、下肢肿胀;足靴部位的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下硬结,后期发展为湿疹和皮肤破溃。临床上,我们医生最担心的是,严重的并发症——出血和血栓。

所以下肢静脉曲张不能不重视。如果只是单纯的双腿酸胀、沉重感,没有其他的症状,是不需要手术的。但需要就医;日常生活中避免久站或久坐,抬高下肢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少穿高跟鞋和翘二郎腿等,都能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是不是突然,走路多了,突然爬山,下山会出现这种现象。

是不是最近跑步跑的太累了,我知道我最近在锻炼身体,跑步跑的双腿很沉,小腿肚还有点胀

双腿沉重和小腿肚胀,对我来说是有过经历的,在这里我只说我的感受,可能不代表大多数人的观念,在15年前我得了甲状腺疾病,当时就是这个状况,双腿如灌铅般沉重,走起路来小腿肚子坠胀,特别懒得走路,好在随着被诊断甲状腺疾病,接受治疗,后来小腿沉重和坠胀感基本消失,15年过去了,我的甲状腺疾病一直在好转,如果吃药不及时,就会发生小腿坠胀沉重,所以我不敢掉以轻心,一直继续吃药,就像每日必须吃饭一样,还好我的身体状况一直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也很是欣慰,在这里分享给你不知道有没有帮助到你!

股二头肌的位置:大腿肌肉后面。

股四头肌的位置:大腿前侧。

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的区别:

一、位置不同

1、股二头肌:位于大腿肌肉后面。

2、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及外侧的皮下,几乎包绕股骨全长。

二、作用不同

1、股二头肌:股二头肌可屈膝关节、伸髋关节。屈膝时,可使小腿旋外。该肌受坐骨神经支配。

2、股四头肌:维持膝关节稳定,行走奔跑。

三、结构不同

1、股二头肌:起点由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其中一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其余三个头起自股骨。四个头于股骨下端合成一个扁腱,跨过膝关节前面而止于胫骨粗隆。

2、股四头肌: 四块肌肉都是通过总腱与髌骨相连,髌骨通过髌韧带附着于胫骨粗隆。

-股四头肌

-股二头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749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