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的拨子什么样子

琵琶的拨子什么样子,第1张

琵琶的拨子如下图:

琵琶,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有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相关历史: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1、外形上: 琵琶琴身呈梨形,阮的共鸣箱则是圆的。

2、音色上: 琵琶音色柔和,清亮,阮的音色片浑厚

3、定弦上:琵琶定弦由子弦到老弦分别为5215    阮由子弦到老弦分别为5151

4、演奏上:  琵琶用要缠指甲,阮用拨片

5、乐器起源上: 琵琶是由西域传来的,阮是中国原产的

6、发展上: 琵琶很早作为苏州弹唱等民间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有较广泛的应用,历史上留下来的曲目也较多。阮作为中音和低音乐器,在民族乐器改革后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同点:

都属弹拨乐,都有四根弦。

琵琶,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琵琶由六个相、二十四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

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同时,琵琶发出的基音中又伴有丰富的泛音,这种泛音能使琴声在传播中衰减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平静的空旷地弹奏时,用它演奏重强音时的琴声能传到二、三里地以外。

器阮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之分,将其组合起来便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中阮、大阮应用广泛,小阮和低音阮几乎不用。

阮始于宋代,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近年来研制的新大阮,增大了共鸣箱和面、背板的拱度,显著增强了表现力,可供独奏使用。

扩展资料

阮在汉时称为秦琵琶,唐时称阮咸,宋时称阮,直到清代都一直保持古制;

阮在现代的发展。

阮:音箱圆形,十二个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

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阮,阮咸的简称,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琶不同。西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琵琶,唐代开元年间从阮咸墓中出土铜制琵琶一件,命名为“阮咸”,简称“阮”。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唐时琵琶是军中传令之器,故有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说法。

近代中国的发展的中乐团中,阮咸类乐器有中阮、大阮。作为弹拨乐器中的中音声部。

1949年以后,阮咸类乐器经过改良,发展成阮族乐器,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其中高音阮在香港中乐团被用于替代柳琴作为高音弹拨乐器,中阮和大阮为各民乐团常用中低音弹拨乐器。

阮音箱圆形,十二个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资料

琵琶(乐器)_ 

阮(民族乐器)_ 

如果你是为了娱乐自己,其实自琵琶和古筝的作用是一样滴。相比较而言,古筝比较简单,但是有点大,不方便携带。琵琶要难一些,但是弹到后来容易出彩,如果你是想在考大学的时候用这个加点分还是琵琶好一点。

至于要学多久要看天赋和老师的进度,跟年龄也有关的。我小时候学的不是特认真,五年到九级,在你这个年龄,如果投入的精力比较多的话,3、4年学到十级也是灰常有可能滴。学费要看你在哪了,一般50~100一节课,京沪就要更贵了。学到十级的话,买琴的费用也是不少滴,初学的话可以买一把1000~2000左右的琴,到5级左右的时候就要换一把好琴了。

琵琶是比较难学的一种乐器,只要认真就能学好。

学习琵琶演奏的技巧:

琵琶演奏技巧相当丰富,但最最基本的指法无外乎按弦(对左手而言),弹挑和轮(对右手而言)。其它的指法多是由这些基本指法演变而来。

建议在弹奏琵琶时,最好能对着镜子练。这样,就可以看清自已演奏的姿势,指法是否有错,便于纠正,可使我们少走弯路,在相同的时间内,更有利于演奏水平的提高。

琵琶难学,可以说是中国民乐里最难学的,它不像古筝入门那么容易,两个小时就能弹一首简单的小曲子,琵琶刚开始也许半个月了还是在叽叽喳喳的练习弹挑,连一首简单的小曲子都弹不好听,但是只要喜欢,就是学习的动力,坚持下去,每天都练2个小时以上,日积月累进步就很大了,等能弹成曲子的时候,琵琶的音色绝对会让你觉得你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真的喜欢的话就学吧!加油!

现在琵琶的应用市场也不是很大,也难怪现在没几个人学了。

演奏侗族大琵琶,多采用坐姿,将琴箱置于右腿之上,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扶持琴杆按弦取音,右手执拨片弹拨琴弦发音。拨片用老竹片、牛角片或牛骨片制成。侗族大琵琶的定弦,三弦者每弦一音;四弦者中间两弦同音;五弦者中、外弦为双弦、定同音。三弦大琵琶定 弦为:c、d、a;四弦大琵琶定弦为:c、d、d、a;五弦大琵琶定弦为:c、d、d、a、a。音 域同为c—f1。音色浑厚而饱满,但也因用弦不同而有异:丝弦音色柔和,钢丝弦音色洪亮,牛筋弦则低沉而浓重。常用外弦弹奏旋律,其它弦作空弦音伴奏,也可双弹而得和音效果。多用于侗族叙事性琵琶歌伴奏,尤适宜为男声伴奏,常由男子一人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为侗戏伴奏。在为叙事长歌伴奏时,只用于前奏和间奏中,通常不跟腔伴奏,有时只在演唱过程中即兴勾划一下,以加强歌曲的节奏感。在为侗族合唱队演唱的大歌伴奏时,常使用琴箱较大、张有牛筋弦的大琵琶,发音低沉浓郁,与男声合唱大歌雄浑而苍劲的音色非常和谐统一。

琵琶和柳琴区别:音质特点上的区别、演奏时指法上的区别、、用途上的区别

一、音质特点上的区别

柳琴:是弹拨乐器的高音乐器,其音响效果独特,不易被其它乐器所掩盖,常用来演奏高音区的主旋律,有时也演奏华丽、技巧性高的华彩乐段。

琵琶:声音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

二、演奏时指法上的区别

柳琴:左手要保持最自然放松的半握拳手形,拇指不能僵硬、凹陷,大跳换把小臂为主带动手腕,小跳换把手腕为主连动小臂。换把前的最后一个音和换把后的第一个音是关键,这两个音完成的质量好,换把基本就成功了。

琵琶: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因音量较弱,故又称虚音。虚音是与左手弹奏的实相对而言的。音量方面,实音较强,虚音较弱。

三、用途上的区别

月琴:常用于戏曲、曲艺和歌舞伴奏,也用于合奏,是京剧乐队三大伴奏乐器之一,与京胡、京二胡配合,是唱腔的主要三件头伴奏乐器。

柳琴:在中国音乐表演的领域里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在民族乐队中 ,柳琴是弹拨类乐器组的高音乐器,有独特的声响效果,常常演奏高音区重要的主旋律。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柳琴

-琵琶

古代琵琶的寓意:吉祥。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

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阮咸”或“阮”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今天的阮。

扩展资料:

“琵琶”在古代并不指现今的琵琶,而是各种弹拨乐器的总称,它们也被称为“胡琴”,“胡”就是泛指我国边缘地区西域的各民族,这种“马上所鼓也”的乐器在当时基本上都是一些外来乐器。

早期传入我国中原的琵琶是直项(长颈)琵琶,直项琵琶曾经风靡一时,可伴奏,合奏以及独奏,它的一个演奏特点就是用手指鼓弦。

大约在南北朝时代,曲项(短颈)琵琶也传入我国,曲项琵琶的兴起,是在北周武帝的时候开始的,到隋唐时,为区别于早已流行的直项琵琶改用胡琵琶或胡琴相称。

到唐朝时,琵琶成为当时燕乐乐队中的最主要乐器,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琵琶独奏曲,如《凉州》、《薄媚》等。

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

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意思是: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扩展资料: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

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琵琶和阮的区别:

1、外表:琵琶是梨形的;阮的共鸣箱是圆的。

2、音色:琵琶音色柔和;阮的音色是浑厚的。

3、定弦:琵琶定弦由子弦到老弦分别为5215;阮由子弦到老弦分别为5151。

4、弹奏:琵琶用指甲;阮用拨片。

5、轮弦:琵琶在轮弦的时候叫轮,用五根手指,阮只用拨片;有的时候阮也会用右手中指双弹。

6、来源:琵琶是由西域传来的;阮是中国原产的。

一、琵琶的护理方法

平时不弹琴时,专业方法是将琴放于桌面上,琴的板面朝上,蒙一块薄薄轻纱巾,以免落灰,相把后背处放一个小枕头,让琴斜躺于桌面,减轻琴头的压力。平时可以在复手表面擦一些核桃油,使声音更柔和,尤其是北方琴。如在演奏完毕之后,临时将琵琶放在桌子上时,宜将琵琶平放在桌子的中央,不宜将琵琶直立斜靠在墙壁的中央处。万一需要直立斜靠在墙壁上时,只可斜靠在墙壁的转角处,使琵琶的四只轸子抵触在两侧墙壁上。如果将琵琶放在布袋内挂在墙壁上时,只宜挂在木板墙上,不宜挂在砖墙上;对铁钉与绳子的耐牢度也宜经常检查。这样,才可避免最常见的琵琶头受到跌损或琵琶底部受到坠损等外伤。

平时准备一块擦琴布,常保持琴身琴头品相的清洁,天热易出手汗者,练琴完毕,务必将琴弦擦干净,以免生锈。

在粘面板、头时,一般都用黄鱼胶等水胶,这类胶最怕受潮,一受潮就会发生脱胶现象,脱胶之后,音量就会减弱,音色更受损害。因此,不宜置放在潮湿之处,也不能受雨水的淋湿,不使琵琶受潮湿的另一个原因是:当面板受到水渍潮湿之后,梧桐板内吸入大量水分,也会减弱音量。所以,即使在粘面板等方面改用了不怕潮湿的化学胶水后,对琵琶的防潮,仍然应引为须重点注意的方面。

二、阮的结构

阮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口、琴品、琴码、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

琴头和琴颈是用两块硬质木料胶合而成,琴头顶端多饰以民族风格的雕刻,琴颈上粘有指板,指板上嵌有2 4个音品,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

琴身是一个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胶合而成。在面板上胶有琴品和开有出音孔。弦轴有4个,除用普通弦轴外,也可用齿轮铜轴。琴弦使用丝弦、肠衣弦或金属弦。

制作阮,所用材料大致和琵琶相同。琴颈和琴身框板,还可使用椴木或杨木。面背板都使用桐木。指板用红木。弦轴可用红木、黄杨或黄檀等。琴身的圆度应准确,面背板平整光滑,琴颈和琴身在一个平面上,各部胶接严密牢固,音品间距准确,表面涂漆匀净、木纹清透。

资料链接:--琵琶   --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6524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4
下一篇2023-09-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