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告应这样处理:
1、撤消案件。
2、应在一定范围内澄清是非,消除对被误告者的影响。
只要不是有意捏造事实或诬陷他人的,不构成犯罪。
参考法律:《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承担由于错告的一切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和刑事责任(给被害人造成严重后果——诬告陷害罪)。
民事错诉是一种特殊民事侵权,民事错诉责任属于民事侵权责任。根据民法理论,侵权指不法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的行为,是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或者国家、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等权利。
什么是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是指无中生有,虚构犯罪事实,意图使被诬告者受到错误侦查、起诉、审判等。“虚假告发”,是指行为人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单位进行告发。告发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诬告陷害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同时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七条 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当出现原告告错被告的情况时,案件的承办人应依法履行释明义务,由原告提出变更被告的申请,然后由法院通知不适格的被告退出诉讼,通知原告认为适格的被告加入诉讼。如果在法官释明之后,而原告不申请变更被告,则在庭审后依法判决驳回原告对不适格被告的诉讼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分析:原告告错被告的情形,向原告作必要的释明,由原告申请更换被告,再由法院通知不适格的被告退出诉讼,通知适格被告加入诉讼。因为动员原告撤诉,违背了撤诉自愿原则,且原告撤诉后再起诉,或是裁定驳回原告起诉后原告再另行起诉,均加重了当事人的精力和经济上的负担,增加了诉讼成本,造成讼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一条 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五十一条 在诉讼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变更的,由新的法定代表人继续进行诉讼,并应向人民法院提交新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原法定代表人进行的诉讼行为有效。前款规定,适用于其他组织参加的诉讼。
如实告知保险公司,因误告年龄小于实际年龄而少交保费需要补交,大于实际年龄则退还多收保费。因年龄告知不实,并且实际年龄没有达到或者超过投保年龄的,该保单无效,理论上退还保费。已经开始领取年金的,告知年龄小于实际年龄的,会减少对应的年金额度,大于则会增加。
法律依据
《保险法》第十六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首先,按事实与对方讲清楚道理,通过朋友、同事、上级等关系争取和解,让对方撤诉。如果不成,就应该运用一些经济手段,摆清楚利害关系。如果还不行,就只能法庭上见了。这个时候,如果事关重大,就应该找律师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