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猝死的预防措施

运动性猝死的预防措施,第1张

运动性猝死的预防措施

运动性猝死的预防措施,上班族工作繁忙,很多人都会在夜幕降临以后开始锻炼。但是很多人发现运动性猝死发生的概率比较多的就是在夜晚,下面来看看运动性猝死的预防措施

运动性猝死的预防措施1

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6小时内即刻出现症状,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主要是由于过量的运动而导致的死亡,但运动性猝死并不是由单一原因所导致的,而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

运动性猝死多见心源性猝死类型,人在运动后,心跳加速可导致心舒张期缩短、血液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变短,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引发猝死。因此人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预防,避免出现此种情况。

运动性猝死的急救措施

1、当身边有人出现猝死情况后,在场的人要立即进行抢救。首先要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呈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刻拨打120。

2、在等待120过程中应进行心脏急救措施,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心脏按压后还应在开放气道的前提下进行口对口等人工呼吸,并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运动性猝死的预防措施

1、参加运动或比赛前应进行严格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

2、密切观察运动时出现的各种症状,若运动中发生晕厥、心绞痛、胸闷、胸部压迫感、眩晕、头痛、极度疲乏等,应及时停止运动,调整状态。

运动性猝死的预防措施2

如何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动前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健康状况,进行体检以及早识别潜在的高危因素,其中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或猝死病史,本人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要特别小心。

2、参加较强运动之前一定要经过严格体检,例如未经过严格体检和没有训练基础的人不应该参加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比赛活动。定期体检非常重要,特别是心血管系统

对于运动员来说,在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前更是如此,同时要加强运动现场的医务监督。对运动员的体检要更加严格,包括心脏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显像、脑血管造影等。

3、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运动性猝死的途径是定期动态体检,心肺运动试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心肺运动试验通过在运动中对受试者的血压、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氧耗量等生理参数的实时连续监测,分析心肺等系统的`最大储备功能,可早期发现这些器官潜在的病变,从而预测运动风险。

4、运动时要控制好靶心率。靶心率又叫"运动中适宜心率",也就是在运动中用来衡量运动强度的一个标准。当人们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时,既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同时也能保证锻炼的安全性。

非运动员运动时的靶心率应控制在最高心率=(170-年龄)×85%最佳,而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靶心率则应在无氧阈值心率以下。运动中有任何不适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

5、保持适当运动量。运动员的活动量很大,事实上现在不少关注健身的白领日常健身的运动量同样很大。一场球赛下来浑身湿透,酣畅淋漓。但切莫忽视健身的本质是为了强身健体

从健身角度而言,运动量不适宜过大。比如不提倡未经训练的普通市民参加马拉松全程跑,由于强度大、运动时间长,容易发生意外。中低强度的有氧健身跑就比较合适。另外,自身状态不好或极度疲劳时不适合做激烈运动。

6、老年人运动时最好有个伴。老年人锻炼与运动员及年轻人有所不同,因为不少老年人都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病人,血压高时就不适宜运动,因为运动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发生意外。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运动,由于运动会增加血糖消耗,导致低血糖发生,甚至出现昏迷。

如无旁人在侧,极易施救不及。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要空腹去锻炼,随身带着饼干、糖果等小点心。无论是否有原发病,老年人出门锻炼身体最好有个伴,万一发生意外也能及时发现、救治。

运动性猝死的预防措施3

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这个数字,远远高于自杀、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数,相当于每天近1500个人发生猝死,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并且抢救成功率不足1%。

现代人生活节奏变快,压力山大,加上上班族工作繁忙,很多人将锻炼放在夜幕降临以后。如夜跑、打羽毛球、健身等,而夜间运动猝死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猝死的发生呢?

夜晚如何安全运动

由于晚上的时间相对短暂,运动比较容易影响晚餐和睡眠。如果晚餐后一小时内开始运动,会让餐后本应更多地分布在消化道的血液流向肌肉,导致消化不良。如果运动得太晚,人体的中枢神经会因运动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睡眠。

经过日间忙碌的工作,人体机能下降,夜晚再去运动也不利于体能恢复。另外,夜间光线不佳,夜跑会增加受伤风险。

如果一定要选择夜晚运动,时间不宜太晚。运动前1小时简单补充碳水化合物,遵循科学训练的原则,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好,时间控制在30到60分钟,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

夜跑着装应鲜艳一些,注意自身的安全,最好结伴进行运动锻炼,不要在偏僻的地方夜跑。

戒掉运动中的坏习惯

运动前不充分热身。如果不做热身运动,一上来就突然加大运动量,心脏就会受不了。充分的热身活动,是让心脏和各个器官有一个接受和准备的过程,无论你的身体平时有多么的健康,这个环节一定不能忽略。

运动后马上蹲坐休息。运动以后,特别是剧烈运动以后更应该做整理活动。否则,会因为马上停止运动而出现意外。因为,运动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

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严重时产生重力休克或猝死。因此,每次运动结束后应调整呼吸节奏,步行甩臂,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脏,加快体能恢复、消除机体疲劳。还要避免运动后立即进行冷、热水浴,饱食后运动。

带病运动。伤后、病后、身体不佳、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感冒发烧者参加运动时容易发生运动性猝死。如果最近身体很疲劳,最好减少剧烈运动

一旦感觉胸闷、缺氧、头晕、背部放射性疼痛,应马上停止运动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肥厚型心肌病等属于运动禁忌范畴。患有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麻疹患者愈后最好避免过早参加剧烈运动。

过分激动。运动性猝死与心理应激有关,情绪激动会增加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和激发冠状动脉痉挛。激动、焦虑、愤怒等情感体验掩盖了超负荷下的身体疲劳

从而使已疲劳的机体没有疲劳感,以致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超量运动、过分紧张、激动,超出身体承受限度而引发猝死。运动时,最好抱着娱乐的态度,不和人比赛、竞争,逞一时之强。情绪波动后也不宜做高强度体育锻炼。

预防运动猝死的措施

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自身状况。运动性猝死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严重,很难救治,因此定期体检、识别高危人群就是预防的关键。

包括家族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以及猝死的病史;本人既往心脏病史,如胸痛、胸闷和昏厥以及有无病毒性感冒后心律失常等问题。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作为无创的诊断手段,可识别运动性猝死的高危风险,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科学生活,合理健身。科学的生活方式可大大减少猝死的几率:按生物钟作息;强化三餐营养的均衡;学会主动休息,防止疲劳积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不吃高脂和高盐类食品;进行健身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全面性的原则;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运动和过度训练。

运动时控制好靶心率。靶心率又叫“运动中适宜心率”,也就是在运动中用来衡量运动强度的一个标准。当人们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时,既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同时也能保证锻炼的安全性。非运动员运动时的靶心率应控制在最高心率=(170-年龄)×85%为最佳。可以利用电子手环监测心率。

同时还应密切观察运动时的各种体征,如果运动中发生胸痛、呼吸困难、心慌、头晕和极度疲劳等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

运动是良医,但只有科学的运动锻炼,才能减少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更多地从运动中获益。

熬夜后运动会猝死吗

 熬夜后运动会猝死吗?我们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人要经常运动才能保持身体健康,但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工作或者学习的原因,不得不经常熬夜,那么熬夜后运动会猝死吗?

熬夜后运动会猝死吗1

 熬夜后运动有可能会导致猝死,但一般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之上。对于冠心病的患者熬夜后运动,往往会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紊乱,而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乃至猝死。

 对于部分患者可遗传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在熬夜后运动往往会出现急性缺血事件,导致猝死的发生。对于任何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不建议过度劳累,熬夜后运动往往促使极端事件发生,所以需要规避。另外,注意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做好疾病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

 2022年2月21日,北京一名28岁男子在健身房运动1小时突然出现头晕呕吐。工作人员拨打了120,并进行了心肺复苏,但送医抢救后仍然无力回天,遗憾离世。

 2020年,上海一名47岁男子在健身房内沙发椅上猝死,小腿部有明显淤血,等身边人发现拨打急救电话时,他已经没有了呼吸。

 2018年,广州一名22岁男子熬夜后去运动,差点猝死。晕倒前,他曾连续几天通宵看球,因球队输了赌气去公园跑步。

 所幸,当他感觉到剧烈胸痛胸闷、恶心、出汗虚脱后,马上去了医院挂急诊(但更好的做法是直接打120),刚到医院就心脏骤停。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抢救,终于和死神擦肩而过。

 甚至,就连一些健身教练、运动员,也免不了在运动中猝死的情况。

 通过这些故事,今天是想告诉大家一个“运动悖论”的问题——

 适度规律的运动是好习惯,和久坐不动的人相比,运动可以锻炼心脏和骨骼肌肉、降低心血管、三高等疾病的风险,也就是能“续命”;但某些情况下去运动、出现不适症状还继续运动,却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送命”。

  哪些人更容易发生运动相关猝死?

 关于运动(不一定剧烈)为什么会造成猝死,已经有很多医学研究,普遍认为的原因有这些——

 1、大多数运动中的猝死属于心源性猝死,和缺血缺氧有关。尤其剧烈运动时,耗氧量会增大,会出现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短时间内心脏骤停的风险升高。

 2、 死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中老年(但之前可能没发现)。运动时斑块破裂脱落、增加了血管堵塞风险,最后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3、 少数情况下,死者本身有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之前可能没发现)。其中,肥厚型心肌病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梗阻,一旦心脏骤停,比其他类型更难救回来,猝死时往往非常年轻。

 4、 死者身体没问题,但有心脏病家族史,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比一般人更高。

 上面提到这2、3、4类人,就尽量不要参与剧烈运动,可以先从中低强度运动开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运动更安全”,甚至还有人宣扬“生命在于静止”,这就因噎废食了。

 相反,长期进行规律、适当的运动,能加强心脏功能,反而降低了猝死风险。

  害怕猝死就不运动了?千万别因噎废食

 一篇发表在美国心脏学会《循环》杂志的文章分析指出,在北美和欧洲一般人群中,与心脏骤停的总体发病率相比(每100万人里有500~1000例),运动相关的心脏骤停发病率(每100万人有5~20例)其实低得多。

 也就是说,还有约95%的心脏骤停都和运动无关。只是,运动中猝死的情况往往发生在公共场合和大型赛事上,更容易被新闻报道出来,就形成了刻板印象和幸存者偏差。

 同样的,还有一些研究都发现,在所有的运动项目中,长跑、打篮球、健身时的猝死发生率最高。

 但你有没有发现,这些项目也是普及率最高的。尤其是跑步,几乎没有门槛和场所限制,关键还是适度。

 更让人惊讶的是,如果长期习惯性、规律性地运动,是可以降低运动相关心脏骤停风险的。

 但需要警惕,久坐不动的人如果突然去运动,发生运动相关心脏骤停的风险比不运动时高出56倍。所以,之前缺乏基础的人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一鼓作气”。

 而且,《欧洲心脏杂志》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35岁后,运动相关心脏骤停,明显比运动无关的心脏骤停存活率更高。(注:这里都是院外心脏骤停,医院里就太常见了,没有算进来)。

 这是不是与运动场所急救条件更好有关呢?但研究刨去旁观者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等因素后,仍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所以,长期运动、身体素质好,关键时刻真的能帮自己“续命”。

 比如2020年,南京有一位34岁女子在健身房倒地心脏骤停后,医护人员持续按压2小时,竟终于恢复了微弱心跳,经过ICU治疗半个月后完全苏醒。

 医生都表示是“奇迹”,因为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脑细胞损伤就不可逆;10分钟以上,即使抢救成功,也可能是脑死亡。这可能和她平时就喜欢锻炼,再加上年轻有关系。

  熬夜后运动,对身体有多伤?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熬夜后运动,身体会更僵硬,还会让大脑的判断力下降,更容易受伤。

 我们知道,长期睡眠不足会降低免疫力,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做事时总感觉“脑子不好”,出错和发生事故的风险也会增加。

  总之,经常运动还是好处更多,但也希望大家记住5个“保命技巧”:

 1、选择运动场所时,最好找装有AED的地方,或者离医院比较近的地方。假如有人倒下了,估算下AED多久可以送过来(不超过黄金4分钟的距离是最好)。

 2、还可以跟教练、周围的运动爱好者多交流,看有多少人懂急救、会急救,有急救证书和经验最好(有学医的更好)。

 3、运动时戴上能监测心率的手环等仪器,心率尽量不要超过140次/分钟。

 4、生病、熬夜、劳累、酒后或身体不舒服时,不要去运动。

 5、运动中一旦出现任何不适,不管你之前有没有发生过类似情况、有没有快速恢复状态,也不管你以前的体检报告有多“优秀”,都要及时停下休息。非常难受时别犹豫,及时拨打120!

熬夜后运动会猝死吗2

  一、熬夜后剧烈运动会不会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熬夜后,又去做一些相关的剧烈运动,这样一来就会让人的身体受不了,很可能会有猝死情况的产生,这种例子在生活中发生的概率虽然不是很高,但并不代表这种例子没有发生过,所以如果身体本身就不是很好,那就不要熬夜,更不要去做一些过多的剧烈运动。

  二、做运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年纪太大的话就不要做运动

 一个人如果年纪的太大的话,就不要去做什么剧烈的跑步运动,跑步的时候可以改成散步,尽量不要做什么剧烈的运动,剧烈运动对于人体的伤害有时候还是蛮大的,所以在做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2、适当时候好好休息一下

 运动的时候,身体一旦有什么不适的状况就立马休息,不要老是硬撑下去,这样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很不好的,尤其是在做剧烈运动的时候,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就要立马去看医生。

  那熬夜后再去运动,心脏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022年,瑞典的一项研究请来了16位体重正常的健康年轻男性,他们没有心血管或相关疾病的家族史,平时每天睡7~9个小时。

 研究人员让他们在连续三晚正常睡觉,每天睡8、5小时,第四天进行高强度运动;又连续三晚熬夜,每晚只睡4、25小时,第四天再高强度运动。

 结果发现,连续三晚熬夜+剧烈运动,肌钙蛋白(心血管压力或心脏损伤的标志物)激增的程度,比正常睡眠后运动高出了约40%!

 这提示我们,在健康年轻人中,如果长期睡眠不足、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可能会增加急性心脏应激反应和心脏病的风险。

 另外有研究发现,专业运动员头天晚上睡眠不足,第二天早上大量运动,会导致运动表现更差,还会出现代谢不规律,如血浆乳酸浓度下降、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水平升高等问题。

 经常运动,也要重视身体的求救信号

 有研究分析过,运动中猝死的人,不少在倒下甚至运动前就出现过胸痛、胸闷、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但他们当时并没有及时停止运动。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以为“运动中猝死是因为平时太缺乏锻炼,突击去运动,才会出现不适症状。”

 但实际上,不管在中国还是全球其他地区,哪怕是专业运动员或健身教练,也发生过不少运动中猝死的情况。

 而且从心理上讲,经常运动的人,总觉得自己“身体壮、生病少、很强大、可以扛”,反而可能忽视猝死的预警信号。

 运动中感觉不舒服时,平时运动少、觉得自己“身板弱”的人可能就停下了。

 而他们却可能只当是小毛病(比如头晕,以为只是低血糖),没有及时去医院或打急救电话,甚至旁边的人劝说休息也不听,结果延误了救命的黄金时间。

 还是那句话,别太高估你的身体。

 它不是机器,而是比机器更精巧、也更需要你好好呵护的生命。

 除了自己要懂得保命,场所的急救设备是否完善、人员的急救技能是否过硬,也能对生死起到决定性作用。

熬夜后运动会猝死吗3

  其实有这个风险,都知道熬夜的危害,但是猝死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1、熬夜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身体脏器功能下降。长期熬夜会让脏器不能按照正常的规律工作,进而引发身体各部位的潜在疾病,就是所谓的亚健康。

 2、当这些疾病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大脑突发性昏死,心脏骤停等问题,就是所谓的猝死!

 3、没有心血管疾病风险,自诩身体健康的人是不是就可以毫无压力的熬夜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熬夜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普通人群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4、平时最好十点之前睡觉,合理的睡眠时间,作息规律;适当运动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适当解压放松心情;少喝咖啡。疲劳的时候可以选择休息或选择喝植物饮品三勒浆抗疲劳,植物提神相对安全,也可以让头脑清醒一些。

  如何预防熬夜

 1、起来之后要远离卧室,避免你受不了又继续睡去,让今天一天充实点,最好是被迫的无法让你哪怕打一个盹,直到晚上12点。这时候你可能还是睡不着,因为你生物钟让你觉的这应该是你最精神的时候了。

 2、睡前洗个热水澡,泡个脚,别说太多话,别看太激动的**,也别上网,让自己有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喝点薰衣草茶(帮助睡眠),然后躺床上。

 3、晚饭尽量不要过饱,肠胃消化需要时间。而且太饱了的话,对于肠胃不是很好的人,晚上就会因为肠胃不舒服,睡的不踏实。

 4、给自己树立一个比较明显的标志,比如写上纸条,或者是备忘录,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告之自己,不要熬夜。也可以让家人帮忙监督。

根据健身3大要素:科学训练、控制饮食、充足睡眠,这3大要素缺一不可。想要提高健身效率,那么就必须让自己变得自律起来。

熬夜本身就缺乏充足的睡眠了,熬夜会引起体内激素分泌紊乱,抑制瘦素、睾酮分泌,从而降低增肌减脂的效率。所以,经常熬夜会严重影响健身效率。

不仅如此,熬夜健身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身体在晚上本来就很疲惫,如果这时候还进行健身,那么无疑会导致神经调节紊乱,使精神兴奋起来,就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到了白天后又很容易犯困,导致精神不佳,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1479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9
下一篇2023-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