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民间舞蹈有什么特点?

朝鲜民间舞蹈有什么特点?,第1张

朝鲜族民间舞蹈浓郁的民族风韵,是和丰富的乐舞节奏、伴奏乐器及演奏技法分不开的。例主奏乐器的杖鼓(俗称长鼓),它能激励舞者抒发内心的世界。

细腻又具有跳跃感的12/8拍是主要的节拍型之一。人们还把不同节拍形成的节奏型称作“长短”,如“古格里长短”“他令长短”等。长短一词,是朝鲜语中形容乐舞的特有名词,包括有:节奏、节拍、速度、风格等含义。

每种“长短”都有特定的鼓点与敲击方法,都有与它相应的特定舞蹈动作。而且舞者呼吸与“长短”相吻合中、与乐手默契交流,随着“长短”流畅地进行,其表演才能充分体现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味。

1、杖鼓舞

俗称“长鼓舞”。多为女性表演的单人舞蹈,也有男子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键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用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声,花样繁多的鼓点相映成辉,很有特色。表演高潮时常作连续性的行进旋转。

2、扇舞

以折扇为道具表演的舞蹈形式。起源于古代朝鲜巫俗活动,原是巫女持绘有“三佛”神像的扇子作法器跳神表演。后来民间艺人把扇面改绘为花卉,又加强舞蹈的动作与造型,逐渐成为独立的舞蹈形式,并由单扇发展为双扇。

3、圆鼓舞

肩挎圆鼓置于胸前敲击表演的舞蹈形式。圆鼓原是古代的乐器,后发展为击打表演的圆鼓舞。男女皆可表演,女性用鼓较小,多为单人表演,舞姿优美,在技巧上发挥个人之长。男子多为群舞,动作开拓有力、富有战斗性。

朝鲜舞基本动作有:

1、兔子步:近似幼儿舞步中的跑跳步,要求提膝正吸小腿时动作要迅速,跑跳是的身体重心要平稳,常用2/4拍或4/4拍的音乐。 

2、 盖土步:以右脚为例,正步准备。第一拍双脚前脚掌立稍屈膝,右脚起原地碎步三次。第二拍左脚迅速绷脚向前擦地而出,同时右腿屈膝,身体重心在右脚动作相同左右反向相反。可交替重复做。 

3、磋步:在2/4拍音乐伴奏下,近似秧歌垫步的做法。步法节奏:右左右,要求身体重心平稳,在朝鲜民族民间舞中,可运用3/4拍音乐,步法节奏:右左右,动作要求步幅均匀,身体重心平稳。

朝鲜舞蹈

朝鲜族民间舞蹈中,模拟鹤自然形态的物质因素有“鹤步”“鹤飞翔”等舞蹈形象。高跷这种民间舞蹈看起来似乎与鹤、与朝鲜民间舞蹈无关,但在《高句丽文化》一书中,八清里古坟与水山里古坟曲艺人物壁画上有踩高跷表演杂技的画像,为古代朝鲜族鹤图腾崇拜有关的物质直观模拟。

而舞蹈中有鹤的神态、鹤的意境、鹤的舞姿,典雅、飘逸、满洒的风韵,则是仙鹤心态、观念和心理的艺术升华。可见当时鹤对朝鲜民族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影响。

朝鲜舞蹈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几种。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

农乐舞:是朝鲜族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

假面舞:是戴假面表演的男性舞蹈。其表演综合了唱诵、对话、舞蹈等艺术形式,并具有戏剧性,假面舞多用于表现讽刺性内容,情节活泼、幽默。

剑舞:又称剑器舞,是手持短剑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

长鼓舞:是身带长鼓表演的道具舞蹈,男女均可表演。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长鼓舞风格潇洒、活跃。此舞来源于农乐舞中的单人表演,经演变后,成为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在朝鲜族广泛流传。

  象帽舞是朝鲜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汪清县一带广为流传,深受朝鲜族居民喜爱。每逢节日、庆典等特殊日子,人们就跳起欢快的舞蹈,摇动色彩缤纷的象帽,线条流畅的长长飘带旋转如风,在舞者周围画出各种光辉耀眼的美妙彩环。象帽舞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一门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它把音乐、舞蹈、演唱融为一体,其舞姿活泼优雅,节奏欢快舒畅,充分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悦之情和活泼大方的民族气质,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象帽舞是农乐舞中的最高表现形式,表现出整个农乐舞当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兴奋点,并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情趣,可以称之为农乐舞当中的华彩篇章。象帽舞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性,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舞者以颈项的力量频频摇动头部,使所戴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似车轮飞转般在舞者的周围画出光辉耀眼的美妙彩环。甩象帽动作花样繁多,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立甩象"和"抖露珠象"等。

  [编辑本段]历史溯源

  象帽舞作为一种传统的娱乐形式,历史悠久。相传它是由古代朝鲜族人民在耕作时,将大象毛绑在帽尖上左右摇摆用来驱赶野兽的侵扰演变而来;也有人说它源于古代朝鲜人在狩取野兽等食物后,甩动发髻以示庆贺的一种表达形式。无论怎样,象帽舞现在已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它把音乐、舞蹈、演唱融为一体,具有相当的技巧和丰富的内涵。据史料记载,每年十月秋收后,古朝鲜都隆重地举行"祭天"仪式,人们"尽夜饮食歌舞",感谢上天的恩赐,欢庆丰收。因此这种舞蹈也称"农乐舞",而象帽舞是其中的最高表现形式,表现出整个"农乐舞"当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兴奋点。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分类

  农乐舞演出时,各个村寨都派出自己浩荡的舞队,参加当地的庆典。舞队的最前方由令旗和一面写有"农业为天下之本"的农旗为先导,随后是一名在队首敲打小锣担任总指挥的男子。在他的带领下,手拿太平箫、喇叭及各种鼓类乐器的乐队和各种乔装人物组成舞队的仪仗部分。接下来是表演小鼓舞、扁鼓舞、长鼓舞、扇舞、鹤舞、象帽舞、面具舞及哑剧的演员队伍,参加人数不限。象帽舞是农乐舞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种类繁复,舞技多样,分"长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线象帽"、"羽象帽"、"尾巴象帽"、"火花象帽"等种类。其甩象尾的技巧包括左右甩、前后立象尾,有单甩、有双甩、甚或三甩,有站立甩、蹲甩、跪甩、扑地甩等多种。象尾有几尺长的,亦有几丈长的。

  基本动作

  甩象帽是象帽舞的基本动作,也是它表演技巧的独特之处。表演时,舞者以颈项的力量频频摇动头部,甩象帽动作花样翻新,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主甩象"和"抖露珠象"等,能够边甩边跳跃,表演出"甩象跨步"和"俯身甩象"等高难动作,带动帽子上的飘带形成线条流畅的一幅幅动态圆环,带给欣赏者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感觉。

  象帽的制作

  象帽的特殊制作工艺决定了象帽舞的表演方式。最早时象帽由锯成一半的葫芦制作而成,将一个木棒插于其底部,然后用牛皮绳绑上长长的窗户纸固定在木棒上。目前,舞者头上所戴的帽子种类繁多,大多由硬塑制成,其彩带也演变为一种"玻璃纸",因特点不同而分为长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线象帽、羽象帽、火花象帽等。长、中、短象帽因其彩带的长短不同而得名,短者仅1米多,长者达12米,目前最长者已有28米。其它的则因彩带、帽子的材质和装饰不同而得名,如羽象帽是将10根白鹭羽毛捆在一起,扎在象帽尖顶上形成甩动的带子而得名;火花象帽则是在长带子上绑上了几十个萤火虫,表演时仿佛萤火虫上下飞舞,极为绚烂夺目。

  表演步骤

  象帽舞是群体表演,它的表演时非常讲究,分一定的步骤和程序。首先音乐响起,先甩短象帽,配以手鼓,做较简单的舞蹈动作;接着再换中象帽,配以长鼓,做钻圈、旋子、扶地翻转等肢体动作;最后,由一至三人甩长象帽,做跳纸条、上台阶、圈人等高难度动作,使舞蹈达到最高潮。在舞蹈过程中,时时辅以手鼓、长鼓、边鼓以及大锣、小金、洞箫、短笛和朝鲜族锁呐等乐器伴奏。象帽舞蹈活泼优雅,节奏欢快舒畅,充分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在劳动中的精神风貌和民族气质,是朝鲜族在长期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编辑本段]象帽舞的现状和传承

  象帽舞在吉林省汪清县一带广为流传。每逢节日、婚礼农闲以及竞技活动之时,男女老幼聚在一起,尽情表演。由于象帽舞蹈是独特的朝鲜族代表性舞蹈形式之一,且具有很高的技巧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据调查,早在1949年,汪清县就组建了象帽舞表演队,由象帽舞第一代传人梁泰荣传授象帽舞技艺,每逢节日、婚礼、农闲及竞技活动之时,男女老幼聚在一起,尽情表演。1954年农乐舞作为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艺术,经过众多演艺家的辛勤劳动,以象帽舞的艺术形式搬上了舞台,并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改革开放以来,汪清县为象帽舞的保护和发展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使象帽舞这一朝鲜族传统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得以延续和传承。汪清县的象帽舞表演队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表演比赛和省、州大赛,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称赞。1986年在北京"全国首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表演的象帽舞《欢乐"荣获"特别奖";1987年,汪清县百草沟镇举办了"首届农民文化周",其间有千人舞蹈队表演大型象帽舞,引起很大的轰动。目前,汪清县的"象帽"制作已达到了领先水平,象帽彩带长度达到了28米,是目前最长的象帽彩带,百草沟镇已被延边州文化局命名为"象帽舞之乡"。 象帽舞是朝鲜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目前已发展到第六代传人,其舞蹈形式也从最初简单的田间娱乐发展到现在由专业的文艺团体进行演出,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尽管如此,它的发展却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象帽舞的传承和保护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业舞蹈人才老化、高龄化,骨干人才流失、断档;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文化受到冲击,很少有人专注地练习"象帽舞",专业人才越来越少。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民族艺术,汪清县现在每年都要举办象帽舞培训班,培养象帽舞蹈后备人才,同时还广泛开展象帽舞表演活动,推广和普及象帽舞。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象帽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篇《少儿舞蹈入门:朝鲜族舞蹈相关介绍》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朝鲜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它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被称为“歌舞的民族”。朝鲜族舞蹈是中国朝鲜族人民的艺术智慧结晶,其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对朝鲜族舞蹈感兴趣并想学跳朝鲜族舞蹈的朋友可以来星火教育观看一下这部精品朝鲜族舞蹈视频教程。

朝鲜族舞蹈流传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黑龙江、辽宁等省的朝鲜族聚住区。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

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其中,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 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其中有唢呐、太平釜、上剑、副剑等。长鼓舞在朝鲜族广泛流传。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打法:一为女舞者用鼓鞭(兼用鼓槌;一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开头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后者春持鼓鞭随乐起舞。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具体总结,朝鲜族舞蹈的综合特征主要有:(1)从动作上看,朝鲜族舞蹈动作多是圆形的。手臂是圆形的,身体是圆形的,路线也是圆形运动,因此不管是静态造型还是动态运动轨迹都体现出这种完美的对称方式。(2)从舞蹈形态角度看,朝鲜舞蹈在形态上体现为围、柠、含、曲、圆,主要的动作部位在上肢,而上肢的基本形态由主要体现在手臂、手位上。(3)其三,从表演形式上,特别是气息运用上朝鲜舞蹈也体现出“对称”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756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