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细动作训练方法:18个

儿童精细动作训练方法:18个,第1张

都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在大脑中枢神经中,有一部分专门掌管着手部运用, 手部运用越精细,与之对应的大脑神经元也就越发达。 不仅如此,精细动作也作为儿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衡量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家长往往将大部分关注点放在了宝宝“三翻六坐七八爬”这些粗大运动上,忽视了抓、捏、拿、握等手部精细动作的引导和训练。其实, 培养好儿童的精细动作,不仅有助于学龄期写出一手好字,对他未来的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发展也十分有利。

下面这张表,就详细列出了0至3岁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的大致历程,提供给各位家长以作参考!

1~2个月

触碰掌心紧握拳、会反射性抓住放入手中之物;拨浪鼓握2-3秒;

3~4个月

双手可移到胸前接触;可将手抓住的物品送入嘴巴;拨浪鼓握30秒;

5~6个月

见食物兴奋,自己拿饼干吃;两手各可抓紧小物品;手会去玩弄系在玩具上的线;会敲打玩具;拿住方木,注视另一块;抓住距手25厘米的玩具;会撕纸;

7~8个月

坐着时手会各拿一块积木,试取第三块;会将积木由一手移到另一手;手像耙子一样抓东西,如葡萄干、黄豆;有意识地摇铃;

9~10个月

以拇指合并四指钳物;以食指碰触或推东西;拍手;双手各拿一块积木相互敲打;拿掉扣积木的杯子玩积木;

11~12个月

会把小东西放入杯子或容器中;以拇指和食指尖拿东西;打开包积木的纸;将口朝上的瓶盖盖在瓶上;会全掌握笔留笔道;

13~14个月

一只手同时捡起两个小东西;可重叠两块积木;可将瓶中物品倒出;

15~16个月

会打开盒盖;自动拿笔乱涂;已固定较喜欢用哪一边的手;做翻书动作2次;倒出透明瓶中小丸;

17~19个月

可以叠三块积木;模仿画直线;可认出圆形,并放入模型上;

20~21个月

模仿折纸动作;会上玩具发条;模仿画直线或圆形线条;积木叠高7-8块;玻璃丝穿过扣眼05厘米;

22~24个月

球丢给他,他会去捕捉;可一页一页翻厚书3页以上;叠高6 7块积木;穿扣后拉过线;

25~27个月

模仿画横线;可一样用三块积木排直线;可一页一页翻书;

28~30个月

叠高8块积木;会用打蛋器;玩黏土时,会给自己的成品命名;玻璃丝穿扣子3-5个;把杯来回2次倒水不洒;

31~36个月

模仿画圆形封口无角;用小剪刀(不一定剪得好);方积木搭高10块;折纸一折边角整齐;会扣扣子。

当然,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同,若仅有几个月的差距,未必是发展迟缓,家长无需过分着急,但也需要加以重视。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帮助来儿童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的发育,比如以下这18种训练小方法,建议家长收藏!

1抓: 抓豆、抓沙、抓玩具、抓食物让孩子练习各种单手抓、双手抓、满手抓。

2捏: 捏泥巴、捏豆入瓶、捏防震塑料膜的泡泡让孩子练习捏大物件,捏小东西,用二指捏,用三指捏等。

3穿: 穿珠,穿针引线让孩子不断练习穿不同质地、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和形状,或洞眼大小、深浅不一的珠子,或用吸管、硬纸片剪成的“珠子”等,同时穿珠所用绳线之软硬、粗细等也可有所不同。

4夹: 用筷子夹食物,用圆盘衣架夹袜子让孩子坚持使用筷子吃饭,经常用塑料夹子玩夹一夹的小 游戏 等。

5倒: 倒豆、倒米、倒水从倒固体慢慢过渡至倒液体,从无刻度到有刻度,从广口到小口,注意提醒孩子慢慢倾斜,动作要稳,对着口中央倒。

6按: 按开关、按键、按图钉

7拧: 拧瓶盖,拧大小不等的瓶与盖,并把瓶与盖一一配对,帮助孩子既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练习手腕内外旋转的能力。

8剥: 剥带皮的,带壳的,带包装的食品等,如香蕉、橘子、豌豆、糖果

9绕: 绕纸条、绕毛线向前绕,向后绕,向上绕,向下绕,向内绕,向外绕

10系: 系鞋带,系购物袋,系腰带给孩子买需要系鞋带的鞋子,教会并要求孩子每次都自己系鞋带。

11择: 择菜,让孩子进厨房帮忙择菜,如把韭菜、大葱等的烂叶去除等。

12插: 购买一些拼插玩具,如雪花片等,让孩子不断练习插、拔的动作。

13折: 折纸,特别是折一些特殊的图形,如四边形、三角形等。

14描: 为孩子准备一些简笔画图形,让孩子沿着图形线条描边。

15涂: 给孩子准备彩笔,让孩子为图形轮廓上色,可以让孩子自由涂色,也可以让孩子根据规定颜色进行涂色。

16撕: 撕纸,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纸张、如旧挂历纸、旧报纸、复印纸、餐巾纸等,让孩子沿直线撕,沿曲线撕,沿轮廓撕,不按轮廓脱离画线直接撕

17剪: 剪纸,剪花草让孩子随意剪、按图形轮廓剪。

18切: 为孩子准备切蛋糕的塑料小刀,先从切橡皮泥开始,再联系切香蕉及其他一些软质的东西,并逐渐增加难度,如要求切的等距,切的越来越薄等。

如果您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小方法其实都藏在我们日常的小事中。

所以,在带养孩子的过程当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让他动动小手亲自操作,多去实践,千万不要过度包办和限制!手部的精细动作发展好了,未来写出一手好字自然不成问题~ #老岳讲感统##感觉统合##感统训练## 育儿 ##教育#

- The End -

如果水管出现破损,水在半路上漏了,那么水龙头的水流力度就不够了,信息在神经网络中的传递也一样。

信息的载体——神经电流在传递中流失,注意力就必然无法集中。而神经电流流失的主要原因,就是大脑髓鞘化包裹不严。

神经元连结而成的神经网络错综复杂,遍布人体各处。所有要传入大脑的感觉信息,以及由大脑发出的动作指令,全部都是通过这些网络进行快速传递的。

快到什么程度呢?

据估计,一项神经信息在一秒之内,就可以传过一百万个神经元。这就是为什么一种声音、一道光线,或手指轻轻一按,就可以立即让我们产生认知、理解、思想、情绪、学习及其行为的原因。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很奇怪,我们在中学课本中曾学过,神经信息是一种电信号,难道这么多的电信号在这么复杂的神经网络中传递就不会发生短路吗?

你所忧虑的,万能的造物主当然也想到了。事实上,在突触进行连结的过程中,负责传递神经电流的轴突也会同时进行髓鞘化包裹。

髓鞘化是什么?髓鞘化就是在轴突外缘的“绝缘体”,保证神经电流在神经网络中的顺畅通行,而不至于发生“漏电”的现象。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如果一个人髓鞘化包裹的品质不好,那么神经电流在传递过程中还是容易发生流失,其外在行为表现就是无法专注做事。很多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正是大脑髓鞘化包裹不严产生了“漏电”现象的缘故。

-THE END-

老岳讲感统,深度聚焦0-10岁感统失调儿童,致力于感统知识普及,感统训练指导和感统课程推广,中国感统行业标准化推动者。

当兴奋(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纤维末端时,通过化学的或电的方式被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在那里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因为其超极化和离子透性的增大而引起的短路效应,使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去极化减少,而抑制了动作电位的发生。

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突触传递最重要的方式是神经化学传递。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立即与相应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突触去极化电位或超极化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兴奋性升高或降低。

神经递质的作用可通过两个途径中止:

一是再回收抑制,即通过突触前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并贮存于囊泡;

另一途径是酶解,如以多巴胺(DA)为例,它经由位于线粒体的单胺氧化酶(MAO)和位于细胞质的儿茶酚胺邻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作用被代谢和失活。

扩展资料

神经冲动由胞体经轴突传至末梢,使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分布到骨骼肌组成运动终板;分布到内脏平滑肌和腺上皮时,包绕肌纤维或穿行于腺细胞之间。

在反射弧中,一般与中间神经元联系的方式为聚合式,即许多传入神经元和同一个神经元构成突触,使许多不同来源的冲动同时或先后作用于同一个神经元。即为中枢的整合作用,使反应更精确、协调。

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然后再将冲动传递到另一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分布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内。

它是三类神经元中数量最多的。其排列方式很复杂,有辐散式、聚合式、链锁状、环状等。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接触点是突触。复杂的反射活动是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互相借突触连接而成的神经元链。在反射中涉及的中间神经元越多,引起的反射活动越复杂。

人类大脑皮质的思维活动就是通过大量中间神经元的极其复杂的反射活动。中间神经元的复杂联系,是神经系统高度复杂化的结构基础。

-抑制性递质

2018-03-13 转自 老岳讲感统

提示以下方案家长可根据孩子能力,由易到难适当选择运用。

方案一:太空飞人

训练目标:让孩子感受空间变化,促进前庭觉的发展。

适宜年龄:6个月-1岁

操作方法

可将宝宝以水平的方式抱起,并且慢慢地上下移动,让宝宝感受上下不同的空间感,之后再改换一手托住宝宝的臀,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颈部,以坐姿的形式平顺地上下移动,有时托高一点,有时托低一点,待一会儿,回至水平仰躺状,之后再慢慢地让宝宝脚上头下,头上脚下,使其有头脚位置的变化。

时间:5-10分钟左右

注意事项:若宝宝出现惊慌的表情,则不宜再进行。

延伸训练:还可以先让宝宝仰躺在床上,用手轻轻抓住宝宝的两只小脚,平而自然地将他倒提起来,接着模仿老爷钟的钟摆的方式,将宝宝左右轻摇3次。特别提醒的是,若宝宝出现惊慌的表情,则不宜再进行。

方案二:轻轻触碰

训练目标:提升孩子

对自己身体部位的认知,加强孩子对所处环境中各物品所处位置的判断

适宜年龄:2-3岁

操作方法:

1家长下达指令,让孩子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去轻轻地碰触一下环境中的某些物品。比如,手摸墙壁,肘触碰墙壁,膝盖触碰地板,身体靠墙,脚踝触碰墙,头触碰地板,鼻子触碰窗户玻璃,耳朵触碰椅子,胸膛触碰桌子等。

2当孩子以上动作熟练之后,家长可以加大动作难度,比如,让孩子肩膀触碰地板,腹部触碰地板,手指书本的某一页等。

时间:5-10分钟

注意事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方案三:听口令做动作

训练目标:加强孩子对身体各部位空间关系的理解

适宜年龄:3-5岁

操作方法:家长下达指令,让孩子把指定的身体部位,移到指定的方向。比如,用手指指上面,把头低下去,把胳膊放在两腿中间,把手放到脚底下,把肘放下,低于臀部,把脚举过头顶,把手放在背后,把双手放在左边,把双手指向右边,把胳膊放在腿的后面,左掌放在右膝盖上,把身体蜷曲成圆形,就像圆球一样,可以在地板上滚动。双脚用力,向空中跳跃,越高越好,站在椅子上跳下来,注意下面要铺上垫子避免孩子摔伤

时间:5-10分钟

注意事项: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确定指令的复杂性和动作的难度,如果孩子做不出来,也可以先示范,让孩子模仿。

方案四:穿袜子

训练目标:培养孩子空间感,训练孩子手眼协调能力。

适用年龄:3—6岁。

活动准备:袜子

操作方法:

先学穿袜子。将两手拇指伸进袜口,将袜口叠到袜跟。提住袜跟将脚进袜子至袜尖,足跟贴住袜跟,再将袜口提上来。这种穿法能使足跟与袜跟相符,穿得舒服。如果随便套上,袜跟会跑到脚背上,穿得不舒服。

游戏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注意事项:孩子穿反时不用刻意提醒,可以问他脚舒服吗?如果他觉得舒服就让他这么穿着。

延伸训练:穿鞋和穿袜子一样,孩子很容易将鞋穿反,主要是动作的协调以及空间感较差引起的。大人在训练时一定要将规则和要领用准确的语言告诉孩子,并且示范给他看。如里孩子的情绪较抵触,不妨换个方式让孩子接受。

方案五:开汽车

训练目标:加强孩子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发展孩子在空间中活动的能力

适宜年龄:3-6岁

活动准备:纸板盒一个或几个(大小就像水果箱一样即可),剪掉盒子的底部和盖子,两侧各挖一个洞

方法:

1让孩子站在只和中央,手抓住盒子两侧洞的边缘提起盒子,变成一个开汽车的小司机,然后让孩子一边走,一边发出汽车的声音,同时家长模仿交通规则语音提示,如,前面左转弯,前方红绿灯等,让孩子根据提示确定“汽车”行驶的方向和速度。

2如果纸箱比较多,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排成一队,变身有几节车厢的小火车,让孩子开火车头,带领后面的车厢向不同的方向直行或转弯。

游戏时间:15-20分钟

方案六:穿越隧道

训练目标:让孩子体验自己与空间物体的关系,发展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适宜年龄:2-6岁

活动准备:大小相同的纸箱数个(比如水果箱等,具体以孩子能钻过去为准),去底去盖,然后把纸箱平放,连成一条隧道,也可以在隧道上留几个小窗户,增加趣味性。

操作方法:在隧道中或隧道尽头放置一些玩具或食物作为奖励,鼓励孩子爬过隧道拿到这些奖励。可以让孩子在爬过隧道的时候模仿某些交通工具的声音或动物的叫声,增加趣味性。并根据孩子的能力,增加隧道长度。

游戏时间:15-20分钟

延伸训练:可以用棉被,毛毯枕头等代替纸箱组成隧道。

感统失调,意味着孩子的大脑在对身体各器官的控制和协调上出现了障碍,如此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孩子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最终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但感统失调并非全然不可避免,甚至在孕期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预防。

老岳在此呼吁,如果有正在备孕的父母或者家有0-3岁宝宝的家庭,请一定认真阅读此篇文章,并且积极行动起来,未雨绸缪帮助宝宝预防感统失调!

(1)备孕阶段

这个阶段对准妈妈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心态”二字,尽量避免提前焦虑生产过程中是否会疼痛,生产后孩子如何照顾等等问题,以免因这些紧张不安的情绪出现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生理问题,影响正常受孕以及孕后孩子的生长。

而对准爸爸们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戒烟戒酒,勤加锻炼,保证身体处于 健康 良好的状态。

(2)孕三个月

怀孕前三个月是胎儿大脑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准妈妈们适度的活动,比如散步、听音乐、逛商场和朋友聊聊天等,都是可以给宝宝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提供良好环境的方法。

假如宝妈长期卧床静养,活动量不足,反而会导致孩子大脑前庭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足,影响到孩子日后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 怀孕中后期

随着宝宝的快速生长,他在子宫内的活动空间将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准妈妈们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因为情绪紧张不安而导致宝宝宫内缺氧,否则宝宝的大脑发育和情绪发展都将受到影响。

母子连心,母亲的状态和心情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状态,所以建议准妈妈们多多接触大自然,外出走动,听一听不同的音乐。

另外,到怀孕后期准爸妈们也可以提前学习科学的 育儿 知识,比如生产过程要准备的物品,宝宝出生后的三翻六坐七八爬、口欲期、敏感期等等,避免生产时的手忙脚乱,及生产后因不懂如何照顾而焦虑不安!

总之一句话,孩子在出生之前的生长发育完全是由母亲说了算的,只要母亲能保持良好的身心,那么孩子也一定能够身心 健康 的发育和成长,发展起良好的感统能力基础。

(1)0-6个月龄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注重他们“ 吸吮,伸展,嗅闻,观察,倾听 ”等能力的培养。比如——

(2)6个月-1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可以多让他们进行一些像“ 摇铃,敲击,取物,手指动作,爬行,扶走 ”之类的活动,比如——

(3)1岁-2岁

1-2岁的孩子主要应该注重“ 行走,攀爬,追跑,涂鸦,垒积木,按键,仿说 ”之类能力的培养,比如——

(4) 2岁-3岁

2-3 岁家长应该侧重给孩子提供“ 听故事,律动,玩游乐设施,动作技巧,扮演 游戏 ”的机会,比如——

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孩子0-3岁感统失调的预防期,有条理地帮助他们避免感统失调的困扰。三岁前父母多用心,三岁后也将多省心,所以千万不要认为教育孩子要在三岁以后,三岁前就是最好的时机!

关注 老岳讲感统明途父母学堂公众号 ,了解更多感觉统合知识和科学的 育儿 技巧,帮你解决0-12岁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语言发育迟缓、胆小爱哭黏人等等感统失调问题!#感统失调# #三岁# #感统训练# # 育儿 # #老岳讲感统#

-THE END-

在北方的乡村,每年的中秋节,正是收割庄稼的大忙时节,在外务工的村民都要趁着全家团聚的日子,将一年的收成弄到家中来。所以,临近中秋节,每一个留在家里的人儿都盼着亲人快点回来。

通常情况下,大都是在家的女人盼着想着外出的男人。可老岳不一样,在家的老岳想着盼着的是自己的媳妇,比自己小了很多的女人。

老岳,还是小岳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耳朵就不好使了。老岳的母亲是个哑巴,个子很小,和别人沟通完全靠双手比划,嘴里发出“啊啊啊”的声音。

就这条件,在山沟沟里想讨个老婆有多难?一直到了30出头了,老岳还是光棍一条。原本就话少的老岳就更没话说了,只知道干活。

那一年,村里来了个媒人,说要给老岳介绍个媳妇,老岳倒也没说什么,脸上挤出一丝笑容。

女方领来了,一个还像是娃娃的姑娘。老岳脸上那一丝笑容不见了,“这岁数差的太大了

,可不能害了人家姑娘啊”。

老岳在心里就不同意了。

可是人家媒人说话了:“姑娘也是个苦命的人,和父母一起住在别的村子,房子是住别人的,地也少,奔着你的勤快劲来了。人家也是有条件的,得把父母带过来。”

这样一说,如果老岳不答应,就显得有些不地道了。

老岳出去找村长,村长说:“你这也老大不小了,如果姑娘愿意,就这样吧,给姑娘父母找处房子住,户口的问题我帮着你解决。”

就这样,老岳应了下来。

因为老岳的年龄在那,解决了老丈人丈母娘的住处问题,两人很快就入了洞房。据说洞房之夜,老岳像捧着一件瓷器一样小心翼翼的。

婚后,老岳更加卖力地干活。他的小媳妇在家做饭洗衣,照顾老岳的母亲,勤快得很,农活忙的时候也陪着老岳一起下地,和邻居们处得也不赖。很快,这小媳妇给老岳生了两个漂亮的女娃。大家都说老岳,“有福之人不用忙啊”!

农家的日子虽累,虽苦,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

为了增加收入,农闲的时候村里的男人都纷纷外出打工了。打工挣钱快,也比侍弄庄稼挣得还多。

看着别人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老岳心里急啊。他也和同村的男人一起打工,终究因其听力的缘故,没人愿意用他,再加上在外面也惦记自己的哑巴娘,只好回到家中。

老岳的小媳妇也是一个要强的人。晚上躺在炕上,枕着老岳又黑又粗的胳膊说,“你让我出去试试吧。”

“工地上干活的都是男人,没有一个女人,你还是不要去了。等我再出去找找合适点的活干。”老岳还是像宝贝瓷器一样宝贝着小媳妇。

“不行,我就还不信了,我也能挣回钱来。”

老岳拗不过小媳妇,就答应她让她去试试,“要是不能干,一定要早点回来啊!”

那一天,老岳把媳妇送到村口。

老岳在家照顾老娘和孩子,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一直担心着媳妇。

“老岳啊,那么年轻的小媳妇就放出去了,不怕跑了啊?”

老岳一句话也不说,低着头离开了。

那一年的秋收,村里的男人们陆续地回来了,唯独老岳的小媳妇还没回来。这老岳每天都到村口去站一会。

有时老岳,也问回到村里的男人,看没看到自己的小媳妇,都说没看见。老岳心里更急了。

盼啊盼啊,月亮就要圆了。老岳就要绝望的时候,那个娇小的身影出现。老岳快步走过去,接过女人手里的行李。

这一次,老岳媳妇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新衣服,还给老岳买了助听器。

晚上上了炕,这小媳妇一翻身就趴在了老岳身上。弄得老岳脸红脖子粗,赶紧拉了一下炕边的灯绳。

秋收过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早早地上炕休息了。

“明天,我还要出去,过年前就回来了。”

“你在外面,我不放心,还是别去了。”

“你就放心吧,我在外面和他们都混熟了,没事的,等过年咱们也买个电视,彩色的,省得孩子老去别人家。”

说着,媳妇又凑到了老岳被窝里,尽管老岳扛了一天的玉米袋子。

第二天,老岳的小媳妇拿着行李走了,老岳还是送到村口。

晚上有人有人看到老岳,“老岳,你媳妇又走了,在县城我看着和一个男人一起上的车。”

老岳什么也没说,迈着步子朝家走去。

老岳还是忙乎着家里的事,只是很多时候一直盯着媳妇的照片。

年根了,村里的男人们都回来了。

“老岳,你媳妇不得了,能挣!”

“老岳,赶明儿别让你媳妇出去了,你就不怕戴绿帽子啊。”

……

腊月里,村里人没什么事,都聚在墙根瞎侃。看到老岳过来了,声音就小了。老岳干脆把媳妇买的助听器一摘,倒也落得个清闲。

腊月二十八,老岳的媳妇终于回来。这次,媳妇换了个发型,大波浪的卷发往后一束,真是俊了不少,看的老岳都直眼了。让全村人都惊讶的是,她带回了个大彩电,一个男人和她一起来的。

男人把电视安装好了,跟着雇的车就走了。

晚上,好多邻居都来老岳家看看这大彩电啥模样,都说他媳妇的卷发带劲儿。

终于送走了邻居,老岳两口子上了炕。躺在炕上,老岳刚想张嘴问话,小媳妇就把嘴巴伸了过来,堵住了老岳的嘴。……

“那是我认的干哥哥,有他罩着我,没人敢欺负我。”说着,老岳媳妇翻个身,背对着老岳开始睡觉了。

老岳这头,两眼盯着屋顶,不知道什么时候也睡着了。

随后的这些年,老岳的小媳妇往外走,只是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冰箱、洗衣机、液晶电视、电脑等等,将老岳的家挤得满满的。当然,房子也进行了翻修。

两个女长大成人,也开始挣钱了。

老岳的母亲呢,虽然年纪越来越大,但是精神越来越好,再配上儿媳买的衣服和金项链,不输城里的时髦老太。

村里那些爱嚼舌根的妇女没怎么出去见过世面,凑到一起听老岳的小媳妇讲城市里的事儿,就像听评书一样起劲儿。每到快散场事,就像评书演员说“下回分解”一样,老岳小媳妇也说上句“这么多年,在外面,我行的正坐得端,不做亏心事,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吧。”

老岳呢,年龄大了,依旧是话不多,每天都磨到很晚才上炕。

老岳媳妇的干哥每年要来几趟,帮老岳干点活。当然,两个人也会喝上两盅。只是不胜酒力的老岳,一喝就多。

忙碌了一天的老岳,伺候老娘吃罢晚饭,收拾完碗筷,又坐在门槛上,望着就要圆起来的月亮呆呆地出神儿。究竟老岳在想着什么,也许月亮才知道。

不是骗局。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常会导致孩子手脚不协调、精细运动能力差、多动好动、脾气不好等诸多问题。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高达85%以上,其中约有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804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