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是一种包裹着肌肉、骨骼、关节,为身体提供支撑和保护的特殊的结缔组织层。它包括三个层:浅筋膜,深筋膜,浆膜下筋膜。筋膜是三类致密结缔组织之一,先要平躺在治疗床上让身体摆在一个最放松的状态,在用双手进行表层安抚,接触要轻要揉,感知身体体表到深层肌肉的放松状态,尽可能让整个身体放松下来。
浅层筋膜松解,用双手捏起表皮,将皮下组织与肌腹分离,皮肤的敏感度高,需要用力轻而缓慢,整个紧张区域都要松开,如果碰到非常紧张的,需要用太极式松解法松解,表层松解开深层的筋膜才会放松。浅层松解完在松解深层,深层不是将整个肌腹都松解,而是松解肌腹中的最痛点,和肌腹两端的肌腱结合处,深层松解力度由浅及深,由轻到重,通常用大拇指和肘,但松解时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及询问患者的承受度,通常松解疼痛至在0~10区间,0为无痛,10为非常痛,松解时间为1~3分钟,或疼痛减半到4~5以下。
筋膜弹性并不非凭空得来,不同的训练方式会使每个人的筋膜有不一样的性质与走向。有变化性的训练,相较于单调重复的训练动作,更能够让筋膜变得强壮,这个变化性可以是动作角度的变化、节奏的转换,甚至是负荷的改变。简而言之,避免让训练模式「一成不变」,这样才能够 活化到身上不同的筋膜。
训练筋膜的四大原则与注意事项此外,单独训练某条肌肉,或者是单关节的训练,对筋膜的 也比较少,例如:健身器械(肩推或者膝伸直等固定式器材)对筋膜的 就比自由重量(哑铃或者壶玲)少很多。原因是健身器械的设计是针对单一肌肉,训练时会将其他关节固定在稳定的状态之下,只单独活动某一个关节,让某一个特定的肌肉收缩。 虽然这样可以增加特定肌肉的力量,或者让特定肌肉肥大,但是,器械训练的缺点就是周围其他的肌群或者筋膜,完全被固定住了。所以,在器械训练时,周围的肌肉筋膜都不需要收缩和做功,因此,周围的肌肉筋膜当然也就不会有成长茁壮的机会。为此,筋膜的训练尽量还是选择用自由重量,避免使用固定式健身器材,这样才能够多角度、多样强度变化,达到 筋膜的目的。
改变仰卧起坐的起身角度,就能锻炼到更多筋膜举例说明这个原理:仰卧起坐只能 到躯干中央某部份筋膜(部分的浅前线和深前线),但如果能够增加动作的角度变化,例如,仰卧起坐加上旋转身体,那么就可以多训练到躯干的螺旋线;又如果仰卧起坐加转体,再加上对侧的脚往前延伸,意即身体往右转就伸出左脚,那么就会多 到下肢部分的筋膜,例如浅前线、深前线与螺旋线;而上述的动作如果再加上双手握小哑铃,在转体伸脚的同时将双手延伸出去,那么这个复杂的动作,就同时还会训练到手臂线的筋膜。 其实,仰卧起坐已经比坐在健身器械上做卷腹,更能 到更多身体稳定肌群了,但是如果可以将动作一层一层叠加上去,增加动作的角度变化、负重、难度与复杂度,每增加一种挑战度,就可以 到更多的筋膜,不仅能扩大筋膜线被训练的范围,也能够提高筋膜被 的强度。换言之,训练的强度越高,使用到的范围越广,筋膜训练的效果就会越好。 相同的道理,如果你只是一直骑脚踏车,一直重复这个单调且相同的动作,即使你骑得再远再快,除了心肺系统之外,其实大部分只训练到大腿的肌肉,增加了大腿肌群的力量,但却没有办法有效训练到筋膜,筋膜的弹性也就无法增加;其原因就是骑车这个动作所用到的筋膜范围太小且太局限。事实上,骑脚踏的动作非常单调且重复,几乎不需要用到筋膜的弹性或者力量,除非是骑车上坡,或者站起来骑车等较复杂有变化的动作,否则筋膜是完全无法被强化的。
<span style="font-1 全身性的动作比局部性的动作好
在设计筋膜训练动作时,全身性的动作比局部性的动作好,也就是尽量是以「活动到越多的身体部位越好」,为什么呢?举例来说,跳跃比深蹲的动作涵盖更多的范围,因为跳跃除了需要先蹲下之外,还要用力跳起,那么用力跳起的这个阶段就会用到小腿后侧肌肉,这个部位是单纯深蹲动作不会去用到的位置。此外,大腿前侧与臀部肌肉的力量,在跳跃动作中也比深蹲动作中用到更多。 此外,深蹲并没有落地缓冲这个部分,跳跃才有,而落地缓冲这个部分,会挑战到更多下肢肌肉离心收缩的力量以及筋膜延展的弹性,所以,跳跃对于筋膜的 大于深蹲,训练效果也会比较显著。因此,原地垂直跳、左右跳或跳箱等这类型的动作,对筋膜的训练效果,就会比深蹲、分腿蹲或侧蹲还要好。 同理,如果将动作涉及的范围再扩大来看,波比跳的训练效果又比单纯地跳跃更好,因为波比跳是垂直跳与伏地挺身的结合,比跳跃多了躯干稳定度与上肢力量的挑战,能够 到更多的深前线,并且多了手臂线的参与。 由上述介绍可知,设计筋膜训练动作的时候,全身性的训练比局部训练的效果好,除了训练的范围会比较广泛之外,训练的强度也会因此提升,更能够改善全身筋膜的协调性,所以,应该要尽可能的利用全身性的动作来做筋膜训练。
2 长筋膜线的动作比短筋膜线的动作好同样是训练某条特定的筋膜线,如果可以一次训练到「整条」筋膜线,会比分段训练或者只训练某一段的效果好。举例来说,做弯曲手肘举起哑铃的训练,这个动作只练到前手臂线里的二头肌与附近的筋膜,但如果是拿球拍做挥拍动作,那么整条前手臂线的肌肉与筋膜都会被训练到;如果挥拍前再加上拉拍动作,那么对筋膜 的强度就更大了;再者,如果挥拍可以顺带旋转身体,那么除了整条前手臂线外,还能多训练到螺旋线。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拿弹力带绑住脚踝,做膝盖反复弯曲、伸直的训练,那么就只能够训练到股四头肌与附近的筋膜,但如果将动作改成踢球的动作,那么整只脚必须先往后摆动,再向前伸直踢出,这个动作就能够 到几乎整条浅前线筋膜。 又或者说,健身房中的躯干旋转器械训练,必须双脚固定跪在机器上,然后转动上半身,但是这个动作只训练到上半身的螺旋线;但如果将动作改成转身抛接药球,那么不只是上半身的螺旋线,甚至从骨盆到下半身部分的螺旋线筋膜也都会被训练到。 因此,如果训练的目标是筋膜,那么就应该将动作做一些修改,尽量以筋膜的走向去设计,且尽量涵盖同一条筋膜线越大的范围越好。
3 发力次序要从中心到四肢
预备动作是远端肢体做反方向的延伸,也就是前面讲的「预先的反向动作」,但是,这个预先的动作并非静态的往反方向伸展就可以了,而是动态的往反方向预先延伸,整个过程都是持续在动,没有静止或停下来的时间。此外,动作的起始必须从身体的近端开始发力,也就是先从身体的核心肌肉群启动,再依序由内而外,从中心到外围,从躯干到四肢有顺序地启动肌肉。 听起来似乎有些复杂,但其实很简单。在皮拉提斯的训练中,常常会使用到类似的概念:一切的动作都从稳定核心开始,核心肌群先收缩稳定住躯干之后,再收缩躯干旁边的肌群,接着才会收缩四肢的肌肉。举例来说,要完成一个网球右手单手反拍的动作时,必须先将右手臂往身体左侧摆动,让手臂做一个反方向的动态延伸;接着,当要向右、向后挥出且打开手臂之前,胸椎旁的肌肉应该收缩好,然后肩胛骨周围的肌肉再收缩,将肩胛骨稳定住之后,棘下肌、小圆肌和后三角肌接着再收缩,此时手臂才会出现向后挥开击球的单手反拍动作。如果在打到球之前,肌肉收缩的次序可以照着这个规则,那么在击球的瞬间,筋膜的力量就更能够发挥出来。 发力次序正确,除了能将筋膜的力量完整发挥出来之外,也能降低受伤的发生机率,为什么呢?以单手壶铃摆荡的动作来说明,当我们要挥动壶铃的时候,如果倒过来从远端到近端依序发力,也就是手臂肌肉比肩膀周围肌肉先启动,那么壶铃开始摆动时,肩关节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肱骨头就很容易被往前推挤出来,造成肩部的伤害。由此可见,由近而远的发力顺序除了能增加动作的稳定度之外,也能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因此进行筋膜训练时,不论是基于优化力量的发挥或稳定关节、减少伤害,都应该要遵循这个由近而远,由内而外依序收缩的的规则。
4 动作逐渐复杂,避免单调重复训练筋膜比训练肌肉要花更长的时间,一般来说,筋膜彻头彻尾的汰旧换新需要六个月至两年的时间,这个时间远比肌肉成长的时间长多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筋膜汰换的时间长短呢?如果知道这个速率的决定因素,或许就能提高筋膜训练的成效了? 原则上,筋膜训练成效的速率决定因素就是训练的「复杂度」与「难度」,因为,如果每次筋膜训练的动作都很简单重复,那么,筋膜被 的程度就会很小,训练的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好,筋膜汰换的速度就会很慢;反之,若训练的复杂度与难度能够逐渐提高,训练的效果就会比较好,那么筋膜汰换的速度也就会比较快;因此,训练的复杂度与难度大小影响了筋膜的汰换速度,到底是只需要六个月或是漫长的两年之久? 换句话说,筋膜对训练方式也会有适应性的问题。一旦筋膜适应当前的训练动作,那么训练的效益就会大幅度地降低,因此,训练应该要逐渐地去「增加动作的复杂性」和「减少动作的重复性」,这样对筋膜的训练效果会比较好。举个例子来说明,越野跑对筋膜的 ,就会比在操场上绕圈慢跑要高出很多,因为越野跑的场地不规则,有上下斜坡,有树木土堆等障碍,还有需要跨过的溪水等,全身的筋膜必须要因应这些地形,迅速地做出反应,所以越野跑的动作复杂度就比在操场跑步要高出许多;此外,武术套路也会比单纯的蹲还要复杂,因为武术套路需要将许多蹲、跳、回旋踢等动作连贯起来,一气呵成流畅的演出,因此,就会比单纯的蹲,例如弓箭步蹲或者深蹲等,对于筋膜训练的效果高出很多;又或者拳击动作中,除了练习出拳外,若再加入闪躲对方攻击的动作,也会提高动作的复杂性,并且增加筋膜训练的效果。 由上述可知,决定筋膜训练的效果,训练的复杂度与难度非常重要。话虽如此,仍然有其他影响筋膜汰换速度的因素,例如睡眠或营养状态等,所以想要得到最快速的筋膜训练成果,必须要面面俱到才行。
<span style="font- 1 避免动作太过僵硬干涩训练时,动作应该要轻柔有弹性,不可以太过干涩与僵硬。以跳绳为例,如果用脚跟落地,这样的动作看起来就十分的僵硬,而且对脚跟会产生很大的震荡与冲击,如此并没有办法训练出筋膜的弹性,只是徒增伤害而已。但是,如果可以用前脚掌轻柔的落地,像猫咪从高处跳下一样没有制造出任何声响,那就能够练出筋膜的弹性。
2 避免突然转换方向无预警且唐突地变换动作方向,对于筋膜弹性的训练是没有帮助的,甚至会增加受伤的风险。尤其是不流畅或者太僵硬的动作,例如,向前冲刺突然急停,转换成向右冲刺,又或者现前的直拳,突然转弯变成勾拳等。因此,筋膜训练应该避免突然的转换方向,应该要追求动作的顺畅跟圆滑,让动作是一气呵成地做完。如果非要变换动作的方向,也必须要非常流畅才可以。
3 避免依赖大肌肉收缩训练筋膜的时候,应该要尽可能地利用筋膜回弹的特性完成动作,而不是依赖大肌肉群的收缩去产生力量。也就是说,要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大肌肉群的力量,并且要尽量去控制动作的品质,让动作轻松且流畅地完成:轻松就是不依赖大肌肉收缩,流畅就是增加筋膜的贡献度。如果能够减少对大肌肉群的依赖,才能让筋膜在动作训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书籍资讯 ◎图文摘自采实文化出版,凃俐雯 著作《筋膜线身体地图》一书。长庚大学中医系毕业,中医、西医双主修,并取得复健专科医师执照,专长是运动医学、复健医学和针灸。热爱各种运动,在大学时期因为运动伤害导致肩关节脱臼之后,下定决心走向运动医学的领域。致力于推广各种运动治疗和运动恢复的概念,深信运动伤害最终须以运动训练来治疗和预防。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够了解,很多运动伤害其实能够不药而愈,而正确的运动训练才是关键。 ■ 人体全身8条筋膜线,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1)浅背线 负责维持人体「直立姿势」,将身体像「帆船的桅」一样垂直地拉起来。 (2)浅前线位于身体前侧,与浅背线互相平衡,一起提供人体直立姿态的支撑力。 (3)侧线 位于人体的左、右两侧,负责维持身体左右平衡,避免倾斜。 (4)螺旋线 以「双重螺旋」的方式缠绕身体,让人体做出「躯干旋转」的动作。 (5)前手臂线 将手臂前侧与躯干连接起来,负责手指、手肘、肩膀所有「弯曲」与「内收」动作。 (6)背手臂线 将手臂背侧与躯干连接起来,负责手指、手肘、肩膀所有「伸直」与「外展」动作。 (7)功能线多是浅层肌肉,与静态的的直立姿态维持无关,与动态的动作平衡关系较密切。 (8)深前线 支撑身体的中轴骨架,与深层核心肌群的稳定度关系密切。 一般健康的人,8条筋膜线各司其职,身体运作顺畅。然而,大多数人因为生活习惯不良、姿势不佳、意外或运动伤害,或者老化等各种原因,都有可能使得某些筋膜线出现紧绷沾黏等各种损伤。一旦发生这种情形,不仅身体运作的顺畅度、灵活度必定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出 现各种令人苦恼的「痛症」。 •更多采实文化出版《筋膜线身体地图》资讯 请点此
责任编辑/滢滢
余波 康复师 全日制医科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的年轻人,肌筋膜链(理论)康复的实践者。
躯体协调全身肌群、筋膜及肌腱的张力(收缩与松弛)来维持骨骼和关节各种状态。康复术就是通过(物)理学检查来诊断(评估)各相应肌肉、筋膜及肌腱之间张力失衡或劳损情况,运用手法分步骤将有关浅、深肌肉、筋膜及肌腱松解后重建受损肌肉张力再平衡,来实现颈、肩、腰、膝、腿的慢性疼痛缓解,收到与封闭、循经针灸、推拿、贴膏药、牵引、正骨等以往保守疗法大相径庭的奇特效果。
当躯干部肌群之间出现(紧)张力失衡并且反复或长时间维持在如此的状态下,会使各相邻脊椎偏离原先的生理毗邻角度/位置,有的就造成了对髓核的向后方/侧后方挤压,当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就容易造成髓核膨出/突出,压迫周围神经造成腰背部痛;有的人身上肌群张力失衡还可以造成程度不一的脊柱小关节位置紊乱甚至滑脱而大面积腰背部不同程度疼痛,重者需要穿钢丝背心才能维持日常生活。
以往治疗都注重在疼痛的背部,中西医治疗几乎无一例外就是在那儿打封闭、循经针灸、推拿、贴膏药还有正骨、牵引等。
肌筋膜链理论认为腰背部疼痛的发生除了背部肌肉群外还有腹部的肌群参与。比如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甚至髂腰肌,等等。如果某些腹肌出现了粘连和挛缩(紧张缩短),为了维持躯体的平衡,身体就让背部的某些肌肉“被拉长”来代偿,肌肉间张力就“失去了”平衡,久之就出现慢性劳损,引起腰痛。故腰痛,根源很可能主要就在前面腹部肌肉群里面而不是大家以往认为的腰背部。因此筋膜疗法,是松解腹部肌肉、筋膜为主来达到重建受损肌肉张力再平衡,从而解除慢性腰背痛。
故腰痛,根源很可能主要就在前面腹部肌肉群里面而不是大家认为的腰背部。
按照肌筋膜链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康复实践,身上各种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可以与世界上现代运动康复医学介绍的比肩。(本工作室 用现代筋膜疗法重建受损肌肉张力再平衡来治疗腰腿痛 )
十月二十日
1、 颈椎问题 (包括偏头痛,左右偏头和转头时活动范围变小,后仰头时背部传导痛,左右偏头时两侧肩膀痛和背部肩胛骨内侧痛)
2、 肩周问题 (包括肩膀痛,肩袖损伤,抬肩困难,夜间疼痛,做动作引起的手麻手痛加重,抬手活动受限,背手疼痛、困难)
3、 肘关节疼痛 (包括网球肘 也叫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内侧疼痛,拇指腱鞘炎 疼痛)
4、 腰痛 (腰痛分为向前弯腰痛,往后仰腰痛,左右侧方向侧屈腰痛,左右旋转痛或者转不过去,站着痛、躺着不痛)
5、 膝盖痛 ,尤其是久治不愈的膝盖痛
6、 踝关节扭伤后遗症
7、 足底疼痛 (走路走久了或者站时间长了某个点出现疼痛,脚后跟疼痛)
8、 功能性驼背、高低肩
身为一位好的跑者,筋膜放松格外重要,我们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当身体开始觉得紧绷之时,就该适时地去做调整,用自身的感觉察觉身体的变化。肌肉筋膜中都富含着水分,在运动过后,相对来说也较紧缩,所以无论在比赛前后,有好的学习保养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预防受伤及增进运动表现。
跑者的肌膜放松9个痛点 ©blogmuipr而恢复是为了让下个训练更加强大,UA斗阵跑团斗士挑战营训练课表即将进入尾声,80个人在14周中进行了肌力、体能、速度、心志的训练,UA一直强调要全面照顾运动员,带领跑者进入360度运动型态,训练、竞赛、恢复是个完整的运动周期。以下特别请到了尼西小学堂的物理治疗师傅宥霖老师来为各位跑者讲解关于跑后该如何放松各处紧绷的筋膜。
尼西健康小学堂物理治疗师傅宥霖 ©iamsuperannblogspot 筋膜放松的三大原则定点按压不需要揉动: 找到不舒服的点按压 配合呼吸: 做10次深呼吸 远端动作: 其他部位的缩放
1 臀中肌
检测: 当跑步的时候,骨盆控制非常重要。单脚站立;一只脚支撑,另一只脚往上站,双手放置骨盆两侧。感觉支撑脚的平稳度,如果能站20秒以上代表控制不错,换脚,感觉骨盆是否有明显往下掉的状态?假设骨盆有明显往对侧掉的状态,或者一高一低,就需要做筋膜放松站立脚的臀中肌。 步骤1: 双手虎口抓住骨盆两侧,至骨盆皮带下方的地方,那就是臀中肌的位置。
步骤2: 将球放置这个位置,加入身体微微的重量,搭配十次循环呼吸,换边。
2 足底内侧肌
胫后肌、胫前肌、腓骨长肌是控制脚踝稳定度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它汇集至以下 步骤1: 用手摸至大拇指下方的凸点,往下两指至三指的位置,位置于内侧足弓中央至大拇指中间的地方。
蓝点位置为足底内侧肌步骤2: 将球放至内侧足弓的位置,加入身体重量按压,搭配10次呼吸,做脚趾头抓放的远端动作。 步骤3: 换脚,重复上述动作。
Tips 肌肉需要靠大脑放松,当大脑想着愉快的事情时,肌肉与筋膜会跟着放松,所以在做的时候可以想一些开心的事。
3 胸小肌跑步时最需要的就是摆臂,假设胸小肌是紧绷的,则会使得手臂摆不上去,而因此使得身体产生过度的旋转,对跑长距离的人来说,是一个耗能的动作,平时不需要这么大的旋转,却因为过度摆臂,导致胸小肌紧绷。 步骤1: 胸小肌的起点位于第三、第四,以及第五肋骨上缘靠近肋软骨处的外肋间肌腱膜。
步骤2: 定点按压,配合10次呼吸,手做内转外转的远端动作,并将身体上下移动10次。 步骤3: 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4 肩胛骨内缘对于经常驼背或是吸气总是吸不饱的跑者很有帮助。 步骤1: 找到肩胛骨内缘前,首先找到菱形肌的位置就是俗称的膏肓,指的是这一块肌肉呈菱形,这块肌肉又可分为大菱形肌与小菱形肌,小菱形肌分布位置较上, 大菱形肌分布位置在下。
步骤2: 定点按压,配合10次呼吸,想像吸气时往下左右扩张。 步骤3: 手做内转外转的远端动作,并将身体上下移动10次。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5 腰方肌步骤1: 中间与腰椎横突都有连结,腰方肌位于竖脊肌与很厚的胸腰筋膜底下,所以比较难摸到。
步骤2: 将球或滚筒放置第12根肋骨的下方腰方肌的位置,定点按压,配合10次呼吸,做腿部上下的远端动作。 步骤3: 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Tips 放松右边腰方肌,请抬右脚做远端动作,左边请抬左脚。
6 阔背肌步骤1: 背阔肌是将手臂向下和下后拉的背部肌肉。这两块三角肌各有一阔端附着于脊椎和骨盆带上,较窄的一端则在肩下延伸到肱骨。
步骤2: 定点按压,配合10次呼吸,做肩部左右移动的远端动作。 步骤3: 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检测: 左右举手,感受是否变得更轻松,举得更高?
7 髂肌步骤1: 摸到皮带附近最凸起的点后往内一指幅处。 步骤2: 趴卧,定点按压,配合10次呼吸,想像呼吸时要将球顶出去的感觉 步骤3: 做按压脚的弯曲、伸直的远端动作,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检测: 两边左右抬腿,感受是否变得更轻松?
8 腿后肌对于常驼背的人来说,腿后肌很常没力。 步骤1: 大腿到臀部下缘到膝窝处,找到一半的位置,在小腿后侧正中央的位置
步骤2: 定点按压,并使用另一只脚施加压力,配合10次呼吸 步骤3: 做脚踝向下向上或是旋转的远端动10次,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9 坐骨肌臀部需要好的活动度,久坐容易紧绷。 步骤1: 将手放在 正下方坐骨,摸到 正中间凸起处。 步骤2: 坐姿,将球放在凸起处的周围,定点按压的脚翘起放置另一只脚的膝盖上,配合10次呼吸。 步骤3: 做臀部左右移动的远端动作,换边,重复上述动作。
采访整理/滢滢
1 筋膜炎好治吗
筋膜炎如果治疗方法正确,病人依从性比较强,是很好治疗的。但是筋膜炎最大的问题就是治疗好了之后,有一定的复发机会。筋膜炎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六点:
第一点,要服用抗风湿类的药物,通常抗风湿的药物很多,但是其中可能有效的只是其中的一种两种,所以患者要尝试着吃各种抗风湿药,一种吃一周,然后进行对比总能找着一种适合的。
第二点,尽量不要使用激素,激素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快的,甚至可以说是立竿见影,但是它的副作用也是很大。
第三点,可以尝试进行物理疗法,热疗、微波都可以,还可以用针灸,如果有固定痛点还可以打封闭。
第四点,就是平时生活中要注意防寒防湿,加强病变部位的保暖经常进行热水浴。
第五点就是合理应用维生素E,如果维生素E用的好,对筋膜炎的治疗和预防作用非常巨大。
最后,有些筋膜炎,是因为感染、风寒湿热、损伤造成的,这个筋膜炎就需要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2 筋膜炎怎么缓解筋膜炎在治疗方面,预防大于治疗。 筋膜炎是一个长期慢性的治疗过程, 平时的保养非常重要。
第一点、要尽量做热疗,筋膜炎怕热喜冷,一个寒冷的刺激就可能反复,发作之后如果进行热疗,这个症状就会缓解,所以平时可以做一些热敷,然后热水泡澡,或者进行热水浴。
第二点、按摩对筋膜炎的缓解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正规有效的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能够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能对筋膜炎的炎症造成吸收加快。
第三点、要进行正确的康复运动。 康复运动比较多,建议到当地医院的康复科找康复医师,会给具体的建议。
第四点、在休息方面,不要睡特别硬的床。特别硬的床板适合于腰间盘突出的病人,但是不适合筋膜炎的病人,因为特别硬的床会对筋膜造成更多的刺激,不但不会缓解症状,还有可能加重症状。
3 筋膜炎能手术吗筋膜炎是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前提就是说经过保守治疗,比如理疗、按摩、口服非甾体的药物、冲击波的微波治疗方法之后,这个效果不满意或者是根本没有效果, 这就需要手术治疗了,可以理解成筋膜炎做手术是最后一招。 手术方法通常就是切除增生的结节,然后对肌肉进行充分的松解,充分的减压,从而达到治疗筋膜炎的目的。
4 筋膜炎日常注意事项筋膜炎日常注意事项通常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一定要注意休息,适当休息才能给肌肉、肌腱一个自我康复的时间。
第二、不要一个姿势呆得过久,可以设置一个提醒,当伏案工作一个小时之后,必须站起来活动会儿。
第三、在生活中要注意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知识。 主要就是避免一个动做得过久,或者就是让动作的幅度不大。 主要是为了减轻筋膜炎的症状或防止复发。
第四、可以用一些支具进行保护,比如腰背筋膜炎可以使用腰围,颈肩部筋膜炎可以使用颈托,平时工作或运动的时候,可以带着,但休息的时候应当解除,否则有可能出现卡压症状,或者进一步加重肌萎缩。
最后一点,要通过正确的锻炼方式来增加肌肉的力量。 增加肌肉的力量之后可以使未损害的肌肉增加补偿的能力,然后对已经发生损害的肌肉有缓解和调节的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