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病人鲜有体型肥胖的,生病前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的人患了癌症之后也会逐渐消瘦,体重下降。消化道肿瘤病人消瘦的居多,比如胃癌、食管癌、肝癌。而所有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都有可能出现消瘦,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最终发展到恶病质。引起恶性肿瘤病人逐渐消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营养物质消耗过多以及营养物质丢失。
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恶性肿瘤病人都有某种程度的厌食,有的是消化道受损所致,比如食管癌进食梗阻、肠梗阻无法进食、肝癌胃癌病人消化功能受损不想进食。癌症的治疗会影响营养物质摄入,手术、放疗及化疗均可影响患者的食欲,可使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支持治疗,病人会逐渐变得虚弱和消瘦。有的病人会因患癌而出现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这个属于心理性厌食。此外,癌细胞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毒素,能抑制患者的食欲,以致病人食欲不振,食量下降,营养素摄入不足,自然体重就减轻。
营养物质消耗过多
癌细胞最大的特点就是无限增殖,而且增殖速度很快,这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是癌细胞的主食,癌细胞很“霸道”,它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是正常细胞的10倍以上,而且它还很“浪费”,只利用葡萄糖5%左右的热量。而且肿瘤细胞本身会分泌脂肪动员因子及蛋白降解诱导因子,以上因素均导致机体出现分解代谢,蛋白质、脂肪分解,致机体不断消瘦。
营养物质丢失
晚期癌症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比如呕吐、腹泻,不仅使营养物质丢失,还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外,出血、感染、发热、胸腹水、蛋白尿等等,引起大量营养物质丢失,使病人变得消瘦。
癌症患者应该如何补充营养?
癌症患者的饮食没有绝对的禁忌,不要听信周围人这个是发物,那个是发物,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大原则就是尽量补充优质蛋白质,比如动物里面有鱼虾、鸡肉、鸭肉、牛肉、羊肉等等,还有蛋类、牛奶、酸奶,这些都是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的。此外要补充膳食纤维,比如新鲜的绿叶蔬菜,另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比如胡萝卜、番茄及各种水果等等,整个营养的食谱要丰富多样化,营养要均衡,食欲差的病人可以少食多餐,鼓励加餐。癌症临床治愈的病人也要远离烟酒,不要吃辛辣、煎炸烧烤等刺激性的食物。
肺癌病人到了中晚期时候出现转移现象是非常正常的,而且在癌细胞转移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骨转移,通常在早期的时候骨转移症状不明显,疼痛是晚期肺癌骨转移的症状中最突出的。由骨转移造成的肺癌症状有:骨痛、病理性骨折。骨转移的发生由血行播散造成的。高发部位有骨盆、肋骨、椎骨和近端长骨。疼痛是最常见的肺癌的症状。骨膜炎症和增厚是造成疼痛的根源。通常骨痛发生前已经有骨转移。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183%发生骨转移,但仅272%发生骨痛,大部分病人无疼痛症状。 骨是肺癌转移的好发部位,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与部位和原发癌的病理类型有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小细胞肺癌和鳞癌。骨转移的病灶以多发为主。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腺癌以胸部及骨盆转移为主。 肺癌骨转移以腺癌为主,又常侵犯肋骨及胸椎。其原因可能与腺癌多发生于肺的周边,易造成直接侵犯而累及肋骨及胸椎。此外,肿瘤细胞经血液循环到达骨骼,也易在含红骨髓的躯干骨生长和繁殖,而较少在含黄骨髓的四肢长骨生长。 肺癌骨转移多为溶骨性破坏,小细胞未分化癌及少数腺癌可表现为成骨性破坏。患者中,86%为溶骨性破坏,69%为成骨性破坏,69%为混合性破坏。原发性肺癌并发高钙血症的发生率为26%。癌病人的高钙血症主要并不是由于骨转移导致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大造成骨骼中钙进入细胞外液导致,可能是由肿瘤所分泌的PTHrP等导致,与骨转移无关。因此在伴有骨转移的肺癌病人中,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并不高。 肺癌骨转移症状: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骨转移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如肺癌肋骨转移造成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脊髓转移造成后背部正中或病变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躯干的骨转移造成该部位的局限性疼痛。骨转移并不是威胁肺癌病员生命的直接原因,但如肿瘤转移到机体承重骨如颈椎、腰椎、胸椎等部位则可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因而对肺癌出现骨转移病人应及时治疗。 肺癌骨转移晚期以放疗治疗的效果最好,对于孤立性骨转移灶,在肺部病灶经化学治疗控制、稳定后,可给予大剂量、短疗程的放射治疗,起到缓解疼痛并杀灭癌细胞、控制病灶发展的作用,防止病理性骨折。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虽然放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止痛效果,但常引起骨髓抑制,造成血液的毒性反应而成为患者顺利治疗的阻碍,疼痛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止痛的总有效率达80%以上。骨是恶性肿瘤转移的最多发部位之一。骨转移也是肺癌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肺癌骨转移的诊断率比较低,骨痛、病理性骨折、局部压迫和高钙血症也使治疗变得复杂。 小细胞肺癌病人中,40%诊断时骨显像阳性,而骨转移常常在无症状时即被诊断出来。原发性肺癌骨转移通常是溶骨性的。骨骼强度受到破坏时会发生病理性骨折,椎体的塌陷和膨胀可造成脊髓压迫。无骨质破坏的副瘤综合症和溶骨性骨转移均有可能造成高钙血症,引起疾病恶化。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率比较低,骨痛、病理性骨折、局部压迫和高钙血症也使治疗变得复杂。约有23%病人以骨转移为首发的肺癌症状,约30%~40%的进展期病人会发生骨转移。很多并发病也与骨转移有关,如严重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和行为能力降低等。研究表明,50%肺癌骨转移病人发生了骨骼相关事件。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法中,以放疗治疗的效果最好,对于孤立性骨转移灶,在肺部病灶经化学治疗控制、稳定后,可给予大剂量、短疗程的放射治疗,起到缓解疼痛并杀灭癌细胞、控制病灶发展的作用,防止病理性骨折。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虽然放疗取得了十分好的止痛效果,但常引起骨髓抑制,造成血液的毒性反应而成为患者顺利治疗的阻碍,疼痛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止痛的总有效率达80%以上。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 肺癌骨转移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化学治疗 全身化学治疗在治疗肺部原发病灶的同时亦能起到控制骨转移的发展、缓解疼痛的作用,因而不仅可以止痛,而且可以杀灭癌细胞,控制其生长。特别是以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效果较为显著。有一些病例在复查x线片时发现骨转移灶消失,新的骨皮质形成。由于肺癌病例在出现骨转移时,体内其他脏器可能亦存在潜在的微转移灶,因而浑身联合化学治疗在治疗骨转移灶的同时对其他可能存在的潜在转移灶亦有治疗作用。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可分为60钴照射、深部x线机及直线加速器等几种方法。对于孤立性骨转移灶,在肺部病灶经化学治疗控制、稳定后,可给予大剂量、短疗程的放射治疗,起到缓解疼痛并杀灭癌细胞、控制病灶发展的作用。约50%的患者在放射治疗后,疼痛可完全缓解,约75%的患者疼痛可显著减轻。 (3)放射性核素治疗 对于全身多发性骨转移的患者不宜进行放射治疗,这时可采取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可以减少骨转移造成的骨质破坏、溶解,并可消除或减轻由于骨转移导致的剧烈疼痛,同时抑制骨转移灶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是会的。
很多患者到医院检查,如果被告知体内出现肿瘤,心里十分的担心。临床将良性肿瘤常分为各脏器良性肿瘤和体表良性肿瘤,各位考生关于良性肿瘤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体表良性肿瘤的知识点:
其实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即为恶性肿瘤中的一大类。所以不是所有肿瘤都那么可怕。如果做完病理切片后确定是良性肿瘤,一般医生都会说不用担心,可以选择性切除。
1概述:体表肿瘤指来源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织等浅表软组织的肿瘤。
2体表肿瘤分类:
(1)皮肤乳头状瘤:是表皮乳头样结构的上皮增生所致,同时向表皮下乳头状延伸,有蒂,单发或多发,表面常角化,伴溃疡,好发于躯干、四肢及会阴,易恶变为皮肤癌。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2)黑痣:为良性色素斑块,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3种。皮内痣位于皮下和真皮层内,可高出皮肤,表面光滑,可存有汗毛(称),没有活跃的痣细胞,较稳定,很少恶变;交界痣位于表皮真皮交界处,呈扁平状,色素较深,多位于手、足,有活跃的痣细胞,易在局部刺激或外伤后发生恶变,称为黑色素瘤;混合痣为皮内痣与交界痣同时存在,痣细胞位于表皮基底细胞层和真皮层,当色素加深、变大,或有瘙痒、疼痛时,可能为恶变,应及时作完整切除。切忌作不完全切除或化学烧灼。
(3):为脂肪样组织的瘤状物。女性多见,好发于四肢、躯干。多数单发,也可多发。质地软、边界清,呈分叶状,可有假囊性感,无痛、生长缓慢。位于深部者可恶变,应及时切除。多发者瘤体常较小,呈对称性,有家族史,可伴疼痛。
(4):位于皮肤及皮下的纤维组织肿瘤。呈单个结节状,瘤体不大,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大,生长缓慢,极少恶变。可手术切除。
(5)神经纤维瘤:来源于神经鞘膜的纤维组织及鞘细胞。常位于四肢屈侧较大的神经干上,多发、对称,大多无症状,也可伴明显疼痛或感觉过敏。手术切除时应注意避免伤及神经干。
(6):多为先天性,生长缓慢,按结构可分为3类。
①毛细血管瘤:好发于颜面、肩、头皮和颈部,女性多见。出生时或生后早期见皮肤红点或小红斑,逐渐增大、红色加深并可隆起。若增大速度快于婴儿发育,则为真性肿瘤。瘤体境界分明,压之可稍有褪色,释手后恢复红色。多数为,1年内可停止生长或消退。早期瘤体较小时,手术切除或液氮冷冻治疗效果均良好。
②海绵状血管瘤: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多位于皮下组织、肌内,少数在骨或内脏◦皮肤色泽正常或呈青紫色。肿块质地软、边界不太清,可有钙化结节和触痛,应及早手术切除,以免增大而影响局部组织功能且增加治疗困难。
③蔓状血管瘤:由较粗的迂曲血管构成,范围较大。大多来自静脉,也可来自动脉或动静脉瘘。除发生于皮下和肌组织外,还常侵入骨组织。外观常见蜿蜒的血管,有明显的压缩性和膨胀性,或可闻及血管杂音或触及硬结。应争取手术切除。术前作血管造影检查,了解病变范围,充分做好手术准备,包括术中控制出血及输血等。
(2)囊性肿瘤及囊肿:
①皮样囊肿:为囊性畸胎瘤。浅表者好发于眉梢或颅骨骨缝处,呈圆珠状,质地硬,可与颅内交通呈哑铃状。手术切除前应做充分估计和准备。
②皮脂囊肿:非真性肿瘤,为皮脂腺排泄受阻所形成的囊肿,以头面部及背部多见。囊内为油脂样“豆渣物”,易继发感染而伴奇臭,控制感染后手术切除治疗。
③表皮样囊肿:由外伤所致表皮移位于皮下而生成的囊肿,常见于臀、肘等易受外伤或磨损部位。手术切除治疗。
④腱鞘或滑液囊肿:非真性肿瘤,由浅表滑囊经慢性劳损而发生黏液样变。常位于手腕、足背肌腱或关节附近,屈曲关节时有坚硬感。可加压挤破或抽出囊液,但易复发,手术治疗较为彻底。
良性肿瘤的话一般不会产生全身症状,只要不是长在消化系统不会产生消瘦的如果产生消瘦的话考虑恶变的可能良性肿瘤一般不会导致明显消瘦,如果您感觉自己的身体有什么不适的话,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这样的疗效会更佳显著
如果要提到“癌”的这个标准,必须要有病理支持。
首先说一下肺部阴影。有的肺炎的病人X线也要报有絮状影等,阴影,并不代表癌肿的影像学表述。
消瘦:癌症的确有消瘦的改变,但多表现为后期消耗期。
以下是肺癌的一些简短的秒速,希望对你有用处。PS:如果怀疑朋友有这个疾病,建议不要胡乱猜测,必须要正规医院完善检查。
期症状
肺癌在早期并没有什么特殊症状,仅为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如咳嗽、痰血、低热、胸痛、气闷等,很容易忽略。 肺癌早期常见症状的具体表现: 1咳嗽。肺癌因长在支气管肺组织上,通常会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而发生刺激性咳嗽。 2低热。肿瘤堵住支气管后往往有阻塞性肺叶存在,程度不一,轻者仅有低热,重者则有高热,用药后可暂时好转,但很快又会复发。 3胸部胀痛。肺癌早期胸痛较轻,主要表现为闷痛、隐痛、部位不一定,与呼吸的关系也不确定。如胀痛持续发生则说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4痰血。肿瘤炎症致坏死、毛细血管破损时会有少量出血,往往与痰混合在一起,呈间歇或断续出现。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痰血而就诊的。
肺癌晚期症状
1面、颈部水肿。在纵隔右侧有上腔静脉,它将来自上肢及头颈部的静脉血输回心脏。若肿瘤侵及纵隔右侧压迫上腔静脉,最初会使颈静脉因回流不畅而怒张,最后还会导致面、颈部水肿,这需要得以及时诊断和处理; 2声嘶是最常见症状。控制左侧发音功能的喉返神经由颈部下行至胸部,绕过心脏的大血管返行向上至喉,从而支配发音器官的左侧。 3 气促 发生区域性扩散的肺癌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气促。由肺和心肌产生的正常组织液由胸正中的淋巴结回液。若这些淋巴结被肿瘤阻塞,这些组织液将积聚在心包内形成心包积液或积聚在胸腔内形成胸腔积液。以上两种情况均可导致气促。然而,因许多吸烟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慢性肺病,这给气促的鉴别带来一定困难。此外,由于一部分肺组织因长有肿瘤而丧失呼吸功能,从而使正个呼吸功能受损而产生呼吸不适,这种不适感起初只在运动时产生,最终连休息时也可感觉到。
广泛转移肺癌之症状
因为肺癌极易在早期发生远处转移,因而与远处转移有关的症状往往是医生或患者发现的首发症状。若病灶转移到脑,则可产生持续性头痛、视朦。继续发展可能导致意识模糊甚至癫痫。这种头痛的性质与普通的紧张性头痛无明显差别,因此极易被人们忽视。视力模糊主要表现为读报或看电视感到困难。因为大多数肺癌患者为老年人,他们往往误以为自己只需更换眼镜罢了,而其关键却在于视力性质的改变。最初对意识和视力的改变是非常敏感的。 然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或全身转移症状是乏力、消瘦。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都有不明原因的消瘦,这往往发生于食欲下降之前,且即使增加食欲也无济于事。
体征:
1、局限性哮鸣音为局限性哮鸣音,多为吸气阶段出现,咳嗽后并不消失。 2、声音嘶哑 淋巴结转移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时出现。 3、上腔静脉综合症 肿瘤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颈、上肢水肿,上胸部静脉曲张并水肿,伴头晕、胸闷、气急等症状。 4、Horner’s综合征肺尖癌压迫或侵犯颈交感神经节时,出现患侧眼球凹陷,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窄、患侧上半胸部皮肤温度升高、无汗等。 5、肩臂疼痛 肺尖癌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出现该侧肩部及上肢放射状灼热疼痛。 6、膈神经麻痹 膈神经受侵时出现气急胸闷 7、吞咽困难 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食管所致,压迫气管可致呼吸困难。 8、心包受侵 心包受侵时出现心包积液,气急,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9、胸膜转移 可见胸痛,癌性胸水等。 10、肺癌转移 肺癌的血行转移常见部位依次是骨、肝、脑、肾、肾上腺、皮下组织等,另外肺癌内转移也较常见。临床随转移部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症状、体征。 11、肺外体征 常见有四肢关节疼痛或肥大、杵状指,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库欣病、男性乳房增生肥大、高钙血症、精神异常等。
转移:
肺癌晚期可出现各个不同脏器的转移,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常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威胁到生命。临床最常见的转移有以下几个部位: 1肺癌脑转移:肺癌病人出现无原因的头疼、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可能为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常见于小细胞肺癌、腺癌类型。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呕吐多出现在头痛激烈时,特点为喷射性呕吐;视力障碍则说明肿瘤已经影响压迫或侵犯到视神经,除上述常见症状之外,肺癌脑转移还可出现复发、阵发性黑蒙、猝倒、意识障碍、血压增高、脉搏减慢、严重者可因肿瘤压迫产生脑疝导致呼吸停止,危及病人的生命。另外,近年来由于对肺癌病员脑CT检查的普遍应用,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的脑转移患者,为治疗赢得了时间。因此对诊断为肺癌的病员脑CT应列为常规检查,以尽早发现脑转移。 2肺癌骨转移:大约有50%肺癌病人最终会出现多个部位的骨转移。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骨转移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如肺癌肋骨转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脊髓转移引起后背部正中或病变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躯干的骨转移引起该部位的局限性疼痛。骨转移并非威胁肺癌病员生命的直接原因,但如肿瘤转移到机体承重骨如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则可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因此对肺癌出现骨转移患者应及时治疗。 3肺癌肝转移:肝脏也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28-33%的肺癌出现肝转移。肝转移是原发性肺癌的癌细胞脱落后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肝脏并在肝脏种植生长,肝转移可以是单发或多个结节转移灶。最常见的症状为肝区疼痛,为持续性涨痛,同时可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4肺癌肾及肾上腺转移:肾及肾上腺均是肺癌晚期出现血道转移的结果,约有17%-20%的肺癌病员出现肾及肾上腺转移,患者常无症状,有部分病员可出现肾区涨痛,但很少出现影响肾功能。 5肺癌其它部位转移:肺癌除上述几种常见转移部位外,较少见的转移部位有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腹腔内、心脏等部位的转移,症状常与转移部位相关。如转移到心脏可出现胸闷、心悸甚至气急、晕厥、心律紊乱等症状。 6转移临床表现 晚期肺癌压迫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可以产生: ① 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 ② 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③ 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 ④ 侵犯胸膜,可以引起胸腔积液,多为血性。 ⑤ 癌肿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⑥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ast肿瘤或肺上沟瘤,可以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上动脉和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胸痛颈静脉或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重要手段。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早期肺癌病例X线检查虽尚未能显现肿块,但可能看到由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气肿、肺不张或病灶邻近部位的浸润性病变或肺部炎变。
2、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支气管镜可直接窥察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病理变化情况。窥见癌肿或癌性浸润者,可采取组织供病理切片检查,或吸取支气管分泌物作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定组织学类型。
3、放射性核素检查
67Ga-枸橼酸盐等放射性药物对肺癌及其转移病灶有亲和力,静脉注射后能在癌肿中浓聚,可用于肺癌的定位,显示癌病的范围,阳性率可达90%左右。
4、细胞学检查
多数原发性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并可判定癌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因此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普查和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中央型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可达70~90%,周围型肺癌痰检的阳性率则仅约50%左右,因此痰细胞学检查阴性者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5、剖胸探查术
肺部肿块经多种方法检查和短期试探性治疗仍未能明确病变的性质,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排除,如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应作剖胸探查术。术中根据病变情况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这样可避免延误病情致使肺癌病例失去早期治疗的时机。 由于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不同,医学上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后者又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等。 肺癌也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能产生一些激素酶、抗原、胎蛋白等生物性物质、但这些癌肿标记物对肺癌的确诊尚无应用价值,临床医师对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以及肺部X线检查发现性质未明的块影或炎变的病例,均应高度警惕。肺癌患者应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肺癌晚期转移与恶化的可能性。
6 ECT检查
ECT骨显像比普通X线片提早3~6个月发现病灶,可以较早地发现骨转移灶。如病变已达中期骨病灶部脱钙达其含量的30%~50%以上,X线片与骨显像都有阳性发现,如病灶部成骨反应静止,代谢不活跃,则骨显像为阴性X线片为阳性,二者互补,可以提高诊断率。
7纵隔镜检查
当CT可见气管前、旁及隆突下等(2,4,7)组淋巴结肿大时应全麻下行纵隔镜检查。在胸骨上凹部做横切口,钝性分离颈前软组织到达气管前间隙,钝性游离出气管前通道,置入观察镜缓慢通过无名动脉之后方,观察气管旁、气管支气管角及隆突下等部位的肿大淋巴结,用特制活检钳解剖剥离取得活组织。临床资料显示总的阳性率39%,死亡率约占004%,12%发生并发症如气胸、喉返神经麻痹、出血、发热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