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爱国名言

青年爱国名言,第1张

青年爱国名言如下:

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 范晔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

3、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 林耐

4、爱祖国,首先要了解祖国;不了解,就说不上爱。 —— 任继愈

5、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 闻一多

6、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丘逢甲

7、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 谢觉哉

8、当爱国主义涉入认知领域时,是一个应该被扔出门外的混小子。 —— 阿瑟 舒本华

9、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 列宁

10、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11、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 —— 《鲁迅全集》

12、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 戚继光

13、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 歌德

14、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 哥白尼

15、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 —— 荷马

16、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 —— 何香凝

17、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 —— 莎士比亚

18、我们法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的祖国的。 —— 居里夫人

19、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 《巴甫罗夫选集》

20、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 赵博生

叔本华是人类发展中闪耀的恒星,他的思想不应该被玷污和抹黑,他的理念永远值得人们去深深思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叔本华人物简介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著有《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与补遗》,《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等。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人物生平

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叔本华简介,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

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并在1811年于柏林学习一段时间。在那里他对费希特和施莱艾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告诫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他称柏拉图为神明般的,康德为奇迹般的,对这两人的思想相当崇敬。但不赞同后来费希特,黑格尔代表的思辨哲学。

1814年—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但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但黑格尔当时正处于他声名的顶峰,叔本华自然没能成功,很快他的班上就只剩下两三个人,最后一个也不剩了叔本华简介,只能凄凉地离开柏林大学,这也正印证了自己的观点——真正智慧的人得不到赞赏。

1833年在大学里受挫之后,他移居法兰克福,并在那儿度过了最后寂寞的27年。

1837年,他首个指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间的重大差异。之后他出版了多种著述,1841年出版了《论意志的自由》和《论道德的基础》两篇论文的合集,这两篇是为不同科学院而作的有奖征文,第一篇获得了挪威皇家科学院褒奖,第二篇没有获得丹麦皇家科学院褒奖,在之后的书中他一再对丹麦科学院冷嘲热讽,在他成名后,丹麦科学院也成了一时间的笑柄。但这本书也几乎无人问津。

1844年,在他坚持下,《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了第二版。第一版此时已早已绝版,且未能引起评论家和学术界丝毫兴趣,第二版的购者结果也寥寥无几。

1851年,他完成了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补充与说明,结果就是这篇以格言体写成的《附录与补遗》使他获得了声誉,使他瞬间成了名人。有人写了《叔本华大辞典》和《叔本华全集》,有人评论说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家。

1859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了第三版引起轰动,叔本华称“全欧洲都知道这本书”,在第三版序言中写道:当这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才30岁,看到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72岁。总算我在彼德拉克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 叔本华在最后的十年终于得到了声望,但仍然过着孤独的日子。陪伴他的是一条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狗,有人说这个名字是用来讽刺黑格尔,也有人说不是。1860年叔本华因肺炎恶化去世,他在遗言中说:希望爱好他哲学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独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学。

作为一个著名的悲观主义者,他的生活却并非完全隐遁,并且有些被常人所认为的自私,他谈过恋爱;也曾被称赞为一个诙谐且能侃侃而谈的人;他每天阅读伦敦的《泰晤士报》;脾气火暴,曾把一个女裁缝推下楼梯(因为受不了她的吵闹并且多次劝阻都没有效果,他为此还特意写过一篇论噪音)并造成她残疾,因此叔本华需要按季度付给她终生补偿。在此人过世时,叔本华写到:“老妇死,重负释”(obit anus, abit onus)。他的生活受人诟病,与他的哲学在常人看来相悖更让他人鄙薄。罗素在他编写的著名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么说:假若根据叔本华的生活来判断,可知他的论调也是不真诚的。在叔本华的论女性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女性的态度,他认为女性“只是冀求恬静,平稳地度其一生。”“既愚蠢又浅显——一言以蔽之,她们的思想是介于成人和小孩之间”“不理性”互相仇视”“总事事陷入主观”。

1860年,9月21日,他起床洗完冷水浴之后,像往常一样独自坐着吃早餐,一切都是好好的,一小时之后,当管家再次进来时,发现他已经依靠在沙发的一角,永远的睡着了。

叔本华名言

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 叔本华

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 叔本华

惟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着坚定不移之确信的人才能称之为“骄傲”。任何想假装高傲的人不一定就能骄傲,他多半会像其他人一样,很快地丢弃掉这个假装的个性。 —— 叔本华

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 叔本华

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 叔本华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 叔本华

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 叔本华

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 叔本华

叔本华论说文集

《叔本华论说文集》系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用散文形式撰写的关于他的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思想的较为通俗易懂的七组文章,分别为人生智慧、劝诫与格言、宗教对话及其他、论文学艺术、悲观论集、论人的本性、争论的技艺等。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人格所具备的一切特质,是人的幸福与快乐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其他因素都是间接的,所以它们的影响力也可以消除,但人格因素的影响却是不可消除的。 这就说明为什麼人的根深柢固嫉妒心性难以消除,不但如此,人还常小心翼翼的掩饰自己的嫉妒心性。

本书是叔本华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为便於读者阅读和理解,编辑中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及注解,是了解叔本华哲学的首选佳作。

人物评价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哲学家。他早年在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和哲学,获博士学位后,曾在魏玛、德累斯顿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指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指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为心理学中精神分析流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叔本华是少数维特根斯坦阅读并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十分欣赏他的作品,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瓦格纳把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叔本华。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颇高。

总之,叔本华是人类发展中闪耀的恒星,他的思想不应该被玷污和抹黑,他的理念永远值得人们去深深思索。

看过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简介的人还看了:

1哲学家叔本华是谁

2叔本华的简介

3叔本华的故事

4周末励志语录

5做时间的主人名言

6叔本华英文名言

  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我们观察世界,见事

  事处处,都充满痛苦,都原于生活本身之需要,且不可分离,真可谓毫无意义可言,不

  合于道理。个别的不幸,固然似为不期而遇的事物,但作为通常的不幸,则事出一辙,

  可见是必然的。

  像大多数哲学体系所宣示的那样,恶事,其本质便是消极,以我看来,并不合理。

  恶事犹如他事亦有积极的一面,其存在也常常使人感觉到。莱布尼兹则尤其是此种不合

  理说法的维护者,他用显而易见、不足轻重的诡辩,以求强化他的论据。其实,幸运亦

  属消极。换言之,幸福与满足,就痛苦定归于消灭之情境而言,常常含有欲望圆满的意

  义在内。

  它可以说明一个事实,即通常所见,快乐常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快乐,而痛苦则远远

  超过我们所预计的痛苦。

  人称世界上的快乐,假如以其重量来衡量的话,常常超过痛苦,否则无论如何,二

  者之间总能扯平。对于这种说法,读者若想考察其合理与否,请试取两个相互啖食的动

  物,其中一个正恣意噬于另一个,大家就可以其所有的情感来作一个比较。

  在任何不幸与烦恼中,最好的安慰,莫过于想及他人的境遇更不如自身这一点。这

  种安慰的方式,实在是人人都能做到。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则意味着,这是一个多么可

  悲的命运啊!

  我们就好比是田野上的羊,嬉戏在屠夫们的监视之下,这群羊,将或先或后,依次

  选择而被其宰割。因此,在美好的日子里,我们都意识不到隐而未发的恶运——如疾病、

  贫穷、残废、失明、昏聩等等——正早已等待在其后了。

  时间逼迫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时间又常在后头鞭策着我们,宛如一个监工。只有当

  我们陷入烦恼的痛苦之中的时候,时间才会驻足不前。

  然而不幸的命运,亦有其作用!若将空气去掉压力,那么我们的驱壳将会因此而破

  裂。所以,若将人的生活中去掉其需要、困难以及逆境,但凡是人们的各种作为,皆会

  取得成就,这时,他们就会变得骄傲,不可一世。人体虽张大而不至于破裂,但必将会

  暴露其愚蠢,甚至不可羁绊到疯狂。由此说来,相当的忧患、痛苦、烦恼,对于任何人,

  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船若不载重以镇平衡,则会颠簸不定,且将会不能直线前进。

  确实,工作、烦恼构成了众多人等的毕生经历,尽人皆同,这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假如让其欲望旋即得到满足,人将何以打发其一生呢?他们虽然生于世又能有何作为呢?

  倘若这个世界成为繁华安逸的天国,乳蜜甘芳的乐土,窈窕淑女,悉配贤才,无怨无仇,

  那么,人们必定会无聊以极,亦或会因烦闷而死,再不,就会有战斗、屠杀、谋害等等

  随之而来。如此一来,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较之现在所受之大自然的会更加深重。

  年轻时,当我们遐想未来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好像是坐在戏院里的儿童,兴高采烈,

  热切盼望着大幕的开启。对行将出现的究竟是什么,不知其底里,这实在是一件大快之

  事。如能预知来,就必然会有其时。就好像是儿童,将成为无罪无辜,不知何为的罪犯,

  虽不会被判死刑,但对所受判决却懵懂罔知。可是,人人都愿得享高年,换句话说,对

  于他所企盼的生活情境,不过能作这样一种说法,即“日甚一日,每况愈下,直至无可

  奈何而止”。

  若就想象而言,试想,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呈现各种痛苦及烦恼,其程度又会怎

  样呢?你必将会说,在地球上,如果太阳的光和热,能使万物生存成为可能的现象逐渐

  减少,就像是在月球上那样,或地面跟别的地方一样呈水晶雨雪的状态,那该多么好啊!

  再者,你也可能将生命看作是这样:它像是戏剧中一个无益的小插曲,破坏了神圣

  的无生命的宁静。无论怎么样,虽然你所遭遇的事物,一切如意,但是,随着岁月的消

  逝,你就会觉得整个生活都属失望,且都是骗局,其事实一目了然。

  分别了半个世纪的少年故友,在耄耋之年相逢,当彼此相视之瞬间,涌出来的所有

  主要的情感便是,但觉整个生活,均属失望。因此,在这两个人追思往事之时,儿时的

  生活尽现眼前,像就是在晨光照耀之中,一切都呈现出玫瑰色,其满足之情令人欣羡,

  生活给予我们的希望是何其多啊,——然而到后来,在我们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是有

  成就的呢。此种情感,感人肺腑,以致大家都认为,此时无付之言辞之必要了。然后,

  双方默认,相喻无言,且将这些作为所有谈话的基础。

  有人在有生之年,历经了二代、三代,甚至更多,那么这个人就好像是一个生在市

  肆中,观看术士们设摊者。看到这些术士们依次表演,一而再,再而三。这种表演本来

  只可观赏一回,当别无新意,且不足以眩人心目时,便毫无意义了。

  当人的命运不足使人嫉妒时,那命运之足则为人所痛哭的就不计其数了。

  生活是一个苦工,人人都须作之。尽职的人就所谓是行善事,亦即他已经能够完成

  自己的工作。

  如果生儿育女仅仅是因为纯粹理性的行为而来的,人类的种族会继续存在吗?确实

  会有这样的人,他们为了对后代表示同情而免去其出世生存的负担吗?或无论如何也不

  愿意残忍地将这种负担加诸于后代。

  也许会有一些人告诉我,说我的哲学不足以安慰

  人,——因为我直述真理。人人都愿意听信于旧说,即所谓上帝所造之物都是美好

  的,于是,他们都到牧师那儿去祈祷,而置哲学家于不顾。不管怎么样,请不要请求我

  们,要让我们所持的学说、说法去迁就、适应你们所受到的教诲。那只是虚伪的哲学家

  之流所愿意干的事情,要想向他们索取任何学说,都能如愿以偿。大学里所有的教授们,

  都不得已而宣传乐观主义。要想推翻他们的学说易如反掌,而且还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

  情。

  我已经提请读者注意,一切幸福的境界,一切满足的情感,就其性质而言,均属消

  极,换句话说,也就是脱离了痛苦而成的,痛苦则是人生的积极原素。因此,对于任何

  人来说,任何幸福的生活都不应该以快乐多少来进行度量,而应以脱离苦恼的限度——

  亦即脱离积极的恶事的限度来度量。倘若这就可以称作是合理的论据,那么下等动物看

  起来所享受的幸福,较之人所享受的要多。请大家详细地考察一下吧!

  不管人类的幸福及困苦的方式如何变迁,引导人们舍彼求此的物质基础,或是肉体

  的痛苦,或是肉体的快乐。此种基础很有限度,只不过就是健康、食物、寒暑燥湿之抵

  御、性欲的满足;反之,则是缺乏上述的这些东西。所以,仅就肉体上的快乐而言,人

  之所以优于动物些许,不过是因其神经系统具有较高的可能性,使人对于任何快乐较为

  敏锐,但是也必须记住,对于任何痛苦也亦然。与动物比较,人所有的欲望是何等的强

  烈。人的情绪之深邃有力,与动物相比又是那样的迥异。——然而,人与动物二者之间,

  其最后所得的结果完全相同,不过就是健康、食、衣等等而已。

  人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欲望,主要原因在于对未来及非当前的事物加以思考。这一

  点,对于人类的一切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亦即是忧虑、希望、恐惧等等的真正来

  源。——这种情绪影响到人,较之动物对于其所有当前的快乐及痛苦、所能发生的一切

  事情的影响远为深刻。在回想、记忆以及预见的能力中,人就好像是一机械,能够将其

  快乐及忧愁凝集并储存起来。动物则全然没有如此的功能,所以,动物虽然屡遭同样的

  痛苦,甚至多到不计其数,可是当它们在痛苦之中时,仍然会像是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痛

  苦。它们没有能力将其所有的情感综合起来,故它们总是无忧虑,温顺平静。这是多么

  令人羡慕啊!人就不一样了,一切情绪皆因之而起。本是人与动物同样的快乐及痛苦的

  原素,一旦接纳,对于幸福及困苦的感受益发的敏锐,以致在一刹那间,当与快乐的境

  界接触,便可使之乐而致死,又会在那一刹间,坠入失望与自杀的深谷里。

  如果作更进一步的分析,就可以发现,人的欲望增进其快乐。较之动物,起初其欲

  望也并不难以满足。但是,人们为了更多的享受,就蓄意增加自己的需求和数量。于是,

  一切繁华奢侈便应运而生:如食不厌精、使用鸦片及烟草、强烈的饮料(如酒类)、华

  贵的服饰以及其他一切高于其生存所需要的、不可胜数的什物。

  此外,更有不同和特殊的快乐或痛苦的来源,结果必然也是痛苦的来源,这是人自

  行建立的。受人重视的自身价值也不能与之成比例,甚至超过其他一切乐事之总和。—

  —这就是我称之谓的野心、恭敬以及羞恶之情感;换句话说,也就是人所设想的他人对

  本人所存在的意见究竟是什么。这样的一些议论纷繁复杂,莫衷一是,最后变成人所有

  一切努力的目标,而并非是根据肉体的快乐及痛苦而来。诚然,除了与动物所共同的快

  乐来源之外,人还有精神的快乐存在。这种精神的快乐,有着种种差别,从不值一提的

  草芥小事、仅资谈论的话题开始,到最高知识所取得的成就为止。反之,在苦恼方面,

  就会有百般无聊之事伴随而起。无聊之事仍是一种苦恼的方式,为动物在任何自然状态

  中所不会感觉的。只有其中最黠慧的,受人驯养之后,才会表现出依稀的痕迹来。而这

  在人,则就成为灾难了。多数可怜之辈,除了以使其钱囊充裕成为生活的目的之外,便

  无其他事物存在于脑中,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以无聊所生烦恼的特殊例证。此人所有的钱

  财就成了罚条,致使此人深受无事可作的痛苦。为求避免此般无聊,他们就得到各个方

  面去寻求消遣的法子。于是,他们四处出游寻觅,当到达某一处时,来不及下车,便急

  切了解其处有什么娱乐可寻。在这一点上,他们与乞丐寻求何处可觅食物毫无二致。真

  正地说,需要与无聊,为人类生活的两个极端。最后,对于性欲关系,我以为,人可谓

  自陷于一种特殊的制度之中,这种制度让每个人必定得择一人成为自己的配偶。此种匹

  配的感情,渐渐养成,乃至增加或减少其情欲上的爱,逐步成为痛苦多而快乐少的原因。

  如果仅仅因思想提高就会使人类幸福及困苦的大厦发生广大高深的变化,岂不令人

  振奋!且建立于人与动物共有的苦乐上的狭隘的基础之上的大厦,竟让人经受如此强烈

  的情绪,如此之多的欲望之风波,及如此之甚的情感之震骇,致使其所受的苦恼,均可

  记载且又留痕迹于面容之上。然后,当人们恍然大悟时,才知道,人为之而奋斗的,竟

  与动物之所获相同,只不过动物的欲望与痛苦,比人要少得多而已。

  到此时,足以增加人生苦恼的限度,比起快乐来则要大大地超过。又,人生痛苦的

  增加,使之每况愈下。这是因为在事实上,死的意义对于人类来说较为真切。动物之避

  免死亡,是出于本能,其实它并不知道死为何物,也就不像人那样,天性上常以死为念,

  并把这种想象总放在眼前。所以,虽然只有少数动物得以寿终,就其大多数而言,不过

  是能传种接代,纵有死期不算太早的,终究还是要让其他动物所食;——另一方面,人

  虽或有例外,还是以终其天年为多,——两相比较,动物仍然更有利益,要说理由,上

  面已经进行过阐述了。其实,人能得尽其天年的亦像动物那样,还属凤毛麟角,这主要

  是在于他们的生活不合于自然、劳累过度、嗜欲,逐步使人的种类日形退化,造成人生

  常不能达到目的就死。

  与人相比较,动物唯以生存为满足;植物则更甚,全然不知生活之甘苦。人若视生

  活为满足的程度,正与其愚钝的程度成正比例。动物的生活,与人的比较,既带很少的

  苦,又带很少的乐。在这方面研究它的真正原因,在于动物根本没有什么忧烦、焦虑的

  折磨,它们对任何什么都从不抱有什么真正的希望。任何给予我们的最大限度并最得意

  的快乐,像心中对于未来幸福的期盼,对幻想的兴奋,等等,这一切都是由我们的想像

  力而来的,可是动物则没有这些。若动物脱离了忧虑,那么,就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也

  就无希望可言;动物的意识作用只限于眼前的存在,限于当前它所能见到的范围之内,

  动物就是即刻刺激的化身,在本质上,它所具有的畏惧与希望的原素,——并非一发而

  不可收——仅与当前的事物在冲动所能及的范围有关;至于人的视线之所系,则包括了

  他的全部生命,包括了他的过去与未来。

  由此可见,与我们相比,在某一点上,动物却显示出了真正的智慧——即所谓的对

  于现在所享受的恬静快乐。这种现时所赋予的恬静心境,常使我们人感到羞愧,因为我

  们的思想及忧虑,常常搅扰着我们,使得我们不得安宁,且还不知足,不知所以。实际

  上,如上面所讲的,希望及预期的快乐,并非毫无意义。人对于特种满足所产生的希冀

  与期望,即属未来享受有关的真正快乐的一部分。但在其后,此种快乐便会遭到折损:

  但凡事情未至时,望之愈切,而一旦来到,满足则减少。动物所有的快乐,并非是其所

  预期的,所以不会遭折损。因此,它们对当前实际的快乐,圆满无亏,完整无损。又同

  样,动物对恶事的迫害,亦仅仅知道其真实固有的压力而来。至于人,则以其将至而畏

  惧,并往往成为其十倍难忍受的重负。

  正因为动物有这样的特性,将其自身完全置于现在之中,致使增加我们对于它们的

  兴趣。在这种时候,动物这种被人格化了的现状,在多方面使我们知道了现在每一时刻

  的可贵,而去脱离烦恼与搅扰。只是,这种现时的可贵,却因我们存有的思想及先人的

  见解,而成为最不受人注意的事情。然而,人是一种自私自利且全无心肝的动物,除了

  为自身生活所必需外,就只会滥用动物所有的特性了,以此来供自己娱乐,并且还常常

  如此使用,以至于达到这种限度,即坐令动物除了仅有生命外,身无长物。鸟本来是可

  以飞游遍于世界的,却让人幽禁于一立方尺的空间里,它们虽然切盼自由,常鸣号以致

  慢慢死去,笼中之鸟,绝非能唱出快乐的歌来。当我看见人们虐待引为自己良友的犬时,

  见他们如何以锁链系住这种黠慧的动物时,我对这种动物就寄于了莫大的同情,反而对

  其主人则愤火中烧,深恶痛绝。

  人类的苦恼,若以高尚的见解观之,则可视为是正当的,我们会在后面看到对此的

  论述,但这种论述并不适用于动物。动物的苦恼,大抵皆由人而造成,虽然时常也会有

  非人力所能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问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呢?为什么会有这种苦

  恼存在呢?天地间没有能使意志终止活动的,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去否定意志本身的存在

  并得到补偿。仅有一种说法可以用来说明动物的苦恼的,即:求生的意志,隐持于一切

  现象世界的后面。在兽道中,自相啖食,以满足其求食的欲望而已。求生的意志便这样

  造成了现象世界的等级,每一等级各害其下一个等级,以求自身的生存。然而我已经证

  明了动物所受苦的可能性,较人的为轻。若将动物的命运加以任何详尽的说明的话,那

  么实际上,要从其性质上说起,虽或不属于神秘,也将是一种假设。姑且此处就不再谈

  论此事,留着请读者自己去思索吧!

  据说,梵天产生此世界,是由于某种错误而成的。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它便置身

  于这个世界之中,一直到设法能补偿了为止。如此说明了万物的起源,是多么值得称道!

  依照佛教的教义,世界的产生,是由于一些莫名其妙的骚扰,打破了涅盘天地的神圣的

  宁静,——这种变化的出现,则是由于一种定命式而成。须知此种说法,虽然可以解释

  为与物质科学范围内所持的理论,亦即把太阳的起源归结为由于太古时代不可思议的一

  线云雾导致,至于云雾又是如何形成,则无从了解,而究其根源,还真有一点道德上的

  意义存在。结果,由于道德上的重重过失,使此世界逐渐变坏,——物质上的秩序亦然

  ——直至成为今日恐怖的状况。太好了!希腊人将此世界及诸神祗看作是不可思议的必

  然结果,这种说法犹可通过。在我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说法之前,暂时只能以此为

  满足。再有,奥尔谟兹达与阿利曼①,是敌对的二神,常常战争不已,这样说并非坏事。

  然而一个像上帝如耶和华的神,由于纯粹的幻想而创造了这个苦难的世界,且乐此不疲,

  额手称庆,褒赞其成功,然后宣布凡物都是美好的,——这真是行不通的事。在说起宇

  宙之起源起,犹太教较任何宗教教义及有文化的民族所宣传的为逊色。正因为如此,也

  只有在犹太教的教义里才找不到任何灵魂不死的踪迹来。

  ①奥尔谟兹达(Ormazd):释火教神话人物,主神,代表光明、真理、生命、

  善、在与另一释火教神话人物阿利曼(Ahriman)的斗争中保护人类创造美好的世界。后

  者恶神,统辖黑暗、罪恶和死亡,反对奥尔谟兹达。

  纵使莱布尼兹辩论道,地球是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最完美的形式,这是正当的,

  但也不能证明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大凡造物非但能造世界,而且也能造其可能性。所以,

  它应该如此安排,允许有更完美的世界出现。

  有两个方面足使信仰此世界为全智全善且全能的上帝所造成为不可能:第一,在这

  个世界里,处处皆多苦难;第二,造物所造的最高之物就是人类,显然并不完全,与应

  有的人类相差甚远,成为了本来形象的嘲弄。这两方面与信仰格格不入。反之,适才所

  说的事实,给我所说的一切提供了证据,它证明这个世界可以被看作是我们自己罪过的

  结果,所以也是本来就不该存在的赘疣。假如依照旧的说法,那么这样的事实,将成为

  使造物痛受弹劾,且成为供人嘲笑之事;假如依照今天的说法,则不过使我们的天性,

  我们的意志受攻击,并教训我们要谦卑处世。在这种指点下,我们看到自己犹如无父之

  子一般,来此世界便带着罪恶之负累;仅仅由此而不断的赎罪,因此我们的生存,必是

  如此受苦,直至死亡才能结束一切。

  世界悲惨的罪恶,产生了世界悲惨的苦恼,这是毋庸置疑的普遍真理,这并不是指

  在人生的范围里,而是就二者间的物质关系而言,我指的却是超经验的。所以对于《旧

  约》中唯一使我倾心的,是来自天国谪降的故事。依我看,这故事虽然是以寓言的形式

  写出来的,却仍然是书中唯一的形而上学的真理。我以为,除了由过失或罪恶使我们受

  罚的结果外,对于人生,则无更好的说明了。我不能不将克拉迪乌斯讨论此问题、显示

  基督教主要的悲观精神、普及而且深入的论文介绍给有思想的读者,该书的题目是《受

  难是为你好》。

  希腊人的伦理学,与印度人的伦理学中,有一个截然相反的地方。希腊人的伦理学

  (只有柏拉图是个例外),目的是在勉励人过上快乐的生活;而印度的伦理学则在使人

  完全远离此种生活并从中得到解脱,——如《数论颂》中第一义谛里所指示的那样。

  同样,希腊与基督教的死亡观念中,亦有相反之处。在佛罗伦萨艺术宫中,有一古

  希腊石棺,上刻凸起的浮雕,显示了古时婚姻进行的全部礼节:自正式求婚起,至结婚

  之夕,海门火炬照耀新婚夫妇入洞房止。这是用可见的方式将此观念显现了出来。基督

  教所用之棺,则饰以可悲的黑帷,上置十字架:二者皆于死中觅取安慰,个中意义,何

  等显著!二者虽然互为相反,亦各有其正确之处。前者指示了求生意志的积极方面,生

  活形式的变迁,无论怎么样迅速,都肯定了求生意志的存在;后者则在苦恼与死的像征

  中,指示了求生意志的消极方面,求得脱离此世界,超出死与魔鬼权力所及的范围。在

  求生意志的积极与消极这个问题上,归根结蒂,基督教终究还有其正确的地方。

  与《旧约》相比,《新约》所持的不同观点的地方,依其在教会上的见解而言,犹

  如我的伦理学系统与欧洲的道德哲学的不同。《旧约》显示人在法律的管理之下,无所

  逃于天地之间;《新约》则宣布法律已归于失败,使人脱离开法律的管理,代之于圣德

  的天国,即可由信念、爱邻、牺牲个人而得,这便是脱离世界苦恶之路。无论新教徒与

  理性派如何曲解,为求适合自己的意志,《新约》的精神,在于勉励人们修行苦炼,这

  是毫无疑问的。苦行,即求生意志的消极面。从《旧约》过渡到《新约》;从法律范围

  到信仰的范围;从行为正当的裁判,到受人神中保护的救济;从罪恶死亡之区域,到依

  赖基督而永生,凡此种种,就其真正的意义而言,不过是从从事道德的善行,过渡到求

  生意志的消极而已。我的哲学,显示公道与爱人的形而上学的基础,并且指示这样的道

  德必然会导致的目标。如果这些善德能完全实践的话。同时应当坦白承认,人必须背与

  世界而行,且求生意志的消极,即为救世的方法。这便与《新约》的精神合二为一,那

  么,其他的哲学系统,则与《旧约》的精神不谋而合了,也就是说,在理论与实际上,

  结果皆成为犹太教义——属于专制的一神论而已。所以,在这一点上,我的学说可以称

  之为唯一的基督教哲学,——尽管这种说法对于那些总持浅薄观点的人,而不是透彻地

  洞察事物本质的人看来,似乎是自相矛盾的。

  你想在生活中求得可靠的指南,对于人生观觅取正道而扶去一切疑惑,那么,除了

  习惯于把这个世界作为罪犯的世界,一种罪犯的集中营,就像古哲学家称为的那样。在

  基督教长老中,奥瑞艰以赞美的勇气坚持此见解,生活的客观理论进一步证实了此观点

  的正确性。这里并非仅仅指与我的哲学相吻合的地方,而且也指与古代一切睿智的学理

  相吻合而言,如婆罗门教及佛教中早有所示的那样;希腊哲人恩培多克勒及毕达哥拉斯

  等人也说过;同样,西塞罗曾表示过:古之智者,常以此教诲人们,我们之投生此世,

  之所以受罚,皆因要赎回他世生存情况下所犯的罪过。——这种说教使人有如坠入五里

  云雾之中。又如瓦尼尼——为其同时代人所烧死,因难以与他辩驳,故不如杀死他——

  以有力的语言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充满人类的种种困苦,如果不与基督教相违背

  的话,我敢直言,即使有恶魔存在,它已戴上了人面而出世了,并且现在已受到罪恶的

  报应”,基督教——就其真正的意义而言——也把我们的生存看作是罪孽与谬误的结果。

  若习惯于这种人生观,则将依此以定人生的希望,而见一切不幸的事,不管是大是

  小,是苦是恼,都不会以为稀奇,或视为例外,而都会认为是当然的,以为在此世界中,

  我们将按各人的特殊方式去体验生存的惩罚。在牢狱中,与囚犯交往是十分难堪的事。

  若读者不屑去与此为伍的话,则无需我多费口舌去提醒他,他当前应注意现在所与周旋

  的是什么样的人。假若你出类拔萃,或是奇才异能的人,则会自觉自己如一不卑不亢的

  政治犯,不得不去与那些普通犯人同舟共济的船役为伍,这样,他也会好自为之,并尽

  力远离这群人而独居。

  总之,一般说来,此种人生观,将使我们对于大多数人品性的不完全、道德及知识

  的缺乏,面容的卑琐见惯而不惊,更不用说表示愤怒而加以诽谤了。因为我们常想,我

  们所居住的是何等的世界,且与之共处的人,皆孕育于罪恶,这是与身俱来,伴着生活

  的共同报偿,这就是基督教的所谓人的罪恶的天性。

  “‘罪恶’为凡人所应有之语!”无论人所犯的过失如何,无论其缺点与罪恶如何,

  我们都应当忍受。须记住,当他人发现了此等罪过,也是我们所看到的我们自己身上的

  愚蠢和缺陷。这是我们人类所共有的缺点,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的缺点和过失。当

  然,有此过失令人们怒不可遏,亦不过是此过失还没有出现在自己身上而已,但它们确

  确实实潜伏在我们本质的深处,一旦有任何能使之出现的机会,它们就将出现并显露出

  来,正如我们现在见到的他人的行为一样。诚然,人或有罪过是他人所没有的,然而有

  时大多数的总罪恶,则不能否认。因此,个性的差别,在人与人之间,是无法衡量的。

  实际上,以为今世今人,如其无之,反而胜于有。此种信念,使我们彼此交往,能

  相互容纳,相忍为怀。所以,从这种见解出发,我们就应弃去大人、先生等尊号,而以

  同患难、苦朋友相称!这种观点虽有点骇人听闻,究竟是与事实相吻合。因此,对于他

  人,则可予以正确的见解,而对于自身,则使之常常回忆,——容纳、忍耐、恭敬、爱

  人等,是人生最切要的事情,是各人之所需,故为各人对于侪辈所应尽的义务!

叔本华曾说过:人生幸福最基本的要素——就整个人生来说——就在于人的构成、人的内在素质。

对于物质至上主义者而言,他的幸福程度取决于财富的多少;而对于一个智力迟钝愚蠢的人来说,世上最灿烂多彩的事情也是乏味无聊的,所以它的欣赏也就是乏味无聊的。任何人都被幽禁在他自己意识的范围之内,人不能超越自己,更不能直接走出上述界限之外,所以外部的帮助对他而言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煜,他花天酒地过着帝王般的生活,富足不缺人陪但依旧不幸福,他没有做皇帝之前他的爱好是写诗,喜欢过着诗情画意的日子,然而这些生活不是有钱就可以过得上,李煜承担着国家和百姓的重任,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感到不幸福,后来南唐也被宋给灭了,而落魄的李煜在牢中写下了《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

毫无疑问,幸福与人们必须扮演的角色、地位的浮沉以及财富的得失是毫无关系的。

如果我们的精神上不够富裕,那么我们的命运就不会有多大的变化,王阳明曾说过:“心即理”。你的内心世界取决于你所看到的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是黑暗的,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也是黑暗的。

由此取决于命运的是你自己。

叔本华曾说过:“贪婪不是一种罪恶,只有它的对立面,奢侈,才是一种罪恶”。

世界上最有名的败家子若热·贵诺,他的父亲白手起家到家财万贯,勤俭节约用了一辈子都没花光的财富,而若热·贵诺仅用了半辈子就把父辈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挥霍而尽。作为花花公子的若热,他身边的女人数不胜数,连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明星玛丽莲·梦露都曾屈服于他的西装裤下。在挥霍完所有家产以后的后半辈子只能靠500美元的救济金过日子,生活惨不忍睹。

的确看来,所有贪婪所产生的快乐其实际作用而言都是消极的;相反的,唯有痛苦才是积极而异常的真实。虽然克服贪婪洞窟的过程中很痛苦,但是忍耐和克制所带来的结果都是为未来幸福作铺垫。在之后的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诱惑,凡是能循序不贪婪的原则都能避免一切可能产生的灾难。

当你遇到这样的人,他横蛮无礼,行为举止轻率,对你说的话总是不予理睬,甚至做出彻头彻尾的坏事。

首先我们不要急于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我们的认知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人行为背后的故事我们并不知晓。你可以试着问问你自己:“如果我也和他一样,承受着一样的痛苦,遭遇了一样的伤心事,或者我和他有一样的背景,我是不是也会说出这样的话和做出一样的事呢?”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宽容他人的粗鲁与无礼。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纵容他人的恶行和认同他的观点,只是因为不同的行为有着不同的道德力量。

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必须戒掉高傲自大,没有人会帮助一个自高自大的人,哪怕你再努力,这一切也只是徒劳,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并不是没有道理。

做人要谦虚,不要总是炫耀自己,对待比自己有差距的人也不要鄙视和自夸自吹,这样你就不会引来灾难。

有句名言说得好:“朋友就是你另一面镜子。”总是抱怨生活社会的不满的人,他们是极端的,甚至是反人格的,这样的人很危险,所以我们要远离这样的人,多跟正能量的人交往。

当你在抱怨社会的不公,你应该自我反省一下,你是不是哪里没有做好?而不是把所有原因都推向社会、推给别人。

抱怨是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会让你生活变得越来越消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一个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的人,那么他没有什么未来可言。坚持锻炼可以得到适当的发泄,有利于身心健康。

冲动是魔鬼,做事三思而后行,不要为冲动买单,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应该想想对别人和家人的感受,取中庸之道,非两端之间的极端。

既要考虑他人的利益,也要保全自身的利益,可以合理的获取利润但不可违反道德和法律。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455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