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方法
先从上胸部开始:
上胸部是很多人在训练时容易忽略的一个区域,一般来说,我们的上胸部都是较弱的,而下胸部的力量相对较大,所以我们需要考虑优先进行上胸部训练,当然下胸也不能忽视,下胸的体积大小直接决定了胸型是否好看。
1:正确的热身过程可以比较大限度的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也能比较大化你的训练效果。正确的热身应该以关节为主导,重视关节功能,关节是产生动作比较关键也是比较脆弱的结构。
2:从上斜训练开始
上斜卧推,可以使用杠铃、哑铃、史密斯机。以上斜开始,这样可以用比较大重量来刺激使用频率较低上胸部肌肉纤维,以使其获得比较大增长。
3试着在卧推时顶峰收缩2-3秒
在上斜卧推的时候,推举到比较高点后顶峰收缩时候停留2-3秒,更多的去刺激,可以在卧推动作中,手臂始终保持内收状态。
4使用哑铃
哑铃活动轨迹相对比较灵活,可以不用局限于一个角度,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变换角度,多做离心收缩,目标肌肉刺激更好,注意不要让肩关节肘关节锁死。
训练建议动作:
上斜杠铃卧推:
目标肌肉:胸大肌上束以及整体面积
协同肌肉: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
起始姿势:坐于斜板_上,双脚自然分开踩实地面,骨盆保持中立位,腹部核心收紧,腰背挺直,肩胛骨收紧,肩带下沉,双眼位于杠铃的正下方,双手全握杠铃,握距是肩宽的15倍。
动作过程:吸气准备,呼气将杠铃推起至锁骨正上方,注意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吸气胸大肌控制大臂将杠铃下放至胸部上方2-4指高度,大臂平行或者略低于背部,小臂垂直地面,呼气胸大肌发力将杠铃推起至起始位置,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重复动作,呼吸速率保持2-4秒。
错误动作:含胸耸肩,身体晃动,腰背挺起过高,腕关节保持中立位,小臂不垂直。
上斜哑铃卧推:
目标肌肉:胸大肌上束和厚度
协同肌肉: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
起始姿势:坐于斜板上,双脚分开,踩实地面,俯身双手拳握杠铃,将哑铃放至大腿前侧,身体缓慢躺下,顺势将哑铃放至胸前位置,骨盆保持中立位,腹部核心收紧,腰背挺直,肩胛骨收紧,肩带下沉,保持挺胸。
动作过程:吸气准备,呼气将哑铃推起到锁骨正上方,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拳眼相对,吸气胸大肌控制大臂将哑铃打开身体两侧的位置,注意大臂平行于地面或略低于背部,肘关节略低于肩关节,小臂垂直于地面,腕关节保持中立位,拳眼相对,哑铃平行于地面,呼气胸大肌发力将哑铃推至起止位置,重复动作,呼吸速率2-4秒。
错误动作:含胸耸肩,身体晃动,腰背挺起过高,腕关节保持中立位,小臂不垂直。
上斜哑铃飞鸟:
目标肌肉:胸大肌上束内外侧线条以及轮廓
协同肌肉: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
起始姿势:坐于平板凳上,双脚自然分开踩实地面,俯身双手拳握哑铃,呼气将哑铃放至大腿前侧位置,保持挺胸,肩胛骨收紧,肩带下沉,慢慢躺下,顺势将哑铃提至胸前位置,骨盆保持中立位,腹部核心收紧,腰背挺直。
动作过程:吸气准备,呼气将哑铃放至锁骨正上方位置,注意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拳心相对,哑铃不要相碰,同时平行于地面,吸气胸大肌发力将哑铃向身体两侧打开,主要大臂平行于地面或略低于背部,肘关节略低于肩关节,肘关节夹角100-140度,腕关节保持中立位,哑铃平行于地面,呼气胸大肌发力将哑铃向上环抱至锁骨正上方位置,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拳心相对,重复动作,呼吸速率保持2-4秒。
错误动作:含胸,耸肩,身体晃动,腰背挺起过高,肩外旋。
男生要有一个倒三角的比例,女生也想有修长紧致的腰腹。除了注重上半身的轮廓塑造,还应该好好打磨你的腰腹核心。除了外观上的改变,腰腹核心肌群提供的东西远不止这点。
作用:
日常:能保证我们的行站有力挺直,大为改善身体仪态。
训练:使各类动作质量有效提高,传递上下半身的力量,使身体更加稳定。比如悬空类的动作,一个有力的腰腹核心肌群能让你不左右摇晃,控制住身体才能把控好自己的动作。硬拉深蹲俯身划船类动作可以有效保护你的脊椎维持身体稳定。
总纲
一、肌肉群介绍
二、肌肉功能解析
三、动作模式解析,训练细节。
四、训练容量安排
五、其他
一、肌肉群介绍
腹肌群:包括正面也是最明显的腹直肌,侧面的腹外(内)斜肌,延伸的肋骨前锯肌(暂时不介绍)。
腹直肌分块的形态由身体筋膜分隔,基本天生,后天很难改变,身体长期单侧受力也对此有一定影响(长期单肩包,长期单侧入睡)。
竖脊肌:身体脊椎下端与正面的腹肌群组成拮抗关系,像一个桶一样把身体的脊椎下端环绕包裹起来链接身体的上半身和下半身。
二、肌肉功能解析
简单的说,使脊椎前屈,后仰,旋转。
几乎所有训练动作的肌肉使用顺序均为
核心肌群—脊髓神经传到—目标肌肉工作。
深层作用为:
1、协调上下半身,传到力量。
2、稳定脊椎和骨盆,维持身体姿态稳定。
3、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性。
4、预防运动损伤。
作为整个身体的稳定器和发动机,它的作用和重要性我想也介绍的很清楚了。
由此根据腰腹肌群肌肉的功能(使脊椎前屈,后仰,扭转)我们大概把训练分为三个模式:
上半身卷曲类动作(腹直肌中上部)。
下半身卷曲类动作(腹直肌中下部)。
扭转类动作(腹内外斜肌)。
挺身类动作(竖脊肌)。
并且肌肉的工作模式并不是单一的,你可以在卷曲的同时扭转,同时兼顾两个地方的训练。
是不是一下觉得训练简单明了?
三、动作模式解析,训练细节
腹直肌中上部:上半身卷曲类动作。
腹直肌中下部:下半身卷曲类动作。
腹内外斜肌:扭转类动作。
腹内外斜肌:侧身类动作、挺身类动作。
负荷形式,使用的器械,角度都可以多种多样。本文只给出了比较经典和易做的动作,可以自由发挥想象。
四、训练容量安排
腰腹肌群的恢复力很强,可以隔天训练,属于耐力很强的肌群。需要多组数(每个动作4到8组),多次数(12到20),中小负重或者不负重的训练模式来反复刺激。
初期每次训练应包含四类动作中的至少两类。
每类1到2个动作。
每个动作4到8组,每组12到20个。
可以作为大肌群之后的日常附带训练(2到3个动作,10分钟),也可以专门拿出一天作为虐腹日。(4到8个动作,50分钟左右)。
五、拉伸
侧身就可以兼顾腹内外斜肌。
六、其他
明确概念
所有的训练动作都是先研究清楚肌肉肌肉的工作模式,由此出发,从而设计出最适合人体训练的负荷形式和训练动作,来最大效率的训练我们的目标肌群。
动作也是学不完也教不完的,训练技术永远在不断的更新之中。但只要明白其中的原理(肌肉工作的模式)很容易就能理解别人的训练理念,甚至可以尝试理解透彻的基础上自己发明动作。
在动作安全的前提下,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标准动作的说法,只有不同的训练动作对于你目标肌群的训练效率高下之分。
思维千万不要僵化。
所谓的标准,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将这一效率提高到最高而已。
你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动作细节。
身体的变化是以月为单位来看的,不要浮躁。基础的训练动作就足够掌握体会很久。不同训练模式的更新得在一定的基础上再去了解使用才有更好的效果。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给你一个肯定的回答“会消失”当然这个消失并不是真正的消失,而是被脂肪从新覆盖,其实健身就是增和减,减是减掉多余的脂肪,增是增加肌肉和力量,首先要增肌时你必须要先减掉那层厚厚的脂肪,如果脂肪减不掉,你是“练不出”肌肉的,因为肌肉被脂肪包裹无法显现出来,所以在你不训练时,又管不住嘴脂肪就会从新长出来从新将肌肉覆盖,不过这你也不用害怕,只要你从新经过训练将脂肪减掉,那么你之前练出的肌肉就会显现出来,有很多人感觉自己停止一段时间训练肌肉就消失了,其实有这种感觉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在你停止训练以后肌肉会慢慢变得松弛,不像训练期间肌群饱满紧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肌肉纤维分为两种,一种是快肌纤维,快肌纤维:主要是负责肌肉的力量的提升,也就是说快肌纤维是肌肉的力量,一种是慢肌纤维,慢肌纤维:主要是负责肌肉耐力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肌肉耐力,慢肌纤维有很强的抗疲劳能力,也就是说你的耐力强就代表者你的抗疲劳能力也强,这就是为什么长跑马拉松的运动员非常重视肌肉耐力训练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两种肌肉纤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快肌纤维下降的快,而慢肌纤维则不会下降,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停止训练一段时间以后,会感觉力量明显下降肌肉也会有松弛,原因就快肌纤维的下降,不过你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有底子在很快就会提升上来,至于肌肉的消失那也是随着你的年龄增长,到了中年以后才会开始,那是快肌纤维会先消失殆尽,但是慢肌纤维不会有明显的消失,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到中老年以后,会明显感觉力量的消失,原因也是在于快肌纤维的下降。不过有研究证明肌肉密度高的人,可以延缓衰老,因为肌肉块大密度高,可以延缓身体的衰老时间和力量的流失,虽然快肌纤维是控制着力量的,但是如果肌肉密度高,还是可以延缓力量的流失的,而且年轻时有过增肌训练的人,即使到了中老年筋骨还是要好于常人很多,
所以对于你问的这种情况不锻炼腹肌会不会消失,在短时间内肌肉是不会消失的,只是会被脂肪从新覆盖,如果你想一直保持完美的腹肌,停止增肌训练期间,你就要经常保持有氧训练和减脂训练,这样就可避免脂肪肆意增长。如果你还在增肌期间,那么建议多重视向心训练和离心训练,因为向心训练和离心训练可以更好的增长肌肉提升训练质量,而且增长的肌肉能保持更长的时间。
腹肌的形状不一样,长得不协调,这是肌肉先天所生的,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后天锻炼是无法改变的。
因为婴儿在母体发育数周后,肌肉骨骼就已经长出来了,发育完成后,每个骨骼对应着分布不同位置的肌肉群。
然而在经过后天锻炼后,肌肉原有的形状就会因锻炼而变大,这时候肌肉突出,才会看到肌肉的原有面貌的。
腹肌能改变的只有大小和厚度,形状则不然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