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腿往回勾 膝盖疼的不敢动

晚上睡觉腿往回勾 膝盖疼的不敢动,第1张

膝盖伤预防

  预防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吧

  一、是走路的姿势,这是十分重要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特别是下山的时候,有些人喜欢跑着下山,有些人喜欢跳来跳去,这些都是造成膝盖受伤的最直接原因。正确的方法是,下山或走较陡的山路时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这样造成的冲击性会比站直跑和跳下去的姿势减少几倍或十几倍。特别是负重时更应该注意这种行走姿势,要不然过不了多久你的膝盖就会向你提出抗议。

  二、是正确对待科学的负重,过量的负重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主要的伤害是脚膝关节和腰等。负重的标准在很多帖子上都说得很清楚,大至就是负重不要超过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一,路程较长的不要超过人体的四分之一。具体情况要视个人的自身情况而定,不要用教条的形式去理解。长时间的徒步负重要尽量减少,要作适当的休息,可以配用护膝和登山杖。

  三、是平时多做一些体能上的训练,特别是脚部的锻练,一定要循续渐进。个人觉得太极拳的步法对膝盖的锻练有较好的效果,在行走时可以使步法更轻盈。

  四、是为保护你的膝盖尽量用平和的心态去,尽量避免没必要的比猛斗快。也没有必要去做猛驴,非要背得比别人的背包更重。

不管任何季节,都要注意保护膝盖。我每次出行都会带护膝。很有用!! 登山是一件对膝盖损伤最大的运动,尤其是负重登山。一定要注意平时的腿部肌肉锻炼,经常做恢复性训练,尽量减少对膝盖的承受力,登山前要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润滑夜对膝盖的保护。

  平躺于床上,(如果只有自己就双腿伸直坐在床上,双腿一定要伸直,否则没有感觉),用手的虎口对准膝盖上延,拤住,保证膝盖不能前后移动,然后大腿用力,如果感觉到明显疼痛就是膝盖内软组织损伤了,如果疼痛剧烈,就是软组织老化了(就像我一样)!

  形成原因: 由于人体骨骼的结构特点,当腿步弯曲时膝盖内的软组织密实接触,润滑液体不能很好的保护膝盖,长时间负重登山,造成膝盖内硬性摩擦,导致软组织老化!

  登山、骑自行车、爬楼等等,长时间膝盖弯曲的动作都会导致软组织老化。

  恢复及预防:

  1、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只说一下恢复措施: 双腿伸直平坐于床上,腿部保证平直的情况下,用力抬高,反复一百次。注意!不能双腿同时,要分开进行。

  2、此方法的原因及作用: 当双腿伸直时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间的距离最大,软组织之间就能产生一定的空间。腿步伸直用力上抬,实质是肌肉用力,就可以把润滑液压入膝盖软组织之间的空隙,给软组织补充营养,长时间如此可加强软组织的耐磨性能。

  3、解决膝盖受力的方法: 专业登山运动员,要加强腿步肌肉的练习,肌肉的发达可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可以让膝盖的损伤降低到最小。

  总结: 登山是一件对膝盖损伤最大的运动,尤其是负重登山。一定要注意平时的腿部肌肉锻炼,经常做恢复性训练,尽量减少对膝盖的承受力,登山前要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润滑夜对膝盖的保护。

还有几点建议给户外运动的爱好者。

  1、尽量减轻体重,体重是膝盖问题的主因。你每超重一公斤,你的膝盖部位就得承受六倍的重量。

  2、尽量减轻背包的重量,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体重的1/4;特殊情况也尽量不要超过体重的1/3;为了自己的膝盖,请舍弃不必要的FB物资吧。

  3、学会正确使用登山杖,尤其是下山的时候,登山杖能分担对膝盖的冲击,国外的登山杖一般都是成对出售的。

  4、用运动锻炼膝盖,将膝盖固定住的东西仅有肌肉和韧带。锻炼肌肉是很重要的,因为肌肉是重要的支撑结构。如果你的肌肉松弛无力,你的膝盖可能有麻烦了。

  5、以低档骑自行车,许多专家建议以骑脚踏车取代容易引发膝盖不适的跑步,不论是固定式或可动式脚踏车皆可。但若不谨慎行之,骑车也可能带来膝痛。我们不鼓励骑上坡路段,以免过度费力。而且应以低档行进,较轻松。

  6、改变活动项目,如果你有慢性的膝盖问题,不妨尝试游泳、骑脚踏车或划船,这些运动有益健康,且不会压迫膝盖。你需要「零负担」的运动。事实上,藉由骑脚踏车或划船等运动,不仅可以强化腿肌,且无需消耗过多热量。不论你做什么,勿因为膝盖痛而放弃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人必须停止一切活动,你只需避免会引起膝盖痛的事。

跑步与膝盖保护

  跑步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有许多,限于篇幅这里没必要重复,可也有一些负作用,主要是对我们腿带来运动损伤,72%的跑步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膝盖疼痛,其次是踝关节。我跑步第一年中有好几个月来一直受膝盖疼痛的困扰,现在把我自己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后来的同好们借鉴,以少走弯路。

  从2003年8月起开始跑步,每天6圈,到10月份一次也能跑12到15圈,10月17日看了电视直播北京马拉松赛,大脑受了刺激,立即奔到操场,以每圈2分钟的速度跑了26圈,最后居然还有冲刺!从此膝盖就疼了,上下楼梯特别是下楼梯时简直难以挪步,右膝盖比左膝盖疼的更厉害。

  被迫停跑了十来天,请教了专业队教练,说是不适应硬地,减少些运动量,坚持锻练,时间长了逐步适应就不疼了。于是贴了膏药,戴上护膝,等不太疼时就坚持跑步。可一跑就疼,一般跑到2K时就始疼,每次都是在疼痛中跑完预定的距离(5-10公里),上了量更疼。尤其是大年初一零下8度在水泥路上跑了我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右膝盖伤的更重了。

  好在王老虎建议我停下来休养,等好了再跑,而且跑时在膝盖没疼之前就结束跑步。又看了清华跑道人生胡子的贴子,说是运动损伤一般要2至4个月才能痊愈,这期间不能把它跑疼,否则又要重头开始。我相信他们,停止跑步10天,这之后从两三公里慢跑,而且第二天不跑,让腿恢复,后来感觉跑4公里膝盖没有出现不适,以前2公里开始疼,不过我还是到4公里多一点就主动停止,尽管好象体能还有。三个月后增加到十几公里,跑后效果确实很好,一点也不疼了。今年北京和上海两个全程马拉松,膝盖一点也没成为障碍,尽管跑后膝盖有点痛,但三天后就好了。

  保暖。跑步后要保暖,裤子多穿些,有好处;

  戴护膝。戴护膝其实没多少用处,跑步时戴上反而会影响血液循环,我戴了好长时间护膝,还花38元买了一种中间有个大洞的护膝,感觉一点效果也没有,扔了;

  冷敷。如果你在跑步后感觉膝盖疼,可以找冰块冷敷十几分钟,不要超过20分钟。为防冻伤,可把冰放在塑料口袋里,并加点水。

  热敷。有效果,我主要是多洗热水澡多洗桑拿,浴室没少赚我的银子;

  膏药。没多少用,还有刺激性的味道,现在假药太多,有的只是副作用;

  多活动。不要老坐着不动,不要让腿老是一个角度地弯曲不动。有次早上跑12公里,感觉膝盖不爽,下午和朋友在棋社下围棋半天,临走时膝盖剧痛,简直动弹不得。

  休息。最好的恢复恐怕是睡觉,每次膝盖疼时睡一觉起来就好许多,可睡太多了容易发胖,看起来长得象公牛的人,没有看起来象熬汤用的老鸡的人跑的快,想跑得更快更远就要降低体重,再说也没那么多时间睡觉。

  跑步姿势。向前摆腿时,要尽快用大腿带动小腿向下压,这样能提高步频,重要的是能缩小前脚着地点与身体重心的垂直距离,自然也就减轻了对膝盖的冲击。跑步姿势主要是让自己感觉跑得轻松,不要刻意模仿别人,要靠自己慢慢体会,适合自己的一定是最好的。

  是的,还能举出N种方法来处理膝盖疼痛,但说到底最有效的方法是一旦损伤,好好恢复,等不疼了再慢慢上量,不能等新伤变成没法治愈的老伤。其实膝盖损伤都是因为没坚持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太大,欲速不达。

坐骨神经痛在体内各种神经痛中居于首位,是常见病。但坐骨神经痛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发病年龄常在20~60岁,其中40岁左右最多见。20岁以前和60岁以后少见。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也就是说任何原因引起的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缘的疼痛均称 之为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分两大类,即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两者病因不同。 1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由于感染或中毒直接损害坐骨神经引起,也叫坐骨神经炎,临床上少见。多和肌炎、肌纤维组织炎同时发生。受寒、受潮可为其诱发因素。 2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通路受邻近组织病变的刺激、压迫或破坏引起的疼痛。临床上所见的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症状表现:坐骨神经痛常常在外伤、体力劳动或受凉后起病,或由于以上原因而复发。多数表现为一侧疼痛,个别为双侧。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一侧腰部、臀部疼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走路和改变体位可使疼痛加剧,平卧时病腿抬高受。 一 根性坐骨神经痛 在得病初期,其表现不典型,多为一侧腰痛,腰部酸胀、怕冷,部位较深。这种腰痛多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消失。以后腰痛逐渐加重,转化为持续性疼痛,活动后加剧。疼痛向患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伴有麻木或感觉异常。咳嗽、打喷嚏、大便可使疼痛加剧,多数病人描述这种疼痛为电流样的,由腰沿坐骨神经走行向远端放射。患者走路时身体向前向健侧倾斜,卧位时患腿屈膝屈髋,因为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大多数患者在下腰部患侧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当压迫此点时,疼痛常由局部向该侧下肢放射。有时在患侧臀中部有压痛,而臀以下的坐骨神经压痛不明显。这种患者颏胸试验阳性(即患者仰卧,将其头被动前屈使下颏触及胸壁时,出现下肢疼痛或疼痛加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二 干性坐骨神经痛 疼痛部位多位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以及足部。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有时为烧灼样或刀割样,夜间和活动后加重,咳嗽、喷嚏等动作时疼痛无加重。坐骨神经走行区压痛明显,而腰椎部位无压痛。这种病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即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将其患侧肢体保持膝关节伸直位抬起,在70度以内时即出现疼痛(正常人屈髋关节角度为90度)。 无论哪种类型的坐骨神经痛都可出现臀部和小腿肌肉松弛。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这些部位的肌萎缩,即患侧臀变小、小腿变细。可出现疼痛区的感觉异常,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个别病人还可出现患侧下肢皮肤发凉、干燥少汗或多汗。 诊断依据根据疼痛部位、性质、压痛部位、直腿抬高试验、感觉和跟腱反射减弱、加剧和减轻因素等特点,诊断不难。在诊断坐骨神经痛后一定要明确其病因,详细了解病前有无腰扭伤或紧张体力劳动,有无受寒、局部或全身感染,疼痛是急起的还是慢发的。另外还可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腰椎平片、脊髓造影、腰椎CT、 MRI,腰椎穿刺术。 治疗方法主要对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各种病因进行治疗,然而坐骨神经痛的疼痛难忍,还需对症治疗。只有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 1.急性期不能睡软床,否则加重病情。 2 主动要求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3 明确病因者,应积极配合病因治疗。 4 避免重体力劳动或风寒刺激,尤其是搬重物或弯腰检东西的动作应避免。 5 随着人口的老化,骨质疏松和椎间盘变性病人逐渐增多。中老年人应注意平素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腰部肌肉力量。注意弯腰,抬重物时动作要轻、慢。一旦发生坐骨神经痛应积极查找病因。中老年人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服用激素时,应注意血压、血糖、血钙和血钾的变化,因为激素有引起高血压、高血糖、骨质疏松和低血钾的副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463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