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的意思是什么

臀部的意思是什么,第1张

臀部的意思是四足动物后肢的上端和腰相连接的部位。

臀是腰与腿的结合部,骨架是两个髋骨和骶骨组成的骨盆,外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臀形态后倾,上缘为髂嵴,下界为臀沟。正立时,臀呈方形,两侧臀窝显著。

女性臀部丰满,脂肪多,两髂后上嵴交角为90°;男性臀部小,呈正方形,棱角突出,臀窝明显,两髂后上嵴交角为60°。臀部肌肉紧凑程度影响臀位高低的观感,但不改变臀线高度。

臀线,人体解剖学中称之为臀沟或臀股沟,是指臀肌隆起与股后部上端之间的皮肤沟。站立时更明显有的人臀部肌肉紧凑,有的松弛下垂,因肌肉形态不同而对“臀位”高低的观感产生影响,但臀部肌肉形态并不改变臀线高度 。

男性从小到大无显著差异,有一定稳定性,易于预测。而女性随着进入青春发育期,由于骨盆宽度增加,(髂宽/肩宽)×100指数从12岁后逐渐增大,到16岁后才能稳定下来。从12岁到16岁的4年间,该指数平均增大68%。由于12岁以后骨盆向横向增长明显,女性肩本身又比男性窄,所以女性(髂宽/肩宽)×100指数高于男性。

一、人体组成归纳

人体动态的变化丰富,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除了要研究处于静止状态的人体结构及其局部运动规律外,还要将各部分串联起来,认真研究人体全身的运动变化及某些规律。我们一般将人体归纳为一竖(脊柱线)、二横(两侧肩峰连线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三体积(头、胸廓、骨盆)、四肢(上肢与下肢)。

一竖:指的是人体脊柱,从正面或侧面看,都是一根从上到下的竖线,是人体最重要的支撑结构。人物运动时,上身的动态是靠脊柱扭动完成的。

二横:两肩的连线(即肩线)和骨盆上部之间的连线(即髋线),人体力争姿势时是平行的;运动时倾斜,走路或者跑步时二横线一脊柱为轴心前后旋转,通常是肩膀和胸廓在同一方向,臀部和腿部则扭转到另一方向。

三体积:指人体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头部、胸廓和骨盆。三大体积由脖子和腰部连接,各种动作都是由三大块的不同运动状态体现的。

四肢:就是手臂(上臂、小手臂);腿部(大腿、小腿)。

二、人体头部分析

头部分析:对头部外形起决定作用的是头骨,掌握头部的结构,必须首先熟悉它。头骨除下颌骨外,其余各块连成了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同时还要了解头部的肌肉,它对掌握头部造型,特别是对表情的刻画有着重要作用。

三、人体躯干分析

躯干:由于两性的生理结构不同,在外观的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躯干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不仅是因为它是人体体积、分量的最大部分,还因为在躯干中包含着人体的重心和上半身的重心,而且紧连着头部的重心。因此在进行人体结构分析时,都将躯干作为重要的内容。

胸腔和骨盆是人体上两个重要的体块,这两个体块构成了人体的基本形状,它们之间有脊椎连接。只有在站军姿的情况下,胸廓和盆骨才会呈现平行的关系。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之间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扭曲和变形,从而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动作。

四、人体四肢分析

手:手的结构比较复杂,骨骼主要有桡骨茎突、尺骨、三角骨、头状骨、钩骨、掌骨、指骨等组成。手的肌肉主要有掌侧得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以及背侧的骨间背侧肌等组成。手掌的基本形状是一个六边形。手指的形状大致是几个六面柱棱台体。

上肢:上肢骨骼有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等组成。上肢的肌肉主要由三角肌、肱二头肌、大圆机、肱桡肌、尺骨侧肌、常长肌、桡侧腕屈肌、拇长展肌等组成。

足部:对于足部要注意其外形的特征,比例、透视的变化。明确脚的结构穿插,使足部与些的连接合情合理,同时要注意足部与腿的结构关系。

脚部在任何位置都会试图保持与地平面保持接触,因此,足弓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在运动中,脚部几乎与小腿成一条直线,但是在落地的时候,外侧或者脚跟儿先落地,随后整个内侧才会跟着落地。

下肢:下肢的骨骼有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等组成。下肢肌肉主要由臀大肌、臀中肌、股四头肌、半腱肌、股二头肌、半膜肌、腓肠肌、腓骨肌、比目鱼肌等组成。

五、人体重心

画人物动态时,大家首先要找准支撑动态的重心位置,才能把动态协调地表现出来。人体重心主要体现在受力部位,(比如站立、行走、下蹲的姿势,重心点就落在双脚或其中一只脚上坐姿的重心点主要落在臀部做手落地支撑或后仰靠肘关节支撑的动作时,重心点就在手上或肘关节上)。

人体的重心不只落在一个部位,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动态而定,动作幅度大,人体受力部位就多,重心点也就多

因此,理解人体重心位置要根据不同的动态而定,注意培养自己的直觉判断力。有个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根据对人体姿态起稳定作用的受力点来确定人体的重心位置,同时,借助垂直线进行辅助测量。

部位:肩胛骨肩胛下窝内。

起点:肩胛下窝。

止点:肱骨小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

部位:冈下肌、小圆肌下方。

起点:肩胛骨下角背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和伸

部位:肩胛骨冈上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展。

部位:肩胛骨冈下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部位:冈下肌下方。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背面。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部位:肩部皮下,呈倒三角形。

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肱骨体三角肌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前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和内旋;中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伸、水平伸和外旋;整体收缩,可使肩关节外展。

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并可辅助吸气。

部位:脊柱两侧,由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组成。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止点:颈、胸椎的棘突与横突、颞骨乳突和肋角。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上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部位:斜方肌深层。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

部位:上臂前面浅层,有长、短两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肘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部位:上臂后面,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尺骨鹰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长头还可使肩关节伸。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部位:位于肘关节后面,呈三角形。

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

止点:止于尺骨背面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并加固肘关节。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部位:胸廓侧面浅层。

起点:上位8~9肋骨外侧面。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前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远固定时。

部位:胸前上部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

起点:第3~5肋骨前面。

止点:肩胛骨喙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肱肌

部位:肱二头肌下半部分深层。

起点:肱骨前面下半部分。

止点:尺骨粗隆和冠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喙肱肌

部位:位于肱二头肌上半部内侧,为长梭形肌。

起点:起于肩胛骨喙突。

止点:止于肱骨中部内侧(与三角肌粗隆相对应)。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内收和外旋。

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

止点:桡骨茎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并使前臂内旋或外旋和保持正中位。

起点:肱骨内上髁及前臂筋膜。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手关节外展、辅助肘关节屈和前臂内旋。

起点: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和尺骨鹰嘴。

止点:豌豆骨、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桡腕关节内收和肘关节屈。

起点: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

止点:桡骨外侧面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前臂内旋,辅助肘关节屈。

起点:肱骨外上髁、前臂筋膜及肘关节囊。

止点:第五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伸,参与手关节内收。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手关节伸,参与桡腕关节外展及肘关节伸。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三掌骨底。

功能:基本与桡侧腕长伸肌相同。

部位:腰椎两侧和髂窝内,由腰大肌、髂肌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屈和骨盆前倾

部位:骶骨前面、小骨盆后壁。

起点: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臀的形态向后倾,其上缘为髂嵴,下界为臀沟。人体正立时,整个臀部呈方形,两侧臀窝显著。男女两性的臀部形态是有区别的,女性臀部形态丰厚圆滑,两髂后上嵴交角为90o;男性臀部较小,呈正方形,棱角突出,臀窝更明显,两髂后上嵴交角为60o。

臀部皮肤较厚,富有皮脂腺和汗腺。浅筋膜较发达,有许多纤维束连接皮肤与深筋膜,其间充满较厚的臀部皮下脂肪,后下部厚而致密,形成脂肪垫,承受坐位时的压力。臀部的皮神经可分三组。臀上皮神经为第l~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经竖脊肌外缘自胸腰筋膜的骨纤维管穿出,越过髂嵴分布于臀上部的皮肤。当腰部急性扭伤时,被固定的臀上皮神经易受牵拉错位而引起腰腿痛。臀中度神经为第1~3骶神经的后支,在髂后上棘至尾骨尖连线的中1/3段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部内侧和骶骨后面的皮肤。臀下皮神经为股后皮神经的分支,绕臀大肌下缘返向上行,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下部的皮肤。此外,臀部外侧的皮肤还有髂腹下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

梨状肌在臀区中部。

梨状肌属臀肌中较小的肌肉,位于臀区中部,位置较深,与臀中肌处于同一平面。借三个肌齿起于骶骨前面,肌齿附于骶前孔之间的骨面及骶前孔延伸的沟上。

也起于髂骨臀面近髂后下棘处,及邻近的骶髂关节囊,有时还起于骶结节韧带的盆面。肌肉从坐骨大孔穿出骨盆,并大体填满该孔,此处成了其上、下方穿出结构的重要提及点。

梨状肌借圆腱止于大转子上缘内侧边。肌腱位于闭孔内肌和孖肌总腱后上后,并常于它们部分融合。梨状肌也可和臀中肌融合。

扩展资料:

梨状肌损伤会造成对坐骨神经的机械性压迫,或此段坐骨神经某种原因发生粘连而引起的以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一组症候群。

表现为患侧臀部疼痛伴下肢的放射痛,有时疼痛较重,难以忍受,影响休息和生活。可因受凉、劳累等加重。检查时发现患者呈强迫体位,自坐骨切迹向下,沿神经走行路径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梨状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593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