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育雏营养标准

蛋鸡育雏营养标准,第1张

一、海兰褐的生产性能

1、生长期:0—17周龄成活率96—98%,耗料6公斤,17周龄体重148公斤。

2、产蛋期:18—80周龄①高峰产蛋率94—96%,出雏至50%产蛋率146日龄②饲养日产蛋率数:至60日龄251枚,74周326枚,80周354枚③入舍鸡产蛋数:至60周248枚,74周320枚,80周347枚,80周成活率95%④平均蛋重:32周龄623克,70周龄669克⑤饲养日产蛋总量:18—74周207公斤,18—80周龄226公斤⑥70周龄体重:225公斤/496磅⑦18—80周龄平均日耗料112克/只⑧饲料转化率:21—74周龄20—23:1

掌握这些数据有助于判断鸡群的生长发育是否符合不同阶段的标准,判断饲养管理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对策,在产蛋开始以前使鸡群整体发育达到高产鸡群的规格,在产蛋高峰期保证产蛋和发育双方面的营养需求,从保健方面为鸡群高产稳产创造条件。

二、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温度、密度、湿度、通风

①育雏期:0–3日龄33–36℃,湿度60℅以上,以后每周降2–3℃,直到21–25℃。具体操作视季节和鸡的表现而定,看鸡施温。一周龄合理的温湿度对提高成活率至关重要,严防煤气中毒。高温育雏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和弱鸡的成活复壮,并减少鸡白痢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②育成期:25℃左右较适宜,温度低易引起鼻炎和慢呼病③产蛋期:17–26℃比较适宜,温差5℃以上对鸡群应激较大,超过28℃有明显的喘气现象,35℃以上可引起大批中暑,通风不良加上高温对鸡的健康危害严重。秋冬季节注意天气预报防止贼风和大风引起温度大幅度下降发生呼吸道病④出壳到20周龄鸡要换羽4次,还有季节性和年龄性换羽。育成期羽屑量大,尤其注意通风和消毒,否则可能引发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⑤密度∶1–2周龄笼养每平方米60只以下,平养30只以下;3–4周笼养每平方40只左右,平养25只左右;5–6周每平方笼养20–30只,平养20只以下。2周龄以后鸡群密度大影响发育且诱发多种疾病,在密度大的鸡群中空气污浊,采食饮水受限制,病源可以大量积累,易产生弱鸡成为易感鸡,增加发病的危险性,因“省地方”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

2、不同阶段的管理重点

①育雏期∶高温育雏,适宜密度,合理通风,优质饲料,防好新城疫、法氏囊病、传支和维生素氨基酸缺乏引起生长不良。饲料和药物不要存放于高温的育雏室以免霉变和变质。供水供料定时,避免不均匀。7-9日龄断喙应激最小效果也好,争取一次成功,注意断喙期5天内用抗菌药和维生素,同时维持较厚的饲料层防止鸡啄食料末碰到料槽而流血。用1%-3%的火碱溶液每天或每3天消毒地面可有效杀灭细菌与球虫,减少疾病和不良气味。根据体重调整密度和饲料配方,及时分类饲养,确保体重和整齐度达标。育雏结束如果体重差应继续使用雏鸡料直至体重达标。

②育成期重点做好体重管理,12周龄前务必使体重达标,整齐度在80%以上,切忌使用劣质饲料。加强通风和消毒,重点防新城疫和鼻炎、慢呼、大肠杆菌病,采用恒定或递减光照程序,防止早熟。进入80日龄后鸡的生殖系统发育加速,且记营养要均衡充足。接近100日龄发生呼吸道病和和大肠杆菌病可能引起产蛋性能的严重损害,导致产蛋无高峰。

③产蛋期要求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营养。从青年期进入产蛋初期要根据发育情况调节营养,石粉和蛋白饲料的增加应有2—3周的过渡,90日龄后注意胸骨的发育是否正常防止缺钙,适当补充维生素。高峰期产蛋率应达到96%左右,料蛋比20-23:1,90%以上产蛋率应维持5个月以上。日常饲喂坚持匀料和净槽,确保鸡吃得均匀新鲜。夏季采用遮荫、机械通风降温,喷冷水雾可有效减少热应激造成的采食下降与死亡。产蛋初期发生疾病可能引起产蛋机能的严重损害。重点防制新城疫、传支、禽流感、传喉等病毒病,鼻炎、慢呼、大肠杆菌病、坏死性肠炎等细菌病;白冠病、鸡虱、蛔虫等寄生虫病;脂肪肝、痛风、啄癖、顽固性拉稀、不明原因产蛋下降等也应重视。300日龄后适当补钙和维生素AD3改善蛋壳质量。在开产初期和进入高峰之间适当用药可预防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对促进产蛋率上升和保持稳定很有好处。应关注疫病流行动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高产稳产。秋冬季日照时间缩短,加上寒冷,很多人工控制光照的鸡场经常发生早晚开关灯时间错乱,造成光照应激,引起产蛋下降。雨雪天应积极地补充光照。建议使用电子光照控制仪,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野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杂食性。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野鸡的饲养管理技巧,一起来看看。

野鸡的饲养管理技巧

 根据野鸡的生长特点,其饲养管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育雏期、青年期和成年期。

 育雏期:从出壳至脱温,一般为42天左右。这个阶段系野鸡保温养育的前期,是野鸡比较难养的一段时间。为了提高成活率,请注意下列几点:

 1调控温度

 适当通风和保温是育雏的关键。育雏室地面或育雏箱可垫上谷壳,并选用保温伞或红外线灯作热源。温度应掌握在:头三天以35℃为宜,以后每隔二天降一度,10天后视其情况灵活掌握。相对温度一般以65%为宜。室内空气应保持新鲜,但要设挡风门,以防贼风进入。

 2及时开食

 雏鸡出壳待羽毛干后,迅速移至育雏室或育雏箱,24小时后,应及时供水开食。开始时用001%高锰酸钾水喂,水温与室温相近。一周内用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混合液与少量饲料拌和喂。以后饲喂雏鸡饲料,1~2周龄,每2~3小时饲喂1次,日喂8次;3~5周龄,每天喂5次,以后每天3次。

 3适时分群

 雏鸡群体不宜过大,随日龄增长而分群,一般1平方米,1~10日龄60~70只,11~20日龄40~50只,21~30日龄20~30只,25平方米的鸡舍育雏一般为400~500只左右。同时注意强弱分养,保持鸡群生长一致。

 4接种疫苗

 7日龄传支H120饮水,14日龄用新城疫IV系和法氏囊苗饮水,30日龄再用一次新城疫IV系和法氏囊苗。

 青年期:42日龄至120日龄的称青年野鸡。此时期生长速度最快,日增重可达10~15克。如作为肉用商品,此阶段饲养期满即可上市。

 野鸡系杂食性禽类,以植物种子(如大麦、玉米、杂草籽等)、嫩草、蔬菜等为主。为使野鸡达到最佳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要求,最好根据野鸡不同时期,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提供均衡营养的配方饲料。

 野鸡嗉囊较小,容纳食物量少,因此,饲喂食料要做到少量多次,每日每只需要标准配合料70~100克,并配以适量嫩青草或蔬菜。

 成年期:10个月龄以上的野鸡为成年鸡。种用鸡可在管理上分为配种准备期,1~3月份;产蛋期,4~7月份;换毛越冬期,8~12月份。产蛋期,喂家鸡蛋用鸡全价饲料,需要营养水平最高;配种期和越冬期,营养水平一致。在产蛋期的日粮中加20%~25%的动物性饲料,以满足繁殖和产蛋时大体量消耗的需要。成年野鸡日喂次数随季节而异,春、夏、秋每天喂3次,冬季每天喂2次。每天清洗水槽1次,供饮用水1次。成年鸡饲养在大网室内,每平方米1~2只。鸡群以100只为好。产蛋时,网室地面应垫上05厘米厚的细沙子,野鸡断喙一次,防止叨蛋。同时,产蛋期,要保持圈舍的安静,防止惊群影响产蛋,产下的蛋及时拣出,防止叨破。换毛越冬时,应按产蛋多少而分群留种,再断一次喙,保持适当的温度,安全越冬。

 产蛋时间,一般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钟完成。雌雄配比为4∶1或5∶1,于4月中旬合群,可以达到交配及时,产蛋率高,受配率也高。在雄鸡相斗中选强者为种雄,体大健壮者为"王子",并且想法使交尾次数增加。

野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野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野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一般为1—30日龄,有些地区可长达42日龄,育雏期是饲养野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雏野鸡在1周龄内死亡率最高,许多品质低劣的种蛋孵出的雏野鸡多在这一时期死亡。雏野鸡非常胆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任何刺激都会引起雏野鸡惊慌逃窜,以致死亡。所以育雏鸡要特别保持环境幽静,操作按程序,不要随意更改或经常换人。

 如果环境条件较差时(如各种声响、黑暗、强光、各种颜色等),应在雏雉出壳30小时内输送给雏野鸡,建立对这种刺激的条件反射,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会引起恐惧而四处逃窜。育雏方式可分两种,一种是立体式育雏(笼式育雏);另一种是平面育雏(地面垫草育雏、网上平养育雏)。其中笼式育雏和网上平养育雏清洁卫生,便于防疫。地面平养垫草育雏容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球虫病等。育雏前的房舍、饲养用具等准备工作均与家鸡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野鸡育雏比家鸡难度大,要求高,刚出壳野鸡体小娇嫩,必须提供完全符合野鸡生长的良好生活环境和营养。

 1严格保温 温度是野鸡育雏的重要条件,必须控制好适宜、恒定的温度。如温度忽高忽低,变化太大,野鸡容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引起死亡。育雏温度随着雏野鸡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脱温时间应视育雏季节、天气变化、给温方法、雏野鸡体况,灵活掌握,可采取20日龄以后白天脱温,晚上供温的方式,使育雏效果达到最佳。

 2湿度 育雏湿度过大,雏野鸡水分蒸发散热困难,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虫、霍乱等病;湿度过低,雏雉体内水分蒸发过快,会使刚出壳的雏野鸡腹内卵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受阻,毛发焦干,出现啄毛、啄肛现象。

 3密度 育雏野鸡密度大小直接影响雏野鸡的生长发育。密度大,雏野鸡生长速度减缓,易发生啄癖。因此,应按时调整雏野鸡的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饲养50只雏野鸡,2周龄每平方米40只,从3周龄起每平方米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周减少5只,到7周龄时为15只。

 4光照 雏野鸡的光照基本与家鸡光照制度一样,但是野鸡胆小,敏感易惊吓,在控制光照开关应采用渐暗、渐明式开关调控器,避免引起对雏野鸡的惊吓刺激造成意外损失。

 5及时断喙 野鸡易发生相互啄斗,到2周龄时,就有啄癖发生,应对其进行断喙。在14—16日龄时进行第一次断喙,7—8周龄进行第二次断喙,由于野鸡喙部生长很快,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安排断喙。断喙前2天要作好准备工作,为防止野鸡应激,应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维生素K3,连用3天,同时料槽中饲料应加满。

 6初饮 雏野鸡从出雏器出来后24—36小时,应进行第一次饮水,给予雏野鸡35℃温开水,为防白痢、大肠杆菌病,在水中加入001%氟哌酸或环丙沙星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在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或葡萄糖。

 7开食 在雏野鸡进行初饮后2—3小时,将饲料用水调制到干湿适中,均匀撒在开食盘中或垫纸上,诱使雏野鸡采食。喂料量控制在半小时内采食完,少给勤添,防止饲料腐败。1周后饲料中拌1%—2%砂砾,以助消化 野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野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阶段,为野鸡的育成期,这时期正是野鸡长肌肉、长骨骼、体重的绝对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只鸡日增重达10—15克,到3月龄时雄野鸡可达到成年体重的73%,雌野鸡可达到成年野鸡的75%。因此,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日后商品野鸡的上市规格或种野鸡性能的质量关系密切。所以对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同样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养火鸡`不如样珍珠鸡`

珍珠鸡`为野鸡的一种!~

一、珍珠鸡的经济价值

珍珠鸡作为一种肉用特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①珍珠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与普通肉鸡相比,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是一种具有野味的特禽。

②屠宰率高,可食部分多。珍珠鸡骨骼纤细,头颈细小,胸腿肌发达,身体近似椭圆形。活重1700克的珍珠鸡,屠体重为1544克,占活重的91%,半净膛1415克,占活重的83%,可见其屠宰率和出肉率都较高。

③珍珠鸡各项生产性能均较高。种母鸡自28周龄开产,一个产蛋期可产蛋160枚左右,提供雏鸡110只左右,每只种鸡产蛋全程耗料约40~44公斤。商品肉珠鸡最佳屠宰时间为12~13周龄,活重可达1300~1500克,肉料比为1:27~29。

④珍珠鸡适应性好,抗病力强,对设备和房舍要求简单,耐粗饲、易饲养,所以从事珍珠鸡饲养业投资少、周转快、效益高。此外,珍珠鸡个体大小适中,既不像火鸡大得需要分割出售,也不像鹌鹑那样小。既适于普通家庭一顿食用,更是宴席上的高档肉禽。

二、珍珠鸡的品种

珍珠鸡的品种主要有三类:一是分布在索马里、坦桑尼亚的“大珠鸡”,其主要特征是只在其背部有几根羽毛。二是分布在非洲热带森林的“羽冠珠鸡”。三是“灰顶珠鸡”,它包括带有蓝色肉髯和红色肉髯二种类型。“灰顶珠鸡”已培育出灰色珠鸡、白珠鸡、淡紫色珠鸡及它们之间的杂交鸡种等许多品种,其中灰色珠鸡是饲养量最大的品种,我国通常所说的珍珠鸡主要是指灰色珠鸡类型,如法国伊莎珠鸡。该鸡成年体重22~25公斤,12周龄体重12公斤,28周龄体重19公斤;母珠鸡28~30周龄开产,产蛋35周可获种蛋165~85枚,蛋重42~50克,壳褐色、有少许斑点。

三、珍珠鸡的形态特征

珍珠鸡外观似雌孔雀,头很小,面部淡青紫色,喙强而尖,喙尖端淡**,后部红色,在喙的后下方左右各有一个心状肉垂。眼部四周无毛,有一圈白色斑纹直延至颈上部。颈细长,披一圈紫蓝色针状羽毛。脚短,小时脚红色,成年后呈灰黑色。行走迅速。珍珠鸡全身羽毛灰色,并有规则的圆形白点,形如珍珠,故有“珍珠鸡”之美称。珍珠鸡形体圆矮,没有鸡冠,头顶部无毛,而有角质化突起,称之头盔,尾部羽毛较硬略垂。�

四、珍珠鸡的生活习性

1适应性

成年珍珠鸡喜干厌湿、耐高温、抗寒冷、抵抗疾病能力强。在-20~40℃时仍能生活。但出壳后的雏珠鸡若温度稍低,则易受凉、拉稀或死亡。

2野性尚存,胆小易惊

珍珠鸡仍保留野生鸟的特性,喜登高栖息,晚上亦能看到它的活动。尤其是雏鸡有较大活性,常到处乱钻而引起死亡。饲养中应对此习性给予足够重视。珍珠鸡性情温和、胆小、机警,环境一有异常或动静,均可引起其整群惊慌,母鸡发出刺耳的叫声,鸡群会发生连锁反应,叫声此起彼伏。若把红色饮水器换成**饮水器,鸡群会较长时间不敢靠近饮水器。

3群居性和归巢性

珍珠鸡通常30~50只一群生活在一起,决不单独离散,人工驯养后,仍喜群体活动,遇惊后亦成群逃窜和躲藏,故珍珠鸡适宜大群饲养,另外,珍珠鸡具有较强的归巢性,傍晚归巢时,往往各回其屋,偶尔失散也能归群归巢。

4善飞翔、爱攀登、好活动

珍珠鸡两翼发达有力,1日龄就有一定的飞跃能力。一天中,几乎能不停地走动。休息时或夜间爱攀登高处栖息。

5喜砂浴,爱鸣叫

珍珠鸡散养于土地面上,常常会在地面上刨出一个个土坑,为自己提供砂浴条件。砂浴时,将砂子均匀地撒于羽毛和皮肤之间。珍珠鸡有节奏而连贯的刺耳鸣声,实为一大特点,这种鸣声对人的休息干扰很大,但也有几个作用,一是夜间此响鸣声强烈骤起有报警的作用,二是这种鸣声一旦减少,或者声音强度一旦减弱,可能是疾病的预兆。

6择偶性

珍珠鸡对异性有选择性,这是造成鸡在自然交配时受精率低的原因之一。当然易受惊吓也是大群珍珠鸡受精率低的主要原因。但采用人工授精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受精率过低的问题。

7食性广、耐粗饲

一般谷类、糠麸类、饼类、鱼骨粉类等都可用来配合食用。另外特别喜食草、菜、叶、果等青绿植物。

五、珍珠鸡的繁殖

(一)繁殖季节

珍珠鸡的性成熟期一般在28~30周龄,产蛋多集中在4~9月份,产蛋高峰在6月份。人工饲养条件下公母比以1:4~5为宜,但由于珠鸡仍保留有对雌雄配对的选择特性及种蛋受精率与季节、温度有关,故自然交配受精率较低(30%左右)。为了提高珠鸡的种用价值,克服因择偶性和季节性所造成的局限,可在配种季节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率可达87%~88%。

(二)人工授精

1授精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适应人工授精的需要,当种鸡饲养到25周龄时则应转入产蛋鸡舍的种鸡笼中饲养。转群要在夜间弱光下进行,捉鸡时宜抓鸡脚、不抓翅膀,以防翅膀发生断裂。由于种鸡在育成期一直采用地面散养,刚转至笼中会很不适应,不断撞笼,特别是见到人或其它异常动静,则更为严重。为了缓解应激反应,最好马上让其自由采食,喂些珠鸡爱食的青绿饲料,

以分散装笼对鸡的刺激。也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以缓解应激反应。装笼的种鸡应健康、结实、无伤残,公母比例可比自然交配时稍大(1:6)。

公母鸡装笼几天后,待其基本适应笼养生活环境时,应马上开始对公母鸡的人工授精训练调教工作,其内容是对种公鸡的采精训练和对种母鸡的翻肛训练。开始时,专门人员每天应多进鸡舍,尽可能多地接触、抚摸鸡,使鸡习惯人的接近,这时则可进行抓鸡训练,待其熟悉这些动作后,即可正式开始采精和翻肛训练。训练过程中要专人负责、动作轻稳、迅速而准确,不可急躁、粗鲁。训练应避开上午产蛋时间。

2人工授精的方法

(1)主要器械主要有集精杯、试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输精滴管、稀释液、酒精及器械的清洗、消毒、烘干设备。

(2)采精采用按摩法,需2~3人配合完成,一人可坐在长凳上,将公鸡头朝后、胸部压在腿上固定,腹部和泄殖腔虚悬于腿外;也可将鸡胸部直接放在长凳上、二腿垂在凳下固定;有时也可将鸡身体夹在左肘和左腰间固定。但总之用力要适度。另一人用右手沿公鸡后背部向尾方向有节奏地按摩数次,然后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跨于泄殖腔(肛门周围)二侧迅速按摩抖动,等其引起冲动、交尾器勃起而翻出排精时,右手迅速用集精器收集精液,同时用左手在泄殖腔二侧挤压、促其排精。

(3)输精为了确保精液的质量要求,可用吸管吸取1滴精液放于载玻片上,再加1滴生理盐水,后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鉴定精子的活力、密度和质量。将符合要求的精液用吸管吸取放入盛有09%生理盐水稀释液的试管中,按1:1稀释,及时给母鸡输精。输精由2人配合完成,一人用左手抓住母鸡的双腿倒提、腹部向里,用右手压迫母鸡的尾部,并用分开的拇指和食指把肛门翻开,使输卵管口露出(管口在泄殖腔的左侧上方,右侧为直肠开口)。当输卵管口完全翻开后,另一人将输精管斜向插入输卵管内2~3厘米,缓缓将精液输入。

(4)注意事项公鸡一般每周采精2次或5天采精1次,母鸡每5天输精1次。每只母鸡的输精量0013~0015毫升纯精液。母鸡应在产蛋后几小时输精或次日产蛋前几小时输精。�

(三)人工孵化

种蛋要求新鲜、保存期不超过10天,蛋重45~50克左右,蛋形不过圆、过长或畸形。珠鸡种蛋孵化期为26~28天,0~23天在孵化机内,此后时间在出雏机内。其它孵化技术与普通鸡的孵化基本相同,但孵化温度应偏高一些:孵化机温度388℃,出雏机温度376℃,孵化机湿度55%,出雏机湿度为70%。

六、珍珠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珍珠鸡按其用途和饲养管理的不同,可区分为种鸡和商品肉鸡。种鸡可分育雏、育成和产蛋三个阶段;商品肉鸡可分育雏和生长两个阶段。为了养好珍珠鸡,必须掌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原则、要求和标准。

(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育雏期为0~21日龄,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消化等能力还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和疾病抵抗力较差,易生病死亡,所以要精心饲养、认真管理。

1育雏舍

育雏舍要饲养同一大小、品种的雏鸡,公母雏应分栏饲养,有条件的可分舍饲养。要求育雏舍密封性能好,以利于鸡舍保温。育雏舍可铺以水泥地面,能排水,有利于鸡舍清扫、冲洗和消毒。鸡舍门口应设消毒池,进舍前鞋要消毒后才可进入。

2饲养设备

育雏方式可分为地面散养、地板网平面饲养和笼养。地面散养时,冬春季应铺以5~7厘米厚的垫草,夏季地面铺沙土再加薄薄的一层垫草。垫草应清洁、干燥、无霉变并铡成约10厘米长。垫草经一次育雏后应清出舍外与粪便一起堆肥,不能再次使用。采用地板网平养时,网面可以用铁丝或木、竹制成。网的间距(或网眼大小)要适宜,一般为12厘米间距或12厘米见方的网眼,网面高度60~70厘米,整个网面以活动的为好,以便鸡群转出后,揭开网面清除烘便和清扫鸡舍。采用地面散养或地板网平养时,要按鸡的数量配备并均匀放置水槽及食槽。高置保温伞供暖。在房舍面积小,用电较方便的地方,可采用叠层式电热育雏笼育雏,每笼4层,共可育雏1200~1600只。

3育雏密度

饲养面积应随着雏鸡生长而加大。1周龄每平方米饲养50只~60只,2周龄时每平方米饲养30~40只,至3周龄每平方米只能养20只~30只。

4育雏温度

育雏3周内,鸡舍里的温度适宜与否,是育雏工作成败的关键,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刚出壳的雏鸡要生活在35~38℃的保温伞下,以后每周下降3℃左右。鸡舍温度是否适宜可观察鸡群的表现:太冷,鸡群扎堆;太热,鸡张口喘气;适宜温度下精神活泼,表现舒适。在育雏过程中,要注意调整鸡群。要把体弱矮小、站立不稳的单独组成小群,给予特殊照顾,离热源近些,密度小些,饲料饮水充足,添加维生素,以促进恢复健康。

5育雏湿度

育雏室内温高,常导致湿度偏低,空气干燥,雏鸡因失去水分太多而影响健康,严重时造成脱水。当育雏舍湿度低时,可在地面洒清水。育雏室保持60%~65%的相对湿度,可在室内悬挂干湿球温度计测定。育雏后期对湿度要求不严,保持正常湿度即可。

6育雏通风

只需自然通风装置则可,一般门、窗、屋顶风帽足以满足雏鸡对通风的需求。

7育雏光照

雏鸡需要一定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在密闭式鸡舍,1~2日龄的雏鸡需光照23小时,3~7日龄需20小时,2周龄需16小时,3周龄公雏需12小时,母雏14小时。光照强度:0~10日龄为每平方米3瓦,11~21日龄为每平方米2瓦,要注意使全舍的光照均匀一致。

8育雏饲料

出壳雏鸡体重小、耗料少、增重快,因此要求饲料质量好,营养水平高,符合卫生标准。可参考的饲料配方如:玉米50%、麦粉3%、麦麸2%、豆饼31%、鱼粉12%、骨粉11%、食盐04%,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素、抗生素药物等添加剂05%。

9饲喂与给水雏鸡出壳后24小时开食,可先让其饮用5%的葡萄糖水,2~3小时后再喂给浸软凉干的碎米或玉米粉,1~2天后可喂给配合料。1周龄每昼夜喂食6~8次,2周龄5~6次,3周龄4~5次。开食后可自由饮用水质好、水温20~25℃的饮水。育雏期所用长型料槽、水槽的数目和长短,依据饲养数而定,原则上保证每只鸡拥有的长度为料槽25厘米、水槽06厘米。

10观察鸡群

育雏期间应经常进入鸡舍,观察鸡群的精神、饮食、粪便等状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确认病情,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视具体情况可对鸡群有针对性地投药预防。

11雏鸡断翅

为防止喙癖、降低飞行能力,可在10日龄内断喙和切去左或右侧翅膀最后一个关节。�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珍珠鸡的育成期分为育成前期和育成后期,前者为22~56日龄,后者为57日龄~25周龄。

1育成鸡舍

在四季温差较大的地方育成鸡采用密闭式鸡舍,鸡舍可为水泥地面,应方便冲洗消毒。育成鸡舍应设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所有透光部分应有遮光帘,进口处要有铁丝网。育成鸡可地面散养,天冷时地面铺垫草,天热时铺以沙子,也可采用全地板网、2/3地板网或1/2地板网养,其余部分地面铺垫草。地面散养时,鸡舍内要有高栖架,供鸡栖息。

在比较冷的地方,育成前期,特别是从育雏舍转来时仍需有一定设备供暖,可以将这些鸡集中在一个比较小的饲养面积上集中供暖,以防雏鸡进育成舍初期因受凉而得病。供暖设备可以是保温伞、火炉炕道等。育成鸡可按每只鸡7厘米长形料槽和1厘米长形水槽标准设置采食、饮水设备。栖架可按每15只1米计算。采用地板网养,则不必再设栖架。栖架可以用木条自制,可以钉成梯状,两根栖木间距离30~35厘米,栖架最高离地面100厘米。抓鸡时(如称重、防疫、转群)应准备捕鸡用具,可用一根2~3米的竹竿,前端系一个用细绳编织的网口40厘米的网兜。

2育成鸡的密度

育成前期每平方米15~20只,育成后期每平方米6~15只。饲养前期育成鸡可占用鸡舍1/3地面,以后随着鸡的长大,再逐渐增加占地面积,直到占据整幢鸡舍。上述饲养密度是指舍温20~25℃,相对湿度65%~70%时的标准。平时可根据舍内温、湿度高低,适当减、增饲养密度。

3育成鸡的光照

育成公母鸡应分开饲养,给予不同的光照。育成前期保持光照8~9小时,育成后期逐渐增加光照至14小时。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05~10瓦均匀光照,育成后期公鸡要比母鸡提早增加光照时间,因为珍珠鸡的公鸡要比母鸡晚熟1个多月,提前增加光照可以加速公鸡的性成熟。

4育成期的饲料各场可根据具体饲料来源和价格情况,制定价格合理、营养全面的饲料配方。表1为珍珠鸡育成期的饲料配方,供参考。

1珍珠鸡育成期的饲料配方(%)

饲料原料 4~8周龄 8~12周龄 12~25周龄

玉米 55 54 52

麦粉 6 8 8

麸皮 4 6 14

草粉 2 4 6

豆饼 22 18 12

鱼粉 8 6 4

骨粉 16 15 15

贝壳粉 05 15 15

食盐 04 05 05

添加剂 05 05 05

注:添加剂包括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素、抗生素药物等。每天可给料2~4次,充足饮水。另可加喂适量青绿饲料。

5育成期的限制饲喂

限制饲喂就是根据鸡的不同周龄定量饲喂,使鸡的体重符合标准,既不能喂得过多,以致过肥、早熟、早产、早衰;也不能喂得太少,以致达不到标准体重、成熟晚、开产迟,影响产蛋。可以参照育成期各周龄的饲料限量与标准体重情况(表2),随时根据各周龄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异,改变饲喂量和饲喂方法。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时,可酌情减少或不增加饲料量,当超重较多时,可实行隔日饲喂。但必须每2周随机抽测鸡群的5%珠鸡体重(称空腹体重),并与标准体重对照。此外,工作人员每天进入鸡舍时要尽量保持安静,认真观察珠鸡的精神、饮食、排粪等有无异常情况。每天清洗水、食槽,及时清理舍内粪便及更换垫料,努力保持舍内卫生良好,这对于预防鸡群疾病至关重要。育成期的珠鸡易患肠道疾病、球虫病、念珠菌病、滴虫病等,应遵医嘱进行预防性用药。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时,应在夜间微弱灯光下进行。

表2种用珍珠鸡育成期饲喂限量与标准体重

周龄 标准体重(克) 平均日耗料量(克/只) 累计耗料量(克/只)

4 300 28 196

5 400 35 441

6 500 43 742

7 600 50 1092

8 700 55 1477

9 800 60 1897

10 850 64 2345

11 920 68 2817

12 1000 70 3311

13 1050 72 3815

14 1130 72 4319

15 1200 72 4823

16 1250 74 5341

17 1330 74 5859

18 1400 76 6391

19 1450 76 6919

20 1500 78 7469

21 1560 80 8029

22 1620 80 8589

23 1680 82 7686

24 1740 82 9737

25 1790 85 10332

26 1830 90 10962

(三)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珍珠鸡在26~66周龄时为产蛋期,31~32周龄产蛋率可达50%,35周龄达到产蛋高峰,种公鸡在32周龄才能产生合格的精液。约在25周龄转入产蛋舍饲养。

生产实践表明,珍珠种鸡采取笼养和人工授精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提高种蛋受精率、充分利用种公鸡的种用价值、降低饲养成本、减少抓鸡应激及其对产蛋量的影响都有着重要作用。珍珠种鸡公母要分开饲养。一般笼养可按每平方米8~10只为宜。珍珠种鸡笼尺寸应比普通鸡的种鸡笼大,一般采用2或3层全阶梯笼,每笼养2只鸡。

温度变化对种用母珠鸡的产蛋率和公珠鸡的精液品质都有较大影响,种珠鸡舍温度以20℃时最适合种鸡繁殖性能的需要,为了提高产蛋率和种蛋质量,天冷时要加强保温,天热时要将舍温控制在15~28℃,相对湿度为50%~60%。鸡舍内应设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同时鸡舍要有照明装置,以保证产蛋期每天14~16小时的光照,光照强度应保持每平方米2~3瓦。为了保证营养需要,产蛋期的种鸡应改喂产蛋饲料,目前有市售的成品料,也可根据原料来源进行配制,参考配方比例如:玉米52%、麦粉8%,麸皮10%、草粉6%、豆饼类14%,鱼粉5%、骨粉25%、贝壳粉15%、食盐05%,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素、抗生素药物等添加剂05%。产蛋期尤其要注意添加锰、烟酸、维生素E等。此外还应补充喂钙质饲料和增加青绿饲料。要保证每只鸡占有10厘米长形食槽,并设有饮水槽,让鸡自由饮水。由于珠鸡对真菌、霉菌特别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饮水卫生,饮水要勤换、水槽要经常洗刷,每周可用高锰酸钾等消毒药刷水槽1次。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上面所提到的饲料、光照、温度、卫生等各项环境条件,对珠鸡产蛋率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应严格按照上述要求,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珠鸡产蛋性能的最佳发挥,而提高经济效益。

在种鸡产蛋期仍要注意饲料的限制饲喂,若敞开饲喂,则易导致过肥,极大影响产蛋率和受精率。一般在产蛋率达10%时可适当增加饲料量,产蛋高峰期后,可逐渐控制饲喂。珠鸡在产蛋期的平均日耗料约115克左右(105~120克)。应坚持每2周随机抽测鸡群的5%的鸡只体重,以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对照而采取相应饲喂措施。�

(四)商品肉用珍珠鸡的饲养管理

饲养珍珠肉鸡比饲养普通肉用仔鸡还要容易,投入少、设备简单、经济效益高。在正常饲养情况下,可将肉雏养至12~13周龄,平均体重达1500克左右时出售。

肉珠鸡的育雏与前面所述的种珠鸡的育雏相同,采用高温育雏、自由采食和饮水。光照0~3周龄为每平方米3瓦,4~12周龄为每平方米05瓦;饲养密度0~3周龄为每平方米40只,4~12周龄为每平方米10~6只,散养时舍内要设有垫料及栖架。为了使肉珠鸡的饲养能以最低的饲料成本获得最大的产肉量,可参考“肉珠鸡增重与耗料” (表4-3)。

周龄 体重(克) 日增重(克) 累计耗料量(克) 料肉比

1 80 73 80 108:1

2 140 86 190 140:1

3 240 14 390 165:1

4 350 16 650 185:1

5 490 20 950 193:1

6 630 20 1310 208:1

7 760 19 1680 221:1

8 890 19 2090 235:1

9 1025 19 2530 246:1

10 1165 19 2980 257:1

11 1300 20 3460 266:1

12 1430 20 3940 275:1

13 1525 14 4430 290:1

14 1605 11 4930 307:1

15 1675 10 5460 326:1

珠鸡的皮肤呈灰色,若在其饲料中加入适量的天然色素(黄玉米、玉米谷蛋白、苜蓿粉、红辣椒等)或阿朴胡萝卜素脂、斑蝥黄等人工色素,可使皮肤出现橙**,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七、疾病防治

珍珠鸡是禽类的一种,与其它家禽相比,其抗病力较强、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低些。但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饲养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许多疾病也随之而来并趋于复杂多样化。特别是有些疾病目前还无有效治疗药物。所以防治珍珠鸡疾病应坚持“预防为主、养防并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珠鸡生产实现“低风险、高效益”。针对珠鸡场而言,防止疾病的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如何阻止病原体进入鸡场。二是如何消灭已存在鸡场中的病原体。三是如何提高鸡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一)综合卫生防疫措施

为了使鸡群健康生长,减少和预防疾病,必须对鸡群采取综合的卫生防疫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鸡舍要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不良的应激刺激、保证充足且优质的饲料和饮水,各种养鸡用具应保持卫生,每天清洗水、食槽,每天打扫地面,定期清除粪便,及时更换脏湿垫草,最好实行自繁自养,若从外场引进雏鸡或种蛋,应了解产地疫情。工作人员进鸡舍时要换衣、鞋及洗手,各鸡舍的用具应分别固定使用。定期杀灭鼠类及蚊蝇。

2严格坚持消毒检疫和疫苗接种

在鸡场、鸡舍门口应设消毒池(应定期更换消毒药),进出车辆、人员须在此进行消毒,有条件时可在门口设人员更衣室、紫外线消毒室。应经常或定期对鸡舍、笼具及其环境进行预防性消毒。定期投药驱除鸡体内外寄生虫。应根据本地区疾病流行情况及本场具体情况制定免疫程序,按时进行疫苗接种。

3及早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措施

每天应深入鸡舍注意观察鸡群的饮食、精神、粪便等有否异常,有明显异常或症状的鸡只应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死鸡应捡出作进一步检查。一旦有某种传染病爆发,应立即进行严格封锁、隔离和紧急消毒,暂停鸡只的调出或调入,直到按兽医要求,将传染病已完全扑灭、彻底消毒病区后,方能解除封锁。病死鸡及其产品要在兽医指导下进行无害化加工处理,不准利用的要坚决废弃(焚烧及深埋)。

(二)珍珠鸡的免疫程序

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于本场、本地区的免疫程序,切忌生搬硬套。表4介绍了珍珠鸡的免疫程序,供参考。

表4-4珍珠鸡的免疫程序

序号 珠鸡日龄 免疫项目 疫苗名称 用法用量

1 12 新城疫 系苗 滴鼻或饮水

2 18 法氏囊病 法氏囊病弱毒苗 滴鼻或饮水

3 28 法氏囊病 法氏囊病弱毒苗 滴鼻或饮水

4 40 新城疫 油剂灭活苗 皮下注射

5 70 禽霍乱 油剂灭活苗 皮下注射

6 120 新城疫 油剂灭活苗 皮下注射

5、6为种禽使用

鸡蛋孵化的过程为;

第一天:受精卵经过了24小时的孵育,胚盘会变大变厚,明区和暗区同时变大,在卵黄上可见到椭圆形的盾称为胚盾,是未来的胚区。

第二天:胚盘已经扩展了一倍并被红色的血管包围成椭圆形,这些血管即胚胎的卵黄囊循环的边缘血管—缘窦。胚盘中心还有一变曲的透明体—胚胎,透明体中可以看见一个搏动着的小红点,为原始心脏。

第三天:由孵化的第一天开始,蛋白中的水分通过半透性卵黄膜向卵黄中移动,使卵黄中水分含量大大增加,新进来的水分并不与卵黄液全部融合而主要存在于胚区内。胚胎与伸展的卵黄囊血管形似蚊子,白壳种蛋通过照视可见蚊状的血管区域。

第四天:卵黄的体积继续增大,颜色也会变淡,卵黄囊血管包围卵黄近三分之一,由于卵黄液化膨胀的压力,使卵黄囊血管紧紧贴于内壳膜,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照蛋时卵黄不会转动,胚与卵黄囊血管形似蜘蛛,也被称为“小蜘蛛”。

第五天:胚胎被包围在一个透明的水泡中,俗称羊膜,羊膜内充满了羊水,胚体弯曲,眼睛黑色素大量沉积。卵黄囊已包围二分之一的卵黄,照蛋时可以见到眼睛的影子,俗称“单珠”或“黑眼”。肉眼已经可以看见尿囊,直径大约6毫米左右。

第六天:尿囊增长飞快,一天之内增长了大约4倍,尿囊血管系统迅速发育,已经覆盖羊膜与部分卵黄,但比卵黄囊血管细;卵黄囊血管分布在卵黄面积达三分之二以上。胚体已初具翼和腿的外型,照蛋可以看见头部与躯干部的两个小圆团。

第七天:卵黄体积达到最大程度,以后将慢慢的缩小,卵黄囊虽然也增大,但仍有四分之一卵黄未被覆盖;尿囊比第6天增长大约两倍;胎儿的外形已经具备禽类的特点,头和眼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前后肢分化已经明显,胎儿的透明度开始降低,胚胎横卧于羊水之中。

第八天:尿囊较第7天扩大了一倍,几乎包围了卵黄囊。从第4天到第8天是尿囊发育的第一阶段,胚胎由卵黄囊呼吸转化为尿囊呼吸。胎儿外形发育趋于完善,上喙白色,破壳齿明显可见,胸腹腔尚未封闭,心、肝、胃都暴露于体腔外。

第九天:尿囊沿内膜迅速向下端发展,包围了胎儿和卵黄,并包围部分蛋分白。胎儿皮肤透明度下降,皮肤表面出现排列整齐的小点,为原始的羽毛。胸腹腔已封闭,心、肝、胃等器官已经包入体腔。

第十天:尿囊在胚胎的背面迅速向下端发展,将蛋白一点点包围起来。当孵化的第10天结束后,尿囊虽向小端逐渐包围,但尚未合拢。皮肤的羽毛原基遍及全身,翼和腿部羽毛的尖端已微露。胎儿的位置已经靠近气室。

第十一天:由于尿囊完全包围了卵黄、胚体和蛋白、尿囊血管已在小端吻合,此时为孵化后的第10天零半天,照蛋检验将这一现象称为“合拢”。从第8天到第11天是尿囊发育的第二阶段。尿囊的合拢意义重大,只有合拢完善,才能保证胎儿吞食蛋白。

第十二天:尿囊在蛋白端尚有一小孔未合拢,对于12天的胚胎发育似乎嫌慢。由于个体差异,这种情形并不罕见,鸡胚短羽已遍与爪已角质化。蛋白呈淡黄褐色,粘稠,浆羊膜道形成。

第十三天:将羊膜道是输送蛋白至浆羊膜腔的细长通道。粘稠的蛋白由于尿囊的包围和收缩,像挤牙膏一样不断进入将羊膜腔,与羊水混合,这种含有蛋白的羊水,称为蛋白羊水,胎儿开始大量吞食蛋白羊水。

第十四天:尿囊血管充分发育并紧贴壳膜,通过内外壳膜、蛋壳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吸进氧气;尿囊液增加,主要集中于羊膜周围,新陈代谢旺盛,胎儿增重迅速。

第十五天:尿囊所包围的蛋白减少,照视胚蛋,小端发亮部位缩小,胚体与卵黄的黑影部分增多。胎儿的羽毛生长迅速,颈部羽毛长度达12毫米,身体各部羽毛生长整齐,胫、趾鳞片开始形成。

第十六天:尿囊包围的蛋白一点点减少,尿囊液的颜色变混,有少量尿酸盐积由于吞食白、胚胎代谢产物增多,排泄的尿酸盐贮存在尿囊中。胎儿体重继续增大,羽毛加长变丰,颈部羽毛长度达15毫米。

第十七天:这是煮熟的全胚,已经剥去尿囊。孵化到17天,蛋白基本上向羊膜腔输送完毕,胎儿仍被蛋白的羊水包围。胎儿的新鲜肌胃,外形和羽毛的发育,与出壳的雏鸡差异不大。从孵化的第12天到17天是尿囊发育的第三阶段,尿囊的合拢导致胎儿可以完全吞食蛋白。

第十八天:残存的蛋白羊水被吞食完毕,尿囊液减少,气室增大,尿囊增厚并收缩,整个胚胎较易与蛋壳膜剥离,可见到两面三处尿酸盐沉淀。

第十九天:气室继续扩大中,尿囊液与羊水继续减少,快活酸盐沉积增加,尿囊血管鲜红,表明尿囊仍司呼吸器官的职能。孵化第19天在气室中可见展翅,少数雏鸡的喙已穿破内壳膜而达于气室。可听到雏鸡的鸣叫声。

二十天:大量啄壳应在第20天初。雏鸡的喙已穿破气室,然后用破壳齿划破外壳膜,再用喙向外顶,使蛋壳破裂。

第二十一天:蛋壳被啄破后,雏鸡可以直接在外界呼吸,此时尿囊膜开始枯萎,但仍有血管在工作。卵黄大部分收入腹腔,只有极少部分露在腹外。

第二十二天:在第20天的时候,已有雏鸡破壳而出,大量出雏在第21天的上半天。

出雏:刚破壳而出的雏鸡全身被羊水浸湿,行动无力,在出雏器良好环境中羽毛干燥蓬松,行动积极,鸣叫有力,此时就可以从出雏器内移出。

鸡的孵化技术:

在养鸡过程中那是离不开孵化这一项技术的但是有些人要说了、我没有学过这一些我也会孵化、但你不要忘记了。你的成活率高吗。你做的每一步都那么精吗。我想没有人会好敢说这一句话的、因为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不是那么完美的吗。

(1)在孵化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种蛋的选择问题了。那么如何选择种蛋呢首先要选择的是在一周以内的蛋为好(最好是3-4天的为好)。

(2)在孵化之前吗要做一些消毒工作一般消毒有两种。

一是在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消毒(它们的用量是15克的高锰酸、和30ml的福尔马林/每立方米_)另一种是清泡消毒。

(3)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湿度的控制。我想做好以上几点最基本的要领那么你就可以孵化出放心的鸡苗了但是千万别忘记了种蛋的来源要好哟。

鸡种蛋孵化不可忽视的两个时期鸡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都要人证操作管理,但是根据胚胎发育的特点,有两个关键时期,1日胚龄~7日胚龄和18日胚龄~21日胚龄。在孵化操作中,尽可能地创造适合这两个时期胚胎发育的孵化条件,即抓住了提高孵化率和雏禽质量的主要矛盾。一般是前期注意保温,后期重视通风。1日胚龄~7日胚龄。

为了提高孵化温度,尽快缩短达到适宜孵化温度的时间,采取以下措施:

种蛋入孵前预热,既利鸡胚的苏醒,恢复活力,又可减少孵化器中温度下降,缩短升温时间。孵化1天~5天,孵化器进气孔全部关闭。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消毒孵化器里种蛋时,应在蛋壳表面凝水干燥后进行,并避开24小时~96小时胚龄的胚蛋。

5日胚龄前不照蛋,以免孵化器及蛋表温度剧烈下降。整批照蛋应在5日胚龄以后进行。另外,应剔除破蛋。

提高孵化室的环境温度。要避免长时间停电。万一遇到停电,除提高孵化室温度外,还可以在水盘中加热水。18日胚龄~21日胚龄鸡胚18日胚龄~19日胚龄是胚胎从06-06-30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时期,需氧量剧增,胚胎自温很高,而且随着啄壳和出雏,壳内病原微生物在孵化器中迅速传播,此期的通过换气要充分。为解决供氧和散热问题。

应采取以下措施。

避开在18日胚龄移盘到出雏盘。可提前在17日胚龄,或延至19日胚龄时进行移盘。啄壳、出雏时提高湿度,同时降低温度。一方面是防止啄破蛋壳时,蛋内水分蒸发加快,不利破壳出雏另一方面可防止雏禽脱水,特别是出雏持续时间长时,提高湿度更为重要。

在提高湿度的同时应降低出。雏器的孵化温度,避免同时高温高湿。19日胚龄~21日胚龄时,出雏器温度一般不得超37℃~375℃。出雏期间相对湿度提高到70%~75%左右。

注意通风换气,必要时可加大通风量。保证正常供电,此期即使短时间停电,对孵化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小的,万一停电的应急措施是:打开机门,进行上下倒盘,并用体温表测蛋温。此时,门表温度计所显示温度绝不能代表出雏器里的温度。

拣雏时间的选择,一般在60%~70%雏禽出壳,绒毛已干时,第一次拣雏。在此之前仅拣去空蛋壳。出雏后,将未出雏胚蛋集中移至出雏器顶部,以便出雏。最后在拣1次雏,并扫盘。

雏鸡有趋光性,已出壳的雏鸡将拥挤到出雏盘前部。不利其他胚蛋出壳。所以观察窗应遮光,使出壳雏鸡保持安静。

防止雏鸡脱水。雏鸡脱水严重影响成活率,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所以雏鸡不要长时间06-06-30器里和放在雏鸡处理室里,雏鸡不可能同一时刻出齐,即使较整齐,最早出的和最晚出的时间也相差32小时左右,再加上分级、打针、鉴别等出雏后的一系列工作,时间就更长。因此从出雏到送至饲养者手中,早出壳者。

可能已近48小时,所以应及时送至育雏室或送交用户。

以上内容参考  小鸡孵化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937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