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胸膜肺炎的治疗方法?

猪胸膜肺炎的治疗方法?,第1张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conta鄄giouspleuropneumonia)是由胸膜肺炎放

线杆菌(Actinobacilluspleuropneu鄄

  moniae)引起的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肺炎和胸膜炎的典型症状和病变。特异性

地寄生于猪的呼吸道,所有年龄的猪均易感,但断奶仔猪与架子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依环

境和病原毒力而定。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学变化及临床症状做出对该病的初步

诊断,并通过实验室诊断加以确诊。

  流行病学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扁桃体、鼻腔、气管、肺部组织及分

泌物中。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例如猪舍潮

湿、气温急剧变化、通风透气不良、饲养密集、管理不善等条件下多发,一般无明显季节性。

  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与带菌猪密切接触,病原菌通过呼吸道侵入健康猪体内,并进行

繁殖。病猪咳嗽、喷嚏喷出的分泌物和渗出物都含有大量病原。猪患呼吸系统疾病时,更容

易继发该病。

  本病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发病率低。据研究数据表明,猪场规模越大,猪只越多,

发病率越高,绝对死亡数越多。

  本菌在外界环境生存时间较短,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能达到杀灭该菌的效果。

  临床症状因猪的免疫状态、所处的环境不同,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可分为最急性、急

性和慢性。

  最急性型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5℃;精神委顿,食欲废绝,张口伸舌,呼吸困

难,常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带血性的泡沫样分泌物,鼻端、耳及上肢末端皮肤发绀,有短

期的下痢和呕吐。死亡发生在24-36h内。偶见有猪突然死亡无先兆症状。

  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体温405℃~41℃;呼吸困难,喘气和咳嗽,

鼻部间可见明显出血。如不及时治疗,通常于发病后1~4d内死亡。

  慢性型常由急性转变而来,不发热,有程度不等的间歇性咳嗽,食欲不振,增重率降低。

  病理变化最急性型眼观变化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气管和支气管充满带血色的粘液性泡

沫性渗出物,肺部充血、出血、水肿。肺组织切片,可见淋巴管扩张,纤维素血栓形成。

  急性型眼观肺部变化,可见肺两侧出现肺炎,累及心叶和尖叶一部分。肺炎区色深而质

地坚实,切面易碎,纤维素性胸膜炎明显。胸腔含有带血的液体,肝与腹膜有时粘连。有时

肾发生脂肪变性。

  慢性型肺部有大块的干酪样坏死灶和结节状病变,有时可见胸腔中有微**的脓样液体。

心外膜与心包、胸、肺膜有纤维素粘连,甚至整个肺与胸壁粘连。

  实验室诊断目前常用于胸膜肺炎检测的血清学方法主要有细菌分离鉴定、补体结合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病菌分离鉴定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带荚膜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具有典型的球杆状。依

据对NAD的依赖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为两个生物变种,生物变种1表现为对NAD依赖性,

生物变种2表现为对NAD不依赖性,生物变种2可引起猪的坏死性胸膜肺炎。根据胸膜放线杆

菌荚膜多糖和菌体脂多糖(LSP)的血清型特异性的不同,可把生物变种1分为12个血清型,

其中5型又分为两个亚型5a和5b,血清型3、6和8之间,血清型4和7之间有血清学交插反应。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毒力作用表现也不一样,毒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荚膜多糖、LSP、外膜

蛋白、转铁结合蛋白、蛋白酶、渗透因子及溶血素等。LSP的毒力主要是脂质A的作用,脂质

A可以激发机体防御系统,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外膜蛋白存在对肺损伤的现象;蛋白酶可以

降解黏膜抗体IgA、猪的明胶和血红蛋白;渗透因子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溶血素可

以产生一种对肺泡巨噬细胞起毒性作用的物质,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补体结合试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补体结合试验由于其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不需特殊设备,

是该病的常规诊断方法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规程手册》中列出该试验的

操作规程:本试验仅用于检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本实验分为预备试验和正式试验两部

分。预备试验时对溶血素和补体效价进行滴定,血红素效价滴定时要将血红素用VBD(巴比

妥缓冲液)分别稀释为:1∶1000,1∶2000,1∶2500,1∶3000,1∶4000,1∶8000,再用

补体进行滴定,求出一个单位的溶血素的稀释度;补体效价滴定主要是为了确定5单位50%溶

血补体量。正式试验则是按照竞争补体原理来检测被检血清中的胸膜肺炎抗体。判定标准:

是血清1∶10稀释≤30%溶血为阳性(+);血清1∶10稀释>50%溶血为阴性(-),介于阴、阳之

间为可疑,可疑应重检,仍为可疑判阳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速度快,灵敏

度高,准确率高,尤其适用于区分胸膜肺炎杆菌血清型。因此该方法主要用于国际间动物贸

易,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检总局和丹麦王国食品农渔部签署的《关于中国从丹麦输入

猪的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中就规定了检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Ⅱ型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

附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规程手册》中所列ELISA检测胸膜肺炎的方

法,简要说明如下:本方法的主要过程分为抗原包被、洗涤、加入被检学清、加酶标记的SPA

、终止反应、结果判定等步骤。抗原包被是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酶标抗原稀释,加入酶标板

各孔内,每孔50μl,加盖放于37℃下吸附4h,再转入4℃冰箱内放置18-20h。然后按要求依

次加入被检血清、HRP-SPA标记物、底物,37℃反应10min,加终止液。最后用酶标仪在490nm

波长处读取数据,按试剂盒标签说明进行阴、阳性判定。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药物治疗对于本病的治疗可采用对因治疗,使用抗生素杀灭体内的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即可治愈该病。但是本病血清型多,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因此使用抗

生素之前应做药敏实验,以确定针对特定血清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就现在所

流行的血清型来说,肌注或静脉注射远征多美林,配合强效来必信,辅以对症治疗,效果显

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预防措施加强工作人员出入猪舍管理对于条件好的猪场应建立专门

的消毒通道,工作人员进出,按照要求进行沐浴更衣;条件略差的猪场,工作人员出入也应

更换专用衣、帽、鞋,方可出入猪场。严禁工作人员将饲养场外的食物及其它杂物带入猪场,

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猪场。

  严把检疫关健康猪场须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如确需引进种猪时,则应对引进种猪进行

检疫,防止带菌种猪进入猪场。对于阳性猪场应加强猪群的净化,定期对猪群进行血清学监

测,一旦发现阳性猪则应及时隔离并作无害化处理,防止该病在猪群中传播。

  制定消毒制度按期用有效消毒药对猪场进行消毒,一般猪舍及周围环境每周消毒2-3次,

所需消毒药物要定期更换,确保消毒效果。常用消毒药有远征金碘、远征圆环毒杀、远征快

克消毒液效果较好,也可用火碱,但对猪刺激较强。

  定期免疫通过定期免疫,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该病的发生。例如采用APP疫苗,每年

免疫两次,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使用各种饲料,适当添加药物进行预防,例如在本病

的流行期可按06g/kg药量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连用3天,可起到预防本病的效果。注意猪

舍环境,保持猪舍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不可过高,一般40kg

以上的猪必须有1m2躺卧面积。

猪常见的疾病有:1.猪瘟:

流行特点: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高度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会发生。

症状:急性型,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41℃左右。先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两眼有多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后肢麻痹。常见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处皮肤常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指按不褪色。少数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症状,病程10~2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症状轻微,病性发展缓和,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20日龄6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当疫病流行时应及时封锁疫区,淘汰病猪,紧急预防,并对病猪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猪丹毒:

流行特点: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1)败血症型:急性性多见于初期,个别健康猪突然死亡。多数猪食欲减退,眼有分泌物,病初粪便干结,呈球状附着粘膜,随后下痢,耳、胸、颈、腹部皮肤出现指压易褪色红斑,多呈菱形或方性、病猪3—4天后死亡。

(2)疹块型:精神不振,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圆形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到发病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

(3)慢性形: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来的。四肢关节肿胀,常呈犬坐势,行动困难。有的发生心内膜炎,呼吸短促增快,食欲不定,眼、鼻、口腔等处呈青紫色。

防治:(1)预防: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免疫注射。(2)治疗: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到体温正常后再注射2—3次。(3)抗血清治疗;23公斤以下的猪5-10毫升,45公斤以上的猪20-40毫升。

3.猪肺疫

流行特点: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吸道病。本病多发于春初秋末季节。

症状:(1)最急性型:多见流行初期。俗称“锁喉风”食欲废绝,口鼻粘膜发紫、流出带血泡沫,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常会出现出血性红斑,有的初期便秘后期拉稀,往往最后窒息而死。

(2)急性型:是常见的病型除了败血症还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皮肤出现血红紫斑。

(3)慢性型:多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肠炎。

防治:(1)预防:与45日龄接种一次疫苗,免疫期为半年。(2)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单位,每日两次,(3)全群猪饲料加泰乐菌素125克/吨料

4.猪流行性腹泻:

流行特点: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冬季。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易感,哺乳猪和架子猪及肥育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为10~90%,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呼吸道传染。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可自然平息。

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继而排水样便,呈**或灰**,体温基本正常,小吃食或吮乳后部分仔猪发生呕吐。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以内的仔猪常于腹泻2~4天后,体温下降。约50%因脱水死亡,生长肥育猪及种猪一般持续腹泻4~8天后,逐渐恢复正常。

防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其一般治疗可采用让猪只自由饮补液盐水。为防止继发感染,肌肉注射环丙沙星注射液。

5.猪副伤寒:

流行特点:本病是由猪霍乱和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性病。本病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2~4月龄仔猪,尤其天气寒冷气候多变,断乳过早及疾病等因素,使猪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发病。

症状:(1)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先便秘后下痢,粪便呈灰白色、淡**或浅绿色,有时带血,常有腹痛症状。弓背尖叫。耳、腹部及四肢呈深红色至青紫色。病猪呼吸困难,体温下降, 一般2-6天死亡。

(2)慢性型。病猪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粪便呈灰绿色,恶臭。病猪逐渐消瘦。最后因脱水死亡。

防治:①预防:在断奶前3天 注射或口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②治疗:磺胺增效合剂疗效较好。磺胺甲基异口恶 唑或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20~45mg,加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6~8mg,混合后分两次服,连用1周(3)土霉素口服,每天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4) 新霉素口服。每天每公斤体重40-60毫克

6.猪水肿病

流行特点:本病菌由病原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断奶后肥胖的体格强壮的仔猪,常突然发生,头部水肿,共济失调。迅速死亡,致死率高,在硒缺乏地区易发生本病。

症状:突然1-2头体壮小猪发病死亡,而多数猪不食,眼睑、头部、颈部出现水肿,发病前期前腿卧地,后肢站立,口吐白沫,叫声嘶哑,跳跃,或行走不稳,或转圈,或倒地四肢划动作游泳状,运动失调 。

一、珍珠鸡作为一种肉用特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1、珍珠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与普通肉鸡相比,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是一种具有野味的特禽。

2、屠宰率高,可食部分多。珍珠鸡骨骼纤细,头颈细小,胸腿肌发达,身体近似椭圆形。活重1700克的珍珠鸡,屠体重为1544克,占活重的91%,半净膛1415克,占活重的83%,可见其屠宰率和出肉率都较高。

3、珍珠鸡各项生产性能均较高。种母鸡自28周龄开产,一个产蛋期可产蛋160枚左右,提供雏鸡110只左右,每只种鸡产蛋全程耗料约40~44公斤。商品肉珠鸡最佳屠宰时间为12~13周龄,活重可达1300~1500克,肉料比为1:27~29。

4、珍珠鸡适应性好,抗病力强,对设备和房舍要求简单,耐粗饲、易饲养,所以从事珍珠鸡饲养业投资少、周转快、效益高。此外,珍珠鸡个体大小适中,既不像火鸡大得需要分割出售,也不像鹌鹑那样小。既适于普通家庭一顿食用,更是宴席上的高档肉禽。

二、珍珠鸡的品种

珍珠鸡的品种主要有三类:一是分布在索马里、坦桑尼亚的“大珠鸡”,其主要特征是只在其背部有几根羽毛。二是分布在非洲热带森林的“羽冠珠鸡”。三是“灰顶珠鸡”,它包括带有蓝色肉髯和红色肉髯二种类型。“灰顶珠鸡”已培育出灰色珠鸡、白珠鸡、淡紫色珠鸡及它们之间的杂交鸡种等许多品种,其中灰色珠鸡是饲养量最大的品种,我国通常所说的珍珠鸡主要是指灰色珠鸡类型,如法国伊莎珠鸡。该鸡成年体重22~25公斤,12周龄体重12公斤,28周龄体重19公斤;母珠鸡28~30周龄开产,产蛋35周可获种蛋165~85枚,蛋重42~50克,壳褐色、有少许斑点。

三、珍珠鸡的形态特征

珍珠鸡外观似雌孔雀,头很小,面部淡青紫色,喙强而尖,喙尖端淡**,后部红色,在喙的后下方左右各有一个心状肉垂。眼部四周无毛,有一圈白色斑纹直延至颈上部。颈细长,披一圈紫蓝色针状羽毛。脚短,小时脚红色,成年后呈灰黑色。行走迅速。珍珠鸡全身羽毛灰色,并有规则的圆形白点,形如珍珠,故有“珍珠鸡”之美称。珍珠鸡形体圆矮,没有鸡冠,头顶部无毛,而有角质化突起,称之头盔,尾部羽毛较硬略垂。

四、珍珠鸡的生活习性

1、适应性:成年珍珠鸡喜干厌湿、耐高温、抗寒冷、抵抗疾病能力强。在-20~40℃时仍能生活。但出壳后的雏珠鸡若温度稍低,则易受凉、拉稀或死亡。

2、野性尚存,胆小易惊:珍珠鸡仍保留野生鸟的特性,喜登高栖息,晚上亦能看到它的活动。尤其是雏鸡有较大活性,常到处乱钻而引起死亡。饲养中应对此习性给予足够重视。珍珠鸡性情温和、胆小、机警,环境一有异常或动静,均可引起其整群惊慌,母鸡发出刺耳的叫声,鸡群会发生连锁反应,叫声此起彼伏。若把红色饮水器换成**饮水器,鸡群会较长时间不敢靠近饮水器。

3、群居性和归巢性:珍珠鸡通常30~50只一群生活在一起,决不单独离散,人工驯养后,仍喜群体活动,遇惊后亦成群逃窜和躲藏,故珍珠鸡适宜大群饲养,另外,珍珠鸡具有较强的归巢性,傍晚归巢时,往往各回其屋,偶尔失散也能归群归巢。

4、善飞翔、爱攀登、好活动:珍珠鸡两翼发达有力,1日龄就有一定的飞跃能力。一天中,几乎能不停地走动。休息时或夜间爱攀登高处栖息。

5、喜砂浴,爱鸣叫:珍珠鸡散养于土地面上,常常会在地面上刨出一个个土坑,为自己提供砂浴条件。砂浴时,将砂子均匀地撒于羽毛和皮肤之间。珍珠鸡有节奏而连贯的刺耳鸣声,实为一大特点,这种鸣声对人的休息干扰很大,但也有几个作用,一是夜间此响鸣声强烈骤起有报警的作用,二是这种鸣声一旦减少,或者声音强度一旦减弱,可能是疾病的预兆。

6、择偶性:珍珠鸡对异性有选择性,这是造成鸡在自然交配时受精率低的原因之一。当然易受惊吓也是大群珍珠鸡受精率低的主要原因。但采用人工授精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受精率过低的问题。

7、食性广、耐粗饲:一般谷类、糠麸类、饼类、鱼骨粉类等都可用来配合食用。另外特别喜食草、菜、叶、果等青绿植物。

五、珍珠鸡的繁殖

(一)繁殖季节

珍珠鸡的性成熟期一般在28~30周龄,产蛋多集中在4~9月份,产蛋高峰在6月份。人工饲养条件下公母比以1:4~5为宜,但由于珠鸡仍保留有对雌雄配对的选择特性及种蛋受精率与季节、温度有关,故自然交配受精率较低(30%左右)。为了提高珠鸡的种用价值,克服因择偶性和季节性所造成的局限,可在配种季节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率可达87%~88%。

(二)人工授精

1、授精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适应人工授精的需要,当种鸡饲养到25周龄时则应转入产蛋鸡舍的种鸡笼中饲养。转群要在夜间弱光下进行,捉鸡时宜抓鸡脚、不抓翅膀,以防翅膀发生断裂。由于种鸡在育成期一直采用地面散养,刚转至笼中会很不适应,不断撞笼,特别是见到人或其它异常动静,则更为严重。为了缓解应激反应,最好马上让其自由采食,喂些珠鸡爱食的青绿饲料,以分散装笼对鸡的刺激。也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以缓解应激反应。装笼的种鸡应健康、结实、无伤残,公母比例可比自然交配时稍大(1:6)。公母鸡装笼几天后,待其基本适应笼养生活环境时,应马上开始对公母鸡的人工授精训练调教工作,其内容是对种公鸡的采精训练和对种母鸡的翻肛训练。开始时,专门人员每天应多进鸡舍,尽可能多地接触、抚摸鸡,使鸡习惯人的接近,这时则可进行抓鸡训练,待其熟悉这些动作后,即可正式开始采精和翻肛训练。训练过程中要专人负责、动作轻稳、迅速而准确,不可急躁、粗鲁。训练应避开上午产蛋时间。

2、人工授精的方法

(1)主要器械主要有集精杯、试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输精滴管、稀释液、酒精及器械的清洗、消毒、烘干设备。

(2)采精采用按摩法,需2~3人配合完成,一人可坐在长凳上,将公鸡头朝后、胸部压在腿上固定,腹部和泄殖腔虚悬于腿外;也可将鸡胸部直接放在长凳上、二腿垂在凳下固定;有时也可将鸡身体夹在左肘和左腰间固定。但总之用力要适度。另一人用右手沿公鸡后背部向尾方向有节奏地按摩数次,然后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跨于泄殖腔(肛门周围)二侧迅速按摩抖动,等其引起冲动、交尾器勃起而翻出排精时,右手迅速用集精器收集精液,同时用左手在泄殖腔二侧挤压、促其排精。

(3)输精为了确保精液的质量要求,可用吸管吸取1滴精液放于载玻片上,再加1滴生理盐水,后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鉴定精子的活力、密度和质量。将符合要求的精液用吸管吸取放入盛有09%生理盐水稀释液的试管中,按1:1稀释,及时给母鸡输精。输精由2人配合完成,一人用左手抓住母鸡的双腿倒提、腹部向里,用右手压迫母鸡的尾部,并用分开的拇指和食指把肛门翻开,使输卵管口露出(管口在泄殖腔的左侧上方,右侧为直肠开口)。当输卵管口完全翻开后,另一人将输精管斜向插入输卵管内2~3厘米,缓缓将精液输入。

(4)注意事项公鸡一般每周采精2次或5天采精1次,母鸡每5天输精1次。每只母鸡的输精量0013~0015毫升纯精液。母鸡应在产蛋后几小时输精或次日产蛋前几小时输精。

(三)人工孵化

种蛋要求新鲜、保存期不超过10天,蛋重45~50克左右,蛋形不过圆、过长或畸形。珠鸡种蛋孵化期为26~28天,0~23天在孵化机内,此后时间在出雏机内。其它孵化技术与普通鸡的孵化基本相同,但孵化温度应偏高一些:孵化机温度388℃,出雏机温度376℃,孵化机湿度55%,出雏机湿度为70%。

六、珍珠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珍珠鸡按其用途和饲养管理的不同,可区分为种鸡和商品肉鸡。种鸡可分育雏、育成和产蛋三个阶段;商品肉鸡可分育雏和生长两个阶段。为了养好珍珠鸡,必须掌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原则、要求和标准。

(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育雏期为0~21日龄,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消化等能力还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和疾病抵抗力较差,易生病死亡,所以要精心饲养、认真管理。

1、育雏舍:育雏舍要饲养同一大小、品种的雏鸡,公母雏应分栏饲养,有条件的可分舍饲养。要求育雏舍密封性能好,以利于鸡舍保温。育雏舍可铺以水泥地面,能排水,有利于鸡舍清扫、冲洗和消毒。鸡舍门口应设消毒池,进舍前鞋要消毒后才可进入。

2、饲养设备:育雏方式可分为地面散养、地板网平面饲养和笼养。地面散养时,冬春季应铺以5~7厘米厚的垫草,夏季地面铺沙土再加薄薄的一层垫草。垫草应清洁、干燥、无霉变并铡成约10厘米长。垫草经一次育雏后应清出舍外与粪便一起堆肥,不能再次使用。采用地板网平养时,网面可以用铁丝或木、竹制成。网的间距(或网眼大小)要适宜,一般为12厘米间距或12厘米见方的网眼,网面高度60~70厘米,整个网面以活动的为好,以便鸡群转出后,揭开网面清除烘便和清扫鸡舍。采用地面散养或地板网平养时,要按鸡的数量配备并均匀放置水槽及食槽。高置保温伞供暖。在房舍面积小,用电较方便的地方,可采用叠层式电热育雏笼育雏,每笼4层,共可育雏1200~1600只。

3、育雏密度:饲养面积应随着雏鸡生长而加大。1周龄每平方米饲养50只~60只,2周龄时每平方米饲养30~40只,至3周龄每平方米只能养20只~30只。

4、育雏温度:育雏3周内,鸡舍里的温度适宜与否,是育雏工作成败的关键,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刚出壳的雏鸡要生活在35~38℃的保温伞下,以后每周下降3℃左右。鸡舍温度是否适宜可观察鸡群的表现:太冷,鸡群扎堆;太热,鸡张口喘气;适宜温度下精神活泼,表现舒适。在育雏过程中,要注意调整鸡群。要把体弱矮小、站立不稳的单独组成小群,给予特殊照顾,离热源近些,密度小些,饲料饮水充足,添加维生素,以促进恢复健康。

5、育雏湿度:育雏室内温高,常导致湿度偏低,空气干燥,雏鸡因失去水分太多而影响健康,严重时造成脱水。当育雏舍湿度低时,可在地面洒清水。育雏室保持60%~65%的相对湿度,可在室内悬挂干湿球温度计测定。育雏后期对湿度要求不严,保持正常湿度即可。

6、育雏通风:只需自然通风装置则可,一般门、窗、屋顶风帽足以满足雏鸡对通风的需求。

7、育雏光照:雏鸡需要一定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在密闭式鸡舍,1~2日龄的雏鸡需光照23小时,3~7日龄需20小时,2周龄需16小时,3周龄公雏需12小时,母雏14小时。光照强度:0~10日龄为每平方米3瓦,11~21日龄为每平方米2瓦,要注意使全舍的光照均匀一致。

8、育雏饲料:出壳雏鸡体重小、耗料少、增重快,因此要求饲料质量好,营养水平高,符合卫生标准。可参考的饲料配方如:玉米50%、麦粉3%、麦麸2%、豆饼31%、鱼粉12%、骨粉11%、食盐04%,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素、抗生素药物等添加剂05%。

9、饲喂与给水:雏鸡出壳后24小时开食,可先让其饮用5%的葡萄糖水,2~3小时后再喂给浸软凉干的碎米或玉米粉,1~2天后可喂给配合料。1周龄每昼夜喂食6~8次,2周龄5~6次,3周龄4~5次。开食后可自由饮用水质好、水温20~25℃的饮水。育雏期所用长型料槽、水槽的数目和长短,依据饲养数而定,原则上保证每只鸡拥有的长度为料槽25厘米、水槽06厘米。

10、观察鸡群:育雏期间应经常进入鸡舍,观察鸡群的精神、饮食、粪便等状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确认病情,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视具体情况可对鸡群有针对性地投药预防。

11、雏鸡断翅:为防止喙癖、降低飞行能力,可在10日龄内断喙和切去左或右侧翅膀最后一个关节。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珍珠鸡的育成期分为育成前期和育成后期,前者为22~56日龄,后者为57日龄~25周龄。

1、育成鸡舍:在四季温差较大的地方育成鸡采用密闭式鸡舍,鸡舍可为水泥地面,应方便冲洗消毒。育成鸡舍应设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所有透光部分应有遮光帘,进口处要有铁丝网。育成鸡可地面散养,天冷时地面铺垫草,天热时铺以沙子,也可采用全地板网、2/3地板网或1/2地板网养,其余部分地面铺垫草。地面散养时,鸡舍内要有高栖架,供鸡栖息。

在比较冷的地方,育成前期,特别是从育雏舍转来时仍需有一定设备供暖,可以将这些鸡集中在一个比较小的饲养面积上集中供暖,以防雏鸡进育成舍初期因受凉而得病。供暖设备可以是保温伞、火炉炕道等。育成鸡可按每只鸡7厘米长形料槽和1厘米长形水槽标准设置采食、饮水设备。栖架可按每15只1米计算。采用地板网养,则不必再设栖架。栖架可以用木条自制,可以钉成梯状,两根栖木间距离30~35厘米,栖架最高离地面100厘米。抓鸡时(如称重、防疫、转群)应准备捕鸡用具,可用一根2~3米的竹竿,前端系一个用细绳编织的网口40厘米的网兜。

2、育成鸡的密度:成前期每平方米15~20只,育成后期每平方米6~15只。饲养前期育成鸡可占用鸡舍1/3地面,以后随着鸡的长大,再逐渐增加占地面积,直到占据整幢鸡舍。上述饲养密度是指舍温20~25℃,相对湿度65%~70%时的标准。平时可根据舍内温、湿度高低,适当减、增饲养密度。

3、育成鸡的光照:育成公母鸡应分开饲养,给予不同的光照。育成前期保持光照8~9小时,育成后期逐渐增加光照至14小时。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05~10瓦均匀光照,育成后期公鸡要比母鸡提早增加光照时间,因为珍珠鸡的公鸡要比母鸡晚熟1个多月,提前增加光照可以加速公鸡的性成熟。

4、育成期的饲料:各场可根据具体饲料来源和价格情况,制定价格合理、营养全面的饲料配方。 1新城疫

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发生不分年龄和季节。强毒型发病急、死亡率高,中毒型对幼鸡危害大,弱毒型可不致死亡。�

症状:鸡群常突然发病,羽毛松乱、头颈缩起、翅尾下垂,肉垂和肉锥呈青紫或紫黑色,张口呼吸或呼吸困难,常发出特殊的“咕噜”声,嗉囊内充满臭液状物,倒提时常从口内流出,出现下痢、排黄绿色或灰白色恶臭稀粪,有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如腿翅麻痹,行走或站立不稳,头颈后仰或向一侧扭曲,最后瘫痪死亡。剖检可见腺胃、小肠等粘膜及浆膜出血。�

防治:本病发生时应用药物治疗无效,反而会延误时间,在发病前3天可试用抗鸡新城疫血清有一定疗效。对中后期病鸡应全部淘汰,深埋或高温处理。对只有少数发病的鸡群或其它尚未发病的鸡群可用Ⅰ系或Ⅱ系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发生本病后应禁止鸡只买卖、人员进出,鸡舍、用具可用02%~04%新洁尔灭液喷雾消毒,运输工具可用1%~2%烧碱溶液消毒。平时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可在12日龄接种系或系苗,40日龄和120日龄注射新城疫油苗。新引进的鸡必须单独饲养2周以上,并按时接种疫苗,平时应加强鸡舍的卫生消毒。�

2传染性法氏囊病

法氏囊又称腔上囊,是鸟类特有的免疫器官,位于泄殖腔上方。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损害鸡的法氏囊的特殊疾病。本病直接致死率不高,但因法氏囊受损、免疫功能降低,而严重继发新城疫等传染病,造成很大损失。�

症状: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3~5周龄的鸡易感。病鸡精神沉郁、饮水增多、食欲大减、羽毛蓬乱、闭眼昏睡、排白色水样稀粪,肛门周围羽毛沾有粪便,步态摇晃、发抖、虚弱而死亡,不死病鸡表现消瘦、生长缓慢。剖检可见法氏囊初期高度肿胀、后期萎缩,囊内粘膜水肿、出血、有奶油样粘性分泌物。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粘膜有出血点。�

防治: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按免疫程序要求及时进行免疫注射。可在18日龄及28日龄分别应用法氏囊弱毒苗接种1次,种鸡可在18~20周龄注射法氏囊油苗1次。发生本病时可试用法氏囊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注射,也可应用“管囊散”等中药制剂。同时加强对病鸡的护理,添加多种维生素等。�

3鸡伤寒

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2周龄以上的青年鸡发病率高,死亡率为5%~50%,带菌的种母鸡是主要的传染来源,可通过种蛋传染给雏鸡。�

症状:病鸡表现精神萎靡,离群独处,不食、口渴、体温升高、呼吸短急、排黄绿色稀粪、肉垂呈暗紫或苍白色,急性时死亡率高,慢性死亡较少但康复后成为带菌者。剖检时,急性时病变不明显,病程稍长或慢性时可见肝脾、肾充血肿大,肝呈绿棕色或古铜色,有白色病灶。胆囊、心包及小肠炎症。

�防治:预防本病主要从种鸡着手,要剔除带菌鸡,净化种鸡群。平时要加强各饲养环节的卫生消毒工作,如孵化舍、孵化设备及用具、人员衣服鞋帽、手指等。此外还要随时灭鼠灭蝇、防止犬猫进入鸡舍,加强饮水、饲料管理,以防污染。治疗可用痢特灵004%拌料或002%饮水,连用5~7天,如需继续用药可间隔2~3天;氯霉素005%~02%拌料或饮水,连用3~5天;青霉素或链霉素01%~02%饮水,连用3~5天;土霉素05%拌料,连用5天。

4鸡白痢

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3周龄以内的雏鸡,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成年鸡也可感染,但多为慢性或隐性。常因饲养环境卫生差、密度大、过冷过热、潮湿、饲料粗劣等而促使本病的爆发。传染环节为:母鸡→种蛋→雏鸡→母鸡。

症状:病鸡表现怕冷聚堆、闭眼昏睡、呼吸急促,排白色糊状稀粪并发出痛苦的叫声,肛门周围羽毛被稀粪粘结、堵塞肛门。3周龄以上病鸡死亡较少,成年鸡主要表现消瘦、产蛋下降。剖检肝脏土**,心、肝、肺、肌胃或大肠有灰白色结节坏死。�

防治:鸡场应定期对白痢病进行检疫。对检出阳性病鸡应隔离治疗,但种鸡必须淘汰。其它内容可参考“鸡伤寒”。治疗鸡白痢的药物较多,选用时应注意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最好先做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常用的有:痢特灵002%~004%拌料,连喂5~7天,土霉素、金霉素或四环素按02%拌料,01%~02%庆大霉素饮水,连用3~5天,氟哌酸每公斤饲料添加005~01克,连用3~5天。也可使用链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敌菌净等。�

5鸡马立克氏病

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疾病。本病无明显季节性,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主要通过病鸡的分泌物、排泄物、羽毛、皮屑等传播。病鸡很少康复,大多以死亡告终。�

症状:病鸡的特征表现为运动障碍,常单只或二只脚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性麻痹、步态不稳,一只脚向前、另只脚向后、瘫痪卧地,有时翅膀下垂、失明,病鸡表现消瘦、贫血或下痢。剖检可见肿瘤,肿瘤常可出现在卵巢、心、肝、脾、肺、肾等组织器官。�

防治:本病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认真做好鸡场综合性防疫、检疫及消毒工作,发现病鸡立即淘汰。平时雏鸡与成鸡应分开饲养,从健康鸡场引种,雏鸡1日龄可接种马立克疫苗(常在孵化单位进行)。

6禽流感

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不同种类的家禽易感性不同,可互相传播。死亡率从0%~100%不等。

症状:症状表现不一、常无特征性症状,急性爆发时,病鸡无明显症状即死亡。但一般表现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如体温升高、沉郁、食少、消瘦、母鸡产蛋量下降,咳嗽等慢性呼吸道症状。此外还可见流泪、头面部水肿、肉垂蓝紫色、下痢及神经症状等。上述症状或单独出现或同时出现。�

防治:无特异治疗方法,发生时应严格控制、封锁疫情、捕杀病鸡、彻底消毒,平时要加强综合卫生防疫措施,购鸡要严格检疫。�

7组织滴虫病

又称黑头病或传染性盲肠肝炎,是由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主要发生于雏鸡和青年鸡,成年鸡病情轻微。�

症状:病鸡表现精神倦怠、少食、排水样硫磺色粪便。多呈慢性经过,最后导致明显消瘦、衰弱或贫血。剖检可见盲肠壁肿胀、溃疡、内有灰**干酪样肠芯,肝表面有黄绿色环状,其中央有似火山口样凹陷溃疡灶。�

防治:治疗时可用二甲硝咪唑以006%~008%拌料或以005%饮水,连用6~7天,或以004%痢特灵拌料,连喂7~10天。平时要注意鸡舍清洁卫生,大小鸡分开饲养,在流行地区可用0015~002%二甲硝咪唑拌料预防。

8鸡球虫病

是一种肠道感染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球虫主要寄生于盲肠和小肠内,是雏鸡常见的一种原虫病。主要通过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传播,高温、阴冷、潮湿、拥挤、维生素A和K缺乏等都能诱发。

症状:主要表现精神萎靡、少食、消瘦、闭目、翅下垂、口渴,排带血或粘液的稀粪,后期常卧地不起、死亡,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剖检可见某段小肠和盲肠粘膜肿胀、充血、出血、暗红色,肠内容物充满、烂稀、黄绿或红褐色。�

防治:可用004%痢特灵拌料治疗,002%拌料预防,连喂7天,或在饲料中加入0003%~0004%氯苯胍。也可选用球痢灵、克球粉等抗球虫药。

9维生素D、钙、磷缺乏症

本病主要由于三者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当所引起。�

症状:病鸡喙部、腿脚较软、翅无力,腿和胸骨弯曲,关节肿大、站立不稳、蹲伏地面,虚弱、发育不良,成年母鸡产软壳蛋或易碎。�

防治:主要应合理配合日粮,确保饲料中三种物质的含量及比例适当。补充光照,服钙片,注射维生素D等。

以兔的营养为例,说明各种营养物质的功能。

家兔的营养原理

家兔和其它动物一样,身体是由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六大类物质组成的。植物性饲料类所含成份除有上述六类成份外,还有粗纤维类(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在粗蛋白中还包括氨化物。在粗脂肪中还包含有蜡质。即兔体完全不含粗纤维、不含氨化物、不含蜡质。这就是兔体与植物性饲料不同的地方。而动物性饲料如鱼粉、蚕蛹等,则成份种类完全与兔体相同。

(一)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蛋白质是由不同的氨基酸所组成。目前己知的氨基酸有200多种,作者认为其中基本的为20种,分别为赖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谷氨酰氨、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酰氨、谷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在动物体内,由这20种氨基酸 (在遗传学上分别用20种相应的 “密码子”来表示) 通过遗传指令便能合成因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以及排列顺序的不同,而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约3万多种)蛋白质。上述氨基酸从营养学角度又可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必需氨基酸是指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够,必需由日粮供给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体内可以足量合成,不由日粮供给也能满足正常需要的氨基酸。对兔来说,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等10种。其余的为非必需氨基酸。已知胱氨酸是由蛋氨酸合成的,酪氨酸由苯丙氨酸合成的。因此胱氨酸与酪氨酸的不足,实质上就是必需氨基酸的不足。

蛋白质是一切生物的生命物质基础。其作用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构成与修补动物体组织器官必不可少的基础物质。如肌肉、皮毛、血液、神经、各种内脏器官等都是以蛋白质为主要原料构成的。二是参与新陈代谢的调节作用,如各种酶类、激素、抗体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三是供给能量。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足的情况下,蛋白质可供给能量。四是形成产品。如皮、毛、肉、乳、蛋等都含有各种不同的蛋白质成分。

蛋白质的需要量:3~12周龄的喂料中以含18%、12周龄后17%、空怀兔15%、妊娠母兔16%、泌乳母兔17~18%、种公兔18%、生长肥育兔17%左右为优。在补充精料中可再上调1%。

蛋白质供给不足,将引起母兔的发情、排卵出现异常,受孕率、产仔数降低,胎儿发育不良、死胎、怪胎增多,出生后生长受阻,体重减轻。产后缺奶。公兔的精子数减少,精液质量下降。生长兔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胴体品质和毛皮质量降低。但蛋白质过多,不仅浪费,同样对家兔也有不良影响。长期过多还会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和蛋白质中毒。

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受较多因素的影响,但最主要的是蛋白质的品质。即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越接近体蛋白质,品质就越好,利用率就越高;反之就低。一般讲,动物性蛋白质利用率高于植物性蛋白质。在动物性蛋白质中,鸡蛋、优质鱼粉、蚕蛹、优于肉粉、血粉;在植物性蛋白质中,大豆粕、花生饼优于菜子饼和棉子饼。当饲粮中某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不足与机体需要量之间存在差异而限制了其它氨基酸在体内的利用,便称为限制性氨基酸。通常可按在饲粮中短缺的数量,由高到低依次称为第一、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饲喂氨基酸平衡的日粮,不仅节约蛋白质,也节约饲料,更能促进生产。否则,特别是缺乏一些必需氨基酸,常常造成蛋白质合成降低,食欲减退,生长受阻,增重缓慢。养兔实践表明:日粮中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不足,将严重限制对其它氨基酸的利用率,因此,在日粮配制时要特别注意这三种氨基酸的含量

(二)脂肪的营养功能

1是动物生长和修补体组织的原料。

2是体内供给能量与贮存能量的最好形式。脂肪的特点是含能量高。在体内氧化时放出的热能是同等重量碳水化合物的225倍和粗蛋白的165倍。器官周围和皮下的脂肪除备营养不良时动用外,还可起到良好的防热保温作用。

3是供作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和葫萝卜素)的溶剂,并依靠脂肪在体内输送。若日粮中缺乏脂肪,会导致机体对这些维生素的吸收障碍。

4是供给必需脂肪酸。因脂肪主要是由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酸后再合成的。但兔体内不能合成亚麻油酸、次亚麻油酸、花生油酸这三种必需脂肪酸。如缺乏这些必需脂肪酸,会引起生长停滞、繁殖障碍、皮肤干燥掉毛和泌乳量降低。

5是兔体合成维生素与激素的原料。如植物饲料中的麦角固醇是维生素D2原;β-葫萝卜素是维生素A原;固醇类是雄素铜、睾丸酮、妊娠酮、皮质酮等的原料。

6是供作畜产品的原料。

(三)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能

1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2是少量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组织或细胞的组成成分。如半乳糖与类脂质是形成神经组织的必需物质。

3是形成体脂的重要原料。即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可转变成体脂肪贮存于体内。

4是参与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如谷氨酸、丙氨酸等。五是合成乳糖和乳脂。

(四)粗纤维的营养功能

1是在兔的盲肠内,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使粗纤维分解形成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其中如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可作为合成脂肪和糖元的原料;也可氧化供给机体以所需的能量。

2是粗纤维对肠粘膜有刺激作用,可促进肠胃的蠕动和粪便的形成与排出。粗纤维供量过少,可引起肠炎。

3是对消化道有填充作用,使其产生饱感。但饲料中不可有过多的粗纤维,否则将影响对蛋白质等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根据饲养标准,3~12周龄,饲喂含粗纤维8~10%、12周龄后10~14%、哺乳兔10~12%、妊娠母兔10~14%,成年兔14~16%、生长肥育兔8~12%为宜。而补充精料中则要适当降低。粗纤维超过20%时,可能引起盲肠埂塞。

(五)矿物质的营养功能

各种矿物质在兔体内仅占体重的3%左左,它不象上述有机养分在兔体内产生热能,但它们却参与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因此是保证兔体健康、生长、繁殖和生产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根据各种矿物质在体内的含量,可将矿物质分为两类。凡含量占体重的001%以上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钙、磷、钠、钾、氯、镁、硫等;凡含量占体重的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铜、铁、锌、锰、碘、硒、钴、钼、氟、铬、镍、硅、钒、砷、锡、鳃、锂等种,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虽然微乎其微,但却能起到重要的生理作用。对常量矿物元素一般只补充钙、磷和食盐,方法是补差,即除去喂料中含量,与饲养标准需要量相比较,缺多少补多少。而微量元素一般只补铜、铁、锌、锰、碘、硒、钴等7种。方法是按饲养标准量全补,喂料中的含量作为保险系数而忽略不计。

1钙与磷。钙磷约占兔体矿物质中的70%。主要生理作用一是构成骨胳的主要原料,二是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日粮中供给不足或存在某些不利于吸收的条件时,常发生缺乏症。幼兔缺钙、磷时易患佝偻病,成年兔易患骨软化症,特别是仔兔和怀孕母兔易患此病,严重时引起瘫痪。但钙过多会影响磷的吸收,同样磷过多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钙和磷间应有一定比例。在兔的日粮中钙:磷以1~15:1为优。

2钠、钾、氯。主要生理作用一是控制体液浓度,维持渗透压及酸碱度;二是参与水的代谢;三是调节肌肉和神经的活动。如缺钠,会导致心肌的收缩和伸长减缓。钾一般可从草料中获得。氯和钠可添加03~05%食盐来补充。

3镁。主要生理作用一为许多酶系统的催化剂,如使磷酸酶、肽酶等活化,进而参与糖、蛋白质的代谢;二是肌肉和神经系统正常作用所必需。缺镁时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引起痉挛,称为缺镁痉挛症。还可能引起食毛癖。青绿饲料中含有丰富的镁,一般不缺。如缺可用硫酸镁、碳酸镁来补给。

4铁、铜、钴。这三种元素都和造血过程有关。铁是合成血红素和肌红蛋白的重要原料,也是细胞色素酶系和多种氧化酶的成份。缺铁时会得缺铁性贫血。可用硫酸亚铁等来补充。

铜是形成血红蛋白的催化剂,也是某些酶如抗坏血酸氧化酶等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剂。还参与毛中蛋白质的合成。在黑色素合成中也起重要作用,缺铜的典型症状是被毛变质。铜和铁的代谢紧密相关,缺铜影响铁的吸收,还引起骨质异常,形成不完整的软骨。高铜日粮可刺激兔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还可降低因腹泻而引起的死亡率。高铜水平40~60mg/kg。在德国的生长育肥兔标准中,可高达200mg/kg(对生长有抑刺作用的毒性剂量为500~1000mg/kg)。一般用硫酸铜来补充。

钴是合成维生素B12的原料,具有造血功能。也是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精氨酸酶等的激活剂,参与糖和蛋白质的代谢。缺钴会引起食欲下降、贫血、生长停滞、被毛失去光泽和弹性、毛兔产毛量降低,怀孕兔流产等。一般用氯化钴来补充。

5碘。为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参与调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调节热的形成过程。缺乏时甲状腺增生肥大,会引起甲状腺亢进,基础代谢率降低,皮肤褪色,性腺发育不良;幼兔生长迟缓,骨胳短小;成兔发生粘液性水肿;妊娠母兔则胚胎早期死亡或被吸收、流产。碘的缺乏除有地域性外,日粮中钙、镁含量过多,会增加碘的排泄而发生缺碘症。采食含氰酸盐过多的草料如某些种类的三叶草、碗豆等,也能抑制对碘的吸收。一般用碘化钾、碘酸钙、碘盐等来补充。相反,过量的碘可引起新生仔兔的大量死亡。

6锰。能激活某些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有关的酶类,为家兔骨胳形成、繁殖和胚胎正常发育所必需。缺锰时可引起骨胳系统发育不良,表现为腿弯曲和骨脆;性成熟延迟,母兔不易受胎或生产弱小仔兔。缺乏时可补饲硫酸锰等。但锰过多时,又会抑制幼兔血红蛋白的形成和生长,而产生不良作用。

7锌。是构成兔体内20多种酶的成分,因而是蛋白质、核酸等正常合成和代谢所必需,也是胰岛素的组成成分,故缺锌时会引起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紊乱。锌能提高肌体的免疫功能,也能增强创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当喂锌较少时,还可使公兔睾丸和付性腺萎缩、精子的发生和成熟过程受到破坏。母兔生殖机能失常,拒绝交配而不排卵;即使妊娠,但自发流产率高,分娩过程中易出现大量流血。而最明显的症状是厌食症。使采食量下降,体重减轻,皮炎和掉毛,且黑毛变灰。当日粮中补钙量太多或植酸盐含量较高,均易出现锌的不足。锌与钙的比例为1:100时,兔的生长发育正常。一般用硫酸锌来补饲。

8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组织中过氧化物的解毒作用,防止线粒体的脂类氧化,保护细胞膜不受过氧化物酶的侵害,对生长起刺激作用。硒是蛋氨酸转化为半胱氨酸所必需的元素。硒与维生素E具有协调作用,对维生素E的吸收和贮存有促进作用。缺硒时可发生肝坏死、白肌病,心肌退化萎缩,因心脏受损可引起突然死亡。一般用亚硒酸钠来补饲。但硒为巨毒物质,不可多用。高蛋白日粮可减轻硒的毒性,微量的砷化物有预防硒中毒的作用。

9其它微量元素。如钼、铬、砷、氟、镍、锡、硅、钒等。其中有些元素已证明有某种生理作用。如己证明钼是动物体内黄嘌呤氧化酶的组成成分,该酶在嘌呤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硝酸盐还原酶和细胞脱氢酶的组成成分。钼能促进盲肠内微生物对纤维素的消化。铬是维持正常糖耐量的必需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作用。砷与血红蛋白的形成有关,进而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缺砷使生长发育不良,母兔流产率和胎儿死亡率增加等。但由于上述元素需要量极少,而饲料中己能满足其需要,故一般不考虑饲养中的缺乏和供给问题。

(六)维生素的营养功能

维生素是一类化学结构不同、营养作用和生理功能各异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虽然不是营养中的能量来源,也不是构成兔体组织的主要物质,但却参与了体内物质代谢的全过程,是维持兔体正常生长、繁殖、生产和健康所必需的一种用量极少、作用很大的生物活性物质。这类物质在兔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较少,必须经常从饲料中获取。

目前在已知的30多种维生素中,至少有15种维生素是动物营养所必需。按照每种维生素在水或油中能否溶解,可将它们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四种)和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两类。

1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⑴是许多酶的辅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对保证体组织和细胞的正常活动及代谢机能均有重要作用。

⑵可预防疾病,增强神经、血管、肌肉和其它系统的正常机能,保证兔体的正常生长、繁殖、生产和健康。

⑶对体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矿物质、水分的代谢均有调节作用。

2维生素的缺乏症状

(1) 维生素A(视黄醇、抗干眼病维生素)。对兔的生长、繁殖和抗病力都有影响。缺乏时生长缓慢,皮肤和粘膜变得粗糙;视力减弱,引起夜盲症;公兔睾丸发生变性退化,精子生成停止,发生不育;妊娠母兔胚胎被母体吸收,易流产,胎儿弱小或死胎,产后缺奶;抗病力减弱,肠炎的发病率增高;耳软骨形成受阻,耳朵下垂。高剂量的维生素A也会引起中毒,母兔的中毒症状和缺乏症基本相似。

(2) 维生素D(麦角钙化醇、钙化醇、抗软骨病维生素)。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在骨中的沉积。钙、磷和维生素D在生理上是密切相关的,其中任何一种缺乏,或三者比例不平衡,则因骨骼中磷、钙的沉积不足,而引起幼兔生长停止,发生佝偻病,泌乳母兔易患软骨症。但日粮中维生素D过高,也可引起中毒,使软组织发生钙化,无食欲,腹泻,消瘦虚弱,共济失调,最后导致死亡。

(3) 维生素E(生育酚 抗不育维生素)。在体内主要作为生物催化剂和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对维持肌肉、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不可缺少。缺乏时肌肉营养性不良或白肌病;或渗出性素质病,表现为皮下组织水肿,胸腿肌肉出血,运动失调;肝坏死;母兔不孕、死胎、流产;初生仔兔死亡率高;公兔精液品质下降等。

(4) 维生素K(止血维生素)。能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维持动物凝血正常。已知自然界,在青绿饲料中存在着维生素K1,在微生物体内存在着K2,人工合成的K3、K4均比K1效力高(K3的效力是K1的2倍、K2的4倍)。由于植物中含有大量维生素K,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能够合成,兔可通过食粪来获得,故兔一般不缺。但繁殖母兔的饲料中如含有抗菌素和磺胺类添加剂时;或饲料中含有双香豆素等维生素K颉颃物质;或饲料中含有霉菌毒素;或因球虫等导致胃肠道出血等,均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缺乏和止住。生长缓慢。胎盘出血,流产。可按2mg/kg(料量)予以补充。

(5) 维生素B1(硫胺素 、抗神经炎维生素)。为许多细胞酶的辅酶,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饲料中含有充足的硫胺素。但由于颉颃物的存在,缺乏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时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发生多发性神经炎;动物生长缓慢。

(6) 维生素B2(核黄素)。因其结构中含有核糖且成**,故得名核黄素。核黄素是黄素蛋白的成分,主要构成细胞黄酶辅基,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缺乏时上述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皮毛粗糙,脱毛,流涎,流泪,厌食,腹泻,繁殖力下降,生长受阻,眼嘴和脚趾周围发炎,蛋白质利用率降低。

(7) 维生素B3(泛酸、 遍多酸))。是辅酶A的组成部分。辅酶A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泛酸不足影响辅酶A的合成,使代谢紊乱。饲料中含有充足的泛酸,家兔盲肠内微生物又能合成,故一般不会发生缺乏症。

(8) 维生素B4()胆碱)。缺乏时易引起脂肪肝、硬化,发育不良,贫血,生殖机能紊乱。料中易缺乏,需要补助。

⑼ 维生素B5(烟酸、尼克酸、维生素PP)。是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全部吡啶-3-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总称。烟酸在动物体内主要以辅酶Ⅰ(NAD)和辅酶Ⅱ(NADP)的形式参与机体代谢。在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以及能量利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家兔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可以合成,一般不易缺乏。但据报导,在日粮中另外添加烟酸,可显著提高兔的生长速度。

⑽ 维生素B6(吡哆醇 抗皮炎维生素)。在生物组织内以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三种形式存在,三者的生物活性相同。日粮中大量含有,肠道细菌能合成,不易缺乏。但当日粮中含有B6的颉颃剂如羟胺、氨基脲、巯基化合物、可食香菇中的香菇酸、亚麻中的亚麻素等,会导致维生素B6的缺乏。家兔的缺乏症表现为耳部皮肤鳞片化,口鼻周围发炎,肢疼痛,前腿脱毛,痉挛,瘫痪。

⑾ 维生素B7(维生素H、生物素)。主要功能是在脱羧-羧化反应和脱氨反应中起辅酶作用,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肠道细菌能合成,不易缺乏。但在使用抗菌素、有霉菌毒素存在以及日粮中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过高时,可能导致缺乏。

⑿ 维生素B11(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四氢叶酸。以辅酶形式参与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合成,整合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维持胃肠道的正常运转,促进胎儿和幼兔的生长发育。由于植物的绿叶中含有,加之肠道内微生物可以合成而通过食粪获得,因此不会缺乏。但当口服磺胺类药物时,微生物遭受抑制,导致叶酸合成下降,引起缺乏症。叶酸缺乏时,发生巨红细胞性贫血,生长受阻。

⒀ 维生素B12(钴胺素 、钴维素、抗恶性贫血维生素、动物蛋白因子等)。存在于动物蛋白饲料中,植物性饲料中不含有。主要功能是参与一碳基团的形成、分解和转移;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具有活化氨基酸和促进核酸生物合成的作用,因此对蛋白质的合成有重要意义。家兔盲肠内的微生物可以合成,通过食粪得到补充,很少出现缺乏症。缺乏时表现为生长不良,被毛蓬松,繁殖机能紊乱,厌食,饲料利用降低,贫血等。

⒁ 维生素C(抗坏血酸)。在体内参与细胞间质的生成及氧化还原反应,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具有解毒和抗氧化作用。兔能用葡萄糖合成维生素C,不会缺乏。但当出现应激反应(如遇高温或低温、新环境、运输、疾病等)时,应考虑补充。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退休教师 李思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526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