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不是专业形体老师,但是我想把我的个人经历跟你分享。我以前初高中是校健美操队的,就是那种跳叉啊劈叉啊各种掰腿啊的那种健美操。但是我没接受过专业的形体指导,按我自己来说,我的骨头很硬,柔韧度也不好,如果一天里强行劈叉,第二天腿会酸疼的不行,而形成肌肉拉伤导致依旧无法劈叉。所以对我来说,一时的强压是不行的,每天都需要,或者说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压腿:早晨起来,先在床上做韧带拉伸,比如身体前压,青蛙腿压啊之类的,但是不能一次压太狠。然后在一天的生活中,有机会就搭腿压一压,拉伸啊什么的,如果场地允许的话还可以尝试性的下叉啊之类的。晚上回家复习啊看书啊吃完饭消化啊就站着搭腿边压边看,睡前继续重复早上的韧带拉伸。一周之内就能下叉了,但是因为自己本身骨头硬,所以得长期坚持。
后来我毕业了离开了学校,不跳健美操,也不拉伸,韧带很快就回去了(捂脸)
当今大成拳界,谈功法者有之,试力者有之,推手、发力、试声、实作等等均有之,然而对筋骨的锻炼却闭口不谈,无人提及,仿若筋骨锻炼是大成拳习练的“禁区”。其实,筋骨的锻炼并不神秘,它贯穿于大成拳的每一步功法,但所占比例较少。我师王选杰在教导弟子时,第一课就讲大成拳炼的是筋骨之力。
我们知道,人体自出生以来,筋骨就是连通的,如果不连通的话,人就残废了。但是,由于人们生活中的用力习惯,使自身的筋骨没有得到良好的锻炼,不能有效地用力。通过大成拳站桩,可以改变和调整人们的用力习惯,除却后天的拙力,从而出现本能活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筋骨之力。
众所周知,大成拳练的是整体,要想把身体炼整,首先必须在桩功中让自身的筋骨发生根本的变化,也就是生理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筋腱的放长变粗,骨的密度增大变硬,就是俗话说的“筋长力大,筋粗力大,骨重筋灵”。大成拳可以运用桩功中的肌肉放松和间架结构的定型来达到改变筋骨的目的。
在谈骨肉放松和间架定型之前,让我们先认识一下筋骨。筋即是筋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韧带,其质地坚韧,柔软而滑溜,呈白色兼青色的带状或片状,是连接肌肉和骨骼的一种坚韧组织,筋腱不但质地坚韧,而且又富于弹性。因此人体四肢能够伸缩,五指能够开合,两足能够履行,两腿能够跳跃。大成拳中爆发出来的弹抖劲,除了气血、骨骼和肌肉的共同作用外,筋腱亦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在《神运经》中讲:“伸筋以拔力”,“松筋者涣也,汉筋者萃也。松涣者软之极也,汉萃者刚之极也,松如绳之系,汉如冰之清”。《黄帝内经·灵枢》中所言“筋为刚”,都讲了筋的作用,说明了人的力量来源于筋和腱。所以说筋腱不但是四肢伸缩转动的主宰者,也是力量的发生处(当然,筋腱本身之所以能有伸长弹性,仍是气血所营养的结果)。
骨骼和关节在人体起着支撑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的经脉篇说“骨为干”。这就是说,“干”有支撑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称为骨架,在人体起着“支”和“撑”的作用。骨骼与关节的粗细及强壮程度,直接关系到劲力发挥时支撑力量的大小,所以骨骼粗壮的人,支撑的力量就大,劲力也就充分;反过来讲,骨骼和关节细小的人,支撑的力量就小,所发挥的劲力就弱。
由于人们后天生活和工作的用力习惯,用力时肌肉容易紧张,阻碍了筋骨劲力的传递,更妨碍了筋骨的有效锻炼。肢体的放松是大成拳锻炼筋骨的一个先决条件。这个放松不是绝对的“松”,它要求“松而不懈”,在意紧的情况下松,即所谓的“意紧形松”,“肌松力绷”。我们知道,筋腱生存在皮肤之内,分肉之间,它起着连接肌肉和骨骼的作用,人体的筋腱上包裹着许多的肌肉纤维,这些肌肉纤维呈现无序状态,粘在人体的筋腱上面,当我们用力时,肌肉纤维开始无规则拉扯,分化了我们的筋骨力量,致使筋骨的力量不能完全传递,力量不能完全有效利用。大成拳桩功中的肢体放松,主要是让部分肌肉纤维有序化,帮助筋腱传递筋骨的力量,让部分不能有序化的肌肉纤维剥离筋腱,防止其阻碍筋骨力量的传递,再通过紧梢节的锻炼,很快就能将周身大筋挑撑起来(在此指小臂以前,小腿以下部分)。俗话说:“指为筋梢”。指又称之为爪,既包括手指又包括足趾,手指、足趾都是筋的末端,故称指(趾)为筋梢。在肢体放松,手指足趾稍紧的情况下,通过长时间的桩架定型,周身大筋很快就能挑撑起来,就好像一张弓,弓的两头用弓弦一拉紧,弓身自然绷了起来。
身体放松是前提,桩架的定型是筋腱拉伸的关键。只有放松而没有正确的间架结构,是不能伸筋拔骨的。挑筋是大成拳的基础,要想迅速快捷的将周身大筋挑起,必须要有标准的间架结构。可以说,没有正确的间架结构,就不可能练好大成拳。
在练功的过程中,当我们的肢体处于一个正确角度时,我们身上的筋就能一下子绷起来。也就是说,筋腱的拉伸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角度,在肢体放松的前提下进行长时间的定型,经过量的积累,从而产生筋腱的生理性变化(从量变到质变),将筋腱拉伸放长,变得更加坚韧有力。
以技击桩为例,前手在眉和嘴之间,肘部微下坠,肩部放松。在这个角度下,手臂大筋和腋下大筋以及背侧大筋容易拉起,臀部下坐,头往上领,形成上下对拉,再通过掖胯、敛臀、含胸、拔背、项竖等锻炼,能很快将脊椎骨和前胸后背大筋拉起,前腿膝盖顺脚尖方向前顶,与后胯对拉,形成斜面争裹之力,腿部大筋将会迅速拉起。在掌握桩功要领的前提下,再经过长时间的间架定型,全身大筋连通以后,身体方能变整。
周身大筋的挑起,并不只是凭身体的感觉,而是明显的呈现于体表,手能触摸得到,肉眼也能观察得到。以前,芗翁著名弟子张恩桐背侧大筋高高挑起,连走路时两手都是往外张开的,他的腿一绷劲,腿上筋立即腾了起来,跟钢筋似的。笔者在教学时也时常让学员触摸和观察我的腕部、大臂和后背及大腿的大筋,以提高学员对筋骨的认识。
身上大筋挑起之后,就跨进了桩功的又一个新台阶。即骨的锻炼。我们知道,骨骼之间的软组织里有着非常丰富的血液,只有通过筋腱的拉伸,才能加强血液循环,从而增强骨的密度,骨的密度变大以后自然就重了,也就是所谓的“骨重筋灵”。再经过长时间的桩功锻炼,就能达到骨节争鸣的高级境界了。
大成拳伸筋拔骨的过程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它需要吃大苦,有坚强的毅力。笔者在追随王红宇先生练功的日子里,一直都是咬着牙一步一步挺过来的。先生对弟子要求极其严格,往往一个桩一站就是两小时,这其中的痛苦简直难以言表。在筋骨变化的过程当中,肢体会出现诸如麻、痒、酸、胀、软、痛等等功效反应,根本没有舒适得力的时候,特别是筋骨、肌肉的疼痛,有时让人感觉好似火烧身,有时又如同刀割锥扎痛难忍。肌肉的酸痛刚过,又会出现肌肉纤维断裂剥离筋腱的裂痛,接着又是筋腱拉伸的疼痛和骨骼发生生理变化的胀痛。此部功结束后,就会明显感觉到功夫上了身,一旦与他人搭手,即会产生对手很软的那种感觉。此时此刻,喜悦之情定会让你忘掉一切苦痛。
桩功的功效会因修炼者身体素质的好坏,有无桩功基础,以及年龄和对功法的理解程度等造成差异。能否经常得到老师或明家指点,也是导致功效优劣的原因。再者,练功量的大小和练功时间的长短,也是造成功效差异的重要原因
功法内容:
起势
第一节 鹤首龙头气冲天
第二节 寒肩缩背通臂肩
第三节 立掌分指畅静脉
第四节 气意鼓荡臂肋坚
第五节 俯身拱腰通督脉
第六节 转腰涮胯气归田
第七节 平足开胯分前后
第八节 膝跪足面三连节
第九节 弹腿翘足描太极
第十节 回气归一转混元
收式
完整地学习了形神庄,是今年暑假集训的最大收获,不仅系统而详细地学习了每一节的理论知识,老师还规范了我们的功法动作。
但是,集训仅仅是一个开始罢了,如果真的想修炼好这套功法,必须长久的修习。
在此之前我平日修炼的功法主要是三心并站桩与捧气贯顶法,它们属于外混元,而最近我主要就是修习形神庄,毕竟要乘热打铁,熟才能生巧。
一整套形神庄的用时比较长,将近一个小时。一个人练功是孤独的,最初的两天有点没耐心完整地练下去,但是渐渐地也就好多了,心静下来,熟悉了所有的动作及其细节要领也就好多了。
老实说形神庄并不容易修炼,比起捧气贯顶法,它难度更大,但是我现在对它的喜欢已经超过了我曾最爱的捧气贯顶法。
有难度才有挑战,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将形神庄练到极致,我想知道形神庄究竟有多妙!“健美身形,撑筋拔骨,祛病强身”究竟是什么模样。
最初接触形神庄时的痛苦我现在还记忆犹新,感觉每一节都是那般折磨人,想要有所进步,就必须有所付出。
今天暂且简单地聊聊,之后再详解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