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外交家曾纪泽,他是怎样收回伊犁的?

清代著名外交家曾纪泽,他是怎样收回伊犁的?,第1张

沙俄方面看到了清朝强硬的一面,更是被曾纪泽逼得连连后退,最后经过漫长的谈判,双方终于签订了《伊犁条约》。虽然该条约严格来算还是不平等条约,但是跟以往的条约相比,已经夺回了很多权力,不失为一场外交上的胜利,这其中曾纪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后来,曾纪泽又在中法越南冲突中尽力斡旋,并请求英国等出面调停。并且还在税收上与英国力争,最终为清政府每年增加了数百万的收入。曾纪泽一直都在用积极学习的眼光看待世界,并谋求通过学习国外实现国富民强,为此推动了很多项目,并为此四处奔走。

曾国藩

儿子

1,长子曾纪第(又名桢第,早夭)两岁就夭折了。生日1837年,逝世1839年 。

2,次子曾纪泽(1839——1890,字吉力刚,号梦瞻)

媳:贺氏(1840——1857,元配,婚后一年难产死,贺长龄女)刘氏(1841——1903,继配,刘蓉之女。生子女各3人)

曾纪泽(1839年12月7日—1890年4月12日),字劼刚,号梦瞻。汉族。湖南双峰荷叶人,曾国藩长子。清代著名外交家。

光绪三年(1877年),曾纪泽袭父一等毅勇侯爵。光绪年间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期间参与中俄伊犁问题交涉、中法越南问题交涉、中英鸦片问题交涉等,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贡献。尤其是与沙俄力争,以《中俄伊犁条约》代《里瓦几亚条约》,备受称道。回国后参与兴办海军等事务,官至户部左侍郎。光绪十六年(1890年),曾纪泽去世,年五十一。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惠敏”。

曾纪泽学贯中西,工诗文,书法篆刻,善山水,尤精绘狮子。著有《佩文韵来古编》、《说文重文本部考》、《群经说》等传于世,后人辑为《曾惠敏公全集》。

3,三子曾纪鸿(1848——1881,字栗诚)

媳:郭氏(1847——1935,名筠,字诵芬,《艺芳馆诗钞》作者,郭沛霖之女)

曾纪鸿,字栗诚,湘乡人。他是曾国藩的次子,父亲去世后荫赏举人,充兵部武选司郎官。但他不热衷于仕途而酷爱数学,并通天文、地理、舆图诸学。可惜的是,由于平时勤奋用心过度,曾纪鸿事业未竟就因病逝世了,年仅33岁。

曾纪鸿后来自学成才,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传世。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

曾国藩的后人

曾国藩的后人基本继承了曾国藩的一些优良品格,他们都在事业上遵守规矩,在为人处事上老实诚信,在决断事务时谨慎,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工作上勤奋刻苦。

曾国藩后人

民国时期,曾家的后代便很少从事政治生活,当官的更是少之又少,也许是受了曾国藩的启示,也许是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又或是辛亥革命对传统文化不一样的见解,曾的后代,大多选择从商办厂,着实有资本家救国的远大抱负。

还有部分有条件的选择出国留学。目前国内能找到的曾的后代,大约有几十位,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不乏成就显著的人,原中国艺术学院副院长的母亲就是曾国藩的曾孙女。北京双榆树小学的校长,是一位非常有思想,有主见的成功人士,他也是曾国藩的后代。

在长沙,曾宪华、曾宪琪,曾国藩的曾孙,曾孙女一生都没有摆脱“曾”字,两人坎坷的命运也凸显出曾国藩这位人物的争议性。而两人的后代则是将曾姓当作荣耀,受曾国藩影响,曾家人对权和钱的追求并没有特别强烈,他们固守着自己的乐土,享受着生活,丝毫不被影响。

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非常严格,在家书中也提到,应该多做学问,后人更是将这一点发扬广发,这使得曾国藩后代中的女性也不乏拥有杰出才华的,她们素质很高,在国外发展的机会也很多,思想观念的改变,加之人生追求开始发生变化后,也就导致了她们与婚姻的无缘。

在这一百多年里,对曾国藩的评价褒贬不一,现在能做到接近历史,应该是对曾家子孙最好的回馈。

曾国藩儿子

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曾纪泽是曾国藩的次子,他曾经担任过清朝驻英国法国大使,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小时候的曾国藩受的教育就同龄人更为严苛,当时洋务运动兴盛,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留洋学习的浪潮,曾纪泽背负起事业救国的抱负,毅然决然踏上了前往西方的道路。光绪五年,巴西想要和中国建交,曾纪泽建议朝廷同意,得到广泛认可,次年因为崇厚与俄国签订卖国条约,割让了中国北方,中俄边境的部分土地,曾纪泽被派到俄国,并与俄商议领土归属问题。

在历时2年五十多次的会面后,收回了部分领土。中法战争期间,曾纪泽第一个站出来抗议,与法国人争辩毫不示弱,为中国人树立了榜样,就算身患重病,曾纪泽依旧坚守岗位,与法国人斗争到底。光绪十二年,曾纪泽回到祖国的怀抱,北洋水师的创立也有曾纪泽的一份功劳,加强了我回国的海军实力,在应对外国侵略者我们能有自己的军队保卫祖国和河山。

曾纪泽留洋学习的日子一点都不敢松懈,他研究了英国的海军实力为什么如何强大,他深入学习近代的海军史,为中国海军力量注入新生力量。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走出国门,向外国学习的知识分子,曾纪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在增强我国军事储备实力等诸多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方方面面,给我国清末时期的动荡不稳定吃了一颗定心丸。为我国洋务运动以及思想改造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曾国藩女儿

曾纪芬是曾国藩的么女,曾国藩虽然是礼部尚书,但是曾家人生活依旧十分清苦。所以,对于自己的女儿,曾国藩从来不会特别偏爱,不过也是着实没有经济实力培养,所以从小曾纪芬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如此艰苦的条件却也造就了日后曾纪芬的高尚品德,曾纪芬在出嫁的时候,凭借从小养成的勤俭持家的美德,毫无大**娇生惯养的坏习惯,她将丈夫侍奉得好好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自己的有效的家规,和邻居间的关系也处理的十分得当。

曾纪芬一直都记得父亲交给自己的东西,勤俭二字更是视作箴言。曾纪芬的确将这一点好好的传承下来了,每届大寿的时候,她都让子女不要送贵重的礼物。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异常严格,相信这和父亲所要表达的是一样的想法。为了让孩子们长大了在社会上能有所作为,她教育子女凡事都要往大处想,这样才能做大事,把目光放长远些才能有所斩获,才有取得成功的机会。

他的儿子,聂云台长大后,就在经营商业上取得大成功,不仅开办了银行,还开发矿产,成为上海当时的大财团。

晚年的曾纪芬更是将父亲的修生养性的方法利用到极致,每天吃素,饭后散步,睡前的热水泡脚,不让情绪决定自己的行为,一直到九十一岁的高龄,还保持着神志清醒的状态,完全没有一般老年人表现出的诸多症状。

曾纪芬一生敬仰他的父亲,高超的书法水品也是得到父亲的真传,据说当时的上海,人们都以能得到她的书法作品而荣。

曾国藩一生总共有3个儿子,5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叫曾纪第,早年夭折,所以长大成人的只有2个儿子,分别是曾纪泽和曾纪鸿。

因曾国藩长子曾纪泽虽生了三个儿子,但其中两个早夭,只有广銮长大成人,后来继承了祖父传长的侯爵。但广銮无儿子,过继纪鸿四子广铨的儿子昭揆为嗣,所以曾家一脉实由曾纪鸿继承。曾纪鸿比曾纪泽小9岁。

扩展资料:

一、曾纪泽

曾纪泽(18391207—18900412),字劼刚,号梦瞻,清代著名外交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位驻外公使,与郭嵩焘并称“郭曾”。

曾纪泽是曾国藩次子,1877年(光绪三年)袭侯爵。1878年(光绪四年)出任驻英、法大臣。在出使期间,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

1880年(光绪六年)兼驻俄大使,与俄谈判收回伊犁事宜,于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权,被认为是晚清一次较为成功的外交行动。

1883年(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主张“与法人辩,始终不挠”。又疏陈“备御六策”。1886年(光绪十二年)归国。1890年(光绪十六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惠敏”。

二、曾纪鸿

曾纪鸿,字栗诚,湘乡人。他是曾国藩的次子,父亲去世后荫赏举人,充兵部武选司郎官。但他不热衷于仕途而酷爱数学,并通天文、地理、舆图诸学。可惜的是,由于平时勤奋用心过度,曾纪鸿事业未竟就因病逝世了,年仅33岁。

参考资料:

-曾纪泽

-曾纪鸿

后代名字如下:

1、儿子:曾广铨(1870年生),兵部员外郎,曾纪泽养子,曾纪鸿三子,官至外务部左丞;曾广铭(1871年生),出生六个月后夭折;曾广銮(1873年生),督察院左副督御史,袭封侯爵;曾广钖(1879年生),八岁殇逝。

2、女儿:曾广璇(1860年生),适李瀚章之子李经馥;曾广珣,适吴永(1865-1936);三女早亡(1869年夭折)。

3、孙子:曾约农,教育家,为东海大学在台复校后首任校长。

4、孙女:曾宝荪。

人物简介

曾纪泽是曾国藩次子(国藩长子纪第早殇),1877年(光绪三年)袭侯爵。1878年(光绪四年)出任驻英、法大臣。在出使期间,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

1880年(光绪六年)兼驻俄大使,与俄谈判收回伊犁事宜,于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权,被认为是晚清一次较为成功的外交行动。

1883年(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主张“与法人辩,始终不挠”。又疏陈“备御六策”。1886年(光绪十二年)归国。1890年(光绪十六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惠敏”。

—曾纪泽

曾纪泽,系曾国藩次子,字劼刚,号梦瞻,行甲三。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一月初二生于荷叶黄金堂。自幼严受家训,课读经史;稍长,博览群书,尤爱屈原《离骚》。咸丰年间,或随父出走京师、军营,或在家笃学,广泛涉猎西欧的数学、物理、化学及语言文学。他还刻苦攻读外语,懂数国文字,尤通英文。同治五年(1866)。湘乡倡修县志,各界人士荐举曾纪泽纂修。曾国藩得知急书制止。他严尊父训,辞去纂修职名,但仍极力举贤荐能,多方筹措经费,为纂修《湘乡县志》出力甚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0201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