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主要表现在出现了运动功能损伤的情况。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运动功能低下,肌肉力量差,出现了明显的肌肉萎缩的情况,尤其是表现为双侧的下肢肌肉萎缩更为明显。另外,孩子如果做肌电图检测可以发现肌肉神经传导功能明显减退。
其实我个人认为小儿麻痹患者初学游泳还是比较容易的,例:以一个下肢瘫痪的小儿麻痹患者来说他比一个普通学游泳的人更容易漂起来,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他对自己的下肢是有感知的,一旦感觉稍有下沉他就马上会紧张起来导致更迅速的下沉, 而对于小儿麻痹患者则不会。
当然小儿麻痹患者在学习的过程也有他们的好多难处,但是作为教练一定要拿出一百分的信心给他们鼓励,因为他们的生活真的不易!
小儿麻痹症发生后,会损害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诱发以下后遗症:首先会出现心肌改变,导致缺氧的症状和表现。二是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时,会导致儿童肌肉萎缩,严重影响和危害儿童运动功能。第三,会导致儿童骨关节畸形。当发生骨关节畸形时,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运动功能,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目前脊髓灰质炎尚无完全可行的治疗方案,患此病后应及时对症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
小儿麻痹症是治愈不了的,国际上尚无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任何药物能终止其后遗症的发展,治疗仅限于减轻症状和延缓病程,治疗任务主要为矫正躯干及肢体已形成的畸形。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肌肉治疗术”已经成为目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能治好的儿麻疗法。人工肌肉植入术术前对患者进行查体,了解患者双腿粗细差异、患肢待植入部位皮肤松紧度、肌肉分布及走向,从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型号的人工肌肉。
首先儿麻后遗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你的身体遭到破坏之后剩下的废墟遗迹。
常见的儿麻后遗症主要表现在下肢,不同程度的畸形,无力,感觉减退等,手术可以解决的是其中一部分畸形,最大的问题主要是无力,这个就很难解决。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任何疾病都是如此,千万不要乱听广告交智商税啊
也不是年纪大。我小时候也得过,好了,走路跟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腿粗细也一样。但是会偶尔腿疼,注意保暖,就没事。
我妈60多了,小儿麻痹足外翻,近年开始疼的厉害,刚看过医生也是说手术矫正打钢板,但是脚就不能灵活活动了,请问这个情况现在做矫正手术还适合吗?是否有其他矫正的方法??
普及一下,如果孩子有肛门脓肿类似的病,是不可以吃糖丸的。有条件的父母建议全部改成打针,不要吃糖丸。
当小儿麻痹症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给小儿做扁桃体摘除手术,避免拔除龋齿,同时不要带孩子去影剧院等公共场所,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小儿麻痹能治好吗?经过小编想专业的儿科医生咨询后了解到小儿麻痹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但只要发现得早,并且通过积极治疗,病情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处理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
前驱期及瘫痪前期
1、卧床休息病人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 2、对症治疗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4小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30分钟;热水浴亦有良效,特别对年幼儿童,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
瘫痪期
1、正确的姿势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 2、适当的营养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 3、药物治疗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地巴唑,剂量为1岁1mg,2~3岁2mg,4~7岁3mg, 脊髓灰质炎
8~12岁4mg,12岁以上5mg,每日或隔日一次口服;增进肌肉张力药物,如加兰他敏,每日005~01mg/kg,肌肉注射,一般在急性期后使用。 4、延髓型瘫痪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低头位(床脚抬高成20°~25°)以免唾液、食物、呕吐物等吸人,最初数日避免胃管喂养,使用静脉途径补充营养;②每日测血压2次,如有高血压脑病,应及时处理;③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需行气管切开术,通气受损者,则需机械辅助呼吸。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体温退至正常,肌肉疼痛消失和瘫痪停止发展后应进行积极的功能恢复治疗,如按摩、针灸、主动和被动锻炼及其他理疗措施。 1、针灸治疗 适用于年龄小病程短肢体萎缩不明显者可根据瘫痪部位取穴上肢常取颈部夹脊穴、肩贞大椎手三里少海内关合谷后溪每次选2~3穴下肢常选腰脊旁开1寸处环跳秩边跳跃玉枢髀关阴廉四强伏兔承扶殷门季中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溪绝骨风市承山落地等根据瘫痪肢体所涉及的主要肌 群选有关穴位3~4个每次可更换轮流进行每天1次10~15次为一疗程二疗程之间相隔3~5天开始治疗时用强刺激取得疗效后改中刺激巩固疗效用弱刺激可用电针或水针每次选1~2穴位注射维生素B1γ氨酪酸或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当归液(当归红花川芎制剂)每穴05~10ml 2、推拿疗法 在瘫痪肢体上以滚法来回滚8~10分钟按揉松弛关节3~5分钟搓有关脊柱及肢体5~6遍并在局部以擦法擦热每日或隔日1次可教家属在家进行。 3、功能锻炼 瘫痪重不能活动的肢体可先按摩推拿促进患肢血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及神经调节增强肌力患肢能作轻微动作而肌力极差者可助其作伸屈外展内收等被动动作肢体已能活动而肌力仍差时鼓励患者作自动运动进行体育疗法借助体疗工具锻炼肌力和矫正畸形。 4、理疗 可采用水疗电疗蜡疗光疗等促使病肌松弛增进局部血流和炎症吸收。 5、其他 可用拔火罐(火罐水罐气罐)及中药熏洗外敷以促进瘫痪肢体恢复另有报导应用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促进瘫痪较久的肢体增强肌力畸形肢体可采用木板或石膏固定以及用手术矫治。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而且治疗十分困难,有时就算痊愈了也会留下后遗症,所以说小儿麻痹症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那么到底小儿麻痹会有哪些表现症状呢到底应该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呢?
1、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现
1前驱期
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2瘫痪前期
多数患者由前驱期进入本期,少数于前驱期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热进入本期,亦可无前驱期症状而从本期开始。患儿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活动或变换体位时加重。同时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状态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小婴儿拒抱,较大婴儿体检可见:
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体位;②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弯颈时唇不能接触膝部;
③头下垂征即将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躯干时,正常者头与躯干平行。此时脑脊液出现异常,呈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如病情到此为止,3~5天后热退,即为无瘫痪型,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腱反射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3瘫痪期
临床上无法将此期与瘫痪前期截然分开,一般于起病后2~7天或第二次发热后1~2天出现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迟缓性瘫痪,随发热而加重,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多无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少见。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以下几型。
(1)脊髓型此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时,则出现梳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2)延髓型又称球型,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此型较少见,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命性病变。颅神经受损时则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以面神经及第X对颅神经损伤多见。
(3)脑型此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
(4)混合型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
4恢复期
一般在瘫痪后1~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5后遗症期
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上述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小儿麻痹症的早期、中期、恢复期等不同时期的一些表现。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发现。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预防呢
2、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
1接种灭活疫苗
优点:(1)安全实用:疫苗安全实用。
(2)适用性广:通常用于患有免疫功能缺陷疾病的人群和家庭成员,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也可以使用。
缺点:(1)价格昂贵
(2)免疫时间短
(2)需要多次注射
(4)肠道难以产生免疫力
2注射减毒活疫苗
优点:(1)快捷方便
(2)免疫效果好:绝大多数接种的人群都能长期免疫,接触者也有免疫效果。
缺点:免疫功能缺陷者会产生瘫痪的并发症
3及时隔离
当患儿被发现后,需要立刻隔离至少40天,亲人和家属应被隔离以预防传染。
4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不仅要注意保护环境卫生,还要培养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多喝水,睡眠足,人多不去凑热闹。
总结:上文小编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小儿麻痹症不同时期的一些表现症状以及预防方法,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了解了呢做好预防保健工作,让每一个宝宝都健健康康!
3、小儿麻痹症治疗方法
一、无瘫痪型
1多休息:宝宝应该多多休息,躺在床上静养,减少活动。
2湿热敷:出现肌肉酸痛和项背强直时,家长应在疼痛区域湿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
3口服镇静剂:可以口服盐酸哌替啶及可待因,具体用药咨询医嘱。
4静脉注射: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和维生素来减弱神经性水肿。
5肌注丙种蛋白肌:有些宝宝会发高烧,温度难以退下的时候可以肌注丙种球蛋白。
6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医生治疗,注射激素。
二、瘫痪型
1卧床休息:患儿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注意床垫的厚度和肢体护理。
2导尿:患儿此时四肢行动不便,难免会出现便秘,这时候需要家长配合灌肠、导尿。
3恢复神经传导:通过药物治疗使神经系统得到修复。
4中药治疗:通过饮用独活寄生汤,协助治疗。
5解决呼吸障碍:通过各项呼吸设备来防止宝宝出现呼吸障碍。
6预防循环衰竭处理:通过药物和食疗防止宝宝出现系统衰竭的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