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上肢有惯用手。可能你常打篮球或靠单手控制的运动。那样会使你上肢整体的协调性偏向某侧,这样一来整个上肢的肌群都会为你的动作做协调导致有的肌肉被优先调用。你可以试试,当你做完仰卧起坐后,右边就没有左边胀痛。你可以调整肩部的前后和上下(在你用力时双肩一定无意识地失去对称)使两侧对称,或有意识靠右侧腹肌用力(如腰或重心偏向右侧)。你这种情况职能靠有意识的纠正,否则不管是腹肌,你要是练胸肌、二头肌、三角肌等等恐怕都会出现类似情况。同时你可以配合着多锻炼一下“弱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 41 针刺法 42 穴位注射法 43 电针法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穴位 2 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方剂 3 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中成药 4 小儿麻痹后遗症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小儿麻痹后遗症 1 拼音
xiǎo ér má bì hòu yí zhèng
2 英文参考aftereffect of infantile paralysis
3 概述小儿麻痹后遗症,西医病名。属中医痿证、痿躄的范围[1]。多由风湿热之邪内窜经络所致,不同于一般温邪袭肺或暑湿壅阻肠胃[1]。《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张,软短为拘,弛张为痿。”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腹泻等[1]。发生麻痹前期多有面赤,咽红,出汗,全身肌肉疼痛拘急,四肢颤震等[1]。治宜通利湿热,祛风通络[1]。若病毒深入,可见嗜睡,昏迷,抽搦,项强或喘促,吞咽困难等症[1]。治宜熄风镇静,或定喘降逆[1]。本病进入麻痹期,瘫痪可发于身体各部,常见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多见[1]。治宜疏风通络,调和气血,用独活寄生汤加减[1]。如面部瘫痪,用牵正散加减或针刺颊车、地仓、合谷[1]。若此期未能恢复,日久可致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即为小儿麻痹后遗症,治宜补益肝肾,温通络脉,用虎潜丸、活络丹或金刚丸等[1]。并积极配合针灸、 治疗,上肢瘫痪取肩髃、肩髎、曲池、大椎;下肢瘫痪取足三里、解溪、环跳、风市、阳陵泉;腹肌瘫痪,取中脘、梁门、气海;颈肌瘫痪,取天柱、天鼎、天容[1]。
小儿麻痹后遗症为病症名。又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为好发于小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后遗症。临床以受累肢体不同程度的弛缓性瘫痪为特征。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的运动神经细胞而引起的相应肌组的弛缓性麻痹。本病在中医属“痿证”范畴,与外感时邪疫毒,经络、经筋受损有关。临床上,瘫痪可为单瘫,半身瘫,甚至腹肌、项肌、面肌、肋间肌等的瘫痪,但以下肢单瘫多见。初起表现为患肢无力、松弛,日久则肌肉萎缩,肢体发凉、变细,骨与关节畸形及姿态异常等。[2]
小儿麻痹证,中医认为属“暑湿”、“湿热”范畴,因感受湿热、时疫之毒,由口鼻侵入肺、胃二经,流注经络,致气血失调,筋脉肌肉失养。后期出现肢体麻痹、肌肉萎缩、瘫痪等症,属于“痿证”、“痪躄”范畴。本节重点叙述瘫痪期。
本病早期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头痛,肢体疼痛,肢体瘫痪呈弛缓性,以下肢多见,或表现单瘫、半身瘫痪,亦有腹肌、肋间肌、膈肌瘫痪者,病情比较严重。瘫痪肢体在急性症状消失后1~2周开始惭复,6个月内恢复较为明显,以后恢复很慢,遗留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症。
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弛缓性瘫痪有较好效果。
重症呼吸肌和呼吸中枢受损,应采取综合治疗揩施。
早期应与感冒和胃肠疾病鉴别。
4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 41 针刺法体针:下肢瘫可取腰夹脊(1~5)、环跳、殷门、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昆仑、解溪等穴;上肢瘫可取颈夹脊(5~7)、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面肌瘫可取四白、颊车、地仓、下关、牵正、合谷等穴;腹肌瘫可取中脘、梁门、天枢、气海、带脉等穴。各瘫随症配穴:抬腿困难加髀关,伏兔、健膝;膝屈曲加阴市、健膝;膝反屈加承扶、委中、承山;下垂足加胫下(解溪穴上3寸,胫骨外缘旁开1寸)、解溪;内翻足加昆仑、丘墟、纠内翻(承山穴外开1寸);外翻足加阳陵泉、三阴交、太溪、纠外翻(承山穴内开1寸);举臂困难加天宗、臂臑;伸屈肘无力加肱中(天泉穴下25寸);手内外旋困难加阳池、阳溪、四渎、少海;腕下垂加外关、四渎。②水针:取穴参照体针,每次选2~4穴。可选用10%葡萄糖,维生素B1、B12,复方当归、加兰他敏等注射液,每穴注射2~5毫升,隔日1次。除此,本病还可采用电针、穴位埋线法及皮肤针疗法等,均可参照体针选穴。治疗同时可配合功能锻炼,对重症畸形者可考虑采用矫形手术。[2]
治则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
处方 下肢麻痹——腰夹脊 髀关 伏兔 足三里。
上肢麻痹——颈夹脊 肩 曲池 手三里 合谷。
腹肌麻痹——胸夹脊 带脉。
肺热加风池、列缺,湿热加阴陵泉,肝肾虚加肝俞、肾俞。
方义 从“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详述
随证配穴 腕下垂—外关,足下垂—解溪,足内翻—悬钟,足外翻—三阴交。
操作 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次选4~5穴,每日1次,交替使用,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虚者可灸。
42 穴位注射法水针:取穴参照体针,每次选2~4穴。可选用10%葡萄糖,维生素B1、B12,复方当归、加兰他敏等注射液,每穴注射2~5毫升,隔日1次。除此,本病还可采用电针、穴位埋线法及皮肤针疗法等,均可参照体针选穴。治疗同时可配合功能锻炼,对重症畸形者可考虑采用矫形手术。[2]
选穴 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 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或胞二磷胆堿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3 电针法选穴 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 针刺得气后接通电疗机,选好波型,调好电量,每次4~6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5首先你要看看你的身体姿态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体态的问题影响的腹直肌不均等所以腹肌不明显。
如果体态没问题的话那就锻炼
1体脂百分比一般男性要在,15%以内或者更低一些腹肌会明显一些
2训练:仰卧起坐卷腹抬腿等传统的腹肌练习多做单边训练这样你的右边腹肌就会好起来
如果考虑到你的训练强度不够大建议加强训练如负重和角度的改变。这样会更快的让腹肌练出来
还有要练习时要稳定好你的髋关节和腹肌向外突一点去训练效果会很好
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采纳!
腹肌不对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先天基因导致的、锻炼习惯导致的等等。具体如下:
先天基因决定。
腹肌不对称和腱划有关系,而这个腱划却是天生的。每个人的腱划生来都不同,所以在锻炼的过程当中,会导致在同样的训练强度下,有些人拥有漂亮整齐的腹肌,有些人却只能收获结构不一的腹肌。
锻炼习惯导致。
每个人身体本身就存在着左右差异性,有些人们在腹肌训练的过程中,会因为习惯的原因,多用右侧或是多用左侧练习腹肌,使得左右两端的腹部肌肉因受力不均匀而导致腹肌不对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