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和危险信号有哪些?

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和危险信号有哪些?,第1张

常言说,病从口入,虽然癌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专家们普遍认为,约有35%-50%的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膳食营养因素密切相关。而消化道作为直接受纳和消化食物的器官,所受到的伤害必然首当其冲,是不折不扣的重灾区。

2020年,我国主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位居全球首位,其中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等。

据估计,我国565%的结直肠癌、598%的胃癌、485%的食管癌和352%的肝癌是由不当的饮食习惯,烟酒不忌,喜吃烫食……所导致的,并且由饮食所诱发的癌症数量仍处于上升之中。注意,这些消化道肿瘤大多都是吃出来的!哪些是高危人群?如何发现危险信号?

高危人群:

1、长期咀嚼槟榔史。

2、乳头瘤样病毒等感染。

3、长期主动或被动吸烟者,长期饮酒者。

4、口腔不洁净、尖锐牙齿、残根残冠及不良修复体的反复刺激。

5、长期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白斑、红斑等)。

危险信号:

1、口腔黏膜颜色或外表形状的改变,如变白、变红、变深,或原先存在的痣面积增大、表面增高、质地变硬并出现溃疡。

2、口内或颈部任何部位不明原因的肿块,或超过两周以上未愈合的口腔黏膜溃疡。

3、颈部淋巴结突然肿大。

4、出现运动障碍,嘴巴张不开,舌头半侧丧失知觉或麻木的症状。

5、咀嚼、吞咽或说话困难。

6、颌骨局部性肿大、左右不对称,有时合并知觉异常,或牙齿动摇等症状。

高危人群:

1、长期吸烟、饮酒者。

2、慢性喉炎、喉角化症、喉乳头状瘤、声带白斑等患者。

3、长期接触粉尘、化学有害气体等致癌物质者。

4、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者。

危险信号:

1、顽固性声嘶。

2、咽喉部异物感。

3、咽喉部疼痛,有时放射到同侧耳内。

4、咳嗽和痰中带血。

5、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咳痰困难及口臭(较晚期)。

6、颈部淋巴结肿大。

7、颈部肿块,肿块质硬,无痛,且逐渐增大。

8、贫血、消瘦、衰竭等恶病质。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家族史。

2、反复反酸、吞咽不适、食管内异物感、食物通过缓慢停滞感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反复胸骨后疼痛或闷胀不适感等症状。

3、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腌渍、热烫、粗硬、霉变的食物。

4、吸烟、酗酒。

5、Barrett(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覆盖)、食管炎或癌前病变。

危险信号:

1、体重无故减轻。

2、食物通过缓慢伴有哽噎感。

3、吞咽食物胸骨有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磨擦样疼痛。

4、食道内有异物感、胸口烧灼感。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家族史。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

3、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危险信号:

1、上腹部出现消化不良、反酸嗳气、烧心等不适症状。

2、消瘦、贫血。

3、上腹部疼痛。

4、大便发黑或大便出血。

5、出现饱腹感或烧灼感。

6、乏力、消瘦、贫血。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肠道息肉家族史。

2、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3、有肠道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4、盆腔接受过放射性辐射。

危险信号:

1、大便形状或排便次数变化。

2、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3、腹部绞痛、腹部有包块。

4、粘液性便血。

5、肛门停止排气。

6、排便时伴有恶心、呕吐。

高危人群:

1、肝脏恶性肿瘤家族史。

2、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

3、各种原因的肝硬化。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5、嗜酒、食用霉变食物。

危险信号:

1、近期体重迅速下降。

2、右上腹肝区经常性持续胀痛。

3、皮肤、巩膜变黄,或者小便变为浓茶色。

4、食欲减退、厌油、腹泻、饭后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5、长期鼻腔、牙龈反复出血,或消化道出血为黑便、呕血症状。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家族史。

2、胆囊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

3、瓷化胆囊或者萎缩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

4、直径 1厘米的胆囊息肉样病变。

危险信号:

1、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

3、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巩膜黄染,伴有消瘦乏力、皮肤瘙痒。

4、尿色深黄呈酱油或浓茶样,大便颜色浅甚至呈陶土色。

5、胆道出血时可能伴有黑便。

6、肝转移时可出现肝脏肿大、肝硬化等症状。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家族史。

2、肥胖。

3、长期吸烟、过量饮酒。

4、5年内新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非肥胖者。

5、慢性胰腺炎患者。

危险信号:

1、上腹部和腰背部持续疼痛。

2、经常拉肚子、消化不良。

3、皮肤、巩膜发黄。

4、食欲不振,消瘦乏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5、梗阻性黄疸,大便色泽变淡,甚至呈陶土色,皮肤黄染呈棕色或古铜色,有皮肤瘙痒症。

6、症状性糖尿病。

如何预防消化道肿瘤?

1、戒烟并且避免他人暴露于二手烟是最重要的预防肿瘤的方式。

这不仅是个人 健康 问题而且关系他人 健康 和 社会 公德,我在实习的时候遇到一位女性肺癌患者,她的老公和儿子长期抽烟,而且经常在卧室抽烟,使得她长期暴露于二手烟,所以为了你和家人的 健康 ,尽早戒烟。中国是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先前的调查报告表明,吸烟是导致中国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通过 健康 的饮食及运动保持 健康 的体重(BMI 185-249kg/m2;BMI=体重/身高2),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成年期体重增加。

中年期发福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如何避免确实具有挑战性,但同时也是对自制力、意志力和行动力的一个锻炼,管住嘴迈开腿坚持运动完全可以做到中年不发福。事实上国内普遍存在运动偏少的情况,我在美国就发现美国的学生非常喜欢运动健身,他们没有把运动当成任务或者负担,而是养成一种良好而规律的习惯,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的,谁也不会把吃饭睡觉当成负担吧?一旦形成习惯,你就会喜欢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另外在饮食上需要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类、豆类等,限制快餐、高糖、高脂类食物及含糖类饮料的摄入。总之,保持 健康 的体重不仅可以降低肿瘤的风险,还可以预防其它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对于个人 健康 大有裨益。

3、增加体力活动及运动,把它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多动少坐。

至少要保持每周150分钟的中度体力活动(中度体力活动是指心率增加60%~75%,包括慢跑、游泳、跳舞等)或者75分钟的剧烈运动(快跑、骑行、篮球等团体对抗运动)。如果为了控制好体重,需要设定更高的标准:每天45~60分钟的中度体力活动。

4、多吃全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并且将它变成你的日常饮食习惯。

每天至少要从食物中摄入30 g膳食纤维,多吃植物来源的食物。另外,我们需要注意保持饮食的规律性,2018年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在晚上9点前吃晚饭,晚饭结束后至少间隔2个小时再睡觉,可降低肿瘤尤其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另一项研究结果发现,每天都吃早餐的女性与不规律吃早餐的相比,出现超重和肥胖的可能性降低。

5、限制快餐和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

6、限制红肉和加工过的肉类。

红肉是指猪肉、牛肉、羊肉等,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红色的肉,而鱼肉、鸡肉等是白色的,则不属于红肉。每周红肉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0 g。加工过的肉类是指腌制、烟熏、发酵等方式处理过的肉类。中国的 美食 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有些不 健康 的饮食方式我们需要尽可能避免。

7、限制含糖饮料,多喝水或者不加糖的饮料。

这一点对于儿童格外重要,因为大部分儿童喜欢可乐、雪碧等含糖饮料,而儿童肥胖率增长跟含糖饮料和垃圾零食密切相关。作为父母应该从小让孩子少喝这类饮料,如果一定要喝尽量选择无糖饮料。

8、限制酒精的摄入,为了预防肿瘤,最好不要喝酒。

关于喝酒的问题需要详细说明,因为中国的酒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很多朋友关心喝酒的问题,我们自己也会遇到该不该喝酒的困扰。有强烈的证据表明喝酒是多种肿瘤的危险因素,例如口腔癌、鼻咽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一个人饮酒越多,饮酒时间越长,发生癌症的风险越高,尤其是头颈部肿瘤。喝酒也很可能是胃癌和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也有研究表明喝酒很可能是肾癌的保护因素,但是总体来说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喝酒的获益远不足以抵消其带来的风险。

除饮食控制外, 健康 的体魄也离不开适量活动,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

现在的人由于生活和饮食的影响,很多人的身体都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特别是到了中老年,亚健康的状态就会更加明显,很多人在这时候就会好脆县高血压的情况,其实有一部分人是容易患高血压的,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有哪些?什么人易患高血压?

1、高血压的信号

由于血压是逐渐上升的,人体会有一个耐受的过程,在高血压还没有造成血栓、脑出血、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损伤等情况之前,表面上都看不出来。因此,我们要敏感地捕捉身体发出的信号:当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如果感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就该关注高血压的问题了。

2、怎么监控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指出:“血压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不控制。”专家建议,所有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而高血压高发人群则应半年测量1次血压。

3、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1家族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如果父母有高血压,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2吃盐重的人:吃盐过多的人因为高钠摄入,会使血压升高。

3吃得太油腻的人:食用动物脂肪过多的人,比食用植物油、鱼油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4体重超标的人: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直观地来说,体重超标的人因为体内脂肪堆积,外周血管压力增大,从而直接导致血压升高。

5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的人:吸烟会使心率加快,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饮酒量与血压的升高也呈正比关系。

6长期精神紧张的人:从事的工作需要长期高度集中注意力、长期高度精神紧张、或者长期受噪音刺激的人更易患高血压。

4、如何预防高血压

(1)低油低盐、合理膳食

正如上文所说,吃得太咸、太油腻和身体太胖都容易引发高血压。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日常健康的饮食应该遵循多菜少肉七分饱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肉和荤油;每餐以七分饱为佳;吃清淡、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每天盐的摄入应该少于6克。而诸如酱油、辣酱、甜面酱、榨菜、酱萝卜、香肠、腊肉等食物中也含有较高盐分,控制盐摄入量时可不能忽略了它们。

此外,研究发现,常吃富含钾、镁、碘和锌的食物,有降压和保护心脏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含钾高的食物有:柑橘、苹果、杏、红枣、葡萄、花椰菜、大豆、黑豆、菠菜、土豆、家禽类、鱼和瘦肉;含镁高的食物有:各种干豆类及鲜豆、苋菜、桂圆、豆芽等;含碘高的食物有:海产品类、海带、紫菜等。

(2)“三、五、七”

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健身操等有氧远动比过于激烈的对抗性运动更适合预防高血压。运动应该掌握“三、五、七”的原则,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三”指每天步行3千米以上,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要运动5次以上;“七”指运动后心率加上你的年龄约等于170,这样的运动量才适中。

(3)戒烟限酒、喝点茶

烟叶中的尼古丁会让神经兴奋、加快心率,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血液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和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戒烟。

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推荐:成年男性每日饮用的酒精量应少于25克、成年女性每日饮用的酒精量也不超过15克。血压升高或者是体重超标的人更要少喝或不喝酒,可以用饮茶代替喝酒。普洱茶由于经过发酵,形成了独特的活性成分组合,这些成分赋予了普洱熟茶降血脂、减肥、降压等多种保健功效。若选用由优质普洱加上珍品陈皮搭配而成的陈皮普洱茶,不但可以消脂解腻,更可以健脾暖胃,帮助身体减轻负担。

(4)规律睡眠、稳定情绪

情绪的波动导致的血压升高非常明显。因此,保持稳定的情绪至关重要。情绪的稳定来源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心理素质。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上23点前入睡、中午20分钟午休有助于缓解压力,稳定情绪。而听听舒缓的古典音乐、养花、练习书法等有益健康的活动,也有助于让自己平静下来,稳定情绪,降低血压。

5、温馨小提醒

高血压病具有明显的遗传特征,因此父母患有高血压病者也是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同一个家庭中出现多个高血压病患者,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有遗传基因存在。另外,长期饮酒吸烟者、摄入动物脂肪较多者,也都是高血压病高发人群。

鸡蛋,家常食物中的佼佼者;夸其优秀,主要是由于它的“诱人口感”和“傲人的营养价值”。对于人体而言,蛋白质可谓是“基础营养素”,没有蛋白质就没有我们的身体发肤,而且蛋白质本身还具有提供热量、修复机体组织等生理功能。一日时光为生活,而生活就离不开丰富的一日三餐,通过餐食摄入优质的蛋白质,这对于身体是一种补充,而选对食物,则是补充的有效之举;对比各类食物,鸡蛋可谓是“蛋白质吸收率最高的食品”(没有之一)。

每天吃几个鸡蛋更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对于蛋的推荐摄入量做出了调整:平均每天吃一个(40—50克)。

鸡蛋虽然很优秀,但是并不能多吃:

之所以不建议各位吃太多的鸡蛋,一是因为鸡蛋吃太多,那其他食物自然就吃得少了,然而健康饮食的基础原则是“食物多样”,多品种摄入食物,营养素的摄入方可更加均衡,鸡蛋只是食物中的一种,不可偏袒。二是鸡蛋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同样不可小觑,脂肪占全蛋的10%—15%,一个小鸡蛋(50克)当中至少也含5克的脂肪,当你吃太多的鸡蛋的时候,再加上你吃的其他食物,身体摄入的脂肪量就有可能超标,增加机体患肥胖等问题的风险。

关于吃鸡蛋,需要理性看待:对于正常的健康人群而言,建议每天吃一个全蛋(注意是“蛋清加蛋黄的全蛋”)。如果您想多吃几个鸡蛋,偶尔吃2—3个鸡蛋并不存在问题,对于身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前提是控制(减少)其他食品中的脂肪摄入量。对于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人群、心脏病高危人群等特殊人群而言,建议控制每日摄入的胆固醇量(少于300毫克/天),鸡蛋的摄入量不建议超过1个。关于“吃鸡蛋”的最新数据资料:

中华预防医学会在2020年2月发布了《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指南中明确强调了“关于鸡蛋的食用建议”:

健康成年人建议每周摄入3—6个鸡蛋;对于高胆固醇血症和心血管高危人群,建议每天摄入胆固醇的量少于300毫克,约为1个蛋黄;对于生活中 大量食用鱼、禽、肉、动物内脏等高蛋白质食物的人,鸡蛋的摄入量可以适当减少,这个“理念”各位应该记住。吃鸡蛋,如此作为才能收获安全与健康:不吃生鸡蛋,吃“全熟的鸡蛋”;生鸡蛋不但不好消化,还容易被沙门氏菌等有害细菌污染,食用存在中毒风险。相比而言,全蛋更加优秀;不丢弃蛋黄,你的生活可以更加美好。对比多种烹调方式制成的鸡蛋,“水煮鸡蛋”的营养吸收率更高、安全性更高(不易由于高温烹调生成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早餐来一颗水煮鸡蛋,享受一天的幸福生活。

一颗鸡蛋虽然不大,但其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着实不小,建议每天适量摄入;饮食的关键在于“多样和均衡”,保证每日摄入的食物品种在12种以上,保证优质蛋白质的足量摄入,用鸡蛋填充您的生活,收获一份惬意的安康。

医生说的没错,这样的度数不适合剧烈的运动,因为你的眼睛本身其实已经非常脆弱。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轴较长、眼球壁很薄,所以视网膜也随之变得很脆弱,甚至视网膜本身就可能存在破损,此时,如有外力作用就很容易受伤。因此,高度近视者最好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主要是预防视网膜脱离。最可怕的是视网膜脱落通常都没有疼痛感,所以我们一般不易察觉到。只能依靠一些症状来判定。初期的症状是视力下降,感觉眼前有黑影,频繁闪光等。一旦发现上述这些症状,不论是不是高度近视患者,都很可能是视网膜发生脱落,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在视网膜脱落到黄斑区域之前的第一时间进行手术,就可以完全恢复至原先的视力水平。如果延误治疗,难免会损失部分的视力打篮球、跳高、踢足球、赛跑、跳水、蹦极、蹦迪、羽毛球、拳击等等剧烈运动都不适合高度近视的人群。像跳水运动员、足球运动员、深水潜水运动员、拳击运动员都是视网膜脱离的高危人群。高度近视人群最好每半年定期检查眼底、视力和验光。这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来说相当的重要,因为不经意间,视网膜可能就会产生病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92759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