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门时散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散打招式简单,适合入门。拳脚动作 直、勾、摆,鞭、蹬、踹。摔法动作也比较简单,是站立式摔法。
动作全面。他在站立型格斗式里不像拳击或跆拳道,主要攻击手段靠拳或脚,而是两方面都有涉及。如果想要继续深入学习其他搏击,会有一定基础,容易上手一些。
理论扎实。散打虽然与其他搏击有相似相同地方,但是自成体系,动作有科学完备的理论支持。
教学中有实战部分而且比较狠。学了就是拿来用的,学完了(或者学完大部分)就要上实战检验。
学会动作后打实战真的不一定能用出来。练的再好,第一次实战还是会被教练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实战是必须的。
可速成。一对一教,一天两小时,一个月能学完全部动作,然后实战部分看教练能力决定快慢。
武馆多。散打在各大城市应该都有武馆了,方便你去学。
二、跆拳道也是一个强身健体的选择
跆拳道通过将全身力量集中到一个部位的“对准焦点“的练习,培养强有力的肌肉,完美的均衡以及爆发性的力量。以基本动作和模式练习,培养敏捷性的同时培养不同动作互换的能力,增强对打的勇气和放应能力。
练功前的准备动作使血液量增加,血液循环顺畅,使肌肉和血管变得有韧性,使关节和血管变得柔软。
因此,跆拳道被人们认为是对男女老少皆宜的运动。
学习跆拳道除了护身以外,为了健康上的益处,以及为了获得学习古代武术的满足感也应成为所有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太极拳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四、五禽拳
招式动作 五禽戏,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太极拳不仅继承了中国古老的传统养生之道,而又以现代科学为依据,得到了发展,从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获得了更大的养生保健功效,具有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一、太极拳是锻炼中枢神经的好方法
强调对大脑神经的锻炼。练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首先是心的放松,静心敛神于内,是强身治病的重要一环。中医认为,一个人是心为主宰,这个心主要指大脑,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生理健康。
俗话说:“病由心生,命由心亡”。太极拳锻炼通过站桩和盘架,用柔和舒缓的动作和引人入胜的拳趣。
血虚是女人常见疾病,有血虚、内分泌紊乱等问题的人可以练太极拳调节身体。
将注意力吸引到锻炼中去,用意念引导内气、引导动作,用轻松愉悦的形象思维排除各种杂念,消除精神上的疲劳和紧张,实现了动中有静,锻炼了大脑神经。
重视骨髓神经的锻炼。人类的脊椎骨共有33节,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5节一块,尾椎4节一块。脊椎内有脊髓,每一节脊椎骨都有一对神经通过并分布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当某一节脊椎骨出现问题时,身体相应的位置就会出现症状,如胸椎10、11、12节错位,可能引起胃溃疡。反过来,当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脏器官有问题,同样相对应的脊椎部位出现不适症状。
练太极拳能帮助人们抵抗寒冷,而且在室内就可以练习太极拳,睡前练习有助于睡眠。
如心脏、气管、耳朵有病可引起颈4、胸2、3、4节的不适症状。练太极拳要求脊椎骨上领下沉,节节松开,虚虚对准,结合拳势变化,分别蚕一样的蠕动,蛇行一样的摆动,拧绳一样的扭动,磨盘一样地转动。
引动内气穿脊贴背地执行,产生独特的舒适愉悦感。脊神经健康了,就能有效地指挥与调节各种生理机能高效地发挥作用,并有助于疏通任督二脉,增强内功。
二、太极拳锻炼能有助于疏通全身经络
人体有十二经、奇经八脉,共20条。是直行的叫经,还有无数条横行的叫络,总称为经络。经络是内通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面板毛发的通道和感测器。并藉以执行气血、营养周身。
经络是人体的活动地图,十二经如江河,奇经八脉是湖泊,十五络脉像山溪小河,五脏六腑是人体蓄水池,构成了人体的一个整体,使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经络一旦失去协调和平衡人就会生病。
太极拳的锻炼,首先通过全身内外放松,解放因紧张收缩对经络的挤压性束缚;其次主张“一动无所不动”,每一骨节,每一肌肉,每一内脏都要动,通过螺旋拧钻、内外相合,立体交错的相应触动和磨擦,达到疏通精气。
太极拳讲究练意和练气,主张意念引导内气,循经通络, 穴位,使经络保持畅通。特别是太极拳舒缓的执行速度与经络每秒钟01米的感测速度几乎同步,对经络有独特的顺应性疏导作用。经络畅通了,身体也就健康了。
太极的养生功能
太极拳是一门源远流长、内容深邃的科学,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习练方法。太极拳不仅继承了中国古老的传统养生之道,而又以现代科学为依据,得到了发展,从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获得了更大的养生保健功效,具有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这种特殊功效并非伸手可取,必须要在习练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动作规范,即指身体姿势要符合一定的运动标准,这也是各个式子,不管动作怎样千变万化,所共同遵循的动作要求。只有身体姿势和动作的规范,才有利于“意动身随”;有利于肢体放长,更灵活地表现出端正、疏松、圆润和轻灵等特点,有利于“以静御动”、“动中求静”和“精神内守”,从而使练拳出现只有意动而不觉形动的虚灵境界,使锻炼进入更高层次,做到由内发于外,且能由外敛于内,巧妙地进行内外双修,达到身心合一。
太极拳运动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匀、细、缓、长,但初练者不要刻意追求这些,只要采用通顺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顺呼吸也是达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会加大躯体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控,从而对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机能产生更加良好的影响。但初练者不能因此而盲目采用这种呼吸方法,否则不仅会顾此失彼影响运动习练甚至出现憋气等现象。实际上,只要随着动作的熟练,腹式顺呼吸越发越协调,达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极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违背。所以初练者务必遵循呼吸要畅利的原则,切忌急于求成。 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首先,太极拳同其他体育专案一样,锻炼效果的出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有身体不练则退的规律。另外身体的康复和体质的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太极拳虽属于中华武术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祛病、养生、延年的目的。武术可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类。外家拳一练筋、骨、皮为主,而以太极拳为主的内家拳则以养气、通络为主,也可以说以放松、调整周身气血为主,属于气功之行攻。所以为了养病,调整气血的执行,恢复体内的正常回圈,以练太极拳最为适宜。
练太极拳,不是一般的学习拳式,必须懂得很多基本功,必须做到“放松”,“气道通畅”。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则周身气行,故练功必须令其气顺,不可叫气道结滞,所以说:练拳不可闭气、使力,总以放松、沉气为主。在练拳时要配合呼吸配合开合等。由于以上的要求,使得练太极拳的人们在练拳过程中注意放松并调整呼吸,每次练拳下来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身体微微出汗,增加体内的新陈代谢,从而起到了祛病强身的健身功效。 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任何运动专案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强度,才可能对增进人体健康,特别是对人体的回圈系统、呼吸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合理的结合,对提高回圈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是不可少的。太极拳因为充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既是武术又是文化;既是健身又是武术,它既练内心又练外体,精气神兼练,既有养生健身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
从二十世纪起,人类的生活方式将发生明显变化的方面之一,是重视健康,注重通过锻炼得到健康的身体。而人们的健身方式,都将更多重视下肢运动,常年坚持练太极拳的人普遍反映大腿既然粗壮。体育专家认为,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运动,使人体如同增加了许多小水泵,帮助心脏工作,即减轻了心脏负担,又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由于太极拳重视人体下盘功力训练,有利于气血下行,调整人体上盛下衰状态,可防治血压高、跌跤等病症,有抗衰老的功能。常言“人老腿先老”,中年以上的人往往出现上盛下衰的诸种疾病。美国医学界已把老年由于跌跤而死亡的现象逐年升级的问题,列为导致死亡的第三大敌人。他们 肯拨款,支援关于太极拳可防治跌跤现象的科研专案。太极拳近两三年在美国发展特别快,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中国传统医学角度来说,“上盛下衰”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中年老人肝肾两亏、阴虚阳浮,而出现的血压升高、心虚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食滞便秘等候群。患者看上去往往是红光满面,并无病容。然而,由于下元虚亏,腿脚发软,行动不便,走路时间一长足后跟痛,膝关节发硬,腰酸背疼,浑身乏力。中医认为,人年过四十,肝肾易亏,犹如根枯而页黄。浇水灌肥应从根部着手,滋肝补肾,乃是养生保健的秘诀。重要的是加强人体丹田部位和下肢的运动。因为人体丹田与命门之间即小腹部位,正是人体吸收的各种营养转化为精血及内分泌的最关键最根本的部位。所以增强小腹、腰、裆部位及下肢运动正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气血回圈执行的最基本的环节。腰脊和腿部增强,自然血脉流畅,精神旺盛,长久不衰,从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诸症。太极拳不仅强调肢体放松,而且练拳全过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大脑抑制与兴奋相结合,而且它还有利于心态平衡。所以,针对当今生活方式,练习一种或几种太极拳和太极拳器械是一条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只要你每天坚持练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平衡和动态平衡。
武术太极等运动提高了肌肉在锻炼中收缩于放松的转达换能力,加速了心跳,促进了血液循环,使单位时间内流过大脑的血液增多,脑细胞就可以增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料,这样提高大脑对疲劳的耐受力,
机体之所以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精细的运动,其原理就是来源于大大小小的肌肉,正是依靠骨骼肌的收缩紧张和放松,运动使器官特别使毛细血管和肌肉的化学成分与形态结构等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首先,安静的肌内每平方毫米开放的毛细血管数量只有80条左右,而在运动时毛敌血管的口径增大,开放的量可达200----300条。比安静时增加30多陪,这样使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血氧量增多,就能达到肌肉组织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运动中虽然消耗了大量能量,但是经过肌肉组织的营养物质,适当休息和摄取后,肌肉组强内的营养物质就会得到更多的补充,这种运动称为‘超量恢复’使肌中的毛细血管增加肌肉纤维增粗,肌肉生理横断面积和体重增加,皮下脂肪减少,肌肉弹性提高。
太极拳是在我国广为流传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人群健身的优秀拳种之一,也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首选推广运动专案之一。但是你了解太极拳的祛病机理与特点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介绍
1、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
太极拳是武术拳技与气功原理的有机组合,太极拳练好了,就是气功,打太极拳就等于练气功中的“动功”。太极拳作为有氧代谢运动,它强度适中、节奏分明、连绵流畅,加之意念导引、精神专注、动静结合,松静自然。
以及吐纳调息,呼吸深、细、匀、长等,因而加强了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防御功能。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就是通过太极拳的锻炼。
使人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精、气、血、津液、神、智等生命指标参量达到内在的和谐平衡及自身与自然界外在的和谐平衡,使人进行生理、心理、病理的自我调控、自我修复,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2、太极拳健身祛病特点
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以及对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作用,归纳起来有两个显著特点,即:“整体性” 和“全面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太极拳健身及医疗康复作用,是整体把握生命机能,注重“生命之树”的培基固本,增益正气维系生命的能量,而不是针对某些具体疾病或某个区域性起作用的特殊疗法。
太极拳是从整体上发挥作用,通过锻炼强化和旺盛生命机能,使之自我调控、对疾病进行自我修复,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健身是一种“整体疗法”。
所谓全面性,是指太极拳的医疗康复作用十分广泛。对人的神经系统、回圈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的许多慢性疾病都有防治效果。
而且还能增高减肥、健美身形、美容黑发、延缓衰老,同时还能平和心态、振奋精神、消除抑郁、开朗性格。
它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疾病都有康复治疗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性命双修”。所以很多学者把太极拳健身说成是“全科治疗”
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
1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缓解现代生活中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所引起的"城市文明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功能性胃肠病等。这是因为太极举动作连贯、弱韧、缓和、轻灵,练拳时,全身各部位肌肉都需要放松,此时,身体感到轻松、舒畅,致使大脑得到休息。
此外,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拙力”,动作要以意命力引导,安详中全神贯注,这样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才能获得更好的调整。
2有助于保持心血管系统健康,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练拳时,全身肌肉放松并引起血管放松,从而促使腹压不断改变,从而促使下肢及腹部的血液回流入右心房,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也防止了因血流不畅引起的血管硬化。常打太极拳的人患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疾病的较少。
据一项调查,把打太极拳的人和不打太极拳的人分为两组,太极拳组平均血压为134。1/80。8mmHg;动脉硬化率,太极拳组是395%,对照组是4% 。
3有助于骨骼、肌肉和关节组织的健康
太极拳是“动无有不动”的全身性运动,全身各大小肌群和关节都参加活动,因此长期练习有助于使关节运动灵活,改善关节韧带弹性,增强肌肉坚韧和伸缩力。举例说明,太极拳组发生脊柱畸形的有258%,对照组为472%。
两组人员腰椎活动的幅度也有很大差异,太极拳组人员弯腰时手能触地者占774%;对照组只有166%。最近,美国科学家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常练太极拳的老人的摔倒和骨折率都远低于不练拳的老人,他们认为,太极拳有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的作用。
太极拳,其健身价值是在用太极拳练习技击过程中被发现的。那么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的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有哪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有哪些1一、练习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保健作用
太极拳运动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的动作组成来说,它包括各肌肉群和关节的活动,同时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隔运动。因为它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淤血现象。习练太极拳有很多动作和姿势都要去气往下沉。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隔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作用,胳肌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相反,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变、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加强心肌的营养。此外,横隔的运动又可以对肝脏施加有规律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脏功能的良好方法。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习练太极拳具有明显的控制身体质量,减少体脂的作用。
习练太极拳能够增加能量的消耗,降低血浆中,TC、TG水平,并且可能通过增强胆固醇逆相转运能力,利于外胆固醇向肝脏转运,增加胆固醇的分解,从而纠正脂质代谢的紊乱,改善心血管功能,缓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习练太极拳对血脂异常改善的作用,机制与直接调节载脂蛋白、脂质代谢,脂蛋白酶有关,也和调节胰岛素,细胞因子等间接作用有关。所以,经常习练太极拳,对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二、练习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保健作用
现代生理学家对神经的研究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它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神经与器官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体依靠神经系统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习练太极拳,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对全身来说也就具有了很好的保健意义。太极拳的优点就在于此。习练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着良好的训练作用。
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习练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好似行云流水,前后连贯,连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能力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的起到训练中枢神经的作用,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其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三、练习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关节活动的保健作用
太极拳运动,对骨骼、肌肉、关节这些部位的影响是突出的,首先,以脊柱为例,练拳时要求含胸拔背、松腰、塌跨。“腰椎为第一主宰”;等,是说习练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其次,习练太极拳能促进骨和肌肉的合成代谢和重建,促进骨矿化和骨形成,增强骨强度和肌肉强度,从而减少骨量丢失。此外,习练太极拳能促进性激素分泌,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明显的改善肌肉神经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因此,长期坚持习练太极拳,有助于提高和改善肌腱和韧带的顺应性、延伸性和柔软性,提供平衡能力和灵敏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减少,和骨骼肌不负载会使骨量减少,而习练太极拳而产生的机械负荷使骨量增加,可阻止或逆转老化的骨骼肌表型的变化;习练太极拳时,肌体的血液会重新分布,使骨骼和肌肉的血流量增加。骨血流量的增加也是引起骨形成增加的机制之一。由于运动增加了骨皮质血量,使骨内血液保持中性,防止了骨溶解;同时,骨血量的增加使更多的营养物质运送到骨细胞,使骨细胞活性升高,进而促进骨形成。有研究表明,骨血量增加也可对关节软骨产生节律性挤压作用,促进关节软骨的营养,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因此,习练太极拳可改善骨骼和关节的营养代谢,促进骨的重建和修复。
四、练习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保健作用
太极拳运动,可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增强、消化腺分泌活跃、胃肠蠕动加快,减少肠内容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以软化便快,消除各种消化道症状。例如,人体消化系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协调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平衡紊乱,胃肠蠕动就会出现异常,就会出现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或者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排便不畅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经常习练太极拳,可增加内脏运动,引导内脏之间活动,直接按摩消化管道,使之产生按摩作用,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向自主神经中枢传导,从而调整自主神经,恢复平衡状态,使之恢复正常功能。并通过神经反射,实现胃肠功能的改善,使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怎样才能在习练太极拳时有效的预防伤害呢
太极拳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拳派或一些体育项目,而广受人们的喜爱,除了具有丰富的哲理、人文性质和技术特性外,更由于它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方面富有特殊功效。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提出质疑,也确有事实存在——有些人习练太极拳并未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相反却出现了一些副作用比如,最常见的膝关节疼痛,气色不佳,甚至未到老年就比常人显出了步履蹒跚等衰态。这除了与个人的体质与遗传因素有关外,根据习练太极拳的实践,笔者以为大体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未能正确用力
所谓未能正确用力,即伤力;是指运动过量、过猛,或不均衡等状态所产生的伤害或引起的疾病。如依惯例,练拳之前须先热身,进行一些必要的单式操练或功法练习,使肢体、筋骨活动开,这样就可避免在练拳时动作高低快慢变化而造成肌肉筋骨拉伤或挫伤。另外,运动量的大小和强度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强。如年轻时运动量可大些(下架),兼及中架(中平架)和小架(高架);中年时运动量小些,以中架为主,低架适量;上年纪时运动量则再减,以小架为主,保持中架,低架少练或不练。
练习时间的长短,低架或快架一趟下来以六分钟以内为宜,宜稍歇后再练;中架一趟二十多分钟,以连续两三遍为宜;小架快架一趟三十分钟为宜,少则一遍,多则两遍。视年龄大小或专业与业余而区别对待。总之,运动量的大小要视年龄和体质的状态而定。年轻体质好时,以长功夫体悟为主;年长时,运动量适当减少,以心悟为主。这实际上也是太极拳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修炼的发展过程,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二、未能正确用气
所谓未能正确用气、即伤气。中医认为“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等都是在强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气”的生成复杂,来源不一,分类多端。其功能有五:推动、温煦、固摄、防御和气化。“气”之为病有气虚、气郁、气滞、气阻等,心气虚、肺气虚,肝郁气滞,肺气阻塞等现象常见。《灵枢口问》对气虚的症状进行过描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伤气主要有两种现象:一是心态不宁、运动量过大、过猛、过急,练完后气喘不止,气色不佳;二是用意太过,过分注重呼吸,式式要与呼吸配合,甚至要让“气”将动作“催”起来,结果导致呼吸不畅,发生气滞、胸闷、头晕等现象。这些皆为练拳过程中的误区,容易引发伤害和疾病,。拳论中:“以心引气,务令沉着。以气运身,务令顺遂。”太极拳的习练要求,完全是松灵自然,快与慢之间也随劲势气息而动,其功夫也是建立在柔韧的、日积月累的慢功夫上,不是赶出来的;呼吸更是一任自然,以意领势,以势导气,气势相随,互为有益。气之所用,存于松,松仅存于筋,似以一线牵连,此线即为气。将用气之意换至如何去放松,从肌筋血脉如何畅通的角度去理解,才能达到祛病健身之目的。
三、姿势不正、动作不慎造成骨伤
骨伤是因为姿势不正确或动作不慎带来的损伤。比较突出的现象是腿部受伤,特别是膝关节。一方面,因腿部力量和运动机能本来就是人体较早退化的部分;另一方面,加上长期半蹲式的运动负荷或过分追求姿势高低变化的难度和强度以达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来提高成绩,如竞技太极拳旋体后单腿落地等,都会对习练者的腿部带来极大损伤,极易造成腿部机能较早的退化、骨伤或后遗症疾病。对太极拳要领掌握不准,在运动中如膝过脚尖,左右转脚时膝部用力、进退步实,腿膝部过低等现象,也都容易形成明显或慢性的骨骼损伤。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太极拳运动的性质和内涵应给予深刻的思考、研究,并回归和赋予太极拳本来的真实面貌,使之朝着健康的道路传承、创新和发展。
四、对太极拳运动的本质认识不足
人的健康长寿秘诀是因时循序,合乎自然的四季生息劳作;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应符合人性和伦理的生发和平息,既不是放纵,也不是压抑。其身体的锻炼也应与人的生长规律相适应,超负荷的锻炼,逆势而为强求奇效,虽能一时得到体能极限的闪光点,但同时也将给身体带来重创和戕害生命;还要不断完善个人心态修养,不以功成而懈怠,不以名就而骄奢,保持生活锻炼之常规,则疾病可远离,衰老可延缓。太极拳运动机理,正是因循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大自然规律,融汇了太极阴阳动静互养的生机,成为内外兼修,养生与技击融为一体的运动方式。
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真正按照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去体悟和实践,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有规律的习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可以走出误区,从而避免因习练不当而带来的损伤和疾病。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达到锻炼的初衷——技击、锻炼、养生、健康、益寿的最终目的。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有哪些2“书法太极拳是肩负上下五千年汉字书法艺术与太极拳养生文化完美结合的历史使命而问世的。不仅可以保健养生和陶冶情操,还能体验汉字书法笔划的艺术魅力,加深理解太极拳八法的劲路所至,大有“随字写形画天空,龙飞腾马书法意的太极功夫之势。书法太极拳的作用及其养生价值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拓宽对汉字笔画含义的理解
汉字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交流工具。习练汉字主要是动笔写和脑海意想的结合,但是,由于书写者忽略身法的端正与放松,从而导致积劳成疾者不在少数, 如很多人由于书写姿势不当而患上手腕键翘炎、近视眼、驼背、探头等病症。从养生保健学来讲,建立符合身体生理规律、促进气血自然循环的体姿架子非常重要, 运动保健养生的核心首先就是要端正身姿, 在练书法太极拳时,一笔一划地临摹,能有效地修复动笔写字后余留的不良后果;其次,运动保健养生时要求静心养气,在练书法太极拳时能够体会出运劲如抽丝的美妙感受(尤其是毛笔字),这无疑对身体气血循环是一个好的推动, 身法正了、气血循环好了,自然身体健康,尤其为脑清目明创造了非常好的先决条件。
对热爱汉语的外国人来说,先通过书法太极拳笔画动作的比划,再在纸张上写,会学的'更快,而且还可保健身体,真可谓一举两得。
对学生来说,学生在学校学习紧张时,可在课间练习书法太极拳,这样既可调节一下紧张的神经,又能开发智力、保健身体,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对书法艺术的兴趣,促进传统汉字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以及对中华武术攻防含义劲路的理解与阴阳辨证哲学思想的感悟。
再如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削减了动手写字的能力和增加了电磁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如果在对着电脑工作的期间,隔一段时间就站起来练练书法太极拳,则有助于强化对汉字笔划与汉字临摹的记忆,并降低电磁幅射对身体的伤害,更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免疫力,从而告别亚健康。
不用墨,不沾水,不用纸,不拿笔,运劲用意画天空,既练汉字又锻炼了身体,和乐而不为呢当然, 它是不可取代笔的,只能是学习书法的一种特殊辅助手段,也是培养运动保健习惯的一种方法。
第二、为生命质量增加能量
在中国, 人人享有一个属相, 它也是本人年轮的象征。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易经学认为“属相是人类生命命理的安排,它承载着自己一生的命运。
人类出生的年份与地球的时间轴,有着与自己属相相匹配的先天特殊能量(现代科学称之为暗物质),这是一种恒定的属于自己的基础能量。从另一个角度讲, 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需要以后天的不懈努力和感恩之情来给自己的命运不断增加能量。
研究发现, 增加能量最直接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通过太极运动(不仅仅是书法太极拳,凡是与太极有关的合理运动项目都可以),以心用形来不断地锻炼自己,意在告诉自己:“我在乎我的属相!我正在用行动为自己增加能量, 我要让自己更健康!太极是一阴一阳两个极端,而太极拳走的是阴阳之中的中庸之道,刚柔相济之路,其劲路无楞无角,所以它是很圆滑的,像充满气的球体,既有弹性还能承载重物…… 比如属相是属鼠的人,在锻练太极子鼠拳时就会自然增加暗物质中的正能量。
第三、能够获得康复、保健和养生效果
书法太极拳刚柔相济, 外柔内刚。每个完整的动作都是由多个小细节组合而成,在练习时动作越小、越慢、越易获得气感(场)效应。
无论气在体内运行, 还是气涌体表转成卫气都直接关联者身体健康程度。所以练太极拳获得气效应是很重要的。在练习中健康状况越差,越敏感,越容易得到气效应。气感越大,经络不畅存在的因素也越大。但是,往往身体健康者却较难得到很明显的气感, 不过,一旦练出气感,表现的是健康的气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大部分病症源于气与经络之间的故障。上下五千年的养生文化始终注重自然治愈力,道教、佛教主动采用通经活络的练气方法来捍卫健康,中医用草药的能量来通经活络,这些方法一直延续到21世纪,它是最早成为抗击污染的传统绿色养生疗法。
在太极拳中首先要建立符合身体生理规律的运动架子,这一架子称为规范的拳架。拳架至关重要,它关系到:第一、能否为自身的气血循环建立一个畅通的渠道;第二、能否为自身脏腑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第三、自身每日的能量摄入是否与能量消耗成正比时采用的运动量;第四、运动锻炼中由于自身不良姿势与动作对身体产生的负面影响等。
“书法太极拳非常适合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贫血、假性近视、结膜炎、迎风流泪、胃癌、肠癌、肝肿瘤、发育迟缓、身体协调性差等病症。它虽然不是万能的, 但它一定是可行的。当然有些疾病还需要配合医学手段来治疗,但药物是利弊相间的, 一些疾病不可拒绝药物, 也不能过分依赖药物, 即使依赖了药物, 也应该主动参与合理的运动, 这样不但可以降解化学药物污染渗入到身体组织细胞间的不良成分,还可通过汗腺穴位的张开而排泄掉一部分不良成分,从而达到通经活络、提高免疫力的特殊效果。
近年来,保健方兴未艾,养生深入人心,如何更好地将文化与养生保健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在文化娱乐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则是“书法太极拳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学习武术能锻炼人体的哪些机能
近年来,中华武术成了养生健身的代名词,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追捧的对象。那么对于我们普通的学员来说,学习什么武术能锻炼身体呢这是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少林文武学校是由少林寺亲自承办的国内大型少林功夫训练基地,由少林弟子亲自传授正宗的少林功夫,下面我们就请少林文武学校教练来为大家讲解怎样通过练习少林武术来锻炼身体。
少林文武学校教练介绍说,丰富多彩的武术练习形式,具有着多种多样的锻炼功能。从历史角度看,古代武术技术,主要用于战场格杀,体现的是技击功能,昭示着武术具有保家卫国的攻防价值。发展到清朝的咸丰年间,武术文献中出现了“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练武宗旨,这是武术健身功能引起人们关注的例证。
随后,出现了“武术是制人育人之术”的概念,这里强调的是武术的教育功能。如果看看宋代露台争跤、打擂夺魁,武术的竞技功能和娱乐功能早就受到了民众的青睐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此,武术的技击功能与民族的兴亡有关,武术的健身功能与民众的健康有关,武术的教育功能与培育后代有关,武术的竞技与娱乐功能与人们的文化需求有关。不同的习武诉求者,都能在这座宝库中拾得瑰宝,都能在这片百花苑中采得奇葩。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而少林武术又是中华武术的经典代表,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少林武术以套路为基本形式,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少林功夫的套路动作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对人体医学理解的知识上,合乎人体运动规律,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刚柔并济,是现代人养生健体的法宝。少林文武学校直属于少林寺旗下,以弘扬和传承少林禅武文化为宗旨,是学习正宗少林武术的最佳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