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泳
夏天那么热,最好的运动方式就是游泳,身在水中不仅能很多的锻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还能提高身体各个器官的能力,另外在水中由于阻力较大,做任何动作都会比在陆地上更消耗热量,而且夏天游泳运动不觉得热,还极具娱乐性,让人不知不觉爱上运动,但游泳前也要记得拉伸热身一下,避免在水中出现抽筋现象。
2 室内健身
夏天的太阳从早上5点可以持续到晚上8点,如果进行户外运动的话,非常容易晒黑、晒伤,甚至是中暑等,如果运动时间来不及安排在早上5—7点或晚上7—9点时间段的人,最好是进行室内健身为宜,而且室内健身种类多,女性建议选择瑜伽、普拉提、健美操等;男性最好以增肌练器械为主。
3 散步
夏天穿的衣服较为单薄,加上天气热,做一些剧烈的运动,容易出汗多、中暑,以轻度的运动强度散步为主的锻炼方式,也是夏季运动的首选,十分适合老年人、体弱者、严重肥胖者、不经常运动的人参与,如果走的次数多了,还可以进行快走、变速走等多种锻炼方式,加强自身新陈代谢,改善体型。
4 骑自行车
夏季天气舒适,基本每日都是晴天,很少下雨,对于爱好骑行的人来说,在夏季骑行的时间会远比其他季节要多,而且骑自行车一路上不仅可以领略美好的风光景色,还能很好的锻炼到全身的肌肉,尤其是腿部力量,但注意不要在10点到下午4点最热的时候骑行,很容易发生中暑事件。
夏季健身应养心
高温天气,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的负担也较重。按中医理论,夏季是最需要养心的时候。所谓养心,既是指心脏的养护,也是指心理的调养。如何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养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夏季易发心血管疾病
夏季的高温会让人体心肌耗氧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增加,心脏也经常需要超负荷运转。此外,夏季出汗较多,人的血液黏稠度相对增高,更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研究发现,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峰时期,死亡率也比较高。因此,每年的盛夏都是考验心脏的季节。按照中医理论,季节和五行五脏是有所对应的。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养心也成为夏季保健的一大关键点。
踮脚尖增强心脏供血
天气炎热,健身不提倡剧烈运动。专家建议,踮脚尖是可行的有氧运动,通过加强下肢的血液循环,不仅能使血液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人的心脏、心血管健康,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
具体方法是:双足并拢着地,用力抬起脚跟,然后放松,重复30次(或依个人情况而定)。踮起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液量,大致相当于每次心脏脉搏排血量。可以每1小时左右做1次踮脚运动,对很多患膝关节炎的老年人来说,也是很好的锻炼方法。
养心运动可选太极拳
中医常说“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仍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太极拳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伏有致,身端形正不偏倚,正气存于内而风邪不可侵,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可谓夏季最佳的养心运动之一。
不少人认为太极拳套路繁复,较难学。其实套路只代表形,光是简单的站桩动作就颇有讲究,两眼轻合,双脚自然站立,身端形正,双膝微曲,心静神宁,上虚下实,脚下生根。初学者可以从站桩开始,再逐步学习简单的招式,重要的是配合呼吸。慢、深、长、匀的呼吸,不但能消除烦虑,还能对心脏的微细血管和经络起到养护作用。
心境保持平和豁达
夏养心的“心”并非完全指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心理因素。气温过高容易使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起伏,因此,夏季养生,宜清宜静。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只要保持心境平和与豁达,自然会有丝丝凉意从心中散发出来。心境平静的时候,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也就下降,随着代谢的减慢,人的心率就会减慢,躁热感也会减轻。清心寡欲、闭目养神都有利于“心”的养护。钓鱼、打太拳等缓慢运动,则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舒缓了,还能避免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现象。
夏季护心几点注意
保证水分供应 夏季出汗较多,如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会引起血液中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致使血流缓慢,造成血管栓塞,极易引发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脏猝死。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再喝水,养成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喝一杯凉开水的习惯。
保证充足睡眠 夏天人们往往睡眠不足,心肌能量和氧量消耗增加,导致心脏病复发。因此,应该养成定时午睡的习惯,以弥补夜晚睡眠不足。每天中午休息半小时左右为宜。
“三个半分钟” 患有心血管病的病人起床时,应先在床上躺上半分钟,慢慢起身后坐上半分钟,再双腿下垂床沿半分钟,然后下地,以防止急性心肌梗塞的发作。
避开“魔鬼时间” 一天 24小时中,上午6至11时是急性心肌梗塞高峰时间,医学上称它为“魔鬼时间”。因此,患有冠心病的人清晨不宜做剧烈运动。
除了选择最佳时间,还应该选择慢热型、强度相对不大的运动项目来达到发汗目的。温度变化对健身锻炼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在不同的气温条件下,机体的代谢强度和散热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保持体温的恒定。通过锻炼,人体的生理机能就会主动适应越来越大的气温变化。初夏进行耐热锻炼还有具体的办法:每天抽出一小时左右进行室外活动,可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气温在25℃左右、湿度在70%以下的环境,进行散步、跑步、体操、拳术等锻炼项目。每次锻炼都要达到发汗的目的,以提高机体的散热功能。但也不可过分,尤其当气温高于28℃、湿度高于75%时,要减轻运动量,以防中暑。
同时,在这一时段内,在室内要尽可能地不用电风扇、空调。经过初夏一个多月的耐热锻炼和忍耐,盛夏来临之时,即使室内气温在28℃-31℃,室外气温在36℃-39℃以上,人体也不会感觉太热。
经过初夏一个多月的耐热锻炼,盛夏来临之时,即使室内气温在28~31摄氏度,室外气温在36~39摄氏度以上,人体也不至于会感觉太热。现在好好锻炼,提高耐热能力,就能安全、健康地度过盛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