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冲突角色冲突的压力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关于心理健康,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有过论述,但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在区别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方面,在刻画心理健康者与不健康者的行为特征方面,还存在一些分歧。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研究者确立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同。划分心理健康与否的依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统计常模
根据人的心理特质在人群中的分布状态来划分的。假设人的各项心理特质(如智力、乐群性等)的测量值在人群中是成正态分布的,一个人的某项心理特质的测量值如果处于平均数附近,则他在这一方面就是健康的、正常的;相反,如果处于分布的某一端,偏离常模,则他在这一方面就是不健康的、异常的。
(二)社会规范
根据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来划分。假如一个人的行为符合所处的社会规范的要求,得到社会的认可、赞同,则被判断为健康的、正常的;相反,如果其行为偏离常轨,得不到所处社会的认可,则被判断为不健康的、异常的。
(三)生活适应
根据人是否适应社会生活来划分健康与否。假如一个人生活适应良好,则认为他是健康的、正常的冲目反,如果他不适应社会生活,经常给社会或他人造成危害,则他就是不健康的、异常的。
(四)心理成熟状况
根据人的心理成熟程度来划分。假如一个人身心两方面成熟程度与同龄人相当,则认为他心理健康;相反,如果他心理成熟程度远低于同龄人,则认为他是不健康的、异常的。
综合国内外研究者对心理健康的论述,可以归纳出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
1对现实的真实知觉
健康的人在认识与解释周围发生的事物时,能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能真实地看待各种事物,而不把他们看成是自己所希望的东西。对他人内心活动有较敏锐的觉察力,不会总是误解他人的言行,很少有错误的知觉。
2情绪上的安全感与自我接纳
健康的人对生活中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能正确对待,具有必要的忍耐力;注意自我形象,能现实地评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接纳自己;在对事尽力、对人尽心过程中体验自我价值;不过分掩饰自己,不刻意取悦于人,以保持自己适度的自尊。
3自我调控能力
健康的人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必要时能遏制自己非理性的冲动;有调节自己心理冲突的能力;有成长的意愿,能有效地调动自己的身心力量,在有关领域实现较高水平的目标。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健康的人有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能,关心他人,与人为善,团结合作;不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苛求于人;人际关系适宜,有知心朋友,有亲密的家人。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健康的人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其各项心理机能健全,并有较高的整合水平。例如,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适度,认识与情感协调,行动手段与目标相适应。
6生活热情与工作有效率
健康的人热爱生活,乐于工作。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较有成效;有独立谋生的能力与意愿;能在学习、工作、娱乐、享受活动的协调中追求生活的充实。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从内部来说,心理健康的人各项心理技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能用正当手段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从对外关系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应周围环境,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不妨把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视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两个极端,大多数人实际都位于这两个极端的中间的某一个位置。因此心理健康就有高低层次之分。低层次的心理健康主要指没有心理疾病;而高层次的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意味着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心理健康不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焦虑、无痛苦的,而是能在这些境遇下作有效的自我调整,且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心境轻松愉快。
二、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
(一)压力的性质与来源
心理学上所说的压力通常有三种含义:一是指现实存在的具有威胁性的 ,即压力源;二是指人对压力事件的反应,即压力反应;三是指由威胁性 带来的一种被压迫的主观感受,压力感。压力有持久性与暂时性之分,当压力变成一种持续存在的感受时,就叫做生活压力。并不是任何具有威胁性的 事件都能引起人的压力感受。在对压力源的反应中,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关键在当事人如何根据自己的经验对 事件作认知评价。只有当事人确信该事件涉及个人康宁而自己对于处理该事件又没有把握时,才会产生压力感。压力的来源是各种各样的,它既可由外界事件引起,也可由主体内部事件引起。重要的压力来源有:
1.灾难性事件
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冰雹等;人为灾害如战争;灾难性事件如车祸;人身灾祸如遭抢劫,这些超出人正常痛苦范围的灾难事件,都会引起人的长期压力反应。
2. 生活改变
并非只有重大的生活改变才会造成压力,日常生活琐事的缠绕累积也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如与同学发生争吵、工作不如人意、丢失课堂笔记、受到他人不切合实际的批评等。
3. 日常困扰
并非只有重大的生活改变才会造成压力,日常生活琐事的缠绕累积也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如与同学发生争吵、工作不如人意、丢失课堂笔记、受到他人不切合实际的批评等。
4.心理冲突
未解决的冲突是压力的另一来源。冲突指两种需要或动机相互对立时所造成的心理困境。从冲突表现的形式来看,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从冲突的内容上看,有独立对依赖的冲突、亲密对隔离的冲突、合作对竞争的冲突、冲动表达对道德标准的冲突。
(二)人对生活压力的应对方式
压力情境会使人产生焦虑反应。此时,当事人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处理压力情境,以减轻不适感,这一处理过程叫应对。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不仅可以减少身心所受的伤害,而且可以使人增长生活经验,使压力产生催人奋进的积极影响。应对通常有两种方式:着重于问题的应对与着重于情绪的应对。
1着重于问题的应对
采用这种应对方式的目的在于直接处理产生焦虑的情境,或者克服它,或者回避它。例如,一个打算报考理科的高中生近几次物理考试成绩都不及格,他或者找出自己物理知识的缺陷所在,进行有重点的复习;或者决定参加暑期物理补习班;或者决定改报高校文科专业,这些都是着重于问题应对的方法。
2着重于情绪的应对
着重于情绪的应对,侧重于减轻焦虑,减少压力情境对自己的威胁。具体方法既可以是行为上的,如外出旅游几天暂时忘掉令人烦心的问题,或者找个知心朋友谈谈以求得情感的支持;也可以是认知上的,即通过重新评估压力事件,改变认识从而缓解情绪反应。例如,上述那个物理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可以借一两次物理考试不及格并不说明问题、一科成绩偏低不值得担心的想法进行质辩,减少压力事件的威胁。而当对压力事件的评估具有歪曲现实的性质时,当事人实际已经在采用自我防卫机制来减少焦虑,维护自尊。自我防卫机制多是潜意识的,它并不能真正改变压力情境,而只能帮助当事人暂时度过难关,多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
在上述两种应对方式中,就多数情况而言,着重于问题的应对是比较健康的应对方式。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解决得了。在遭遇过于强大的压力而个人又无力控制压力情境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先采用着重情绪的应对来缓解情绪,保存希望,以便使人能恢复精力,从而更有效地处理现实问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是两种应对方式并用。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成因
(一)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正常人在面临压力情境时,也会出现焦虑反应,但他的焦虑是与客观情境的威胁程度相适合的。焦虑症的特征是:当事人在心理体验方面感到紧张不安,担心害怕,极度过敏,难于做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心跳加快,过度出汗,手足发抖,肌肉持续紧张,尿频尿急,有睡眠障碍。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时刻担心失败,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统考、升学的压力,使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学业上多次失败的创伤经验;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过分争强好胜;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这一症状可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法,对于缓解焦虑反应有较好效果。
(二)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这两种症状往往共同存在人身上。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物。强迫动作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如果不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生活中执行繁琐的固定程序等,都是典型的强迫症状。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人们正常的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对强迫症的一种解释是:强迫观念与强迫动作是人们无意识地免除不安全感、焦虑痛苦的一种替代方式。例如,当一个人对某种场景产生极度的焦虑时,强迫观念使他的头脑中填满无意义的琐碎观念,他就可以借此免除焦虑反应的袭击。强迫症可能还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有关。有些强迫症患者在思维和行为上也是刻板、少变通。一般认为,治疗强迫症比较困难。一个有益的建议是:对于强迫观念不要作无用的控制,要顺其自然。
(三)恐惧症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或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物或情境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惧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惧症多见。患有 恐惧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如在会场上讲演),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治疗恐惧症可用系统脱敏法。
(四)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二是消极的认知倾向(自卑感、无能感);三是低水平动机(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的疲劳、失眠、食欲不振。
造成抑郁症的因素是长期存在精神压力,生活中缺少强化,多次不愉快经历以及当事人性格上的脆弱性。大多数抑郁患者能够经过治疗或不经治疗而逐渐恢复正常,但有复发的可能。心理治疗要注意给当事人以情感支持、鼓励;认知行为疗法对矫治抑郁性神经症有较好效果;抗抑郁药物可用以缓解症状。
(五)人格异常
人格异常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人格异常者社会化过程不完善,性格怪异,思想奇特,情感不成熟,难以与人合作,人际关系不好。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缺少过失感、犯罪感,无责任心,行为严重妨碍他人。人格异常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早期失去父母的爱,或是受到溺爱而缺乏惩戒,是对人格异常形成的解释。
此外,还有一种程度较轻的人格异常,可称为人格缺陷。其现为自卑、怯儒、孤僻、依赖、敏感多疑、敌对、嫉妒、退缩、消极,一些表现多数带有内向性行为的特征。它对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可能造成深远的消极影响,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六)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个体性行为表现上有异常现象,如青少年性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过度 、迷恋**书刊、对性问题过分关注、早恋、不正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知困难等适应不良。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但对这些不良适应行为,应给予有效的干预。
(七)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指神经性庆食。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严重的体重失常。凡是由于患者厌恶进食而导致正常体重骤然下降25%者,即被视作庆食症的症状。神经性厌食症多发生于女生(女生比男生多20倍),其症状是对食物极端厌恶,甚至恐惧,四肢无力,女生也可能出现闭经。由于家庭不断施加压力,当事人有可能变得脾气暴躁。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矫治予以矫正。
(八)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指失眠、夜惊、梦魇等。失眠可能由于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夜惊可能与儿童发育阶段精神功能暂时失调有关。梦魇与学生日间情绪压力有关。睡眠障碍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治疗。
你可以看这个。希望对你有帮助喔。
角色冲突的概念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是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造成不合适宜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角色冲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
化解冲突的5种方式是什么?竞争:高度坚持且不合作
2 迁就:不坚持且保持合作
3 回避:不坚持也不合作
4 合作:高度坚持且高度合作
5 妥协:中等程度的合作、中等程度的坚持
第一种策略: 竞争 竞争策略又称为强迫策略, 指的是牺牲一部分成员的利益, 换取自己的利益或是团队整体的利益。 是一种对抗的、 坚持的和挑衅的行为为了取胜不惜任何代价的做法
2 第二种策略: 迁就 迁就指抚慰冲突的另一方, 愿意把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 做出自我牺牲, 遵从他人观点, 从而维持相互友好的关系。
3 第三种策略: 回避 回避是指冲突一方意识到冲突的存在, 但忽视和放弃的态度, 不采取任何措施与对方合作, 或维护自身利益, 希而是一躲了之的办法。 回避的方法既不合作, 也不坚持, 对自己和对方都没有什么要求。 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 不妨采取回避的策略。
4 第四种策略: 合作 合作指主动跟对方坦诚布公地讨论问题, 寻找互惠互利的解决方案, 尽可能地使双方的利益都达到最大化, 而不需要任何人做出让步的解决方式。
5 第五种策略: 妥协 妥协指冲突双方都愿意放弃部分观点和利益, 并且共同分享冲突解决带来的收益或成果的解决方式。
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何彻底化解冲突在管理者的心中有个问题永远都不能变,就是是否将冲突彻底化解了。从前期的分析,到中间的沟通,再到最后方案的制定,每一步都凝聚着管理者巨大的心血,要付出很多代价才能够化解冲突。不管是化解了冲突,还是将冲突转化成了机会,都是很好的结果。但是好多结果就真的能让管理者高枕无忧了吗?不能,丝毫不夸张地说,管理者的工作永远没有结束的那一天。当冲突被化解,抑或是被转化成机会之后,管理者冲突管理的工作还在继续,对于一个问题一定要做到斩草除根,在管理的过程之中,稍微有一点点遗漏就将引起冲突的卷土重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管理者之前的心血就都白白浪费了,心力交瘁的管理者是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的。既然不能接受,那么就一定要将冲突管理工作做透。 持续跟踪,把冲突彻底打垮。 彻底清除冲突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因为这都在于,管理者在冲突管理之中,是不是真的将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很多管理者在管理之中,有些不好的习惯,比如不愿意建立详尽的冲突处理流程档案,导致最后没有办法追本溯源,找到未能将冲突完全处理干净的源头,还有,管理者没有相应的整天规划的意识,属于走一步看一步的处理方式,那么到最后当然就不会知道还要进行长期的观察。这一切都源自一点,意识问题。不是手段不先进,也不是人员不配合,更不是资源不充足,能力不够强,只有一点导致这种管理缺陷,就是管理者的意识不够强,没有清楚的从宏观到微观地对冲突有个全面的认识。因此,我们再次来着重回顾一下,冲突管理之中,管理者的意识。 最重要的意识:全面。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全面。在这方面,管理者不能偷一点懒,管理工作要不留死角。尽管我们总告诉管理者,在冲突管理的时候,要抓住问题的核心,要探寻冲突的重点,但绝对不是鼓励管理者进行狭隘的点对点管理。核心固然重要,其他的因素也意义重大。管理者要付出全部的精力,既抓重点,为了更快地深入到冲突的核心,加快管理进程,也要重视“边边角角”,随意一处漏洞,被 放大,都将是一个新的冲突。如何做到全面管理呢?管理者当然要对冲突本身有个很全面的了解,才能够让管理的阳光照到每一个角落。管理必须是扎实的,容不得半点懈怠,丝毫的疏忽就会产生管理的死角,往往最后让冲突死灰复燃的也正是这些死角。全面还意味着流程的全面,有的管理者为了赶时间,略过了一些关键的步骤,比如处理冲突还没有跟当事人沟通,就给出了方案,或者拿出的方案不经过双方讨论就予以实施,这每跳过的一个步骤,都是一个大的隐患。管理者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应当完完整整地将冲突管理的流程走完。 最难得的意识:信任。信任是管理者和其他人关系的维持,没有信任,一切免谈。管理者平时要多跟员工沟通,在交流当中,逐步建立起信任。在这方面,管理者要多下工夫。在冲突处理的时候,信任成了管理者介入冲突时最有用的“敲门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很多人这么讲,但是极少人能实践,管理者在冲突管理的时候要想获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完全相信员工。只有这样,员工才会甘愿为管理者效劳,而当员工从精神层面有改观之后,也就杜绝了他们会让冲突“复活”的可能性。不得不说,信任是沟通管理的重要砝码,是团队密切合作的基础。试想,真正的信任怎么会导致冲突重返呢? 最要紧的意识:公平。人天生有追求公平的欲望,冲突双方更是如此。 让管理的天平倾斜,是有很大危害的。管理者们大多都明白,在处理冲突的时候,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公平地不带自己主观意识地去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在具体处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常常忘了这一条,在处理的时候带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掺入了个人感情因素,有时候,还会夹杂着对自己利益的考量,这样当然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冲突管理的方案,必须让冲突双方都感到受到了公平对待,一旦事后有一方觉得没有公平,就立刻会重新激发冲突,管理者就又要面对新一轮的麻烦了。 最终极的意识:责任。毫无疑问,管理者肩负重任。但是有没有把责任放到心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完全不负责任的管理者很少,但是对责任有部分忽略的管理者则一抓一大把。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许多管理者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停留在很模糊的概念。于是管理者要想真正对得起自己的责任,首先就应该去了解清楚自己的职责,明白之后,就要在所有的冲突管理过程中,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什么总有冲突没有被处理干净呢?就是因为管理者没有完全履行职责,漏掉了最关键的善后问题,所以,管理者要时刻把职责放在心上。 要想彻底化解冲突,就必须把这四个词放在脑中,贯彻到冲突管理当中。在我多年的案例分析经验之中总结出,多数管理者是在其他环节出大的差错的,因为毕竟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了。主要是缺乏善后机制,认为冲突一化解,就万事大吉了。没有及时回访冲突双方,询问他们究竟满不满意。 对于冲突,要持续跟踪。我曾经购买过一款抽油烟机,当时由于有点小问题,向厂家投诉过,他们立刻就派人到我家里帮我修好了。那时是五月份,而时隔八个月之后,也就是第二年的春节,这家企业又派人给我上门检修。我当时就非常感动,也非常钦佩这家企业的管理者,对于问题持续跟踪,哪怕没有任何问题出现的迹象,至少也落了个安心,让用户放心。这家企业现在是该行业的龙头老大,我认为也是理所应当的。
如何平衡角色冲突这个因该是老马办的事情吧。。
如何积极化解冲突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免不了和别人起冲突,怎样才能正确化解这些冲突呢?化解冲突有哪些心理技巧呢?
一、确认冲突双方觉察到自己和对方的期待和认同
恨的反面往往就是爱。在冲突的协调中,确保让双方都能了解到自己对另一半积极的一面和期待。
“所以小四,你觉得他还爱你吗?”“那么他要怎样做,你才会满意?”
二、让冲突双方用具体的、可执行的语言表达对另一方的需求和请求
你无法让每个人都认为“李嘉欣是最漂亮”的,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标准都不一样,所以如果你说,“给我来点好喝的!”别人可能会给你一杯童子尿,因为有的人觉得,这就是好喝!
如果你不想别人端一杯童子尿给你,尝试着说些具体的。“给我来杯橙汁吧。”“我想你下班后能直接回家。”
三、如果冲突双方没有解决冲突的意愿、或者他们是疯子,请放弃协调工作
当冲突双方铁了心决定老死不相往来或者一定要斗个不死不休,你很难去协调这冲突,因为冲突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试想下,你能改变别人的生活吗?
另外,如果他们是一些边缘性人格障碍,如偏执狂、自恋狂、反社会人格障碍等,同样的请放弃你的协调工作,你无法想象,如何把凤姐变得和你身边的朋友一样普通、正常。
四、确保一个让冲突双方安全、都能获得支持的平台
让双方放松、舒服,并能从过程中获得帮助,不要让解决冲突的过程变成审判大会,没有人乐意在批斗自己的大会上待上一分钟。
-
五、我们不可能一次解决所有的冲突,尝试从一个小的冲突做起
如果你想一次对话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一天下来,你会发现你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很多时候我们要对“冲突”抽丝剥茧,从一个小的冲突开始着手处理。
3、 如何理解冲突的意义和如何解决冲突心理课考试题是吧?来我宿舍我告诉你
谈一谈,化解冲突的建议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你对"一切矛盾冲突都是可以通过沟通 来解决的"的理解是:
1、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出现分歧,因此,只要找到共同点,矛盾自然就可以化解。
2、通过沟通,就可以使对方意识到,双方都是有好处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3、说到底,双方会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利益的冲突,只要解决好利益的冲突,矛盾自然就能化解。
4、请您提供通过沟通矛盾不能化解的例子,我帮助你分析,其实这世上是没有什么所谓的对立的,一定的条件下,双方都是可以达成一致的。
希望能帮助您!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互动过程中的说话方式,直接影响到与家长联系的成功与否,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要与家长和谐互动,幼儿教师必须灵活的运用语言。 下面我整理了幼师与无理取闹的家长沟通的 方法 ,供你阅读参考。
幼师与无理取闹的家长沟通的方法一、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只有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才能保证与家长的顺利交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 教育 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该热情有礼貌地接待家长,微笑服务,与家长谈话时坦诚相见,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家长就会感受到老师的诚意。老师对孩子要怀有无比关怀之心,要为孩子成长而喜,为孩子进步而荣,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觉得你和他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这样家长也一定能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谈话要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只有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诚恳地听取家长的建议,才能赢得家长的尊敬和信赖,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那么合作就会非常愉快,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我们都是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努力着,做到最好
幼师与无理取闹的家长沟通的方法二、语言要有艺术性
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因为这样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家长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对于自己孩子的“感觉”非常好。其实,再好的孩子也会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孩子也会有闪光点,对孩子的评价要客观,不要把孩子说得无可挑剔,那样会使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放松必要的管教;也不要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忌用否定的言词,切忌告状式,那样会引起家长反感,有的家长甚至能无理取闹。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在与家长互动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语言交流的一般技巧:
1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客观,注意态度要平和。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比如某某抓了小朋友的脸,教师不能一见到其家长就告状说:“今天某某又抓人了。”这种直接的后果只会导致家长的反感,家长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说不定他会回你一句:孩子在幼儿园,老师怎么教育的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我摸着某某的头微笑地对家长说;“某某今天画画很认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扬,进步非常大。但是有时会攻击小朋友,这不,今天她抓人了。”然后我会趁机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同步教育孩子,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我这种谈话方式,家长很乐意地接受,并领着孩子一起去向小伙伴道歉。
2教师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我们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而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谈孩子在园吃饭、游戏、睡觉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每个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另外,我们可以针对本班情况及时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联谊活动、召开家长会等等。让家长集体感受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教师的 儿童 化语言。有时临时利用接孩子的机会召开短时的家长会,及时处理一些共性的问题。
幼师与无理取闹的家长沟通的方法三、善倾听,巧引导
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家长的叙述,倾听家长讲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不要随便打断、反对家长的讲话。教师越表现出乐于倾听,与家长分享孩子的信息,家长就越愿意与之交流。在交往过程中,尽量少运用命令、警告、责备、劝告和教训的语气,避免使用伤害家长情感的语言,尽可能多地使用倾听、解释、陈述的技巧。当家长说完后,教师方可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
幼师与无理取闹的家长沟通的方法四、要学会感谢
通过沟通之后,一座心与心的桥梁已悄然出现在师生和家长之间。在与家长交流的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地对家长的建议给予肯定、对家长的配合给予感谢。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
为了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提升与家长沟通工作的能力,我们还应该多思考、勤 总结 ,注意多种沟通方式的互相补充,灵活运用,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长的满意和信任,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长的良好评价。
总之,跟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幼儿教师从家长的角色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多报喜,巧报忧”,那么大事就会化小,小事就会化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沟通、交流、合作中,家园共育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幼儿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小朋友争执其实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就引起了双方的不满,然后就会开始争吵,甚至有可能动手。那如果在幼儿园当中,两个小朋友发生争执的话,老师应该怎么做才能缓解他们的情绪呢。
一、及时的分开两个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幼儿园老师肯定第一时间是要分开两个小朋友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情绪正是非常激动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在这种时候还会哭,那对于小朋友来说,想要让他们的情绪平复下来,肯定是要分开他们两个人的,这样子也是有效制止了事态进一步的恶化。当他们情绪平复下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其实所有的话都在气头上,甚至没有办法判断是非。
二、弄清楚事情的缘由小朋友发生争执的原因其实都很简单,也很好处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分开了两个小朋友之后,就要分开询问他们引发争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因为在不同的小朋友眼里,可能引发争执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两个小朋友不同的想法到底是什么,然后我们才能够根据他们的想法,去调节两人之间的矛盾。如果老师只听信一个小朋友说的话,那就有可能忽略了另外一个小朋友的感受,所以一定要注意,两方都要进行询问。
三、引导孩子学会面对问题在询问出他们之间的矛盾原因之后,老师就要引导他们去面对这个问题,首先发生争执肯定是不对的,所以要让她们跟对方道歉。这也是处理问题的第一步,让他们道歉之后,我们再针对整个争执的矛盾去进行调解。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的是,争执并不能够解决问题本身,而是应该通过两个小朋友之间的沟通,才能够相互理解,再理解之后,我们才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调解两人之间的矛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