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空中乘务服务心理学的应用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为一名空中乘务员,在服务的过程中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旅客,首先要分析旅客的心理状态,根据心理学对旅客的气质类型和内在特征进行分析,分清楚是粘液质、抑郁质还是胆汁质和多血质。
摘要: 现代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内心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航空行业在整个社会交通体系中占有绝对的地位,依靠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务使广大消费者得到满足。航空服务人员需要研究旅客的心理,满足旅客们的心理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升整个航空服务的水平。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帮助服务人员分析旅客的交往心理,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品质。乘务服务行业的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航空公司的发展。
关键词:空中乘务;服务心理学;心理素质
一、引言
随着航空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中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航空行业属于交通行业同时也属于服务行业,因此,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满足旅客的需求,是建设和发展航空公司的基础。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旅客、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乘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也是极其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供优秀服务的基本。
二、心理学在旅客服务需求中的运用
1、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和分析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心理的一门学科。心理学研究的领域涉及到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
2、航空旅客服务需求的的重要性
1)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宗旨2)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衡量服务质量的试金石3)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服务人员工作的灵魂
3、心理学在旅客服务需求中的运用
人们现在正生活在一个生活节奏快的社会环境里,所以人们的神经很长时间都是紧绷的状态,长此以往,人就会变得敏感。作为一名空中乘务员,在服务的过程中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旅客,首先要分析旅客的心理状态,根据心理学对旅客的气质类型和内在特征进行分析,分清楚是粘液质、抑郁质还是胆汁质和多血质。面对不同气质类型的旅客应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旅客的知觉感受往往包括色彩、温度、音量和服务设施环境等。旅客对空中乘务员的知觉包括仪表相貌、表情和服务语言、态度等。要在旅客心理留下好的印象,可以着重加强旅客对某些知觉的感受。面对旅客出现冲突及问题的时候,要先分清楚对象,了解发生的问题,再进行研究合理的沟通办法。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考虑旅客的语言障碍、社会地位以及旅客的心理素质等。在发生多方冲突时,应明确调节的立场,冷静的做出判断,根据不同旅客的个性做出不同的调节方式。
三、心理学在空中乘务员的心理素质中的运用
作为一名服务人员,当面对棘手的问题旅客时,难免会受到一些委屈,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纾解心情,就会造成心理误区,降低空中乘务员的服务效率。心理学可以帮助空中乘务员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工作中出现的矛盾,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发挥出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价值。
1、自我暗示法
当服务过程中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时,心中的郁闷无法及时得到纾解。可以对自己进行暗示,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会儿就会好了等等安慰自己的话语。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最快的反应做出自我暗示,可以避免问题扩大,缓解消极情绪的产生。
2、情绪转移法
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工作方式,人难免会具有厌烦的情绪。当面临情绪爆发的时空点时,可以转移自己的思维,想一想令你开心的事情或者是令你自豪的事情,避免自我崩溃状态的发生,多以平和的态度对待旅客,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3、询问法
对于刚刚步入服务行业的新人来说,总会面对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上级领导多加注意新人的情况,运用询问的方式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
4、保持积极情绪
保持积极的情绪,可以使自己的服务行动也变得积极起来,在工作遇到麻烦时,能够通过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做出正确的判断,积极的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以上四种方法可以在帮助空中乘务员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
四、心理学在空中乘务服务中的重要性
心理学可以很好的帮助服务人员了解每个人的特性,当面对出现的问题时,采用心理大的对策,从容的解决难题。在对不同旅客进行服务时,服务人员应克服以下不利的心理因素:1)不能以一个人的穿着或是言行区分服务,更不能以对某个旅客的第一印象决定服务态度,从而影响到空中乘务服务的品质及航空公司的名誉。2)在面对旅客提出要求或建议的时候,应理性的分析是否合理,在面对个别问题旅客的时候,要具有耐心,不能冲动行事,做好本职服务的工作。3)每个旅客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服务人员不能对每个都持有一样的看法,要因人而异,做到使每个旅客对服务都感到满意。心理学在旅客差异分析和旅客服务需求心理分析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空中乘务服务的质量,以及航空公司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总结
空中乘务服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冲突和矛盾时,要正确的运用心理学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旅客的心理需求为重点,在满足旅客心理需求的同时,提高服务人员的自身心理素质。学会利用心理学的情绪控制方法,控制自己的消极或暴躁的情绪,更好的用积极的态度去进行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效率,促进航空服务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曹钰舒《人际知觉中的人际拒绝及其反应》社会心理科学,2013
[2]刘芳《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培养研究》山西农业大学,2013
拓展阅读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养成教育论文
摘要 :审美素养是高素质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指标,高校应在课程设置、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切实有效地加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不断提升我国航空业空乘人员的岗位素养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 :审美素养;空中乘务专业;培育
1引言
在当前国际社会合作与发展主旋律下,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往来、旅游、互通越来越频繁,飞机作为当前最安全、最舒适和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受到了人们的格外青睐。需求的增加无疑给正在大力发展民航产业的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成长契机,但同时也给民航服务类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代表航空公司形象的空中乘务人员,她们的职业素养甚至会影响公司的品牌和运营。作为高素质的空中乘务人员,除了一张漂亮的脸蛋以及最具亲和力的笑容以外,她们还应该掌握丰富的适合空中乘务工作的知识和必备的审美素养,以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在空中乘务人员职业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审美素养,审美素养能够渗透于空中乘务人员的心理、形象和服务之中,能够贯穿于空中乘务人员职业规划、成长的始终。良好的审美素养不是先天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和积累才能够形成和完善的。
2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现状
教育部1999年批准中国民航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院校开设空中乘务专业,正式拉开了我国空乘人才培养的序幕。近20年的专业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高校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如今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给空中乘务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毕竟空中乘务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不免存在许多短板和问题,尤其是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应该得到必要的重视。
21缺乏职业必备的审美认知
“空姐”是大众公认的好职业,空姐们所面向的公司是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三大央企引导的市场格局,因此,无论是在国企还是在民企航空公司管理要求及待遇基本在同一高度,“高薪资、高福利、高保障”是基本特点,因而获得了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的青睐和追捧。很多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之所以报考该专业,其原因不外乎其“空姐”高端大气的称号、光鲜亮丽的形象、畅游世界的便利、丰厚可观的收入和邻里羡慕的金饭碗。而对于本行业的职业要求和艰辛锻炼缺乏必要的了解。有的学生把开展美育的艺术课程简单理解为学画画、学唱歌、学跳舞的技能课,加上艺术类课程大多为考查课,学生在心理上没有像重视专业课那样重视艺术类课程。学生自身的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艺术类课程精神家园的效果,无法从艺术之美中感悟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美。同时在生活中过于强调和追求外在美而忽视对内在美的塑造,使得部分空乘专业学生把空乘之美仅仅认为是拥有漂亮美丽的脸蛋、优美的身段和甜美的微笑。因此她们更加重视化妆打扮和形体训练,忽视审美素养的内在提升和锻炼。而对于审美素养培育的认识更多的是关注在美育课程会不会让我更会化妆,让我更漂亮和更有气质上,忽视了审美对于人格培育和心灵净化的作用。甚至一些空乘人员由于追求物欲享受而对职业忠实度不够。
22缺乏必要的审美自律
空中乘务专业学生“慎独”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学生也会出现乱丢垃圾、不文明行为和对人冷漠不懂宽容的现象,和未来空姐的身份反差很大,和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更是判若两人。另外,有的学生缺乏对基本美丑的辨别,在网络世界里盲目自晒、自黑,随手转发一些看似好玩但充满低级趣味的文章或。这些现象反映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自觉意识不强,没有自觉地在工作、学习和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在审美活动中学生往往表现出被动的现象,没有自觉批判和抵制不良负面审美活动的能力。
3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美育仍是高校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最薄弱环节,没有真正意识到美育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甚至是学生辅导员对美育工作认识和把握不到位,没有认识到美育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最好的载体和最好的方式,更没有将美育放在应有的位臵上来开展工作。出现了重结果轻过程、重应试轻素养、重特殊轻全面、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对美育活动常常是应付了之的现象,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研究美育对学生工作的促进作用。
31教育理念——美育地位有待加强
学校艺术教育被边缘化,形式单调。(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美育的笑话:偏远山区小学教室讲台上放着一座断臂维纳斯的石膏像,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的听课。有个来视察的教育局长走进了教室问一个学生:“它怎么没有胳膊?”学生委屈的回答:“不是我弄的。”任课老师赶紧解释:“雕像买回来就没有胳膊,是个残品。”校长不好意思的打圆场说:“学校节约经费就买了个次品。”局长生气地对校长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下次一定要买好的,有胳膊的。”)这个笑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美育的整体情况。高校在审美素养培育中也表现为重技能轻素养、重少数轻多数、重比赛轻普及、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场面轻细节的特点。面对美育工作,美育的实施者经常会出现开一个会、办一场演出、做一次展览应付了事。对待大学生美育的重视力度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甚至根本无法与体育相媲美,大学生体育是必修课程,一般大学都要开设至少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而美育类课程只是选修课程。各种校级体育类活动更是层出不穷,而艺术类活动却是凤毛麟角。一场篮球赛、一次运动会获得重视远远高于一次画展、一次文艺演出。美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得到必要的关注,何谈相“爱”?
32教学内容——偏重基本功的训练
教学内容上重视空乘专业学生的礼仪基本功的训练,这一基本功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自身都将此作为最重要的吃饭的本事来对待。一般航空公司的招聘需要经过5关的考验:形象面试、英语口语、笔试、综合面试、答疑、体检,由此可以看到面试环节就有两次,因此大多数培养单位、教师及学生都认为礼仪的基本功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就加大了对基本功的训练,如为了保持长期微笑,平时会用嘴含着筷子的方式强化训练;为了保持最佳的站姿,平时会头上顶书、双腿夹纸的方式训练站姿。而现实中的美育往往处于很尴尬的境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美育的真实写照。基本功是能够在教学中被量化,而美育不容易被量化,短期内也看不到它的成效,因此在一些艺术课程中教师也会在教学中加大对基本功的训练,积极训练空乘专业所需的职业标准。空乘专业学生更是为了自己能够顺利通过面试而加大对基本功的练习,而将能够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审美培育内容束之高阁,极少问津或不愿问津。
33理论研究——专门研究空乘专业学生美育的成果较少
目前关于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培养方面的论文大约有15篇,这些文献都认为当前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素质需要加强,并且对相关教学和实践环节加以了阐释和说明,但对空中乘务专业审美素养研究的尚未发现。这些文献资料中能够查到的研究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美育相关的文章仅有常静的《本科空乘方向学生艺术教学的必要性与课程实践》和陈丽梅的《空乘礼仪与形体训练对空乘专业学生素质的影响及培养》,两者都是从课程实践方面论述了空乘专业学生加强艺术技能教学和训练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没有从高校全方位美育的角度进行研究。另外在季正茂的《试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中曾提到:“《美育基础》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师编写的一门关于美学基础知识、审美、评美、创造美的适合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其中有很大的篇幅讲解了艺术审美的内容,使空乘学生学习后,避免今后受一些所谓印象派艺术、野兽派艺术、行为艺术的影响,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美学观念,使空乘学生心中对美有一个正确的标准。”论文在研究中认识到了美育在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也编写了相关的美育教材,但在论述中明显对现代艺术有偏见和错误的认识。这种偏见源于我们接受的教育习惯于“写实”的手法和作品,缺乏对现代派的认识和接触,从内心深处就对现代派带有陌生感和抵触心理。
34美育课外活动——种类多效果不理想
当前美育活动在组织中存在重视活动的数量,轻视活动的实际效果的现象。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冠以“文化艺术节”名号,如:助学的叫“大学生助学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的叫“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艺术节”等等,但活动内容上缺乏周密安排和规划。尤其是一些艺术类大赛成了精英们的舞台,普通学生参与面小,对活动参与不感兴趣,认为反正参加也不会得奖。另外活动的经费不足,而学校对于学生外出拉赞助搞活动又比较敏感,致使很多课外活动常常是走走过场。本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美育类课外活动,要么成了美育与活动脱节的鸡肋,要么成了以成绩至上而不择手段的变质。这一过程中美育的缺失导致了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内心深处的迷茫和对单调乏味大学生活淡淡的失望,进而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生活。美育类课外活动很难起到促进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的作用。
4审美素养培育的原则与方式
根据当前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现状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当前大学生美育缺失的现实问题,我们应从转变艺术教育理念、建设专业美育研究共同体、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和搭建美育载体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
41加快转变艺术教育理念
从思想和行动上要转变艺术教育理念,把握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方式是审美教育,要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关注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审美感受,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避免把美育仅仅局限在艺术技能的提高,使美育片面化,也不能把美育等同于美术方面知识的教育,使美育表面化。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培育应围绕空中乘务人员必备的审美心理需求、理想人格养成为根本宗旨,避免陷入过分的灌输知识和强化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美丽心灵的教化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另外,应避免功利性教育,仅仅关注学生将来能否顺利通过面试考核,而忽视审美素养的提升,只会带来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丧失超功利性品质,出现人格上的危机和精神匮乏,凡事追逐功利。这也同时给民航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安全隐患,因此要在美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修养,帮助学生正确认同空中乘务人员的审美修养标准,并自觉地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标准。
42建设专业美育研究共同体
建设一个专业美育研究共同体,创设良好的美育研究环境,注重共同体的学习、实践,扩大共同体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共同体中应含有高校各个部门的研究人员,如:德育教师、体育教师、美术教师、音乐教师等等。因为美育是学校各个学科专业、教育环节共同的责任和任务,美育应渗透于教育的各个领域,从美育教材、课程、实践、活动、理论等方面展开研究,只有共同体形成合力才能避免研究成果的片面和单一。要调动教学各领域的积极性,尤其是一线教学教师要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和研究中,学会将美育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由“教书匠”身份向“研究者”转变,将实践经验加以理论梳理和创新。
43完善美育课程体系
美育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高校针对空中乘务专业的美育类课程应该形成一个综合、有序、渗透、多层次的立体课程体系。当前在空中乘务专业课程设臵中,有的高校只是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开设《舞蹈及形体训练》专业课,将其他艺术课程或实践放到了选修或创新实践课程中,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对美育类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培育课程中应根据需要开设《美育基础》通识课,通过艺术知识类传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理论,并与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相联系,与日常审美鉴赏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和多种元素的系列内容,促进审美素养的提升。另外应将美育渗透到其他课程内容中,发挥美育的功能促进教书并且育人。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使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理解美的内涵,以及什么是审美,为何要审美,怎样去审美等。
44搭建美育载体
美育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和载体的建设,通过美的事物和无形的文化使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在不自觉和无意识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首先是加强美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充分考虑空中乘务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审美提升为目标,创造性和艺术性地设计教学和活动的计划、思路和方法,让整个教学和活动过程充满诗情画意。其次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尤其是围绕航空文化在建筑、设施、场所、景观等方面加大投入和规划,随时随地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触景生情。另外是搭建复合式美育网络平台,优化网络美育课程、网络美育氛围营造、网络美育互动,如开设一些艺术欣赏类的栏目,设计这一栏目应坚持精要的原则,选择最具典型性的艺术代表作品作为鉴赏内容定期向学生推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如何在保证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培养数量的同时,加强审美素养的培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这里,教师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如果高校能够充分认识到美育的地位,并在工作中创新审美素养的培育方式和方法,就能给予空中乘务专业学生更多的艺术熏陶和艺术感染,以此潜移默化地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健全她们的心理结构,增强她们的审美能力,为将来更好地履行空中乘务人员职业职责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是今我国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81-83
[2]季正茂试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3):31-33
[3]张笑梅当代高校美育的困境与出路[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士论文,2008
;一例有关情感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报告
内容摘要:这是一例有关情感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该求助者因与丈夫情感出现危机,内心产生矛盾和冲突,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特来咨询,以减轻心理压力,缓解心理冲突,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根据临床资料,该案例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该求助者的病程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对该求助者的
社会功能影响不是很严重,且问题没有泛化,根据许又新的评分标准评为3分,所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针对此案例的资料,咨询师采用治疗此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合理情绪疗法,经过治疗,求助者的负性情绪解除,心理矛盾和冲突基本解决,达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关键字:情感危机;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人口学资料
单女士,女,45岁,已婚,丈夫系某机关工作人员,家庭条件良好,有一女儿,无既往病史。
二、咨询过程
1、 咨询师:你好,谢谢你的信任,来我们中心咨询,你可以把你的情况简单说一下吗?
求助者:我老公是政府机关的领导,酒场及在工作中有很多场合与年轻女人来往,我感觉他们之间有不正当关系,我接受不了。
2、 我想离婚,但又有顾虑:1)家庭不完整对女儿成长影响;2)离婚正好是让位,正合他意3)丈夫还是比较顾家的(工资上交;只是让我少管他;每周都回家吃几顿饭;每早买饭菜;想让我陪他出去锻炼)4)我感觉对这个家还有很多牵挂(经济上富足;老公一些时候还是比较好的;公婆与我关系很好;以前父母在是考虑父母颜面,现在怕孩子缺少家庭温暖;我也能理解丈夫有时是不得已;丈夫本质不坏,没有固定女人;老公不会拒绝人)
3、 老公对我是否有外遇也有怀疑
1) 和单位领导,我做事有分寸:去领导办公室开着门做事或汇报工作,与领导保持距离
2) 老公的同学:他同学对我夸奖,同学劝老公珍惜我,同学说离婚痛苦。
我避免单独在家接待老公同学;需要咨询时去医院。
咨询师:把握好度,做事有分寸。
4、 对老公同学的变化(由真诚到偶尔的怒骂)
认知:老公变坏与朋友有关;多是些酒肉朋友;他朋友劝离婚,送他女人。
5、 空椅子技术,体验老公内心的感受
6、 有时恨老公,想杀死他。
引导思考:女儿没有父爱,母爱感缺失,我的亲人为我而痛苦,家庭毁灭之灾
7、 离婚的得失分析
1) 得:摆脱与他的纠缠;心情会好
2) 失:经济情况会发生变化;女儿无完整的爱;交际圈小,容易形成自闭
(但是大的环境改变不了)
8、 对这个家庭,现在我能做什么
1)老公承担家庭责任,养老婆孩子;2)尽量回避谈论外面女人;3)发展自己的爱好,充实自己的生活;4)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吸引力;5)家庭布置尽可能温馨,增加家的温馨感;6)关注老公的健康;7)交流时侧重说感受、体会,尽量不带情绪说话
9、婚姻死亡与否难判定
1)拥有不珍惜,失去知可贵2)复婚率提高3)再婚的婚姻不一定幸福4)再婚离婚率呈上升趋势5)陈一筠案例思考
10、一个人不可能去控制另一个人,只能通过自己的改变来影响别人
11、男女在朋友面前的心理差异
男:1)希望别人赞美自己的老婆2)不希望老婆打扰3)有异性时表现欲强4)某些信息有表达差异
女:1)别人赞美老公时有不安全感2)希望老公关心3)矜持。
咨询师经过一次三个小时的咨询,引导来访者分析夫妻关系的现状,本着中立的态度分析了离婚对她和她家庭的利与弊,让来访者自己决定离婚与否。——————转来的。
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对决策中收集正确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这种效应是不利的。无论第一印象是好或是坏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分析。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比较偏颇。如果在招聘考试和考察员工绩效时,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
首因效应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容易赢得主考官的好感;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把握控制
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 并不是难以改变的。
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的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 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
职场现象
首因效应职场上到处可见:“新官上任三把火”、“早来晚走”、“恶人先告状”、“先发制人”、“下马威” 等,都是想利用首因效应占得先机。
首因效应完全可以解释这样一种职场怪现象:有的人吃了相貌的亏,有的人却占了相貌的便宜。这也是大学生求职前纷纷跑到美容院整容的原因之一。 相貌不佳者,其实根本不需要整容。一是去谋求不计较相貌的职业;二是学点心理学,任何事情都抢个先,占尽首因效应带来的职场先机。
首因效应实际应用
首因效应就是说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既然在人际交往中有这样一个首因效应在起作用,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完成漂亮的自我推销:首先是面带微笑,这样可能获得热情、善良、友好、诚挚的印象;其次应使自己显得整洁,整洁容易留下严谨、自爱、有修养的第一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并不准确,可对我们的推销总是有益处;第三使自己显得可爱可敬,这一必须由我们的言谈、举止、礼仪等来完成;最后尽量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在对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会左右对方未来很长时间对您的判断。
实践启示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实验证明,第—印象是难以改变的。而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定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首因效应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它,定能给自己的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案例一有一个年轻人,自我感觉很有才华,但在生活上遇到很多波折,于是便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有一天他决定跳海,但他刚跳下去就被一个老渔民用渔网捞了起来。
他很生气,冲着老渔民嚷道:“你什么意思,把我捞起来干什么?”
老渔民说道:“年轻人,为什么跳海呀,你这么年轻多可惜呀!”
于是年轻人就对老人诉说了他怀才不遇的苦衷。
老渔民听完,说道:“哎呀,你今天遇到我,运气来了。我正好是治怀才不遇的专家,我帮你治治吧。”
年轻人很诧异,急忙问老渔民医治之法。
老渔民说:“我有秘诀,如果你想知道,就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老渔民说着,顺手从沙滩上拣起一粒沙子,往旁边一扔,说:“年轻人,帮我去把我刚才扔掉的那粒沙子拣过来,然后我就告诉你。”
年轻人听了很生气,说道:“你想耍我呀?这么多沙子,我怎么知道哪粒是你扔掉的呀?”
老人听了,笑着说:“别生气,我这还有个条件,如果你满足了我这个条件,我也告诉你。我这里有一颗珍珠,我把它扔到沙滩上,你去给我找回来。”
很显然,年轻人轻而易举地把珍珠拣了过来,交给了老渔民,并很虔诚地说:“老人家,我把珍珠拣过来了,可以告诉我秘诀了吧?”
老渔民一脸安详,说道:“年轻人,秘诀我已经讲完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之所以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是因为自己是无数沙子中的一粒,跟旁边的沙子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如果因为自己是一颗珍珠,那么伯乐就会很容易地发现我们。所以说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伯乐,而是因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万马丛中能够让别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千里马。
案例二有一个年轻人失恋了,一直摆脱不了事实的打击,情绪低落,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没办法专心工作,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头脑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义。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却没有收到回报,自己很傻很不幸。于是,他找到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他的处境并没有那么糟,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给他做了放松训练,减少了他的紧张情绪之后,心理医生给他举了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园的长凳上休息,把你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长凳上,这时候走来一个人,径直走过来,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这时,你会怎想?
我一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呢!太没有礼貌了!年轻人说。那我现在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心理医生接着耐心地继续问。哦--原来是个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长凳上放有东西!年轻人摸摸头,想了一下,接着说,谢天谢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书,要是油漆、或是什么尖锐的东西,他就惨了!那你还会对他愤怒吗?心理医生问。当然不会,他是不小心才压坏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医生会心一笑:同样的一件事情--他压坏了你的书,但是前后你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可能是因为我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吧!对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绪。很显然,让我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的观点。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日积月累,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
比如,同样是失恋了,有的人放得下,认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有的人却伤心欲绝,认为自己今生可能都不会有爱了。再比如,在找工作面试失败后,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次面试只是试一试,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有的人则可能会想,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这两类人因为对事情的评价不同,他们的情绪体验当然不同。
对于上面这个失恋的年轻人来说,失恋只是一个诱发事件A,结果C是他情绪低落,生活受到影响,无法专心工作;而导致这个结果的,正是他的认知B--他认为自己付出了一定要收到对方的回报,自己太傻了,太不幸了。假如他换个想法--她这样不懂爱的女孩不值得自己去珍惜,现在她离开可能避免了以后她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么他的情绪体验显然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案例三我认识一个女孩小丽,她大学时学的是中文,后来,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拥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年薪。按说,小丽应该过得不错,不会有跳槽的念头。
一天,小丽为老总写一个活动的演讲稿,怎么也不能让老总满意。小丽硬着头皮改了七八次,可总被老总批得体无完肤,还说她完全不是搞文字的料。委屈的小丽不停地哭,想到了要跳槽。
她认定是老总有意为难她。自己怎么碰到这么个挑剔的老板呢?真是命苦啊!一连几天,小丽都陷入这种痛苦又无法摆脱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当然,老总的发言稿也没再让她写,而是让比她早一年到公 司,跟她毕业于同一所学校的师姐代劳了。
对此,小丽很不高兴。一方面觉得老板针对了她,另一方面又觉得师姐代劳她的工作伤了她的自尊。我劝她说,工作上的困难,谁都遇到过。遇到了困难谁都不会高兴,关键是你自己怎么看待这个困难。没有一个老板会无缘无故地处处为难一个员工,他大不了可以开除你。这对你倒是一个磨炼的好机会,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本领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逼迫学到的。你不妨这样想想,并虚心一点跟你的师姐好好学习一下。她听从了我的意见。
几天后,师姐和她共同完成了演讲稿,老板很满意,并拍着她的肩膀说:小丽,你还是有潜力的,工作的时候要勤于把它们挖出来呀!听了老板这样的肯定,她顿时又觉得老板是个和蔼的老头了。这个女孩的认知改变了,情绪改变了,结果也改变了。
因此,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严重了,或是会错了意。换个想法,就能换个心情!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案例:有一个年轻人失恋了,一直摆脱不了事实的打击,情绪低落,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没办法专心工作,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头脑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义。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却没有收到回报,自己很傻很不幸。于是,他找到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他的处境并没有那么糟,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给他做了放松训练,减少了他的紧张情绪之后,心理医生给他举了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园的长凳上休息,把你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长凳上,这时候走来一个人,径直走过来,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这时,你会怎想?”
“我一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呢!太没有礼貌了!”年轻人说。“那我就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心理医生接着耐心地继续问。“哦--原来是个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长凳上放有东西!”
年轻人摸摸头,想了一下,接着说,“谢天谢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书,要是油漆、或是什么尖锐的东西,他就惨了!”“那你还会对他愤怒吗?”心理医生问。“当然不会,他是不小心才压坏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医生会心一笑:“同样的一件事情--他压坏了你的书,但是前后你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可能是因为我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吧!”
对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绪。很显然,让人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的观点。
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
扩展资料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
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樊登知识超市—38邵一鸣---管理你的情绪(完结) 可以作为参考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个人知识提升的学习资源,包括这两年很火的短视频直播带货运营,各大渠道引流,视频剪辑和有声书等资源,每个分表格都是不同的类目,需要什么切换即可。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樊登读书会个人学习提升课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itPPM6Pep9yyhDKZohlVw
pwd=2D72提取码:2D72
亲爱的楼主:
ABC 理论认为,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 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某种信念(B)所直接引 起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这就是因为诱发事件 A 与情绪、行 为结果 C 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 A 的看法、解释的 B 在作怪不同的 B 带来的 C 大相径 庭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祝您步步高升
认识过程是情感的基础,并引导情感的发展。只有通过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体才能确定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引起不同的情感。闻到花香,感到欣喜;睹物思人,令人怅惘;久拖未决的问题得到解决,更是欢欣鼓舞。
另外,情感还随着认识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古语说“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说两个人随着了解的深人,感情不断地加深。我们在读一本小说的时候,随着阅读的深入,或喜悦或悲伤,或忧愁或愤怒,也是认识活动的结果。
情感反过来对认识过程也起调节作用。积极的情感会促进人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绩效;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人的认识活动,降低活动效率。两个人在一起工作时感到轻松、愉快,就会进一步加深认识,更好协作,创造更佳的工作业绩;若是在一起经常争执,互不服气,彼此都觉得压抑,工作就无法开展下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