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四个层次目标有哪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四个层次目标有哪些?,第1张

如下: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系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年龄阶段目标: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情感目标;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情感目标;大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情感目标。

3、单元目标。

4、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相关延伸:

按照国内外现行的医学以及心理学的分类,人从出生到幼儿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出生和新生儿期(birth and newborn):出生—1个月;婴儿期(infancy):1个月—1岁,相当于乳儿期;学步儿期(toddler hood):1—2岁;早期儿童期(early childhood):2—6岁,相当于幼儿期。

尽管这一分类法正日益受到挑战,特别是对婴儿的分类更是莫衷一是。但是,通常把这几个阶段统称为儿童期,即把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教育# 导语 带大家一起来看瑞典的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机构

 1、日托中心。招收0-6岁儿童,全年开放,每周5天,每天12小时,混合年龄编班。在0-3岁儿童的班级中,每班有10-12名儿童,2-3名教师;在4-6岁儿童的班级中,每班有15-20名儿童,3-4名教师。

 2、托管中心。招收4-6岁儿童,每天开放3小时,每班有20名儿童,1名教师和1名教师助手。

 3、学前教育中心。招收学前儿童,每周开放几次,父母或保姆陪儿童一起来中心活动。这些活动往往是由教师设计、组织和安排的,父母和保姆通过耳闻目睹和直接参与的形式来获得教育儿童的知识和技能。

 4、家庭日托。父母雇请保姆在家里教养0-6岁的儿童,政府规定每个家庭日托招收的儿童数最多不能超过4名。此外,还有儿童护理中心、公园游戏场所、玩具图书馆、视听辅助机构等学前教育形式。

 二、学前教育目标

 瑞典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得到完整的发展,强调让幼儿在体力、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使幼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具体目标是:

 1、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社会性、情感、体力、语言、智力的发展;

 2、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使幼儿能了解、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并能尊重、接受外国的文化;

 3、使幼儿学会理解自己及周围的环境,培养幼儿的民主精神、乐于助人的品质、与人合作的能力和责任感。

 瑞典学前教育的目标涉及到儿童的保育和教育两大方面,但比较重视幼儿的多元文化教育。

 三、残缺儿童的教育

 残缺儿童主要是指身体残疾、智力落后、听觉损失、视觉残疾、言语障碍、医疗障碍和有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的儿童。瑞典通过科学研究表明,对残缺儿童进行单独教育弊大于利,所以主张把残缺儿童和正常儿童放在一起进行教育。为了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瑞典重视对普通教师进行特殊教育训练,注意降低教师与儿童的比例。

 四、学前教育的师资

 教师在任职前一般都接受过2年以上的高等教育,任职期间可自由选择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但必须达到21-40小时的学习时间;教师助手则要在中等学校接受过半年以上的专业培训,工作以后可继续深造、转为教师。

 男女教师的合理搭配,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瑞典男性幼教工作者所占的比例比较高,早在1985年就已占到28%,此后一直呈上升趋势。

文档介绍:

第五讲 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

——兼论学前教育目标

学前教育目标

托儿所的保教目标

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早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1981年)。

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1996)

托儿所保教目标的具体表现

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

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

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

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学的观念。

幼儿园保教目标的具体表现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学前教育目标的特点 托儿所侧重于教养,幼儿园以托儿所培养目标为基础,侧重于教育。

美 国

法 国

澳 大 利 亚

日 本

社会交往目标

1锻炼儿童的身体,发展儿童的动作,增强儿童的体力。

1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并能理解别人的情感,接受别人的观点。

1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充分地锻炼身体,形成健康、安全生活的行为习惯

自我服务的目标

自尊的目标

2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自己进行判断,做出选择与决定。

2发展儿童主

错误。兴趣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学前教育课程的情感目标教育。学前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习惯、态度、兴趣、价值观、性格的培养。学前教育教学并不局限于学科领域,而涵盖了幼儿的全部生活。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

3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答:为顺应时代的要求,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648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