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思念情感的诗词

表达思念情感的诗词,第1张

1、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曹植《杂诗六首·其一》

2、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3、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4、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李白《折荷有赠》

5、春思乱,芳心碎。——惠洪《千秋岁·半身屏外》

6、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7、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8、旧游帘幕记扬州。——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9、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10、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吴伟业《生查子·旅思》

11、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12、凉意思,到南楼。——吴文英《诉衷情·秋情》

13、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14、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5、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16、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李商隐《凉思》

17、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8、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9、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0、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贾至《春思二首》

21、催了开时催谢时。——刘克庄《长相思·惜梅》

22、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长相思·其二》

23、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24、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25、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子兰《秋日思旧山》

26、相思只在梦魂中。——何大圭《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27、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28、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29、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杨基《浣溪沙·上巳》

30、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张曙《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31、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32、一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33、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34、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黄景仁《绮怀》

35、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36、提篮忘了把桑采,凝思昨夜梦渔阳。——张仲素《春闺思》

37、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38、别来虚遣思悠飏。——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39、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韦庄《章台夜思》

40、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孙光宪《生查子·窗雨阻佳期》

41、思妆开已掩,歌容隐而见。——鲍子卿《咏画扇诗》

42、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43、往事慢思魂欲断,不堪回首贺兰东。——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44、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黄昏。——吴文英《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45、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46、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47、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48、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49、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吴伟业《生查子·旅思》

50、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51、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52、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佟世南《阮郎归·杏花疏雨洒香堤》

53、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54、为有书来与我期,便从兰杜惹相思。——庄棫《定风波·为有书来与我期》

55、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辛弃疾《鹊桥仙·送粉卿行》

56、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57、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谢朓《送江水曹还远馆》

58、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59、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60、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61、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

62、更思僵卧人,岂只食无肉。——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63、乘鸾归后,生绡净翦,一片冰云。——吴文英《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64、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与恭《思母》

65、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66、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67、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68、起看檐蛛结网、又寻思。——吴文英《虞美人·秋感》

69、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70、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71、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张籍《蓟北旅思》

72、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73、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74、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75、寻思依样到心头。——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76、思量旧梦,黄梅听雨,危阑倦倚。——邓廷桢《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77、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李益《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78、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79、鬓丝添得老生涯。——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80、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李白《长相思·其二》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赏析: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

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尽人心。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

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 《别赋》)人生在世,难免尝受别离之苦,但这种内心的感受,简单地表述出来很难打动他人,只有借助外物具体地显示出来,才容易引发他人的共鸣。《别赋》 即将节令与别情联系起来,以不同的物候状写别离的气氛:“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踅(zan通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劳劳亭》 这首伤别之作,描写的便是早春时节的离别场面。

早春物候中,遍地的青草和摇曳的柳枝最引人注意,以青草和柳枝喻写别情成为历代诗人最常用的意象。青草且不多说,柳树所在多有,而且柳与“留”谐音,古人很早便有折柳送客的习俗,借柳树寄托劝留和相思之意。《诗经·小雅·采薇》 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李白《忆秦娥》 词也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描写,《劳劳亭》 描写早春送别情景,也将柳枝与别情联系在一起。

但是,诗人构思奇警,不是直接以柳枝喻别情,而是深入一层,从特定的空间和时间下笔,极写离别之苦。空间,是最容易激起离愁别恨的地方,“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亭址在南京城西南的劳劳山上,乃“古送别之所”(《景定建康志》)。时间,是最容易牵愁惹恨的早春时节,这时春寒料峭,柳条尚未萌芽,想攀折柳枝赠送游子,却因枝条干枯而不得其便。这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造成了人间的极大缺憾,但敏感的诗人却忽发异想,不仅不认为这是造化对人世的无情戏弄,反而认为这正是造化对人世苦恨的同情。“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意谓人们的真情感动了大自然,多情的春风不忍心看到人间的别离情景,竟迟迟不肯让柳条返青。

明明是人为离别而感伤,诗中却写成春风为人间的别离而动情,这就是所谓“将自己投射入自然界”的“移情”现象,也就是赋予自然界以人的生命,仿佛自然界也同人类一样有各种情欲,以借助自然界折射人类内心的情感,甚至将人类的感受与自然物融为一体。李白是主观色彩特别强烈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加诸客观事物,仿佛天地万物都与他存有深深的默契,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都能和他的感情合拍。就拿风来说,在李白的笔下便颇通人情,他思念儿女时,“南风吹归心,吹堕酒楼前” (《寄东鲁二稚子》);他怀想朝廷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他甚至把本来无知无识的春风,当作有情有意的来访客人看待:“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思》)这种“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的写法,是形成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因素。

在 《劳劳亭》 一诗中,春风也不是略无知觉的自然现象,不仅与人物有交流,而且对人间有深情;不仅善解人意,而且心思绵密。然而多情的世人留不住远行的游子,通情的自然物也无法消除人们心头的别恨。“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既是对凄苦的离别场面的宽慰,更是对人间缺憾无法弥补的更深层的伤感。在最容易引起苦恨的地点,在最不方便排解愁烦的时节,“天下伤心处”的缠绵“别苦”,怎能不格外地动人心魄?诗人的奇思隽想,既有达人的洒脱,更有离人的幽怨,意象的婉曲贴切,情感的深挚繁复,确令读者感同身受,悠然神往,反复咀嚼,余味无穷。

值得提出的是,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审美范畴的意象,即在客观事物中融注着主观情意的特定艺术形象,固然由于文化传统的积淀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如美人芳草之与高洁理想,青松红梅之与坚贞操守,以及流水之与愁苦,浮云之与游子等等,但并不妨碍每个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写出新的情趣,增添新的意蕴,在大体一致的喻义中各呈风采。如同样以杨柳写别情,有的突出其有意:“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戴叔伦《堤上柳》);有的刻划其绝情:“思量却是无情柳,不管迎人只送人”(裴说《柳》);边地将士借其寄托相思:“为近东西路,长悬离别情”(刘皂《边城柳》);闺中**借其抒写幽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有的人劝诫攀折柳条是珍惜树木:“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白居易《杨柳枝》);有的人诫攀折枝却是为劝解送行之人:“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李商隐《杨柳枝》)……李白认为春风同情世人,所以护惜柳枝,的确是奇思妙想,后人却另出心裁,认为春风既同情世人,绝不会舍不得柳枝:“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仍能够翻出新意。正是在历代诗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古典诗歌孕育出绚丽多采的意象群,成为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涵咏大量诗作来把握具体意象的特征,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有效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764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