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的十四种丑态 指什么

佛祖的十四种丑态 指什么,第1张

释迦牟尼佛开示女人八十四种丑态

佛说女人八十四态

女人求道。但坐外八十四态。还自缠身。有堕八十四态者。如入大深海。必没其身。有能除此八十四态者。即是阿罗汉也。阿难。复叉手长跪前白佛言。何等为八十四态。令人不得道也。愿佛加威神解说。威德现敬。使众人开解信乐其义。终日习闻令脱罪患。使得正真即皆欢喜。及后当来皆使开解。佛言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内着心中。我当具为若说之。

如是阿难。谛受奉持之。为当来过去今现在比丘尼。布说其要使奉持之。行如是法者。疾令人得道。佛言。女人八十四态者。迷惑于人使不得道。

一、虚荣好饰类

01、摩眉态——女人喜画眉眼,来妆饰自己。

02、梳头态——女人喜梳头,拨弄额前头发。

03、脂粉态——女人喜敷抹脂粉来迷惑丈夫。

04、细视态——女人喜学**作态,眯着眼看人。

05、丹唇态——女人喜擦口红。

06、耳珠态——女人喜戴耳环。

07、璎珞态——女人喜著项链、金钗、耳环、手镯等一切妆饰之物(喜穿金戴玉)。

08、彩衣态——女人喜穿一切华丽美好的衣物。

09、丝履态——女人喜穿丝袜、绣鞋,以显现自身的风情。

二、故作姿态类

10、掉臂态——女人喜走路晃动两手臂,故作姿态,以引人注意。

11、邪视态——女人喜斜着眼睛窥视人(或偷窥或增加妩媚)。

12、盗视态——女人喜窥视他人的隐私。

13、却缩态——女人想看男子,不好意思让他知道,现出娇羞的样子,故作却缩。

14、后视态——女人偷瞄男子,待男子去后,远远地看他背影是俊还是丑。

15、默语态——女人想见男子,见了面,又低头不讲话,作出矜持的样子来。

16、摇行态——女人走路时,喜欢摇头、摇身,表现女人娉婷姿态,以吸引男子。

17、摇座态——女人坐时,喜欢摇头、摇身,以引人注意。

18、摩爪态——女人坐时,喜低头不语,摩弄手爪、现淑女纯洁的样子。

19、笑语态——女人喜欢坐着边笑边说话。

20、细声态——女人喜欢用细软声讲话,表现自己的好教养,以让对方产生好印象。

21、描眉态——女人喜大众前画眉,引人注意,而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22、呵斥态——女人喜坐在那儿吆喝畜生,表现威态,以满足骄慢的心理。

三、思念男子类

23、内喜态——女人见男子来,欲迎还拒,吊人胃口,外面表现不屑,内心却莫名其妙地欢喜。

24、贡高态——女人贡高,自以为是,憎恨、嫉妒他人,不随喜他人一毫之善。

25、佯慎态——女人想得夫婿,见面时,又假装愤怒,表现出不可亲近、孤傲的样子,欲擒故纵,以自抬身价。

26、愁悔态——女人见夫婿来,假装生气,而男子知趣地走后,却又忧愁心悔。

27、骂詈态——女人聚在一块共语,见男子来,假装不高兴,打情骂俏地作态,骂詈要赶走男子,但内心却希望他们留下来。

28、诽谤态——男子被骂走后,女人就难堪,恼羞成怒,用口诽谤之,内心却很忧愁。

四、自骄慢他类

29、轻口态——女人随便讲话,不经大脑、不识大体、不知分寸,随意任性,口无遮拦,不看时间场合,先吐为快,好说是非。

30、专权态——女人喜掌权、专制,为所欲为,以权势自我标榜,排除异已,以他人为非。

31、慢弱态——女人以高姿态压抑、欺侮孤寡残弱的人,以势力来强胜他人。

32、威迫态——女人仗势欺人,压迫威胁不听自己话的人,在语言当中;也要占上风。

33、不偿态——女人贪心重,不讲道义与信用,贷不念偿;或不尊重人,不在乎别人的东西,故借而不还。

34、曲人态——女人喜歪曲别人的想法,认为自己是正直的,将恶加于他人,将善归于自己。

35、无常态——女人心情反复无常,自以为比别人聪明(更常以此无常的方法来戏弄人,而自得其乐)。

36、自贤态——女人以贤者自居,好事都揽为已身,恶事则推给他人。

37、居功态——女人喜欢暗示或标榜自己的功劳,认可自己,并以他人的功劳自居。

38、怨劳态——女人自己辛劳就自怨自艾,看他人辛劳却幸灾乐祸。

39、虚假态——女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不愿说真话,喜说他人的是非长短与过错。

40、骄人态——女人以富贵而骄傲,看不起他人,以地位的高贵,而占尽低位人的便宜。

41、讪妒态——女人贫贱时就嫉妒富贵的人,地位低时,就刻意讪笑,挖苦高位的人。

42、自媚态——女人喜现媚态来讨好上面的人,伪装道德来标显自己

五、嫉妒破坏类

43、败人态——女人喜败坏他人将要成功的事情,也破坏修行人的道德或戒律。

44、迷乱态——女人喜以自私的情态、欲态来迷乱周遭的人,用颠倒的涪言和姿态来扰乱道人的

视听与道心。

45、嫉妒态——女人心中喜怀嫉妒,常说些刺激和严厉的语言来诽谤、刺伤他人。

46、诽谤态——女人喜在背后说人是非隐私,批判他人的错误,将过失推给他人。

47、谤净态——女人喜到处去宣扬、诽谤依正道而行的清净修行人,想要令他毁败道德,扰乱他的道心。

48、是非持迷态——女人喜忆念人的长短,传递是非,迷惑扰乱修道人,令彼等认识不清而破坏和合。

六、悭贪追悔类

49、望报态——女人常忘不了给他人的小恩小惠,若布施他人,常希求回报。

50、悔责态——女人喜布施,却又无常地生起后悔,责备受布施及要其布施的人。

七、含毒骂言类

51、怨诉态——女人喜自怨自哀故作不幸状,对人表达怨恼之事,并咒骂畜生以泄恨,或藉此讽刺他人。

52、蛊媚态——女人喜现娇柔媚姿迷乱陷害有道德的人。

53、憎人态——女人憎恨胜过自己的人,不但嫉妒,还常希望他早点死。

54、怀毒态——女人喜持毒药作饵来毒害他人,怀毒在心,心中不平。

55、念恶态——女人喜牢记他人的过失,心中常存他人恶事,不能真心原谅他人。

56、自用态——女人喜任性,自以为是,不听他人善意劝告,用美丽不实的语言来谄媚他人,可是又不信任他人,内心残暴,而喜怒不定。

八、嗔恼亲里类

57、疏内态——女人喜对自己的亲人苛薄疏远,对关系疏远的人,反而表现得很亲密;于邻里间,不识大体,将自己家中丑事,到处宣扬。

58、自是态——女人喜任性自以为是,烦恼刻薄,轻浮不安,不听修道人的指导。

59、骄形态——女人喜骄慢,贡高成性,敲击捶打,没有理由地嗔怒及高兴,使人摸不着头绪而感怖畏。

60、贪欲态——女人贪心不能制止,骄纵自己所求,任情自用,现种种令人怖畏的威貌,乱说正法,以此来许逆修道人。

61、多疑态——女人喜贪恋男女之事,故心里常怀嫉妒、多疑,不能信任他人,慢慢地埋怨,嗔恼憎恨充满心中。

62、恚怒态——女人喜现生气、忿怒的样子,为小事而乱发脾气,态度踞傲放荡,无有礼节,毫无谦逊,狂妄自是,自以为所说的是正法。

63、恶语态——女人喜以伤风败俗、不堪如耳的话来讽刺诽谤他人,不知尊卑,口无遮拦,恣意谩骂。

64、无礼态——女人喜傲慢,任性自用,不知尊卑长幼,及身份差别。

65、恶怼态——女人喜刚愎自用,以恶姿态、表情与怨恨的心来对待他人,言语不合逻辑,没有次第,前后互相矛盾。

66、痴笑态——女人喜无理由地痴笑,不知庄重,做事任性,不知事情可为不可为,为所欲为,不守正法。

67、御夫态——女人喜严管丈夫,不令与其他人说话、消遣、聊天。

68、潦泪态——女人喜以乖违的身心来任性自用,不顺心就以轻慢的语言来毁骂丈夫,出言不知谦逊谨慎和惭愧。

九、谄诡害他类

69、危人态——女人喜以他人的危险来换取自己的安全,并视他人危机为乐。

70、诅恶态——女人喜以诅咒、诬赖的话,来恶言中伤贤人;故作姿态,以美言惑众,使人迷乱道德。

71、谀谄态——女人喜诡诈,狡猾不实,以美言谄媚来迷惑地人,欺骗他人,并以为他人不自觉知。

72、怨天态——女人贪得无厌,喜欢获取而讨厌损失,获取便欣喜,损失便愁恼,破口大骂,怨天尤人,满口的怨恼恶言。

十、咒诅伤慈类

73、咒诅态——女人喜骂詈冷热、风雨等自然现象;贪嗔心一起就好杀生,没有慈悲,以杀生为乐。

74、堕胎态——女人喜教其他的女人堕胎,不希望他人产子。

75、窃人隐私忘——女人喜偷偷地窃视、打听他人的长短、好坏及富有与否。

76、调戏误人态——女人喜调笑戏闹,说些懈怠的话,必迷乱他人的心而后止。

77、贪蓄态——女人心贪喜积蓄,越多越好,无有厌足。

78、挑逗态——女人喜恼火丈夫,挑衅男子,今男子失去理智,无法自我控制,藉此引起男子的重视。

79、视秽态——女人喜把人家最难堪的事揭发出来,喜看别人不净,以此贬低他人而沾沾自喜。

80、嘲笑态—一女人喜嘲笑盲、聋、哑、破脚、五根不全的人,以耻笑他人之残障与恶事而自乐。

81、令困态——女人喜教人休去妻子,让那离婚的人失去依靠而穷困。

82、幸灾态——女人喜挑拨他人互相打击、诽谤与伤害,令他们一同受到灾祸与刑罚。

83、教斗态——女人喜教人作恶,互相斗译、打官司而受牢狱之灾。

84、现威态——女人喜挑拨是非,引生祸害,任性大笑,内心狂乱颠倒,现种种欲态,令人见了心生*念,并藉此狂傲及*态,更加气焰高涨,对追求他的人予取予求,令智者见了不由得要感叹说,女人实在可怕呀!

明当知之。女人能除此八十四态者。无不得度。无不得道。无不得佛也。贤者阿难白佛言。如是女人*欲态。为可除不乎。

佛告阿难。此态自是女人所作耳。女人能自灭者。极可得灭耳。灭者。是现世阿罗汉也。阿难复白佛言。天上天下莫不愍济。群黎之类皆得度脱。愿佛当复解说灭除态欲之患。使大爱道等比丘尼皆得开解。

佛经原文(《大爱道比丘尼经》):

  “女人喜摩眉目自庄,是为一态;女人喜梳头剃掠,是为二态;女人喜傅脂粉迷惑丈夫,是为三态;女人喜莹暝细视,是为四态;女人喜丹唇赤口,是为五态;女人喜耳中著珠玑,是为六态;女人颈下喜著璎珞金珠,是为七态;女人喜珠宝缯彩之衣,是为八态;女人喜著丝履,是九态;女人喜掉两臂行,是十态;女人喜邪视,是十一态;女人喜盗视,是十二态;女人欲视男子,见之复却缩,是十三态;女人见男子去,复在后视之,是十四态;女人欲见男子,见之复低头不语,是十五态;女人行喜摇头摇身,是十六态;女人坐喜摇头摇身,是十七态;女人坐低头摩手爪,是十八态;女人坐喜含笑语,是十九态;女人喜细软声语,是二十态;女人喜扪两眉,是二十一态;女人坐喜大声呵狗,是二十二态;女人设见男子来外,大嗔恚。内自喜欢,是二十三态;女人贡高自可,憎妒他人,是二十四态;女人欲得夫婿,适见佯嗔怒,是二十五态;女人见夫婿,佯嗔恚之,设去复忧愁心悔,是二十六态;女人见男子来共语,佯嗔怒骂詈,内心欢喜,是二十七态;女人设见男子去,口诽谤之,其心甚哀,是二十八态;女人轻口喜骂詈疾快遂非,是二十九态;女人喜欢纵横非他自是,为三十态;女人慢易孤弱,以力胜人,是三十一态;女人威势迫胁,语欲得胜,是三十二态;,女人借不念还,贷不念偿,是三十三态;女人喜曲人自直,恶人自善,是三十四态;女人喜怒无常,愚人自贤,是三十五态;女人以贤自著,恶与他人,是三十六态;女人以功自与,专己自可,名他人功,是三十七态;女人己劳自怨,他劳欢喜,是三十八态;女人以实为需,喜说人过,是三十九态;女人喜以富骄人,以贵凌人,是四十态;女人以贫妒富,以贱讪贵,是四十一态;女人喜谗人自媚,以德自显,是四十二态;女人喜败人成功,破坏道德,是四十三态;女人喜私乱妖,迷正道,是四十四态;女人喜阴怀嫉妒,激励谤勃,是四十五态;女人论评诽议,推负于人,是四十六态;女人又巨说谤正道清净之士,欲令坏乱,是四十七态;女人喜持人长短,迷乱丈夫,是四十八态;女人论喜要人自誓,施人望报,是四十九态;女人喜与人施追悔,责人毁訾高才,是五十态;女人喜自怨诉,骂詈虫畜,是五十一态;女人喜作妖媚,蛊道厌人,是五十二态;女人憎人胜己,欲令早死,是五十三态;女人喜持毒药,鸩饵中人,心不平等,是五十四态;女人喜追念旧恶,常在心怀,是五十五态;女人喜自用不受他人谏,谀谄咙戾自可,是五十六态;女人喜疏内亲外,伏匿之事,发露于邻落,是五十七态;女人喜自健烦苛,轻躁不由丈夫,是五十八态;女人喜自骄,过捶无理,自嗔自喜,欲人畏之,是五十九态;女人喜贪欲之行,威摄自由,欲作正法,违戾丈夫,是六十态;女人喜贪*,心怀嫉妒,多疑少信,怨憎澌地,是六十一态;女人喜惟怒,蹲居无理,自谓是法,是六十二态;女人喜丑言恶语,不避亲属,是六十三态;女人喜骄踺自恣,轻易老小,无有上下,是六十四态;女人喜自可,恶态丑怼,言语无次,是六十五态;女人喜好嗜笑,不避禁法,是六十六态;女人喜禁固丈夫,不得与人言语戏调,是六十七态;女人喜缭戾自用,轻毁丈夫,言不逊慎,是六十八态;女人喜危人自安,以为欢喜,是六十九态;女人喜咀赖弊恶,毁伤贤士,谄诡姿则,惑乱道德,是七十态;女人喜诡黠谀谄,谓人不觉,是七十一态;女人喜贪者得恶亡,得便欢喜,亡便愁恼,呼嗟怨天,语言踵口,是七十二态;女人喜骂詈风雨,向灶诅咒,恶生好杀,无有慈心,是七十三态;女人喜教人堕胎,不欲令生,是七十四态;女人喜孔穴窃视,相人长短、有钱财不,是七十五态;女人喜调戏必固,迷误人意,是七十六态;女人喜摘烧丈夫,令意回转,不能自还,是七十八态;女人喜剐胎剖形,视其恶露,是七十九态;女人喜笑盲聋喑哑,蹇癖自快恶他人,是八十态;女人喜教人去妇,欲令穷困,是八十一态;女人喜教人相挝捶,合祸证受,是八十二态;女人喜教人作恶斗讼,相言县官,牢狱系闭,是八十三态;女人喜倡祸导非,大笑癫狂,人见变欲得,以猗狂勃强夺人物,令人呼嗟言,女人甚可畏也,是为八十四态。”又说:“女人能除此八十四态,无不得度,无不得道,无不得佛也。”

现在的科学家预测,何为物质,物质就是波动。

我们贪婪宝石,宝石和石头有区别吗?其实都是波动构成,只不过排列的顺序不同而已。

万法唯心造,山川大地,都是我们心想而成。何为六道,也只是佛法方便说,为渡众生 才有 佛,六道,人,鬼 。。。。。之分。

下面引用金刚经开示: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佛祖为什么反复开示 ,善巧方便来说这么多 既非。。。是名。。。就是不让我们不执着四相,四见,不执着一切,何其自性,本身具足。佛祖开示 如筏喻者 我们渡到对岸,橹要舍掉,船要舍掉,到对岸的心都要舍掉。

要无住而生心,菩萨不执着两边,达到的是一真法界,执着两边是二不是一,二就糟糕了,三心二意。

不管哪部佛经,都是教人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的。

如何克服嗔恨心

 

  修学佛法,勇猛精进,一心向道,倘若遇到不如意、逆境时,当下嗔恨心不起,脾气不爆发,又能转境,心地如如不动,此人已证无生法忍,是多生累劫修证而延续而来,加上今世殷勤多闻参悟,步步正觉,分秒涅槃,是故有此庄严妙果诞生。

  不如意之境难忍难修难行证,因此内心便生起嗔恨心,发大脾气,令你形象破坏,损你德行,自伤心地,污秽佛性,又与人结恶缘,人人见之而避开,由此可见动怒嗔恨,有损己德,亦伤对方,来世感召阿修罗果报。在道理上,佛弟子应如是正见深入体悟;在行证上,应切实奉行忍辱行,虽然忍辱行是非常难行的,但也由不得你不如是精进安住,何以故?因为修行者要证菩提,得法身,登涅槃,如果没有付出相当的代价,怎能得到清净庄严的菩提果呢?十方三是一切诸佛三大阿僧祇劫的勤修梵行,庄严福慧,也是要付出难以形容的代价所换得,甚至牺牲生命,奉献身心给予一切众生的需求,一一心甘情愿,其忍辱负重的心情担当众生的罪业,其苦、痛、哀、伤、忍、悲、愤,乃至度生慈悲喜舍的内心深处,也唯有诸佛自己冷暖自知,这都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与奉献牺牲的精神,方得究竟涅槃。正所谓: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陀是也!

  的确嗔恨心实在是不易忍受的,脾气不发也难,所以佛陀在经典上常提到修忍辱行,是一切法门中最难成就的课程,现今引经叙述如下:

  佛遗教经云:“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若欲降伏嗔恨心与脾气法门有无量,今举十则与诸君共勉:一、把对方视同一尊未来佛来看待。二、此人乃无始劫来,曾经做过我父母兄弟姊妹眷属。三、嗔恨与脾气百害无一利,先伤及自己的心灵,污染自己的自性,而后才伤害对方。四、只有广结恶缘,因果必然循环,终究自作自受。五、十方诸佛皆顿断嗔恨而成佛,我辈亦当如是。六、净化嗔恨是菩提,任性纵容嗔恨与脾气,是堕落沉沦之因,果报在三途。七、成就佛道,没有天生势迦,自然弥陀,我人欲成就佛道,亦当付出相当的代价,毕竟天下间没有不劳而获之美梦。八、嗔恨心是六道中之产物,佛道中无比污秽不净之嗔恨心,没有理由存放在修行人的八识田中。九、嗔恨心净化顿断,是成就四圣的根本。十、佛佛道同,法法平等,法无有比,绝待故,当下嗔恨之性即是菩提性,性本无二,只是迷悟有别故,若悟中道不二门,渐修渐行渐成佛道。

1如果嗔心是凡夫的天性,则没有什么好嗔的,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子,所以一个人对你嗔心的话,你为什么也生嗔?没有必要,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

2平常这个人本质是善良的,遇缘对你嗔心,也不用对他嗔,他平常是善良的,只是因为遇缘让他心情想不开,情绪不稳定等等因素,让他生气了,你不必为他的生气而生气,因为他的本质是善良的。

3棍子打我,直接让我痛苦的是棍子,应该嗔棍子;可是棍子是由人拿的,应该嗔人;可是人是因烦恼所使的,所以应该怪烦恼不应该怪人。从受苦的因,一层一层推出烦恼。一个人骂你的时候,你不要嗔音声,因为你听那声音不舒服,所以你讨厌那音声,往前推是人骂的,人是烦恼令他骂的;话说回来,是烦恼的问题。

4别人嗔心损害我,是我以前已经造的业报,比如西藏的现状,是往昔这批人对另一批人造业,接着遇到当下的一些因缘,感得今天西藏这种果报。从大处整个国际社会,小处到个人的业报,根源主要是往昔业因所致,所以别人骂你的时候,你要有业报观、消业想。

5别人用刀子跟棍子伤害你的时候,你会痛苦,然而这痛苦只是刀子与棍子带给你的吗?因为你的身体很容易落入痛苦的苦性中,你的身体本身就是苦性,如果你今天身体是铁的话,棍子打了怎么会痛呢?不会痛你就不会嗔心。事实上,会痛不是棍子与刀子的问题,而是因为身体是苦性的,所以你才会这么痛苦,苦因其中一分是你的身体,不只是外在因缘而已,因此不应该嗔因缘。

6嗔心时似乎有一个嗔心的对象如箭靶一样,当我们生气时,好像对象很真实。他骂我、我骂他,彼此互骂,好像很真实,事实上自他都缘起,你要嗔那一个?是嗔自己或是嗔别人呢?想回来都是缘起,这道理你要多想,否则境界来时你一定想不到。

7别人的心思模式不调伏才会心生痛苦,如果你观念正确,痛苦不会来的,是由错误的烦恼观念产生的。因此你自愿取受烦恼是错误,要嗔,嗔烦恼,不要嗔怨敌,因为这是源于你错误的心思模式与观念。

8对方由于我过去曾造过业,对方才嗔心我;如果对方嗔心我,将来还是有业报的,所以事实上是我害他,不是对方害我,让他未来感得更多痛苦的因缘是我提供的。应想当对方嗔心我的时候,是我害他,不是他害我。

9缘敌人可以修悲心与忍辱,所以敌人是我造善的因缘,我却变成敌人造恶业的因缘,因此我是他生嗔心的境,让他痛苦,恩泽很小,为什么要嗔他?敌对我恩重,我对敌恩小,是我伤害他的,那怎么可以再对敌人嗔心?

10对方对我嗔心,我不能忍受,那么我对他们嗔心,他们怎么可以忍受,这是同理心,所以为什么要嗔?

11为亲友努力是今生利益而已,为亲友被伤害而嗔心的话,下世堕三恶道,所以没有意义,谁都不会怀念的,业是各报各的,要付出,但不要愚痴付出。饭没有让我们会饱的意思,但吃饭会饱;意思是怨敌没有让你修忍辱的意思,但是你缘敌人还是可以修忍辱的,这功过要想一想。

12对方是愚痴所自在,因嗔心而作嗔行,若我还嗔这个人的话,我即是愚痴。你骂对方,而他生气是愚痴,你自己也生气,那不是你也更愚痴吗?你让别人生气已经对不起了,你对别人的生气又生气就更对不起了,不管对方是不是无厘头生气,如果观众生过失的话,佛陀也不会成佛的。不管对方怎么样,我都要修我自己,佛陀是大悲不舍才管我们,否则如我们这种模样,佛陀早就跑了,因为众生不听话。我们有时很狡猾,看对方的时候,认为对方作的不可以,如果自己碰到同样的事情时,很会原谅自己。所以对方因愚痴所自在,我们又嗔别人不是也愚痴吗?

13我们被别人骂,是重罪轻受,舍百得千--我现在是人道,被对方骂还有佛法可以转念,将往昔感得地狱、畜生道的恶道果报提前在人道受报;如果我是一只狗的话,都没有一点佛法的想法时,我被嗔心时,我会很痛苦。不要讲畜生道,有些老人家一生风光,到临终的时候,病苦折磨又很贪著又没有佛法,他有多痛苦你知道吗?很清楚的看到,有佛法的人比较可以面对逆境,没有佛法的人就不是这样一回事了,各位要赶快准备,不然到时候就不是这样了。

14你被对方嗔心是因为你有贪心,贪是底子,嗔是表面,贪是根本因,嗔是直接因。对方会嗔心你,因为它有贪著;他不得所贪,所以才嗔心的,每个人亦复如是。

15心不快乐才会嗔心,心量太小太狭隘才会嗔心,所以是你的过失,不是别人的过失。一个人容易嗔心,表示心量很小,被别人嗔心的时候就生气,不是心量很小吗?说多有修行,没有人会相信的。

16嗔心的过患就是让以前的善行减小,后来投生三恶道,所以要想一想。多修忍辱,否则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划不来的。

17当敌人受到别人赞叹时,不必要嫉妒与心不快乐;或许敌人被赞叹的时候,你还要加入赞叹敌人的行列,这样就容易修四摄善法,易成度他的方便,问题是我们有这样的心量吗?当下你讲得出来吗?而且各造各的业,你无心而说赞叹语,有无心的果报,对方因你的赞叹而心放下,是对方造放下的果报,不问效果如何,自己有没有修是重点。不要从暂时的利害关系看问题,要从根本看问题--他是众生也想离苦得乐,也需别人的赞叹与鼓励,只要是众生,他作对了,我们就要赞叹与鼓励。如果从利害关系看问题的话,会没完没了的,赞叹其实并不会那么困难。对敌人不能生起赞叹是因为你心不平衡,还有嫉妒、我爱执等烦恼心,这就是你讲不出口的原因,应慢慢从意乐作起,后才行之于身口。有时对同性者,还可以给他拍拍肩赞叹他。

18即使三宝被毁谤,你也不要嗔心,别人没有能力毁谤三宝的,三宝不会被毁谤的,所以破坏佛教的人,都不必对他嗔心,你又何必嗔心,因为只有可悲众生,没有可恶众生。所以对方不对,是可以不用认同,但是生嗔心只是自己损害,对他人也没有什么伤害的,三宝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毁害,而没有三宝,何必嗔心。

19天天一大早就修四无量心,修慈悲喜舍--愿众生一切罪苦都成熟于我身等等,敌人也在众生里面,如果嗔他、不喜欢他,你不是欺骗吗?这是很羞愧的事,要忏悔。

20让众生得乐而求成佛,他已经得乐,你为什么又不欢喜而嗔心呢?以敌人而言,你不是发愿度他想成佛吗?敌人自己很努力的得到快乐,你为什么不快乐?

21信誓旦旦要成办利他,他自己成办利他应该随喜,为什么还要嗔心?

22如果敌人得到不好,你欢喜;得到好,你不欢喜,其实你有损害到敌人吗?是自己愚痴,他不好你欢喜,他好你不欢喜,那都是在满足你的烦恼而已,因为只有烦恼会满意,这样才可以继续轮回。

23受别人赞叹是贪著美名,有时别人赞叹你,还自以为了不起,生起我慢而轻视别人,别人比你好你嫉妒,比你不好你我慢。所以被别人赞叹要小心,不要以为自己很行;话说回来,你与菩萨比较,你又如何?差远了!你还有夸赞自己的心吗?如果你想,对方赞叹我的时候,想对方很会修行,懂得功德见功德,不见过失,能见别人的功德为功德,随喜他的赞叹,这样就没有过失,如果觉得了不起就成为过失了。或者分享观,愿我被赞叹的快乐分享给有情,也可以愿对方与我有一样的功德,这是一念之间。

24如果有人毁谤我,可以让我不生我慢,离开怖畏,生起出离心,可以让我产生去除自己烦恼的因缘,遮止我入三恶道的门,为什么不感恩呢?假如有逆缘,这部份要从新定位,学佛就是要用法转念及转心,这价值与上师的价值一样;他会帮助我遮止烦恼与恶行,为什么不接受呢?平常不串习不习惯,对不合理就受不了,这样的话,佛法去那里了,这是要有方法的。

25我是只为了解脱成佛,我不需要别人赞叹我的名声;一旦有人毁谤我,更珍贵他。

26有人说:我被别人毁谤是让别人损害我的福报,假如别人毁谤你,以为你的名声会比较不好,名声不好供养就比较少,福报就不能得到,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固然别人毁谤你会让你名声不好,智者也不会因为你被别人毁谤就认定你怎样的,这是愚痴者的谣言,谣言者止于智者。福报会不会减少,是靠自己去累积的,不是因为别人的关系,别人的毁谤是增加你的福报,不是减少你的福报,理由是:敌人是让你修忍辱的最好机会,忍辱的修行是最好的积福。所以敌人是让你积福的,不是损福的。

27任何事物都可以生果或有利益性的,因为因是生果的条件;因如果是生果的主因的话,表示因有其利益性,如乞丐是让你生布施的顺缘。一样的道理,敌人是帮助你生忍辱的顺缘,不是损害你的,是帮助你的;可是怎么在对敌人时,我们很痛苦、闷烧锅,怎么回事呢?没修。

28一般而言,布施比较容易,因为乞丐比较多,忍辱不好修,因为本身不好做,要合理还要不嗔。嗔心的对象是要认识者及有利害关系的,所以对象少才珍贵,这么稀少的嗔心对象,好不容易出现一位,你还跟他嗔心回去,都没有一点珍贵想。碰到吵架的因缘,好好想一想,因为难值难遇,所以我要藉着因缘好好修行,一碰到吵架就吵回去,那就太不懂得把握机会了。忍住不嗔必有道理,否则你如何忍住不嗔?所以要想道理。

29有需要别人对我们嗔,因为需要忍辱;意即,我们非常需要嗔心的人出现,理由是我们非常需要忍辱。

30修忍辱功德或福报,也要回向给敌人,因为敌人不惜因果来骂你,让你有修忍辱的机会,所以你要回向给他,没有一位对象让我们修布施或修忍辱的话,我们修什么呢?因为有一位让我们布施的人,所以我们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给我们布施的人。一样的道理,忍辱也是如此,众缘和合的善行,回向给众缘才对,因为并非一个人的力量所产生的。愿此你修忍辱的功德完全回向对方不要嗔心了,希望对方心能调伏,感恩对方不惜堕三恶道的果报,让我成就忍辱功德,这恩泽很大,我要感恩他,希望他也与我一样这样修。要这样回向。

当一个人心柔软到不能柔软、清净到不能清净的时候,对方会不好意思骂你。具善巧的言说、柔软的心肠,一切都会改变的。修行不是寄望别人才要修,因为不可能。不是别人合理我才要修行,而是别人不合理我才要修行,欢迎不合理的境界光临,要接受不合理的境界,才是主要的所缘境。佛法告诉你顺逆境都可以掌握你的心,佛教的生起功德之因是在任何境界里面--自净其意。当一个人心很平静才能有勇气,一个有道理的人才可以面对一个没有道理的人。息灭纷乱而委屈自己去忏悔的人,是智者。以利他心而言,这是护念他意。众生对我们而言,都是境,我们要以缘为师,对境练心。

31并不是我太厉害而修忍辱,是因为敌人才让我修忍辱的,所以不是我很会修行。

32如果只想:敌人对我只有伤害行,则你要想道谛是亲证空性的心,道谛也没有想要利益菩萨的意乐,灭谛是法宝(无为法,没有心),它也没想让人利益的动机;灭道二谛是法宝,有法宝的人即可得救。也就是,虽然灭道二谛并没有想让具有灭道二谛的人得功德的动机,可是这两个法宝可以让有情离开轮回苦。又如手表没有想帮助你的心,可是它帮助你看时间;一样的道理,敌人是没有利益我的心,可是缘着敌人可以得到忍辱的福报,所以应该恭敬。

33有人说:法宝没有利益我的心,可是它也没有损害我的心,敌人却有损害我的心。这说法也不不对。要想如果敌人是以利益心而伤害我的话,就不叫敌人了;所谓敌人是以损害心与行为伤害我才称为敌人。医生治病的时候,他也是给你割手割脚的,你不会说他是敌人吧,理由是医生是利益心而作的。所以可缘着敌人而刻意修习忍辱,因此,敌人没有利益我的心,反而只有伤害我的心,虽是不同于法宝,但还是应该修忍,会渐得利益的。

34对自己起恶心、伤害的人是损害、生气的对象,这并没有错,可是如果缘着对方可以修忍辱的话,因为很难修,可以把敌人安立为正法想,正法很难修的。同理,敌人也是正法。

35功德成就靠佛的资粮田与众生的资粮田,缘着佛的资粮田起信心,缘着众生的资粮田起慈悲心,缘着敌人可修忍辱,所以要好好珍惜,如《入行论》说:成佛一半靠佛,一半靠众生。众生有两个靠山--佛与狱卒(执行恶报的阎罗王),所以要确立众生很珍贵的想法。

36遇到因缘损害我的时候,生起忍辱的话,短暂可以得到相好庄严,忍辱心强的人,外相比较庄严,究竟可以成就佛的色身。譬如阿底峡尊者说:我生生世世得遇善知识的摄受,是因为我修忍辱的关系,相好庄严故。圣者没有恶分别心、差别对待,可是教化的时候,比较庄严看得顺眼,比较容易被度化,因为众生会生欢喜心,这是天性。

37成就断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的佛果,一半靠众生一半靠佛,只有对佛恭敬信心,对众生恶劣对待,是不对的,卑鄙的。对师长三宝很恭敬,对莲友很不好,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38大悲心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有苦也安乐,缘着乏乐具苦的众生,才可以拔苦予乐。所以你碰到嗔心的众生,为什么不修啊!这样子的反予加害是没有道理的。

39对生嗔心众生生起忍辱,是对佛陀最欢喜的供养。诸佛菩萨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福慧二资粮,唯一的目的是为利益无边众生,成就佛果。所以已成佛、将成佛、正成佛的世尊,唯一为的都是众生的利益,唯一的利益处的有情极为珍贵,你伤害众生的时候,又皈依三宝,佛不会欢喜,佛会觉得你很可悲。一方面供养佛做百千万的功德,一方面对佛珍爱的众生伤害,这怎么可能相应呢?这违背供养处的意思。所以任你利益多少众生,佛欢喜;任你损害多少众生,实际上是与佛不相应的。应从意乐上不伤害到加行上执行,由护念三宝观而护念众生。

40要了解敌人是修忍辱的所依事,因此要有损害的有情,进而卑下居,想我好差,应视众生极为珍贵。

41可悲、可怜众生,是圆满功德唯一来源。

42特别对敌人修慈爱心、忍辱,是最好正行的供养,也就是功德供养。

43你缘著敌人修忍辱,不嗔心的话,能得自利,可以遮止将来生起的损害;换句话说,现前是忍辱,未来不会再受害。因此,是为了现前与将来不受损害故,所以必修忍辱。

44世界是相互依存观待的,是地球村,众生同体,互相帮忙,地球上没有必要有敌人,一切都是同体支分,这是以宏观而看待。

佛陀的大方广佛与空杯心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本质和目的不同。

大方广佛是指佛的智慧、慈悲、愿力等各方面的成就,这些成就都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对佛的信仰和崇拜来获得智慧、慈悲等方面的启发和帮助。

而空杯心态则是一种修行方法,它强调要放下自己的成见、偏见等主观意识,以一种虚心接受一切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这种态度并不是消极的,而是通过放下自我,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之,大方广佛是佛教中客观存在的精神力量,而空杯心态则是人们在修行过程中需要持有的心态和方法。

这种情况我解释一下,我看过一个师兄的文章,说这是非人众生的一个把戏。骂佛,分两种情况,一是真骂,真讨厌,二是被迫骂,心里的体验是恐惧感。这完全是两回事。

所以,佛菩萨是能够分清楚你的真实情况的,如果有师兄有这种情况请不必害怕。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非人众生在阻止你念佛,给你一点强迫,给你一点恐惧,你就不念了。

对治的方法,我谈一谈我的体会,我问过一个师傅,师傅说,你去求阿弥陀佛,你求阿弥陀佛能保佑你顺利念佛诵经,我当时是这样求的,我说弟子往昔罪过太大,导致无法念佛,十分苦痛,现弟子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决心,愿意念佛往生极乐,求阿弥陀佛保佑我能顺利念佛号。

过一大约一个来月,我发现自己真的可以较为顺利的念佛和诵经了。有时还是有些打扰,就是内心强迫性的想骂佛,我就骂几句,骂完,伴随几秒钟的恐惧感后,那个强迫的能量就没有了,我就没有感到被打扰了就顺利的念下去了。

其实还是往昔的罪过,驱使你的冤亲债主在搞你,多忏悔吧。

南无阿弥陀佛!

以下是我找到的有关此现象的经典出处:

http://wwwbskkcom/thread-2958988-1-1html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有言:若起恶贼恶兽念,若起恶人恶鬼念,若起众会游戏念,若起欢娱念,若起报恩报怨念,若起诸余无量异念,皆是恶魔之所引发,为障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以看以上贴子,有经典的出处,有解法。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是历史上公认的大势至菩萨再来的。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开宗祖师,是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善导大师是历史上公认的阿弥陀佛化身再来。 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念佛出光厉会众 所说当作佛说看”。

有一丝对佛-法-僧不要的念头就是诽谤

辱骂了佛祖怎么办?答有方法:辱骂了佛祖今生如果不完全信顺阿弥陀佛的救度,辱骂了佛祖的果报在无间地狱,佛是大慈大悲的,只要你完全信顺阿弥陀佛的救度。该怎样诚心悔过?答就是完全按照阿弥陀佛说的话,至心信乐,深信-切愿,通身放下,彻底靠倒在阿弥陀佛的身上,不自力修行-不杂-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字,毕命为期,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有这一条出路。

二种深信: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切愿:切:与六道轮回彻底一刀两断,迫切的愿意离开这里,迫切的愿意全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全身放下,全靠阿弥陀佛的救度,这辈子一心只靠阿弥陀佛一个人的救度,不找第二个人。

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

以后就稳稳当当的: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字。

深信-切愿,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毕命为期。 乘阿弥陀佛的力量必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认识你自己存在本来的样子。

能让你从中了悟的就是佛法,

法本无法,只因无知而立法罢了。

没有什么是必须的,也不要给头脑强加任何概念,还原真相即可。

所以经典里面的教义即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执着也可能带来更多的坏处。

佛法的本质就是空性的本质,就是认识自己真相本来的面目,其余的不过是结缘法罢了!

能破除你执着的就是佛法了!反正本来就没有一法可立的。一切法皆可为佛法。关键是 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认识真相

还是想达到什么目的比如,名利,或者什么境界,什么所谓的解脱,什么离苦得乐啊!那么很不幸的告诉你,不是为了认识真相而学的,基本上就是建立在虚妄之上找一个心理安慰而已了。修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无修无证,还原认识事物本来的样子。

就是解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947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