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片哲学与亲情的心得体会

求一片哲学与亲情的心得体会,第1张

剪不断的情意,理不完的爱意,母亲的爱总是无微不至,这不知不觉间,成了我一笔小小的财富

  不久“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这不禁让我回忆起去年的“五一”劳动节,至今还让我难以忘却记得那天人山人海,我和母亲穿梭在哪热闹的大街上,公路上的车当然也不甘示弱,更是川流不息

  过马路时,我大跨步地向前走,母亲紧随其后,突然,我感觉我的手背什么东西牵住了扭头一看,是母亲牵住了我的手,我一下子甩开了母亲的手,叫到:“妈!”母亲知道我的用意了,虽然显得有些尴尬,但还是不以为然地命令到:“小心车!”

  走到马路对面后,我才恍然大悟,我拒绝了母爱,这是一个母亲本能性的动作,却被我拒之门外,想起母亲刚才那张心酸而又尴尬的脸,我不禁有些后悔,我把这笔小小的财富就这样拒绝了经过长时间的心理斗争,我决定牵起母亲的手

  牵起母亲的手后,我“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母亲老了,原来那只光滑细腻的手已是曾经拥有,岁月无痕,却在母亲的手上留下了踪迹,看着母亲有了好几条皱纹的手,我心里很难过伴随我们的长大,母亲已渐渐老去,而我却没有察觉,这样的我,不是很愚蠢吗

  在以往的日子里,还记得母亲也是这样牵着我去上学、过马路的,我逐渐的长大,给母亲的回报却是拒绝了她的爱那天的所作所为,我真的感到后悔,如果这次的“五一”劳动节还和母亲一起出去逛街的话,我不要母亲牵我,我会去牵上母亲的手,抚摸那岁月的痕迹,牵上我这笔小小的财富

  亲情是一笔财富,这笔财富只有真正读懂母亲的心的人才配拥有我不会让我这笔小小的财富成为曾经拥有,我要让亲情这笔小小的财富永远属于我,因为,有了这笔财富,我真的很幸福,也很知足

  另外,我还被稻盛和夫先生那种利他精神所感染了,我甚至一度相信,他的活法,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禅道,是一种无人能及境界。稻盛和夫先生是这么对待利他精神的:为家人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通过这种虔诚而细小的利他行为一点点地延展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那样的大规模的利他行为。稻盛和夫先生是那么想的,也是那么做的。他为了整体的国民利益而不惜放弃公司产品竞争,把市场拱手让给对手。这种利他境界,我想能够匹敌的人寥寥无几。有人说,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是为自己私利的,但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得到快速发展,资源得到良好配置。其实追求个体的最大利益并不会得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就像博弈论一样,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其结果往往不如每个人作出让步,为共同的利益而战来得好。只有追求整体利益,社会资源才会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其实,就如同书上所说,利己和利他总是辩证的关系,利他的同时也是利己。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事物,立足于更大范围的个人行为上面,我们就可以发现,小单位中的利他在大单位看来就转变为利己了。当我们帮助同事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是在为共同的公司做贡献;当我们为公司做贡献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是在为我们所处的社会谋福利。这样一来,既是利他,也是利己。

 《活法》这本书,有很多很多积极的哲学观和人生观,需要我慢慢的去领会与品位。并且我对稻盛和夫先生的崇敬之情是不能用语言形容的。在这里,我以对稻盛和夫先生的一个整体评价来作为我 读书笔记 的结尾,以此表达我对他的尊崇。在《活法》通篇当中,我读到了稻盛和夫先生是这么的一个人:心态良好,为人豁达,富有原则,公私分明,懂得感恩,为人谦逊,善于自省,乐于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工作,学习道盛和夫的优良品质和成功的经营理念,尽所能做的更好。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我尚未发现的品质,我会努力进行进一步的钻研与探讨的,在此也感谢老师所提供的阅读材料。

稻盛和夫哲学的读后感篇3

 稻盛和夫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拥有哲学头脑的企业家,为日本打造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创造出的骄人业绩在全球无人能及;多年的商旅生涯虽然历尽危机但都让企业岿然屹立,他缔造的商业神话在日本绝对无人可比;有人说稻盛和夫是一个通过光明大道获得巨大成功的典范,也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彻底的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这种形容很贴切,他以虔诚之心推崇“敬天人爱”哲学,不仅感染了他的员工,在很多企业家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自此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和精神得到广为流传,成为东方乃至世界各国企业家学习的典范。

 一、 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认为人心比完善的制度更加重要,而以人心为本的经营就是要用“利他之心”去经营企业,不只考虑自己的生存,将“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作为自己行动判断的标准,把“作为人,何为正确”作为企业经营的判断基准。这种经营哲学具体可以从如下几点来分析:

 1、精神激励。这是一种内在的、无形的激励,包括事业激励、声誉和地位激励、权利激励、升迁和解职激励、道德和情感激烈等。精神激励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强大武器,能有效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如果一个企业只片面的追求利润,没有精神追求和动力,不可能保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稻盛和夫的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就体现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通过改变员工的“心”,让员工觉得企业的利益就是自身的利益,才能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2、利他之心。稻盛和夫的利他经营哲学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要抑制利己之心,才能实施以心为本的经营。这里的经营不仅指企业,而且泛指人生、各种事业、国家、国际社会等经营。其次,利他是人生和事业经营的一种投资。许多学者和企业家在研究稻盛和夫利他主义经营哲学时,把它理解为是付出,是奉献,这并不错。但它也是有回报率的,甚至回报率更高。第三、发展利他之心,惠及广阔地区和人类。第四,第四,利他之心使人产生大智慧,视域高远。稻盛和夫所以有远见,能看到许多人都看不到的远方,关键在于他有一颗纯真的利他之心。

 3、“作为人,何为正确”作为企业经营的判断基准。这是稻盛和夫在京瓷发展初期提出的判断基准,也正因为这一标准,使京瓷从创立以来长达半个世纪中,

 经营之舵从未偏离正确的方向。它要求任何经营行为者不得违反社会的一般道德标准,要符合做人的道理。把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是善还是恶,作为经营判断基准。并认为,因为经营也是人做的,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活动,因此,在经营活动中,什么是该做的事,什么是不该做的事,这种判断不能偏离作为人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人生也好,经营也好,说到底很简单,只要遵守这单纯的原理原则,就不会犯大错误。每个人都应遵守这些规范,把它们作为经营的指针,这样经营就不会迷失方向,并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二、 员工利益第一

 稻盛和夫把追求员工及其家庭的幸福作为公司第一目标,第二目标是为了合 作商的员工及其家庭的幸福,第三目标是为了客户,第四目标是为了社区,第五目标才是为了股东。这个目标序列,把员工的发展放在首位,也就是要把追求自由的、极致的整体人放在首位,这是稻盛和夫最大的秘诀。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或者说要时刻为员工谋福利是管理者应尽的职责,也是管理员工地基础。现代企业强调以人为本,人是企业惟一能动的要素。

 欧美企业强调的“股东利益第一”与稻盛和夫的经营观点截然不同。我们应该正视股东利益与员工利益之间的关系,明确股东的利益并不等同于企业的利益,保护股东权益,实质是保护资产的存在和促使其增长,但是不损害股东利益不等于只维护股东的利益,员工的满足感亦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只有维护好员工的利益,才能最大程度激发企业员工内心的共鸣,获取他们对企业长时间、全方位的协助。同时,大义名分又给了经营者足够的底气,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牵制,全身心地投入经营。员工与经营者才能志同道合、心意相通,劳资关系如同大家庭,企业就一定能顺利发展。

 三、 如何解决大企业病

 在京瓷的规模越来越大时,为了应对控制的困难,稻盛和夫创造了阿巴米经营模式。阿米巴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单位,是一个拥有明确的志向和目标、持续自主成长的独立组织。可以产生激励员工的动力。它是一种全员参与型的经营体系,每位员工都要充分掌握自己所属的阿米巴组织目标,在各自岗位上为达到目标而不懈努力,从中实现自我。

 开展阿米巴经营有三个目的:一是确立与市场持挂的部门核算制度。以与市场挂钩为核心,形成小经营单位和公司内部购销机制,追求销售额最大化的同时经费最小化;二是培养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把人才当做企业的核心伙伴,共同经营,他们有较高自由度,更需要经营理念;三是实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经营者与员工构筑家庭成员般的人际关系,共同参与经营。化解劳资对立的“大家族主义”,告诉员工公司实情,用经营理念和信息共享提高员工的经营者意识,使全体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成就感

 这一经营模式能够提高员工参与经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动力,而这些正事京瓷集团之优势的根源。另外,阿米巴经营的小集体是一种使效率得到彻底检验的系统。同时,由于责任明确,能够确保各个细节的透明度。

 四、 领导者如何修炼心性

 稻盛和夫在选拔人才方面坚持德比才更重要的观点,认为任用人才之时,比能力更重要的是观察他的品格,同时注重提高领导者的人格。

 1、德比才更重要的选拔观。有多少人只是盲目的追求有才之人,却忽略了比才重要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德”。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再加上出众的才华,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的真正人才,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对企业来说是潜在的威胁,大量的事实表明,优秀的人才如果错误地使用了才智,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对企业不利。

 2、注重领导者修炼心性。作为一个领导者,其自身的背景、知识、经验、能力、个性、价值观等,都会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制定、领导方式的确定以及领导工作的效率。提高领导者的人格水准,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的实际威望,以在单位形成权威,便企业的管理,更科学、更富有人性。提高领导者的人格水平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一,提高领导者道德品格修养。一个领导者的思想作风、道德水准是这一领导者人格的具体表现。其次,第二,提高领导者的 文化 及专业理论知识的修养是优化领导者人格的基拙。第三,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是优化领导者人格的最终目的。第四,提高领导者的情感修养是“以人为本”的精神手段。

 五、 追回丢失的智慧

 稻盛和夫认为如今的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普遍过度地追求财富,把国家和个人的目标放在追求物质的富有上,人类变成了欲望的奴隶,人类的心灵变得非常空洞和飘忽。同情心和利他的美德在丧失殆尽,人们丧失了信仰。

 一个企业乃至社会要求得生存和取得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秉承一套正确的信念或者价值观,并且恪守不变。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必然有优秀的 企业文化 作支撑,也必须借助企业文化来赢得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重视价值观管理。

 实施价值观管理首先要确立核心价值观并以之为主导形成企业的价值观体系,而稻盛和夫以“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一基准来开展经营工作,这一价值判断标准也是基于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其次,要把企业家的价值观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这主要是依靠沟通、 教育 和培训。第三,企业价值观管理的第三步是建立与共同价值观相匹配的支持系统即管理体系和制度。

 六、 总结

 稻盛和夫的种种经营理念向来遵循常理。正是因为处在了这样一个瞬息万变、气象万千的商业时代,他的种种理念因其过于坚持本心从而得不到多数人认同。这或许也是这个时代的最大悲哀吧。透过稻盛和夫“敬天爱人”、“利他”的行为准则,那番敌血为盟的豪言壮语宛如昨日之誓,毫无疑问,今后它仍将一如既往对这个时代提出基于人性的呐喊。

1 学习稻盛和夫哲学心得体会

2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读后感

3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读后感

4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观后感

5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5篇

6 稻盛和夫的经营智慧读后感

7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3篇

8 稻盛和夫的经营读后感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 WAY,NO 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 !”(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马克思把批判的哲学定义为“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对社会现实和思想现状的批判为支撑,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马克思哲学心得体会作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克思哲学心得体会作文篇一

 马克思把批判的哲学定义为“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对社会现实和思想现状的批判为支撑,因此,不理解批判精神,也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精神的指引下,一步步推进到个个领域,最后触动整个经济基础。批判的逐步深入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逐步深化,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学说的批判继承态度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一、 对宗教的批判

 马克思生活在宗教遭到普遍批判的时代。启蒙学者对宗教持激烈的否定态度;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批判较为温和。例如:康德把宗教限定在纯粹理性的范畴之内;谢林虽然没有对宗教持强烈批判的态度,但他的天启哲学却在事实上起到了涣散基督教信仰的作用;黑格尔沿用了康德宗教理性化的主张,并且做的更彻底,把上帝等同于绝对精神,用辩证法所达到的真理全体代替宗教信仰的直接性和宗教情感的直观。

 青年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左派和费尔巴哈的影响,曾提出“人的自我意识是最高神性”的观点。随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马克思认识到之前的错误立场,批判的继承前人的学说,在揭示宗教与人的意识关系时,开始和社会现实相联系。

 正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宗教是被压迫的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他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这里,马克思指出了宗教的积极意义,即肯定了宗教具有慰藉心灵、舒缓痛苦的作用。但是,马克思紧接着又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可见,马克思批判性的指出了宗教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用来麻醉自己的毒药。

 马克思认为,对宗教的批判的根据就在于: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宗教,即宗教是那些没有获得自我和再度丧失自我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然而,人并不是抽象在现实世界以外的东西,人的世界是国家社会,宗教的倒置不过是现实世界倒置的投射。因此,批判宗教,必须同时批判现实的人的世界,批判现实的人的世界就是批判国家社会。

 二、 对政治的批判

 马克思对政治的批判是对宗教批判的延续,这种是从批判黑格尔入手的。正如宗教把人的本质神化,黑格尔把国家的本质神化了。马克思指出,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而是人创造了国家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说,民主制对其他国家形式的关系,如同基督教对于宗教的关系,民主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制度是一切国家制度的本质。在民主制中,不是人为法律存在,而是法律为人存在。

 马克思创造性地批判了黑格尔颠倒了国家和人的关系的方面,指出黑格尔实际上是为君主制辩护。马克思认为君主主权和人民主权是对立的两个概念,只有人民主权才是国家制度的体现者,民主制就是人民主权的体现。一切国家的现实基础是人民,因此,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说都有民主制,那么也因此可以说民主制是这些不同国家制度的类本质。马克思把民主制作为判断国家制度合理性的标准,按此标准,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只是表面上的民主、形式上的民主,只有抽象的民主制。真正的民主只能是人的自由的产物。

 人作为国家的现实原则,在阶级社会里,却是不自由的人,因此,阶级社会里的国家制度并不是自由的民主制,这就是民主制的异化。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控制一切私人领域的社会生活,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相对立。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政治自由,却能在这种矛盾中得到思辨的自由,由此,民主制的异化在其自身领域内得到了否定。

 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的批判,把国家的本质归为民主制,归为现实的人,而对人的考察必须通过哲学的批判。

 三、 对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展开了对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指出,哲学是问什么是真理,而不是问什么被看做真理,哲学是研究一般性真理。哲学不是空洞的世界之外的遐想,它有其自身的

 深重历史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同时,一定的 哲学形态与它所出现的民族形态是并存的,它与这个民族的法律制度、 社会生活、 艺术 文化等,都是并存的。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在宗教批判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哲学要承担起社会解放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揭露和批判,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哲学成为批判的武器。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必须有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即哲学和无产阶级本身,二者相互依存。哲学把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则把哲学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作为一种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成为物质的力量,只有把理论的物质力量和现实的物质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四、 对 经济的批判

 马克思对经济的批判主要是对异化劳动的揭示和批判,从而创造性地发现余价值。马克思认为劳动异化的原因不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和压迫,恰恰相反,剥削和压迫本身是异化带来的结果。人的异化本身有着人自身意识不到的层面,这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发产生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全过程,不仅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而且考察了造成人异化问题的原因和规律,寻求消除异化的路径。《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巨著,它还是辩证唯物主义著作,书中关于劳动和价值关系的论述,对资本主义生产全过程的分析,都是以新的唯物主义观点为前提的,哲学的批判作为一条隐性的线索贯穿于经济批判的全过程。

 由此可见,马克思的批判哲学包含着宗教、 政治、哲学、经济四大层面,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不仅渗透于上层 建筑领域,更触及到经济基础领域。批判的态度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以此面对理论学说,更要以此应对现实社会。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马克思哲学心得体会作文

哲学是一门爱智慧的学问,是能够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作为哲学专业出身的我,深刻感受到了哲学对个人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将《哲学与人生》作为中职生的必修课程,也凸显了哲学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由此,作为教师,怎样将这一门有用的课程教好,让学生学好就显得异常关键了。但是,正如汪教授的讲座所提到的,面对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长期以来,却存在:“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不强,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一些学校不重视、老师没热情、学生没兴趣。”等让人遗憾的现象。作为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我对这一现象是有切身体会同时也深感困惑的。

结合汪教授深入细致的课程分析和李老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展示,我谈谈今后如何更好地上这门课程的感想:

一、 认识课程意义,任课教师重视课程是前提。

作为课程的教学者,任课教师对课程是否重视以及重视的程度大小,直接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前所述,《哲学与人生》这一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用汪教授对于“中职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哲学与人生》?”这一问题的回答来说,就是:“哲学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学生有许多人生的困惑,需要得到哲学思想的引领。哲学是点燃人生智慧的火炬,学生有必要掌握初步的哲学思维方法。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学习《哲学与人生》。”因此,作为教师,应从对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来看待这门课程,而非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指派的工作,教完就算。如果教师能从对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看待该课程,教师就会有上好这一门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充分的精力进行该课程教学的各项工作,当学生对这门课没有兴趣时,教师也不会感到气馁,进而轻易放弃。因此,作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即将踏上讲台时,应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对学生的意义,这是上好这一门课的前提。

二、 分析授课对象,提高教学吸引力是关键。

《哲学与人生》这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职生。因此,它既不同于有高考指挥棒,进而以高考为目标而学习《生活与哲学》的高中生,也不同于有一定哲学功底,通过高考筛选考上大学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学生。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首先,中职学校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其次,由于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没有充足的学习动力,这些都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另一方面,中职生也有其可爱的一面,比起以应考为学习目标的高中生,他们思维活跃、重师生感情、动手实践以及组织能力强。因此,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中职生的各种特点,在备好学生的前提下备课,通过中职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吸引力。讲座中,汪教授提到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主题辩论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其实就是很不错的、能极大提高课程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方法。在随后李老师展示的课堂教学实例中,我们更能切身感受到提高教学吸引力的重要性。相信如果我们每节课或者大多数的课都能按照李老师的授课方式授课,一定会让大部分的学生喜欢上《哲学与人生》这门课。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老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是课程延生的必然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对于不少中职生来说,《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一门“没有用处,急于摆脱”的知识。学生学了这一课程,却不知道这门课程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实在作用,除了应付期末考试拿学分以外。但事实是,如前所述,《哲学与人生》是一门对学生学习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知识,只是我们的学生还不会运用而已。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或者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就把生活实例、学习实例贯穿在我们的授课过程中。“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苏霍姆林斯基)

总之,《哲学与人生》是一门对学生有重要意义的课程,而且课程本身也具备提高趣味性、吸引力的可能,只要我们任课教师对课程足够重视,充分准备,并能指导学生将所学加以运用,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开设该门课程的根本目标——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

  整个西方的哲学史就如同浩瀚的星空,闪耀着各种哲学家的智慧,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们所闪耀出来的哲学星光。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读西方哲学史有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篇一

整个西方的哲学史就如同浩瀚的星空,闪耀着各种哲学家的智慧,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们所闪耀出来的哲学星光。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哲学先贤们的思想,西方哲学的长河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实话实说,自己在读《西方哲学史》这本书的时候的确是特别的吃力,在自己高中对哲学学习的基础上还是脑子里还是一半浆糊一半水,没有能够深切的领悟到在这些哲学先贤身上的精神。我在这里想对我感兴趣的话题:在西方哲学史的过程对于科学和神学之间哲学的唯心和唯物的争论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书的绪论中:罗素说,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至于这两种因素在哲学家的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如何,则各个哲学家大不相同;从前苏格拉底时期,古希腊哲学中,神学和哲学的结合,在这段哲学史中我读到的更多的是关于荷马时期英雄的神话,从神话中去寻找哲学。而到了亚里士多德时期,他力求

哲学像科学研究那样明晰。关于哲学和美,到底是偏向于纯粹的形上的思辨,还是偏向于严谨的富有逻辑的对自然万物的精确的观察和把握,亚里士多德选择了后者。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哲学,去领悟哲学。但是,唯有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当然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更去倾向于哲学向科学的严谨,对大自然的把握去迈进。

我想关于罗素对于哲学是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说法,对于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来说,这个说法无疑我们应该是更坚信于前者,我们所能够接受的。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世界是物质是构成它的主体。而对于物质的研究我们需要的是科学,是从实践中去认识物质,而不是神学那样虚无缥缈。所以我自己理解哲学中介于这两种学说之间其实也是有偏向的。更多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我思故我在的思想我觉得是在向神学的方向靠拢。他们所强调的正如同古希腊时候对于英雄神明的崇拜。这些神明可以用他们的主观意志去改变世界,改变历史。更多的是从唯心的角度出发。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的观点,还有中世纪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在向科学的方向靠拢。更多的

是强调用实证的精神和态度去研究哲学,从实践中区认识物质去了解物质来发展丰富自己的意识。

我想在西方最初的哲学史中这种科学和神学的争论就在两个大师身上体现: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哲学家。他们开创了所有的哲学命题,可他们之间又有如此巨大的分界:柏拉图是一个诗人,他用激情体验着宇宙的美的统一;而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科学家,他用冷静的理智规范着宇宙机械的秩序。在他们以后的时代里,在____的世界里,人类的意识中几乎始终贯穿着他们两人的 思维方式 。

而在西方的漫长哲学史中,我发现了哲学在西方世界的发展和前进长久的都是在宗教环境的发展的。所以哲学的发展没有离开神学的影响。而在神学的影响中,又出现了更多理性的哲学家对于客观存在世界的思考。从柏拉图要把荷马这样的诗人驱逐出他的理想国了。用诗人的力量去触及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到了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更是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世界了解科学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哲学开始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写到这里我也突然更加明白。西方哲学的这一段开始的历史里面,并不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更多的是对宗教的狂迷感性的对哲学的认识和一种理性科学的对哲学认知的区别。当然我更是推崇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人与自然万物的距离拉近了。人类意识中哲学的、宗教的、科学的三种认识方式中,科学的认识方式的力量在逐渐强大,开始被确立了起来,这也表明人类自身的分界变得明显了。亚里士多德继承了他的老师柏拉图那种冷静的理智,但他比柏拉图更彻底的抛弃了激情和诗人。他在观察宇宙万物时,更像是带着一架显微镜。他把整个宇宙看成是物理的或者生物学意义上的宇宙,富有秩序而有那么机械。他在寻找宇宙万物的原因时,他发现了“不动的推动者”或者“第一推动力”。 可以说,柏拉图是完全沉浸在一种关于美的幻想中发现了“理念”,而亚里士多德则基于对现实的冷静观察而推出了宇宙万物。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面被中世纪的思想界奉为经典的原因吧。但是,这其中我更有疑惑,也许是自己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入,我不能了解,为什么他科学严谨的研究,对于哲学用一种理性而不是宗教的观点去研究却在中世纪被封建的罗马教廷奉为了权威,甚至于出现了中世纪长时间的思想禁锢。以至于到了后期是文艺复兴中无数先哲们的鲜血和勇气才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理论的禁锢。这是我疑惑而不明白的。理性和科学的研究为什么在宗教的背景下反而成了压制科学的最好武器。

对于西方哲学史的阅读我想我现在也仅仅只是在管中窥豹,只是很局限的了解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一些思想,至于对这些思想的影响我认为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用整体的思想把西方哲学的长河和它的宗教历史人文背景结合,用西方思维去了解,也学才能更好的认识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智慧。对于《西方哲学史》这本书我还会继续的去研读,发现更多的疑惑和丰富自己现在的马克思唯物观,真正的做到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认识,发展自己的意识,更好的去指导实践。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篇二

《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哲学介绍到世界近代哲学,其中以哲学家为单位,详细的阐述了西方历史上主要的思想流派,我 总结 起来就是四个字“理性之力”,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还是近代的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类独立的理性的思考,这一点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有着很本质的区别。

西方哲学中第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就是他们的思考 方法 即“逻辑上推理”,那什么是“逻辑”呢,西方哲学家认为“逻辑”指的是“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有必然的联系,而当出现其中一个事物时,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事物,逻辑是人类创造出来的。”那西方哲学家又是如何运用“逻辑”的呢比如诶利亚学派学者认为“存在和思维是一回事,因为凡是不可思议的,就是不存在,凡是不存在的,就不可思议”或恒常论者认为“没有什么能够产生于无,能够变成无,所以变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他们的结论中,都不存在空洞的理论,而是都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推理。

西方哲学中第二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们注重对人性的 反思 和思考,西方哲学家都普遍相信人类有感情和理性这两种独特东西,柏拉图认为“这个世界是理念的世界,宇宙是理念的逻辑体系,一切知识都是回忆,一切学问都是一种重新觉醒”强调人的“心之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唯心主义”。近代哲学家就对人的本性的研究更加深入的一步,霍布斯认为“人有自我保全的情感”洛克提出“人有三种激情:欲望、快乐、忧愁”,“人是以利己主义的快乐主义为归宿,快乐和痛苦是道德的大教师”,这些对人性的研究对后面启蒙运动中民主和自由有着深刻的影响。

西方哲学中第三个值得我们的学习就是他们将哲学引向了政治,并且影响了西方政治,参与了西方政治体系的构建,可以说西方政治体系有着深刻的伦理学和哲学的基础,所以西方政治体系在西方国家有着超强的稳定性,比如卢梭提出的“人的感情才具有绝对的价值,人本来平等,因为私有制而不平等,自由就是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律,人放弃的本来的自由而去换取公民权的自由。”对近代的“权利”、“自由”概念作出了深刻的解释,这一观点的提出,是继承发展了英国哲学家的霍布斯权利“三段论”而提出,可见西方哲学家对于政治的构建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把哲学从“宗教世界”拉到了“世俗世界”再拉到了“政治世界”。

回想近代中国,饱受列强的侵略,是因为我们没有坚船利炮,而今我们有了,就真能赶超英美,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吗我想还远远不够,中国真正落后的不是军事、不是经济、不是政治,而是“人心”啊!中国还缺一个能够征服人心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既能结合中国国情,又能有先见意识,中国是一个缺乏思想家的国度,而一个没有思想家的国度,就像没有舵手的航船,它的未来充满的危险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篇三

自己近来断断续续地读着《西方哲学史》,一是因为兴趣,二是因为觉得这很有必要性。先来 说说 我们为什么要读点哲学。

大家可能是受《毛概》和《马原》的影响,一听到哲学就敬而远之。我们就该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们对于一门知识没有渴望,有的反倒是畏惧感和疏远感,知识应该是用来武装自己升华自己的有力武器。如果我们对所学的知识厌恶,只能说明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几乎无法意识到他的存在,或者说他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一天不学《高数》就心里难受,每天不学就寝食难安心中抓狂,我想这种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天才。那么,对于哲学呢我们之所以去学习哲学,是因为我们已经把他放在我们的精神行囊中,所以多去了解一点总是没有错的。正如胡适之先生说的:哲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二分法",经常在一起聊的"三观",甚至我们津津乐道的政治问题这些都属于哲学的范畴,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哲学无处不在,而这恰恰也是哲学的伟大之处:将细小的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这很有一种平地惊雷的感觉。

可能大家会觉得上面的太空太泛,我举例浅谈哲学和我们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民主问题,几乎都认为它是个好东西,我们要尽快实现民主化,可是一定是这样吗

民主是个好东西,可是他适合现在的我们吗如果国家现在提出法治,我绝对举双手赞成:可是如果国家说,现在实现全民选举,权利下放民众,我誓死反对。不是说我们不想要民主,也不是说民主不是个好东西。这个时候有些人就出来说了:中国不适合民主,就应该强权政治。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有一天我们眼睛受伤了,看不见东西,庸医告诉我们你既然看不见了,那就永远也不要再看见外面的世界了。这真是无稽之谈。我们之所以反对普选反对,激进的民主改革,是因为我们知道那伟大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需要什么条件呢我先举几个例子: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戈尔和小布什竞选失败后的讲话,十分精彩。大致有这么个中心思想:国家独立于于政党之上,他鼓励他的选民们支持小布什的政策,一切为国家着想。戈尔身为一个败选的政治家,我们看不到他的遗憾和失落,更多的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深切祝福,这种精神是国人所缺失的;阿根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和美国的经济实力是不相上下的,可是在而是世纪中下叶我们看到的是哭泣的阿根廷,寡民政治和暴民政治轮番上演。每个政党都是靠对上个政党的仇恨获取民众选票上台),上台之后搞掉上个政治集团,就这样每个执政者上台免不了一次次的血雨腥风,同时也拖垮了阿根廷的经济,政治不稳定如何发展经济;高中时候,班里举行班会选班长,大家选了一个好欺负的同学故意让他出丑,班主任气的没办法,只能自己任命;台湾实现了民主,但是现在有是什么一种情况呢阿扁在自己身上来一枪,污蔑给国民党,然后拉选票执政,基层买卖选票的情况层出不穷。我的 故事 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对于未来的民主我们要有信心,同时更要有耐心,他就像初生的太阳,总有一天普照大地,那么我们能做点什么:我觉得应该从 教育 入手,去提高公民素质和全民修养,让公民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意识,公民现在没有这种意识,更需要去不断参与,不断地去锻炼这一方面的能力,对了,关于公民修养和学位知识水平没多大关系,西方可能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也有参政意识。正如里根所说:民主没有基因,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培养。

看了“读西方哲学史有感”的人还看了:

1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2 西方哲学史论文式读后感

3 西方哲学史阅读心得

4 聊斋志异读后感

5 成功哲学书读后感

6 输赢读后感

7 哲学心得作文

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人学思想是内在契合的,它们的理想境界、思维路径和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马克思哲学心得 作文 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克思哲学心得作文篇一

(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一是培养精神境界,&ldquo;化理论为德性&rdquo;,二是训练理论思维能力,即&ldquo;化理论为 方法 &rdquo;,归结到一点就是改造世界和实现自我,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话说就是&ldquo;成物&rdquo;和&ldquo;成己&rdquo;。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

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能从实践的沃土中不断吸取营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个开放的体系,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在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不断战胜对方、完善自己。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面向新世纪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在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 总结 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 文化 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签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能力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是实践提供了认识的对象),而且改造了世界,在自在世界(天然自然)的基础上创造了属人世界(人类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离开了实践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理论体系。 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一个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辩证法和唯物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的新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唯物史观的发现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揭示了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为人类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它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石。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马克思哲学心得作文

我们通常习惯把对世界的认识论分为二元论,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穷其一生,也很难把整个世界非常客观的展现出来——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意识受外在的许多因素所左右!20世纪末期最有名的哲学家当属法国的拉康,他的镜像理论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真实性,客观性再次推像绝望:实际上,仅仅依赖于人的五官,我们很难把握到世界的全貌——在这样的条件下,“世界本身就是虚构的”,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个“世界”是谁的“世界”,井底的蛙,看到的,感受到的,触摸到的世界,与井外青蛙的世界必然不一样;如楼上所举的“芦苇”,芦苇的世界里没有“根,茎,叶,花”的概念,这些只是人类世界为了辨识而做的定义,对于“芦苇”而言,人类所构建的世界就是无意义的;因此,不同的种族,他们彼此的世界虽然有相互交叉之处,但大体上对彼此而言都是互相虚构的;

庄子梦蝶,南柯一梦,梦的解析,植物人,在隔绝的地方生活的人类,自我封闭的病人等等,他们的世界于他们而言,是真实的,并不是虚构,但对具有更大评判权的我们来说,他们的世界都是虚构的——相对虚构;

尽管人类大脑有99%尚未开发,已开发的1%也足够容纳许多海量的信息,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所掌握的还远远不够,在已有的文字,传说,神话里,我们很清楚的意识到,目前我们对历史和宇宙都存在一些假设,或推论,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这些都是虚构——绝对虚构;

“世界本身就是虚构的,神也是虚构的”,这是否是个真命题,这两者这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假设成立,那么我们对未来的构建和规划将是自由的,也是束缚的;是开放的,也是封闭的;因为,我们原本都是活在虚构的世界里,而每一个人所虚构的世界必然存在着相互虚构,绝对虚构和相对虚构,于是,我们的世界是无序的,无规则的,也是无趣的!

关于对未来的构建与规划,我们需要在绝对虚构I的世界里找到相对多数认可的主流世界进行构建和规划,这样,你会活得幸福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24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