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情感忽视”你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

“童年期情感忽视”你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第1张

关于“童年期情感忽视”,我是受害者。

我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当我感到伤心难过,没人关心一下:“宝贝,你怎么了?”那个时候我需要得到安慰,父母注意不到或者故意视而不见。没人问询问一下我:“你想要什么?”父母太忙,基本只管我吃饱穿暖,无暇顾及我的心理感受。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能意识到,我们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对我们成年后的生活有着无法回避的影响。有些影响是正面的,比如父母和老师的奖励或者一次比赛的胜利。有些影响是负面的,比如被父母打骂、被老师当众羞辱。

上面说的父母的这些行为,没有一个能被看成是虐待性质的,没有一个涉及到让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的,也没有一个能被看成是临床心理学所定义的“创伤性事件”。但是,如果一个年幼的孩子,在他们最需要被认可被关爱的年纪,经历了足够多这样的有意无意的情感忽视,那么他们在日后将会体验到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心理问题。

这些真实发生了的事情,我们很多时候都能回忆得起,事件的影响也可以被真切地感受到。可是还有那么一些“事情”,我们虽然记不得,但它们仍然可能对我们产生持久的消极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的产生,并不是因为事情真的发生了,而是因为它们应该发生却没有发生。这就是童年期的情感忽视。

致你心中那个被忽视的小孩心理学中的情感忽视

经历了情感忽视后,可以怎样调整自己的情况呢?临床心理学博士乔尼丝·韦布(Jonice Webb)给出了多种解决方式,并建议人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韦布博士建议,如果感到所选择的方式不再适合自己,则可以更换一种,直到找到合适的方式。

1了解情绪的目的和价值

用情绪帮助自己思考,用理性管理自己的情绪,用健康、平衡的方式来对待情绪。在我们的社会中,往往将情绪等同于理性的对立面,并认为非理性是幼稚、不聪明的。情绪除了驱动我们的行为,也滋养了我们的人际关系:

● 愤怒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抗争

● 害怕是在告诉我们应该保护自己

●热忱是在告诉我们自己的心之所向

2识别及命名你的感受

当情绪被掩埋或忽视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内耗、空虚,而情绪也转变为身体的病症。识别和用文字描述感受,是我们掌控感受的第一步。我们可以通过表格形式,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三次,问问自己:

● 现在我有什么感受?

●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感受?

3接受并信任你的感觉

情绪本身不分好坏正误,我们应该通过行为而非情绪来审视自己。所有情绪都是可以解释的,再强大的情绪也是可以被掌控的。

4给情绪归因并通过行为改变

在接纳了情绪之后,我们可以觉察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分析情绪是否对应着某个行动。如果是,那么我们则可以用合适的方法来应对它。

5认识、理解和重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通过情绪分享,形成健康的互相依赖、了解。6学习关爱自己

将自己放在首位(学会拒绝,学会寻求帮助,发觉自己的喜恶,允许自己享乐),调节饮食,锻炼身体,给自己足够的休息和放松。为了帮助落实这些自我关爱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哪些日子达成了这些目标。

7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每天让自己做三件不想做但应该做的事,或是停止做三件自己想做不应该做的事,并对这些事情加以记录。我们将学习如何克制错误冲动,自我约束将逐渐成为一件没有那么困难的事。

8自我安慰

为了找到有效安慰自己的办法,可以回顾一下童年时期和成年时期,哪些事情能让自己感到安慰,并将它们列成清单。注意一定要谨慎选择你所选择的方法,确保它们是健康的。

9对自己有同情心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往往善待他人却不会善待自己。请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察觉到指向自我的破坏性情绪,并培养一个有爱而坚定的内心声音,用积极、有益的声音与自己对话,用有建设性而非批判性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行为。最后,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

童年情感忽视 为何我们总是渴望亲密,却又难以承受?

钟妮斯·韦伯 著

张佳棻 译

好评推荐

关于那些你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的东西—父母的引导、父母与孩子在情感上的连结,以及在某些例子中,父母的爱—这是一本极好的书。在这本令人振奋、可能改变人生的著作中,作者探讨了我们在童年时期时,由于主要照顾者在情感上的疏忽所造成的伤害,并且教导我们疗愈这种创伤的方法。

——泰伦斯·瑞尔(TerrenceReal)

享誉国际的家庭治疗师、畅销书作者、《早安美国》和《ABC新闻》的常态性特别来宾

《童年情感忽视:》以充满说服力且清晰易懂的方式,为我们说明「情绪传承」是如何由父母延续到子女身上。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在儿时所接受的教养,会如何在成年以后持续地影响我们的情感和社交关系。韦伯博士以一种丰富、温暖并带着同理心的口吻直接向我们诉说,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情感上的障碍,并且为我们指点出一条明路。

——杰弗瑞·皮卡儿博士(JeffreyPickar, PhD)

哈佛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心理学临床讲师

阅读韦伯博士的《童年情感忽视:为何我们总是渴望亲密,却又难以承受?》一书,对我的儿童暨青少年心理学家这份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对于「童年情感忽视」这个概念的构思,以及童年情感忽视对于发展中儿童的重大影响,她在书里说明得非常清楚,而且这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听过的。韦伯博士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许多工具,让临床医师在与个案进行疗愈工作的时候,可以辨认出该名个案是否曾经在家庭里遭受童年情感忽视。更重要的是,此书提供了一些临床指导原则,可以帮助家有儿童和青少年的父母终结正在孩子身上运作的童年情感忽视。

——史蒂芬妮.M.克里斯伯格心理博士(Stephanie M Kriesberg, PsyD)

儿童暨青少年心理学家 麻萨诸塞州莱辛顿

楔子 发现「童年情感忽视」的踪迹

写这本书是我这辈子最美妙的经验之一。当「童年情感忽视」这个概念在我脑海里逐渐清晰、成形之际,它不只改变了我在心理学这个领域执业的方式,也改变了我的世界观。我开始在每个地方都看到「情感忽视」:偶尔会在我教养孩子或是与丈夫互动的时候发现它的踪迹,或是在卖场里,甚至是在电视的实境节目中看见它。我发现自己经常在思考,如果人们可以觉察到这些影响我们所有人的隐形力量,也就是「情感忽视」,那会为我们带来多大的帮助。

几年过去了,看着这样一个概念成为我工作中的重要面向,并且藉由我的工作而完全确认了它的价值,最后我决定和我的同事,也就是克莉斯汀.穆赛罗博士(Dr Christine Musello),分享我的发现。克莉斯汀当下就表明了她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且很快地就像我一样,也在自己的临床工作中开始看见「情感忽视」无所不在。我们开始一起工作,为这个现象描绘出轮廓和定义。一开始的谈话之所以能够转化为情感忽视这一概念,穆赛罗博士贡献良多。因为她毫不迟疑地拥抱这样的概念、肯定了它的作用,让我受到极大的鼓舞而得以进一步发展这个工作。

虽然穆赛罗博士后来无法和我一起完成本书的撰写,她在这本书的起步阶段依然为我提供了许多支持。她起草了本书开头的几个部分,以及案例的描绘,因此我相当乐意在此肯定她的贡献。

序章 抚平深埋在童年时期的隐形伤口

关于童年,你还记得些什么呢?就算你无法记得很多事情,然而,几乎每个人都能够想起童年的某些点滴片段。或许你有些美好的回忆,像是全家人一起度假、和老师或朋友共度的欢乐时光、夏令营或是学业上的得奖纪录;也有一些不好的回忆,像是家庭里的冲突、手足之间的竞争、学校里的问题,甚至是某些令人难过或困扰的事件。《童年情感忽视:为何我们总是渴望亲密,却又难以承受?》一书,与这些记忆一点关系也没有。事实上,它并不是关于你的记忆或是任何发生在你童年的事件。这本书的写作动机,是为了帮助你觉察那些在你童年时期「没有发生」的事情、那些你「不记得」的事情。因为和你所记得的事情比起来,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对于形塑你成年的面貌有着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强大的影响力。你正在阅读的这本书会告诉你,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会为你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一股看不见、然而却对你的生命产生影响的力量。我会帮助你厘清,看看你是不是受到这股隐形力量的影响,以及如果是这样的话,要如何克服它。

有许许多多的人,外表体面光鲜、生活运作自如、拥有良好的能力,然而私底下却经常觉得有种不圆满或是疏离的感觉。「为什么我没有比较快乐?」「为什么我没有更好的成就?」「为什么我的生命没有变得更有意义?」这些问题通常就是来自那股正在作用的隐形力量。提问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拥有慈爱、善良的父母,在回忆童年的时候,想到的也大多是快乐和健康的回忆。所以在成人以后,他们把一切感觉不对劲的地方都怪罪到自己身上。他们不知道有某种他们不记得的影响力……某种看不见的力量正在影响着他们。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股看不见的力量究竟是什么?」你可以放心,它并不是什么恐怖的事物,也不是什么超自然、灵异或是怪诞的东西。事实上,它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与人类有关的事情,它存在于全世界、存在于每一天,然而却没有发生在我们的家庭里。我们不知道它的存在、它有什么重要性、或者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力。我们没有字眼可以形容它,我们不会想到它,也不会谈论它。我们看不见它;我们只能感觉它。然而当我们感觉到它的时候,却不知道我们感觉到的是什么东西。

在这本书中,我终于为这股力量取了一个名字,我把它叫做「情感忽视」(Emotional Neglect)。这和疏于照顾身体不同。让我们来谈谈究竟什么是情感忽视。

我们都知道「忽视」(neglect)一词,它是一个相当常见的词汇。根据《韦氏大字典》,「忽视」一词的意义是:「给予对方极少的注意力或关心,或是不理不睬;特别是因为粗心而任其自生自灭。」

在社会工作的心理健康专业领域中,「忽视」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字眼,通常被用来指称那些「身体需求」没有被满足的依赖者,像是儿童或老人,譬如在冬天没有穿外套就去上学的儿童,或是成年女儿老是「忘了」为她补给日用品的独居老人。

纯粹的情感忽视是看不见的。它极其隐讳,很少有具体或是可见的征兆。事实上,很多在情感上受到忽视的孩子,在身体上都受到非常良好的照顾。他们很多都出生在看似美满的家庭,从外在的征兆来看,我们很难说这本书的写作对象受到忽视;事实上,一般人也不认为他们是受到忽视的。

既然如此,为何要写这本书?毕竟,如果学者专家一直以来都没有注意到情感忽视这个主题,那么它能有多大的杀伤力?事实是,那些受到情感忽视的人都处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常见的是,治疗师也拿他们没办法。这种「看不见的挣扎」经常会妨碍那些受苦的人寻求解决之道,甚至是妨碍那些想要帮助他们的专业人士,所以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针对这一点来指出、界定、并且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那些在沉默之中受苦、那些想着自己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的人们带来帮助。

情感忽视之所以如此地不受重视,有个很好的解释:它会躲藏。它藏身在「疏忽」这样一种过失中,而不是表现为明显的罪愆;它是家庭照里头留白的部分,而不是照片本身捕捉到的事件。它通常是童年时期「没有」被说出来、「没有」被观察到、「没有」被记得的事情,而不是那些表现出来的事情。

举例来说,父母可能会为孩子提供温暖的居所、足够的食物与衣物,而且从来不会虐待或是亏待孩子。但是同样的父母可能不会注意到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嗑药,或是他们可能给了孩子太多自由,而没有设立一些可能会导致亲子冲突的限制。当这个青少年长大成人,日后回顾的时候,可能会看到一个「理想的」童年生活,却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并没有以他们当时最需要的教养方式来照顾自己。如果这个青少年所做的某些可悲选择让他后来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可能会怪罪自己「我真的很难搞」、「我的童年是那么美好,但是我却没有获得更高的成就。对于这一点,我没有任何借口。」身为治疗师,我听过许多高功能、为人相当好的个案说出这样的话,他们不知道「情感忽视」是他们童年中一股隐形、强大的力量。这仅仅是一个例证,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方式,可能会让父母在情感上忽略孩子,让孩子在没有情感补给的状况下持续空转。

在这里,我要补充一个重要说明:我们所有人都能够举出例子,说明父母是怎样在某个地方辜负了我们。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童年。我们知道,绝大部分的父母都努力地试着做一些为孩子好的事情。为人父母,当我们知道自己犯了某些教养错误时,几乎总是能够立刻着手改进。这本书的用意并不在于羞辱父母,或是让父母觉得自己很失败。事实上,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许多慈爱又善良的父母,但是就根本上来说,他们仍然在某些点上忽视了他们的孩子。在教养孩子的时候,所有父母都会偶尔犯下一些不会造成任何真实伤害的情感忽视行为,一直到事态扩大,孩子开始在情感上「挨饿」,问题才会显露出来。

不管父母教养失败的程度如何,在情感上受到忽视的孩子都会觉得有问题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因为父母做了什么事情而亏待了他们。

这本书包含了许多案例,它们来自我的临床个案和许多其他相关人士—他们在生活中与悲伤、焦虑或是空虚的感觉缠斗不休,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挣扎,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些遭受童年情感忽视的人,通常知道要怎么给予别人想要或是需要的东西,在大部分的社会情境当中,他们也很清楚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但是当这些受苦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内在生活时,却无法定义、解释其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他们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

这并不意味那些遭受童年情感忽视的成年人不会表现出可见的症状,只是那些症状,尤其是那些让他们必须求助于心理治疗的症状,总是伪装成其他东西:忧郁症、婚姻问题、焦虑症、愤怒议题。那些遭受童年情感忽视的成人,错误地将自己的不快乐标示成各种症状,并且对于向外求助这件事感到相当不好意思。因为他们从未学着去辨认或是连结自己真实的情感需求,以致治疗师很难让他们在特定的疗程中待上足够的时间,以帮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所以,这本书不单是为了那些受到情感忽视的人所作,也是为了心理治疗专业人士所写,他们需要工具来对抗个案长期以来对自己缺乏慈悲心的现象,而这可能会妨碍疗程达成它的最佳效益。

不管你翻阅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你正在为自己内心的空虚和不圆满的感觉寻求解答,或者你是一个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想要帮助陷入泥沼的个案寻求解脱,本书都能够为那道看不见的伤口提供具体的解决之道。

我在这本书中,使用了许多案例来说明童年时期和成年时期情感忽视的各种面向,所有的描绘都是由临床经验而来的真实故事—不管那是我的临床经验或是穆赛罗博士的临床经验。不过,为了保护个案的隐私,我改变了他们的名字、特征、以及其他细节,所以这些描绘并不指向特定的真实人物,无论他们尚在人间或者已经过世。唯一的例外是出现在第一章、第二章跟齐克此一个案有关的描绘,它们纯属虚构。我之所以创造这些描绘,意在用来描述不同的教养风格会对同样一个男孩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童年情感忽视自我评量表

当情感忽视发生在孩子身上,通常非常微妙—你无法看见这件事,也无法记得它。身为成人的你可能会好奇:「那么,我要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有童年情感忽视的问题呢?」

这样的困惑,就是我设计「情感忽视测验」(Emotional Neglect Questionnaire, The ENQ)的确切原因。这是一系列你可以用「是」或「否」作答的问题,你的分数不只会让你知道自己是不是遭受童年情感忽视,同时也能让你知道童年情感忽视发生在你生活中的哪个特定面向。

童年情感忽视自我评量表

在回答「是」的题目上记下一分,并在最后把分数加总起来。

1和家人或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是否会觉得格格不入?

2你是否对于自己可以不用依赖别人而感到骄傲?

3你是否对于寻求别人的帮助感到为难?

4有没有朋友或家人说你看起来很冷淡或是不好亲近?

5你是否觉得自己尚未发挥生命的潜能?

6你是否经常希望别人不要来打扰你?

7你是否暗中觉得自己是个骗子?

8你是否经常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自在?

9你是否经常对自己感到失望或愤怒?

10你是否在批判自己的时候比批判别人还要严格?

11在与别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欠缺了某些东西而感到可悲?

12你是否觉得爱动物比爱人类容易?

13你是否经常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安或不快乐?

14你是否无法了解自己究竟有什么感觉?

15你是否不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点在哪里?

16你是否偶尔会觉得自己像是从外面看着一切的局外人?

17你是否觉得自己轻易就可以隐居起来?

18你是否无法安抚自己?

19你是否觉得有某些东西妨碍你活在当下?

20你是否偶尔觉得心里很空虚?

21你是否暗自觉得自己可能在某些地方有毛病?

22你是否觉得维持自我纪律非常困难?

回头看看你答「是」的题目,这些题目提供了一个切入点,让你知道自己可能在哪些方面遭受童年情感忽视。你回答「是」的题目越多,就代表童年情感忽视对你有着越大的影响力。

童年期的情感忽视长大后的影响就是,没有安全感,不自信

我的童年就是在姥姥家长大的。我两岁半的时候,我妈妈就把我送到姥姥家去了,直到初中毕业才回到父母身边。在童年时期没有在父母身边,和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错过了那段时期,后来的岁月无论怎样都是补不回来的。

虽然我姥姥家有很多人疼我,关心我,但是父母的爱对子女的爱是无人可替代的。我就这样在姥姥家度过了童年时光。虽然我跟我的父母也没有多大的疏离关系,我依然很爱他们,我们在一起也是无话不谈;但是成年后的我,走上社会后就是非常的不自信,没有安全感,总感觉自己不值得拥有更好的。

追根溯源,我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后来学过心理学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躲避型依恋。说简单一点,就是一旦跟某人关系很亲密之后,就会不自觉的跟对方拉开距离,然后逐渐慢慢走散。

特别是针对同事和朋友这个现象特别明显,我记得在公司的时候,我跟某些同事的同事关系曾经很好,走的很近,曾经也是无话不谈,但是不知不觉之后,我就开始疏远对方,后来渐渐的就成了点头之交。其实自己并不是刻意为之,就是不知不觉之中发生的事。

曾经这样的社交也困扰了我很久,但是后来我学习过心理学之后,我就明白了这与我童年时期长期被父母忽视的感情有关。

我记得小时候我很想妈妈去看我,很想在妈妈怀里撒娇,但是我妈妈总是很忙,很少去看我,偶尔去姥姥家看我的时候,姥姥就会跟妈妈告状,说我很多小毛病,不听话。然后妈妈就会训斥我,所以我就特别苦恼,我就想让妈妈来看,我又怕她不喜欢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躲避型依恋关系。

到现在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这些问题依旧存在,只有对我非常熟悉的人了解我这一点;我还要继续加油,摆脱童年被忽视的桎梏。

《被忽视的孩子》([美]乔尼丝·韦布(Jonice Webb))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hu89

书名:被忽视的孩子

作者:[美]乔尼丝·韦布(Jonice Webb)

译者:王诗溢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0-22

页数:280

内容简介: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或多或少,每个人都记得点点滴滴的童年往事。

《被忽视的孩子》这本书会帮助你意识到童年时那些“没有发生”的事、那些你“不记得”的事,向你展现未发生之事的后果:掌控你生命的无形之力。

童年遭受的情感忽视,会长期损害你的自尊、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童年情感忽视”领域开创者韦布博士,20年来专注该领域的咨询和研究,深度结合依恋理论和情商理论,撰写出这部开创性作品,帮你逐步掌握童年未能培养的情感技能,走出情感真空,与他人和世界重建情感连接。为父母提供有效方法,终结代际恶性循环,抚育出情感成熟的孩子;为咨询师提供有效工具,帮助存在童年情感忽视问题的来访者。

作者简介:

乔尼丝·韦布博士(Dr Jonice Webb)

童年情感忽视领域开创者,临床心理学博士。临床执业近30年,曾在三个大型诊所出任主任。目前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开设私人诊所,专门治疗个人、夫妻和家庭的情感忽视问题。

曾登上包括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在内的30多个广播电台,以及《芝加哥论坛报》《今日心理学》等许多国家级和国际性的报纸和在线媒体。创立首个童年情感忽视在线治疗项目。著有多部畅销书,包括《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被忽视的孩子2:改善你与伴侣、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等。

有这样一个孩子,从小由保姆带大 。父亲常年周旋于政治场,母亲忙于社交应酬,对他基本不管不顾。

不管不顾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他在上学期间给母亲写信,母亲从来不回;去印度服役的三年期间,母亲只写过两封信,信里还不是对他嘘寒问暖,而是家里的报丧信。

他曾在自传里这样描述母亲:“她于我就像闪耀着的晚星。我如此爱她,即使隔着不可企及的距离。”

由于父母在他童年时期长期的冷落忽视,导致他从小就没有建立一个坚固的内在自信。

后来即便他功成名就,成为英国最伟大的首相和演讲家之一,他也仍然觉得“我的成就极多,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他就是一代伟人丘吉尔。

他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坚硬刚强、无所畏惧、绝不屈服,但他却说,他的心中总有一条叫抑郁症的黑狗,一有机会就会咬住他不放。

可以看出,丘吉尔从小就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这种长年累月的情感忽视,是导致他身患抑郁症的源头。

儿童精神病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就曾说过:

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

而缺失这种必要的情感连接,孩子也许还会成功,但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得到。

《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这本书就阐述了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童年时期长期被父母“情感忽视”的成人容易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克服童年情感伤害、走出情感真空的具体方法。

本书作者乔尼丝·韦布博士,是童年情感忽视领域的开创者,20多年来专门治疗个人夫妻和家庭的情感忽视问题。

无论是多么完美的父母,都会不可避免地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造成对孩子的情感忽视,但作者认为, 真正有害的是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那么,哪些类型的父母容易对孩子造成持续的情感忽视呢?

类型1:自恋型父母

自恋型父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他们从未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只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延伸。

他们喜欢为孩子制定一条看似完美的成长路线,孩子的需求必须由他们的需求来定义。

类型2:专制型父母。

这类父母很喜欢在家里树立各种各样的规则、惩罚和限制。

他们不仅对孩子的要求很多、管教很多,而且还不允许他们的孩子进行质疑和反抗。

他们认为,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顺从。

否则,他们就会用粗暴的言语或者行为来对待孩子,以此显示自己的权威。

类型3:放纵型父母

放纵型父母看起来对孩子很友善温和,什么家务都不让他们做、不和孩子起冲突、几乎不拒绝孩子的各种需求,对孩子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但作者认为,这类父母没有给孩子建立一个基本的行为规范,他们教育孩子的唯一方式就是纵容。

当孩子做错事、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叛逆嚣张、惹麻烦的时候,这类父母也总是喜欢找别的借口来掩饰过去。

类型4:工作狂父母。

顾名思义,工作狂父母是以工作为驱动的,他们追求成功、渴望财富,期望受到他人的崇敬和追捧,但遭罪的却是他们的孩子。

他们越是成功,越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就越容易通过物质奖励和纵容,来弥补心中对忽视孩子的愧疚。

类型5: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

不可置否,当一个孩子成长在一个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严重疾病的家庭中时,他能够获得的情感需求会被大打折扣。

他不仅要学会掩埋自己的情感需要,同时还要投入时间、精力、情感去照顾家庭中生病的人。

因为相比自己的情感需求,病人的需求更需要得到即时的满足。

类型6:“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都是为你好”这类父母恐怕是情感忽视父母的最大类群。

问题在于,一个全心全意为子女好、掏心掏肺爱孩子的父母,真的也会对孩子造成情感忽视吗?

作者给出的结论是, 爱你的孩子和能够与你的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是完全不同的。

也就是说,想要让孩子健康成长,仅仅爱他,是不够的,还要 懂得理解孩子的情绪 。

如果父母没有识别出来或者确认孩子的情绪,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也很难辨认和管理好他自己的情绪。

除了这常见的6种类型之外,作者还提到了离婚丧偶型父母、抑郁型父母、成瘾型父母、完美导向型父母、反社会型父母以及“孩子型父母”,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情感忽视。

那么,这些在童年时期常年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人在成年时,会表现出一些相同的心理特征。

比如说 空虚感 。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空虚感,但 长期遭遇情感忽视的人,他们长大后会不停地寻找刺激、不停地更换目标、寻找生命的意义,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之桶”永远装不满。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真实的咨询案例。

西蒙是一个长相英俊的成功人士。从小家境优越,但是他的妹妹身患残疾,父母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照顾妹妹身上。他经常一个人跟自己玩。

由于父母陪他时间少,他在生活中的所有需求,父母都尽量的满足他,对他也没有任何约束和规则。

他就这样长大,后来事业做的非常成功,赚了很多钱。

但他感觉自己一点都不快乐,于是他玩跳伞、玩赛车,想要通过极限运动来击退他的空虚感。

最终他发现,他能够轻易得到别人想要的东西,比如成功的工作、漂亮的房子、豪华的轿车,但他却很难获得一样珍贵的东西,那就是 跟另外一个人产生情感连接。

作者认为, 如果我们没有在童年的时候,得到充足的爱的养分,那么我们就会在成年的时候,想要不断的填补这个漏洞,如果这个洞一直填不满,我们会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虚无当中。

由于小时候没有充分的感觉到被爱,所以他们总是有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他们会过度强调自己的缺点,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他们对别人充满同情,但是对自己却不能做到手下留情。

他们害怕跟人亲近,很难向他人敞开心扉,总觉得自己有一种天生的缺陷,总觉得自己有一种格格不入感。

一些被严重忽视的孩子,还会表现出“爱无能”。

“爱无能”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个孩子受到父母的呵护,这种爱会内化为他身体的一部分,这样长大之后他们能够懂得关爱他人。

但是 如果这个孩子从小就远离爱心、关怀和帮助,那么他的心灵就会干涸、僵硬,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很难接受、也很难给予这种关爱之情。

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对经历进行解读”。

那么我们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伤害呢?

1、不再逃避。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对于那些在童年中受过伤,但长大成人后无法识别、确认以及摆脱这种伤害的人来讲,再贴切不过了。

经历了情感伤害的人,大多会一直选择逃避。

但逃避并不能解决现状,这个伤害会一直延续下去,如果将来组建家庭,这个伤害甚至会被传到下一代。逃避只会让人越来越偏离自己所期望的轨道。

唯有向前一步,做出改变,才能让这种伤害终结,才能让自己真正体会到爱人也被人爱的喜悦。

我们要相信,所有值得拥有的美好事物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为了获得想要的生活和幸福的自己,我们需要勇气。

2、运用IAAA法则来理解自己的情绪。

IAAA这4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着 识别Identify,接纳Accept、归因Attribute和行动Act 。

简单来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首先识别自己的情绪。问自己“我现在有什么感觉?”,是愤怒、悲伤、愉悦、开心、嫉妒,还是羞耻、恐惧。

然后,不管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理性的还是疯狂的情绪,我们都不对它进行评判,只接纳它本来的样子。因为评判的过程会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情绪,那么情绪就会变得很复杂。

再次,我们要试着了解这个情绪背后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事件或者说什么样的信念让情绪一直干扰着我们。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自己在产生某一种或几种情绪的时候,是不是都对应着某一种行动。

比如说,你抑郁的时候,就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不想跟任何人说话,这就是你在应对悲伤时的一种习惯性行动。

如果你不喜欢这种行动、觉得这种行动不恰当,那么你需要找到一种更恰当的方式来替代这种行动,比如以后一抑郁,就去空旷的地方走一走,而不是把自己关在房子里。

3、自我关怀,对自己富有同情心。

前一段时间,Papi酱的排名上了热搜。

我并不认为把自己排在第1位,就是自私的。

一个人都不懂得爱自己,那么从一个健康的心理来讲,他所给予他人的爱很可能是有限制条件的。

狠狠地爱自己,并不意味着对他人的需求视而不见。事实上,一个越懂得爱自己的人,他会有更多的能量去爱别人。

对于遭遇情感伤害的人来说,对自己富有同情心,就是走出关爱自己的第一步。

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因于自己,要学会接纳会犯错的、不完美的、敏感但坚韧的自己。

当你能够做到与自己充分连接,那么你要相信,自己同样可以做到与他人充分连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86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