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的情感原则分析

情感教学的情感原则分析,第1张

情感教学的情感原则分析

 随着情感教学越来越被重视,老师有必要通过学习情感原则,运用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情感教学的情感原则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状况,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的作用。笔者分析了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三点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并分析怎样通过这三点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情感 情感教学 积极情感 情感原则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状况,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的作用。笔者分析了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三点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并分析怎样通过这三点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情感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就是通过情感来优化教学。”具体的说,就是在充分考虑教学中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情感的作用,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其中包涵了两层意义:第一,在情感教学中要重视积极情感的作用。情感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情感,如自信,自尊,高兴等都有利于教学;而一些消极的情感如自卑,焦虑,沮丧等不仅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还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焦虑,会破坏大脑前额叶的神经环境,严重阻碍记忆功能的运转,大大的减弱了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有利于教学的积极情感,尽量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情感教学的目标。情感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教学本身,甚至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学术领域,而是促进学生的生理与精神上的全面发展。心理学家和作家Daniel Goleman博士曾有力地提出了对于所有教育制度需要扩大其任务范围。他指出尤其是在18世纪的西方教育中,人们一直致力于误用甚至是否认一切情感领域的问题或者可以称为“情感文盲”。他将“一种新的学校可实行的培养学生的方法——将能力与情感同时带进课堂”做为解决办法,并说明了许多在教学中运用情感的成功例子。我国多为应试教育,大多数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做人,因此将情感带入课堂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情感原则

 情感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每一种教学理念在运用于实践时,首先一定需要建立相应的原则。简单的说就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借鉴和运用的一些情感规则。在我国的教学理念中,老师大多重视学生认知的发展,即使有一些教学上的情感原则也没有对情感教学的提高有所帮助。鉴此从教学心理学的不同角度,我们提出了三条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

 1快乐原则

 作为情感教学的基础,快乐原则取决于教学中产生的所有情感,重点关注其中积极情感的作用。例如,学生在上学之前刚刚挨了一顿骂,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正确开导学生,使其迅速调整状态,那该学生在此次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受到影响。“快乐”在此有两种涵义:开心与兴趣。开心是兴趣的基础。情感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将情绪(mood)分成了三种:基本情绪(emotion),感觉(feeling)和感知 (sentiment)。第一种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理需求;第二种包含了人们的社会情感需求如亲情,友情,爱情;第三种成为了人们情感中高级的社会需求如对知识,美的渴望。这三种感觉是递进的。只有当学生满足了前两种“开心”,才会相应的产生最后一种的“兴趣”。心理学家通过分析人的大脑得出当人的大脑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刺激时,它会进行评价和做出相应的反应。评价的结果有两种,积极的与消极的,同样做出的反应也分为积极与消极。例如,如果一个老师在第一节课时留给学生深刻的良好的印象,学生的大脑就会对此老师做出积极的评价,此时他的积极的情感就会使其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动机原则

 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更深入的情感的动机就成了学生学习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正如希尔加德所说的“精力充沛的行动会引导它的方向”。动机原则更多的被运用于学生第二语的教学中。Gardner和Lambert根据学习目的不同把动机区分为两大类:1)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2)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指学习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找工作,阅读和翻译技术资料等而学习语言的动机。Gardner认为: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很可能比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在特定的环境中,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也有可能比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指学生受外部因素的推动而学习外语,如为了表扬,想要出国等。因此在情感教学中,老师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具型动机与内存动机。

 3适应原则

 适应原则考虑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我们可以将教学环境看作是一个电脑。外部环境如教室,书本等是其硬件设备,教学中的情感环境则是其软件设备。优质的硬件设备固然重要,但软件设备从本质上决定一台电脑的价值。适应原则正是要求老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环境。教学是学生与老师围绕书本展开的一种行为活动。其目的是认知,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情感环境,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项对309个在校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有70%的人同意对老师的态度直接与对其所教的内容的兴趣程度有关。

 三个情感原则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三个原则从不同的角度指导着教学。快乐原则基于教学中产生的所有情感因素,重点关注积极情感所起的作用;动机原则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的学习目的,重点关注积极情感作用下的动机怎样帮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适应原则则基于教学中积极的情感教学环境,重点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积极作用。

 虽然三个原则的着重点不同,但在一定意义上是相互重合的。例如,情感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学习状态,这同样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动机原则强调积极的有利于教学和学习的情感动机,这也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适应原则强调情感的教学环境,这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与认知动机。总之,老师在运用情感原则的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其不同之处,更要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以运用。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包含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随着情感教学越来越被重视,老师有必要通过学习情感原则,运用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是一个较长的实践改变过程,只有在重视认知的基础上,靠对情感教学不断的研究改进、积累经验才能最终使情感教学真正的走进课堂。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运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Arnold, Jane Cambridge Books for Language Teachers: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Hilgard, E, R L Atkinson and R C Atkinso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M] 7th ed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9

 [4] Gardner, R, P Smythe, R Clement, and L Gliksma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a soci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76,(32):199

;

慧育家的SEL社会情感学习课程是结合中国教育国情和实践经验研究的一项课程。

家庭、学校和社区可以成为学习共同体,共同合作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成功并支持所有孩子的健康发展,慧育家的愿景是培养内心有力量有社会情怀的未来公民。

孩子的社会性情感是在社会交往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实际体验和不同的生活环境是孩子发展社会情感的基础和重要条件。父母要多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逐步教会孩子学好控制自我情绪,不影响他人。教会他们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理解他人需要。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不该做。同时多给孩子劳动和做家务的机会,比如给花浇水、拔草,扫地、洗碗等等,养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体验亲自收获劳动果实的快乐。

慧育家讲的社会情感学习是被定义为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们获得并有效地应用知识、态度和技能来理解和管理情绪,设定和实现积极的目标,感受并表现出对他人的同情,建立和维持积极的关系,并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社会情感学习专注于知识、态度和技能的学习,包含五个相互关联的核心能力:自我管理、自我意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和做负责任的决定。

(一) 个人层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指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的能力以期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成人学习者克服了家庭、工作的巨大压力,投入到提高自我的学习中,因而成人学习者首先应该是自己学习的主导者。学习过程开始之前,成人学习者需要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维持一个合适的动机水平,以利于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之中,成人学习者应该有意识的运用自己特有的生活经验与情感,通过表象充分的展开想象,进行思维;学习过程结束之后,成人学习者应该及时总结学习经验,利用学习的持续影响作用,启发并推进下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

(二) 家庭层面

对于已经承担家庭责任和工作责任的成人学习者来说,家庭更多的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家庭中的其他成员首先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理解家庭中的成人学习者面临的多方面矛盾以及需要克服的巨大压力,从多方面支持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稳定、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互助互爱,尊重彼此,和睦相处,为成人学习者减轻家庭方面的压力。同时要强化家庭成员与成人学习者的情感交流,对他们多询问、多交谈、多关心,关注他们的情绪动向,及时为成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方面的支持。

(三) 学校层面

开展各类成人教育的学校对成人的情感学习负有更大的责任,要将培养成人学习者正确的情感作为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坚持正确的情感教育原则,探索情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想象在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当对象信息较少或难以直接感知对象时,想象能够弥补对象认知的缺乏,因此具有补充认知的功能。想象中符合客观规律的部分存在实现的可能性,所以想象就具有了超前反映的功能。想象是知识的源泉,想象能够激发创造,这是想象的创造功能。当个体想象具有特定情绪或情感的情节时,会形成认知表征、唤起情绪体验,这是想象情绪唤醒的功能。研究表明,适当的想象可以起到提高运动员的成绩的作用,这就证明了想象能够通过激活个体内在的自我调控机制来指导或改变个体行为,这是想象的调节功能。想象还具有代替作用,人们可以适当通过想象的方式使暂时无法满足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如“画饼充饥”,但是想象的代替功能不可以过分使用。

明确成人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授成人学习者文化知识,更应加强他们社会道德情操的培养,提高成人学习者对情感、美等精神生活的追求。成人学习者大多已承担工作责任或家庭责任,相比于全日制学生来说面临更多的价值选择,也形成了更为固定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意味着想要通过教育转变某些成人学习者的错误观念或许面临更多困难,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每个成人学习者看作个性发展的个体。

教师应注重运用理论教育和具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不仅对成人学习者进行道德认知方面的提升,丰富其道德观念,更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感染、升华其道德情感;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感水平,利用各种情感条件,让成人学习者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提高其情感素养。教师还应创设具有良好情感氛围的教学环境,使情感教学能在特定环境下开展;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和策划一些课外活动,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99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