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帐下聚集了一批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刘伯温。太祖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那么,如此睿智的一位老人,究竟做了什么,让太祖起了杀心?
朝局稳定,太祖猜忌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对开国文武功臣很不放心。随着北方局势的稳定和南方割据的逐一平定,大明王朝的统治得到进步巩固, 太祖对功臣们的猜忌也日渐加深。
而这时,这些功臣大多恃功而骄,无视律法,有的甚至横行霸道,鱼肉百姓,极大地破坏了大明王朝的统治秩序。尤其是以左丞相胡惟庸为首的一些功臣宿将结党专行,屡屡与君权发生冲突,使太祖朱元璋感到了大权旁落的威胁。于是,他下决心向功臣们开刀。
刘基很早就看出了这一点,加上刘基性情刚烈嫉恶,得罪了一些人,如李善长、胡惟庸等权臣。于是,在封为诚意伯的第二年,他告归还乡。
告老返乡,低调隐居刘基回到青田后,饮酒下棋,过着隐居生活,从不谈论自己过去的功劳。青田县令一再求见,都被婉言谢绝。一次,县令扮成乡人前去拜访刘基。刘基正在洗脚,见来人,连忙穿了鞋子,将他请进屋,并热情地留他吃饭。当请教姓名时,县令只得实说:“我是青田县令,特来拜访先生。”刘基连忙起身称民。此后,再也不与县令见面。
儿子不力,横遭陷害当时,浙江谈洋有盐盗出没,刘伯温考虑到,朝廷若在谈洋设立巡检司,就可遏制盗匪,便叫在京任官的长子刘琏上奏此事。
刘琏直接奏报皇帝,没有先通过胡惟庸执掌的中书省,胡对此事不快,加上之前已有矛盾,便设计陷害刘伯温。故对朱元璋说,“谈洋这块地方有王气,刘伯温想用来做墓地”等等。朱元璋将信将疑,虽没有加罪,但还是削夺了刘伯温的俸禄。
在青田的刘伯温大为惊恐,连忙入京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再回乡里。忧愤之下的刘伯温一病不起。胡惟庸带了一位御医前来探望,刘伯温服了这位御医的药后,当即感到似有拳头大的石头堵在腹中。朱元璋见刘伯温的病越来越重,便派人护送他返乡。到家一月后,刘伯温病逝,享年六十五岁,时为洪武八年( 1375年 )。
胡惟庸和刘伯温再不和,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下药,再者,胡惟庸能指使得动御医吗?这无疑是太祖朱元璋一手安排操纵的。
其实,刘伯温没做什么,处事也很低调,只是朱元璋猜忌心使然,从后面的“胡蓝之狱”来看,哪怕刘伯温此时不死,后面估计也难逃被诛杀的厄运。
朱元璋是我国 历史 上著名的草根皇帝,而他的结发妻子马氏,也是我国 历史 上出了名的贤德之人。这位马皇后虽说不是什么名门之后,但自幼也是被家人宠爱着长大的,因此也不乏大家闺秀的风范。
在朱元璋还在打天下的时候,马皇后就与他结为了连理,并且从中还给他帮了不少的忙。后来,朱元璋顺利当上了皇帝,对自己的结发妻子马氏也自然是十分的敬重。朱元璋在坐上了皇位之后,十分害怕被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所取代,所以,当初很多曾陪他出生入死打江山的忠士们,都被他以各种理由一个个的全杀了头。
尤其是那些手中掌握着兵权的武将,朱元璋对他们更是忌惮万分。后来,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慢慢的转到了刘伯温的身上。刘伯温是元朝时期的旧臣,在军事上有着很强的谋划能力,为人也是十分的贤德。
得知朱元璋要对刘伯温下手,马皇后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要让刘伯温赶紧离开。但是,此事又不能和他明说,要用什么办法才可以让刘伯温明白自己的意思呢?
终于,马皇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让宫女给刘伯温送去了一个果篮,马皇后在宫中是出了名的仁慈之人,也经常会赏赐下人们一些礼物,所以并没有人会怀疑马皇后给刘伯温送果篮的目的。
当刘伯温打开果篮之后,发现硕大的果篮里只有两个大枣和一个梨,他瞬间觉得脊背发凉,也顿时明白了马皇后的意思。于是,刘伯温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即就辞官走人了。
那么,刘伯温又是怎样明白马皇后的意思的呢?原来,两个大枣和一个梨组合起来念着就是枣枣梨(早早离去)的意思。刘伯温向来都聪明过人,所以他自然也就领会了马皇后的意思,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刘伯温就和朱元璋禀明了自己想要告老还乡的意思,这也才使得他可以活着离开朝堂。
作为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皇位所使用的各种手段和行为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他杀伐太重,宁可错杀也不可放过的做法,也确实使得明朝损失了不少的栋梁之材。
刘伯温受到马皇后的帮助,但是最后还是难逃一死。他在临终之前给儿子们留了一句话“不要与胡惟庸为敌,不要与朱棣走太近”。
刘伯温是朱元璋的谋臣,他又叫做刘基,从小他就是一个神童,小小的年纪就已经非同常人,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朱元璋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后来他听说了刘伯温的大名,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刘伯温,就这样刘伯温开始为朱元璋服务。在朱元璋崛起的过程中,刘伯温可以说功不可没,甚至有这样一句传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由此可见,刘伯温对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是非常重要的,而刘伯温也是像诸葛亮一样的传奇人物。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对功臣们进行了封赏,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朱元璋变得疑心很重,后来又为了给自己的孙子铺路,对功臣们举起了屠刀。后来刘伯温是在马皇后的善意提醒下,提前的向朱元璋辞职,离开了官场,躲避了一场大灾难。然而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刘伯温最后还是难逃厄运,朱元璋再次回到京城的时候,身体已经病入膏肓,朱元璋派了胡惟庸去看望刘伯温,还给刘伯温送来了药。
吃完药以后刘伯温知道自己离死不远了,于是他就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不要以胡惟庸为敌,不要与朱棣走太近”,说完之后,刘伯温就去世了。但是后来刘伯温的两个儿子并没有听刘伯温的话,一个和胡惟庸为敌,最后被逼跳井。而另一个儿子,也因为朱棣的原因,最后死在了监狱里,事实证明,刘伯温留下来的话是多么的正确,只可惜他的两个儿子并没有理解刘伯温的一番苦心,最后导致下场凄惨。
这件事儿在正史上无载,但是却的确有可能发生过。马皇后送给刘伯温,一个枣两个梨,这个意思很明显,是让他早早离开。刘伯温又不傻,自然很容易就猜出答案,所以他才匆匆地告老还乡。因为当时情况的确对他不利,朱元璋已经对他起了杀心。
为什么马皇后送给刘伯温“一梨两枣”后,刘伯温就告老还乡了?
刘伯温,1311年7月1日出生于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刘伯温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四岁就开始学习《春秋》,《春秋》就是传说中关公执灯夜读的那本书。该书用语极其精练,一般人很难读懂,刘伯温却看过两遍就能背诵,并能根据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连老师都禁不住夸赞他是奇才。
十七岁时他开始跟郑复初学习,郑复初是处州名士,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也是他的学生。施耐庵和刘伯温,是同年考中元朝的进士,施耐庵曾在元朝当了三年官,曾经追随过张士诚,后来归隐写书,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也参过张士诚的起义军。
话有些扯远了,言归正传,和施耐庵相比,刘伯温官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二十三岁考上进士,直到三年后才当了一个八品官,在江西高安做县官助理,。1352年徐寿辉打下杭州时,元朝廷才让他当上江浙省元帅府都事,因为和上级的意见不合,他差点下了大狱,因此对元朝彻底失望,辞官回乡隐居。
1360年,朱元璋把刘伯温请到南京,当了他的谋臣。朱元璋当时侥幸占领南京,却处于元朝军队和陈友谅等起义军的包围之中,刘伯温根据当时的形势,向朱元璋提出了各个击破的战略。辅佐朱元璋先灭了陈友谅,后灭了张士诚等势力。1368年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同年秋攻占了大都,消灭元朝,统一了全国。
全国统一以后,朱元璋对追随他打天下的弟兄们进行论功行赏,还要在南京的鼓楼岗建造庆功楼,对他们进行表彰。听说要建庆功楼,那些开国功臣感觉皇恩浩荡,心里都乐开了花,只有刘伯温面露忧郁之色,并向朱元璋提出请辞。理由是因为自己年老力衰,所以辞官归田,回家想享享清闲,朱元璋假意再三挽留,最后应允,并送给他许多金银,亲自送出宫外。
刘伯温之所以辞官,据说是因为收到了马皇后赠送的果篮,果篮有一个梨两个枣,他收到后心领神会。这个果篮送来,不管是马皇后的意思,还是朱元璋的意思,都说明朝堂已不能久留,有一句话叫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选择离开是他的明智之举。
庆功楼建成后,朱元璋择定吉日,将所有功之臣邀来赴宴,庆功楼里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赴宴的功臣互相道贺,可他们没有想到,这就是他们最后的晚餐,随着一声巨响,庆功楼转眼间火光冲天,正在宴饮的那些功臣们,全部葬身火海,这就是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故事。
先别忙着骂朱元璋残暴——这个故事其实是清政府为了丑化明朝杜撰出来的。
但是虽然火烧庆功楼是假的,朱元璋大举屠戮功臣却是真的,马皇后为人善良,的确是救过很多人,但她是否给刘伯温送过果篮,就无法考证了。不过刘伯温辞官归隐, 历史 上确有此事,但像他这样的有能力的人,即便归隐了,也不会被遗忘。
1375年初,胡惟庸诬陷他选了一个有王气地方筑坟,目的是想让自己的子孙称王称帝。胡在朱元璋那参奏了一本,朱元璋信就下旨剥夺了他的养老金。
刘伯温接到圣旨,赶忙进京找皇帝解释,不是因为养老金没了,而是怕祸及子孙。朱元璋却在那装聋作哑,他因为心里没底就不敢回家,并在京中生病倒了。胡惟庸奉朱元璋之命,带太医为他诊治,刘伯温吃了太医开的药后,病情反倒加重,1375年年3月,刘伯温被朱元璋派人送回家,回家一个月后就病死了,终年六十五岁。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朝的太祖朱元璋结发之妻。早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始终和朱元璋患难与共。 后来朱元璋终于一统天下,登基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大祖。朱元璋称帝后马上封了马氏为皇后。
《明史》: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蔡东藩:她总举止从容,并没有疾言遽色。的是国母风范。
马氏做了皇后后,也许早些年和朱元璋南征北战养成的习惯,在很多事情上都会给予朱元璋建议,比如有一次,有一位郭姓参军守卫和州,有人告密说他的儿子拿着槊想杀他的父亲,朱元璋听后大怒,说如此大逆不道者当杀。马皇后听见后说:“别人告密也不知道是否属实,还是先了解清楚再下判断为好,况且郭参军家里就一根独苗,杀了的话郭家就绝后了”。后来一经查证,发现郭家儿子果然是被冤枉的。朱元璋生性多疑,而且脾气暴躁,而马皇后则温和婉约,两人相处实在是相得益彰。不过江山易改,品性难移,在朱元璋执政中后期,很多以前随他打下江山的开国元勋都自持功高,变得飞扬跋扈、结党营私,目中无人。尤其是爆发了胡惟庸“胡党”意图谋反一案,更是点燃了朱璋心中的猜忌之火。为恐有人谋夺老朱家的江山,朱元璋开始大开杀戒,很多人都受到了牵连诛杀,以前打下江山的功臣几乎被屠杀干净。
马皇后始终是一介女流,其它小事或可以加以劝阻,但是事关谋反这种挑战皇帝逆鳞的事,也是爱莫能助。再说了,马皇后就算和朱元璋感情再深,后宫扰政在历个朝代都是忌讳。朱元璋在杀了很多掌握军权的武将以后,后来还把猜忌之心放到了文臣刘伯温的头上。
刘伯温虽然是个文臣,在早年随朱元璋一起打拼天下,在军事上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决胜于千里。其能力无疑和千军万马一样可怕。朱元璋一旦有了猜忌之心,就好像喉刺在梗,变得寝食难安起来。
朱元璋的心思自然瞒不了马皇后,在这节眼上也不好加以劝阻,只能暗里替刘伯温着急,她实在不想这样一个为了国家尽心极力,且毫无军权的功臣被错杀。一番思量下来,马皇后已想好了对策,她决定从刘伯温这里入手。
既然朱元璋已盯上刘伯温,马皇后自然不方便诏刘伯温入宫见面的,她只是暗里让使人给刘伯温送去一个果篮,果篮里装了两个大枣和一个梨子。刘伯温收到果篮后,打开一看只有两个大枣和一个梨子,感到事有跷蹊,细细思量了一番后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明白这是皇后向他示警了,这是劝他“早早离开”的意思。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是后人对于刘伯温最高的评价,刘伯温陪伴见证朱元璋崛起于群雄之中,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慢慢一步步地建立了大明王朝。明朝建立后,刘伯温没有像其他功臣一样居功自傲,始终兢兢业业地尽一个臣子的本份。现在见到了篮子中只有一个梨和两个大枣,刘伯温一瞬间就明白了马皇后的心意,也明白了和朱元璋的君臣缘份已尽,是时侯离开了,于是马上向朱元璋呈辞,告老还乡了。因为这一梨两枣,刘伯温成为了为数不多能逃脱朱元璋屠刀的功臣之一。
像历朝许多皇帝那样,朱元璋也不喜欢女人干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还特地命人纂述《女诫》,以示警诫。
但偏偏马皇后不惧朱元璋的帝皇之严,除了救刘伯温一命, 马皇后一生进谏不断。有一次她问朱元璋道:“如今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吗?”朱元璋这就不高兴了,认为马皇后不该干扰朝政,对她回答:“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振振有词地回敬道:“陛下是天下之父,妾辱为天下之母,那么子民们的安康,为何不能问?”
后来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得了重病,从此卧床不起。弥留之际,还不忘向朱元璋进谏:“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马皇后的意思就是希望朱元璋能够使用贤才,广纳谏言,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要谨慎,三思而后行。这样子孙后代才能够有贤能之人可用,百姓都能够各得其所。
马皇后在大富大贵时,始终不忘民间疾苦,对朱元璋始终用言行来规劝,实在是朱元璋的贤内助。可惜的是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始终撑不过其人生大限,撒手西去,时年51岁。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死伤心不已,此后一直到驾崩都没有再立皇后。
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从朱元璋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红巾军将领时就陪在他的身边。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少不了一个优秀的女人”,马皇后就是那个优秀的女人。
她与朱元璋患难与共,在朱元璋成就霸业的日子里一直是一个优秀的贤内助,困难时刻不离不弃,在朱元璋陷入困境的时候愿意用所有财产帮助朱元璋度过难关。
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她依旧亲自为朱元璋打理衣食住行,对他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虽然身居皇后之位但是依旧像一个普通的妻子和母亲一样,并且依旧节俭朴素,还曾经亲自带着后宫嫔妃公主纺织刺绣。
而她的才能不止如此,在政治上马皇后也作出了贡献。
后期的朱元璋为了稳固后代子孙的江山开始猜忌曾经一起打江山的兄弟,用各种理由对他们下手杀害。
然而马皇爱民如子,为了江山社稷也会在朱元璋杀害有功之臣的时候会加以劝谏,救下了不少大臣。
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的谋士,才能堪比诸葛亮,朱元璋能够用短短十几年时间成为明朝皇帝平定天下离不开刘伯温的出谋划策,也因此在后来成为了朱元璋的重点猜忌对象。
一次宴会上,朱元璋给大臣们上了三道菜,分别是燕窝、兔肉和狗肉,寓意着“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刘伯温自然是明白了这些意思,从此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然而朱元璋对他杀心已起,他再惶恐也没有什么用。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枕边人自然明白他的杀心,她不想再让朱元璋杀害忠良,然而这一次朱元璋是铁了心,马皇后的劝谏并没有什么用。
于是马皇后在朱元璋动手之前便派人给刘伯温送去了一个果篮,里面装了一个梨和两颗枣。
刘伯温立马意识到了马皇后的用意:“梨”就是“离”,“枣”即是“早”,一梨两枣就是“早早离”,让他马上离开。
皇后送礼证明状况紧急,刘伯温第二天一早就奏请告老还乡,朱元璋很快批允,刘伯温就离开了朝堂是非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